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着变化,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和潜在挑战。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安全意识的强弱与安全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表示,要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编入课程教材。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实现其由“自然人”到“政治人”的转变,更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至关重要。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湖北省武汉市11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5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3份。通过对问卷结果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前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认同以及其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认知深度不足,即学生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缺乏思想内化与行为约束,其所掌握的国家安全知识呈现出浅层、片面、模糊的特征。“高认同”与“低认知”对立的矛盾,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存在盲目、非理性认同现象。
知识穿插于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通识课程中,或是举办主题讲座进行知识普及,抑或是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新生入学军训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活动。课程设置不确定性大,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教学成效较低,导致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度。
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巩固、强化、拓展自身国家安全知识体系,为感性认同向理性认同的转变夯实理论基础。
践的统一,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置中,可以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起来,对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进行介绍;经济类专业课可以将“中美贸易”等事例与经济安全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课则可结合5G技术等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等,更好地培育具备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观教育的对象,对课堂有着最为直观也最为真实的反馈,因此也要重视学生评价的作用。在对受教育者进行督导的维度,可以将学生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的情况与相关课程考核成绩作为评奖评优依据。此外,可以定期通过电子问卷等形式对学生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认同情况进行把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带领全国人民从积贫积弱、山河破碎的旧中国起航,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正历史性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历史性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百年,由于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所以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形成了符合发展需求、符合时代特点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成果,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当中,每一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都各具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时期,党的国家安全思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社会、文化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历史性地把安全提升到和发展并重的位置,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二
局”与“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列,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理论武器,并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概括的“九个必须”之中,同时也成为我们在“第二个百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之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思想体现,是百年来党的国家安全思想不断自我总结、修正、完善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国家安全思想的系统集成。它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安全共性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是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重要思想理论贡献,是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具体体现。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和要义正在于“总体”二字。首先,“总体”意味着系统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系统思维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我们把国家安全放在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去审视,把国家安全的各个要素放在一个“多元一体”的有机整体中去审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好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切实统筹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切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多重目标要素的统一。其次,“总体”意味着全面性。“一个木桶能够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我们国家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是不同领域风险交织叠加的结果,无论哪个领域的发展短板都会对国家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制约,无论哪方面工作失守都可能波及整体国家安全。我们要统筹17个重点领域的安全,随着形势发展及时对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作出更新和调整,及时补足安全的短板,切实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再次,“总体”意味着辩证性。它要求我们能够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更要从矛盾相互转化的视角去把握。我们既要理解党在站起来阶段为何更重视安全,在富起来阶段为何更重视发展,又要看到强起来阶段为何必须同时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我们既要看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区别,及时发现和化解新的风险挑战,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界线已愈发模糊,二者带来的挑战正在加速相互转化。我们既要看到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二者方式手段的不同,又要明确塑造是更具前瞻性的维护;既要有应对风险的高招,又要有预警和防范化解风险的先手。最后,“总体”意味着统领性。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是“国之
大者”,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一个“管总”的思想,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也是其他领域重要思想的“底色”,不仅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而且是我们所有党政部门及各单位做好各项工作都必须牢牢把握的总体指南,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国民教育的必修课,全面树立起加强国家安全的战略共识和战略自觉,是我们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思想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方法论的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三观”,即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具体言之,用历史唯物主义,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前进大势;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中国摆进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这个重要的因素放进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演进中去分析,看到矛盾、看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论的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三论”,即百年变局论、历史机遇论和发展风险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让这场变局来得更快更猛,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坍塌,中国正加速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新旧转换导致各种热点问题频发,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共振,各种矛盾加速向中国积聚,中国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也前所未有的复杂严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延续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探索的提炼和总结,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和现实需求紧密联系,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拥有时代性和独创性,同时被一次又一次成功实践所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
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我们需要立足“两个维护”,积极构建“两个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十个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吸收我国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的
精髓,在对百年党史的学习和思考中汲取智慧和理论创新的动力,不断挖掘我们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宝藏。我们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原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体系、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体系、国家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在新发展阶段为构建大安全格局、推进中国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这正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成立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此次研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所在。
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安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待国家安全及处理国家安全领域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价值取向和政策主张。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系统回溯和梳理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历程,有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主权安全为中心的国家安全观。
1927年11月,中央特科在上海正式成立。1928年6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各级委员会得成立特别委员会以预先审查关于违犯党纪的问题。根据这一规定,1931年6月成立了中共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1931年11月,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巩固红军部队、捍卫工农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党普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公安保卫机关。1949年7月,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军委公安部,统辖各地公安机关工作,保障了这一过渡时期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明确规定党组织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党的章程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同时主张增设“中央监察委员会”。此外,我们党还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建立巡视员制度、廉政安全制度等,使党组织的安全和纯洁得到维护。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成功召开,提出了“两个务必”和“六
条规定”,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全党保持住了清醒的头脑,做到了居安思危、不忘忧患。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军事安全为根本的国家安全观。
1974年1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构想:也就是“一条线”周边其他国家,最终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战略意义上提出了“三个世界”这一概念,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应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从“一边倒”到“两条线”再到“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思想调整,有力地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拓展了我国安全和发展的战略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以综合安全为基础的国家安全观。
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百年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实现安全稳定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安全作为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不断推动各领域安全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可以说,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支撑,只有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国家安全才能具备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
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进一步阐明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有序、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定国安邦的重要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任何一方面存在短板,都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因此,只有努力形
成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的格局,才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进而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工作主动权。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防控难度大,给全世界带来了极大灾难。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现过舆情危机,很多生产和服务暂停,部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受到质疑。新冠肺炎疫情从一个威胁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发展为影响经济安全、舆论安全、制度安全乃至政治安全的连锁事件,这对国家总体安全来说是一场重大的考验,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1]。总体国家安全观总结了中国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治理的实践经验,提出未来国家安全发展策略,回应了国家安全发展面临的难题,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它不仅将人民性、政治性、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作为理论基调,而且展现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辩证思维,并体现出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胸怀。这样一种内涵丰富、覆盖多领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后疫情时代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与公共安全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与精神动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人民安全为中心、安全与发展并重、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而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安全与发展并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思维的四个最重要基因。当前在这场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这四大基因得以凸显,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与时俱进和具体运用。
及早预警、预防是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第一道防线。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后,党中央在疫情信息披露后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国务
院立刻建立应对疫情的全国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地立即对本区域内疫情防控做出应急响应;全国各方力量调集起来积极援助湖北;快速改建新建医疗场所,及时收治疑似、确诊患者,及时遏制疫情蔓延。党中央高度重视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部署,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全力救助患者,使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有效维护了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大局稳定。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安全高于一切。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关切,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安全至上,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进一步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同时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安全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疫情防控的指示和要求,指导我们有效抗击疫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保证人民安全的责任与担当,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理念的生动诠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保证民生所需、稳定民心,是关系人民安全,影响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疫大灾往往与社会失序相伴。抗疫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即强调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并提出疫情防控中保障民生的工作重点。随着疫情防控向纵深推进,党中央及时作出决策,要求抗疫的同时稳定产业,促进消费,强化就业,做好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恢复与发展。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为克服疫情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是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看到人类命运密切相连、彼此依赖。人类因经济全球化而共同受益,但同时也会因疫情蔓延而共同受损。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行动,有效阻止了疫情在全球扩散,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在全面防控疫情的同时主动向世界通报疫情相关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成功研制快速检测试剂盒,尽己所能援助各方,加强抗疫国际合作。中国在全球的抗疫行动对全球疫情防控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体现出共同抗疫的国际胸怀以及负责任的大国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平安中国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体现为在国家主权、政权稳固的前提下,加强对人民安全的保障,全方位防范风险,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国家整体安全。在坚持人民性、政治性、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风险防范综合能力,对后疫情时代中国抵御重大风险、应对公共危机、构建安全体系、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具有重要价值。
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比,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结合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以及人民群众对安全的基本需求提出的,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为公共安全风险提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思路和对策[2]。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各类安全的统筹协调与有机统一,每一个部分的安全都至关重要,不可分割,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为抵御重大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测且不易评估,不仅危及人民安全健康,而且危害经济社会发展。面对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各领域安全,注重各领域、各层次安全的整体效应,兼顾安全与发展,多维度、多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用多样化的手段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防止各类风险扩散蔓延。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各安全要素密不可分,单个安全风险问题应对需要科学统筹和力量汇集,需要各个领域共同参与和协同作战,改变了过去公共安全工作各部门交叉重叠、各自为战的局面,为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注重统分结合;在推进整体安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既坚持总体安全原则,又要讲究具体安全策略[3]。那么如何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我们可以参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方法论,解决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整体性风险等难题,争取做到各地方各部门既独立自主、各司其职又共同参与、协调行动,汇聚起应对公共危机的总体性强大合力,从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对于公安机关的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严厉打击恐怖黑恶势力、邪教组织等犯罪分子,通过开展全国性专项性打黑除恶行动,有效维护公共安全,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于突发事件应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注意第一时间响应,尤其第一响应者要积极做好工作,防止小事转化为大事;平时在社区居民中做好隐患排查、应急响应演练、安全知识普及等工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奠定群众基础。对于安全生产,总体国家安全观认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材料和设备的标准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好企业内部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考核,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国际社会在合作共赢中塑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共同促进国际安全与发展,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国家的自身安全不可能脱离世界安全,要努力创新安全理念[4]。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性安全,强调谋求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与西方传统的“零和思维”“绝对安全”等观念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更注重单个国家安全基础上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是普遍包容、致力于共赢的国家安全理念。中国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一直积极支持全球疫情防控,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建共享合作的安全理念,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展示了中国的风格与胸怀。
党的领导是中国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事实再次证明,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成果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分不开的。党在危机中的有效政治动员,能够迅速调配各种应急力量和资源,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抗疫的勇气和信心,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等问题。当下,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安全职责,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限,落实“党政同责”要求。
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也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路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防护网”,必须牢牢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为国家安全构建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相一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基础性力量[8]。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践行就是要做好发动群众工作,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主体性入手提升社会自治水平,竭力打造公共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具体来说,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公共安全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后疫情时代中国抵御重大风险、应对公共危机、构建安全体系、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当前,中国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更加需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国家安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重要的福祉。当今中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
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交织的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越是和平时期,我们越应该居安思危。国家安全无小事,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牢筑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020年,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相应的实施办法。在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几位作者,基于不同角度探讨中学应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落实《纲要》要求,从管理、课程、活动、文化等方面,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精髓、丰富理论和实践内涵,将指导我们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容应对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在把一个小党建成世界大党,把一个弱国建成世界大国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应对重大危机、争取生存与发展的丰富理论探索和斗争经验,成为我们维护当今和未来国家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在对政治、战略、安全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把握上,有着继承、发展、创新的高度关联性。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中就能看到毛泽东同志《矛盾论》《实践论》和《论持久战》的思想光芒,更能悟出习近平同志对“三论”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升华。
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读的是一部《矛盾论》,它是指导我国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方略。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让我们有了审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系统思维和战略视野。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头脑,我们方能深刻分析、精准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及其矛盾演变的一般规律。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读的是一部《实践论》,它是指导我们应对各种严峻挑战,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说到底,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身能力,实现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是硬道理。
全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读的是一部《论持久战》,它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决心、凝聚力量、长期奋斗的路线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仍不可避免遇到各种明枪暗箭。我们既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还要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长久耐心。
从主要矛盾看,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从主要目标看,“统筹发展与安全”,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和未来长时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任务,应定位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此来衡量经济安全的参照坐标和评价体系,较之过去则会发生很大变化,简言之,就是经济安全的目标更高、标准更高。与这一高目标、高标准相比,我们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准备、能力建设以及手段运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则突显出来,迫切需要我们在经济整体实力增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经济安全战略的新方向、创新经济安全工作的办法。
从实践看,相较于国家安全其他领域,各类风险更容易传导到经济安全领域,经济安全受到其他领域风险的冲击和影响也更大一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我国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造成的严重冲击和国民财富带来的巨大损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美国近年来掀起对华科技“脱钩”潮,限制中外科技交流合作,打压我高技术人才甚至限制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生,企图从根子上削弱我创新能力,威胁我科技安全,也必然传导到我经济安全上来。此外,日本直排核污水入海引起生态安全、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引起资源供应安全等风险,都将给我经济安全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总之,要高度警惕各领域各种潜在风险的连带效应,防范其引发我国家经济安全风险。
从现实斗争看,美国政府将制造业回流、产业链多元化等经济现象“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鼓动盟国搞针对中国的全球供应链脱钩,进一步孤立、排斥中国甚至企图另搞一个“平行体系”,以此猛攻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而达到破坏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近年来美国在动员全政府、全领域、全盟友对华竞争中,把重点放在了做强美国自己身上,例如新出台的《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虽然多处指名道姓针对中国,但主要内容仍是加强和振兴美国自身竞争实力。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是各国开展国际经济和安全竞争的立足之本,对此,我们要保持定力,不能有丝毫动摇。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全球竞争力以及抵御外部冲击威胁的能力全面提升,塑造新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外部环境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这也是
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应有之义。但在大变局、大竞争时代,塑造于我有利的经济安全环境,需要大思路,更需要大耐心,因为这个过程必然是长期的、曲折的,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平不肆险,安不忘危。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更好地以系统观念构建大安全格局,不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吉林,全力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家安全的道路、任务和方略,这是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行动指南,为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重大风险、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引。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作为边疆近海省份、国家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吉林肩负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推动国家安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尤其是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决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穿抗疫全过程,全力以赴打赢打好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途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把握新形势给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牢牢掌握住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以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幸福。作为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国家安全并非抽象的概念、遥远的事情,也不只是少数人的职责,而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
相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大力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培育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涵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让人人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全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持续加固新时代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全面筑牢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就一定能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航船驶向光辉的彼岸。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今天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连日来,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构建大安全格局。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014年4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总结中国历代兴衰成败、世界大国兴衰成败,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第一次构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布局,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不断强化国家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迟缓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变革。四川省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大安全”格局,全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四川是国家战略大后方,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做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
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为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要坚持专群结合,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要把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覆盖社会生活各领域,促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以“4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坚持”突出地体现了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应该说,这“十个坚持”以及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开展方方面面的工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导性,是我们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这里我就讲三点。
立体的、总体的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因此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怎样深刻理解总书记提出的我们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时空领域的变化,内外因素的变化,应该说他给我们出了很多题目,这些大问题,无论是内涵和外延,时空领域还是内外因素,我们都没有研究透。我们距离把这些事情讲清楚、讲透彻,并且给出答案,应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不光是深刻阐述了这些重要思想,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就是我们怎么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
这也要求我们加强对国际安全形势的研究,包括怎么能够通过国际安全合作,来维护和延长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来构建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外部环境,应该说还有很多的课题要研究。总体上讲,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是我们做好有关工作,开展有关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我们也期待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真正为国家建好言,发挥好我们智库的作用。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太原市委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斗争精神,以政治安全为核心,全面构建“大安全”格局,确保省城政治社会大局稳定。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两个大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亲自研究、谋划和部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深刻总结经验、科学把握规律、敏锐洞察形势,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怎样保证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写进了党章。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断增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需求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回顾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成就,提出“五大要素”“五个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等新安全理念,把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阶段对国家安全的新需求,坚定推动总体国家安全
观在太原落地落实,为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提供强大武器。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太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城市和山西“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核心城市,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网络等领域的安全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我们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运用科学思维来观察安全形势、分析安全问题、谋划安全对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党和国家大事要事多。太原作为首都“护城河”的重要一环,要始终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核心,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安全,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
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中央、省委中心工作,紧盯国家安全面临的热点、难点、焦点,深入分析研判,加强排查预警,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侵蚀和从事破坏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活动,更加自觉地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挖掘利用太原丰富的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讲好太原故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坚决维护经济领域安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坚决维护社会领域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全面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环保、住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工作,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生产、食品药品、防灾救灾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处置,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强化社会治安管控,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市国家安全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压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将国家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市委常委会议事日程,纳入巡察督导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评考核。各级党委(党组)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推动形成党委统筹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的“大安全”工作格局,确保国家安全体系上下贯通、政令畅通。
锤炼过硬队伍。牢牢把握国家安全队伍的政治属性,严把政治关、纪律关、素质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锻炼、实战演练,坚持从严管理,完善政策保障,健全约束激励机制,教育引导国家安全战线的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
加强宣传教育。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支部学习内容,在党校开设专题课程,纳入干部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建设太原市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制作刊播《在中国,是什么让你倍感安全》宣传教育片,常态化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全面建设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以国家安全工作的新成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全市各地各部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连日来通过线上国安知识普法宣传、短视频制作、官方微博微信发布和转发上级相关国安教育内容等多种形式,传播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市民国家安全意识,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凝聚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总体”揭示了国家安全含义的全面性、国家安全布局的系统性、国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续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4次提到“国家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列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一,系统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党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就。指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深刻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引力,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力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迈步新征程,展望新图景,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国家安全保驾护航,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
提升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构筑起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国家安全“钢铁长城”。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要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以案普法力度,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加强释法说理,让典型案例成为全民法治公开课,让社会公众知晓哪些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切实增强宣传实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着力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要结合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加强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推动全社会充分认识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重要的福祉。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深刻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守好守住当前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形势,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家安全作出战略擘画、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维护国家安全成就予以专门阐述,深刻总结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创造性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新使命呼唤国家安全理论创新。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第一次构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布局,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国土、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金融、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海外利益、数据等领域,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彰显出强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历史性交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确保国家安全工作牢牢掌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2018年,党中央出台《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夯实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2021年,党中央又出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系统回答了国家安全工作“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么领导”等重大问题,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着力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改革,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制定《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出台反间谍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生物安全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国家安全战线党的建设,打造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法治体系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必须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我们党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努力构建大安全格局,回应了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更丰富、时空领域更宽广、内外因素更复杂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历史使命催人奋进。全市上下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4月15日,我们迎来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近期,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教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和力量。这也正是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要义所在。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之所以能稳中求进,得益于党中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形势产生深刻影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形成新挑战。任何一个领域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保持发展的定力,持续夯实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加强科技实力,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外部安全、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国民安全、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的安全感、幸福感。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全社会共同努力,就能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就一定能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在高校,“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主题展”吸引师生驻足观看,广大师生加深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在基层,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走进乡村、社区,人民群众提高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
今天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连日来各地各单位举办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浅出的讲解,引人入胜的海报,鲜活生动的互动,让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大安全格局凝聚起广泛社会共识。
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构建大安全格局。在制度设计上,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在应对外部冲击挑战上,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
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为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新的伟大征程上,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构建大安全格局,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我们就一定能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越过激流险滩,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当前,西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以及国内分裂势力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给保障国家安全、坚持社会主义增加了难度。习近平曾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P200)。习近平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重要论述,从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了国家各安全领域的内在联系,为我国安全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风险作出的科学研判,是中国传统安全思想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中尚无“国家安全”这一概念,但其相关论述与列宁的国家安全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在中国的建设与实践中,不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问题”的相关思想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追求和平与发展等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法哲学原理》等著作中揭示了国家的起源,提出了市民社会。19世纪50至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家权力、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对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家的消亡、职能以及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描绘的“自由人联合体”,构建了人类解放、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其“民族独立统一”“和平国际原则”“共产主义理想”等思想为我国现代国家治理、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列宁的国家安全思想以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也有较大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国家与社会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国家与革命》中,主张通过斗争来维护国家利益与发展,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要通过彻底的革命来改变社会。列宁认为“巩固政权安全”是关
乎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保障“国家领土安全”是关涉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维护“社会安全”“民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方面,除了暴力革命外,列宁还提出了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建立民主政治,对社会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在一定时期对国家安全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前中国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亦有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安全和发展的理念,如《周易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还有一些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如民本、法治等思想体现,为国家安全理论的推进注入了宝贵的思想养分。例如儒家的“仁政”观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与国家机器、治国理政紧密相连。“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代吕晦叔应诏疏》),主张关心、解决好百姓生活实际的问题,让百姓温饱有余、安居乐业,归顺于国君。儒家思想虽有其政治工具性的一面,与当今社会的政治理念不尽相同,但是儒家的“以人为本”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
“和”是承认不同事物的差异性;“合”是包容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实现整体的统一。“和合”思想包含了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等三方面的含义,强调各个领域的共同协调发展,在分歧中寻求共识,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会盟”制度、“封贡”体系等都是“和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展现出了古代先哲们处理国际关系和促进民族融合的智慧。这些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国内各个安全领域工作的协同推进,也有利于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际环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我国良好国际秩序的宝贵思想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战略高度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尤为重视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始终把实现国家安全作为不懈努力的方向,在正确应对国家安全形势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刚取得全国政权,国家需要恢复经济,使人们在思想上接受新政权,这是共产党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安全的保障方面,特别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保障,呈现了突出特点,比如斗争性、群众性和阶级性等。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就是在这种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毛泽东就强调,经济发展和国防力量的提升是国家主权与政权稳固的两大保障。“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加强经济建设。”[2](P28)相对而言,毛泽东比较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提出“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强调通过结盟、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途径来维护国家安全。如同苏联结盟、抗美援朝、研制“两弹一星”等等。受制于时代主题和冷战格局,以“备战备荒”为核心的国家安全观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毛泽东确立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外交方针,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柱,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事业产生深远影响。邓小平设计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开辟了国家安全理论的新境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超越传统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从开放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国家安全与政治安全问题。比如反对结盟式的集体安全,强调军事安全与经济安全并重,军事战略从“要准备打仗”的临战状态转到“建设现代化国防”。邓小平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3](P284)。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的特征,其形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提升中国经济实力,从而保障国家安全。
江泽民提出了以互利、互信、平等与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立足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大背景,江泽民从战略高度系统论述了安全领域从军事、政治向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重视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相互交织。
胡锦涛提出“综合安全观”,并倡导“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理念。着眼于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认为各国安全紧密相连,主张树立综合安全观念,参与多边安全合作,促进人类共同安全,推动建设和谐世
界。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呈现出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不仅受到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同时也受中国共产党整体执政思维变化的影响。而两者同样都呈现出了一定的阶段性,因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采取的策略、形成的思想也有时代的特殊性。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5](P110)回顾历史,继承优良的传统,是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中立足的根基。历史思维帮助我们提高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现实实践的准度、高度、效度。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安全”思想的梳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思想的总结,有助于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文化基因与现实基础;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巩固国家主权、政权、国家领土完整,为维护国家各方面安全所作出的贡献与成就;有助于认清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的安全挑战,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把落后挨打的过去、走向复兴的当今、宏伟辉煌的未来联系起来,在纷繁复杂的国家安全领域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在各种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中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国家安全表现为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不受到外部的威胁或者迫害,国家内部政治安定、社会有序等。国家安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迁发生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7](P3)。国际和国内环境的不稳定性,加之我国安全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国家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系数增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方国家就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破坏我国政治制度。近年来,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越加猖獗,政治安全领域的风险叠加。部分西方国家在国际上散布中国崛起危害论,指责中国“新疆问题”,干涉“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内政,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理念,企图将中国陷于国家发展“安全困境”。在国内,西方国家的势力触角也在蔓延,意识形态渗透更加隐蔽,西方政客支持“港独”“台独”“疆独”“藏独”等
分裂势力,煽动反华势力进行破坏活动,发动“颜色革命”等等,严重危害了我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6](P37)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抗疫,取得了抗击新冠病毒战役的伟大胜利。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然而部分国家的政客对中国抗疫取得的成果视而不见,将病毒政治化,甚至在公开场合或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污蔑中国的言论,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2021年,西方政客针对“香港问题”“新疆问题”所作的言论更是显示了他们的政治企图——从政治上遏制中国的经济大发展。西方帝国主义政府将所谓的“自由”“人权”摆上指责中国的讲台,本质就是要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经济政治方面,改革开放后,有人曾质疑中国的改革抛弃了社会主义的制度,提出了“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曲解。这些人忽视了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的定论,忽视了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道路是曲折前进的。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同时,避免发生区域性或系统性的矛盾和风险,需要借鉴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经验教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改旗易帜,抛却社会主义道路。在意识形态方面,“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7](P23)。在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坚定党的领导,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风险。受西方“普世价值”“西化分化”的影响,党内和人民群众中有部分人信奉西方理论、西方政治制度,否定革命历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在社会安全领域,我国社会长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给公共安全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很突出、处理起来很棘手的问题,而其中大量问题是由利益问题引发的。”[7](P134)发展过程中利益分配的问题是各类社会矛盾、民族分裂、暴力恐怖事件的源头。因此,解决好发展与利益分配问题关乎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生态安全亦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紧
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关乎人民福祉以及民族未来之大事。
习近平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中国向来主张“以和为贵”,铭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规谏告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和平发展”纳入宪法、党章,做到了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的辩证统一。
近年来,我国不仅加强自身发展,不做危害其他国家之事,同时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亲仁善邻,持续30多年派遣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做违背和平发展之事;但我国也不怕事,在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同时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发展利益。面对涉及主权安全的挑战,
“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8](P181)。这种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气魄,也展现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国家安全是国内综合安全和国际综合安全的统一。在构建现代化的国家安全体系中,既要注重国内安全因素,也要注重国外安全因素。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和经济转型需求来看,加快融入世界市场、促进国际合作是我国发展的大势所趋。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就要做好当今的国家安全工作,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指出,“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7](P227)。在国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增强机制建设;处理好民族、宗教等问题,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国家主权统一;培育国家安全文化,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国民发挥主体性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国际上,面对不利发展的外部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基本的原则。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以期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也给中国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7](P12)。面对诸多国家安全风险,我国通过增强经济实力,增强国防力量,提高综合竞争力来维护国家的主权,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来维护执政安全。
言,人民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综合发展了过往的国家安全观念,又结合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形势,实现了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继续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提供保障。
习近平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7](P231)。国家发展是构建国家安全事业的基础条件,国家安全则是国家经济、政治等各领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辩证统一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国家发展,又要注重国家安全问题,辩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一方面,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各领域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防范化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也需要发展。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国家安全建设的经济保障;不断革新的科学技术,是国家安全事业突破传统的关键;不断壮大的军事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理念,才能建设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国家安全体系。
另一方面,“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12](P3)。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寻发展,愈是开放,愈要注重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意识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统筹好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安全要素,打造新型国家安全体系,防范、化
解各类国家安全风险,确保国家安全稳固,以此才能促进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习近平指出,面对各类国家安全领域的风险,要“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13]。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于新时代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求国家安全工作要超前谋划做好应对准备,能够积极应对重大安全挑战,争取最好结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创新,从实现“小我”的安全到追求“大我”的安全,从实现一国的安全到实现国际环境的安全,中国不断实现安全观的突破,以“命运共同体”维系起国内外发展的大局。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20530:总体国家安全观素材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95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