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20221—4月巡视工作、巡察工作素材汇编

2024-02-07 23:15:50 587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十八大来巡视度创新展与治效能提研究4

党内巡念溯及效能12

对国有企业巡视工作的几点思考25

高质量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3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巡视工作33

政治定位深化上联动发挥巡视综监督作用35

8.2021年内治区党巡视工作综述40

论政治与运行43

15.2021年甘肃省巡视巡察工作综述71

深化政治巡彰显利剑作用74

巡视巡高质量覆盖目任务78

推进新代巡视干部监工作服保障财事业高量发展81

巡视场域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88

三个必须有效推进巡视工作103

中共党内巡视制度建立的起因105

把握巡视机构党工作特点规律党建工作高质量106

贵州电网公司党委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113

答好新时代巡察工作考卷我市持续加大力度促进巡视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融合

酒泉日全媒体记郭军

(2022年3月23日)

如何破解当前巡察工作中面临的深入不足、衔接不畅、覆盖不全等问题,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开展,是新时代巡察干部面临的一份“新考卷”。巡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党内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央纪委全会提出,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促进巡视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是我们做好巡察工作的重要遵循。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巡察机构与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组织、宣传、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探索巡察监督与纪律、监察、派驻监督贯通融合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监督体系,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建制度在机制贯通上推进融合

近年来,我市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积极探索创新,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在机制贯通上推进巡察与各类监督融合。

市、县两级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纪检、组织部门和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四届市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市、县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巡察工作120次。我市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组织、

宣传等部门在巡察人员选派协作、工作沟通配合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确保把巡察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有效推动巡察监督和各类监督无缝衔接、一体发展。

我市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力量调度、工作衔接的协调联系,严格落实分级负责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总责、巡察办统筹协调各方,对贯通融合各环节对接、资源整合等关联交汇的工作内容、具体事项加强沟通协调,相关部门、机构加强请示汇报,压实各方责任,形成监督链条。

二、促互通在监督协作上推进融合

市、县两级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协调员职能,统筹监督力量,推动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同向发力。至目前,市、县共选派

纪委监委机关干部、乡镇纪委专干356名分批次参与市、县巡察工作。组织部门积极抽调市直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巡察,并组织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组,支持配合市委巡察工作。宣传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同步开展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财政、审计等部门每轮巡察选派2名专业干部,根据巡察组工作需要,机动配合巡察工作。

市、县两级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向市委巡察组提供纪委监委机关日常监督中掌握和反映集中的问题及廉政风险点、信访受理等情况,针对性开展监督,为巡察组进驻当好“前哨”。坚持审计先行、巡察跟进的工作思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作为巡察监督的重点内容,紧盯不放、持续跟进。组织巡察组组长与纪检监察、组织、信访等部门分管领导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被巡察部门单位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四届市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市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累计通报相关情况456次,提供各类资料2000余份;市县巡察共发现各类问题18462个。

市委巡察办协调各市委巡察组及时移交问题线索,加强巡察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动态管理。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对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优先研判、快查快办,动态跟踪巡察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及时更新线索管理台账,对临期或超时件进行重点督促,确保问题线索快办快结。市、县巡察累计移交问题线索747件,办结594件;立案审查166人,组织处理459人。

我市巡察部门畅通渠道,通过发布巡察公告、设置意见箱和信访接待室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及时发布巡察发现问题和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创建“酒泉巡察”(微信公众号)和“巡察动态”两大宣传平台,坚持讲好酒泉巡察故事,为巡察工作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三、重整改做好后半篇文章

我市坚持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贯通协作、同频共振,紧盯巡察反馈问题,在巡察整改中持续发力,不断释放管党治党全面从严、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

为压实责任抓整改,我市建立了“五反馈、四压实、三签收”整改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被巡察部门单位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责任,确保整改各方责任落实到位。

为严把关口抓整改,纪检监察、组织、巡察等部门同时派出工作人员参加巡察反馈会,为被巡察单位整改明任务、压担子,对整改过程中出现的整改措施不实、整改进度缓慢等问题及时提出要求,推动其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强化。

我市在抓好巡察及整改的同时,探索建立了巡察整改质效量化评估体系,研究制定了《中共酒泉市委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实施办法》,会同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对被巡察部门单位党组织整改成效进行科学量化评估,将量化结果应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先后对57个部门单位的巡察整改质效进行评估,有力助推了整改工作走深走实。四届市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巡察反馈问题13274个,已完成整改13032个,整改率达98.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创新发展与治理效能提升研究

万银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明确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巡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也应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治理效能。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公报强调要“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当前,系统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创新发展与治理效能,寻求进一步提升巡视制度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对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实践突破与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党中央制定巡视工作五年规划、确立巡视工作方针、深化巡视政治定位、完善巡视制度、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创了巡视监督新局面。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垂直领导或对应领导往往最能直接发挥领导作用。1928年10月,党中央发布的《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虽然明确规定了“以指示信等形式不断督促地方党组织贯彻执行”①等内容,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无法真正做到对各地进行直接领导。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巡视制度经历曲折发展,但“指导”关系并没出现大的变化。2009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向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这一规定事实上固化了中央巡视和省区市巡视之间“指导性”的体制关系。尽管这种体制在实践中比较切合地方实际,有利于发挥地方“主体”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这种领导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在2013年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央巡视

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2015年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据此规定:“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工作的领导。”这种由“指导”到“领导”的关系变化,实现了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准垂直”的突破。

纵向的全面性和横向的系统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全覆盖的两大重要取向和目标。新时代,巡视工作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巡视工作格局。横向上,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一要求,巡视工作的领域性全覆盖全面展开。中央巡视组将巡视对象分为地方、部门、央企、金融和事业单位五个板块并分别进行巡视;地方巡视组也在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全方位巡视,“从中央到地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全部实施了巡视工作全覆盖”②。纵向上,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③为基准,巡视工作的过程性全覆盖强力推进。特别是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的确立,不仅完全消除了监督的死角和盲区,而且使全覆盖固化成为一项重要制度成果。

任何一项制度的规范运行,都需要相应的配套体系作支撑,党内巡视制度也是如此。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体系建设,从实体性制度到程序性制度再到保障性制度,一系列制度接二连三地出台,既确保了巡视工作规范进行,也大大提升了巡视制度效能。实体性制度方面,根据巡视工作重点转移和实践需要,2015年和2017年,中央两次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特别是为了与其系统配套和衔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也随之进行了修改和颁布,为巡视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制度保障。程序性制度方面,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巡视反馈工作的意见》《关于巡视移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程序性规定。特别是2020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有效保证了巡视制度实体的上下贯通、规范运行、治理有效。保障性制度方面,中央出台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等相关指导性规范,各地各部门以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为核心,统筹制定了1400多项

相关配套制度,基本保证了巡视工作全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了党内巡视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以上三个层面支撑体系的配套,共同构成了目前较为完备的巡视制度体系。

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它要求巡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根本定位来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经历了从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再到全面聚焦政治问题的三次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巡视工作的讲话中,多次就政治监督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原组长王岐山也强调:“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④中央巡视组在巡视中都聚焦一些重大问题,如是否尊崇党章、执行党规党纪;是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央精神落到了实处;是否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巡视的实践成果,2017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深化政治巡视。”这一规定首次以高位阶的党内法规形式明确了巡视工作的定位,体现了巡视作为政治监督的功能属性和本质特征。

实践既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创新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实践中创新机制,在机制创新中完善制度,解决了巡视工作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大大提升了巡视监督效能。例如,在授权机制上,为了打破巡视与被巡视“固化”容易降低巡视成效等弊端,实施了“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的机制创新。又如,在工作方式上,为了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而去、精准发现问题,中央巡视组先实施了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的改革,积极探索“点穴式”“回访式”“机动式”的巡视方法,打破了巡视对象的“过关”心理。再如,在坚持听取汇报、列席会议、受理信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等9种常用方式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增加了抽查核实个人事项报告、询问知情人、专项检查、下沉一级等工作方式。这些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大大增加了巡视巡察的实效。

二、巡视制度的效能发挥

如前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体系随实践创新而获得巨大发展。同时,制度优势在实践中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了巡视监督价值目标预期,

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威不两错,政不二门”⑤,只有法律和政令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国家集中统一和有效治理。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政治功用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坚决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例如,通过建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准垂直”领导体制,加强了对全党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监督检查。“通过加强政治巡视,掌握央地关系主动权,有效遏制了地方主义和宗派主义,强化了中央政治权威。”⑥再如,通过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巡视全覆盖,消除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团体、中管企业、中管高校等单位存在的大面积监督盲区,传导了压力,切实强化了中央政治权威。

巡视制度作为政党治理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治理成效。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巡视监督作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优化执政环境的有力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推动了党在自身治理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譬如,各级巡视机构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巡视重要内容,对“四风”问题紧10盯不放,有效解决了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私人会所奢靡享乐等突出问题。又如,把巡视工作与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结合起来,对“三超两乱”、档案造假、违规兼职、“裸官”等问题专项整治,集中解决了“带病”提拔、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突出问题。再如,针对巡视发现的一些地方和领域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盛行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化政治巡视,推动查处了一批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巩固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设置巡视制度的初衷。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巡视监督,中央及地方巡视组发现了大量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线索,督促查办了一大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大大减少了腐败存量,有效遏制了腐败增量,推动了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并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中央巡视组受理信访159万件,与干部群众谈话

5.3万人次。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60%的问题线索来自巡视。⑦在中央巡视组的引领带动下,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发现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5.8万余件,推动纪检监察机关对1225名厅局级、8684名县处级干部立案审查,并敦促各部门牢牢关紧了权力的制度笼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把个性、共性、规律性问题都找出来了,要加强归纳提炼,从体制机制管理上分析原因,为深化改革提供问题导向参考。”

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问题导向中发现普遍性的深层次矛盾,从倒逼改革中找到各领域发展突破口,深入推进了司法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教育体制、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改革。同时,也推动解决了地方领导干部“一家两制”、中央单位“红顶中介”、国有企业“靠啥吃啥”、高校校办企业管理混乱等共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贡献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破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和民生难题,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1年,全国各级巡视巡察机构受理群众信访举报59万多件次,其中,中央两轮巡视受理8万多件次,省区市巡视和市县巡察受理49万件次,中央单位的内部巡视受理近2万件次。⑩各地注重成果运用,有的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有的把惩治基层腐败同保障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重点整治发生在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三、进一步提升巡视制度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

巡视制度体系之所以不断完善并释放强烈的治理效能,最根本的在于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功能,发挥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地方巡视的领导作用。这种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政治引领,精准传导中央决策部署;另一方面,通过督导指导,层层传递中央经验做法。2021年,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地方巡视工作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了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督导指导。中央巡视办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巡视的现场指导全覆盖,整体提升了省区市巡视工作的质量。但是,中央对地方巡视业务指导力量毕竟有限,在市县巡察精准度不足的情况下,中央巡视指导往

往鞭长莫及。对此,省以下巡视巡察机构应仿效中央巡视机构的做法,建立稳定的业务督导指导关系,形成31个省区市巡视机构指导全国334个地市级巡察机构,334个地市级巡察机构指导全国3000多个县级巡察机构的格局。通过领导架构和指导覆盖,真正使中央巡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一竿子插到底”。

制度能不能有效执行与发挥作用,执行主体是第一影响因素。“巡视主体力量是影响巡视制度运行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瑏瑡应当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队伍自上而下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巡视制度在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着动力不足、能力不够、效力不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选育管用等环节重视和加强巡视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来源上,应从后备干部、下级专职巡察干部以及财税、审计和意识形态等部门中遴选人才,建立稳定的巡视专业人才库,每一轮巡视干部都从人才库中抽选。在能力要求上,应依托党校、干部学院特别是纪检、组织部门的干部学院,开设巡视巡察干部主题班次,对巡视人才库中的人员进行常态化专业培训。在业绩评价上,应加强对抽调巡视干部的纪律作风评估和业绩评价,对考核年度内抽调累计超过半年的干部,由抽调的巡视机构进行年度考核,表现优秀的要推荐给所在单位,作为优先提拔重用的依据。

视制度治理效,实际是靠做“后半文章”实现的,要高重视巡视后的整落实和成果运用。是要人社会带来的弊端坚决杜关照、掩、打伏等问题。对于那些普遍性、向性问题,要做不护短、不回避并督促有关部门整边改、立行立;对于那些热、难点问做到不遮掩不敷并督促巡视部门实行整“编号制”“销号”,力求“一竿插到底”。是从全落实个责任的角度,把视整改责任压给巡视单位党组织其书记,压给派被巡视单位纪检组其组长特别是应建健全巡视整改工责任追究办法,整改不力或表面应付单位或部门,要究第一责任人的任。三是及时确移交纪违法线索最大限地扩大视工作果。巡视监的最大功能在于慑,而震慑来自移交案件线索的处,即“通过移案件线索与案件办形成前后端牵引’机制”,使巡视与执审查贯通融合,正发挥巡视的剑作用。是要加强巡机构与党委(党)、派驻纪检监组、监督检查室的

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的重大突破。巡视巡察联动能否实现,能否无缝对接,直接影响巡视工作的成效。2020年年底,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各级各地据此进行了创新探索,构建了相关机制,形成了制度支撑。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实现巡视巡察的联动和对接。一是要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切实有效的上下联动机制。明确党委(党组)和巡视巡察机构各自责任,充分发挥上级领导、传导、指导作用,有效激发下级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做到统分结合、一体推进。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系统、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行之有效的联动方式,研究制定联动工作流程、日常沟通机制、对接协作机制等。二是要紧紧围绕发现、处置、整改问题等关键环节,做到上下贯通、系统推进,切实提升巡视质效。不断探索对口式、协同式、接力式、机动式、提级交叉式和巡视“回头看”等模式,着力破解基层“人情社会”“熟人社会”“关系社会”长期存在的巡不深、察不透、监督难等难题。

党内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一个子项。由我国党和国家体制所决定,党内巡视在实践层面上与国家监督体系并不能予以绝对区分。因为党的全面领导涉及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而且国家公务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党员。就目前的情况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融合并不到位,特别是巡视监督与国家审计、统计、财税等形式监督融合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把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和协调,作为提高巡视效能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是要以贯通党内监督为重点,努力实现党内监督诸形式的多元协作。巡视工作从监督程序上说,是一种前置性、主动性监督,只有与党内其他形式监督相互配合、形成闭环,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要牢固树立巡视机构与纪检监察机关“一家人”的理念,加强巡视与监督检查、党风政风监督、信访举报、纪检监察派驻监督的贯通融合,构建巡视机构与这些部门的会商会办、监督整改、定期评估等衔接协作机制。二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重点,着力健全信息引领下的协作机制。围绕建立巡视工作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巡视工作前后信息沟通机制,努力把政治监督不同部门和渠道的信息都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党内巡视制度:概念溯源、功能优势及效能转化

中国人大学马克思主义吕瑶

制度的演化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一项制度的产生往往经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机理逐渐完善的过程,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党内巡视制度也经历了制度化建构的一般过程,契合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互动性、稳定性的内在需要,最终“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被确定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2]当前,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与新成就,学界已从经典文献解读、政策原理诠释、工作经验总结、古今中外对比等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渊源、历史进程、框架体系、现实困境、经验启示展开研究,但对其概念源流考辨、功能优势思考及其治理效能转化的探讨尚待全面、深入和彻底的研究。鉴此,文章基于整体性维度立足于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入考察、系统研究党内巡视制度的概念溯源、功能优势及效能转化,为彰显这一制度的利剑效能并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一、党内巡视制度的概念溯源

厘清概念是理论分析得以透彻的基础。从概念史和制度史相结合的角度去考察党内巡视制度相关概念的内在意蕴,透视其概念演进的具体含义,不仅有助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科学理解,而且有助于系统把握这一制度建设的实践价值。

巡视与巡察概念意涵历史久远,二者的词意相近,均有视察、巡行、察访之意,其目的都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关于“视察”,即察看,审察。如

《周礼␎司谏》将其解释为“巡问而观察之”[3]。关于“巡行”,大体指古

代帝王、将相或者钦差大臣走访各地,督察官吏,体察民情等。如《后汉书␎皇甫规传》中记载“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4],这体现出监察的直接性和流动性,是当前党内巡视制度中“巡视”二字的本意。关于“察访”,则侧重于问题症结的发现、反馈及处理,其强调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现一

定的震慑力和权威性。在《辞海》中,“巡视”一词被解释为“往来视察,边走边看”,其中“巡”即“巡行”之意,“视”即“审察、看”。在明朝后期“巡视”也被指代为官名,职同巡抚、巡按等,有时也用作“巡逻”之意。␌巡视”与“巡察”二者虽常被混淆,但有一定区别,需仔细甄别。当帝王巡行时常常较多使用前者,而当监察官员出使各地督办案件时则多用后者。当前,二

者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结构功能上相近,在内容上注重聚焦政治巡视,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在方法上注重创新,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巡视组合拳”。

根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规定

[5],若从我国制度体系建设层面来讲,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主体方面。巡视的主体只能是由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设立和实行,而巡察的主体只能由市级(地、州、盟)和县级(市、区、旗)党委设立和实行。从效力位阶来看,二者所遵循的党内法规也存在上下之分。二是范围方面。巡视与巡察依据行政区划,中央巡视覆盖到全国,省级巡视覆盖省一级;市县党委巡察涉及的地域范围较小,覆盖相应的市县区域。三是对象方面。巡视的对象主要是厅局级以上的党的中高级干部,巡察的对象则主要针对的是县处级以下的干部。四是内容方面。巡视主要侧重监督巡视对象是否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内容。巡察作为党内巡视向基层的纵深延伸,要求各地结合基层工作特点去考察巡察对象对上级决策的执行、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等情况。五是方式方法方面。巡查式、机动式、回访式及点穴式是中央和省级巡视时主要运用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巡视工作的威慑力,而交叉式、联合式、提级式多为地方巡察时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的监督难题。

概念的考辨需要充分关注其与思想史、学术史的联系。我国巡视制度自古有之,尽管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名称和形式,但巡视制度始终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政权、监察百官、体察民情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在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后,我国巡视制度已然摆脱了“家天下”的权力运行逻辑和制度设计缺陷,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巡视监察体系,巡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巡视制度”从字面上可理解为上级对下级工作的视察与监督,是一种权力监察制度。当前,关于巡视制

度概念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把《条例》中“巡视工作”的一般释义理解为“巡视制度”的实质内涵,很少从制度解构的规范出发对巡视制度的概念进行学理层面的探讨。如有学者以《条例》为指导,从条例中规定的各个要素出发对这一制度的范式作具象化的阐释[6],比较有代表性;有学者从巡视法理来源的视角来解释这一制度的概念[7];还有学者偏重从巡视工作的流程上对这一概念进行补充说明,但缺少制度化的解读[8]。就此而言,巡视制度是基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所设立的,为组织内部成员所共同遵守和服从的程序规范体系或行为制约机制,是巡视实践内容和实质得以具体映现的外在形态。根据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解析可将巡视制度进行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分:广义上的巡视制度是指根据党章规定,由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对所管辖的党组织、党员进行自上而下的巡视监督,进而形成的法规、条例、规章、程序以及内在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制度体系的总称;狭义的巡视制度则特指党的权力机关根据党章所制定的法规、条例、守则等,是巡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党内巡视制度概念的考察需要立足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1928年、1931年、2017年审议、修订并通过了《巡视条例》

《中央巡视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正是在历史变迁中不断赋予“巡视”以马克思主义的新注解和时代发展的新内涵,从中央特派员制度的探索到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完善,都是对巡视工作进行的有益实践。相较于“巡视制度”而言,党内巡视制度的概念更为清晰,其特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上级党组织派出专门的监察机构和人员,运用巡视的方式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督查,并将巡视督查的结果汇报、反映给派出机构的一种下行监督制度。当前,要剖析这一制度的内涵还需要根据《条例》进一步厘清巡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纪律责任、方式方法等。就机构设置而言,主要包括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成立)、巡视办(即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以及巡视组。就人员配置而言,即巡视工作中方针政策以及具体实践的监督者、执行者,严格按照巡视人员的基本条件(如理想信念坚定、遵守纪律、坚持原则、熟悉政策法规、身体健康)和标准原则(执行《条例》中所规定的制度)来选配巡视队伍。就纪律责任而言,《条例》主要是通过细化巡视工作参与主体的“正面要求”“负面清单”等相关纪律性规范来确保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就巡视方式而言,即巡视机构或

人员为发挥巡视效力所采取的主要手段。目前党内巡视制度不断推出除常规巡视外的其他新型巡视方式,多运用专题汇报、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专项检查等灵活机动的方式展开巡视,并且采用“一拖X”的形式进行批量巡视,逐步提高了巡视的频率和效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从我国当前制度运行的实践来看,党内巡视制度主要依托新修订的党章、

《条例》和其他的相关法规,是党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门机构,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意见以督促其整改的党内监督制度。

二、新时代党内巡视制度的功能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功能定位不能简单化,更不能泛化。若将党内巡视制度简单等同于党内反腐,容易放任政治问题发生,难以达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若认为巡视制度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容易忽略核心问题,使巡视利剑效果式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政治巡视”[9],更加强调突出巡视的政治功能。这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基础上巡视功能的进一步升级,呈现出政治领导、政治监督和政治保障三大功能优势。

“领导”本身作为政治性的概念和话语,其蕴含着权威性,强调政治领导不仅指向权力归属的唯一性,还表明领导地位的至高性。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10]。同时强调“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11]。从根本来讲,这是由党所代表的这个阶级或者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就是党的政治领导,政治领导功能是党内巡视制度的功能优势之一。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制度属性方面来讲,凡党和国家重大立场、方向、原则性问题都属政治问题。党内“巡视”在定位上主要是政治巡视而非业务巡视[12],内容涉及检视党的领导弱化与否、党的建设缺失与否、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与否等政治问题;在运行程序上是由党章党规授权的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制度,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属性,意味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体制机制上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具有健全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保证巡视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制度设计上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旨在通过政治理性有效遏制权力的任性行使,进而实现党肌体的健康。“巡视的权威来源于党中央”[13],党的十八大至今,从我国巡视监督运行的实践来看,党内巡视

制度在政治领导上的方向目标是实现“全国一盘棋”,即全国上下一体遵从中央的政令;中央表现出应有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当然,这种权威性的维系有赖于法治理念与相关体制机制,其政令的有效畅通还需要中央对地方巡视和监督的条件支撑。与此同时,突出强调巡视的政治站位,注重监督检查核心领导干部作用的发挥以及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等的贯彻落实,确保通过制度震慑督促其依法依规用权。正如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工作动员会议上强调:“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14]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反馈意见中对“花架子”“走过场”“数字腐败”等热点问题的揭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也是政治领导功能的有力证明。二是从制度的运行方面来讲,开展巡视工作就是从政治高度出发,对被巡视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政治透视,其逻辑起点是发现问题(“把脉问诊”),即利用合法和有效的渠道广泛搜集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及时“查找”巡视对象在政治、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病症和偏差,列出问题清单包括由来已久的存量问题、新增的问题,关键环节是分析研判,即巡视机构经过分析将发现的问题线索反馈和移交给被巡视对象,落脚点在于解决问题“对症治疗”),即向被巡视对象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限期纠偏整改。总之,党内巡视制度的贯彻落实与健全完善,既能使党中央及时了解、掌握地方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使其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也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整合党内力量,深化政治认同,有效维护党内的团结和统一,营造良好政治氛围。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政治巡视”的职能定位和“党内监督”的制度安排决定了这一制度鲜明的政治监督属性,政治监督功能可谓是巡视制度重要的功能优势,是执政党增强自我适应性的一项重要能力。匈牙利学者玛利亚␎乔纳蒂通过对三种模式变型的三个政党-国家

的三种发展道路进行对比后发现,相同体制下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因受各自国

家权力结构的影响而不同,中国正是在渐进式增长的改革过程中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配置和监督,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5]。新时代,党内巡视制度正处在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质量并行阶段,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内政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不受其他机关或个人的直接干涉,旨在通过

发挥巡视利剑的威力和作用,不断铲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腐败毒瘤,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内监督实效。

一是深入考察党的建设各项问题,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在世情国情党情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弱化党的领导、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因素日益增多,巡视监督开始注重从政治上和大局上查找被巡视对象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本地区本部门相关指示精神存在的差距;与此同时,政治巡视还围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生活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人用人制度等方面开展监督,将“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显微镜”“探照灯”的作用,对力求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及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党风政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有效掌握被巡视对象的政治状况提供重要参考。

二是将监督矛头对准部分区域性、系统性腐败难题,纯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来看,党内政治生态总体向好,但部分地区、单位和个人还存在一些歪风邪气,如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的反馈意见中涉及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南等省份存在政治生态不够健康的问题,再次给党内治理敲响警钟。在腐败问题上,巡视监督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巡视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巡视期间或者巡视后的违法乱纪问题进行分类移交,在遏制腐败增量、减少腐败存量、重构政治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实现党内监督无禁区,逐渐消除了党内政治隐患。当然,反腐行动的终点在于“腐败症候(symptoms)”,其必经漫长的制度变迁周期,需要巡视组在源头上消除腐败的生成条件、过程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结果上斩断腐败利益链条。此外,良好的政治生态必定是内外部环境协同合作的有机统一。在政治生态内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巡视监督紧盯“关键少数”,调查摸排其履职情况、政治担当情况,仔细查找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执行状况,深入了解所管辖范围内的腐败蔓延势头的遏制情况及其区域性、系统性腐败风险的存在情况等;在政治生态外圈,巡视监督还将矛头直指军队、高校、企业等重点单位、领域和行业的党组,一定程度上能够切断权力寻租和利益置换的链条,倒逼党内政治生态的不断优化。

对于政权系统而言,得到政治保障是拥有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这种政治合法性是基于党群关系和谐基础上政府所实施统治的正当性。作为世界第一大执

政党,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稳定关乎国家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党内巡视制度除了具有政治领导、政治监督的功能优势外还发挥着预防和沟通相结合的政治保障功能。

所谓“预防”即在事发之前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延缓或阻止事情的发生,其重要特征在于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在发现问题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更加聚焦,着重强调党组织、党员干部是否存在违反“四风问题”和“六大纪律”,着力发现其是否存在“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不断增强巡视在发现问题方面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巡视工作的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对重点领域、事件和任务进行巡视,不断明晰巡视工作的职责和定位。在预防腐败方面,当前,随着党内巡视工作的全面推进,将反腐工作的重心不断从惩治推向预防,注重从事后监督转向事前和过程监管,将党内腐败的倾向和苗头尽早扼杀在萌芽状态;为了进一步保证权力在制度管辖和监督范围内行使,巡视工作还将巡视机构本身囊括进巡视范围内,大大预防了巡视队伍的腐败滋生,彰显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避免人情干扰方面,新修订的《条例》赋予了专门巡视机构更大的独立行使监督权力的职权,有效预防了上下级间因人情关系而难以展开巡视工作的难题;对巡视组组长的选任采取了“一次授权”的方式,有效避免其通过人为因素对权力运行的干扰;巡视的领域、对象、方式随时会受巡视任务的开展而发生变化,利于巡视成果的有效转化,保证党内巡视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权威性。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抑或人与群体间思想感情的传递与反馈过程。沟通功能是巡视监督功能的延伸和外化,是保持央地关系、党群关系和谐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央地沟通方面,主要表现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两方面。在巡视工作开展过程中,巡视机构作为上级党组织的派遣机构和进行政治审查的“千里眼”,可以将中央的政令、文件快速下达给地方党组织和成员,确保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因对政策的误读而产生错误的举动。与此同时,巡视机构在巡视工作结束后能够实时向党中央汇报地方党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再将上级党委的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给被巡视地区,有针对性地列出问题清单并督促其尽快整改。在加强党群沟通方面,作为维系党群关系的有效举措,党内巡视制度的沟通功能除了单向传达党中央的思想意识、方针政策外,还能够及

时反馈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适时掌握人民群众的需求,巡视过程中还注重加强与社会公众间的沟通,准确获取公众的公共服务信息。这既深化了巡视的政治意义,又有力维护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新时代党内巡视制度优势的效能转化

制度的效能在于真用。钱穆先生曾就我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作出分析,他指出:“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有鉴于此,警惕“钱穆制度陷阱”不仅要看各项制度设计的合理规范性、整体协同性,还要看制度效果的科学适用性。进入新时代,党内巡视制度在总体上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制度框架及运行体系,在实践中巡视利剑的震慑效果也较为突出。当前,为更好地发挥党内巡视制度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功能优势,进而不断推动巡视成果得到有效、充分转化,需要继续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以筑牢巡视巡察立体监督网为保障,以促进巡视队伍的组织优化为关键,以推动巡视工作的方法创新为基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将“坚持党的领导”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十大历史经验之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2]。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性和执政的长期性要求其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改进领导方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效能本身是内含方向性的,推进党内巡视制度优势不断向治理效能转化,必然要在着眼于世界政治,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不断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其根本的任务和要求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遵守党章党规,严明党的纪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及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党内各项制度中,不断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明晰巡视领导班子的职责定位,确保党内巡视制度在符合党规国法的前提下执行快速有效;深化政治巡视,要精准定位、着力探寻党内政治性强、涉及面广的深层次

问题,将其置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加以理解;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作为制度优劣及效能转化程度的最终评判标准,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党内巡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求教于民、群策群力,确保党的执政基础厚植于心。

第二,坚持和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我国曾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社会国家,“贪图享乐”“升官发财”等封建官僚阶级腐朽思想一时在少数意志薄弱者头脑中难以清除。为了避免封建剥削阶级、旧社会衙门不良作风的影响,荡涤和清除党内政治生态中的不正之风和顽瘴痼疾,必须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凝心聚魂,努力增强巡视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不断强化共产党员的思想自觉;通过开展宣传教育自觉厘清党内巡视制度的政治定位,纯洁党员思想,培育良好的工作作风。

第三,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领导。通过建立常态化的选拔、任用、考核、培育及淘汰机制来选优配强党内巡视队伍,保障巡视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组织优势,增强党的领导意识,切实提高党员个体的政治觉悟,形成“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治共识。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巡视公开机制、落实巡视经费机制、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来进一步实现制度体系建设的常态化、顺畅化、民主化;通过建立独立的巡视专员机制、巡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以及事后责任追查机制来确保制度体系建设的专业性、客观性、权威性,有力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是健全完善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的必然选择,能够为党内巡视工作高效且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基本保障。为了将巡视巡察触角向纵深发展延伸,亟待化解制度运行中的现实梗阻,多措并举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其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巡视巡察领导体制。要认真领会党中央巡视工作的精神,提高党内巡视巡察的政治站位,以中央巡视为主导,带动、引领地方巡察的发展,形成党中央统一领导,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市县党委及巡察领导小组分级负责的制度化规范化领导体制。在巡视巡察工作开展前,拟定、安排好工作计划,并就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应急预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责任传导,及时与上级党组织做好衔接沟通,

强化统筹;完善组织考核制度,建立巡视巡察人才流动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探索构建二者耦合的体制机制。

其二,推进上下联动,完善巡视巡察工作机制。一是推动巡视巡察工作一体谋划。依据多层次分工需要,各级巡视巡察机构要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一体谋划包括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的制定与修改;一体谋划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制度的互动协作,形成多环节、多样化的统一体。二是推动巡视巡察任务一体部署。加强巡视巡察的任务指导,形成三方主体责任分工:中央在加强顶层设计基础上统筹协调巡视巡察两方面的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巡视领导小组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安排部署地方巡视巡察工作,市县党委及巡察组需根据上级党组织巡视做到无缝对接、同步开展。三是推动巡视巡察力量一体调配。由于各领域、各行业的巡视巡察对象不同,需要组建专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信息数据库,优化配置专业的巡视巡察人才,以供巡视巡察小组间的一体使用。四是推动巡视巡察成效一体化运用。将巡视巡察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和一体化研判,对需要落实整改和持续深化整改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等信息资料进行汇总整合,以期推动巡视巡察成果的联动共享,达到以点带面、面线结合的效果。

其三,注重效能整合,强化巡视巡察组织保障。党内巡视工作的全面推进既需要依托党组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自身优势,还需要借助外力提升效能。一是以中央为主导,以省级为枢纽,以市县为根基,构建定期约谈和汇报的制度,推进巡视巡察纵向整合。中央关于巡视巡察的决策部署需要通过省级巡视将其传达、贯彻到市县巡察层面,在此基础上省级巡视还需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细化落实到基层,市县巡察组的工作方式可具体参照省级巡视组来开展实施。二是巡视巡察机构可根据任务需要与纪检、信访、审计等部门做好协调沟通,推进横向合作。各级党委要承担主体责任,包括对巡视巡察工作的统筹协调、计划实施、方案选择、人员配备、教育培训等。纪检监察部门要承担监督责任,包括巡视组长的任命、巡视巡察小组的派遣入驻、巡视报告的撰写、巡视整改落实的考核问责等。此外,信访部门可通过建立信访件联合办理机制,审计部门可通过建立问题通报、移交处理机制等,以推动多元协同,增强监督效能。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18],作为“关键少数”,巡视干部引领作用

的发挥关系到政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和效能。建设一支高政治素养与高专业技能的巡视队伍是党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推进党内巡视制度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党内巡视工作的开展需继续推进巡视队伍的组织优化。

第一,严把入口关出口关,做好巡视人员的选用考核。关于“入口关”方面,巡视机构可通过采取单位推荐、组织选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配人员。单位推荐是由单位根据巡视任务需要推荐巡视人员的方式;组织选调即干部人事部门通过相应程序直接任命巡视人员的方式;公开选拔即人事部门在党组织和机关领导下,面向社会组织实施公开招考和选拔人员的方式;竞争上岗即同级纪委或组织部门通过公平公开竞争的方式,在本单位或系统内部选拔巡视组(厅)局级正职以下任职人选的方式。此外,还可充分发挥相关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作用,通过吸收部分高校党建专家学者对巡视工作的意见来选用巡视人员。关于“出口关”方面,要严把巡视人员退出机制,做好巡视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如适时提拔态度端正、严格执纪和公道正派者,及时清退态度不端、违法乱纪和腐化变质者。

第二,突出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组编巡视巡察一体化人才数据库。建设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炼且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的关键,这就内在地要求中央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符合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需要的人才素养标准体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巡视干部的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与鉴别是非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懒政怠政现象的发生;要鼓励其加强专业理论的研讨学习,有计划地参加专业培训,建立包括纪检监察、财经税收、档案信息、组织人事、调查研究等各类专业人才和具备丰富经验的实务人才信息库,着重将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业务骨干作为巡视人才信息库的重点人选,不断优化人才队伍资源,有效破解“本领恐慌”的难题。

第三,坚持任务导向,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当前,由于党内巡视工作实施“一次一授权”和“三个不固定”,这就决定了在坚持任务导向的基础上要不断健全巡视组织管理制度。如关于巡视工作专项任务,巡视机构要根据人才擅长领域灵活配置巡视力量;关于巡视工作重点任务,则要重点编派业务骨干处理完成。与此同时,巡视组要建立组务会制度,认真落实好组长负责制、人员培训上岗制、人员轮岗交流制、人员表彰奖励制及其责任追究制度,做好巡视

人才培养的上下联动,确保巡视组织管理制度严在日常、落到实处,高效保障巡视任务的完成。

新时代党内巡视制度所形成的良好格局,促使我们党继续保持强大的定力,坚决做到不放松尺度、不缩减力度,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巡视工作方式方法,以期适应巡视任务发展的需要,发挥最大效能。

首先,将“明察”与“暗访”结合起来,提升发现问题的效率。此前,我们党巡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明察为主,正式巡视的准备工作是由党中央牵头进行,为了避免因巡视被提前告知给被巡视对象而增加工作难度,确保巡视信息的真实可靠,则需要在现有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将“明察”与“暗访”结合起来,即经过党中央授权后的巡视人员应定期考察被巡视地区,不断加强与纪检监察、反贪、信访等部门单位的协作交流,也可通过不定期的巡视、多小组配合巡视、“下沉一级”巡视、多次巡视等方式,去暗访调查与被巡视地区相关的单位、部门、个人,深入挖掘有关问题线索,依法依规查处相关问题责任人,在不干扰被巡视对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激发巡视利剑的效能。

其次,将“点穴式”“巡查式”“回访式”结合起来,突出专人专项巡视。当前,实现巡视范围的全覆盖需要巡视组在开展巡视工作时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围绕重要领域、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进行“点穴式”“巡查式”“回访式”的巡视。“点穴式”即对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进行巡视;“巡查式”即根据巡视全覆盖的要求,进行巡行检查,排查那些较隐蔽、易忽视的巡视难题;“回访式”即对已经完成巡视的单位进行“回马枪”式的检查,以期发现新问题,监督整改成效。突出专人专项巡视旨在把握巡视工作的重点,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或个人、专项事件进行监督,节约巡视成本。关于单位或个人巡视,要对处于权力运行关键环节且拥有决策权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重点巡视,对权力相对集中、易滋生腐败现象的单位、部门进行重点监督;关于专项巡视一般多指中央专项巡视,要求对同一时期国家有关重大决策实施、干部任免、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专项巡视,严格关注地方各级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情况。如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政治巡视,着力监督国企党建成效;加强对国企金融领域的审计,确保重大资金流动有迹可循;加强对高校在思想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传播方面的巡视等。

最后,将“网络媒体”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

升巡视震慑力。党内巡视制度最大效能的发挥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互动渠道,还需要借助网络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拓宽新型互动渠道。如利用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将党内单一文字以图片、影像、符号等一体化形态实时推送给巡视人员,快速追踪其思想动态;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优势,用好巡视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巡视操作系统,加强对党内舆情的客观研判,实现对各项违法乱纪问题的全方位、立体式围剿。“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基于此,为避免巡视结果失真、杜绝权力腐化,还需建立正式而顺畅的民众参与平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巡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听取群众观点,鼓励其合理参与到党内监督中来;需要在鼓励群众实名举报的基础上保障其人身安全,通过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和回访制度,让人民群众勇于检举揭发、敢说真话等,进一步提升巡视震慑力。

对国有企业巡视工作的几点思考

席新宇

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集中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3个中央单位,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2家中管企业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反映了中央对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对国有企业巡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国有企业巡视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将巡视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开展新时代国有企业巡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利器,巡视工作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体现出党中央着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决心。少数国企党员干部贪污受贿表面上看是经济方面出现了问题,但实质上是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公权力用于谋取私利,这既是对经济秩序的破坏,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是对党的形象和国有企业政治生态的破坏。因此,反腐败是政治监督的应有之义,政治巡视盯的是权力和责任,既要看用权是否存在腐败问题,也要看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全覆盖”“专项巡视”“回头看”等一系列巡视制度的创新,对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发挥了重大作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而巡视制度的权威性来自党章,来自人民群众,其落脚点始终围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巡视工作离不开党员领导干部的支持,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需要深入群众了解问题线索,听取群众

的呼声意见。巡视组是人民群众与党组织沟通的桥梁,肩负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关切、督促有关部门履职尽责等重大责任。实践证明,只有持之以恒开展好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才能赢得党心、民心,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彰显。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社会转型,少数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纪律规矩和廉洁从业意识淡薄,出现了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当权力被赋予却得不到有效监督时,将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而巡视制度正是防止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促进政治生态持续改善的重要法宝。

二、国有企业巡视工作注意事项

针对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团队一次一组建”“一次一授权”的特点,巡视组在进驻被巡视企业前要做好“三个准备”。

团队准备。召开巡视组全体成员“谈心见面会”,通过自我介绍使得组员之间相互了解,尽快融入集体,形成团队凝聚力。

业务准备。通过组织学习巡视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等文件,使得巡视工作人员系统了解掌握巡视工作要求、程序、方法和纪律规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制订巡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巡视内容、工作程序、人员分工和纪律要求等;通过听取被巡视企业的情况汇报、查阅近三年来企业党组织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和搜索网络舆情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被巡视企业情况,为开展巡视工作做好业务准备。

纪律准备。一是抓规范化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章、党规、巡视工作条例以及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巡视工作的要求,使得巡视各流程、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二是抓巡视队伍管理。要从政治高度抓好队伍建设,如果巡视工作人员出问题,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更是对巡视制度和巡视监督体系公信力的破坏。因此,要切实加强巡视工作人员的政治纪律学习教育,要求巡视组全体成员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依规依纪开展巡视工作,防止出现“灯下黑”现象。

巡视组进驻被巡视企业后,要根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按程序、分步骤开展相关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巡视实施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九要素”。

畅通渠道。巡视组进驻被巡视企业后,要及时与被巡视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沟通,并召开班子见面会、巡视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提高被巡视企业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对巡视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巡视工作氛围。同时,在被巡视企业网站发布巡视公告,设置举报信箱,公布巡视组接访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安排专人及时受理来电来访。

聚焦重点。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巡视工作的根本政治任务,围绕“四个落实”监督重点,深入查找和发现各类问题,充分发挥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作用。聚焦“重点人”“重点事”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找实问题并辩证分析问题的根源,确保靶心不散、重点不偏。

创新方法。第一,巡视方式不固定。以巡视成效最大化为目标,根据被巡视企业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常规巡视、专项巡视和机动巡视。第二,巡视内容有侧重。针对被巡视企业党组织实际,突出巡视重点,增强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提高个别谈话水平。个别谈话阶段是巡视工作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巡视组要在个别谈话之前,深入研究被谈话人情况,找准谈话切入点并善于追问,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突破口。

深入调研。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原则,巡视组要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沉调研工作计划;因企施策,把握共性、突出个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鼓励结合被巡视企业实际,增加专项巡视比重;充分发挥巡视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自觉把群众路线贯穿到巡视工作全过程。

明确责任。明确巡视工作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检查的原则,要站在政治高度看业务,从问题看责任,督促被巡视企业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按党中央的要求履职尽责。在巡视组人员配备上讲究专业搭配,除党建、纪检、组织、审计、财务等常规人员配置外,可根据被巡视企业的行业及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配备相关专业巡视人员。对个别谈话、下沉调研、信访受理等方式和渠道了解到的情况,巡视组负责人要根据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逐条研判;对专业性强、情况复杂的问题,要通过认真核查比对,做出准确认定。

推动立行立改。巡视期间,巡视组要及时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情况、执纪问责“宽松软”等须立行立改的事项反馈给被巡视企业党组织,并要求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有效发挥巡视警示和震慑作用。

写好巡视报告。巡视报告是巡视工作成果的载体,巡视组进驻被巡视企业后,要边巡视、边归纳、边总结,边起草报告、边研判核实,确保发现和报告的问题真实可靠。

做实问题底稿。巡视报告问题底稿是记录巡视报告反映的具体问题、了解情况的基础材料,是支撑巡视报告的基本依据,是重要定性问题的具体支撑材料,包括重要文件、凭证原件或复印件、相关数据统计表、谈话记录等,所以巡视报告问题底稿必须具备事实清楚、内容真实、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等要素,且必须经得起时间检验、历史检验和被巡视企业党组织的检验。

重视反馈移交。对于反映被巡视企业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的线索,巡视组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移交纪委处理。在巡视反馈过程中,要区分层次,明确指出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督促被巡视企业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推动巡视“后半篇文章”落地落实。

三、巡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巡视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外,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基本职业素养。

“三心”即细心、虚心、耐心。细心:巡视工作无小事,一时的粗心大意,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因此,对待巡视工作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理,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环节。虚心:巡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巡视组每个成员的专业、经历、能力不同,在工作和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耐心:巡视工作中,要和被巡视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各级干部和职工群众等不同群体打交道,这就要求巡视工作人员“打铁必须自身硬”,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又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地与工作对象沟通交流。

“三家”即专家、杂家、行家。专家:巡视工作专业性强,巡视工作人员

要拿着党章、法规的“尺子”去查问题,没有过硬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就无法用标准的“尺子”丈量出准确的答案。杂家:开展国有企业巡视工作,涉及党建、纪检、组织、财务、审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巡视工作人员还应了解熟悉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相关知识和基本业务流程,才能做到准确“把脉问诊”,找到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从而开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良方妙药”。行家:在巡视工作中,巡视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充电学习被巡视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避免在个别谈话、下沉调研、座谈交流等场合说外行话、问外行问题。

高质量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

赵振宇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十九届中央巡视将圆满收官。值此关键节点,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对巡视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在全会公报中着重强调“实现高质量全覆盖目标任务”,这既是对新一年巡视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工作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

巡视全覆盖,是党章规定的重要政治任务。高质量推进巡视全覆盖,是巡视工作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巡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全覆盖目标,利剑利器作用尽显。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提升质量是破题之道。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巡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也把提高巡视监督质量和效果写入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18年,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即明确提出“提升全覆盖质量”。此后,中央纪委历次全会均对高质量推进巡视巡察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从深化政治巡视,到狠抓整改落实,再到推进上下联动,一项项具体的工作安排,无不贯穿着提升监督质量这条主线。从另一个角度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客观上也要求巡视工作在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必须始终把高质量作为目标指向,既坚持有形覆盖,又强调有效覆盖,不断增强巡视监督实效。

增强监督实效,首先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推动政治巡视更加精准有效。巡视是政治巡视,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工作自觉跟进、服务、保障“国之大者”,把发现和推动解决影响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开展政治体检,查找和纠正政治偏差,有力确保全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巡视工作必须因时因势准确把握监督重点,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按照六次全会部署,进一步紧扣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重点检查落实

“十四五”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执行换届纪律等情况,督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知责履责尽责,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在坚守政治定位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巡视组织方式,立足常规巡视,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巡视、机动巡视和巡视“回头看”,盯住权力和责任,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这样才能不断擦亮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让巡视利剑震慑常在。

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是巡视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提高巡视监督质效的关键所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对巡视整改持续作出部署,推动被巡视党组织夯实整改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履行整改日常监督职责、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职责落实督促巡视整改责任。巡视工作也越来越注重调动被巡视党组织发现问题和整改解决问题“两个积极性”,突出同题共答。从已经公布的十九届中央前六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看,整改工作越抓越紧、越抓越实,一大批巡视反馈的问题已经完成整改或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全面总结巡视整改实践经验,对整改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工作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标志着巡视整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六次全会再次强调“推动落实党委(党组)整改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充分彰显了持之以恒压实责任、推动做深做实巡视“后半篇文章”的韧劲和决心。巡视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在抓好整改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成果运用,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针对巡视发现的共性、深层次问题加强分析研究,着力促进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巡视监督、整改、治理的有机贯通,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推进上下联动、横向贯通,是巡视工作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巡视巡察战略格局、实现高质量全覆盖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巡视巡察工作体系已经建立,系统作用和组织优势正在日益显现。六次全会公报提出,“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领导指导,深化对中央单位内部巡视分类指导,推动提升对村(社区)巡察实效”,这一系列实招必将进一步推动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格局,整体推动全国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上下联动,也要注重横向贯通。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党组织把巡视作为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直接抓手,充分发挥

巡视制度优势和纽带作用,打通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贯通渠道,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随着巡视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深入统筹衔接,与组织、政法、审计、财会、统计、群众等监督密切协作配合,监督合力正在形成,巡视的综合监督作用必将越来越凸显。

展望2022年,不仅中央巡视将实现全覆盖,完成党委换届的省份和市县也将启动新一届的巡视巡察工作。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全面总结巡视巡察工作,深入汲取运用宝贵经验,扎实推进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全覆盖过程中,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全覆盖,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覆盖,增强党的意识、严明党的纪律全覆盖,以高质量的巡视巡察全覆盖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巡视工作

广西壮自治区党委第六视组梁旭辉

(2021年1月8日)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巡视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巡视整体工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和抓好落实。一是贯穿巡视各环节。巡视工作各环节均要坚守政治巡视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以发现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标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二是内含于巡视内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点民生部署,抓好落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反腐败斗争,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重点开展了解核实,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取信于民。强化立行立改,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群众满意。

坚持人民立场查找发现问题。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重点巡视什么、纠正什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一是看被巡视单位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去谋划和落实各项工作。重点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是否牢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到位。深入查找被巡视单位在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二是着力查找发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照被巡视单位职能责任,看是否认真履职尽责。如巡视部门时,有针对性地查找在为民服务最多跑一次、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三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人民群众反映较集中的入学、就医、住房等方面予以特别关注,深入查找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巡视住建部门时,重点查找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此外,还要注重了解被巡视单位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巡视工作。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如何,工作做得怎么样,人民群众最清楚,最有资格评判。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发动人民群众踊跃向巡视组反映有关问题线索。开好巡视动员部署会、设置巡视意见箱、公布受理来信来访的邮箱和电话,都是发动群众的基础性工作。要及时认真处理群众

提交的问题线索,将巡视组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传递出去,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二是做好问卷调查和开好座谈会,以多种有效形式面向群众。可在巡视动员会上发放问卷做调查,根据需要,还可向被巡视单位的管理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还可延伸到被巡视单位的下属单位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三是做好实地走访调研,深入群众。通过了解基层治理、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来了解被巡视单位工作情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到工作一线、下属单位、工作现场等走访,了解核实有关线索,深入发现问题。

以高度的责任感推进巡视“后半篇文章”。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在整改上发力。一是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建议。坚持历史、发展、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责任,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整改意见建议、明确要求,为被巡视单位抓好整改落实指明方向。二是对整改情况认真审核把关。对被巡视单位提交的巡视整改报告,从整改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整改实效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把关,提出审核意见,促进整改落实到位。三是深入开展巡视回头看巡视要持续保持震慑,对一些整改不到位、问题仍突出的单位,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对问题“再发现”“再了解”,对整改不彻底的推动“再整改”,发挥更大威慑力。

持续深化巡视组作风建设。做到巡前抓好培训,巡中时常提醒,巡后及时总结提升。一是严格规范开展巡视工作。严格按照巡视条例规定,开展方案制定、个别谈话、听取汇报、问题了解、报告撰写、底稿整理、意见反馈等各环节工作,切实做到依纪依规依法开展巡视。二是带头作表率,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担当作为、廉洁从政上作表率,严格作风要求,加强沟通对接,不干扰被巡视单位正常业务工作,不扰民,力戒走过场、做样子、摆架子,切实维护巡视组服务人民的良好形象。

坚守政治定位深化上下联动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

马直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从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对巡视作出部署,为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要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巡视工作规律,深刻认识巡视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过去一年,中央巡视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推动上下联动、贯通融合,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和系统优势不断显现,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一、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政治巡视更加精准有效

巡视是政治巡视,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旗帜鲜明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

“‘两个维护’是具体的,是有内容的,不能当成口号。”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巡视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三新一高”要求,加强对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

2021年开展了两轮中央常规巡视,分别对教育部和31所中管高校、25家金融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央巡视组着力查找中管高校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民经济畅通循环的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央巡视组牢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科学内涵,着力查找金融单位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等方面存在的偏差,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干净担当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政治巡视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要自觉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发挥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据介绍,2021年,两轮中央巡视共受理群众信访8.3万件次,全国各省区市巡视巡察机构共受理信访近49万件次,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教育、金融、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领域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党的十九大以来,政治巡视深化发展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更加注重调动发现问题和整改解决问题‘两个积极性’,形成同题共答的合力。这一理念在巡视中不断深化,进一步提升了政治监督的实效。”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说。

2021年两轮巡视,中央巡视组共听取党委(党组)工作汇报和专题汇报260余次,与领导干部个别谈话9360余人次,下沉一线调研2880余次,被巡视党组织对政治巡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共同查找问题的自觉不断提升。

一些被巡视党组织负责人表示,现在越来越感受到,巡视和被巡视党组织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巡视查找问题,既是政治监督,也是党性教育,又是工作帮助,一定以接受巡视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更好担当尽责、干事创业。

二、坚持贯彻严的主基调巡视全覆盖取得扎实进展

“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是党章规定的重要政治任务。2021年是完成本届全覆盖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疫情防控与巡视任务,科学谋划部署,扎实有力推进,圆满完成预期任务。”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说。

2021年,中央两轮巡视共覆盖57个党组织。至此,十九届中央巡视已累计完成对254个地方、单位党组织的巡视,巡视覆盖率达91.7%。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巡视机构完成对2284个党组织的巡视,覆盖率超过99%,其中,2021年换届的14个省区市已全部完成全覆盖。全国市县党委2021年共巡察党组织13.5万个,完成市、县两级巡察全覆盖。

全覆盖本身就是一种震慑,体现了党内监督无禁区的态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释放了利剑高悬、监督常在的鲜明信号。巡视既要坚持有形覆盖,更要做到有效覆盖,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在组织方式上,中央第七轮巡视对24家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开展延伸调研,中央第八轮巡视对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提级巡视,深入查找和推动解决相关行业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巡视监督的穿透力和震慑力;在工作机制和方法上,中央巡视组更加严格执行巡视报告问题底稿制度,改进完善与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沟通机制等,确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报告问题更加精准。

巡视全覆盖就是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也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

“这一年,我们督促省区市巡视机构强化指导对村(社区)巡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巡察向基层延伸,把监督送到群众身边,推动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2021年全国市县共巡察村(社区)党组织8万余个,截至目前,对村(社区)巡察已覆盖99.1%。”中央巡视办有关负责人说。

三、深化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巡视巡察系统作用更加显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0530:20221—4月巡视工作、巡察工作素材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9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