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万里
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万亩林海,今天的塞罕坝林场早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第一站就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勉励林场职工“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各地考察时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在贵州,嘱咐“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福建,要求“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在青海,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在西藏,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念兹在兹的,是关乎绿水青山的生态账本;筹谋擘画的,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浙江安吉关闭尘土飞扬的矿区,反而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共抓
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非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者几十年持之以恒防沙治沙,创造了可观的生态财富……一个个经过实践检验的绿色样本,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有力证明生态环境投入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正因如此,“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内容,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环视身边的自然环境,汉水迢迢,一江碧流、澄澈北上;乌蒙山下,“绿海”重生、珍禽归来;西子湖畔,天朗气清、岸绿景美;秦岭山麓,青山环抱、草木葱翠……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到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举措和成果表明: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集中攻克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们要和各国一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在福
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规民约碑上刻着这样的话语。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这里调研时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从常口村到塞罕坝都深刻表明,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以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发展壮大,推动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是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理念之一,也助推着当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绿色办奥,美在生态。过去,河北崇礼一些农民习惯上山放羊,山坡被啃,以致局部生态退化。2014年以来,当地
着力推进雪场绿化、廊道绿化等生态工程,划定86%的生态空间,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目前,崇礼累计完成造林100万余亩,常绿树种占七成,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7%。生态优先,荒山披绿,白桦林、樟子松等漫山遍野。环境美,城市美,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乐趣的同时,也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魅力。
绿色办奥,重在产业。一方面,主导产业在转型升级。曾经“一矿独大”的崇礼,引导矿山企业有序退出,留出更多空间打造冰雪世界,更多群众参与冰雪事业。如今滑雪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六成,3万多人从事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冰雪产业做增量。近年来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已落户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批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企业已经投产,崇礼仅在上个雪季就接待游客23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78%。当地干部群众认识到,“黄金黑铁”不如一坡白雪,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
绿色办奥,强在能源。张家口的风力、光伏资源丰富,到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003万千瓦,可为场馆常规电
力提供大部分绿电,由此带动张家口市沽源、张北等地12家发电企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同时,绿电制绿氢,将来能为冬奥通勤车辆提供绿色燃料,实现零碳排放。目前,张家口已投产7个、在建23个氢能项目,初步形成制加储氢设备制造、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氢能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新能源带动新产业,绿电绿能助力产业提质,这启示我们,应既注重实用又保护好生态,把绿色理念贯穿于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与地方发展的始终。
绿色办奥,要在机制。为了让冬奥场馆便利地用上张家口绿电,河北省发改委出台《张家口零碳冬奥绿色电力交易实施办法》等规定,以市场化方式交易绿电。2019年,当地卖出首单冬奥绿电,截至2021年7月,多方达成绿电交易
共2.3亿千瓦时,其中一大半送往北京赛区。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还可以继续为北京等地输送绿电。绿电交易机制创新是一次重要探索,唯有继续下大气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把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才能为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起到引领作用。
相约冰雪,共襄盛会,跃升发展。近年来,河北已经开展了冰雪赛事4300余场次,带动2200万人上冰雪。以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发展壮大,推动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赋予城市新活力、创造百姓新生活。
(作者为本报河北分社记者)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也是体现交通参与者良好形象的文明线。不久前,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以礼让斑马线为切入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整治力度,使礼让斑马线从建议倡导落实到执法层面,也让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引导行人有序通过的交通线,斑马线能够有效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
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既是为了充分保障行人的路权,也是为了更好维护交通安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10月,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中,12.24%是由于未按规定让行,居十大危险驾驶行为之首。可以说,斑马线前文明礼让,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行和恪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2018年,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展“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对未按规定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确立明确处罚标准。此次北京市对217处路口的“电子警察”进行升级,可记录机动车“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明确核实无误后将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这些处罚措施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助于推动法律落地生根见效,规范交通行为。
尊重是双向的,文明亦需要共建共护。车让人、人守规,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倡导车辆礼让行人,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行人的要求。车与人抢道要治,人与车抢道也要管。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过马路玩手机等行为,不仅干扰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也给行人自身安全带来隐患。提升交通文明,需要涵养规则意识,也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比如,有的地方除了在路口设置交通管理员,启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自动抓拍系统,还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曝光,收到良好效果,使“车让人、人守规”成为各
方共识。
一条斑马线,也是一道治理考题。更好保障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路权,兼顾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需要城市治理者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比如,一些地方在人流量小的路段采用请求式按钮信号控制,设置更加醒目的“三维立体斑马线”、能感应越线行为并进行提示的“智慧斑马线”,等等。这些举措,丰富了城市交通治理的实践。同时也要看到,城市在发展,交通治理也会面临新问题。比如,随着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增加,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更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需求和体验出发,通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调整信号灯配时、创新监管方式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文明出行始于足下,习惯养成久久为功。道路交通各参与方共同参与、相向而行,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就一定能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有序和谐的出行环境,不断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
来论
山东济南 曲 征
几块不起眼的木头,在木匠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了金箍棒、高跟鞋、嫦娥五号模型;几根寻常的竹子,在编织匠的手中,成了一只只实用的竹篮、精致的竹筐……最近,一些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在网络平台受到关注。
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许多传统工艺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如今,借助互联网平台,一些手艺人重新受追捧,这既是因为他们高超精湛的技艺水平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也源于工艺品所蕴藏的生活智慧、文化韵味。与此同时,许多手工艺品成为“爆款”,这意味着在实用性之外,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多认可。
传统工艺走红网络,绽放着跨越时代的魅力,映照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互联网为能工巧匠提供了舞台,也为热衷传统工艺、喜爱传统文化的人打开了一扇窗口。不断创新,积极融入现代生活,传统工艺就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焕发新的活力。
广东深圳 梁修明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圈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便民生活圈建设也十分重要。
为了更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前不久,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推动
构建步行15分钟左右可达的社区商圈,勾勒出“小需求不出社区”的便利生活图景。事实上,从与人们一日三餐息息相关的菜市场、便利店、小饭馆,到看似不起眼的修修补补等服务,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与否、便捷与否,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映照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温度。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端连着社区居民,一端连着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说,这既是联通经济社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也是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快补齐短板,坚持质量和数量并举,打造更多布局合理、业态齐全、智慧便捷、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就一定能助力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规定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部和人们数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信息产业的未来标注了方向。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融合,网络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类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更为广泛、频繁。如何更好保护个人信息,成为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比如,一些企业、机构乃至个人,从商业利益等目的出发,利用网络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一步治理这类问题,需要增强法律规范的针对性、权威性和系统性,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之网,才能切实将人民群众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从网络安全法的
施行,到民法典的编纂出台,再到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中,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此次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将让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当前,有的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评估,进而对消费者在交易价格等方面实行差别对待,甚至误导、欺诈消费者。对此,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另外,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反映强烈的“一揽子授权”“强制同意”等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规定,充分体现了立法在规范市场秩序、鼓励互联网平台良性竞争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互联网平台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环节,应当承担更多的法律义务。在法律实施中,应对平台活动进行严格监管,严肃对待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服务提供者;有关部门应根据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实际,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监管、统筹协调等责任。在法律的轨道上,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携手构建符合现代化治理方式的互联
网平台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标准,构建了权责明确、保护有效、利用规范的个人信息处理和保护制度规则。社会各方面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法治意识,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实施,助力我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
以制度创新推动源头治理,从顶层设计作出硬性规定,意味着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阶段
千方百计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职业吸引力
近年来,快递员、网约货车司机、网约车驾驶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如何切实保障这部分群体的正当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从健全制度入手,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突出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意见》的内容,直指从业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权益问题。除了明确平台企业应当合理承担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应责任外,更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比如,针对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要求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明确企业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企业制定修订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要充分听取工会和劳动者代表意见建议;针对外卖小哥等群体遭遇意外事故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这些政策规定给灵活就业人员带来更可靠的保障、实打实的红利,也为相关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划出“硬杠杠”。
以制度创新推动源头治理,从顶层设计作出硬性规定,意味着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阶段。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与企业直接确认劳动关系,导致其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背后,既有制度规范跟不上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的现实,也有平台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不明确、地位不完全对等带来的问题。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多次通过约谈负责人、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督等方式压实平台责任,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此次出台的《意见》则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补齐制度短板上出实招,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更加全面、更加系统,也更加有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事关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
和谐稳定。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236家网约车平台企业,
取得许可的网约车驾驶员超过351万人,外卖送餐员规模也
不断扩大,达到770万人的规模……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千方百计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职业吸引力。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意见》提出的要求来看,无论是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还是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抑或是加快城市综合服务网点建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作生活便利,都需要凝聚多个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合力,拿出具体方案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对相关企业来说,必须依法依规开展经营、用工活动,及时调整优化不符合要求的做法。唯有切实履行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相应责任,平台企业才能将发展壮大建立在合法合规、健康有序的基础上,从而推动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种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这棵大树,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切实贯彻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
湘江北上,长沙、株洲、湘潭呈“品”字形沿江而建,三市天然具备一体化发展条件。目前,长株潭都市圈以全省1/7的面积、25%的人口,创造42%的经济总量、53%的财政收入,带动作用、集聚效应凸显。
不仅如此,长株潭都市圈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株潭一体化的高质量推进,事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三高四新”重要指示、事关中部地区的崛起、事关湖南区域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长株潭都市圈大力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我们心气齐劲头足。湖南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出台了规划纲要、五年行动计划;长株潭三市取得了规划同步等“十同”新突破,融城步伐明显加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加快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领头雁,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示范区,打造成全国重要增长极。
要胸怀全局,自觉担当使命,高站位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发展。长株潭都市圈,是湖南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载体。长株潭的一体化发展既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发挥好长沙的省会城市带动作用,自觉当好主力军、主攻手,全力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再上新台阶。
种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这棵大树,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切实贯彻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一体化发展要“聚焦”四个方面。首要的
是产业,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谋划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谋划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体系,谋划布局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平台;聚焦加快融城发展步伐,抓好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片区一盘棋,共建干线畅通、干支衔接的“半小时交通圈”;聚焦生态保护协同联动,共同守护好一片蓝天、一江碧水;聚焦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围绕三市城乡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进一步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协作管理机制,合力建设现代化的“智慧都市圈”,让优质资源为更多人民群众共享。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其势已成,要心有格局,高效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发展。长株潭三地,腹地优势明显;三地主导产业不同,是错位竞争,不是同质竞争。稳局面靠存量,优发展靠增量。长株潭要齐心联手做大蛋糕。产业协同最难,但也最重要,我们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
协作协调联动,要深化、要具体。既要在市一级深化,也要在区县(市)、园区深入,强化多层级、多领域合作;既要在部门间互动,也要在企业间联动,更好发挥市场力量,调动市场资源;既要在官方拓展,也要在民间拓宽,让三市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等参与进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新格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把长株潭都市圈打造成全国重要增长极。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日前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杜若原何勇孙超整理)
眼下正值开学季,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陆续开启了新学期。背着书包、三五成群的学生踏入校门,欢声笑语与琅琅书声在校园里响起。
从全国各地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分批次、错时、错峰返校,到多地开学后前三周不举办迎新晚会、军训等大型聚集性活动;从对食堂、教室、操场等公共区域进行防疫消毒作业,到配备好消毒液、测温枪、口罩等防疫物资……学校全方位、全流程落实落细防疫举措,为的就是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安心,也让家长宽心、让社会放心。
确保顺利开学,除了织密疫情防控网,也离不开多方努力。加紧校园内的绿化、亮化、硬化施工,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检查,严把学校食堂餐饮安全……各地各学校都在开学前做足了功课,让学生返校或入学时能感受到新气象。除了学校的保障关怀,政策也在保驾护航。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于9月1日正式实施;自中办、
国办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北京、上海等地也陆续出台具体举措。守好学校主阵地,减轻学生负担,丰富校园生活,新学期被寄予更多期待。
确保顺利开学,上好开学第一课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平顶山市八中的学生在线上接受党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浙江宁海县知恩中学一位高三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奥运会视频礼包”;安徽合肥市幸福路小学一年级的学
生到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体验劳动……不管是线下开课,还是云上教学,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劳动实践,开学第一课都是激励学生坚定意志、树立信心的好时机,将督促他们以踏实且昂扬的姿态面对新的学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各方共同托举,让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多元成长,“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新学期序幕拉开,莘莘学子站在新的起点。希望他们都能在新学期有新收获,在追梦路上见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前不久,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在各地同步展开,营造了节能低碳的浓厚氛围。在广东深圳,市民共同守护餐桌文明,“光盘行动”成为自觉选择;在江西抚州,市民的每一次低碳行为都可以换取积分,用于消费;在山东胶州,生活垃圾被加工成居民种菜种花的生物肥,更多人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如今,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新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事实上,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但不会降低生活质量,反而有助于提升文明素养,让生活更健康。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滴水,从源头减少消耗,就能汇聚起绿色发展的磅礴之力。
一时的努力或许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持续用力。
从设立碳普惠公共服务平台,到试点能兑换生活用品的“垃圾银行”,各地不断创新机制,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有助于加快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定能汇聚起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让“谁来替我们养老”有了更多选择。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民政部办公厅出台《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符合该标准的参保人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目前,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已达1.34亿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医疗服务体系大有可为。当前,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因高龄而失能的老人也越来越多,这给家庭带来照护压力。多病共存的失能老人不仅需要生活照料,辅助穿衣、吃饭,还需要医疗护理,即使有子女或亲属照顾,也不一定能照顾好。不同于一般的养老服务,长期护理服务人员,无法从家政市场找到,也没有那么多护士上门执业。一直以来,长期护理服务的缺失成为社会保障的一块短板,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益凸显,而长期护理保险正好补上了这块短板。
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参保人提供专业长期护理服务,而不仅仅是货币补
贴,从而可以上门为居家或在机构养老的老人服务。《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有4845个,护理服务人员数19.1万人。可以预见,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护理市场的发展将与其相辅相成,更好满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需求。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保险制度,谁能参加、缴费多少、是否能稳定筹资运行等基本问题受到人们关注。在试点中,各地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险种进行筹资,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起步,筹资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并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向长期护理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经评估失能等级后,参保人可享受相应的服务。在一些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失能老人每月可享有1000
元至2000元不等的专业护理服务,既减轻了家庭负担,老人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还有一些试点地区,因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长期护理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长期占据医院床位的失能老人转至护理机构,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经过5年的试点,各地探索出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提炼。试点工作表明,长期护理服务不同于一般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须经过培训,服务机构资质、准入也必须有专业门槛,才能确保参保人享受到合格的服务。因此,发展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影响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现实中,长期护理服务人员缺乏,机构也比较少,相关市场亟待培育和发展。同时,市场准入、退出标准以及考核指标等,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积极应对老龄化、解决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难题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在试点中破题,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今后,还需继续完善制度各项环节,统一和规范各类标准,创新监管、考核机制,不断推进探索实践,使其更加符合生活需求、符合地方实际,纾解人们的养老之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更大力量。
非遗不是躺在橱窗里的展品,也并非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而是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
将非遗产品、非遗项目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能让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更好发挥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
一幅幅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唐卡,带动超万人从事周边产业,西藏自治区唐卡年产值突破2亿元;一曲曲气冲霄汉、催人奋进的黄河号子,让观众惊叹“这就是黄河的力量”;一个个“非遗+文创”“非遗+文旅”创新项目,让传统文化火起来……如今,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生活中精彩亮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
产的系统保护”,提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赞扬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称赞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各地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女性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心愿;在广东佛山紫南村,佛山狮头传承人设馆授徒,感慨“非遗让我们找到自己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价值”;在浙江杭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杭州拱墅站打造“城市会客厅”,吸引市民深度体验悠久技艺的乐趣……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表明,非遗不是躺在橱窗里的展品,也并非束之高阁的技艺绝活,而是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将非遗产品、非遗项目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能让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更好发挥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雄安新区在建设之初,即对非遗资源进行系统普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写入其中;陕西开展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文化记忆”工程,充分挖掘黄河流域文化内涵……从制度设计,到规划
制定,再到各地的探索举措,非遗与国家战略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的衔接程度越来越高。
也要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迫切需要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更加积极促进非遗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大对黄河流域丰富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利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保护文化传统,守住文化根脉”,等等。这些要求,正是为了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全国447家单位入选。植根千年文化,拥抱数字时代,走入千家万户,非遗的传承保护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也必将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航运条件越好,发展业态就越丰富,区域经济活力就越充沛。从货物运输到文旅发展,从经济增长到文化增辉,京杭大运河发挥的作用有增无减
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入山东,便来到大运河枣庄段。站在岸边,只见南来北往的货船有序过闸,船队连绵不
绝。在船家招呼下,笔者登上了一艘货船。船家杨加宽,祖辈依运河为生,从父亲手上接过操船的手艺和营生。自古以来,京杭大运河货通八方,孕育出繁华城镇,滋养着沿岸百姓。如今,包括杨家宽在内的运河船家,依旧在航道上往来交通,见证着大运河的生生不息。
运河兴,百业兴;航道通,百事顺。数千年来,大运河的兴衰关乎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古有“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景象,今现“湖中运河,水上列车”的景观。如今在山东,京杭大运河以特有的交通物流优势,为大运河沿线各地源源不断运送着资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
大运河航道畅行,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山东省泰安市历时3年多建设京杭大运河泰安段,于今年年初建成通航,一举结束了泰安市百年来“有湖有港不通航”的历史;山东省梁山县依托梁济运河与柳长河开展输水及航运工作,对大运河跃进沟至邓楼船闸39公里航道进行养护提升,2000吨船舶能够直达梁山港。疏浚的航道正在焕发新活力,不仅有效降低了煤炭、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运输成本,而且实现了上联晋陕蒙能源基地、下达江浙沪的连通功能。
航运条件越好,发展业态就越丰富,区域经济活力就越充沛。因河设市的济宁,素有“商贾云集之地”的美誉,伴随大运河逐渐发展起来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形成较为齐全的行业和门类。这是大运河山东段的一个发展缩影。近年来,随着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发展,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正在显现,推动
经济业态进一步丰富拓展。同时,以运河文化为媒,台儿庄古城等文旅融合项目也产生了品牌效应,使得“梦里水乡”不仅拓宽了经济发展的空间,而且承载起富有运河韵味的文化记忆。从货物运输到文旅发展,从经济增长到文化增辉,京杭大运河发挥的作用有增无减。
一条“黄金水道”,为沿岸各地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在山东梁山,“两条线”交汇:一条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瓦日铁路,一条是“北煤南运”的重要航道京杭大运河。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梁山实现了公路、铁路和水运多式联运,能源产地的资源出得来、资源需求地供得上、运输中转地形成物流产业。大运河带动形成的发展机遇,助力相关地区在交通运输线上形成了产业格局,并逐步打开转型发展的新航道。船家杨家宽指着运河两岸说:“这几年,枣庄新建了现代化船闸,速度快,效率高,可以直达杭州。”事实上,大运河沿线各地都拥有发展潜力,都有机会找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全面认识大运河,科学保护大运河,合理开发和利用大运河,才能使其真正重焕新生。站在船头,运河水浪激荡。放眼望去,川流不息的河面上,烟波浩荡、往来有序,一条条航船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稳稳驶向远方。
(作者为本报山东分社记者)
【人物】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
【故事】李桓英,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首
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50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她主动舍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李桓英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等,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点评】
29岁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期颐之年仍然心系麻风病防治事业……不久前度过百岁生日的李桓英,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而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在一段时期里,就连一些医务工作者也对麻风病患者绕道而行,但李桓英从不畏惧。为消除病人的顾虑,李桓英始终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就拉着长时间不松……“让麻风病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李桓英的信念始终如一。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40多年来,李桓英跑遍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患者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一些村曾经几乎没有路可走,她就坐索道
过去;多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却笑着面对;设备简陋,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直到现在两只手臂上还有两个清晰的疤痕。经过努力,李桓英成功将麻风病的治疗时间缩短了3年半。李桓英对患者的关爱不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上,更体现在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她以无私大爱诠释了医者仁心。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爱国,是李桓英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她总是坚定地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无惧征程艰难多,丹心从来系家国。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爱国科学家们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永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宝贵的精神滋养。
李桓英虽然没有儿女,却是很多麻风病患者的“李妈妈”。她曾经倾注无数心血的曼喃醒村,已顺利脱贫,一幢幢漂亮的傣族小楼鳞次栉比,村民脸上满是笑容和希望。“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依然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克服艰难险阻、加快创新脚步,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隐形冠军企业,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发展战
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生存之道,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以下三个特质:专注、专业、创新。
专注。隐形冠军企业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这个细分领域,产品一般比较单一,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隐形冠军企业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比如,要在自己的领域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占据市场份额,而且要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成为出色的供应商。再如,积极争取成为行业标准和市场规则的制定者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提供更好的产品才有可能赢得客户。而这需要极大的专注。想成为隐形冠军,必须发挥极致精神,专注在一个领域,把产品和服务做出绝对的比较优势。
专业。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把产品做精、做强、做优。创全球品牌,靠的还是专业经营。隐形冠军企业崇尚“市场第一,客户至上”。在市场界定的“宽”与“窄”的问题上,他们保持对立统一关系,即在产品、技术和客户需求层面,选择狭窄、专注和深入挖掘;而在商业活动地域分布方面,则选择宽广、博大、放眼四海。他们善于把自己的产品和独到专有的技术与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
创新。有研究发现,隐形冠军企业的研发支出占比是普通公司的两倍。在有关研究者看来,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市场导向的创新。隐形冠军企业坚持对客户有价值的持续创新。他们善于借力使力,强调实用价值;他们坚持产品必须适销对路,绝不做无谓的研究。在狭窄的业务范围,他们往往能够“独辟蹊径”,通过一系列持续的改良和创新,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得到客户的持
续信任。
隐形冠军企业并不意味着他们仅是某项产品或技术出类拔萃,在其背后依靠的是系统化能力的坚强支持,包括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这些能力一旦获得,便会成为企业未来拓展的重要依托。我国有大量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奋斗方向应该是使自己成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摘编自《经济日报》)
湖北襄阳、重庆云阳妥善解决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处置;浙江宁波深入发掘隐蔽线索,从企业物料平衡等材料中提前发现问题;湖南常德完善行政执法协助制度,保障执法人员人身安全……今年4月起,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继续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并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所谓危险废物,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利用处置,随意排放、倾倒,将会严重污染大气、水体、土壤,损害人体健康;而只要科学规范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是可控的。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196个大中城市产生近4500万吨工业危险废物,
综合利用近2500万吨,处置超过2000万吨。
近年来,各地纷纷架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压线”,但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件仍时有发生。其中一个
主要原因在于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和利用处置能力存在短板。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
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彰显党中央、国务院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已经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涉及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多个环节,总体上,要遵循固体废物管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同时,减量化、资源化要以无害化为前提。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要“疏”“堵”相结合,既要为危险废物找好出路,也要堵住非法去向。
“疏”体现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多个环节。其中,源头减量很重要。有关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政策,将危险废物产生量大、毒性高、处理难的行业纳入产业结构调整范围,促进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
促进收集转移便捷化,有利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解决分散小微企业等危险废物收集难问题,可以考虑支持专业单位建设区域性收集网点和贮存设施。建设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电子转移联单,以“白名单”方式简化跨省转移审批程序,有效提高危险废物转移效率、减轻企业管理成本。
针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短板,应以省为单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自行建设利用处置设施,实现省域内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危险废物产生情况总体匹配。针对某些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可以采取国家统筹和区域合作等方式,从区域层面统筹利用和处置。
做好“疏”,“堵”也不能落下。要进一步增强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充实地方监管力量,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可以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与执法检查,排查整治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无论何时,经济社会发展都不能逾越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有效管控环境风险,就一定能更好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推动理顺现有“公参民”学校的体制机制,规范公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的需要
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事关多主体利益,涉及多部门政策,只有多管齐下,明确各方责任,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统称“公参民”学校),是维护国家教育体系统一性、规范性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项政治性、政策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近年来,部分公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方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满足
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但是,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价值的要求和教育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公参民”学校的问题不断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生态,加重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负担。推动理顺现有“公参民”学校的体制机制,规范公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不久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
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当其时。这是一项旨在通过理清公办民办界限、构建公办民办协同发展的教育格局、维护义务教育公益属性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公办学校回归公办、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只有推动公办学校集中精力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引导民办学校立足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定位,将提升质量放在首位,才能提供公平而优质、均衡而多样、全面而特色的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有其法律依据。从
《通知》来看,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三类办学主体,将按照不同情形、不同条件可转为公办学校、继续办民办学校或终止办学。这与今年修订并于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
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并应当经其主管部门批准”的要求保持一致,均旨在营造公平的办学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教育资源。
当然,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事关多主体利益,涉及多部门政策,只有多管齐下,明确各方责任,才能取得实际效果。目前,教育部已将此项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和部属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各地要把规范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因地制宜、审慎推进,一省一方案,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对于公办学校来说,要强化政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坚持民主决策,切实完成各项工作部署。
教育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随着“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的尽快理顺,公办学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们相信公办与民办优势力量的汇聚,将会形成公办民办协同发展的教育格局,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最终惠及全体学生和亿万家庭,助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只有把乡土风貌、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乡村民宿更有人情味,让游客旅行更有记忆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30:《人民日报》评论汇编(5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5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