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40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编

2024-02-07 22:55:24 585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编

(40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改革完善救助制度,开展低保专项治理,继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目前数据库共366户,已有10户享受后续帮扶。

2、推进村居撤并工作,目前全区下辖6个街道,45个社区,9个村居。11月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3、推动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三级中心”提升改造。目前已建成区级指导中心一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34个。

4、开展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助餐服务和居家养老上门护理服务暨家庭养老床位试点。

5、推进“三网融合”社区治理模式。“网络”,引入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网格”,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网红”,打造“全科社工”服务新模式。

6、深入推动“三社联动”示范点建设,开展第四届公益创投,投入资金72万元,举办第四期社区治理学院,参加学员达68人。

7、做好社会组织日常登记管理工作。目前我区依法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共192家,其中社会团体6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28家。

 8、扎实做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推进“美好未来”困境儿童关怀项目,服务对象近300人次。

二、2022年工作计划:

坚持“一核三重五延伸”,“一核”,以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核心持续发力,“三重”,以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社区治理为重点狠抓落实,“五延伸”,积极延伸工作触角,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工作。

今年以来,安徽含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殷殷嘱托,聚焦对标“杭嘉湖”、 打造“白菜心”的发展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全力推进含山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就2021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总结

2021年,开发区紧紧围绕围绕“项目攻坚年”目标,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截至目前,绿色智能铸造特色集群(基地)已实现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25.07%;税收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48.58%,新增入库企业4家。

(一)做好三个“推进”,持续拓展发展规模。一是推进新签项目落户。目前,新签约盐湖特立镁、哈金森、常青股份等工业项目17个,完成目标任务的77.3%;新开工三基、明豪、南洋电机等工业项目18个,完成112.5%。二是推进招商举措创新。成立帅翼驰集采中心,预计今年入库税金超过6400万元。成立开发区创投公司并设立投资基金,规模高达3亿元,目前已完成首笔对深圳欣视景的股权投资8000万元。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有序推进45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已竣工投产项目13个。“七未”项目销号41个。

(二)做好四个“加快”,持续加快业态升级。一是加快铸造整治稳步推进。为全区116家铸造企业分类制定了“一企一策”整改计划,82家企业编制了《整改提升方案》,通过专家评审70家,并对宏华等8家企业初步验收。目前共完成技改审批企业55家。二是加快亩均评价规范开展。认真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经数据摸底统计与审核确认,共评定2020年度市级亩均效益评价企业169家、过渡期企业61家、提升期企业3家。评价认定A类企业35家、B类企业93家、C类企业33家、D类企业8家。三是加快网络经济空间拓展。充分发挥河姆渡、千弈科技等数字平台优势,着力打造铸造产业、母婴用品产业集群,推动建设数字园区。四是加快科研创新融合。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实行公司化运作,提升固废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发展;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创建能源环境工程研发和中试基地,为提升环保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三)做好三个“聚力”,持续加强要素保障。一是聚力抓土地要素保障。加快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西区已获批1275亩,正在编制东区和南区1030亩,计划再启动编制2500亩。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已获批土地指标849亩,已组卷待批113亩,计划组卷报批902亩。推进工业“标准地”挂牌出让,已成交9宗合550亩,正在挂牌出让6宗合483亩,正在组织挂牌出让6宗合540亩。完成房屋征收67户,迁移坟茔386座。清理完成低效闲置土地391亩。二是聚力抓融资保障。目前已到位市场化融资14.9亿元,获批财政专项债券5.2亿元(已经到位3.7亿元)。三是聚力抓财政收入保障。1-10月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8.47亿元,完成收入目标1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65亿元,完成收入目标113.4%。

(四)做好五个“突出”,持续创优营商环境。一是突出抓安全生产。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截至目前,共发放书籍资料1000余份,悬挂标语横幅30多条。组织151家企业共计302人次参加2021年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年度取证、复训培训班。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目前,共计开展全覆盖检查4轮,专项整治行动5次,入企检查613家次,检查出安全隐患2562条,下达安全隐患督促整改通知书共计382份。二是突出提服务质量。截止目前,共为企办实事解难题272件。其中,采取举办“春风送岗”“暑季招聘”现场招聘会、推送招聘短信等形式,帮助企业招工1000多人,助企有效摆脱招工困境。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会2场,共授信额度12亿元,助企有效解决融资问题。目前已累计为顺达环保、慕曼德等17家企业办理26笔续贷过桥资金共计9045万元。加快开投公司获批贷款资金投放进度,已完成放款15.44亿元。三是突出抓疫苗全民接种。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接种疫苗近1.14万人。四是突出惠企政策落实。深入70家企业宣传就业创业有关政策;深入17家企业指导人才补贴项目申报。截至10月底,已兑现18家企业房租1044万,44家企业优惠政策29275万元。五是突出指导扶持项目申报。指导帮助威龙、海立等42家企业申报战新产业、高新企业、“专精特新”、省市企业技术中心、技改等扶持奖励项目50多个,申报项目资金620多万元。帮助指导华谊等53家企业申报县知识产权资助项目82个,申报奖励资金217.6万元。

(五)做好四项“工作”,持续激发党建合力。安徽含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现下设35个党支部、管理230名党员,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国有企业党支部1个、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2个(其中单建28个,联建4个,覆盖企业40家)。今年以来,开发区党工委真抓实干,用心用力抓好党建工作。一是强化工作研究部署。专题研究部署非公党建工作17次,构建并完善组织架构,吸收涉企部门负责人和龙头企业党组织书记为成员,并配备4名专职党建工作人员。认领2021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选派15名党建指导员负责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严格落实《开发区2021年党建工作要点》和《关于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的通知。二是紧抓党史学习教育。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全面动员部署,同时成立8个指导小组,选派16名指导员到35个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导。不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动员全区568名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加强党史教育学习。开展党史现场教育,用好红色资源。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下属34个支部书记前往含山县博物馆、和县西梁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布置全区党员干部2021年为企业办实事不少于100件,截至目前已为企办实事272余件。三是聚焦素质能力提升。开发区党工委先后17次召开中心理论组学习会议,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四史”深入学习研讨。开展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次,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2次。四是聚焦经费管理监督。建立党建经费管理监督机制,投入200万元改造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目前,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日向群众开放。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开发区奋勇争先,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聚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交出了较为靓丽答卷。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一是新业态发展还不够健全。铸造整治效率还有待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经济平台优势还有待发挥。二是配套承载能力不够强。现有员工公寓房间数量少、条件一般,无法满足入驻企业员工对住宿条件的需求。此外,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也还不够完善,存在价格偏高、安装速度慢等问题。三是运行监管还不够到位。部分财政资金的争取力度还不够大,土地要素的调度还不够灵活,各项工作开展中监督力度也有待提高。此外,安全建设监管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还不够彻底,整改进程跟踪力度不够。

三、2022年工作重点

(一)突破创新,在产能升级上做功课。一是聚焦经济发展。围绕全年目标,2022年财政收入跨越10亿元,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20%;铸造产业集群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2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二是聚焦产业升级。持续推进铸造整治提升,全力推进铸造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努力实现铸造产业“双百”(百家企业百亿产值)目标。三是聚焦科技创新。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工作的突破口。营造良好环境,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创平台申报。四是聚焦项目保障。对接县发改委、经信局等部门,做好项目铸造产能、能耗置换工作,找准置换替代源与路径,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投产。

(二)攻坚克难,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一是招商引资再发力。围绕重点项目,力争完成签约数不少于20个、开工建设母婴项目等不少于18个。竣工投产数不少于14个。和江控创富基金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争取让其管理的联通5G基金投资的项目落户含山,在基金招商上有所突破。二是项目建设再提速。组建专班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已竣工投产项目,继续做好日常保障工作;对落后时间节点的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工程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对在建项目,要跟踪掌握项目动态,加紧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竣工投产。三是行业整治再加强。加快全城服装行业整治,形成新的产业链。

(三)强化监管,在要素保障上显身手。一是提前制定融资计划。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力争完成10亿元预期收入目标。二是积极申报专项债券。积极申报债券资金。计划2022年申请发行获批债券资金4.6亿元。调度好财政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积极研究争取1亿元及3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三是大力开展战略合作。10月,省信用担保集团担保三部一行5人来访开发区,就省担保集团与含山县政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举行洽谈。双方同意在金融创新服务、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项目投资、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四是盘活闲置土地。着力完成开发区8个地块3082亩土地征收任务清单,有序开展数字产业园与天鼓、华阳等东西区10条道路土地征收与补差。同时完成签约并征收大蔡村东面房屋约31户,收储大平等17家约600亩。

(四)加强管理,在安全建设上花气力。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对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者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加强开发区应急管理队伍和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强化安全监管人员自身教育和学习,每年组织一到两次集中学习。二是强化检查考核。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估定级,落实分级监管。三是加强监管治理。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严格督办。对能及时处理的隐患,严格督促、指导企业整改排除。四是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安全可控化、管理科学化的能力和水平。

(五)固本培基,在品牌建树上勇作为。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持续加强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测试活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不断增强工作、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持续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主题党日,使“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常态化,切实提高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持续开展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基础信息、党组织设置情况摸底排查回头看“回头看”,确保机关和企业党组织规范运转。四是深入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和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活动,为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成开放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开展载体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今年以来以,安宁街道党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十四次党代会明确的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打好打胜“三个主动仗”、牢固树立“六个第一理念”服务全市大局,靓出榆次名片的发展思路和要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统筹发展和稳定两个目标、管理和服务两个重点,强力建设建设文明、和谐、安全、稳定、洁净安宁。今年以来,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培根铸魂,在政治建设上久久为功。

(一)狠抓党史学习,铸牢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方向不偏。在中央、省、市、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后,我们按照区委安排,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制定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安排、并排出学习教育进度表,明确了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抓在手上、落在日常。我们坚持每天必学和定期交流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组织集中学习38次,开展交流研讨8次。街道党工委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始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特别是我们紧紧抓住街道社区党员干部这个少数,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在学习中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从记好学习笔记、撰写好发言材料、讲好党课三方面从严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真学真读。

二是丰富学习方式,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力度不减。我们创新学习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社区各支部按照安排,在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给在外党员邮寄学习书籍、并以“学习强国”、“三晋先锋”、党员微信群、微党课、“铭记党史 诵读经典”每日诵读等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做到了每天必学、并且加强督查指导,做到党史学习力度不减。 

三是注重成果转化,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打折扣。聘请晋中学院思政教师为党史学习辅导员进行专题辅导,到烈士陵园组织开展“传承红色文化”主题党日活动,面对烈士塑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4月30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冯晓雷带领市委组织部机关全体党员,在我们安宁街道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了表率,推动安宁街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实做细。

(二)优化组织结构,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优化组织设置、配强社区干部。因全区街道、社区四至范围优化调整,安宁街道由原来的12个社区划出4个、撤并1个、新增3个,现为10个社区。我们按社区区域范围和党员数,设置6个社区党委、4个社区党支部,下辖42个党支部、87个党建网格、80个党小组,形成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工作体系。

按照区社区建设领导组关于对社区干部配备的标准,特别是增加社区党组织副书记这一要求,我们从现任“两委”干部中“留”一批、后备干部中“提”一批、招考“补充”一批,共调整社区干部36人,配齐配强社区干部,实现干部资源的最佳配置,使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三)规范促提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规范促提升、增强凝聚力为目标,我们以严格的“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民主评议结果应用,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以凝心聚力为目标丰富主题党日“10+X”活动。开展的“观看红色电影、铭记百年党史”、“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党旗飘扬、党徽闪亮”主题活动,在疫情防控、靓丽家园中做贡献,参与卫生整治、清理乱堆乱放中发挥党员作用。引导居民开展小区治理,今年安宁社区荣发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万科朗润园小区正在大学城第二社区党支部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委员会。在“三治三零”创建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在信访维稳中,组织大排查、多渠道化解,共化解矛盾纠纷  起,对3个重点人员街道主动和区政法委、信访局、区公安局联系,采取思想工作与死看硬守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全国“两会”、“七一”期间,无群体性越级上访。对辖区所有房屋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危房、危墙进行了鉴定,属于危房的告知搬迁,危墙的张贴警示标志,共鉴定危房20处、危墙52处,张贴警示标志72处。在国庆期间防汛工作中,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防汛一线,对低洼积水区域时刻关注,以“居民不搬、我们不撤”的决心,确保了汛期无人员伤亡。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围绕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一宗旨,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安宁街道办事处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有2个社区评为市级文明社区,2个社区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在当前开展的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制作市民公约公示栏,提高文明素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今年街道区域划分安宁街道新增2个社区,我们从万科房地产争取到社区服务用房500㎡,从三勘院争取到一栋小二楼面积611㎡,有效解决了新增社区服务用房的问题。

(四)用活资源,在区域化党建上强化深度融合。

我们以“大党建、大服务、大治理”为区域党建工作理念,用好用强社区资源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党建联盟”服务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持续执行辖区党组织到街道党工委报到制度、兼职委员制度、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年度考核反馈制度四项制度,通过认领项目、项目推动,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治理。

区域党建中我们扩大党组织覆盖,在首创物业、新机厂业委会成立党支部,在新兴的志愿者联盟中成立新青年高校志愿者联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引导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居民。今年年初,全员核酸检测中,区级报到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参与组织发动、维持秩序、保障了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的圆满完成;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区检察院、区法院等9个单位积极报到,发挥优势、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在新冠疫苗接种中,新青年高校志愿者联合服务中心每天派出40-50名志愿者,参与新冠疫苗接种的信息登记和秩序维护,并与各社区对接,每个社区有固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二、积极履职,在疫情防控中主动作为。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扛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时刻紧绷疫情防控工作这根弦,积极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措施。重点主抓了外省返榆人员摸排、落实重点人员管控措施、新冠疫苗接种、小区管控和新冠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到目前,排查从中高风险区和外省返榆人员6962人,全部当日做了核酸检测,达100%,目前仍有2人居家健康观察;安宁街道居民和大学教职工中12岁以上新冠疫苗接种任务数为201177人,截止9月30日已经进行了第一剂新冠疫苗接种人数达到186979人,占任务数的92%,第二剂的疫苗接种人数任务100068人,已完成96232人。(除大学城教职工全区任务716602人)

(一)抓履职,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在区疫情防控会议后,街道立即召开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召开会议,并对街道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全体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和包社区情况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所包社区与社区党员干部对每个小区进行外来人员摸排、对中高风险返榆人员落实管控措施、指导检查小区管控措施、组织动员居民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并就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街道党员干部以敢打硬仗的决心,参与到疫情防控宣传、人员摸排、重点人员管控、疫苗接种当中。

(二)抓重点,深入摸排重点人员。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始终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中,组建了由包社区班子成员和各社区主任、网格长、党员志愿者组成10个疫情防控入户摸排小组,对辖区居民进行了全面摸排走访,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各小组及时掌握重点人群情况,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做到无一漏报、无一瞒报。截至10月8日已排查出从中高风险地区返榆人员3126人、外省返榆人员3868人,全部做了核酸。到10月8日还有2人在实行居家健康监测。

(三)抓关键,始终保持防控高压态势。街道主动落实区防控办制定的防控措施,严格管控公众聚集活动,关闭街道、社区所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关闭所有的麻将馆33家,排查旅店97家,取消小区内聚集活动。外来人员扫码、测温,公共场所通风消毒等措施。

(四)强宣传,科学引导疫情防控。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和通告、音频广播循环播放、建立疫情排查稳控群等方法,向群众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防控知识和疫情防控信息,提高了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强化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开拓创新。

我们贯彻落实区十四次党代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立足居民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内涵”的民生微服务工作目标,以党建为引领、搭建服务平台、解决居民需求,在社区治理上向更贴近民生迈进一步。

(一)精准摸排,找准居民需求,夯实微服务内容。我们把找准居民需求作为民生微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从三方面收集居民需求,首先通过社区干部、网格员在入户进行信息采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居民在生活中的需求;其次是社区发放微服务联系卡,居民反馈需求信息。三是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了调查问卷。在全面了解居民存在的生活困难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汇总确定民生微服务的具体内容,同时,采取分类施策,对有物业的小区,与小区物业联动,解决好小区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秩序维护等事项;对无人管理小区重点解决好水电维护、家电维修等事项;对困难家庭和残疾、失能等弱势群众,解决好日常生活困难事项;对独居老人解决好家政服务、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事项,我们通过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民生需求,经划分目前可提供的民生微服务事项涉及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和健康咨询、法律和心理咨询、水电维修、零星服务五个方面。

(二)多策联动,满足居民需求,精选服务主体。我们

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号召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民生微服务,组建了有354名党员参与的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和36个无物业小区自管会参与的民生微服务团体。各社区确定民生微服务事项,精选服务主体,经街道社区审核把关,确定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水电维修企业43家,作为民生微服务主体开展民生微服务,同时街道制定民生微服务主体选拨和退出管理办法,以提升服务质量,保证微服务工作长期良性发展。

(三)搭建平台,回应居民需求,提升微服务水平。开展民生微服务,最关键的是在第一时间回应居民需求,龙湖社区在山西华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建立龙湖社区服务直通车,实现“线上”下单和“线下”服务。社区居民只要通过手机扫码进入龙湖社区服务直通车小程序,即可足不出户了解社区提供的各类为民服务资讯及社区的工作动态,同时每天收集居民需求、反馈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精准服务质量。各社区有针对性的开展民生微服务,安宁社区开展“爱心角微服务”、堡子社区开展“社区微课堂”、首创社区开展“老年人微健康”、电力社区开展“汽车微业务”、辽阳路社区开展“家政微服务”、三水社区开展“学生微辅导”、大学城第一社区开展“困难家庭微就业”、北郊西社区组建“志愿者微服务队”、大学城第二社区开展“心理微咨询”。到目前,共开展531次民生微服务,受益群众459人次,回访商家85次。

四、强基固本,在社区两委干部换届中选优配强

我们按照《榆次区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方案》,结合街道实际,坚持因地制宜,依法操作,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保证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精心组织、做好换届前期工作。街道多次组织召开街道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传达区委关于社区“两委”换届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街道实际,研究制定了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安排。我们坚持以“工作、品德”选拔主干,开展谈心谈话。通过个别谈、集体谈形成“一社区一报告”。以“三个一批”为抓手,从基本情况、政治素质情况、履职情况、廉洁情况等方面进行科学研判,做到“6个清楚”,为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形成合力、奠定坚实基础。9月15日召开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会,10个社区立即行动,换届工作有序开展。

(二)精准发力、营造良好换届氛围。一是摸清底数。从7月份开始,我们通过走访、集体座谈、个别深入谈话等方式进行摸排分析,全面掌握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队伍的思想动态与工作情况。二是精准施策。街道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10个换届工作指导小组,做好选前情况分析、选举业务指导和帮助社区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等各项工作。三是广泛宣传。我们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微信群转发等形式开展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换届选举气氛,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监督社区“两委”换届。

(三)严格把关,规范换届程序。为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首先,我们组织街道社区干部观看《贿选之鉴》、《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保证社区“两委”换届风清气正。其次,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就“两委”换届进行业务培训,规范执行换届流程。到目前已完成了对社区党组织换届中“两推”,确定党组织候选人初步人选,街道党工委组织纪检、综治、信访、卫计、公安五部门初审后,上报区换届办进行联审。社区居委员换届已完成推选成立选举委员会、确定选举方式、居民代表的初选、公示等工作。下一步将开展社区党组织选举、居委会候选人推荐等工作,我们将按拟定时间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五、全面推进,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稳步前行

(一)综治网格搭平台。街道建立了以综治网格为主的网格化管理平台,现有10个社区、85个网格,网格长将社会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楼、院、户,并建立网格员管理制度予以严格管理、考核激励,进一步强化网格服务保障力,提升网格服务精准度,增强网格服务吸引力。将矛盾纠纷和信访维稳在第一时间掌,第一时间上报。10月份以来,85个网格累计上报涉及矛盾纠纷1104条、风险隐患1254条、治安问题757条、利益群体信访诉求157条、疫情防控252条、其他29件等6大项55小项共计3553条,实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人办、桩桩有落实。

(二)信访维稳促和谐,街道本着带着责任抓信访,带着感情抓信访的态度,把信访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针对辖区重点人多,涉及事项广的信访特点,街道坚持加强研判、分类施策,精准稳控的原则、保证对信访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对信访人进行严密稳控。今年,对我辖区赴京上访的7名重点人员实行专人专班、专人值守、一人一台帐,共召开专题会议、小组会议30余次,对省督办件涉及的3名重点人员稳控进行安排部署和研判分析。“两会”期间,在重点人员的稳控上,街居干部80余人员实行轮班值守,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控,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维稳组和应急组。其间,街道领导陪同信访人与区领导进行协调处理20余次,联合公安民警赴京接访18人次,进行了共计50余天的劝返工作。工作中在对信访人进行思想疏导的基础上,做好帮扶救助,如信访人张秀云表示眼底病变,视力模糊,安宁街道与安宁派出所,立即分别出400元为其配了价值800元的老花镜一幅。为解决张秀云提出的没有生活来源的问题,街道积极通过民政部门寻求相关政策为其申请救济。

(三)安全生产保平安,街道在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晋中市安委办的统一安排和榆次区“零事故”单位创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从点点滴滴入手,方方面面关注,定期召开安全例会,督促社区安全员下去一一排查告知。严格从每个面上认真细致的完成。今年,街道联同榆次区应急局在龙湖社区新晋世家开展大型安全宣传活动,接待了晋中市安委办督导组的两次检查。组织街道和社区人员进行了《新安全生产法》的专题培训和试卷问答,组织了两次消防专题培训,将安全抓在日常,落到实处。

(四)保障服务惠民生,街道本着“服务群众保民生、服务基层保稳定”的号召,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做好帮扶,应保尽保,努力完成民生保障各项工作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7人。4050就业援助人数,2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数1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数55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177人。企业劳动备案6户。今年,街道堡子社区被列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在公租房申报户数共计有370户。其中复审户250户,新申报低收入家庭39户,新申报中等收入家庭81户。低保户52户、79人,农村低保户10户13人完成系统录入认证,完成新退役士兵信息采集12人,发放光荣牌10块。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难居民16人申请医疗救助金 82374元,为家庭困难的2户低保户子女上学家庭申请临时救助6000元,今年新增1户特困户,对 164名残疾人进行了入户调查。街道为辖区1638名老人发放长寿优待金32540元,为1名百岁老人发放保健费2700元、慰问金2000元。辖区内享受省奖扶2人;国家特别奖励扶助5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21户,独生子女伤、病残家庭14户;晋中市奖扶3户3人,另外伤残子女12人。“春节”对35户计生特殊家庭进行慰问,慰问金额共35000元;“中秋”“国庆”两节对辖区内36户计生特殊家庭进行了慰问,49周岁以上家庭每户600元,45周岁以上家庭每户500元,慰问金额共21500元,全年为特殊家庭共32人进行了健康体检,计生家庭意外险共入38户,提前为特殊家庭进行了身体预警。对各类优抚对象补助补贴、军退职工工资、义务兵优待金、伤残军人伤残金等各类资金补贴,全部准确及时发放到位,无一差错。  

(五)文明创建促发展,为实现晋中市提出的“大干三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街道全体街居干部群众将各项创建工作和日常工作相结合,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及“学讲话、创文明城,作表率、走在前列”主题党日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社区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播放公益广告200余条,把文明理念融入工作方方面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提升居民知晓率,从而推动文明城市全民创建。

(六)文化活动增底蕴,街道以社区为载体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用先进的文化理念,营造了和谐安宁的文化氛围。全年在首创、顺驰、印象城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场,定期举办插花、舞蹈、朗诵等培训12

场,尤其在今年五月份,携手印象城,结合学党史活动,开展“铭记党史经典诵读”提升了居民学党史、悟思想的热情。7月分,在万达广场和水密芭莎举办了“建党100周年”、国庆大型文艺演出。重阳节,辽阳路社区举办了插花和文艺汇演,龙湖社区举办了唱红歌及书法培训,10个社区活动室定期开放,为居民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利用各种专栏、板报宣传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教育、疫情防控知识3000多次,增添了社区居民的新活力,倡导了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

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居民存在短板,由于安宁街道片区大,服务居民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和无人管理小区上,距居民要求还有差距。

(二)疫苗接种还需推进,目前,街道主要是第二剂脱漏率离1.8%还有差距,居民的防控意识还需要提高。

(三)民生服务还要提升,在民生微服务中存在回应居民需求上速度慢、服务质量不优的问题;在推动民生微服务工作走上良性长久之路上还需要继续努力。

(四)社区力量仍然短缺。目前,街道网格员不足,在街道区域重新划分后 ,我们主动和使赵社服中心、乌金山镇对接,共新增管理小区8个,居民12299户、21204人,这些小区一直由使赵社服中心和乌金山镇的所属村委会管理,在接管这些小区时,无全科网格员,需要增加网格员。

七、2022年度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安宁街道认真贯彻区委十四次党代会议精神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提出的实施“五大工程”、打好“三个主动仗”、以“六个第一”的理念,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党建为统领,实现社区治理新提升。目前我街道有6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达500㎡以上(北郊西社区、首创社区、龙湖社区、安宁社区、三水社区、大学二社区)。我们要发挥现有的场地优势和辖区学校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安宁社区党委以“党员会客厅”为载体,形成的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党员、居民、辖区单位、社会资源五方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推行龙湖社区“四心五家”工作法的社区治理服务品牌,实现在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新提升。同时,我们将多开展一些新晋世家“百家宴”、万科朗润园小区“朴里节”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实现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在“面”的拓展和“质”提升。

(二)以预防为主责,实现疫情防控全方位。继续压实防控责任。我们将继续主动扛起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点,落实好疫情防控的四方责任。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真正把群防群治落到实处。我们将继续采取街道社区干部排查和居民主动申报、大数据推送、小区居民互相监督的办法,精准排查外来返榆人员,做好管控工作。

(三)以微服务为突破,实现线上线下精准服务。在大力开展民生微服务工作,在龙湖社区线上微服务和安宁、堡子等社区线下微服务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党员带头、志愿服务的民生微服务工作方式,力求在掌握居民需求上更精准,引导和动员更多的商家主体参加到民生微服务工作中,以更明显的特色和更长久的服务,唱响安宁民生微服务,以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四)多措并举,实现维护社区安全和谐稳定。在安全工作上持续开展三年攻坚行动和“三治三零”创建活动,坚持每天一排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分析,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在信访维稳上继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坚持定期分析研判。以人大代表法律咨询服务、法官定期接待、司法法律咨询服务,解决好民生纠纷问题。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落实好“五包一”,在关键时间节点死看硬守,确保不发生群体访和进京赴省访。要大力做实“三治三零”创建、扫黑除恶、铁路护路工作,坚持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维护社会稳定。

2021年以来,白芨沟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全体干部职工,苦干实干,迎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21年白芨沟街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建强动力主轴,党建引领再加强。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根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注重在“学”“实”“严”上下功夫,抓党员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思想、提素质,强引领、抓落实,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要求,将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放到重中之重,提前摸底、调查,公开选聘一批担当作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充实到社区,为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三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办好民生实事。以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四是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止目前,共办结民生实事157件。

(二)发挥联防联控,疫情防控再抓实。

一是织密织牢社区防疫网络。通过网格化管理摸排,按照管控要求及时摸排上报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外省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街道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强化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举措的宣传普及等工作。二是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阻击战。自银川疫情爆发以来,我街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抗击重大灾害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积极响应自治区疫情防控12号公告,成立1个临时党委,2个临时党支部,设置党员先锋岗,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辖区安全屏障。三是做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积极动员、雇用车辆接送辖区居民、商户和企业职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截止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第一针接种2236人,第二针接种2073人。四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三)推进惠民政策,民生服务再升级。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落实社会救助工作。今年街道发放低保金额60720元、孤儿津贴11244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1160元、困难家庭救助金12800余元。二是抓好住房保障。2021年白芨沟街道廉租房年审停发1户1人,现有享受廉租住房补贴1户1人,发放廉租补贴2880元。三是做好做实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核实上报退役军人就业信息14户14人和退役军人担任社区“两委”信息1户1人。四是实施计划生育和人口流动服务。街道现有育龄妇女163人,今年共计发放保育费1500元;审核并发放2021年国家和地方特扶金共计2人20880元;开展健康讲座宣传活动4次,免费为辖区居民发放避孕药具3000余份,发放健康宣传资料800余份。五是落实好社会保险工作。2021年共计开展宣传养老、医疗、“艾妮保”保险活动32次,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1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 2人;“爱妮保”“安康保”参保登记67人。截止11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完成率75%。

(四)着眼安全稳定,平安建设再深入。

一是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全年共开展安全检查38次,并落实好相关问题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今年共参与排查矛盾纠纷145次,排查化解纠纷5件三是做好民族宗教统战工作。我街道配合区委统战部对大峰清真寺、白芨沟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安全隐患进行大检查,掌握宗教场所消防设施配备情况和各场所宗教活动开展的情况;同时集中摸排辖区内邪教组织和邪教人员,集中宣传邪教的真实性和危害性,提高群众的自身抵御防范能力。

(六)聚焦精细管理,环境品质再提升。

一是常态化开展创城志愿服务行动。对大峰惠民街道路两侧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出动机械32台次,共清理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等280余处,清除规范广告张贴700余处,切实改善了惠民街两侧居民区、餐馆商户门口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面貌。二是深入落实三级河长制,扎实开展河道整治行动。开展河湖保洁80余人次,动用机械8台次,清运垃圾100余吨,有效提升了河道环境质量。

(七)“六争双招双引”,助力经济发展。

一是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5000万元,截止11月底,我街道完成招商资金5300万元,完成率106%。二是招才引智,年度目标任务为20分,截止11月,完成招才引智14人、33分,完成率125%。三是争取资金,我街道争取市级以上资金任务为15万元,截止11月,我街道共争取资金15万元,完成率100%。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开展“街企共建”,井口服务送温暖。

我街道注重发挥社区“井口志愿服务”作用,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井口”慰问服务活动,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和志愿者们带着慰问品为奋斗在一线的矿区职工送来温暖,使矿区职工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为街企合力共建打牢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街道与驻地单位优势互补、责任共担、资源共享、要事共商、实事共办的工作机制。

(二)聚焦生态恢复,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做好贺兰山清理整治卡布梁井周边无主渣堆治理修复工程、昊盛东侧无主渣堆治理修复工程和原林利煤矿周边遗留渣堆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对接工作。截止10月,3个治理项目已完成收尾,共治理面积4197亩,削坡开级91.28万方,地形修整45.3万平方米,渣石清理2.5万方,土埂0.5万方,覆土12.88万方,撒播草籽128.8万平方米。二是开展蒙古扁桃试种工作。坚持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街道党工委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在S303省道大峰段治理渣台附近开展绿化活动,撒播蒙古扁桃种子300余颗,种植幼苗120余棵,并对已发芽的幼苗定期浇水。并通过育苗盘及纸杯在办公室育植蒙古扁桃种子500余颗,将于明年适时适地种植蒙古扁桃,绿化贺兰山。三是联合辖区驻地企业开展“无冬闲”活动,组织人员对S303省道大峰惠民街到白芨沟路段两侧2万余棵树木进行刷红涂白,确保树木过冬。四是召开召开禁牧封育及铁路护路工作推进会,加强对辖区范围内的林地及铁路沿线巡逻查处,坚决防止偷牧、夜牧等毁林现象的发生,将各项封禁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学习和活动形式亟待提高。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党员、干部在参加集中学习时能静下心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但在坚持自学上做的不够好、抓得不够紧,行动还不够自觉,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深钻细研的劲头,学习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二是活动形式创新不够。学习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深度等方面创新不够,开展工作和活动时,形式比较单一,创新意识不足,缺乏新思想,缺乏有效的总结提炼,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辖区基础设施薄弱。

白芨沟街道由于地处偏远的矿山腹地,受早期规划设计限制,辖区内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休闲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一是因矿区搬迁,导致90%的房屋闲置(且为房改房),居民居住分散,现致辖区基本的环境卫生不能及时清扫,设施破损无人维修,无法提供居民服务。二是无公交线路及定点班车,居民、职工出行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辖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街道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街道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党建引领主轴。

 进一步增加党的凝聚力,加强党统揽全局的能力,一体化巩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专项教育成果,引领街道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十九届六中全会及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理论文章作为根本遵循,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二)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街道乡镇机构改革,事权下放,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集中精力把该由街办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权力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服务,着力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发展环境。二是继续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做好与驻地单位结对共建工作,切实提高新时代社区党建工作质量,推动社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三是持续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做到在社区管理中有人发现、有人处理、有人反馈、有人督办的有效运行方式。

(三)持续推进贺兰山恢复工作。

一是持续抓好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进一步巩固好治理成果。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白芨沟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试点工作,积极开展调研、试种以及数据收集和资料整理工作,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供科学有力支撑。三是积极探索贺兰山绿化项目,打造沿S303省道生态长廊。

(四)推进平安家园建设。

一是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进平安大武口建设,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抓好创建“平安大武口”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充分调动辖区各方资源,发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的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加强网络电信诈骗宣传工作,保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二是会同公安部门加强对刑释人员、涉毒人员等特殊人员服务和管理,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促进辖区居民安居乐业、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台账,加强对企业员工、用工人员和矿区房屋的管理,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四是加大扫黑除恶宣传力度。从宣传内容、载体、方式等方面入手,线上线下齐行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舆论宣传矩阵。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在全街道范围内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喊打的氛围。

一、2021年工作总结部分

(一)2021年承担指标完成情况及在全市位次。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9.5%,新增限上企业18家。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亿元,同比增长28%,居全市第七位,目前,全区限上“批零住餐”四行业企业共有151家,其中批发业50家,零售业76家,住宿业9家,餐饮业16家。

2、进出口总额。目标任务:实现进出口额2亿美元。2021年1-6月份我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8618.5万美元,同比增长339%。增速全市第一。

(二)截至目前,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完成情况。(条目式)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

1-6月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67亿元,同比增长28%,居全市第7位。

2. 竣工投产丰原医药研发基地项目。

项目一期已竣工,二期施工稳步推进中。

3.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8家。

积极指导各乡街进行达限企业摸排,已摸排29家意向入限企业,已入限企业3家,完成工作目标。

4.注重传统商贸与历史文化要素有机结合,持续推动宝兴面粉厂、花鸟市场等历史文化街区向周边延伸辐射和开发建设,串联篾匠街、南山公园、大塘公园等老蚌埠元素,构建“Z”字型特色商业文化体验长廊,打造老蚌埠记忆名片。有序推进光彩大市场部分街区提质升级,打造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区,培育形成新兴文化消费集聚地。

推动二马路商业广场招商运营,探索特色街区与拥河发展的结合,充实“Z”字型特色商业文化体验长廊。形成以文促商、以商带旅、以旅兴商的发展格局。光彩玉器城、老花鸟市场提升改造,目前正在规划设计。继续推动街区项目建设鼓励各乡街培育建设一条高品位的特色街区,重点支持蔑匠街、国货路、小花鸟鱼虫街区提升改造,引导万达金街、花鼓灯嘉年华特色街区、花鸟市场特色街区申报省级特色商业街。

5.加快城南新商业中心建设。

推动奥林商业广场建设,聚云商业广场运营。推动健南产业园、颐高产业园、G7产业园引进招商工作。谋划国家级电商产业园建设。

6.加快推进二马路商业广场、汇金商业广场二期建设。

二马路商业广场北片区已主体封顶,2021年10月份竣工,南片区住宅、商业已主体封顶,预计2022年底竣工。汇金商业广场二期商业已主体封顶,公寓建至46层,预计2022年底竣工。

7.申报省级特色商业街区3条。

引导万达金街、花鼓灯嘉年华特色街区、花鸟市场特色街区申报省级特色商业街。

8.推进智慧商业建设,加快数字化改造,提供全方位数字生活服务,探索发展智慧超市、商店、餐厅等新零售业态。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商、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优化便利店、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布局,鼓励连锁品牌企业设立社区便利店、社区超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百货大楼、百大名品开拓微信小程序,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渠道,合家福超市、华运超市分别与饿了吗、美团合作,上线平台店铺,传统实体企业开拓线上销售。推动合家福超市、华运超市社区店布局,引入罗森便利店,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差异化需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9. 加快推动电商物流协同发展,培育电商龙头企业3、本土电商品牌2个,新增外贸实绩企业6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建成投用华运智能仓储物流园。

    2021年1-6月,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618.5万美元。支持敦煌网、安徽凡诺、美如画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本土电商品牌。

(三)工作亮点(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

电商产业园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取得优异成绩。7.8万平方米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243家,今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14.8亿元,同比增长17.46%,日平均发送包裹近5万件,稳居皖北同类型园区首位、全省前三。截至2021年9月30日,园区实际入驻企业243家,其中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9家、规上服务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拥有跨境电商配套服务企业17家。有效带动近2000人就业;累计组织开展公益性电子商务培训等创业活动超300场。目前在孵跨境B2C电商经营企业39家,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跨境B2C电商交易额1591.7万美元,引导32家蚌埠市生产型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通过跨境B2B电商来拓展销售渠道,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跨境B2B电商交易额671.42万美元。

自开园以来先后被认定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众创空间”“省青年创业园创建单位”“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省青年文明号”“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园”“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

(四)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华运广场街区改造已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装饰施工,预计12月底完工;二马路商业广场北片区2021年10月份竣工,南片区住宅、商业已主体封顶,预计2022年底竣工。汇金商业广场二期商业已主体封顶,公寓建至46层,预计2022年底竣工;津浦铁路文化公园已完成规划设计,待市自然资源而后规划局审批后,尽快办理相关证照尽早开工;引导万达金街、花鼓灯嘉年华特色街区、花鸟市场特色街区申报省级特色商业街。

2、疫情防控工作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我市防疫情况也不断升级,防疫期间,我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严峻性、长期性,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落实持续巡视检查,开展18家商超、14家限上餐饮住宿督促企业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引导、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督促营业商贸网点新冠疫苗接种5400人次,接种比例达到99%。超牢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强防线,不断巩固我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努力协调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

3、商贸工作推进情况

高度重视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联合消防大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推动加油站点的建设和运行,优化站点布局,监督站点运行;组织商贸企业申报上级政策,累计申报各级资金超500万元;持续完善特色商业街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支持企业申报省级特色商业街;引导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推动跨境综合外贸平台项目落地;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活动,吸引人气;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工作,扶持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四)迎接外地或省级以上领导视察观摩情况。

1、2021年1月14日,省发改委贸服处胡处长调研跨境电商;

2、2021年2月24日,上海市商会调研考察跨境电商;

3、2021年3月2日,安庆市商务局调研考察跨境电商;

4、2021年3月31日,凤阳县商务局调研考察跨境电商;

5、2021年6月28日,义乌市发改委调研考察跨境电商;

6、2021年9月27日,阜阳市商务局调研考察跨境电商。

二、过去五年(2017-2021)工作总结部分

(一)商贸发展成果显著

一是“腾笼换鸟”蚌山区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誉诸多。利用闲置厂房,打造蚌山跨境电商产业园,追赶商贸发展潮流,实现电商集聚发展效应,累计获得“安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和“安徽省跨境电商产业园”等8个省级荣誉称号,跨境电商发展经验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二是农贸市场“超市化”提升全省推广。牵头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改造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安庆、淮南等多地领导多次赴蚌山

学习改造经验;三是商贸品质建设不断提升。百大名品2期、万达广场2期、吾悦广场、聚云商务广场等一批高质量商贸项目建成开业,逐步形成“一主两翼”的商业中心架构。推广绿色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标准,支持企业提升硬件设施,完善软件管理制度,华运超市获得“安徽省绿色商场“称号,篾匠街获批“安徽省特色商业街”。

(二)区第十七届人民政府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到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

完成情况:截止2021年6月,全区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28%,达到124.5亿元。(因受统计数据匹配等因素影响,我区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受到核减,我区上半年社零总量由208亿元核减至124.5亿元)

三、存在问题或建议

(一)传统企业转型困难,新兴商业模式冲击大。蚌山区是蚌埠市商业的起源,拥有百货大楼、商之都、天洋新世纪购物中心等多家传统商业中心,随着网购兴起,传统商贸服务业面临较大冲击,缺少线上销售经验,转型升级难度大。

(二)商业去中心化严重,传统商业街区萎靡。淮河路是蚌埠市的中心商业街区,近年来,随着万达广场、银泰城等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兴商业综合体对淮河路商业分流情况严重,商业从“一枝独秀”转为“多点开花”。

(三)商圈饱和度高,疫情影响严重。我市拥有淮河路百大商圈、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多个商业综合体,商业布点密集,银泰城、万达广场、淮上万达、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水平下降,导致部分商业综合体入驻商户退租,商业发展低迷。

四、未来五年(2022-2026)工作计划

(一)发展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达7%,期末力争达400亿元;2、二马路市场及其周边区域改造等淮河路商圈在建项目投入运营,形成辐射;3、东海大道商圈继续提升,形成商业集聚高地;4、电商物流产业加速发展,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区”;5、电商企业经营收入超10亿元2家,电商企业经营收入超亿元20家。

(二)主要举措。

1、改革创新提振传统商贸业。重点围绕淮河路商业街,推动二马路市场改造项目建设运营,充分了解蚌埠市各区解传统业态、产业融合、商贸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专业商贸发展设计企业的创新思路,有效吸收国内、外商贸业发展先进经验,立足蚌山区发展特点,解决商贸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和困难,。

2、借力招商注入商贸新活力。对接东部沿海、沿江地区,拓宽商贸服务业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力度,拓宽引资渠道。大力实施引资多元化战略,着重吸引外贸企业、总部经济企业、欧美亚洲及港澳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和跨国公司来我区投资,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

3、精心布局突破商贸发展现状。以精细化发展为引导,差异化发展目标,谋篇布局推进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重点围绕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完善街区硬件水平,提升经营氛围,引入流量商户,打造网红特色街区。

4、加强引导助力电商踏入新里程。重点围绕蚌山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招商运营和敦煌网落地孵化工作,招引国内电商入驻,引导生产型企业开拓销售渠道,发展线上销售和跨境线上销售,打造安徽跨境电商集聚新高地。推进蚌山综合智慧物流园建设,完善电商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

5、筑巢引凤发展楼宇经济。培育特色楼宇,加快转型升级。把引进“地区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作为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的着力点,结合我区产业定位,科学规划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依托万达写字楼、南翔城市广场等商务楼宇,引进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金融商务区;以跨境电商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为载体,推动电商及医药销售行业聚集发展。

6、全面提升完善商贸服务。提升餐饮业、住宿业和家政服务业等。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推动医养企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

2021年,曹集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立镇、项目兴镇”的发展战略,以促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创新,谋求新发展,稳固推进固脱贫、促振兴工作,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改善民生。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实干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好发展,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1、真抓实干,不断夯实党的政治建设。全镇共有16个党组织,党员966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镇充分利用镇内红色资源和党建阵地,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根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周举行1次党史学习研讨。二是在家党员集中学,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结合惠民政策、庄台发展变化,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热在基层。三是流动党员同步学,为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组织10个村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及时推送“学习强国”平台党史教育理论文章、微视频,寄送党史书籍155套,引导流动党员学习寄回学习反馈单66个、心得体会24篇、意见建议22条。四是积极开展“六老宣讲”活动,发动老党员开展宣讲5场,受众480人次,通过讲述和聆听入党经历、工作实践,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学习4次,研讨发言1次,宣讲1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加强“文明实践”学史力行办实事。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活动,解决群众身边事,提高群众满意度,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效。聚焦群众的“揪心事”,整改环境污染问题1个、河长制督查反馈问题33个。截至目前,共为群众办实事313件,发放“一封信”3000多张,收集意见414条,已全部办理。截至11月,全镇共发展党员24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前三季度共收缴党费20791.5元,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组织观念。

2、精心谋划组织,全力做好镇村换届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统一部署,镇党委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有序推进镇村换届工作。坚持选优配强原则,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5月份圆满完成镇党委换届工作,9名党委班子成员和5名镇纪委班子成员满票当选,为我镇工作高效率开展打下坚实政治基础。村两委换届工作有序进行,截至到11月底我镇10个村(社区)党组织已全部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圆满完成换届,共选出干部52名,其中妇女成员占比37.36%,中专及以上学历占比48.35%,平均年龄37岁,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年龄、学历等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村(社区)委会换届正在有序推进中,拟于12月底全面结束。

3、党风廉政常抓不懈,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职责分工,镇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由党委书记亲自抓。支持镇纪委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强化震慑作用。截至目前纪委共谈话函询14人次,党纪处分5人,其中党内警告3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开除党籍1人,充分发挥了震慑警示作用。深入推进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持之以恒纠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八小”及“四风”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曹集镇认领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23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48项,4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3月初县委巡察反馈曹集镇27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65项,5月底已完成整改25个,2个基本整改完毕,并长期坚持。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做到政府党务政务按月公开,10个村(社区)的财务全部以季度公开、阳光作业,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

(二)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镇党委、政府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固脱贫促振兴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实现助农增收。积极推进我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021年共计流转土地3.18万亩,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5个,成立统防统治专业专业服务队2个,1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实施,修建生产路40公里、桥函60个、提水站2座、渠道1200米,共计投入3000万元,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在利民村东西田坡种植600亩油菜,发展观光旅游业,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三)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动力,经济发展势头迅速。一是财政收入稳中求进,财经制度建设完善,2021年取得了较好的财政收入。2021年度我镇财政收入指标905万元,截止到11月底完成761万元,是年度计划的8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81万元。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扎实做好“四送一服”工作,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和工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围绕我镇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招商,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的客商来我镇投资兴业、共谋发展。三是聚焦经济建设,镇域经济稳中有升。曹集镇现有工贸企业21家(其中柳木企业12家、食品加工企业4家、服装企5家业)。规上企业8家。企业年产值2.6亿元,截至2021年10月出口额为18989万元,本年度技改投入2100万元,招商引资5600万元,国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和飞亨工艺品有限公司10月份产值分别为1950万元和1987万元,预计12月份达到规上工业标准。

(四)推进民生福祉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向好向美。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解决群众身边大小事、烦心事的问题为导向,提高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以民生工程、民心项目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推进我镇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1、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全力构建免疫屏障。一是防疫措施精准到位。抽调我镇精兵强将到镇疫情防控指挥办公室,要求各村(社区)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各部门联防联控,全力构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强化宣传教育,精准有效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镇疫情防控指挥办公室联合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学校、卫生院等部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检查的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切实做到防疫不放松。防疫工作专业化,加强镇村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举办核酸检测应急演练,以练促行,强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持续做好重点人员精准摸排,不断推动各村(居)以网格为单位全力开展“地毯式”摸排,做好对中高风险地区来阜、返阜人员等重点人员摸排管控,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切实做到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有秩序、数据准”。二是疫苗接种落实到位。自今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曹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根据上级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组织动员所有适龄人群应接尽接,确保接种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实施。细化摸底排查,按照年龄阶段,分段建立台账,掌握具体情况。同时安排各村专人电话回访及时提醒群众进行下一针剂的接种。用心用情,动员志愿者到疫苗接种点进行志愿服务,各村组织志愿者接送出行不便群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到实处,各村居干部克服重重困难,放弃休息,坚决完成既定目标,同时切实做好疫苗接种点的指引、讲解、维持现场秩序等工作。镇卫生院为接种群众量血压、解答疑惑,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截至目前,曹集镇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47639剂次,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2、惠民补贴发放到位,民生工程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民生,做好198个五保户分散供养,564名困难残疾人得到救助,进一步落实低保扩面工作,累计为1864名低保户的发放低保金678.93万元,优抚、重残、孤儿等人员及时发放补贴。持续开展双拥建设,今年以来,立功受奖送喜报12人,慰问困难老兵10人,走访看望退役军人740人,今年7月份我镇被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2020年度双拥先进单位。积极推进民生政策宣传,动员适龄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帮助3名妇女申报“两癌救助”补助金。持续对我镇30名双失儿童开展走访慰问,以村为单位建立“爱心妈妈”服务队,一对一包保,关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3、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提升人居环境。以打造美丽曹集为目标,切实抓好环境整治工作。全镇配备垃圾清运车3辆,聘用保洁人员83名,投放垃圾桶2200个。建立农户门前“四自一包”和商户门前“三包”机制,做到垃圾日清扫、周清运。抓好106个公厕水电配套和日常管理,聘用29名公厕管理员负责公厕日常维护。以“整治安岗圩为中心,提升一条主街道,树立八个示范村,两个社区”为目标,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彻底清理大街小巷“五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村清运——村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多处垃圾填埋场,实施定点收集、定点倾倒、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宣传动员镇村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参与到环境整治过程中。截至目前,动员干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6000人次,其中党员干部600人次,转运陈年垃圾18000方,整治大街小巷“五堆”6100处。持之以恒,常年禁烧,达到了全年秸秆禁烧“零火点”目标,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切实保证了天蓝水清地绿。居民迁建工作进入收官阶段,今年居民迁建 68户176人,进一步优化了庄台人居环境。余下306户安置户将于今年农历年前搬入新房,迎来幸福新生活。同时持续开展庄台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四小园”建设,积极开展庄台环境卫生评比,2021年共计开展6次人居环境评比,努力把曹集建设成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家园。

(五)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引领,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1、深入推进政法工作。一是以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为契机,建设“平安曹集”。加大网络防范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的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宣传5次,切实提高群众防骗意识,保障群众财产安全。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制度,进一步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妥善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同时做好10名重点敏感人员包保管控工作,切实维护建党100周年大局和谐稳定。三是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大排查大整治防控专项行动,投资50万元实施“雪亮工程”,安装35个视频监控,进一步消除监控盲点,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四是坚决落实淮河禁捕。坚决打击偷捕偷钓等行为,没收非法停泊三无小船3只,销毁渔网、地笼32条,治安训诫1人,取得了良好震慑效果。五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对干部、学生、企业主,村民等主体进行法治宣传,积极开展依法治县、根治欠薪、防疫宣传、国家安全日、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等主题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积极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做好帮教人员安全监管工作,截止到11月底,曹集镇安置帮教人员共计105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70人,社区矫正期满帮教35人,提供法治宣传200人次,切实做到应援尽援、能援多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排查治理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督促检查,狠抓隐患整改,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我镇在辖区内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截至目前,共计排查“三合一”场所、企业、经营店、超市、单位、校车、建筑施工队等176家,发现各类隐患153条,当场整改128条,下发整改通知书25个,坚决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护墙。

(六)聚焦固脱贫促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扎实做好我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等“三类户”不发生返贫致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通过走访联系,持续加强我镇干部对“三类户”的帮扶,不断锤炼干部作风,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及时化解“三类户”返贫致贫风险。我镇共有脱贫不稳定户30户,联系人13人,边缘易致贫户212户,由61名干部帮扶联系。加强防返贫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人群的检测预警、应急救助,完善帮扶政策,坚持精准施策,常态化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目前我镇三类户生活稳定,均无返贫致贫风险。扶贫政策不放松,确保受益对象收益持续稳定。持续加大对“三类户”的帮扶力度,开展特色产业奖励补贴。2021年为脱贫户、边缘户申报特色产业639个,奖补资金152.029万元。2021年根据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我镇共进行了两轮摸排整改,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建立整改台账,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同时对全镇房屋进行走访排查,共计排查15683户,未发现一处问题,切实保障“两不愁三保障”,防止返贫;

二是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申报保庄圩桥梁设施水毁修复工程,新修桥梁1座,清淤工程2200米,新建曹大路工程、戎台子连接线曹集段工程,合计建设里程3.01公里。为程郢村产业基地新建10KW配电工程,我镇自来水厂主管网维修10次,小管网维修215次,更换水表26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积极谋划项目建设,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今年以来曹集镇向交通、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申报入库项目187个,合计资金10940.01万。积极筹划,依托西田坡庄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路线,筹划打造以油菜花海为主题的景观农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带动村集体经济向快向好发展。

(七)不足之处。

曹集镇处于蒙洼行蓄洪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一是土地要素制约。保庄圩内土地性质长期得不到转变,并受国土三调制约,一些闲置土地调为耕地,缺乏建设用地,本地企业无法发展壮大,招商引资新引进企业落地困难;受耕地红线制约,适应性农业发展达到瓶颈,规模无法实现新的突破。二是生态环境制约。蒙洼区域特殊,受《安徽省行蓄洪区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影响,企业规模、经济发展路径受限。三是资金等要素制约。财政收支形势严峻,民生欠账多,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镇将继续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全镇党员干部将精诚团结、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创佳绩,努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向快向好发展。

(一)立足根基、加强党建引领。一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村党组织书记的专题教育培训和工作指导,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担当。二是加强干部考核激励。通过充分利用月绩效考核管理措施,激励镇村干部创先争优,推动我镇工作更上一层楼。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后备人才培养、选拔、管理、使用机制,每个村(社区)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培养相应的后备干部,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进行跟踪培养。四是强化跟踪问效促落实。将包村领导及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与挂村党建工作相挂钩,压紧压实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

(二)立足优势、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盘活园区用地,做好土地保障。已摸排保庄圩现有建设用地264.3亩,可利用拟申报建设用地73.8亩。下一步,将按照省《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分类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举措,通过“扶优助强,提升一批;腾笼换鸟,转换一批;筑巢引凤,引进一批”,盘活镇产业功能区土地、厂房资源,依法依规实施差别化财税、用地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二是优化园区环境,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配套,加快水、电、气、路、网、通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园区管理,形成空间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中配套的营商优势,努力把我镇产业功能区建成吸引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外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的沃土,不断夯实产业兴镇基础。三是盘活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有效整合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落地是目的、开工是关键、资金是保障”要求,围绕资金落实,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补助投资、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抓好“四送一服”,推行马上办、立即办,运用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和工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围绕本镇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外地有实力的客商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三)立足民生、提升社会福祉。一是社保工作方面。继续做好养老、就业、医疗等常规业务工作的受理,完成上级业务部门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2022年医疗保险缴费、老农保退费、被征地养老保险等工作。二是民政工作方面。做好日常业务受理、核查、审批等工作,持续开展低保动态调整,做到应纳尽纳、不错保、不漏保。三是疫情防控方面。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工作措施,在抓新冠疫苗第1、2针接种覆盖率的同时,提高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覆盖率,组建由村干部、村医、党员中心户、网格长、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疫苗防控先锋队,开展拉网式排查和动员群众接种疫苗,做到不漏—户一人,坚决筑牢全民防疫屏障。同时将疫苗接种进度与各村评先评优、年度考核挂钩,进一步压实疫苗接种工作责任。

(四)立足规划、实抓乡村振兴。一是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切实将固脱贫促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政策、机构队伍等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切实做到精准施策、有效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立足蒙洼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进一步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油菜、特色经济作物等种植,通过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打造自有品牌,推进我镇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努力把昔日的蓄洪凹地变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高地,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切实抓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四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加快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巩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用好“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

(五)立足实际、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和创建行动,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坚持开展常态化排查措施,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各类矛盾风险隐患,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纵横扩展宣传覆盖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构建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海报、入户宣传等多种载体,营造良好宣传氛围,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努力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六)立足长远、建设生态文明。一是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制度。用好河长制信息平台和河长APP,提高河湖巡查和问题整治时效,推进巡河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切实提升河湖动态监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每月督导镇、村两级级河长利用河长APP进行按时巡河。二是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着力打造“四美两宜”的人居新环境。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打造生态宜居美好乡镇。三是加强环保宣传推广。围绕环保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让曹集镇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乡村更美、生态更文明!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以党建为统领,凝聚服务基层合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利用理论中心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讲堂、党员轮训、专家辅导等载体,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等重点内容,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突出党的引领作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制定完善街道2021年《落实自治区“六项行动”、市“五强化五提升”三年行动谋划重点任务清单》《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年任务清单》,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设置网格党支部31个、楼栋党小组81个,选荐“党员中心户”180名。三是抓好城市基层党建。指导社区完善“一书三单”,组织各共建单位召开党建联席会议20次,主动联接共建单位认领实施科普快车、党建联盟梦启航等共驻共建共享项目6个,联合共建单位共驻红色联盟 共建绿色花园等活动、主题党日15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对城市印象等裸露土地进行整治,对光明中学对面围墙增设公益广告,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四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政治转作风强责任抓落实 ”主题活动。坚持利用党工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周例会及线上线下等形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论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目前,街道社区共开展集中学习320次,开展专题研讨交流80次,专家辅导讲座22次。发挥网格优势了解民需民盼,建立为民办实事台帐,办实事224件。五是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创新活动方式,丰富实践载体,以“十个一百庆华诞”为载体做好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该做法被市委组织发文通报肯定。

(二)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全力做好群团武装民族宗教工作。一是做好年度民兵编排整组及年度兵役登记工作,已登记年满18周岁适龄青年228人,入伍16人二是围绕“弘扬家庭美德创树文明新风”主题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孵化培树,推荐辖区居民家庭参加自治区、市、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中国好人榜”好人李维琴、安风英、聂筱华,自治区文明家庭李翠华、马建军家庭等模范典型人物和家庭。三是围绕街道工会项目化(“健康ING”护航行动)工作,积极做好辖区企业“送清凉”慰问活动,组织职工开展花艺、茶艺等培训活动2期。四是按要求完成团建工作,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文明引导、便民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976次,发布志愿服务信息8831条,服务时长2168065时,参加人数8569人次,注册志愿者人数15461人。五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宣传教育3次,有力助推大武口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三)抓作风提效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做到履职尽责、高效服务、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持之以恒纠治身边“四风”。创新谋划“一个主线”“三个清单”“望闻问切”四项措施的“一三四”工作法,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二是常态化落实“扯袖”提醒监督教育活动,开展集中谈话2次,个别约谈3人次,邀请专家、职能部门为街居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教育宣讲活动3次。三是强化执纪监督办理,聚焦问题线索,依法依规加大违反纪律案件办理。年内初核酒驾等违纪问题线索15件。四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组织街居干部学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组织观看《国家监察》、典型案例等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将街居从事涉及财务、低保临时救助、廉租住房、社会保险补贴等工作岗位人员作为重点,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

(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宣传思想理论武装行动实现新突破。灵活运用“五学”“五讲”等,深入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市、区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研讨会9次。二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实街道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开展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排查,制定具体管控措施。在各类新闻媒体共发布传播信息900余条。三是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载体作用。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520场次。四是落实落细落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园、广场、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推选和学习宣传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民心。

(五)全力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复检工作。及时召开创城迎复检动员会、推进会,组织动员街居干部及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城创卫迎检工作。入户发放《石嘴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应知应会知识32800户、悬挂宣传横幅171条,制作公益广告、市民公约、宣传栏等360块,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创建文明城市内容,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850次,清理卫生死角1000余处,清理乱堆乱放180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200余处,清理乱挂乱贴乱画7000余处,铺设绿网5.5万平方米,更换小区分类垃圾箱230个,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组织开展卫生环境整治、病媒消杀等工作,在小区内安装毒饵盒1800只、灭蝇笼900个。

(六)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战役。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四包一”管控措施,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加强对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石人员的登记上报、督促核酸检测、绿码出入等,共排查返石人员7957人,其中居家健康监测2724人;登记接种人数24641人,已接种疫苗33461人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街道成立临时党委1个,临时党支部9个,临时党小组29个,设立37个党员先锋岗、30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召开临时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会议20余次,及时研究解决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

(七)全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抓好民生服务。一是严格落实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工作,申报审批新增低保43户61人、停发28户;救助困难家庭995个9.37万元及物资;审批临时救助34户41人,发放救助资金8.79万元。二是审核廉租住房补贴户136户,受理并审核廉租住房31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5户,上报廉租房实物配租12户。三是办理生育服务证263人;完成年度计划生育特扶工作,上报审核发放资金10.99万元;完成年度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四是开展“关爱残疾人”各类活动27次,做好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医疗保险补贴、辅助器具及无障碍改造申报等工作,完成年度残疾人信息核查工作。五是申报年度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669人,登记新增就业468人,创业带动就业468人,组织失业人员参加人力资源招聘会,举办美容、育婴师、保育员等培训2期150人参加,推荐162人到数据外包产业园就业;完成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14900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41人;开展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5340人次(其中:使用掌上12333上门认证4635人)。六是抓好文化旅游活动。依托“多彩朝阳主题文化系列活动,举办了 “健康礼仪”知识讲座和花艺培训、举办文艺演出活动34场次,丰富了辖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七是抓好住宅小区物业提升。针对“三供一业”改造后及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中仍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推进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八是抓好公共安全工作。做好重大节日期间和安全生产月宣传、排查、消除隐患等工作,共开展安全排查活动600余次,整治高层消防疏散通道12次,整治消防安全隐患160次,排查隐患180处,当场整改120处,限期督办物业公司、居民和企业整改60处,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解决12件,开展安全知识讲座30余期,发放张贴宣传资料10000余份,悬挂条幅60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地震、消防应急演练8场次。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动物防疫工作,做好隐患摸底排查、疫情监控、信息上报等工作。九是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了街道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时将各项社会保障惠民政策、救助情况等在政府网站、街道微信公众号、社区QQ群及公示栏等平台进行公示。

(八)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抓好“互联网+网格”综合治理平台运用,用好综治中心、模拟法庭、陈美荣语晴室、李维琴工作室等平台,完善社区协商机制,着力化解星海时代二期天燃气接通和尚层龙城房产证办理信访问题,重点做好了全国和自治区、市“两会”及“七一”等重大节点期间维稳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5件,调解成功215件,限时办理网上信访事项177件;培育怡心、万盛、阳光三个社会治理试点,拓展社会治理实效。抓好“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总结提炼出“4566工作法”,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为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优抚对象等人员提供更好服务。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在街道6个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基础上,持续培育2个社区创建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抓好普法及禁毒工作。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推行“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建立社区法治文化阵地11处,组织法治宣传115次,普法讲座、培训16次,发放普法宣传手册6000余份;拓宽渠道,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举办特殊人群法律法规教育学习11次,累计解答法律咨询149件,受理法律援助77件。全力做好禁毒工作,开展禁毒宣传、培训及讲座3次、禁种铲毒集中踏查活动2次。加强对网吧、足浴、烧烤酒吧、宾馆旅店、寄递物流等场所的排查宣传力度,加大对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力度,在辖区4所学校建立了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加强监管帮教,对排查出来的涉毒人员做到逐一见面,逐一登记,建档立册。

(九)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散煤用户情况排查,加大清洁煤置换力度,累计置换21.85吨。抓好油烟污染问题整治。对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深入排查,与环保、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抓好裸露土地治理。对城市印象、万达广场及其他区域50000平方米裸露土地进行了绿网覆盖治理。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培育壮大“净湖巡护”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街道“五五四”工作法,助力湖长制工作。街道湖长巡查300余次,社区湖长巡查600余次,巡湖员巡查800余次,集中开展河湖清理整治8次。抓好生态绿化。动员街居干部260人次,先后参与建设街、贺兰山等处绿化植树,工作得到区委发文肯定。

(十)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召开党工委会议3次,专项会议2次,安排部署分析研判专项斗争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摸底排查抓线索。对辖区重点人员、宾馆、市场、KTV、洗浴中心、出租房屋等场所进行摸排登记。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开展宣传教育,并在社区、商户、公园、市场等醒目地方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等,提高扫黑除恶群众知晓率,营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浓厚氛围。

(十一)其他工作。一是全力做好“六争”和“两招两引”工作。目前,已上报招商项目4个,完成投资10400万元,争取资金33万元;完成40个“招才引智”任务;完成“争试点、争示范”项目10余个。二是做好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工作。编制改革方案,相关制度、职责、5项清单,完成人员分配等各项工作。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朝阳街道在全国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交流发言;二是宁夏数字化政府建设行动计划暨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推进现场会,观摩朝阳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三是街道民生中心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工作作为自治区首批试点单位,被自治区民政厅组织观摩交流;四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玉经同志带队调研怡心社区侨胞之家工作开展情况;五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民政局等调研社区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并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会,了解社区治理“六增六提”、“11项微政策”等工作开展情况;六是街道东胜社区“六微服务”做实社区治理之“功”、阳光社区《红色驱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被自治区作为典型经验和品牌在全区推广;七是街道作为大武口区开展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中的试点迎接了自治区中期现场评估。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等方面还不够深入精准,在紧紧围绕区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六争”和“两招两引”等工作上还有差距。二是为民服务及社区治理等工作还不够规范精细。组织发动社会组织及居民群众不够,特别在创卫创城及疫情防控等工作中部分物业公司履职不到位,居民群众还没有广泛动员起来,社区在引领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小区环境整治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用的措施。三是部分街居干部作风还需持续改进,与上级党组织要求及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党员自我约束不严,与严守纪律规矩的要求还有差距。

四、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1.做好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一是对照新时代党建总要求,推动党组织、党员干部质量双提升。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质量责任体系,完善横向共建单位协商机制和纵向五级组织体系。二是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党管武装,强化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服务;抓好民族宗教工作,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社区),树牢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四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化“五星六美”朝阳人特色评选活动,培育发展“家风建设工作室”,开展好家风家训宣传教育活动。

2.做好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改善文章。一是做好环境整治。坚持每周五环境综合整治、爱国卫生日活动,千方百计绿化美化群众家门口环境,积极配合推进星海湖西域整治。二是创建绿色社区。督促物业企业加大小区绿化投入,做到能绿尽绿,能花则花,完善绿化管网设施,提高绿化档次。三是巩固文明成果创建。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落实落细落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宣传、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四是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居民开展文明祭祀,倡导居民群众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3.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一是做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协调争取将朝晖小区、运通小区等老百姓反映强烈、基础设施老化、遗留问题较多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完善基础设施。二是抓好物业服务提升。利用各种载体宣传《石嘴山市物业管理条例》,督促物业企业落实《条例》,多方面提升规范,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三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抓好“八五”普法工作,加大议事协商力度,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紧盯小区突出问题,整合资源力量全面推进社区治理,提高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加大人员教育培训,依法开展执法活动,以法治保障和谐稳定。四是全力做好平安建设。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街道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信访联席会议等作用,就近依法解决群众诉求。整合辖区各方力量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队伍,着力化解信访遗留问题。

4.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完善民生服务中心平台。推进国家就业标准化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二是全力做好为民服务,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严把低保、住房保障等审批关,做到“应保尽保”“尽助尽助”。三是深入推进全民健康提升行动。配合做好“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医联体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居民健康保健宣讲等活动。四是依托“多彩朝阳”文化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五是筑牢公共安全屏障。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日常宣传等多种渠道开展电信诈骗宣传。六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大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督促协调物业及时更换损坏监控设施,提高小区智能监管水平。七是抓好养老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培育打造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为老年人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卫生保洁、爱心理发等志愿服务。探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新模式,依托颐享石嘴山,完善老年大学办学条件,打造老年大学“乐学”服务品牌,年内完成改造朝阳街道太西老年大学建设任务。

5.全力做好“六争”和“两招两引”工作。通过创建试点示范、对接经济部门和积极发动各方面人脉资源,确保完成年度六争”和“两招两引”任务。

2021年,区发展和改革局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实效。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7亿元,同比增长7.2%;1-10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95亿元,同比增长11.6%;前三季度,全区全社会能耗总量128.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4.6%,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能耗8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2%,能耗总量和强度连续保持下降态势。

(二)项目管理工作。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83.42亿元,当年投资48.17亿元;实施市重点项目30个,投资18.57亿元;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4个,完成投资7.42亿元。30个市重点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0.82亿元。截至目前,74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7.55亿元。二是狠抓项目调度和入库。每月召开项目推进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会议,及时应统尽统,已开工的74个重点项已入库63个。三是严把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目前共评审可研、初设17次;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政府投资项目90个,批复概算总投资8.11亿元,核减投资7517.79万元。四是精准谋划项目。谋划2022年重点项目109个,计划投资153.92亿元。五是做好项目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在线审批农业备案10个,计划总投资1.68亿元,在线审批工业备案49个,计划总投资42亿元,在线审批服务业备案50个,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六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加强项目申报,共争取资金1.193亿元。

(三)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一是认真落实自治区、市清洁能源产业相关要求,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制定《大武口区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人、时间节点,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各项工作稳步向前。二是围绕建设光伏循环产业园,推动资源开发和配套产业一体化发展。华润20MW集中式光伏电站顺利并网发电。结合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试点开发,积极推动公共机构、园区企业、农村片区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党政机关、公共机构、恒达纺织、宁煤洗选中心、国电大武口等14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装机容量117.53MW,农村地区1640户“光伏+清洁取暖”项目获国家、自治区2470万元资金支持。金晶太阳能光伏面板、肯发玻璃用石英砂提纯、兆晶年产4万吨精细硅材料、旭樱年产5000吨单晶硅棒等光伏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完成投资6.29亿元。三是扎实开展项目谋划。紧盯西线供水项目和第三水源地的退出进程,同步开展“光伏+设施农业”论证,后期快速引入相关优质企业进行开发建设;结合农村无集中供热区域“煤改电”,持续推进“光伏+清洁取暖”项目,积极对接光伏投资主体,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依托星海镇农村大棚多的优势,积极推进“农光互补”项目建设,在推动光伏资源开发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四)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工作。前三季度全区全社会能耗总量128.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4.6%;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能耗8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2%,有效贯彻落实了能耗“双控”工作的政策要求。一是制定印发《关于部分企业停产、限产的通知》《大武口区能耗双控“一企一策”实施方案》等文件,并组织能耗超出年度指标的11家企业以及能耗指标余量不足的19家企业召开能耗双控恳谈会,讲清政策、认清形势、理清责任,确保30家企业按照要求落实停限产措施。二是对大武口区能耗超出年度指标的11家企业逐户上门检查,要求企业所有生产设备立即同步降温停产。截至目前,考虑到部分停产企业承担冬季供暖任务,允许企业恢复一台设备保障冬季基本供暖,确保安全有序过冬;19家超能耗控制进度企业严格执行“一企一策”措施,能耗控制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三是认真做好“两高”项目停建整改工作,积极对接自治区发改委、工信厅等部门协调解决宁夏金晶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轻质面板一期项目能评手续问题。截止目前,企业能评手续已获自治区工信厅批复,项目正式投产。

(五)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一是抓生产性服务业增量提质,2021年完成4家工业主辅分离工作,京豪物流数字物流综合产业园区项目建成投运,实现货物从卸车、供件、分拣、装车等全流程无人自动化落地。石嘴山数字智能物流园项目有序推进,目前完成10万平米的停车场和3万平方米汽修区主体,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二是抓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万达广场维修改造工程全部完工,贺兰山生态工业旅游美食天街绿色餐饮项目建成开业,吸引海底捞等著名餐饮品牌入驻,增强了辖区餐饮供给能力。“优鲜尚品”社区生鲜+冷链宅配项目投入运营,辖区生鲜蔬菜配送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抓集聚区建设和谋划,大武口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10个子项目顺利竣工,石炭井文旅小镇展示馆建成投用,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至302省道旅游公路完工,7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发改委第三方考核测评。立足辖区服务业发展现状谋划了石嘴山现代物流、万博汽车后市场服务等10个市级集聚区,目前等待市发改委评审。

(六)巩固提升“双创”成果。一是制定《大武口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年)》,为我区双创升级示范区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建设特色载体,形成规模效应。2021年新增2家市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6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28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20多个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累计入驻小微企业500余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三是实施多项举措,力促创业就业。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以整村授信形式为6976户农户放贷20427万元,发放“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1281万元,扶持76户创业。投入资金8万元扶持辖区内20户残疾低保户家庭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项目;投入资金8.4万元扶持18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七)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应用。2021年,通过“信用石嘴山”网站累计公示行政许可信息2382条、处罚信息390条。二是持续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发布失信名单58人次,并在招标投标、融资信贷、资质认证等方面进行限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1008人次,“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效果持续放大。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及时予以屏蔽、删除,共解除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308人次,屏蔽失信被执行人30人次。三是提升信用惠企能力。区税务局与中国农业银行石嘴山分行合作“纳税e贷”为辖区内小微企业提供帮助。截至目前,共有163户企业借助纳税信用贷货的贷款10826.9万元。

(八)大力推进落实“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起草印发《大武口区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大武口区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平时考核细则》和《大武口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为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月台账、季总结、年考核”工作机制,各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各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统筹全区7个牵头单位,30多个配合单位,参加2021年全区营商环境评前辅导会;完成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营商环境测评中9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693道题目的填报工作;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报送我区营商环境自评报告1篇,典型检验做法15篇,9个一级指标在评价期内的全量企业清单。

(九)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油气长输管道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一是开展油气长输管线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扎实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油气长输管道重点时段、节假日督查检查。企业深入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及管线巡查力度。针对长输管线大武口片区2021年共日常巡检142次,阀室巡检、检测57次,高压阀井巡检64口次,电位桩测试27根,施工监护12处。通过检查和巡检发现安全隐患1处,现已整改完毕。二是开展电力设施安全专项整治。联合相关部门、电力企业组织开展森林草原周边输配电等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治理,全年共排查治理安全隐患34处。三是铁路道口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铁路道口专项隐患排查整治,对检查中查出的主要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一销号,切实从根本上消除铁路道口设施事故隐患。

(十)切实做好价格认证工作。一是做好价格认定工作。截止目前,价格认证中心共办结涉及盗窃、抢劫、损毁、涉黑、非法经营、非法开采等案件57件,涉案物品共计349件,办结金额270.33万元。二是做好价格政策落实工作。协助区教体局积极联系市发改委制定我区公办幼儿园保育保教费及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收费标准并协助区教体局开展课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活动,为“双减”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做好政府调控稳价工作。协调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在“元旦”、“春节”期间向市场定点投放生鲜猪肉25吨、储备菜600吨。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一是先后为宁夏双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司年产3万吨PE资源再生产业化、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工程建设、大武口区富慧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大武口区“光伏+清洁取暖”、宁夏大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大窑世界”工业旅游暨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等25个项目争取资金1.15亿元。二是梳理近2年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和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优势,为8家企业争取到612万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支持。

(二)积极完成试点和政策争取。一是成功获取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政策助力;二是成功申报了大武口区农村2021年度无集中供热区域“光伏+取暖”和煤改电项目试点项目,获得资金支持2470万元,极大地推进了农村无集中供热片区取暖条件的改善;三是成功获批自治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截止目前,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园区屋顶、农村片区等14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装机容量117.53MW,整区分布式光伏试点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项目建设接续不足。一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未达预期目标,我区的部分项目因前期手续办理缓慢、建设资金短缺、建筑原材料价格上涨、建设方案调整等原因,造成项目推进仍然较为缓慢,如巴斯夫杉杉智能化工厂、信友锻造、维尔智能制造产业园、残疾人康复中心、长胜卫生服务站等项目皆未达预期目标。二是年底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巨大,按照年初目标,今年的固定资产增速要实现8%以上,目前的缺口还有9亿元,四季度拉动投资的增长的硬支撑缺少。自治区实施的西线供水和乌玛高速项目未能按原计划开工,维尔、巴斯夫杉杉等项目在冬季将陆续停工,自身缺少可挖掘的投资潜力。

(二)清洁能源开发空间受限。一是辖区用于光伏开发的优质土地资源较少,用于建设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条件不够成熟。贺兰山以外的空间狭小,难以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二是伴随着国家关于能耗双控政策的逐步趋紧,各地分配能耗指标有限,尤其是辖区今年能耗新增指标仅10万吨标准煤,对后续新上清洁能源产业类项目产生较大影响。三是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在投资主体、运营方式、电网接入消纳等方面还处在初期对接阶段,整区推进的进程才刚刚起步,未进入高速推进阶段。

(三)能耗空间日益趋紧。部分行业发展水平低下,25家炭基材料企业1-10月能耗总量达到21.15万吨,占规上工业能耗的18.18%,但产值仅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8%,严重拉低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层次。能耗挖潜难度较大,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特殊合金、电子信息、饮料饮品等行业单耗水平较低,能耗下降空间较小。我区能耗基数较低,大项目能源消费对能耗总量控制影响较大。

(四)服务业发展瓶颈突出。一是市场主体不强,规上服务业企业、限上贸易企业数量少,生产性服务业缺乏高端服务业大型企业的支撑,拉动服务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二是项目体量太小,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数量少,以文化旅游为主,缺乏其它业态项目,项目支撑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不足。三是消费升级动能不足,大型贸易业企业多以工业品批发贸易为主,大型零售企业存量较少,餐饮业由于受到交通管制等因素影响,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严重,零售业和餐饮业尚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同期水平。

(五)营商环境仍需优化。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本地银行贷款额度有限,审批流程复杂,受风控体系限制,银行对抵押物、信用评分、财务报表等风控方面要求高,导致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二是我区现有的各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产业积聚效应不够凸显,未能吸引汇聚更多更优的双创资源提升我区双创势能和影响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抓好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自治区“大干70天,奋战后两月”工作的要求以及“无冬闲”的安排部署,抓好在建项目,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在建项目的土建收尾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完工。结合2022年谋划的项目盘子,抓住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无冬闲”的宝贵时机,迅速开展方案编制、土地规划、前期各项手续办理等工作,为项目落地开工奠定基础。

(二)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对于资金落实、纳入2021年投资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加快项目审批。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跟踪掌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三)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金晶科技太阳能光伏轻质面板二期、肯发玻璃用石英砂提纯二期、兆晶年产4万吨精细硅材料二期、旭樱年产5000吨单晶硅棒、协鑫5GW光伏组件生产等项目建设,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目如期投产。二是围绕光伏全产业链,积极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引进单晶拉棒、切片、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项目,形成光伏全产业发展的集聚优势。三是结合国家整县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积极与投资意向强烈的企业对接,确立投资主体、运营方式等,推进辖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工商业、农村片区等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加快建设。

(四)逐步调整能源结构。紧盯市节能办每年能耗分配指标,根据辖区企业单耗、项目建设和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管控实际,运用好能耗调控机制,优先支持产值贡献大、万元产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低的企业满负荷生产,对产值贡献小、能源消耗大等行业企业,严控能耗指标分配。支持和引导活性炭、碳素等高能耗、低产值行业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坚决遏制活性炭、碳素等高耗能行业企业盲目发展。鼓励重点耗能企业利用厂房屋顶、工业尾气发展光伏、尾气发电等,推动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企业清洁能源使用率,优化企业用能结构。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集聚区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我区服务业主要业态集聚发展,不断增强集聚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推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继续深挖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努力壮大全市规上服务业规模数量,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指导符合政策支持的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升级,丰富形式创新融合办好特色消费活动。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金融工作的主动性、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同金融监管机构、市金融局对接,协调辖区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对有意愿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提供培训、券商辅导等金融服务支持,引导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融资。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扩大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业务规模。

(七)做好价格认证工作。继续做好涉案、涉纪、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价格认定中心要求,开展价格纠纷调解工作,配合教体局做好双减工作,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政策,坚持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工作,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确保价格市场稳定。

一、今年工作总结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全镇人民,谋划发展,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2021年8月二都镇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

截止9月,二都镇财政总收入2951.11万元,其中税收2930.92万元,非税收入20.19万元。预计到年底财政总收入3100万元。

(一)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让党的建设成为最坚强的保障。

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管媒体,加强对各类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巩固舆论阵地。

二是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努力选出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社区)干部队伍,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提高人才保障。我镇12个村全部实现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目标,其中本村致富能手4人,退役军人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

三是把固本强基落地实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镇党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基层组织建设和项目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完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巩固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制度,推进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的关爱帮扶。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党员质量,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当好中流砥柱、展示先锋形象、争创一流业绩。

四是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镇纪委配合镇党委通过加强重点工作监督,督查干部签到、值班、请销假等方式,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和全镇通报,促使我镇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今年,对干部的作风问题发送提醒短信223次,开展廉政谈话23余次,以《反馈单》《提醒单》形式反馈问题6次,全镇通报问题3起。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4起,其中批评教育4人,今年组织5次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受教育人数达153人次。坚持把查办案件和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管理、修复政治生态相结合,运用“三不一体”理念、思路和方法,整改突出问题,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持续巩固发展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聚力增强发展后劲。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主动作为争项目、强化招商引项目、凝心聚力建项目,持续在全镇形成大抓项目、大建项目的浓厚氛围。今年我镇对接在县工业园区金锋产业科技园投资2亿元的玩具厂项目,争取年底投产;推动江西茂新矿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高山饰面用花岗岩开采项目在我镇落地投产,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税收3000万元以上。我镇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落实镇干部挂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制度,为企业和个体户排忧解难,为推进我镇经济发展注入更强活力。

(三)突出抓好乡村富美工作,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做优做精特色现代农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稳粮保供要求,今年早稻种植面积7722亩,中稻11340亩,二晚面积3940亩,制种4068亩。突出“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精致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山前、三都为核心,大力发展林下仿生竹荪、中药材等种植产业,着力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圈;以云峰、河口为核心,大力发展茭白等种植产业,着力打造水生蔬菜经济示范圈;以帘前、白槎、二都为核心,大力发展竹荪菇等种植产业,着力打造食用菌示范圈。上半年,我镇竹荪菇种植面积2106亩,中药材种植1230亩,茭白种植156亩。大力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部完成县政府下达26142亩水费征缴任务,征缴金额共182994元,工作进度排名全县第二。

二是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按照“干净、整洁、有序”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6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其中河口村、三都村为宜黄县2021年新农村建设乡镇示范点。投资建设完成二都集镇彩色游步道及休闲广场,为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提供场所。严厉打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坚决防止公路两旁、生态区、景区未批先建,对违法占地者依规依法严肃惩处。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在江西省卫生乡镇基础上下大力气,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

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扎实做好扶贫政策的衔接,使原有的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产业扶贫建设,帮助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渠道。

(四)实施好民生幸福工程,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一是做好疫情常态化管控和居家养老工作。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组织好群众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智慧医疗建设,今年新建了5个村居家养老中心,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养老服务水平。

二是落实好重点民生工程。今年我们重点办好了下七件实事:完成了集镇游步道及休闲广场、河口大桥危桥改造、石巩书院、二都卫生院附属工程、二都中学附属工程、1300亩高标准农田、谭纶文化公园建设。

三是促进社会稳定。推进法治二都、平安二都、文明二都建设。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白槎村荣获“第二批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为契机,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扭转不良村风民风,在全镇形成了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等良好风尚。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以创评道德“红黑榜”为载体,展示真善美,鞭挞假丑恶,逐步形成“讲文明、做好事、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2022年工作计划

我镇党委政府以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围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强力推进与宜黄实际相契合、与上级要求相匹配、与人民愿景相呼应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镇将围绕“一个目标,两个产业”(打造玉泉山国家4A级景区;推动高山饰面用花岗岩开采产业和毛竹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定位,笃定前行、真抓实干,推动我镇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一、打好工业创新发展攻坚战。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为宜黄在2023年工业营收过300亿中贡献二都镇力量,积极对接好我镇在金锋产业科技园投资2亿的玩具生产项目,力争今年年底投产,年产值可达1亿以上。推动投资5亿的山前村高山饰面用花岗岩开采项目早日投产,年产值可达3亿以上。

二、打好生态文明攻坚战。利用二都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打造宜黄全域旅游后花园,高标准规划玉泉山国家4A景区,将玉泉山、涂家寨、太极岩、谭纶墓、白槎赣东民俗村整体连片开发建设,大力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加大力度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进一步提升森林系统生态功能。深入实施“河长制”,严格保护饮用水源,不断提升水环境。强化生态环境整治。坚持预防为主、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责任追究,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格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切实守住水资源、耕地、生态三条环境保护红线,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三、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一方面立足我镇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好现有毛竹加工企业,引进毛竹深加工科技企业,深耕特色产品,壮大优质产业。另一方面立足宜黄光伏产业优势,推进我镇各村安装分散式太阳光伏发电板,每年每户可创收1000元以上,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1年,市城管执法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城常态化”的安排部署,坚持“精准精细抓保洁,常态长效抓管理,补差补缺抓完善,创新创优抓提升”的工作思路,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我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2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环卫作业紧盯精准精细

1.环卫保洁模式不断精细。在“清洁阜阳”“以克论净”等环卫专项行动已经成为常态的基础上,不断将清扫保洁范围向小街巷、城乡结合部延伸。截至目前,阜城“以克论净”督查路段已增加至40条,阜城机械化清扫率(含小街巷)达91.9%。

2.生活垃圾处理保持无害化。加强中转站和清运车辆的管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达90%以上。

3.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阜城建成区存量公厕463座,开放公厕150座,合计613座,阜阳市建成区公共卫生间设置密度达4.02。

4.渣土运输管理不断规范。采用“互联网+”科技手段,要求城区范围内13家建筑渣土清运企业共809辆新型环保渣土车辆安装定位系统,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

(二)市容管理紧盯常态长效

1.严厉打击违法建设。持续保持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高压态势,城区新增违法建设继续保持“零增长”。今年以来,共督查交办并审核市、区违法建设396户,拆除率为100%。

2.强化市容市貌督查整治。强化市容管理督查考评,2021年以来,通过平台交办各区市容重点共4484件,各区及时整改4484件,整改率100%。

3.强化户外广告监管。强化阜城户外广告巡查,开展违规设置户外广告整治,今年以来共整治各类违法广告牌1000余处;通过互联网+户外广告监管的方式,提升监管效率,目前第一批35块电子屏监控设备已安装完毕。

4.数字化城管平台稳步运行。截至2021年11月30日,通过多种途径,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共上报案件525040件,比去年同期案件量增加近44%,立案507133件,结案505466件,结案率99.71%。

(三)市政设施紧盯补差补缺

1.市政基础设施补差补缺。对管养的62条城市主次干道,71座桥涵及附属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维修养护。累计维修沥青路面23628㎡、维修人行道22793㎡、维修安装侧平石374个11585m,市内雨水管道清淤290公里。

2.城市照明锦上添花。强化对城市照明设施巡查维护,保持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均在99%以上;对公园、游园、广场、渠化岛等关键节点实施亮化提升,“白天看风景,晚上看夜景,全天看美景”的城市景观基本形成。

3.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引入专业化城市管理队伍,提高市政、园林、路灯管养市场化水平。截至目前,阜城环卫保洁市场化率100%,道路护栏市场化率100%,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率98%,公厕管理市场化率55%,路灯养护管理市场化率36.9%,市政道路市场化养护率12.5%。

(四)执法监管紧盯规范标准

1.法制审核全覆盖。按一般程序办理的所有城市管理处罚案件都纳入法制审核范围。2021年,共审核执法案卷124卷,罚没金额4962.74万元。

2.加强行政复议案件办理。通过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监督纠正基层城管执法部门违法、不当行政行为,倒逼基层城管执法部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21年我局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4起。

3.坚持重大案件集体审议。全年共组织召开24次重大执法案件集体审议会,对111起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律适用、证据资料、程序、自由裁量情形进行集体审议,从源头确保办案质量。

4.加强移交案件办理反馈。印发《关于加强移交案件办理情况反馈工作的通知》,规范移交案件办理期限,规定各承办单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反馈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移交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

(四)城市管理紧盯为民便民

1.邀请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研发“百姓城管”小程序,鼓励市民主动发现、上传城市管理问题,提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城管邀您解难题”活动,主动征求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难题,有针对性的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巩固创城成果。

2.开展“断头”斑马线专项整治。针对城区范围内部分斑马线通往慢车道或人行道有绿化带等阻隔,影响市民出行的情况,对43处“断头”斑马线开展整治,打通了城市“堵点”。

3.补足“缺失”人行道。针对人行道不连续、安全岛路侧石高于路面等影响市民群众出行等问题,对新安路、双清路、南京路、西湖大道等26条道路人行道不连续,以及100多处安全岛侧石高于路面问题进行整治。

4.不断完善公园便民设施。利用桥下空间,在向阳路颍河大桥南北两侧新建2处篮球场,在北三环颍河桥东侧新建2处羽毛球场,为市民提供免费健身场所;对泉河风景带塌陷广场、三角洲公园塌陷道路实施改造;在三角洲公园北区码头、曲艺长廊,泉河风景带码头新增护栏600米,设计(泉河南)工程圆亭,启动清河广场公厕改造、泉河风景带(公厕改造项目。

5.行政审批提速增效。通过推行上门办、加班办、容缺办、加速办、即时办、在线办“审批服务6办”举措,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共办理行政审批20070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9.7%,群众满意率100%。

6.推进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工作。制定《城管执法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试行),对首次被发现、经责令改正后及时改正的占道经营等16种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倡导综合运用教育、告诫、引导等多种手段,确保市场主体及时纠正违法行为。2021年共作出不予处罚决定11起,入选2021年度阜阳市第一届“十大法治事件”。

(五)重点工作紧盯抓早抓细

1.创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序时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印发了《2021年阜阳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增绿工作,强化园林绿化督查工作,目前,阜城建成区绿地率36.16%、绿化覆盖率40.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8m²/人,园林绿化三大指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都已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生活垃圾分类有序推进。采取区城管执法局-社区-小区物业公司-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公司四方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陆续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员,探索推进“撤桶并点”模式。

3.全力做好城区防汛排涝工作。按照《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对阜城排水防涝能力全面开展排查评估;委托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善了2021年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城区排水防涝技能竞赛,组建应急抢险队伍。今年汛期共出动123车次除险车辆、抢险队员600余人次,参与了10次短时强降雨强排抢险工作,处理30余处积水点。

4.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阜阳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方案》9月10日正式印发,领导小组同步成立。9月17日,阜阳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场监管局注册完成,本地项目公司已挂牌成立,11月初风险评估工作完成,11月24日项目立项批复,11月23日一期项目可研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5.积极推进餐厨项目建设进程。启动阜阳市餐厨垃圾减量化协同处理项目,采取“固液分离+油水分离+臭气处理+焚烧协同处置”工艺,建设2座餐厨垃圾协同处理站,先行利用原阜阳经开区新阳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改建1座作为试点,日处理能力20吨,现已完成土建、绿化工程施工,处理设备正在安装,收运协议正在签订。

6.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印发《阜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厂网河站一体化)工作方案》(阜政办秘〔2021〕24号),一期项目已于9月30日完成项目立项,10月8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10月10日一期项目特许经营实施方案已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一期一标段已于11月18日正式挂网公开招标,12月8日开标。

二、2022年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市城管执法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对标长三角等先进省市,紧盯工作短板和不足,发扬工作优势和长处,坚持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精准精细抓保洁,推动环卫工作再上新台阶。

1.持续强化“清洁阜阳”专项行动。继续固化“机扫+雾洒”作业模式,彻底改变“大冲大洗”等粗放作业模式,不断提高环卫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在阜城生活垃圾继续保持日产日清的基础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100%;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基础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3.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阜城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收运体系、处置体系和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力争到2022年,阜城三区至少有一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二)常态长效抓管理,推动市容管理再出新成效。

1.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动态调整市容市貌易反弹网格区域,实施分级管理,确保问题不反弹,整治达标率100%。

2.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升级。将数字城管升级成“一张图、一中心、一平台、一终端、N应用”的智慧城管平台;即“一张图”,建设全市统一的GIS综合平台,“一中心”,建立阜阳市智慧城管大数据中心,“一平台”,建立阜阳市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一终端”,建立阜阳市智慧城管全移动办公平台,“N应用”,建立阜阳市N项智慧化行业微脑。

3.坚持试点先行。继续在部分道路和街区开展“示范道路”、“示范街区”试点,通过道路和街区市容管理的“去杂去乱”,实现环境与秩序的进一步改善。

(三)补差补缺抓完善,推动基础设施再有新突破

1.加快推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持续推动城镇公厕提升行动,优化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力争到“十四五”末,阜城垃圾转运站数量满足服务范围内垃圾运输平均距离超过10KM,平均距离超过20KM,设置大、中型转运站的规定。

2.着力畅通城市“微循环”。基本打通城市主次干道的各类断点、阻点,畅通“微循环”,形成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完成城市主次干道“白改黑”路面改造和城市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对人行道不连续、不贯通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3.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安全性和信息化。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确保市政道路、涵洞、桥梁、泵站养护合格率达100%;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加快推进城市桥梁检测系统、城区排涝泵站的自动化、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安全运行的实时感知、在线监测和预警预测。

4.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继续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并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多处街头小游园,形成比较完整的公园绿化体系,确保实现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四)创新创优抓提升,推动重大项目再提“加速度”

1.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按照能有效应对30—50年一遇降雨的标准,全面实施城市积涝点综合整治,持续实施城市排水管渠泵站改造提升工程、行泄调蓄建设工程、源头减排工程、信息化建设与应急处置工程。

2.高效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坚持以“规划引领、系统推进,市级统筹、因地制宜,深化改革、盘活存量,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为原则,按照“厂网河站一体、建设运维管理一体、城乡一体”的理念,统筹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促进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以及综合利用。

3.尽早建成“城市生命线”工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到2022年,基本构建以燃气、桥梁、供水为重点,覆盖城市的生命线安全工程主框架。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晋中市统计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介休市统计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深化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奋力开启介休统计现代化改革新征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1、聚焦管党治党,落实主责抓主业。每月召开党组会和中心组学习会,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主持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4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2次,召开支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10次;组织班子成员开展中心组学习10次,坚持每月5号高质量开展党日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组织各种形式学习40次。

2、夯实基层基础,明晰标准强堡垒。一是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标杆基层党组织创建。二是配齐支部班子,健全组织活动,于9月份顺利完成支部委员补选,并明确新的支委分工;结合股室设置合理划分6个党小组,规范小组活动,细化内容流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为退休老党员开展送学上门。

3、以党建带全面,亮点纷呈浓氛围。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立丰水业开展“学习党史谋新篇、入企服务办实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二)立足普查调查,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1、优质高效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认真做好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接收、整理和反馈工作,于6月10日向社会发布了《介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并在介休发布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读;提前筹备普查数据资料开发工作。认真组织好2021年常住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2、常态化抓好各项常规调查任务。按照国家、省统计部门的部署,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标准,开展好综合、核算、农业、工业、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业、能源、基本单位、交通、劳资、人口、科技、服务业等专业的定、季、年报工作。切实做到数出有据,应统尽统,如实反映各专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3、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工作。出版《介休市第三次农业普查综合资料》,从六个方面全面反映了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查清了我市“三农”新发展新变化。

4、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鉴资料开发进入核稿校对阶段。

(三)围绕中心工作,提升统计监测预警能力

1、围绕经济形势,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做好月度、季度基础指标数据的监测,按月编发《介休经济运行监测》,对各类统计资料内容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及时印刷成册报送或提供给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变化,结合各专业特点,及时对重点指标提出预警。及时编撰《2020年介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和《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提要》,全方位展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成绩。积极撰写经济运行信息及分析报告,全年共撰写各类信息、分析及动态类材料70余篇。

2、进一步加强与工信、住建、能源、应急、农业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协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数据共享,及时做好数据的测算与反馈。

3、前三季度数据反馈情况: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6.5亿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6.1亿元,同比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亿元,累计下降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4亿元,同比增长2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3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155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953元,同比增长12.0%。

4、1-10月数据反馈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58.6亿元,累计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8亿元,累计下降2.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24.3亿元,累计增长32.7%。预计全年除固定资产投资离任务差距较大外,其余指标经过努力预计可完成全年任务。

(四)全面依法治统,持续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1、深入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新出台的《山西省统计条例》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达到宣传效果,5月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共发送各类宣传资料400余份,并在政府常务会上进行了专门学习。

2、制定并向各有关单位印发了《介休市统计局2021年度统计执法检查方案》,对全市20家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给其中3家单位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并上报了书面整改报告。7月26日到30日,晋中市统计局对我市的15家“四上”企业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共对3家企业下达了警告的行政处罚,对3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五)其他工作持续推进

1、不断强化统计培训,筑牢统计基础根基。不定期组织对基层统计员和企业统计员进行培训,并针对报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下乡入企针对性指导。4月底,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统计局各个统计业务能手负责讲课,对各部门、乡镇及办事处主要分管统计的领导共60人进行为期二天统计业务培训,并进行了统计业务考试。

2、统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为确保统计内部信息网安全稳定运行,投资二十余万元,购置了高配置网络安全设备。

3、统计名录库不断优化。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开展2020年度和2021年前三季度数据维护更新工作,完善更新2400余家单位。按时做好“准四上”单位月度监测,准时上报。坚决完成“四上”单位年报工作,年度第一批预计入库24个,其中工业20个、商业4个;月度入库共计7个(不含投资法人),其中工业1个、建筑业2个、房地产3个、零售业1个。

4、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要求,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整合市统计局所属的介休市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介休市普查中心、介休市统计调查监测中心、组建介休市统计调查中心。

5、配合完成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工作。认真贯彻疫情防控方案,加强重点人员排查管控,组织全体职工完成疫苗接种工作。

洪灾发生后,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到救灾一线义务救灾,并组织爱心捐款3500元;灾情过后,与农委配合调研粮食作物的受灾情况,做好全年农业数据测算。

6、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市委深化省校合作安排部署我局与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按照人才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签订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协议。

7、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在全市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开展的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中,经国管局评价认定,我局建成第一批节约型机关。

8、高质量完成档案工作。文书和专业统计资料归档后移交市档案馆,并对乡镇统计基层档案进行了检查。

9、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制定《介休市统计局党组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并签订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根据统计局工作特点,积极做好“四上”企业入库宣传和指导工作,做好统计服务。

    10、做好“未巡先改”前期工作。为确保年底巡查工作正常开展,我局先行开展前期各项材料的准备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依法治统的水平仍待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统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统计生态还需要进一步营造。

(二)统计服务能力仍待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统计方法制度不断更新,全社会对大数据的需求不断提升,而现有统计方法制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仍需统计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供更加优质统计服务。此外,常规分析多,结构性、趋势性、专题性分析少,信息共享壁垒尚未完全打通。

(三)统计基础力量仍待进一步加强。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近几年较为频繁,而专业人员的学习主动性不足、潜心研究的动力不够,现有人员中考取中级职称和聘任人员比例较低,专业人才匮乏且参加专业培训机会较少,统计基层人员力量不足与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统计改革,提升统计业务水平。加强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逐步对现有人员进行轮训。强化对乡镇和“四上”单位基础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创新统计管理制度,激发干部职工学习热情,不断改善统计干部知识结构,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监测分析质量。紧密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开展统计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强化预警监测,加大资料开发和丰富统计产品,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扎实推进统计智慧电子档案建设,不断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普法宣传,增强依法治统能力。加强统计普法宣传,继续推动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各相关部门学习全覆盖;不断完善数据评估制度,严格执行统计数据质量责任追究,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四)落实问题整改,推进各项政策落实。根据年度巡查中发现的各项问题,逐一进行深入反思、深入研究,制定出实实在在、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落实整改情况及时汇报巡查组。

一、扬尘治理方面

1、建设工程“禁现”工作。根据《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常年坚持对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实行强化管理,禁止现场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不定期对域区及重点镇进行检查,今年下半年我局出台了“禁现”文件,确保了我区建筑市场“禁现”工作健康发展。

2、大气污染防治。上半年重污染天气市级橙色预警应急响应期间,金安区住建局执法人员出动50余人次进行排查,督促23家搅拌站企业采取减排措施和手段;对于不积极响应应急措施的,采取告知、书面要求整改等措施。应急期间,金安区混凝土搅拌企业全部按照要求采取强制性减排措施停产或减半生产。

3、环境综合整治大排查。2021年对辖区混凝土搅拌站进行5次扬尘治理全面排查,梳理问题199条,对13家企业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家企业下达责令停产整顿通知书。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1225:(40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84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