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经验做法:以全方位立体式培训农村基层干部赋能助力乡村振兴4
“四强化四落实”助推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7
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材料10
人民调解员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示范班交流发言15
在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的发言18
镇党委书记在2022年农村工作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上的讲话20
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24
在全市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的主持词30
社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调研报告34
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题41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45
局机关乡村振兴考核情况汇报48
县乡村振兴工作汇报53
2022年×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计划57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要求,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清洁行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坚持高位推动,压实整治主体责任。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环境提档争先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农村环境提档争先专班,专班由区委副书记牵头,以实现“城市美、农村美、全域美”为工作目标,组织召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形成以区委主导、部门乡镇(街道)负责、村级干部群众为主力的工作机制,强调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工作重点、全员宣传发动,全面压实主体责任。截止2021年底,区委书记亲自组织召开4次全区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及时查摆问题,补齐短板,确保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党建引领,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党建+环境提升的工作模式,全面建立“党员联系农户”制度,以村级支部为单位,每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负责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提升的指导、监督。设置“农户源头分类促进榜”,对全区垃圾桶统一编码,农户名单和编码登记成册,每月公布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农户及联系党员名单。实行“党员助推人居环境提升”活动,每月1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专题研究环境整治工作,对整治不到位的联系党员进行通报、扣除量化考核积分,开展集中整治和走访联系农户等志愿服务。
三、开展专项攻坚,推进环境整体提升。集中攻坚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先后开展百日集中攻坚、迎双节大整治、三清四整五集中攻坚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农村垃圾6.1075万吨,清理河塘沟渠3572处,整治乱象问题65143处,回收废旧农膜等1107.56吨。实施人居环境设施技改提升,完成农村阳光堆肥房技改41座,垃圾处理终端数字化提升37座,生活污水终端提标改造148个。开展各类示范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优秀村创建率95.3%,评选“美丽农村公厕”29座。
四、实施数字监管,提升长效管理智治。打造全省首个全区域覆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每月开展全域检查,构建“检查全域化、标准统一化、反馈有凭据、整改精准化、数据可视化”的区、镇、村三级联动监管体系,2020年以来累计检查环境问题132695处,完成整改124292处。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终端驾驶舱”,通过处理终端的监控、温感设备实时上传监控视频、堆体温度等数据,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终端信息一张图,运行状况全程可视化。
五、持续双十评选,落实奖优罚差机制。以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持续开展全域美农村环境“十佳村、十差村”评选活动,建立奖优罚差的促进机制,每月评选结果及责任人信息在各类媒体公示,对获评的十佳村给予资金奖励、考核加分,十差村则由纪委组织约谈,扣除绩效工资及考核扣分,年底按照评选结果,差异化拨付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长效补助资金。2020年以来累计评选“十佳村”190村次,“十差村”137村次。拨付奖励资金589万元,落实乡镇分管领导约谈16人次,村书记约谈104人次,村级党员提醒谈话458人次。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把扎实开展教育培训作为重要一招,努力做到“全员、精准、有效”,不断提升乡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实践本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突出“学什么”,在课程安排上做精。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提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做到发展需要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宗旨意识教育坚持“必修必讲”,通过主体班次单章培训、专题课程深入解读、最新精神跟进学习、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等方式,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岗位履职能力提升突出“实战实训”,结合岗位需求和形势任务,对行政执法、应急管理、驻村帮扶、平安建设、疫情防控等岗位的干部进行履职专题轮训;结合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干部进行农村“三资”管理、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乡村建设规划、农村电商等实操培训;结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对乡村干部进行网格运行、矛盾调解、突发事件处置等模拟实训,在安全生产事故、私挖滥采等事发现场建立教学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二、立足“谁来讲”,在师资力量上选优。聘请全国高端师资。从中央部委培训班次师资库中,邀请有关领导专家讲政策理论,从外省先行、先进地区邀请优秀基层干部讲工作方法。去年以来,邀请全国高端师资授课。省级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师资库。推动市、县委书记上讲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换届后县级党政正职讲授开班第一课,示范带动全省多名市委书记和县级党委书记全部上讲台,分别为乡、村党组织书记授课。一线干部现身说法。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信访维稳一线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先进典型授课,广泛运用“导师帮带、手把手教”培训方法。
三、围绕“如何教”,在方式方法上创新。举办“同步课堂”。运用省市县三级党校视频系统,开展“同听一堂课、同答一张卷”同步教学,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省级全覆盖培训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市、县全覆盖轮训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主干。做实案例教学。遴选推出乡村干部实操特色课程,案例培训课时不少于三分之一,鼓励参训干部自带案例研讨交流。省级正在编写村级集体经济“百村案例”教材,打造年度集体经济发展“十佳村”作为现场教学点。实施定制培训。依托省校合作、大基地建设,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到村、到地头示范讲解;县乡探索小班制、定制化培训,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领办人承担“项目宣介+技术推广+实地观摩”培训;办好乡镇党校、农民夜校、田间课堂,提高农民群众技能水平。
四、确保“做得好”,在组织领导上加强。压实各方责任,省委组织部把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每年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明确对象、时间、师资、管理等要求,坚持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大抓培训、抓实培训的工作格局。保障阵地经费,加强市县乡党校建设,省级建立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农村干部培训基地,统筹大专院校等培训资源,形成“党校+干部学院+高校基地+网络平台”的培训矩阵;省管党费列支专项经费培训农村“领头雁”。坚持跟踪问效,采取随堂测试、电话抽查等方式,跟进了解学员学习效果、工作举措、落实成效。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电话抽查乡村干部培训效果。
在大力开展培训的同时,持续用力做好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完成乡村换届基础上,招聘大学毕业生、选派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乡村两级班子整体功能优化;健全县乡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化解各类矛盾问题,农村基层党建弱项得到加强;持续加大对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乡镇“五小”建设、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基础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论述,以“乡村振兴提升年”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管理工作,出实招、建机制,优措施、促振兴,为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一、强化机制落实责任
持续深化“单位包村、领导联村、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名县级领导、*家单位、*名部门领导联系包村*个行政村及*个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各帮扶干部依据自身特长帮扶联系脱贫户、“三类人员”,各级定点帮扶单位签订驻村帮扶责任书,实现每个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脱贫户监测户都有帮扶联系人,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强化措施落实人员
制定《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一书记选派办法》,坚持“择优选、精准派”原则,通过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考察、择优选拔的程序,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五个关”,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遴选年轻干部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把党建能手选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把经济能手选派到产业发展薄弱村,把项目能手选派到基础设施滞后村,把群众工作能手选派到矛盾纠纷多的村。目前,全县*个村(社区)实现了驻村工作全覆盖。
三、强化培训落实政策
采取专题辅导、经验介绍、实地观摩、讨论交流等方式,举办村“四支力量”能力提升培训班。采取“夜学”促使各级干部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论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扶持政策、防止因灾致贫等十七条政策措施。印发“应知应会”小手册“口袋书”,下发所有乡村振兴干部进行学习。采取“随机问”对乡村振兴工作人员、镇村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应知应会等知识进行提问。采取第一书记“登台讲”开展“学政策强业务、优帮扶固成效”培训活动,促使第一书记登台“讲政策、谈体会,晒成绩、明思路,抓重点、破难题”,已举办“第一书记登台讲政策”*期、*名第一书记登台进行了讲授。采取“周考试”随机抽取不等人数的村“四支队伍”人员参加“应知应会”政策知识测试,累计“周抽查”*次、统考*次、*人(次)参加了测试。
四、强化管理落实关爱
实行“县全面管、镇日常管、派出单位跟踪管”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日常管理有关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制定出台《*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日常管理十八条措施》,建立日常评估、量化积分管理、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制定出台《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奖励激励措施》,从“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聘职称、评先评优”八个方面,激励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作用。落实驻村干部驻村期间生活补助,激励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在基层安心、安身、安业。建立驻村干部“定期走访、谈心谈话”机制,为他们传递关怀和温暖。
乡村文化建设是“软实力”建设,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改善、不断进步的工程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坚定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近年来,*旗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尤其是以*旗*乡为代表,通过结合实际情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对标,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建设意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聚焦文化阵地建设,夯实文化发展载体
始终把建设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阵地作为提高农村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依托文化大院、嘎查村文化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整合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有特色、功能全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一是打造了党建文化大院。通过围绕“乡土”做文章、下气力,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农村文化事业,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在文化大院内建设了农耕文化民俗馆、乡史文化馆、初心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特色农产品展示基地等10余个文化元素展示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以度量用具、纺织用品、生活用具、农耕用品、民居用品等多种类实物藏品展示着乡村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让人们能切实感受到老一辈人刻苦打拼的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凝聚了乡音、乡情、乡恋与乡愁,留下了永恒的乡村记忆。二是加强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方面,扎实推进乡村的文化活动网络建设,在嘎查村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草原书屋、学习讲堂等。同时加强视听阵地管控,让“村村响”真正响起来,党的政策讲起来。另一方面,进一步对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规范管理,明确文化活动室、草原书屋专人管理制度,对服务中心文化设施和书籍进行登记造册。通过乡村两级和党群、干群之间的不断磨合努力,共同建立了乡村文化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强化了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牢牢掌握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了政策上有支持,业务上有指导,资金上有保证,使乡村文化建设有资金、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实效。三是加大了文化品牌嘎查村打造力度。依托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嘎查村打造,建设了“乡村大舞台”,并连续多年举办了广场舞大赛、杂粮英雄会、七一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通过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从了解农民、亲近农民,农忙务农,农闲农艺入手,创作生产一批贴近农民生活、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作品,贴近生活,寓教于乐,丰富乡村文化市场。
二、聚焦文化队伍建设,筑牢文化发展基础
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一使命任务,努力建设一支与农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一是大力加强民间文艺队伍建设。对民间文艺队进行备案登记,掌握民间文艺工作力量,并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民间文艺工作队员开展交流,落实征集意见,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农村开展传帮带活动,帮助乡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和文艺骨干掌握文化知识、增进艺术技能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团结引导民间文艺工作者,培养和造就一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民间文艺人才队伍。二是加强文化宣传力度。通过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让乡村文化始终充满温度,更多地提供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多种功能融于一体,既有效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又实现一种载体多方收效,形成资源共享和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培养和引进农村青年文艺人才。定期挑选生长在农村、熟悉农村、了解农村的乡土艺人进行集中培训,成为带头人。加强对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结合当前网络发展形式,开设网络主播培训等项目,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工作机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吸引热心文化发展的人才进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努力形成乡村两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
三、聚焦文化活动建设,厚植文化发展底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让乡村文化始终充满温度。一是以在“过日子”中传承发展民间文艺为思路,大力实施“民间文艺乡土回归计划”。着眼于农牧民群众生活娱乐,不断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丰收节之杂粮英雄会”“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舞动奇迹·民族团结杯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行,大美看**”等特色品牌活动,文艺表演均由由本土民间文艺工作队承担表演任务,其中快闪、杂粮英雄会等活动得到了国家、自治区、市、旗四级媒体关注和报道,在学习强国、新华社点击率双双突破百万,在营造庆祝“我们的节日”浓厚氛围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地标品牌打造力度,切实将活动“热度”转化为地标性品牌“知名度”。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改进创新,不断丰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积极开展以“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及青少年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三是创建和培育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开发“民族团结杯·广场舞大赛”等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项目,将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引导力注入到乡村文化品牌中去,积极将本地的乡村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转换为经济优势,真正走出一条文化富村和文化强村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优渥,更是精神文化的繁盛。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需要乡村的青山绿水,更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旗通过不懈努力,在基层打造起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乡村群众文化自信,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做出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民调解员:
我是来自于*县*乡的**,现担任永禄村政法专干兼调解员,非常荣幸能有此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所说不恰当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乡座落于*县城东大门,现有人口一万两千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日逐分化,各类矛盾纠纷随之进入凸显期,呈现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各类复杂化的特点,我村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运行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融“情、理、法”于一身的优势,化解社会矛盾,有力推进社会稳定。
一、夯实基础,筑牢人民调解根基
1.规范建设,有效运行。全面落实永禄村关于社会稳定的各项制度及措施,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农村司法行政服务室建设为契机,狠抓村级调解庭建设。目前,建设了村级标准化调解室,健全制度,配齐档案柜、调解桌等设备和设施,有力促进人民调解的有效运行和阵地建设,提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形象。
2.按期培训,强化技能。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工作,以《侵权责任法》为主体的人身损害,《土地管理法》、《*县土地征收补偿办法》等为主的征地法律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土地流转法律政策的培训,让更多的人民调解员熟悉法律,提升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和公信力。
3.强化排查,突出化解。按照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与村综治工作相结合,疏导化解和依法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和疏导并重,疏治结合,全年村组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39起,司法所解调3起,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4.警民联调,资源共享。以警民联调室为阵地建设,共调解各类纠纷24起,有效化解多起激化的矛盾纠纷。
5.诉调对接,息讼止争。积极探索诉解对接机制,根据法院的委托,我所对当事人进行摸底,适时组织调解,通过法、情、理相结合,促使当事人和解、谅解。2021年度成功化解二起纠纷。
二、创新方法,化解纷争
村组矛盾纠纷多,尤其疑难纠纷和突发事件多,我所按照“清、快、明、分、联、德、了”等七字调解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逐步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方法。
1.以“清”为前提,要清楚纠纷的基本情况,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构成、当地群众的乡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