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水资源、污染防治、产业、交通、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
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在三江源头,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秦岭深处,强调保护“中央水塔”是“国之大者”;在甘肃,首次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来抓,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此次出台的规划纲要,明确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了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多项重点任务,必将有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涉及地域广、人口多,尤需我们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9省区,横
跨东中西部,全长5464公里。如此大的跨度,如此长的距离,也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加强中游水土保持”“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既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又着眼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的具体实际,把这些任务落到实处将有助于上中下游地区形成合力,更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紧密结合黄河流域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上中下游各地区合理分工。比如,支持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等等。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挥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沿黄河各地区定能探索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久久为功。“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要坚持问题导向,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22日下午,面对前来参加座谈会的沿黄9省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我们就一定能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在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今天的吉林是创新吉林、活力吉林、机遇吉林,正以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的
胸怀和视野,推动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
要聚焦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把准创业就业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高质量创业就业支撑。创业就业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分工、获得劳动收入、享受发展成果、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扩大就业。要通过创业就业,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鼓励劳动者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创业就业,通过高质量创业就业让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
要聚焦包容发展、均衡就业,丰富创业就业内涵。没有包容性的发展,就没有均衡性的就业,更难有创新性的创业。在创业就业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注重均衡,实现共享。要加快产业多元化,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因地制宜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就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更好协同中提高就业的均衡性。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县域空间布局,在吸纳就业上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循序渐进、满足需求的发展格局。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价值链的发展收益更多惠及农民,让繁荣的农村与繁华的城市相得益彰。
要聚焦区域协调、业态创新,拓宽创业就业空间。吉林必须立足实际,蹚出一条创新创业就业新路。要依托国家战略实现创业就业的承接互补,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加强引导,填补不同地区间发展鸿沟,注意保持就业创业总体均衡。要
立足区域特色实现创业就业的业态互补,充分考虑各地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等实际,实行差异化分工,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促进区域就业合理布局,保持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较高匹配度。
要聚焦改革创新、多点发力,激活创业就业动力。创业就业是一篇大文章。要通过壮大民营经济促进创业就业,健全民营企业增信支持体系、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民营经济竞争有序、诚信公平、充满活力、生态清朗的发展空间。要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在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启动仪式上说
(本报记者 朱思雄整理)
随着网络社交、在线购物等不断发展,在虚拟空间产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日益变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
10月11日至17日是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其
间一则消息令人振奋:今年6月至8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发案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下降,自去年10月以来,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犯罪“断卡”行动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同时,全国人大正在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工作,意味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将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所谓“打蛇打七寸”,“断卡”就打在了犯罪的“七寸”上。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收贩来的电话卡、银行卡进行收取、转移赃款,逃避公安机关追查,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原因。如今随着“断卡”行动深入推进,犯罪团伙作案成本大幅提升,电信诈骗活动受到遏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已进入深水区。从对现行案件快速侦破,到斩断上下游黑灰产的技术链、网络链、资金链,一系列越来越深入的治理组合拳表明,今天的反诈早已不再拘泥于就案办案,已经迈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从根源上铲除犯罪土壤。
个人信息保护成效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看到,不同于过去广撒网、随机式的诈骗手法,当前欺骗性、迷惑性更强的精准诈骗日趋活跃,而个人信息泄露则是背后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手。无论是201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还是今年以来诸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的陆续出台,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受到全社会高度肯定。从转变治理思路,强化行业相关行为的监管,到强化法治保障,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实践证明,为人民群众织密个人信息的安全网才能防患于未然。
打出综合治理组合拳,就要形成多管齐下、各方参与的
治理合力。关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说明也强调“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这必然要求各个部门和相关企业之间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同时,综合治理还意味着运用最新技术和充分发挥全民参与的力量。一方面,一些犯罪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法套路逃避打击,甚至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于诈骗实施,使其更加智能化、低成本化、隐蔽化,反诈的技术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国家反诈中心”APP不时登上网络热搜,作为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反诈预警和宣传的最新手段之一,其效果已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只有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特别针对财务人员、在校学生、网购人员等群体,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反诈方案,才能筑牢防诈反诈的坚实堤坝,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前阵子,我们街道的浩宇苑社区收到了一封居民的感谢信,这封信来自郑大爷。“网格员为我送来连心卡,每周都会来看望,主动上门为我买菜买药,还为我联系接种疫苗……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来帮助我们,我感到很高兴。”朴实言语中透着真挚感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社区工作“实打实”,才能换来居民与我们的“心贴心”。
“实打实”为居民考虑,就要把工作做到他们身边。一段时间以来,为让辖区内老年人感受到关爱,社区工作人员走进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家中,将精心印制的连心卡发放到
他们手上。连心卡被设计成爱心形状,上面有居委会电话、网格员姓名和网格员手机号码,内容简洁、一目了然。为方便老人,还特意把字体调大。小小的连心卡,畅通了社区和居民的联系渠道,实现了居民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有助于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忧心事、操心事。
“实打实”为居民着想,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工作方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街道的杨楼村为了落实落细居家隔离人员服务工作,4名工作人员全部一对一加微信单线联系,而没有像往常一样建立微信工作群。当被问到为什么没有建群,杨楼村工作人员回答很实在:“还是为了实打实干好工作!一是怕微信群里信息多,万一看不到重要信息,耽误了居民需求;二是在微信群里沟通一些相对私密的信息,对居民来说不方便,还是一对一靠谱。”社区工作人员多想一点,居民就能更方便一点。
“实打实”既要有速度、力度,更要有温度。近期天气逐渐转冷,街道党工委工作人员靠前服务、摸排压实,保证供暖期街域内每家每户都能温暖过冬。街道与供热公司一起,实施设备设施养护检修、制定运行方案,为今年度供热运行安全、稳定打好基础。对部分小区老串联供热系统进行单户循环改造,解决系统管道管件锈蚀造成的跑冒滴漏和供热效果较差的问题。针对个别供热效果差的户型,将热力管道重新开口,进行加大流量改造。社区工作带着温度,居民心里就会更加温暖。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群众声音,只有亲近群众才能感受群众冷暖,只有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将
问题“把准脉”,把工作干到点子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群众关切的事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方能把群众关心的事切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作者为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道办事处干部)
不久前,一项关于“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小调查,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人们看法各异。对于不少人来说,打扫卫生是学生时代的鲜活记忆。日常小保洁,定期大扫除,既要负责班级的一亩三分地,还要管好公共包干区,秋扫落叶冬扫雪,可以说是“日常操作”。一面小小的卫生流动红旗,承载着许多人对班级荣誉的最初感知。
“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之所以引发讨论,在于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准备开学,学校通知需要几名家长协助对教室进行大扫除,并在群里询问家长意愿。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家长帮忙打扫教室卫生的事情还有不少。有的家长自告奋勇、轮流代劳,有的甚至花钱雇钟点工打扫教室卫生。大扫除事情不大,低年级班级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请家长协助也并非不能理解。但这个话题受到关注,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背后折射出家校关系和劳动教育等深层次问题。
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但家长应如何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和监督?在学校教育中,哪些是老师的分内工作,哪些又可以由家长承担?这些都是家校共育绕不开的问题。打扫卫生虽然是件小事,却也促动人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推动家校共育,
不缺位、不越位,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也是一道关于劳动教育的考题。我们总说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劳”为什么重要?因为“劳”不仅关系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习惯的养成,更关乎意志品质的磨炼、责任担当的培养。也正因此,不久前公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才能为他们的成长积蓄更多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形态如何变化,劳动的精神内涵永不改变,劳动教育的价值永不过时。
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在一定范围出现劳动意识淡漠的现象,劳动的育人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家长大包大揽、处处代劳之外,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等,也使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处境。通过避免劳动的方式,来简化处理劳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无异于因噎废食,也忽视了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评估、应对、防范风险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本就是劳动教育的内涵之一。
相较以前,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回到打扫教室卫生这件小事,这既是为了让校舍窗明几净,更是一堂难得的劳动教育课。家长们扭转“重智轻劳”的想法,学校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也不妨利用好这些校内劳动机会,
关注劳动的结果更重视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也储存一份纯真的回忆。
特色决定生命力。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激发职业学校发展动力、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拥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着眼于破除改革发展障碍、推动高质量发展,旨在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特色决定生命力。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激发职业学校发展动力、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至关重要。长期以来,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还有一些职业学校按照办普通教育的方式办职业教育,盲目追求大而全,淡化人才培养特色,偏离发展定位。为此,《意见》强调因地制宜、统筹推
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要求通过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打通,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新需求,职业教育才能迸发出更强劲的生机活力。《意见》强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意见》同时提出,通过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补齐发展短板,形成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广大职业院校应努力摆脱靠规模上效益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优先在高端产业急需领域、新技术革命领域布局,优化学校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度,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起步阶段,就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展望未来,作
为培育能工巧匠的摇篮,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必将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必将凝聚起“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广泛共识,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持续做好生态涵养必定会有“生态回报”,不遗余力实现绿色发展必定会有“绿色馈赠”
昆明宜良通过规模化养殖高经济价值土著鱼,保护了土著鱼种质资源;洱海流域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创造了可观的生态财富;西双版纳精心保护野生亚洲象,带动了当地生态观光旅游……在不久前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云南各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生动实践,得到了海内外不少媒体的关注。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联合国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每年向自然保护区投入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综合收益
将达5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是有效增强生态系统韧性、更好应对环境风险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颇为欣喜:一是过了7、8月份盛产期,山里野生菌物种数量依然可观;二是消失了36年的竹荪类物种“香鬼笔”,在云南的哀牢山上被重新发现。这意味着,云南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提高,大自然的馈
赠也毫不吝啬。应该说,持续做好生态涵养必定会有“生态回报”,不遗余力实现绿色发展必定会有“绿色馈赠”。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但好生态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广大农村地区,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做好生态产品的开发利用。“农民院士”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云南热区冬季少雨无霜、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错季发展马铃薯产业,既能满足市场上2—5月份的鲜薯供给,又帮助农民每亩地增收上千元。朱有勇认为,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适合农村发展契合实际的农业产业,营造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实践证明,因地制宜选择好产业,绿水青山能够发挥出经济社会效益,助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也只有善于从保护自然中寻找机遇,合理利用资源禀赋,推动生态资源高质高效转化,才能打开好山好水的价值实现途径。
亚马孙地区代表讲述当地可持续森林管理方案,分享控制非法砍伐等做法;非洲代表担忧土壤退化和生境损失的严重后果,呼吁要有可预见、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欧盟代表提议,所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必须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等层面同时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都在强调一个观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们是受益者,也应成为行动者。无论是国家层面加强合作、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个人层面身体力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人人用心、人人有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一定能守护好地球家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新产业不断兴起、日益壮大。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受到瞩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兴起,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
已建成各类充电桩194.7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92.3万个、
私人充电桩102.4万个,换电站716座,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设施网络。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9月
完成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1.6%。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从而化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和续航痛点。近年来,为支持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接连出台,助推充电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应该看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未来将对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提出更大挑战。构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充电设施网络,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在发展中寻求难题破解之道。
发力增量,多渠道提升用能供给。近年来,为有效解决续航里程难题,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快充技术也成为企业的竞逐方向。一些车企主动发力,在将快充技术应用至量产车型的同时,配套的快充站也在加快建设。此外,换电模式也是补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汽车品牌为例,今年国庆期间,用户到高速换电站进行换电的平均时长为
14.1分钟,补能效率高于充电模式。完善补能体系建设,不妨“多条腿走路”,多渠道供给,通过优化充换电站配置,有效提升充电效率。
优化存量,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今年国庆期间,一些车主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的消息受到关注。这说明既要在规模上持续发力,也需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盘活存量,从而更好应对特定时间充电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针对设备故障率高的情况,加大对现有充换电设施的定期检修频次,并通过增设移动服务专员协助解决应急补能问题;针对一些充换电设备利用率低的情况,不妨多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充电APP,提前告知和引导车主到空闲的充电桩充电,预先做好补能规划,提升出行体验。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投资方向,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拉动作用。同时,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一个国家经济循环的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事实上,能不能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衡量着一个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组织执行能力。今天,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涉及绿色转型的新兴产业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能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为拉动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能为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就能不断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配音兼职,想日进斗金的朋友注意了”“录制有声书,500元每篇”“无需经验,用你的声音掌握财富密码”……大家刷手机时,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广告。当你被这种看起来低门槛、高收入的宣传吸引,忍不住点开链接一看究竟时,发现只是不少声音培训机构的卖课链接。线上配音靠谱吗?发音培训有用吗?“声音经济”为何忽然火了起来?
配音在当下是有市场的。有些人不喜欢看书,却喜欢“听书”;有些时候没办法解放双手双眼,却可以通过“听书”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有的人夜跑时听书,半年里也能听完十来本文学名著。一些地方设立“声音图书馆”,即使不识字也能“看书”;越来越多的阅读平台推出听书功能,实现“可听化”;一些有声小说不满足于“一人读”的传统配音,为每个角色和旁白招募配音者。移动互联时代,多元的阅读场景增加了人们对配音人员的需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配音兼职招聘信息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媒介的发展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接收门槛的降低。从文字到图像,从图像到视频,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一边是媒介载体和传播手段的迭代升级,一边是信息接收更加便捷、直观。声音,作为一种接收门槛相对较低的传播形式,往往能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不一的节奏和富有特色的声线直击人心。从话剧腔、播音腔,到各类方言,不少网友对有魅力的声音情有独钟,愿意为好声音付费。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声市场的发展,让配音培训、声音培训日趋火热。有人希望学成之后成为专业的“声音工作者”;有人单纯对配音有爱好,认为如果能以此为兼职赚点
零花钱也不错;还有人希望借此给自己的声音“整整容”,认同声音也是人的重要名片。此前,一些配音类综艺节目热播,就曾掀起过一阵“配音热”,一些音频分享平台开启全民配音挑战赛,更是为不少人点燃用声音“实力圈粉”的期待。
听起来很美好,但声音的低接收门槛不等于低输出门槛。毕竟,好的声音条件往往得天独厚,专业的声音训练更需要长期坚持。很多缺乏基础的尝试者只能接一些要求不太高的“新手书”来录,说到口干舌燥,也未必能带来多少收入。天上不会掉馅饼,人们还需理性对待配音兼职。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声难求”的阶段已成过去,因入行门槛低而兴冲冲加入配音行列的人,很容易因专业性不足而产生挫败感。
在商家眼花缭乱的营销中,配音爱好者碰到的不一定是出路,也可能是套路。有的配音教学机构打出“会说话就行”的广告,却隐瞒了长时间、高强度练习才能“修成正果”的事实。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并不专业,学费高昂的速成课程只能教一些皮毛。配音爱好者如果一时兴起冲动消费,热情很有可能被现实的凉水浇透。
声音的美感永不落幕。毕竟人的感官中蕴藏着向往美的本能,听觉也不例外。也要看到,声音的美感是多样的,就像在“听书”时,有人喜欢清亮,有人喜欢雄浑,有人喜欢雅言,有人喜欢乡音……同一堂课程未必能教会多样的声音。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没有成为声音工作者的梦想,可能不一定要练习多高超的声音运用技巧。珍惜自己独一无二的嗓音,以真诚换真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这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确立了发展定位、指明了努力方向。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对于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将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思想引领。
自上世纪90年代有关高校建立起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各个重点高校普遍建立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精准学科定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高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根中国火热的发展实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以主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业,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教法上,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创新建设智慧课堂,不断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回归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育人本位,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统筹规划培养目标,构建衔接有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优秀师资团队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才能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作者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①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在就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等方面亮点纷呈。如何认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如何巩固并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实现高质量发展?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共同探讨。
——编 者
我国经济运行正在逐渐常态化,在“十四五”期间有充足的发展动能、充分的政策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稳步恢复,主要宏观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就业得以改善,居民收入提高较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面对国际疫情蔓延、极端天气等冲击,展示了强劲的增长韧性。
从国际角度看,我国持续引领了世界经济复苏。三季度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德尔塔病毒侵袭、全球供应链循环遇阻等一系列冲击下,经济增速出现同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全球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到5.9%。在世界经济复苏受阻的情况下,我国能够取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速5.2%的成绩,显得非常亮眼。
从国内生产看,我国在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进一步激发了高质量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比2019年同期高了0.8个百分点。总量恢复的同时,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
增长20.1%和16.2%,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和4.4个百分点。此外,服务业稳步增长,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加速,映照着中国经济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
从经济需求端看,稳定恢复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需求端在疫情以来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出口。我国充分发挥了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优势,发挥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优势,抵御了国际冲击,保持强劲可持续态势,进一步巩固了机电等高技术复杂度产品出口优势。
在复杂局面下,今年很好地实现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动态平衡。对于一些中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对风险控制问题,主动出击并稳步化解。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也有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要仔细梳理背后的原因,坚定必胜信心。我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协调运用各项政策工具加以化解,一定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投资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和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充足的投资机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点就是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上进行全面布局,将会逐步带动整个市场的盈利情况和投资预期出现高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构中国的能源结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等,因此中国的投资结构在发生换挡,中国的新旧动能将进行转换。从消费角度看,制度性改革提供了充足的消费动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加大力度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消费动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财政、货币政策角度看,我国有足够的政策
储备。今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2%,为结构性减税、支出结构调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提供了充足空间。同时,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为应对进一步的冲击预留了空间。我国当前各项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进一步相互协调还存在很大空间。通过政策协调,将进一步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做好跨周期调节,增强经济增长潜力。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正在逐渐常态化,在“十四五”期间有充足的发展动能、充分的政策空间,能够展现足够的韧性。我们要紧紧把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能否通过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前端,关键看调解能否揪住矛盾的“症结”,通过调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需要给各类矛盾纠纷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努力让公正以最优方式、最快速度实现。诉讼与调解都是纠纷化解的方式,但调解更加贴近基层,方式更加柔性灵活,途径更加简单便捷,更利于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实践中,一些纠纷看上去调解了,实际上没有实质化解,最终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既给当事人增加讼累,又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调解只是给纠纷画逗号,而不是画句号。奋进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当充分发挥
调解的优势,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目标,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增强责任担当、践行为民情怀。纠纷无论大小,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久拖不调、久调不成,很容易造成小事拖大、易事拖难。所以,纠纷调解贵在“及时”和“就地”。及时,就是坚持“马上调”,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实打实、心碰心地交流,讲好事理,论好法理,说好情理,不让群众闹心,不让问题积压。就地,就是坚持“上门调”,人往一线走,事在一线办,把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不让群众跑路,不让矛盾升级。在调解全过程强化尊重群众、维护群众的责任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就有可能一次性彻底化解纠纷。
狠抓源头治理、努力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能否通过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前端,关键看调解能否揪住矛盾的“症结”,通过调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此,应当走进利益群体中间,把问题搞透、把原因弄清,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矛盾纠纷不可能孤立地产生而存在,要坚持综合施策、集中用力,以联合调处促精准化解。实践证明,现实矛盾回避不了,再复杂也必须面对,再困难也必须解决,要在调解全过程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直面矛盾,揪住矛盾不放,抓住问题不松,努力在诉前打通纠纷“症结”,解开群众“心结”。
完善制度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调解协议不但要履行,而且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履行。否则,调解的效果、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大打折扣。这其中,规范调解协议是前提,把
调解的实质内容明确细化到调解协议中,防止利用协议约定不明拖延履行。查明财产状况是关键,财产给付是兑现利益、化解纠纷的重要方式,如果财产不明,协议履行最终就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完善义务约束机制是保障,对能够全部当场履行但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对协议进行确认,并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履行义务,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甲天不久前在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推进会上说
(本报记者 徐锦庚整理)
对于太阳,人类自古以来就充满好奇和想象。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观测给人类提供了观察宇宙的一个窗口。探索太阳系起源及演变规律等,对人类来说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新的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球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前不久,以“羲和”命名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中国的太阳探测计划起步虽晚,却充满创新性和创造性,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的志气和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勇气。围绕太阳探测热点,科学家们瞄准我国航天发展急需的创新技术验证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需求,制定了我国的空间科学研究发展路线图,为太阳探测贡献了中国方案。“羲和”探日实现破冰之旅,“夸父”计划将研制
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对太阳进行科学观测。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三步走”类似,对于太阳探测计划的后续发展,科学家们也设计了分步实施的“三步走”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具体到“羲和”号,这个卫星中的第一位太阳专属“摄影师”,全身上下都是创新点。从发射“座驾”到卫星平台再到科学载荷,“羲和”号开创了许多个“首次”。例如,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进行Hα谱线研究,46秒内就能获得全日面1600万个点上的光谱,在300余个波长点上同时获得色球和光球的二维图像。采用国际首创的“双超”新技术卫星平台,实现了载荷在轨指向的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控制,有望推动我国高精度卫星平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际上首次提出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太阳光谱的研究和利用实现每秒1米量级的飞行器高精度速度测量等。每一项技术创新和突破,都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昭示着他们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羲和”号发射之后,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将新“太空出差三人组”送入中国空间站,3名航天员将执行为期6个月的太空驻留任务。有网友说,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从神舟扬帆到天宫览胜,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的浪漫。中国航天浪漫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和接续奋斗,是科研人员勇于攀登、敢于超越、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生动实践,更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磅礴伟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
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能力跃升的生动例证。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只要我们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坚持自力更生的奋斗基点,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决心,一定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步伐。
【现象】前不久,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涉及青海、四川、海南等10个省份。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实现了重要生态区域的整体保护,涵盖了所在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了最具影响力的旗舰物种。
【点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30:《人民日报》评论汇编(49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5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