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33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编

2024-02-07 22:55:09 584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编

(33篇)

2021年,我县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依法治县”总体目标,按照“一个统筹,四项职能”职责,统筹全面依法治县工作,认真履行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创新工作思路、方法、载体和内容,按照“抓好重点、打造亮点、破解难点”的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全体干部的政治思想基础;坚持开展警示教育,抓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锲而不舍“治陋习”,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司法行政业务深度融合,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强化业务培训,促进业务工作不断创新。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线上网络学习等形式,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队伍面貌呈现新活力。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为期4个月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按照要求,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完成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正风肃纪,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行政队伍的新变化新气象。2021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开展政治轮训2次、警示教育活动4次、英模教育4次、集中学习35次;开展联村活动2次,走访联系户102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0个;调处矛盾纠纷131件,成功化解106件;收集问题和意见130条,立行立改130条;整治其他突出问题(非顽瘴痼疾)76个、瑕疵案件172件(社区矫正案件);移交、办理8名干警及干警家属的线索8条;制定出台制度17项,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建议3项

(二)法治建设得到新发展。我们认真履行好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职责,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和印发了系列文件,安排部署一段时期的依法治县工作任务,推动全面依法治县各项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我们紧紧围绕“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目标,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合法性审查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改革,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复议审理机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今年,我们制定出台《绥宁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则》,建立17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综合执法队伍,分批下放行政执法、行政强制等八类116项,赋权行政处罚、督查检查两类45项,收到行政复议案件23件,其中已办结12件,行政调解8件,主持参与行政诉讼应诉案件6件,审查规范性文件30件、政府重大合同16件、重大行政决策21件,参与重大合同谈判26次、重大社会风险评估6次。

(三)法治宣传推出新举措。我们充分发挥法治宣传一贯的优势,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围绕社会热点开展主题日法律宣传,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抓住普法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法治进企业”和“送法下乡村”等专项活动,建立“村民法治学校”,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发挥好“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宣传百里长廊”作用,极大地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同时,我们不断创新青少年法治宣传主题活动,与县人大常委会、县教育局共同编写适合我县中小学阅读、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教育读本《法治教育手册》,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的兴趣。2021年度我们发放《宪法》、《国家安全法》、《民法典》等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5000多册,开展主题日法律宣传6场次和法律知识讲座36场,建立“村民法治学校”234个,培养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291人。

(四)特殊人群管理实现新突破。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以及重点人群,我们破解了“力量少、区域宽、住居散、监管难”的问题。绥宁县是邵阳市面积最大的山区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山高路远,地广人稀。这一地理条件和工作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我县对特殊人群有效地管理。为破解这难题,我们更加注重强化乡镇司法所与基层组织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在原有的基础上,以“一村一辅警”的网格为依托,组成“司法所+村辅警+村组干部+家庭成员”的监管工作小组,在村(社区)设立协管员,建立司法、辅警协同管理和县、乡、村、组四级共同管理的模式,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动员返乡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参与到社区矫正和帮教工作中,实现监管教育工作的触角向基层最末端延伸,有效地监管社区矫正对象,抓好重点人员管控和安置帮教工作,所有人员管控到位、帮教到位。2021年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110名,累计解除社区矫正对象910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96名,其中缓刑184人,假释5人,监外执行7人;安置帮教人员共1044名,其中重点帮教对象50名,全县无一人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

(五)公共法律服务构建新体系。我们充分发主导作用,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着眼于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的 “三级一体”化,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全县村(居)委会法律顾问全覆盖。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乡镇和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支点,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补充,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新格局。目前,全县共设县级法律援助机构1个(绥宁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其它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2个,建成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17个和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234个。2021年度全县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3件,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07件,结案率70%,解答法律咨询和接待群众来访1000余人次,安排检察院值班律师21人次,参与释法与见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87份。

(六)人民调解形成新常态。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和信息网络,积极推动医患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基本形成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乡村、覆盖全县”的人民调解网络,及时、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已成为新常态。2021年度全县全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178次,预防矛盾纠纷109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36件,成功调处1709件,成功率达98%,全县无“民转刑”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发生。

(七)法治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法治乡村建设中,我们立足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完善工作举措,不断改革探索,不断推广在法治宣传、乡村依法治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矛盾化解机制等方面取得好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加大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强化基层法治治理,加强村规民约的法治审核,落实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工作,巩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2021年我们向市局上报推荐寨市苗族侗族乡六鹅洞村、武阳镇万福桥村、长铺镇长征路社区为全省第十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村,对已命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红岩镇石家村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寨市苗族侗族乡下寨村、长铺子苗族乡田心村、长铺镇大公坪社区、长铺镇长铺社区进行复评并上报。目前,我县保留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5个“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二、存在的问题

2021年,我县司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

1、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方式方法陈旧,专业知识欠缺;乡(镇)调委会保障严重缺乏,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出现紧急情况难以及时赶赴现场,发挥作用有限。

2、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而不专”。全县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除承担民事调解,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法律援助、依法治理、公证服务、普法与法制宣传、律师管理、司法鉴定等司法行政工作外,还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驻村工作等,大多数还兼任乡镇的综治专干、信访专干、纪检监察专干等职务,

3、全县行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个别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还不高、专业性不强,只满足于浅薄的法律常识,靠经验执法、凭感觉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4、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内容不丰富。普法的形式内容不够丰富多样,对信息技术在业务工作中的运用程度不够,利用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开展舆情收集、进行分析研判、推送服务产品、拉近服务距离等方面有待提高,法治宣传实效性有待提升。

5、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编制偏少。机构改革后,除行政复议办公室增加4个单列编制外,原政府法制办的全部工作职能划转到我局,职能增加,工作量增大,在局机关除4名领导、2名驻村工作队员和1名长期抽调枫香指挥部外,平均每个股室不足1.5人,不能满足机构改革后“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的司法行政工作需要。在基层,全县17个司法所共28人,每所人均1.5人,有9个1人所,而当前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乡镇法律服务、法律咨询、法律顾问等需求明显加大,加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工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满足工作的正常需要和司法行政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三、2022年度工作打算

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强化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平安绥宁、法治绥宁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对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加大重点工作督察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对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细化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抓好《绥宁县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的落实情况,全面推进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是突出职能服务大局。认真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涉法应诉工作,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认真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通过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投诉、行政执法异议协调等途径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主动对接全县乡村振兴,有效解决困难群体法律需求问题,大力推进县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动建立公检法司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 

三是全力促进社会稳定。健全 “三调联动”机制,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应急处置、联动联调和奖惩等长效机制,使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建立社区矫正社会化大格局,深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召开矫正分析研判会,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

四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巩固教育整顿成果,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履职尽责水平,实现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达到“五个过硬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行政队伍。

五是狠抓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三个绥宁”目标,着力推进法治环境体系、依法执政体系、法治政府体系、司法公正体系、法治宣传体系和基层自治体系建设,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地推进法治绥宁建设;积极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续深入,深化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开展各类普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全面总结“七五”普法典型经验,积极谋划“八五”普法规划,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做好微宣讲、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普法产品的传播推送,让互联网成为普法主战场、主阵地;进一步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继续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主动服务村(社区)居民,为乡村推进依法治理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继续巩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大2022年度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工作力度;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争2022年度建好1至2个乡镇法治文化广场。

2021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交汇之年。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全国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安龙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紧紧围绕“文化强县”的目标和“文旅兴县”的战略部署,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主动作为,深入推进改革,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创建全域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复工复业和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继续推进县图书馆总分管制建设,实现了乡镇、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提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资源利用率,更好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提高图书流通率和借阅率,自2020年各镇(街道)分馆建设以来,新增设立了23个分馆;积极推进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2021年投资50万新建完成示范性旅游厕所1座;积极推进省、州、县级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成集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社区)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基层文化阵地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明十八先生墓消防工程、安龙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陈列展览和环境整治方案、中央红军总部旧址(含朱毛行居)修缮方案已编制完成并报送省文旅厅文物处,其中中央红军总部旧址(含朱毛行居)修缮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评审,待资金落实后可启动实施;实施了招堤景区局部新建和修缮工程,结合景区实际,在景区新增了护栏、座椅、路灯、智慧广播、自助导游系统等基础设施。

2.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今年以来共开展以“喜迎建党百年·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送戏曲下乡”文艺活动进乡村、进新市民居住区演出7场。2021年春节“云游蓝布谣·七天乐陶陶”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线上活动1场,做好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营造好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春节氛围,线上参与人数达10500人次;开展“喜迎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网上猜灯谜”,搭建网络平台,同时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互联网新媒体优势,创新活动方式,灯谜报名人数共413人、参与答题77040人次;在“4.23世界读书日”“图书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积极开展了“你买书,我买单”全民阅读公益活动,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社会公众的阅读兴趣;利用流动图书车的优势,每周两次送书下乡到各镇(街道)、各学校。

3.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开展各类文艺培训,举办了“乡村振兴”文化人才骨干培训班,来自各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文化志愿者、村(社区)的文艺团体演职人员、乡村文艺爱好者共计129人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系统培训。武术进校园6所,共800余人参加武术培训,共计培训80500余人次。组织行业领域业主开展反恐、消防安全、安全生产、扫黄打非、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培训,共培训7次,培训200余人。共为60岁以上的游客办理了70张免费参观卡业务,接待老年游客7000余人次。在喜迎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遗迹--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作为党史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面向各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实行免费预约参观,共接待2000余人次,提供免费讲解30余次。积极履行学习党史、宣讲党史的职责,先后进校园宣传安龙红色历史文化两次,受众学生3000余人。

4.非遗、文保工作有序开展。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发放非遗宣传册共计200余册,制作非遗宣传展板5块,参与人数共计1000余人次;安龙县《布依族武术》被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武术进校园传承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强化文物安全检查,部门联动,发现隐患,立即整改。积极安排参加各项安全培训、演练,做好防洪防汛工作,确保辖区内可移动文物及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零事故;排查并完善辖区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的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第一批文保单位两线划定情况政府网站公布工作。

5.广电设施不断健全。积极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共建设1个县级平台、11个镇级平台、140个村级平台和3753套应急广播终端。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设备安装并上线使用;申请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资金500万元,现正在做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广电网络“户户用”已完成开通使用33336户,新时代大讲堂已开通使用144套,应急广播系统中远程医疗已安装使用305套;截至目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980场次,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安全播出大检查,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共计5次,查出隐患1处,已整改完成,确保安全播出。

(二)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进程

一是制定印发《安龙县旅游产业化行动计划及2021年工作方案》《安龙县2021年下半年旅游产业化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确保安龙县旅游产业化任务有人领、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扛;二是旅游产业化专班每月召开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会议,就旅游产业化工作任务进行派单,确保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数据来源部门提前谋划、做足支撑,完成好涉及指标。三是谋划专债项目4个,其中,安龙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获得第一批专债资金2100万元,项目已启动继续建设。招堤景区提质升级项目、笃山溶洞群景区(二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龙府试院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正在申报第二批专债;谋划文旅基金项目2个,即招堤景区提质升级项目、笃山溶洞群景区(二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已通过州级审核;谋划专项资金项目7个,其中,安龙县招堤街道海庄村3人制篮球场项目和栖凤街道平寨居委会、九龙社区路径工程已获得资金支持,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攀岩馆建设项目资料待省财政厅评审后批复;谋划民间投资项目3个,引进北京越野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参与钱相街道中国·安龙山地汽摩自赛事基地项目建设、广西润丰集团到春潭街道建设玛迩山山水田园项目建设,引进北京言鼎运动文化有限公司参与笃山体旅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谋划其他文旅项目7个。四是加大旅游推介力度,专班班长亲自率队到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深圳、广西南宁等地开展旅游招商推介活动,积极组织人员参与黔西南州赴湖北省武汉市开展的旅游推介活动;五是强化对涉旅企业的走访服务,加大对住宿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5家规上住宿企业申请到14万元的疫情补助,让企业顺利度过疫情困难期;六是强化宣传。一方面统筹文化资金20余万元用于解决乡村振兴村级文艺宣传队伍建设,做好乡村文化旅游宣传;一方面与“奔跑贵州”达成徒步活动和山地自行车骑行赛事合作协议,视疫情情况适时举办安龙县“乡村振兴·龙城健行”徒步活动和“山地自行车健康骑行”活动,做好赛事宣传。

2021年上半年县域第二方阵旅游产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安龙县得分75.73,位列全州第二方阵7县(市)第3位。2021年1至9月份,全县实现旅游接待人数511.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7亿元。预计年底全县可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同比增长39.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28.99%。

(三)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整体水平

1.积极开展武术培训。一是积极组队参加贵州省2021年“乡村振兴”计划暨健身气功走基层(安龙站)培训,参训人员共计70人;二是开展“武术六进”培训。今年3月以来,共组织各级各类“武术六进”培训126场次,共1230余人参加武术培训,武术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等体育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加强对晨练、晚练活动人群开展培训指导,建立全县社体指导员台账,采取分类指导方式开展培训,全面加强对招堤景区晨练、晚练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2.积极参加武术展演和赛事活动。一是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武术之乡—安龙“全民健身抗疫情”系列活动之全民网络健身(武术健身气功)个人大赛活动。二是参加贵州省体育局主办在湄潭县举办的2021年“乡村振兴”计划暨健身气功走基层交流比赛,荣获八段锦一等奖、易筋经二等奖。三是组织参加全州青少年足球选拔赛,男子甲组3人入选,男子乙组14人入选。四是积极筹办全民健身气功交流活动、2021年“乡村振兴”男子篮球联赛海选赛,做好黔西南州第五届运动会的筹备工作。

3.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县共有游泳池4家,台球室12家,武馆4家,跆拳道馆2家,体育舞蹈培训机构3家,健身房1家,体育企业1家。为培育和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一是加强对产业进行分类管理,鼓励和支持体育个体和体育企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管理,规范经营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安全和疫情防控。重点做好游泳池和攀岩等高危体育项目安全管理,截止目前,共开展体育市场安全生产检查192家次,出动检查人员436人次,全县体育行业领域未发生体育安全事故。

(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

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四不四必须”(疫情不止、排查不停,疫情不止、监管不放,疫情不止、管控不松,疫情不止、宣传不怠;所有工作人员和行业管理人员必须疫苗接种、必须核酸检测、外出必须请示、省外返回必须自觉隔离)的要求,认真落实“五个到位”(舆情防控知识学习到位,工作人员及时到岗到位、行业管理人员培训到位、防控措施责任落实到位、巡查督查工作机制到位)工作措施和执行“7+1”工作法(测温、扫码、询问、登记、提示、消杀、应急处置、立即报告),牢牢抓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涉及行业领域内疫情风险零发生。

(五)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促进文旅市场健康有序

1.加强日常监管。2021年共检查文化市场232家次,其中网吧88家次,歌舞娱乐场所74家次,其中复打印19家次,书店46家次、印刷厂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723人次;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9起,其中对2家进行警告(安龙县亿家购物广场、安龙县黑蚂蚁KTV);对4家下达整改通知书;暂扣两处临时摊点非法经营的出版物982册、侵权盗版音像光盘202张。4家下达整改通知书的已整改,2个案件已办理结束,1个案件未办理结束。

2.突出专项整治。一是积极主动参与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两会”“消防安全”“扫黄打非”“安全生产月”“禁毒”等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更好的服务于市民,妥善解决和处理好市民关心的问题。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结合“禁毒”“反恐防恐”与“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开展文化市场专项集中整治。严禁场所内出现涉黄、涉毒行为,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对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安龙县歌舞娱乐场所经营秩序,净化文化市场,有力促进了安龙县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坚持以驻村帮扶为己任,选派两名党员干部到普坪镇香车河村、岔河村继续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对驻村干部予以经费保障,对原来脱贫攻坚驻村帮扶的前沿工作组、包保责任人,按照“四不脱”的要求,继续开展帮扶联系;二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联合县史志办、县文联等单位专家学者撰写香郎、香女、同心泉的故事,加大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情侣前普坪镇香车河村探“香郎”洞、共饮“同心水”;三是投入资金30余万元,帮助村级文艺宣传队购置演出服装、乐器等;四是整合县级乡村振兴工作经费2000万元,投入省、州、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七)狠抓党建助推发展,有力保障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1.聚焦主题,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一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理论学习。学讲话、学论著,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讲话精神,以及省、州、县有关会议精神,集中学习必学书目,把“五学七促”“四真四实”贯穿起来,确保取得实效。二是“学习强国”学习常态化。认真安排部署,精心推动落实,在学习率和普及率上求实效,使平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充电学习的掌上加油站、增强党性的精神家园,全局“学习强国”学习人数40人,党员干部参学率100%。

2.发挥作用,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形式,组织召开党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党组书记讲党课和党组成员主题宣讲。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截止9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次。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16名党员积极参加交通卡点执勤、景区值守、公共文化场所日常坚守巡查等,确保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发展。全年共确定党员发展对象1名,预备党员2名。四是顺利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工作。

3.思想引领,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是局党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局党组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二是牢牢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严禁在QQ、朋友圈发布反动消极的言论、低级庸俗的图片、视频。三是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情景剧、小品等文艺作品,积极开展送戏下乡、进社区等社会文化活动,消除宗教思想对群众的影响,增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

4.严明纪律,筑牢党风廉政建设规矩。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39份,开展分级约谈30余人;充分发挥“探头”和“前哨”作用,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切实做好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紧盯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廉政提醒,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大会,重申节日期间纪律要求,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目前,已开展“警示教育一刻钟”10场次,参加人数300余人次。

二、2022年工作打算

现在,离年底已经不到80天的时间,我们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好做好各项工作冲刺,补齐短板,抢时间赶进度加紧完成任务,做好迎接年终考核的准备;策划元旦春节期间惠民文化活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监管自查和重大风险防控化解;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和提醒,坚决杜绝和防范元旦春节期间发生违反廉政纪律的案件发生。

2022年,面对发展新机遇、新考验、新挑战,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加油安龙·美美与共”为主旋律,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为依托,紧紧围绕省、州旅游产业化和文旅兴州战略目标,树立旅游文化发展新理念。全力推进招堤景区、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融合发展战略行动,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安龙旅游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增长19%以上。

(一)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补短板。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平台和资源,进一步完善安龙县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工作,发挥分馆制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更好满足和服务群众读书看报及数字文化需要。深入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进一步充实馆藏地方文献,做好2022年第七次图书馆评估资料审核的前期工作。县文化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举办各项大型文艺演出、“六月六”“八月八”等各个民俗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抓好各镇(街道)的专干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培训,争取在7月份,开展戏曲、舞蹈等培训;对各机关、企业、学校、镇(街道)进行免费艺术指导、节目编排。二是创特色。进一步提升文化惠民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暨安龙县2022年“送戏曲下乡”活动等惠民演出。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打造读者服务品牌。围绕“加油安龙,美美与共”和乡村文化振兴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二)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上台阶上水平

1.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一是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剥离、企业化运营的模式,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打包到一家涉旅企业进行“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安龙县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二是继续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力度,确保重大旅游项目新增投资额和合同资金到位率;三是搞好企业服务,确保中国·安龙山地汽摩自赛事基地项目、安龙玛迩山山水田园项目、笃山康体旅乐园项目在安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是加强对新湃传媒集团的扶持力度,积极为该企业协调办公场所,力争年底启动上市计划。

2.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

一是着力发展康养避暑游。借助“仙鹤坪国家森林公园”“避暑旅游十佳城市”等品牌力量,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签订职工疗休养合作协议,确保每年不少于200人次赴安龙进行疗休养。二是着力发展历史文化体验游。重点抓好朝阳门历史文化街区、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府试院历史文化街区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1条以上历史文化体验旅游经典线路。三是着力发展民族风情体验游。以民族文化考察、民俗体验为主题,依托布依族武术、苗族板凳舞、黔剧、梓橦戏、八音坐唱、布依小打音乐文化等民族旅游资源,拓展民族风情旅游活动。四是通过举办系列赛事活动和“荷花节”“剪粉节”“蘑菇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旅主题消费活动,推广提升安龙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安龙、释放消费,持续掀起短程游、城郊游、乡村游热潮。五是精心开发特色文旅产品,将苗族刺绣、藕粉、饵块粑、碗饵糕、百香果、香菇、刺梨等文旅产品搬上景区货架和电商平台。六是以“加油行”为主题,开通旅游巴士,规划旅游线路,推出短程游、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等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招堤景区业态升级,谋划建设“加油餐饮街”、文化加油仓、能量站等,开发“招堤文艺汇”文化演艺IP,打造安龙休闲游新地标。

3.大力实施旅游服务提质升级行动

一是推动5G网络在招堤景区、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公园核心区覆盖。二是支持民营资本建设民宿、客栈。三是建好旅游文化人才库,实施导游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支持旅游企业引进一批中高级管理人员、中级和高级导游从业人员。四是组建县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联合执法工作专班,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旅游违规违法行为,提升游客满意度,降低游客投诉率。

5.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行动

一是摸清旅游村寨闲置民房数量、保护情况、利用价值等基本情况,由旅游产业化专班牵头统一打包、统一规划、统一招商招租。二是组建专班对绿海宾馆等闲置项目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力争在2022年启动绿海康养度假区项目建设。三是启动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攀岩馆、景区环线建设,启动“攀岩进校园”工作,进一步提升安龙攀岩实训知名度。

(三)进一步推进文体广电旅游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做实文保文章,提升文化自信软实力。层层压实文物安全工作责任,加强文物“三防”设施建设和修缮保护;推进文保单位“四有”工作,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四有”全覆盖,州级文保单位“四有”达20%以上;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传承和保护工作,非遗传习展示馆建设,遗产日活动宣传等工作。启动安龙会议会址、朱毛行居修缮工程,开展明十八先生墓展陈改质提升工作,编制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的展陈方案,申报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继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项目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

二是做实广电文章,强化媒体播出渲染力。牢固树立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生命线的理念,深入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扎实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全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有效提升广播宣传能力,积极拓展智慧广电5G应用范围,继续推进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到组到户的覆盖工程。

三是做实体育文章,夯实健康安龙源动力。充分利用安龙县鼠场坝体育场、县教育园区体育场、县全民健身中心以及“十三五”期间已建成的镇级、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开展广场舞、武术健身、晨练、晚练、徒步、登山、户外骑行、八月八全民健身活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承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赛事活动、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全国山地户外运动精英赛,健康贵州中国徒步比赛、全省舞龙公开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

四是做实市场文章,加强文旅市场监督力。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和“一防两不停”工作要求,坚持“以管理促规范、严处罚保安全”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紧盯寒暑假特殊时段,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歌舞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网吧、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行为;围绕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带来的风险,持续推进风险排查防范化解。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切实抓好文化旅游领域灾害防治、防汛、抗旱、防火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对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等文化旅游场所开展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检查,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一、2021年重点工作成效

(一)突出政治建审,审计工作站位有新提高

政治建设是统领、是核心,是审计机关履行好监督职责的根本保障。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政治自觉,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周一夜学等平台,及时传达会议精神,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提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发挥审计办协调作用。及时将上级16个重大事项向县委审计委员会、县政府请示报告;全年完成县主要领导交办批示件43件,获主要领导肯定,我局被列为政府常务会议的常设部门;在今年召开的第三次县委审计委员会议上潘晓辉书记充分肯定县审计局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在各项攻坚任务中主动请缨、勇于担当。三是注重党建品牌引领。持续深挖“红伞卫士”党建品牌内涵,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我局党建工作走前列。我局在今年全省审计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上作“用好党建强引擎 发挥审计新动能”经验交流;我局获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名同志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和县“攻坚有为”先进个人。

(二)主动服务大局,贯彻上级部署取得新成效

2021年我局共实施审计(调查)项目12个,撰写审计专报、要情8篇,各类信息被上级采纳26篇,查处管理不规范金额2340万。我局撰写《关于提升我县工业经济扶持政策使用绩效的思考及建议》和《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领导参阅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县机关干部大会上我局作攻坚有为交流发言;2021年11月10日,省审计厅毛子荣厅长来常山调研,充分肯定我局班子成员谋划力强、干部执行力强、工作成效说服力强。一是增强审计影响力。在县委财经领导小组、政府常务会议等重大会议上发出审计声音,能够有针对性提出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编印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清单及案例、乡镇(街道)重点领域风险防前移范、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等清单,通过送书上门服务,获得领导肯定。二是加强质量管控力。坚持“质量立审”,在审计质量全流程管控上下功夫,实行项目立项、现场实施、结果报告、问题整改、成果提炼全过程把控,全面推进“1+5”成效,提升审计质量。开展审计执法检查自查工作,检查审计项目15个,梳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改,取得较好效果。三是精准发力强监督。立足主责主业,强化审计监督,做到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在常山县中医医院异地搬迁改造及新建住院楼建设项目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支出不规范、工程变更管理不到位、工期滞后等问题,针对性提出审计建议,帮助常山县中医医院规范项目工程建设。四是赛马机制出成绩。对照审计项目质量、审计改革创新、审计干部素质、清廉审计建设等5个重点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展示实绩实效,今年向上对接工作获县政府发文表扬2次;获市优秀审计项目1个。

(三)创新审计思路,审计监督成果取得新突破

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以数字化改革创新审计方式。一是围绕中心谋思路。坚持需求导向、成果导向,项目谋划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使项目更好地服务县委政府决策。如:今年围绕中心工作安排的旧城改造征迁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助力我县重大项目推进。二是数字先行强科技。在做深做透审计“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审计整改报告上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加强与人大、纪委监委、督考办等单位信息沟通,提升整改效率。审计问题被县里“七张清单”采用。按照问题的风险领域、风险点、问题表现形式等情况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形成各领域的风险清单,将审计寓服务于监督的方式进一步延伸拓展。三是开拓进取抓创新。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建立“业务组+技术组”联动机制,通过“协同作战”,打破业务科室界限,整合审计力量。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举办内审培训班,提升内审干部业务能力。

(四)坚持人才兴审,审计队伍建设有新进展

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常山审计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一是班子成员做表率。班子成员间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优劣互补。我局负责渡口“未来社区”B3网格17户拆迁户,由4名班子成员带队,身先士卒,高质量实现签约腾空“双百”佳绩,获县委嘉奖1次。二是中层干部压担子。围绕审计数字化改革、征迁工作、信息宣传、8090理论宣讲等8项内容开展领衔活动,让中层干部出点子想办法出成效,敢于担当。三是年轻干部搭平台。严格落实市委“两专工程”,搭建平台,建立导师帮扶制度,成立8对师徒关系,尽快提升年轻干部业务能力。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的项目等方式,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1名干部参加县委组织部擂台赛获好评。1名干部参加省厅抽调项目获好评。四是风险防控重形象。严格落实《加强审计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办法》《外出审计组“两设立双委托双报告”》等制度,强化全员全过程廉政风险防控,筑牢拒腐防变意识。

二、2022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党领导审计工作的机制,党委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做到主动服务,确保审计工作始终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

(二)抓好质量管控。谋划好审计项目,执行好审计质量管控制度,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提升审计成效,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三)抓紧机制创新。发挥省市县委“七张问题清单”,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发挥好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作用。

(四)抓好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做三会干部·创五最机关”活动,努力搭建干部提升成长平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根据《中共繁昌区委办公室 繁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近5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多部门联动的执法机制,“大城管”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2018年2月,整建制接收了原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2019年6月,全面行使住建领域的所有行政执法权。2021年1月,顺利完成建筑渣土管理所改制。执法体制基本理顺,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服务便民更加高效,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

(二)执法机制不断优化。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推行布岗与路巡、车巡与整治、错时执勤与三级督查等举措,做到管理无缝对接。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条款正确,严格按照“七天双公示”要求及时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共实施行政处罚2477起、处罚款80余万元。

(三)市政园林绿化品质提升。一是实施系列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和园林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渡江大道、峨溪河沿线景观亮化、繁昌西站周边环境提升、南门钟楼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10万平方米,新增绿道47公里,新建路灯800杆,划设非机动车停放线10万多米,修复人行道4.6万平方米,桥梁7座。二是建立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库,新建污水管网4.739公里,修复管网10.7公里,完成主城区165公里地下管线普查、27.52公里城区污水网CCTV检测和24个排水口的溯源排查,局部修复814个,整体修复1628米,树根清除修复204处,树脂固化修复管道432环、CIPP翻转式原位固化修复管道507米。三是投资6800万元,完成繁昌县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处理后出水水质提高到一级A标准。

(四)城乡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全国(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县城创建,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健全城乡城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行“五清一改”、“清洁城乡,美化家园”、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改厕等专项行动,共清理处置生活垃圾263313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13770座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清除“牛皮癣’36.9万处。二是扎实开展大气污染示范区创建。通过开展秸秆焚烧、取缔小煤炉、油烟在线检测、严控建筑“三车”、道路冲洗降尘等行动,实施“蓝天保卫战”,控制大气污染指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三是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区党政机关、学校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有序推进繁阳镇11个社区、103个居民小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五)市容秩序逐步规范。一是严管市容乱象。取缔了皖交五巷、原三小巷、繁阳小区等3个露天市场、5个废品收购点,增设11个临时摊点群。施划非机动停放区、设置机动车隔离桩和加大查处力度等方式,加强对流动摊点和车辆停放的监管,城区乱象得到有效管控。二是重拳查处违法建设。严格落实三级巡查制度,建立直报快处和信息共享等违法建设治理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违法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保障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5年来,共拆除违法建设562户、面积39153.27㎡;办结住建领域移交案件3起,罚款130200元。三是加强建筑渣土管控。规范建筑垃圾处置流程,严格建筑“三车”和施工工地监管,做好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改建,积极推进环城水泥厂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项目,规范处置建筑15.64万吨。

(六)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同时通过招聘大学生、安置退伍军人,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管理力量明显增强。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队伍管理,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两学一做”、“讲严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三个以案”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城管公众开放日”等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开展执法培训提升综合素养。每年举办城管行政执法培训班,对全系统干部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全员轮训。

(七)党建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在全系统实行“主要领导五不直接分管”,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执行收缴分离制度,规范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投标行为,保证行政许可权力阳光运行。二是政风行风得到加强。近年来,为加强城管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后聘请了50余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行各业的行风监督员,加强工作监督和促进。四是联系群众得到落实,积极开展“双联系”活动,联系繁阳镇大阳村、繁海社区,帮扶困难群众上百人次。

二、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以芜湖市主城区为标准,以重点项目攻坚、重点任务推进、长效常态管控、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一)聚焦重点项目攻坚,逐步完善功能品质

1.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高质量完成西门桥至柯冲桥防洪墙、阳光花园防洪墙等城区防洪墙二期工程建设;对繁阳、金峨、蔡家塘等8个排涝泵站双回路电源改造,实施繁昌一中小型排水泵站和繁昌二中排涝系统更新改造。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确保了城区防汛安全。

2.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实施2021年城市“大绿化”建设暨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繁昌区马坝三元口十字路口道路绿化景观工程、绿萝公园项目、峨溪中路街头公园、人武部绿化工程以及碧桂园双玺、明发春谷熙岸地块绿化环境整治,新增绿化面积约6.8万平米。建设红花山路至铁门水库5公里绿道。“七一”前,在繁昌西站、零公里大转盘打造大型绿雕景观2处。

3.全面提升市政设施品质。对渡江大道、沿河南路、华阳路等路段人行道以及红花山路桥、东门桥、金峨桥桥面进行改造,提升为花岗岩材质,已完成改造面积约14000平方米。对富鑫路停车位改造提升,铺设沥青路面约1800平方米。改造金峨市场生活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17座公厕改造图纸完成设计。

(二)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专项整治

1.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制定《繁昌区城市窨井盖集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各镇、供电、供水、燃气、通信等部门组成的窨井盖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健全窨井盖信息档案。累计维修、更换窨井盖129处、清淤雨水井126座。

2.实施电动车综合整治。制定《繁昌区城管领域开展电动车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加强电动车销售、维修门店占道经营现象和乱停放“僵尸车”的整治,对安定西路、峨溪北路、渡江大道、华阳中路、富鑫路等主次干道进行拉网式摸排,实行台账式管理,对辖区内经营门店存在问题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自行清理。截至目前,规范电动车停放6360余辆次,清理电动车“僵尸车”65辆。完成全区环卫车辆摸底调查,统一编制号码,购买保险,目前正对车辆外观式样进行统一。

3.开展机动车维修清洗点专项整治。制定《繁昌区机动车维修清洗点专项整治方案》,牵头区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分局、环保分局、繁阳镇,通过宣传发动、教育引导,按照“重点突出、责任落实、管理规范、严格执法”的原则,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确保机动车维修清洗点经营规范。

4.持续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巩固违法建设“百日攻坚”提升行动成果,严格落实违法建设三级巡查,将违建制止在萌芽状态,以“零容忍”确保“零增长”。强化对违建源头管理,对城区防盗门、窗加工业主上门逐户宣传,签订承诺书。在小区宣传栏粘贴违法建设宣传单,向居民发放《违法建设治理宣传手册》,在电视台等媒体设置专栏,动员全员参与违法建设查处。今年以来,已拆除违法建设376处、17562.71平方米。

5.深入推进户外广告整治。组织开展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贯彻执行《芜湖市户外广告规划》和《芜湖市户外广告管理标准》,坚决查处未经许可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行为,消除安全管理盲区。督促户外广告经营企业和商家对所属产权的户外广告设施及店招标牌进行全面安全自查,对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到位。不断提升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共拆除、修复破损和老化的户外广告215处,高炮广告14座,“小耳朵”LED广告720个。

6.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督促中心城区餐饮饭店安装油烟净化器,并通过在线油烟监测系统对饭店油烟净化器使用情况实行线上监控、动态管理,精准治理餐饮油烟污染。加强在建工地、渣土车辆和临时建筑垃圾消纳场管理,严格管控车辆带泥上路、私拉乱倒建筑垃圾、未密闭运输等行为。加大道路清洗、雾炮车喷散降尘,抑制扬尘。清理煤基炉、散煤等。共巡查餐饮店1100余次,发现未开启油烟设备36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约谈经营户4户。立案查处建筑垃圾违法处置运输案件13起,行政处罚5900元,检查施工工地173次,完成12.87万立方米的渣土监管处置。

7.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出台分类集中点和垃圾容器配置标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网络,居民小区共建设153处集中投放点,免费向沿街商业网点发放40升“两分类”垃圾桶3000余个。努力补强中端分类转运,对已开展垃圾分类小区招标配备专业分类收运企业,新增分类收运车辆12辆。结合现有基础设施情况,改建有害垃圾暂存点1处,对1座垃圾中转站改造提级扩能,拟选址新建一座现代化新型符合垃圾分类要求的中转站,加强环卫体系分类承接能力。截止目前,全区147家单位、105个居民小区4万户家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范围内300户以上居民小区均已开展“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实现管理责任、分类类别、分类体系三个全覆盖目标。

8.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启动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提升攻坚月行动,提升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景区镇区园区和重点区域环境水平。落实文明创建“五大提升行动”向镇区延伸部署,开展集镇“一提升两整治”为主要内容的镇容镇貌专项提升行动,牵头协调各镇、经开区定期巡查、及时修复城市基础设施,按标准修建停车场、停车泊位,全面清理镇区影响市容的户外广告,开展园林绿化提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整治市容秩序。开展繁阳、荻港、新港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强化重点区载环卫保洁监管、违法建设查处。强化高铁西站、戴店、马仁奇峰等区域市容秩序管理,提升重点区域城市管理水平。

(三)聚焦长效常态管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常态化管理市容秩序。一是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对主城区各重要路段实行全天候巡逻巡查,及时管控沿街商户出店经营、乱晾晒、乱堆放等违规行为,引导流动摊点到指定区域经营,规范市民乱停放的非机动车。二是坚持每天清晨安排人员狠抓鑫盛市场、城北市场周边以及城区各露水市场占道经营管理,开展集中整治26次,暂扣违章物品230件,清理杂物70余处,同时与交警部门对占道批发的货车开展联合整治,及时恢复交通秩序。三是自5月1日实施《芜湖市养犬管理条例》以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6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劝导和纠正公共场所遛狗不牵绳45次,受理并有效处置流浪犬投诉22起,开展捕犬行动40次,捕捉流浪犬369只。

2.规范化开展环卫保洁。一是严格环卫市场化保洁考核,平均每日抽查15余条主次道路、背街小巷,每月交办道路清扫保洁问题150个。二是督促市场化保洁单位开展道路冲洗、“吹叶”、绿化带专项清理等行动,提高普扫质量,提升保洁效果。共冲洗人行道43条,清理油污渍200余处,清理垃圾16吨,清理小广告226处。增加护栏清洗频率,缩短护栏清洗周期,完成繁阳大道等7条道路护栏清洗。三是规范公厕保洁作业,加强公厕设施设备维护,确保公厕内无异味,设施设备无损,共修复损坏47处。截止目前,共处置各类生活垃圾14703吨,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3.精细化修复市政设施。一是做好城区破损路面、人行道、侧石、隔离护栏的维修和养护。完成路面修复12500㎡、人行道2300㎡、侧石约600米,更换道路隔离护栏约350米,施划道路标线12000㎡,喷涂道路安全提醒语300余个。二是完成城区路灯智慧化改造项目,对城区6000余盏路灯进行日常维护,强化巡查考核,确保亮灯率达98%以上。三是强化桥梁管护,对宁安高铁华阳安置小区下穿等3个下穿桥实施美化亮化。完成红花山路桥等5座桥面人行道改造1500㎡,及时更换破损大理石立柱、扶手和横花板护栏,修复长江南路、红花山路等路桥伸缩缝约100米。四是配合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施划红花山路彩虹道约8000㎡,修缮沿河木栈道,凉亭,在繁昌慢谷人行绿道建设2座公厕。

4.标准化园林绿化养护。一是对区域内园林绿化景观实行试穿养护,及时修整,保证区域内公园绿化设施齐全,维护完好,不断提升区域内园林绿化品质。二是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见缝插绿,在街头、公园广场广泛设置街景小品14个,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品质需求。三是开展城区日常绿化养护工作,更换城区花箱及公园道路时花5万余盆。

5.适度化营造节日氛围。一是春节期间在城区各主干道制作引道旗宣传画、悬挂灯笼及中国结369个,在繁阳大道高速出入口、戴店高速出入口、中心花园、柯冲广场制作绿雕4个,繁阳大道政务中心前制作精神堡垒,峨溪公园制作微景观营造节日氛围。二是“七一”前,在城区迎春东路等7条路段395杆路灯杆上设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画790副,在渡江大道等3条路段728杆路灯杆上悬挂中国共产党党旗1456面。在繁昌北和峨山高速出口繁阳大道、安定西路设置花箱护栏,张贴七一建党100周年标语20余幅,护栏扇形标语200余幅。宣传贯彻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在城区周边4个下穿桥制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标语。

(四)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1.强化理论学习。通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组会学习,周五学习例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学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的重要文件精神。根据深化“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学习近年来典型案件、警示教材,观看警示教育视频资料,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2.强化依法行政。严格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我局共实施实施简易程序行政处罚681件,行政罚款16520元,一般程序处罚39件,行政罚款895415.6元。推进政务公开,按照“双公示”统一部署,及时更新政务公开平台行政许可信用信息及行政审批结果。积极探索通过网上服务,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共行政许可350件。办理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案件12起,罚款8841056元。

3.切实为民服务。创新开展“城管小事”活动,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今年已确定20件“城管小事”正在办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开通12319城管热线,认真办理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已办复信访件292件。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以及两会讨论发言的意见建议,今年的48件均按时限予以办理。

4.提升队伍面貌。深入开展“强转树”专项行动,在队容风纪、内务管理、文明执法上严格标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执法队伍。组织执法队员参加建设领域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强化执法资格认证,提升执法能力。按照“学习合肥、追赶合肥”要求,组织人员前往肥西、天长等地区考察学习,了解市容管理、市政养护,绿化提升、夜间亮化等工作对照标杆,理清发展思路。

三、2022年工作打算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础,以人民城市建设为中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为目标,着力营造“温情、洁净、彩色、安全”城市环境。

一是全面加强的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内制度法规,严肃政治生活。强化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融入城市管理的全过程,深入打造“五心城管·真情为民”党建品牌。开展模范机关、“两应”党组织创建。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建设。不断巩固“强转树”专项行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和执法能力,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高标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出店经营、占道堆放、乱停乱放、乱批乱挂、流动摊点、油烟污染、大气防治等违规行为的管理,打造有序城市环境。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巩固“百日攻坚”提升行动成果,以“零容忍”的态度确保违法建设的“零增长”。深入户外广告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户外广告设置行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消除高空安全隐患。

四是高水平提升环境卫生保洁。抓好“环卫小事”,“定位”垃圾容器位置,收运后及时归位。做好公厕建设与管理,确保居民如厕环境干净卫生。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造升级戴店垃圾中转站,不断提升我区垃圾综合转运能力。加强垃圾分类督导工作,推进新增小区和示范片区提质,持续开展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活动。统筹城乡环卫治理,提高垃圾治理成效。全力推进村容户貌整治、全域垃圾治理、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共治共建共享。

五是高品味打造城市绿色景观。加强主干道路和重要节点绿化提升,对阳大道零公里至国税局段以及繁阳大道南侧繁昌院子、丽景家园二期地块等区域开展绿化提升。在城市出入口等关键节点增添绿雕小品、打造城市花境,改善城市重点地段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达到乔灌花草配置合理、层次协调、色彩丰富。常态化做好主城区绿化养护,提高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绿化分隔带、花箱、小品的设计和布局,提升绿量和层次。

六是高质量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市政道路养护精细化,全面清理、整治城市道路及桥梁路面坑凹不平、碎裂、隆起等现象。实施城区更新行动,推进华阳中路、龙亭中路等人行道改造,沿河北路(龙亭大桥至蟹脐山路)路面翻新及人行道改造,对城西巷、荷田巷等背街背巷路面、人行道实施改造。开展消防栓整治,刷新城区市政管护的路灯杆。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强劲动力,出实招、重实干,勇担当、善作为,优作风、树形象,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平稳运行。

(一)争资融资。2021年,市公路局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4133.2万元,其中:车购税补助资金7143万元(国省道升级改造7125万元,危桥改造18万元),省级补助资金36990.2万元(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省级补助补差资金852万元、水毁抢通工程9289万元、国省道升级改造15484万元、治理超限超载综合管理平台219.8万元、养护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4587.6万元、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二期)项目538万元、不停车检测点539.2万元、公路网运行监测设施运维费59.6万元、危桥改造5421万元)。

(二)升级改造。通过实施公路品质工程建设,着力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安全、环保等督查力度,着力化解项目建设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事宜,着力抓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创建了优质、高效、生态公路。基本实现了省综合交交通中心下达我市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目标任务,完成里程106.73公里。我市普通国省干线涉及全省“三大攻坚行动、三大提升工程”公路建设项目共计16个,里程约291公里,总投资约44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交工项目1个13.1公里,在建项目15个277.7公里,其中分段交工项目2个33.8公里。

(三)养护工程。面对我市普通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底子薄、基础差的现实情况,我们大力实施了一批养护工程、打造了一批科技示范路、新建了一批公路服务设施。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秀美乡村建设、旅游+公路,各公路分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打造1至2条示范路,建设2至3个精品道班或公路驿站,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逐步树立抚州公路良好形象。今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完成水毁应急抢通工程里程25.245公里,完成投资5749万元;10月14日省综合交通中心下达路面养护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计划里程160.466公里,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完成计划外临川S432路面白改黑项目16.07公里,完成投资1450万元;完成危桥改造计划1座(G236东乡小璜桥);预计年底完成计划外公路桥梁安全防护提升146座,完成投资2040万元;完成计划外示范路14.428公里,完成投资1731万元;完成计划外服务设施5处(雷湾停车区、宝水驿站、虎圩道班、桃陂驿站、封家边服务区),完成投资1365万元。

(四)安全生产。深入治理公路安全隐患,着力提升路网结构安全水平。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公路基础安保设施建设和连续长陡下坡、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平交路口等重点路段隐患排查与治理,建立安全隐患风险台账,制定针对性处置措施,并完善隐患处置设计。2021年,我局共计投入2430余万元,专项用于处治交通黑点,完善重点路段交通标志、标线及安全生命防护等设施,持续推进172座Ⅰ、Ⅱ、Ⅲ类桥梁防护设施改造即公路桥梁安全防护提升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桥梁防护提升改造146座,新建桥梁防撞墙11251延米,完成进度85%,完成投资2040万元,预计年底全面完成该项工作,切实有效提升公路桥梁安全防护能力。同时,扎实开展了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普查工作,并于8月底前完成了灾害风险调查及隐患排查系统县级上报及市级审核。经核查,共查出公路高边坡信息240处,公路滑坡、崩塌、水毁及沉陷塌陷灾害信息375处(其中一级重大风险3处,二级较大风险20处,三级一般风险210处,四级低风险142处),全面摸清了重点风险隐患,查明了公路承灾体抗灾减灾能力,为后续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五)路网规划。积极开展“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工作,按照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暨“三区三线”统筹划定试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加强与市自然资源局及各县区政府对接,对国土空间编制局部有调整和新增项目补充并完善了相关资料,基本完成了2035年前计划实施的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我市“十四五”国省干线公路正选项目共19个(含“十三五”续建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6个),约347公里,总投资约59亿元。其中,国道7个项目(2个“十三五”续建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约143公里,总投资约33亿元。截至目前,完成工可批复4个,初步设计批复4个,施工图批复3个。省道12个项目(11个“十三五”续建项目,1个新开工项目),约204公里,总投资约26亿元。截至目前,完成工可批复12个,初步设计批复12个,施工图批复11个。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县区班子换届到位后,我局再次征求了各县区意见,拟新增“十四五”普通国道建设项目2个、省道建设项目9个,调减1个省道建设项目。

(六)疫情防控。不折不扣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市新冠指挥部关于加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任务,成立了市公路局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本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对节假期间疫情防控的指导、监督力度。根据市卫健委《关于做好市本级、高新区和东临新区重点人群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动员了机关及各驻市下属单位职工约 180余人接种加强针疫苗。守牢防疫底线,加强内部防控工作,近期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发放0.5万个防疫口罩、596份苇梗清瘟颗粒。

(七)党史学习教育。市局党委始终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发挥领导党员干部关键作用,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丰富多样,“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市局党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9次,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党员干部300余人次集中观看《遵义会议》《建党伟业》《半条棉被》《三湾改编》等党史教育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以及“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直播盛况。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党员干部200余人深入挂点村、社区、项目工地、公路驿站开展不同形式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余次,助力乡村振兴,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走访慰问老党员,举行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全市公路系统开展了“七一”表彰活动,表彰优秀党支部2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4名、优秀共产党员28名。

(八)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组织廉洁文化创建活动,营造风清气正廉洁文化氛围,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一是搭建“组织课堂”,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章党规,局党委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召开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各1次,工作部署会2次。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批示。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编印抚州公路  5期,编印党史学习教育简报35期,讲好公路故事,传播凝聚正能量。三是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将深入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照专项整治四个阶段六个方面,结合公路工作实际,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进一步端正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公路发展仍处于“打基础、补短板”阶段和“爬坡过坎、最为艰难”时期,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项目建设推进艰难。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建设用地问题。由于我市在建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原道路等级较低,尽管我们优化了设计,但还是无法避免占用部分耕地及基本农田。县区土地指标较少,不可能全部用于公路建设,自然资源部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无法办理省道建设用地批复,也无法提供用地批复手续,导致省道建设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国道建设项目虽然有政策支持,但用地审批周期过长,项目推进十分艰难。二是建设资金问题。按照现行公路建设政策,升级改造和养护工程都要求地方配套。据测算,升级改造上级投入约占45%,市县两级需配套55%;养护工程上级投入约占70%,市县两级需配套30%,但在项目实施中,无论是升级改造项目还是养护工程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都难以落实到位。

(二)养护管理压力巨大。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养护资金问题。由于公路系统人员经费未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大部分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被迫用于人员经费支出,导致普通公路养护经费严重投入不足,加之技术力量薄弱,养护装备较差,养护市场化改革仍处于初期培育阶段,现有养护职工队伍无法适应科学化养护需求。二是依法治路问题。由于路政管理、治超执法等行政职能全部划转剥离至交通综合执法部门,而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基本上没有安排专门力量进行日常路政巡查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导致目前国省干线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处于被动和弱化状态,依法治路难度很大,亟需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动的路政管理机制。

(三)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虽然近年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公路生命安全保障工程,大大提升了公路及桥梁安全通行能力。同时,我们也经常性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但由于普通公路大多穿山越岭,临崖傍水,弯多坡陡,路面狭窄,抵御地质、水毁等灾害的能力较弱,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加上普通公路超限超载严重,公路及桥梁安全运营形势严峻。经过全面排查,我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仍有300余处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需下大力气进行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压力巨大。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打好一个强攻战、实现五个新跨越”的工作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重点在交通强市上发力,建设人民满意公路,为全面建设富裕协调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抚州彰显新作为。

(一)目标任务

公路建设:争取完工项目共13个。分别是:G206金溪绕城、G206广昌驿前镇段、G322南丰市山至杉树坳、G322乐安绕城公路、S433咸溪至乐安店元、S227乐安招携至漳灌、S208东乡寨上至冈上积、S424东乡孝岗至安全村、S424金溪安全村至秀谷镇、S212黎川绕城、S213宜黄棠阴至徐兰、S312崇仁六七三处至礼陂、S433崇仁巴山至咸溪;争取开工项目共1个,G206广昌白沙坪至田西村南岭脑。

公路养护:续建并完成路面养护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里程151.299公里,申报并力争完成路面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里程194.553公里;续建并完成示范路创建114.936公里,申报并力争完成示范路创建96.871公里;申报并力争完成安防工程162公里;续建并完成危旧桥梁改造20座,申报并力争完成危旧桥梁改造26座;续建并完成4个道班、2个驿站,申报并力争完成道班新(改)建6个、新建公路驿站4个。

质量安全:确保无重大工程质量责任事故,交工验收阶段公路建养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竣工验收阶段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确保安全生产控制性指标全部达标,减少安全生产经济损失,严防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杜绝干线公路发生桥梁垮塌事故,确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目标为“零”。

疫情防控: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扎实稳妥、安全有序推进公路行业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和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确保职工及其家属生命健康,实现经济社会秩序持续健康发展。

行业管理:在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前,坚持把公路企业作为公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打破旧的思想束缚,用足用活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市场经营“主蛋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科学谋划企业发展规划,做好资质维护、资产整合、资本运作和项目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发展绩效考核,加强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

党群建设: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制定系统学习计划。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推进党群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积极争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紧扣时代主题,不断挖掘公路系统身边的好人好事,升华抚州公路已有品牌,努力扩大创建领域,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二)工作举措

1.加快项目建设。一是坚持两手齐抓。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全力加快项目建设。二是坚持项目为王,对照任务书,落实时间表,制定施工图,实行挂图作战,采取超常规办法,倒排施工工期,抢抓有利施工时间,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三是主动沟通协调。针对建设用地调规难的问题,主动与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和协调,紧紧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及土地调规等机遇,高效推动公路建设用地纳入建设用地规划。

2.强化养护管理。聚焦养护主责主业,按照省综合交通中心下达的计划组织实施,努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一是精细化养护。以路面养护为中心,抓好日常小修保养。以科学决策为引领,抓好预防性养护。以排水整治为重点,抓好综合性养护。二是规范化养护。完善养护大中修、路网结构改造、应急抢险等管理办法,规范养护工程计划审批、工程实施和质量验收等程序。三是特色化养护。全力创建美丽公路,加大“畅安舒美”示范路创建力度,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路景交融、宜驾宜旅”的高品质公路。

3.确保安全畅通。一是落实好一岗双责。把平安放在首位,坚持底线和高压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细化责任清单、厘清职责边界,强化责任追究。二是开展好专项整治。从预防和应对两方面入手,认真落实公路设施安全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攻坚工作,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扫雷”、“清零”专项整治行动。三是运用好“体检报告”。运用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普查结果,实现对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的监管监控。对安全隐患治理,实行交办制、台账制和销号制管理,持续提升道路安全保障能力。

4.提升服务水平。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建设与百城提质、美丽乡村、厕所革命、旅游开发等地方政府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依托现有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公路驿站、养护中心等服务设施,形成多元主题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功能完善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驿站、各具特色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停车区、保障有力的普通国省干线道班和养护中心,全力构建功能完善、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普通公路服务保障一张网。

5.践行学史力行。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严格落实好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和要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推动公路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形式,为基层提供优质、精准的公路出行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公路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学习的重要标志,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最终都落到学史力行上。

6.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建引领、廉政护航、协同发力。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做好信访维稳,防范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全面落实“五型”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跟踪问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支持派驻纪检监察部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关口前移、防患未然。

2021年,全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的领导下,在省林业局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按照“改革牵引、监管升级、项目推动”的工作思路,扎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林业各项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林业生产,“二个到位”全力巩固抚州生态优势

(一)严密野生动物管控,新冠疫情防控到位。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根据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省林业局的部署要求,我局严格落实全国人大禁食野生动物《决定》,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疫情严密防线,对全市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实行全覆盖检查,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共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147次,共出动执法执勤人员470人次,查处野生动植物行政案件8起,处罚10人,查处刑事案件101起,处罚113人。同时,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市共出动宣传车24辆,悬挂宣传横幅153条,张贴宣传标语304条,发放宣传资料5420份,接受群众咨询750人次,利用媒体和微信发送信息2000多条。

(二)科学规划国土绿化,造林任务落实到位。一是营造林任务全面完成。2021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8.96万亩,占省林业局计划的107%;低产低效林改造完成3.30万亩,占计划的160%;高产油茶新造完成8.82万亩,占计划的102%,二是“四化”建设成绩优异。2021年全市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完成1.26万亩,占计划的145%,全市共有45个村获得2021年度省级森林乡村称号,资溪县正在谋划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广昌县启动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申报工作。

二、统筹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两个聚焦”推动林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一)聚焦筑牢生态保护底线,林业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深入开展森林督查涉林案件查处。督促做好2018到2020年森林督查案件查处工作。2021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925起,罚款1884.99万元,恢复林地1026.75万亩,补种树木13.95万株。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巡视江西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违建别墅进行了清理整治和“回头看”。梳理自然保护地内违建问题15个,其中湿地公园7个,自然保护区4个,风景名胜区2个,森林公园1个,均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组织开展抚州市2021年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制定了《抚州市2021年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完成了136个湿地疑似问题遥感点的核查,梳理问题3个问题,2个已完成整改,1个正在整改。

(二)聚焦提增林业发展速度,林业产业层次实现新提升。一是加快林下种植业发展。重点依托龙头企业,重振“建昌帮”中药材产业。2021年,全市林下中药材新增种植面积1.75万亩,总面积将达22.11万亩,年产值达4.4亿元。以黎川县为重点,香榧种植面积达2.9万亩;以资溪县为重点,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面积2.8万亩,发展笋用林面积0.2万亩,以资溪、南丰、乐安为重点,大力推进竹资源第二产业发展,向省林业局申请竹精深加工项目8个,其中资溪县4个,南丰县3个,乐安县1个。二是大力推进高产油茶产业发展。2021年,市林业局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州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从资金、技术、产业链、基础设施、保险和宣传等六大方面全力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森林景观建设,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全市现有23个自然保护区,18个湿地公园,20个森林公园,9个风景名胜区。2021年,我市预计新增6家省级康养基地,全市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总数突破20家,走在全省前列。

三、统筹改革和稳定,“三个更大力度”促进林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更大力度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林长制发源地示范效应更加突出。一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截止到10月底,市县两级共签发总林长令34次,林长巡林457次,建立“林长+基地(项目)”49个,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198个。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的意见》和《抚州市2021年林长制工作要点》,提交林长责任区域森林资源清单210份,林长工作提示单347份,林长责任区域问题清单260份,印发督办函数量359份。二是健全管理体系,凝聚护林强劲动力。出台了《关于打造林长制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林长制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重点打造“三个全面升级”(即“五大体系”、“五大行动”和“林长+林业产业”全面升级)。为稳步提升森林质量,健全自然生态保护体系,不断增强优质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三是完善林长制智慧平台,提供精准数据支撑。2021年,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与森林防火的27个视频监控进行了全面衔接,27个视频监控全面进入了管理平台,丰富了平台内容,实现了林长制智慧平台全市域覆盖。因工作突出,成效显著,接待了来自陕西、河南、湖南、新疆等多个省市考察团,传播林长制建设的“抚州经验”,得到了各考察团的肯定。

(二)更大力度落实“森林双防”,保障林业发展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一是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野外火源管控,制定了《抚州市野外火源治理和打击违规野外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全市2126名护林员划分了责任片区和路段,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求护林员进村入户,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警示教育,取得明显实效。市、县、乡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以做好“三个管住、两个规范”(即管住重点时段、区域、人群,规范生产性用火、祭祀用火)和全面落实“五个禁止”为重点,集中人员和时间开展了野外火源专项整治活动。截至10月份,全市共组织督查组66个,人员198人次。发现火灾隐患10起,整改10起,护林员上岗2126人,设置检查站110个,查处野外违规用火3起。二是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控。以疫木清理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强了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了责任,强化了治理措施。据统计,全市共清理各类枯死木约91.6315万株,清理面积约118.1633万亩,清理完成率达100%。

(三)更大力度推进林业改革,激发林业主体更大发展信心。一是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工作,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2021年共办理了森林植物检疫证126份;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核发8份;出售、利用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审批1份;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审核转报232份。实现了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服务更加公平、行为更加规范、审批更加高效、资源更加优化的目标。二是开展林业金融创新。全市共组建了7家生态支行、6个生态金融事业部和1个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资溪县成立了“两山银行”。2021年,全市林农快贷完成376笔,金额67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88.63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新增32.1亿元。资溪县继去年开展了全省首笔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后,今年又新增两笔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共计122万元。三是建立林权收储整理平台。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以国有平台为依托,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县级集体林权收储整理平台,对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林地,以及林农不愿经营的碎片化林地采取赎买、租赁、合作、托管等方式进行收储,对收储的森林资源进行造林抚育、集约经营综合开发,形成优质高效的资源资产包;通过项目收益、抵押贷款、资本运作等方式,解决还款难、变现难、经营难“三难”问题。截至10月底,全市森林赎买面积达22.7万亩,其中资溪县已完成赎买面积16.8万亩;宜黄已完成了森林赎买1.2亩;东乡已完成了森林赎买4.7万亩。四是开展林业碳汇收储交易。坚持“审慎稳妥,重在试点,小步快跑,率先突破”的原则,规范有序、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碳汇工作。今年十月,市农投公司支付黎川县樟村生态林场林业碳汇收储资金100万元,实现了抚州市远期林业碳汇资产变现的重大突破。同时,积极探索省内大型会议碳中和试点,与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联合,在南丰县莱溪乡试点,开发天然商品林碳汇资源2万亩,完成森林碳汇预售500余吨。

虽然我局在2021年林业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够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低产低效林较多,占全市乔木林面积近1/5,整体经营水平仍较粗放;二是部分特色产业效益不高。抚州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总产值位居全省上游,但仍以木竹加工、制浆造纸、花卉等传统产业为主,竹业、林产化工、名特优经济林等特色产业集约经营不够,整体经营效益不高。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总量不大。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仍较小,与打造林业大市强市要求尚有差距;三是林业产业有待进一步调整结构。林业产业链目前仍集中在前端一、二产业,且二产加工能力不足,具有全国或者区域知名度的林业产品较少,难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亟需在龙头企业带领下,加强精细加工,产出高品质林业产品,提高附加值;林业第三产业多集中在生态旅游观光和配套餐饮服务,需进一步深挖潜力,精准把控市场需求,发展森林研学和森林康养,打造知名品牌。

四、提前谋划,瞄准目标,力争全市林业工作争优创先

2022年,我局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新时代林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制约和影响林业保护发展的典型问题,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按照市委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做优做强林业产业的要求,扎实开展“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行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林业发展的精气神,确保全市林业工作走在前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实施森林提质增效行动。一是推进林长制“五大体系”全面升级。组织体系:做到“一乡(镇)一村一林长”,构建各级总林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森林资源保护体系;责任体系:建立“三单一函一约谈”体系;标准化体系:建立“五员”标准化队伍体系;监管体系:打造全国标杆“抚州数字森林”和提升“四打两防一监测”监管体系;考核体系:采取“数据管人”的管理模式,对“一长两员”采取“234”考核管理模式(对林长考核为每年巡山和事件处理率是否到位;对监管员考核为护林员队伍管理、绩效考核、事件处理的时长和处理率是否到位;对护林员考核为巡护时间、巡护路程、上报事件、事件上报率等是否到位)。二是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助力碳汇林建设。紧紧围绕提升森林质量为目标,做好今冬明春的营造林工作。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引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或市农发投公司、市农垦集团参与,采取“杉木+楠木”、“杉木+青冈栎”“杉木+苦槠”、“杉木+枫香”等模式,大力实施“八大工程+碳汇林”行动,即新造林工程、低产林改造工程、林果业工程、毛竹抚育工程、油茶产业发展工程、森林抚育工程、珍贵树种培育工程、场外造林工程。

(二)实施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常态化监督执法机制,持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森林、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等专项行动。一是加大森林督查案件查处力度。督促各县区做好对国家下发森林督查变化图斑的核实工作,开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打击乱侵滥占林地、打击乱采滥挖野生植物、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为主要内容的“四打”常态化行动,严肃涉林案件查处,确保历年森林督查、矿山涉林案件和毁林专项行动案件全部查处到位。二是开展自然保护区整治专项行动、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切实履行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的日常监管。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拓宽野生动物保护渠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定期对依法获得驯养繁殖许可的单位、个人和集贸市场、酒店等场所进行清理排查,设立举报电话,依靠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加强监督。

(三)实施风险防范治理行动。聚焦森林火灾、松材线虫病等主要风险源进一步完善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一是抓好森林防火,巩固安全屏障。全力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推进全市生物防火林带和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严格野外火源管控。遵守五个禁止,持续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打击违规野外用火行为专项治理,防范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二是抓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实现防控高质量发展。坚持“清理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的防治要求和科学、严格、管用的治理思路,坚持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疫木源头管理为关键,以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沿线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区域和敏感区域可视范围防控为重点,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推动建立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疫木检疫执法行动的常态化、制度化。

(四)实施改革创新试点行动。以抚州作为全国林业改革试点市为契机,着力开展探索林业改革创新行动。一是建立林业资源收储整理平台。推广资溪“两山银行”森林收储经验,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以国有平台为依托,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县级集体林权收储整理平台;二是建立林业碳汇收储交易制度。坚持“审慎稳妥、重在试点、小步快跑、率先突破”的原则,规范有序、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碳汇工作。扩大碳汇林规模,对于现有商品林、公益林、天然林等,通过加强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补植补种等措施提高森林碳汇总量,在黎川县、金溪县开展远期林业碳汇收储交易试点。三是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快贷”规模。创新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森林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生态权益类贷款产品。

(五)实施产业提升系列行动。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繁荣为方向,加快推进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培育壮大一批现代林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现代林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重点林业产业园区,着力构建布局合理、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一是打造各类特色林业产业园。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毛竹、竹工艺品为主的竹精深加工业;以高密度纤维板、校具、家具、凉亭为主的木制品加工业;以香精香料、松脂等为主的林产化工加工业;以灵芝为代表的森林药材加工业;以油茶、香榧、食用菌、竹笋等为主的特色森林食品精深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向林业产业园区集聚,着力打造资溪毛竹、金溪香精香料、南城校具、黎川家具等林业产业园。二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全市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结合我市承办第六届全国森林康养大会契机,编制《抚州市森林康养旅游规划》,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及服务新业态。加快森林步道、森林驿站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建昌帮”中药材传统优势,发展森林食疗、森林药疗、森林养生等特色康养项目;培育森林庄园、森林人家、森林氧吧、森林浴场等森林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市。

2021年,县生态环境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主线,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推动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 常态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激发新活力”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为着力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暨环评与排污许可入企帮扶活动,实现了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党员素质与执行能力同步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上级意识形态工作文件精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工作重要内容。开展“以案五说”专题警教育和“从政治上看环保”座谈交流,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抓细落实,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生态环保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

二、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2021年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按序时推进。交办群众信访43件,已完成整改42件,剩余1件按整改方案于2022年9月底完成。

以中央巡视安徽、省委巡视太和反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主线,对2016年以来中央、省委、市委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交办信访案件进行系统梳理,结合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形成我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整改落实,其中27个立行立改的整改任务已取得明显成效,需要长期坚持;要求于2021年12月底完成的23个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18个,其余5个已完成部分整改,并正在完善;要求于2022年12月底完成的3个整改任务有序推进。

三、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一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监管。充分利用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平台,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污染源解析,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时解决,确保实现重点污染物年度控制目标。通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攻坚联合执法行动,完成问题整改101件。二是实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精准管控,分类采取工业企业停限产措施,减少环境空气污染。三是扎实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管理,有效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四是开展春节和元宵期间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禁燃禁放专项行动,扩大禁燃禁放范围,确保春节期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五是指导全县11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完成了“一企一案”制定和县经济开发区VOCs综合治理“一园一案”编制工作,对2020年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交办问题整改开展“回头看”和执法帮扶。六是持续加强秸秆禁烧工作。2021年1月1日至11月21日全县PM2.5浓度均值为43.1微克每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11.6%。

(二)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一是对我县7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饮用水安全。牵头制定了《太和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标工作。二是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废水废弃物和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减少了医疗污染隐患。三是加强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保证黑茨河、颍河地表水考核断面Ⅳ类水质目标,截至10月份我县共获得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550万元。四是牵头推进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工作,制定出台了《太和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3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目前全部建成试运营,提质增效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五是完成了2021年度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三)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加快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单、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及其他涉重金属企业名单,我县有13家企业地块纳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系统。二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落实《太和县生态环境分局危险废物等安全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管理,继续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纳入排污许可。三是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风险管理。深化污染地块环境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落实土壤环境保护方案,掌握已关闭搬迁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情况,2处疑似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无新增疑似地块(因省核销较去年减少4块)。开展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技术评估。四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开展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跨界转移、倾倒固废危废等违法犯罪行为。五是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防控,按照《太和县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对我县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和再排查。六是完成21家医院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重新)申请的现场核查工作。七是持续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

四、有效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我局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为重点,受理各级转办交办环境信访案件636件(不含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群众信访件),目前已办结471件,其余165件按照法定程序正在办理,有效解决了群众环境诉求;开展事中事后双随机执法检查共计98家,下达责令改正违法决定书32件,实施查封扣押15件。在医疗卫生机构废水、废弃物和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中,对2家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出了整改通知书,对8家未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对6家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设备实施了查封。2021年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21件,共计处罚金额267万多元。

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打造“大环保”联合治理格局。5月份以来,我局分别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个职能部门,对全县生态环境领域8个行业213家次企业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发现的5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并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实现“上一次门,查多样事”,做到监管不缺位,无事不打扰。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推动“两法衔接”工作的合力,不定期召开两法衔接联络员会议,保障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2021年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移交公安机关3件。

    四、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监管基础工作

强化环境监测工作。一是开展地表水、地下水检测。定期开展黑茨河、谷河、沙颍河、万福沟等重点流域水质监测,完成千吨万人地下水源地79个监测点位季度监测。二是对我县境内20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监督性监测,不定期对3家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质监测。三是及时干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群众信访案件环境监测(包括水、废气、噪声)。四是对肖口园区、县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周边环境开展环境质量监测。五是开展了乡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

优化行政审批工作。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环评审批服务。通过入企帮扶,对2700多个项目开展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工作。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全面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承诺备案”模式。大力推行“互联网+”网上办事、服务工作,全面实现了环评审批全流程网上申报、审查、审批,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项目评审费用申请县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为企业减负。

深化环境宣传教育。利用“安徽环境宣传周”“六.五”世界环境日、5.22生物多样性日、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局微信公众号和官方抖音等,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环保法律法规,开展宣传进校园、社区等活动10余次,利用新媒体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线上、线下活动10次,组织开展环保征文活动2次、环保绘画大赛1次、环保摄影比赛2次,开展线上环保知识有奖竞答2次。成立巾帼志愿者生态环境志愿者小分队,开展下乡宣传环保公益活动。

2022年工作谋划

2022年度,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大美太和。

一、全面完成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环保为民。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以解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严格按照《阜阳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销号管理办法(试行)》《阜阳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规定,严格落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556”闭环管理机制,坚持问题整改“有声势、有力度、有时限、有结果、有奖惩”“五个有”总体要求,逐一制定“问题、任务、标准、时限、责任”“五项清单”,实施“双向交办制、时限承诺制、督办预警制、销号清零制、责任追究制、公开通报制”六项制度,建立整改工作调度督办机制,实行“定期通报、重点问题提示、滞后问题警示”。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定期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确保已整改完成的问题不“反弹”。对没有完成整改的问题,要查清原因,按序时进度进行整改,确保环保督察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见底清零。

二、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严格落实五控(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措施,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煤窑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区管控、建筑及拆迁工地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等重大专项行动,加强细颗粒和臭氧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源精准监控网格化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到污染源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持续做好2022年全县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禁燃禁放工作,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开展2021年度环境统计工作,指导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完成系统数据。积极编制太和县2022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三、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

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水质改善,保障饮用水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定期监测饮用水水质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水质水量,接受群众监督,防范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严格水源地上游高污染高风险行业环境准入,防止发生危及群众饮水安全的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二是完成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建立城乡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农村生态河道和生态清洁小流域。三是加强工业企业运行监管,规范排污口设置,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施,确保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完成乡镇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四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升改造,确保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提质增效。五是加快推进太和县西淝河支流水环境污染问题整治,根据乡镇自验结果和断面监测数据,开展联合验收,验收结果及时报阜阳市政府和市环委办备案。不能在时限内完成目标任务的,将纳入年终考核并要求继续整治,确实取得治理成效。

四、坚决打好净土持久战

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掌握已关闭搬迁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情况,加快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风险管理,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重金属排放量。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切实防治二次污染。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执法监管,督促重点企业落实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地下储罐备案等制度。积极推进疑似地块(原精细化工厂地块)初调报告评审和太和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技术评估。

五、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环境监测为监管服务、为公众服务的原则。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环境质量监督监测能力、数据分析与利用能力和监测信息发布能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各重点企业的监督性监测,以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六、完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机制

通过县域多部门协同的环境行政治理机制,解决传统生态环境治理行政执法碎片化、片面化缺陷,全面提升环境综合治理效率。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市场主体库和检查人员库,明确各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将联合执法工作作为推动业务开展的有力抓手,根据实际确定联动范围,有计划地推动联合协作,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的目标,提高执法监管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质量和效果,确保生态环境领域有效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不断提高我县生态环境领域的监管力度、治理效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无缝对接,不断增强我县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

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测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提升监管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解决重复检查、随意监管、执法不公问题,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联合执法机制,打造“大环保”的联合治理格局。

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健全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督平台,加强对易“反弹”项目的日常监管,努力打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

六、加强污染源头管控

严格落实“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把牢环保准入关,从严审批新建工程,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做好新建项目的环评工作,确保新建项目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新的污染。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提速”积极探索排污许可制度创新,依靠监察力量开展摸排核查,强化核发质量检查,对于填报内容不实的主动帮扶企业修改填报信息,为企业申报提供优质服务,规范企业依法持证排污;简化企业项目环评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服务;强化引导和培训,热情服务基层和企业。

继续开展“环企直通车”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继续开展“环企直通车”行动,落实局领导班子带头帮扶企业制度,开展“面对面”互动,建立健全“点对点”“一对一”“促企引商”“聚点带面”四个帮扶机制,细致梳理企业环保方面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全面提升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七、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方式

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方式方法,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强化新闻宣传。推进公众参与,构建良好环保公共关系。持续开展“公众看环保”活动和推进绿色创建工作。通过多手段、多形式、多推动、多引导,激发公众的兴趣,让公众了解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1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各项民政重点工作落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充分发挥民政民政兜底线、基础性、保障性工作职能,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民政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推动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加强政策保障力度。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贵池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贵池区民政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贵池区社会救助工作便民惠民优化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关于转发《安徽省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全力做好民政兜底保障工作。

2、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刚性支出较大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人口,实现动态监测、动态调整,做到及时发现、精准干预、精准救助。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区低收入人口信息摸排的通知》。截至目前我区低收入总人口25710人:其中低保19605人、特困对象3407人、低保边缘家庭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710户、1956人(其中边缘易致贫635户、1781人、脱贫不稳定户60户145人;因病因残因灾因疫15户30人)、因支出型贫困家庭533户、742人。低保累计新增890户、1409人;取消784户、1159;特困供养对象累计新增205人;取消137人,孤儿累计新增34人、减少12人。

3、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成果“回头看”。会同乡村振兴局等部门适时利用数据库共享和对比,及时甄别发现困难人口,对这些人中没有纳入兜底保障的,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目前全区3029名监测对象中低保对象1036人、特困对象35人、孤儿2人。

4、合理调整救助标准。根据市民政局《关于调整2021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池民社救[2021]5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与财政部门会商后,从今年7月份开始相应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到每人663元/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调整到每人742元/月。

5、及时发放社会救助资金。截止11月底,全区现有2768户、399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发金额187.1万元,共发放城市低保金2077.21万余元,全区月人均补差金额达460元。目前共有11793户、19598人享受农村低保,月发放金额728.82万元,1-11月份已发放补助资金7890.04万元,全区月人均补差金额366.5元。享受特困供养3400人,其中分散供养2122人,累计新增205人;取消137人,1-11月份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697.95万元。

6、及时开展临时救助工作。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及时救助功能,1月份,积极应对疫情、灾情影响以及禁捕退捕渔民兜底保障工作,截止目前为止,全区已救助105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2.63万元。

7、开展第三方核查工作。根据去年第三方核查评估机构提供的报告,整理发出整改清单805条次。到目前为止,相关4个镇街共新增155户249人、取消131户194人、调整143户净减23人。今年再次投入资金24.07万元对7个镇街4759户7982人(9月份数据)的城乡低保家庭开展第三方入户核查,目前入户核查工作已全部完成,进入后期数据资料整理阶段。

8、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下放试点工作。从去年11月开始,我区在梅街和棠溪两镇开展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下放试点工作。近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区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试点两镇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布署,迅速启动低保特困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工作,从健全机制、完善方案、规范程序等方面确保试点运行正常。截至目前,试点两镇已按新模式审核确认新增低保70户121人月金额4.04万元、取消低保103户156人月金额5.39万元;新增审批特困供养对象38人(分散33人、集中5人)、审批取消特困供养对象40人(分散20人、集中20人)。通过试点,大大地缩短了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依托城乡三级中心开展服务。一是进一步巩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规范运营53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累计发放城乡“三级中心”运营补贴168.75万元,发放低收入老年人购买服务补贴资金68.61万元。二是着力开展适老化改造,确定4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适老化改造,共投入改造资金328609元。

2、敬老院改造提升。按照分三年完成我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计划。2021年,投资1730.25万元对唐田敬老院、梅街敬老院、梅龙敬老院(2所)、梅村敬老院(2所)共8所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养老机构设施改造提升,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

3、推动社会化养老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2个,共192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充分利用贵池一流的生态优势,以长三角为重点,引进民办养老机构落地贵池为突破口,陆续引进江苏九如城、铜陵夕阳红、上海邻鹿、合肥领航集团等养老服务机构,为加快培养养老护理、心理咨询、健康管理等人才队伍,提升养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积蓄养老产业发展新动能。今年马衙敬老院公建民营已签约。

4、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水平。今年以来,我局将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列为重要工作内容,9月份我局联合区人社局委托池阳职业教育组织召开了全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会并印发《贵池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目标、实施主体、培训方式和补贴标准,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全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完成民生工程考核要求,从业人员培训207人,累计培训33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此项综合自评为“优”。

5、加强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建立老年人赡养协议签订、农村留守老年人联系登记、农村特殊老年人群体探视走访等三项制度。为高龄老年人每月发放高龄津贴,高龄津贴按月发放至个人,符合条件的应发尽发,截止目前,全区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969人,共发放高龄补贴539.66万元。农村低收入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资金58.692万元,发放人次1554人,覆盖率71%。对全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了住院医疗护理保险。截止目前共赔付217人次205190元。同时,我区对养老机构老人购买了综合责任保险。

6、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按照“应不尽补、精准到人”的原则积极推进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印发了《贵池区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工程实施办法之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的通知(贵民政〔2021〕40 号)有效加强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截至目前有9243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累计发放资金603.35万元。8710名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累计发放资金579.86万元。有效保障了符合政策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日常护理。

7、开展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为全面做好我区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我局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对精神残疾三四级患者进行全面摸排统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3家专业机构,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对已核实的218名持证三、四级精神残疾人员进行评估,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并逐步设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服务站点。

(三)深入推进基层政权建设

1、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组织考察学习合肥、黄山等地社区治理工作先进经验,拟定了《关于调整池州市贵池区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贵池区城乡社区治理大提升行动方案》、《贵池城乡社区治理提升行动责任清单》,进一步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小区楼栋划分、人员配备工作。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的原则,制定了《贵池区优化整合城市社区楼栋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楼栋长四项工作制度。目前经优化整合,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小区、楼栋)”的四级网格治理体系。目前,城市社区优化整合楼栋长共1387人,农村社区网格员3315人,其中党小组长兼任网格员和楼栋长共1252人。继续加强了对小区片长和楼栋长的培训工作,并要求熟悉收集居民信息、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知识。同时,将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并与绩效挂钩。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对不能胜任履行工作职责的人员要及时按程序选配到位,不留空白。

2、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试点,目前秋浦街道信息化平台已建成,开展线上线下便民服务试点;坚持“互联网+”理念,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物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社区运用社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向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服务。召开相关街道分管领导和社区负责人会议,调整贵池区秋浦街道智慧社区项目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拟定2021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完成综合信息平台优化,便民服务,社区治理扁平化试点,智慧化小区试点。

3、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规划和标准化建设,2021年稳妥推进曼哈顿、维多利亚等小区“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整治工作,严格审核报批地名命名更名,规范地名拼写,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做好第四轮行政区域界限联合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区于青阳县民政局于2021年10月对两区县行政区域界限进行了联合检查,经实地走访、勘察,青贵线界线及界桩位置清晰、方位物齐全,两县区边界地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4、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发展。引导符合登记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加快成立贵池区各类行业性、专业性志愿服务组织。督促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及时录入志愿服务系统,目前贵池区常住人口约为61万人,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49337人,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达74667人,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为24%。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总人数的49.9%。

5、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区“三社联动”社会治理机制试点为切入点,遴选了18个公益微创投项目,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助老扶弱济困等公益活动。推进我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本地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和管理办法。今年共招聘社区工作者26人,完善专业教育、岗位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乡村振兴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名,并精心组织全区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

6、积极开展“三治融合”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三治融合”试点建设。制定了《“三治融合”试点工作方案》和《贵池区“三治融合”试点示范项目评估验收标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安排5个村(社区)开展“三治融合”试点示范建设,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

7、认真组织村(社区)"两委"换届。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做好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前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对20个镇街选举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和督查,及时掌握全区选举工作动态,并及时印发工作提示函,目前,全区219个村和社区,已全部完成了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提名工作。现进入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联审阶段。换届总体进展顺利,态势平稳。预计全区换届选举将于12月10前全部完成。

(四)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

1、健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成立了以区政府领导任主任、区民政局等四十余家单位(部门)人员名单的通知》(贵未保委〔2021〕1号),明天计划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项目实施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镇、街道儿童督导员22名,共有村(居)委会儿童主为委员的池州市贵池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制定《关于印发池州市贵池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及组成任217名,2865名在册留守儿童。至2021年11月底保障孤儿 158 人,其中散居孤儿2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98人,集中 35人,累计发放孤儿保障金 196.995万元,孤儿累计新增34人、减少12人。

2、提升违建墓地专项整治行动。成立全区排查整治违规建设殡葬设施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认真研究制定《贵池区违建墓地清理整治实施方案》(贵殡整治办〔2021〕01号)文件,已整治活人墓111处,硬化大墓8处。巩固十三五期间推进的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成果,加强对建成云龙山公益性公墓、龙形山公益性公墓和长垅岗公益性公墓3个公益性公墓,以及园区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4个江南产业集中区等迁坟安葬点的监管。

3、开展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治理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印发了《关于在区级社会组织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的函》,今年以来在我局登记的社会团体共计2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10个,“僵尸型”社会组织注销登记9家,已完成年检整改10家。

4、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机构摸底工作。目前在我区登记的社会组织中无“有证无照”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19家校外培训机构正在办理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5、科学开展收养登记,保障儿童利益。严格按照《安徽省收养能力评估办法》的要求,一律通过收养能力评估,有序开展收养登记工作,让被送养儿童回归最适合的家庭,确保收养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开展收养评估。完成符合收养登记15例,规范收养档案管理,对所办理的收养登记档案分类妥善保管,对收养资料严格要求保密,为以后的档案查询提供便利。

6、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深入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强化乡镇巡查发现救助转介机制,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根据民生工程目标考核、民政工作年初计划本年度目标计划救助90人,已完成救助79人。

7、提升儿童福利院服务水平。推进养治教康一体化建设,已争取中央预算投资432万,正在建设中。

(五)加强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

1、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今年我局共受理群众通过市长热线来信23件,接待来访700多人次,热线电话1000多个,处结率达100%。来信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低保、生活救助和五保供养待遇等问题。我局加强了信访工作领导,落实了相关责任制,完善每周一到周五领导接待日制度,进一步完善民政信访网络建设,对重点信访案件实行包案制度。坚持和区有关部门互通信息,对一些重大集体上访事件和不稳定因素及时预报,做好预案,在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假日期间,我们都深入基层,排查上访对象,认真化解矛盾,及时处理,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区民政局社会治安大排查大整治大防控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区民政局社会治安大排查大整治大防控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压实排查整治责任,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广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群防群治中来。

(六)强化党建工作

1、强化政治建设。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抓好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区委党代会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强化党内法规专题学习,开展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任务落实,规范机关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言论;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史学习教育,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要目标,严格按照开展专题学习、开展专题辅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

3、强化党内监督。强化廉政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教育党员干部筑牢廉政防线。加强纪律建设。不断提高全面遵守党的“六大纪律”的自觉性。

4、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规范群团组织建设,配齐配强群团工作力量,搭建工青妇活动平台;加大群团干部培训力度,提升群团干部能力素质。

二、存在问题

(一)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不够深入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出台的一些低保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政策,一些镇街特别是村级经办人员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加上基层人员流动较大,业务熟悉期长,影响政策及时落实。

(二)养老服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养老设施普遍不足,适老化配套不完善,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资金缺乏,极大影响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急待进一步加快完善服务体系步伐。

(三)智慧社区建设的推进有待进一步提高

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受到社区硬件、网络设施、系统平台、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资源整合、投入资金以及社区居民认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智慧社区建设普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挑战,存在一些问题。

(四)公益性公墓建设、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推动进程缓慢 。一是由于“十三五”规划中没有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土地林地批批难,公益性公墓难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公益性公墓未实质性投入使用。二是由于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人手不足,对殡葬监管力度不大。三是社会组织专项整治难度大,因存在部分通过登记的住所、法定代表人等方式无法取得联系,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进度推进缓慢。

三、2022年工作安排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上级民政工作部署,推动民政兜底保障更加牢固,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更加有效,民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有力地推进全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五新”贵池作出更大贡献。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措施,助力乡村振兴。一是落实区委、区政府两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二是做好低保特困审批权限全面下放镇街道;三是做好低收入人群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完善动态监测管理,开展排查比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时效性,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帮尽帮、应发尽发”。

(二)加快养老服务建设

1、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和监管力度。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继续加大区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提升管养保障水平。全面完成敬老院改造提升任务,2022年完成改造提升10家乡镇敬老院,1家区级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建设任务。

2、进一步加强养老管理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年纪轻、有文化、有爱心和事业心的同志充实到养老服务人员的队伍中来,大力开展专业化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与有关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引进专业养老护理人才。

3、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对接引进长三角先进企业进驻我区。有序推进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引进社会资本和先进管理理念,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满足我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

4、推进康养文旅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

服务模式,促进医疗机构与健康养老协同发展。按照“旅游+”“文化+”发展理念,以齐山—平天湖风景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推动形成“一城五带三板块”发展格局,力争建成长三角休闲度假、健康养老首选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着力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1、做好2021年换届选举后村居委规范化建设。督促各地加强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相关资料、台账收集、整理和归档。完善各类自治组织建设,加大村居两委干部岗前培训。

2、提升社区信息化服务能力。完善秋浦街道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细化措施,提升智慧社区建设水平。

3、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2021年《贵池区城乡社区治理大提升行动方案》、《贵池区优化整合城市社区楼栋长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我区村社区治理能力。

4、推进社工站建设,做好志愿服务管理工作。推进社工站建设,完善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工作组织体系。鼓励和支持乡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切实做好志愿服务管理工作,提升我区在中国志愿服务网2.0版的志愿者注册率。

(四)做好民政领域其他工作。

1、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活动,发挥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成儿童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建设,推进区域性儿童福利事业发展。

2、做好慈善协会换届工作。继续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努力做好募捐工作,提高慈善救助工作水平,加大慈善参与力度,做好慈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慈善氛围,探索建立慈善组织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3、提升殡葬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及管理,拟新建2所公益性公墓。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加大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努力遏制增量发生。

4、推进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实现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强婚姻登记大厅文化建设,开展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服务,开展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证、补办结婚登记工作,补齐婚姻登记信息数据。积极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工作。

5、紧抓机关自身建设,加强党建工作

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和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紧抓教育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等理论政策学习,深化“三个以案”和党史警示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围绕局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推动党建规范化,丰富党建活动内容,提升党建成果转化水平,着力发挥“大爱民政”党建品牌效应,为按期实现年度工作目标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坚持落实“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

今年以来,统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局的关心指导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总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部署,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统计重点工作,努力提升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运行情况

截止11月止,全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略有回落,但表现仍好于预期。

(一)工业生产总体稳定。

1-11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3.5亿元,同比增长28.3%,增幅比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及首饰业规上企业共37家,完成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10.4%。去年新培育的19家企业,完成产值19.9亿元,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8.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1-11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4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项目投资完成249.5亿元,同比增长18.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9.9亿元,同比下降23.1%。按投资类型分:工业投资完成108.5亿元,增长24.4%;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4.2亿元,增长32%。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回落。

1-11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比1-10月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单位完成零售额11.8亿元,增长41.8%;限下单位完成零售额132.6亿元,增长9.3%。

(四)四上培育情况良好。

“四上”培育已完成32家,其中建筑房地产企业13家,工业3家,批发业1家,零售业3家,住宿业2家,餐饮业4家,服务业6家,现正在审批中的有7家。

二、突出整治引领,加强党的建设。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核心作用。

1、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形成责任落实的有效闭环,增强抓党建、强党建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定《县统计局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强党建抓队伍促业务”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

2、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从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素质培养、作风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今年以来召开局党组会议16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6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次,支委会9次,讲党课6次,开展主题党日7次,推动党员干部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日常养成和具体工作中去。

(二)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提升工作实效。

1、丰富工作载体。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志愿服务、集体学习、集中讨论、读好“红书”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及清廉为民意识。充分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学习强国、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等学习平台,及时学习传达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等系列重要精神。

2、突出工作重点。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契机,通过电视台、报纸、新媒体等载体,立体交叉宣传和普及统计法律法规,为统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筑牢统计网络安全壁垒,为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助推文明创建。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认真做好“文明出行”志愿服务引导工作及推进文明创建,缓解交通压力“文明出行”交通劝导工作。

(三)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作风效能。

1、领导重视抓。年初及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主要负责人带头自觉遵守“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等制度规定,坚持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命、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2、健全机制抓。按时召开每季度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纪委相关会议精神。制定了《海丰县统计局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拟定了《海丰县统计局2021年工作要点》《统计局内部制度汇编》,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单位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持之以恒以风肃纪,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不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3、注重实效抓。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以党组中心理论组、“三会一课”等为载体,学系列讲话、学会议精神、学文件规章等,提高干部理论素养。组织多形式廉政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和党纪意识,做到明红线、守底线,不断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聚焦主业主责,助推统计事业发展。

(一)高效率推进GDP统一核算工作。

为推进我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任务顺利实施,我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主动学习《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积极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在全县季度性经济运行分析会、经济工作专题会上培训200人次。提前预警,逐一细化指标,提出工作思路,在弥补行业缺失和做大产业规模上下功夫,并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高质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普查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普查保障,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信可用。二是整理、科学分类,发布海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三是做好百岁老人信息核实上报工作。百岁老人信息核实上报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事关人口普查信息精准度及政府统计公信力。积极组织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人普办下发的普查登记时点百岁老人名单进村入户,根据《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人口普查条例》有关要求,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普查,将普查登记时的百岁老人的数量、年龄、住址等方面信息进行实际核实,确保人口普查登记时点百岁老人信息真实准确。   

(三)高标准完成常规统计报表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每季度经济指标预警分析,按时提醒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当月指标完成情况。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克服疫情对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影响,坚持做好《海丰主要经济指标》等月度、季度统计资料的编印发放。二是认真按照《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我县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商贸、城乡住户调查、人口、劳动工资等近20个专业月报、季报和年报工作。

(四)高要求抓好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开展常规统计工作,认真完成工业、能源、科技、服务业、商贸、劳动工资、投资、房地产、建筑业、农业以及综合统计。二是做好统计普法教育。常态化开展统计普法宣传,结合人普、统计开放日等,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借用国家局统计法律知识竞赛这个载体,广泛发动部门、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参加统计知识竞赛。三是进一步加大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力度。出台《海丰县统计局全面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全员责任体系。加大数据核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对四上企业进行统计核查和“双随机”执法检查。

四、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上级统计部门指导关心下,顺利开展了各项统计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我县统计工作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1、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撑点,这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当前我县工业经济都存在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产业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统计任务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矛盾日趋突出。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使任务与经费、人员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五、2022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宣传贯彻。继续推动对《意见》《办法》《规定》学习贯彻的广覆盖、多层次、大影响,做到乡镇党政班子学习全覆盖,特别是抓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这个“关键少数”的宣传引导。推进“统计进党校”,积极争取把统计法纳入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在统计法颁布纪念日、中国统计开放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面向全社会开展声势浩大的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

(二)认真开展新增“四上”企业强改。新增“四上”企业入统入库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活力和实力。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四上企业入库申报工作作为壮大我县经济总量,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主动与各牵头责任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深入排查相关企业,每月定期与各牵头责任单位对接,及时把符合入规条件的企业申报入库。

(三)大力服务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统计调查是县、镇两级政府统计机构的主责主业和工作基础,我们将一以贯之统筹抓好工业、服务业、贸易、房地产业、建筑业、农业领域统计,R&D研发、创新等统计,加强数据审核,做好名录库维护等工作,强化月度、季度、半年、年度主要宏观指标监测,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提供精准匹配的统计数据服务。

(四)不断加强统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党建引领,切实加强统计系统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忠诚、担当、实干、干净的统计队伍;加强与部门和乡镇的沟通联系,强化对部门和乡镇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快信息共建共享,提高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和统计基层基础和整体合力;加强能力建设,采取组织业务培训、上挂下派、外出学习、与外县区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改善统计干部知识结构,努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和最新工作要求,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1225:(33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8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