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人民日报》评论汇编(42篇)

2024-02-07 22:46:05 582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目录

蕴藏在市场主体中并不断积累提升的生产、管理、服务、创新和技术能力,是支撑在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筑牢制度基础、拓展市场空间、培厚创新土壤,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我们就能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育先机、开新局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大幅拓展、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日益完善。充满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绘就了磅礴壮观的宏观经济发展图景。

前不久,国新办举行的“激发市场活力 规范市场秩序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透露,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快速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

1.46亿户,年均净增长超1000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稳定在70%左右。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充分展现了广大市场主体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韧性与能力,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

我国市场主体能够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在繁荣稳定的大环境中预期稳定、充满信心,积极投资创业;三是超大规模市场,为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四是亿万勤劳智慧的劳动者和一大批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群体,持续支撑着我国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说,只要中国经济东风浩荡、行稳致远,市场主体就能扬帆远航、破浪前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1.46亿户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是我国市场体系培育、完善、成熟的基石,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微观基础。同时,蕴藏在市场主体中并不断积累提升的生产、管理、服务、创新和技术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支撑在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只要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就能全面综合提升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支撑国家财力的稳定增长,为更好

地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奠定重要物质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抑制市场主体活力、损害公平竞争的不利因素。比如,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在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促进国内经济循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便利度的同时,平台垄断、竞争失序、无序扩张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有力有序强化竞争监管,坚决反对垄断,着力规范平台经济竞争秩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实践证明,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更重创新,实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发展。

奋进新征程,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各类市场主体大有可为。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筑牢制度基础、拓展市场空间、培厚创新土壤,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我们就能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育先机、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重视和强化残疾预防,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安全、增进人民健康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每年新增残疾人逾200万,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十分紧迫、必要。健康关乎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预防工作,减少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减轻残疾带来的痛苦,帮助残疾人和家庭解决

困难,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实际行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工作。五年来,通过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遗传发育、疾病、伤害等导致的残疾发生得到有效控制,脊髓灰质炎、麻风病、碘缺乏症等造成的残疾已基本消除,白内障、药物性耳聋等造成的残疾大幅减少,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不断提高,残疾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的实践表明,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意识至关重要,开展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是残疾预防的有效模式。但与此同时,慢性病、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意外伤害、老年人功能衰退、心理健康问题等致残风险在显著增加,“十四五”时期,残疾预防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是可以预防的,残疾预防是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的健康投资和重要策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重视和强化残疾预防,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创造健康和平安的生活。

一是健全预防工作机制。残疾预防是卫生健康服务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医学、经济、法律、社会等多学科优势,推动残疾预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是增强全民预防意识。残疾是每一个人都面临的风险。要利用残疾预防日、爱眼日、爱耳日、出生缺陷预防日、

精神卫生日等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高危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残疾预防和生命防护能力。

三是落实重点预防工程。针对慢性病、出生缺陷、意外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实施重点预防工程,提高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不断改善残疾人康复状况。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高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能力和水平。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可及性,让更多的老人安享健康的晚年。要推动加快发展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和个体危机干预,营造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为人们创造身心愉悦的生活。

四是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是未来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国残联正在推动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推动建立康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相关基础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为残疾预防、康复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残疾预防,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增强残疾预防意识,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幸福美好。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第五个残疾预防日之际说  

(本报记者  易舒冉整理)

翻开中国地图,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中原腹地到江海之滨,正在被高铁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中国高铁,如

同一条条生机勃发的“大动脉”,用速度重新定义时间,用连通不断改写空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传奇,绘就新时代铁路发展的新画卷。

速度提升,让生活选择更加丰富。2008年,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十几年后的今天,“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在成型,高铁覆盖了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纵横之间,有“一日看尽江南景”的诗意,有“京广一线穿南北”的壮阔,也有“通山达海越五岭”的豪迈……四通八达的高铁串点成线、连线成网,将一股流动的风吹向都市圈、城市群,“同城时代”“双城生活”正向我们走来。

服务提升,让出行体验更加美好。曾经铁路出行,往往是购票大排长龙、上车摩肩接踵、旅途漫长难耐。如今,动车组列车已承担铁路客运量的70%,复兴号动车组实现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网络购票在线选座、人脸识别快速进站、手机预订特色餐食……“说走就走”的高铁出行,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服务更加细致周到。车窗外江山多娇、风景如画,车厢内宾至如归、其乐融融,“坐着高铁游中国”的流行,无疑是铁路服务升级的生动记录、真实写照。

不忘普惠,则让交通发展更有温度。全列贯通供氧系统的高原动车组开上青藏高原,让藏东南的湖光山色声名远扬,延伸的铁轨为当地发展注入动力;耐低温、耐冰雪的高寒动车组,为最东端高铁成环补上关键一段,飞转的车轮给当地群众带来希望。截至去年底,100多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198个县跨入高铁时代。巨变背后,一份为民情怀始终温热:全国现在仍有81对公益性“慢火

车”低价运行。一列列“赶集车”“求学车”,连接深山内外,满载生计、驶向希望。速度与温度,成为中国铁路交通均衡发展的双重维度。

时间是变化的标尺,空间是更迭的参照,时空为证,见证了发展飞跃向前。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如今已然领跑世界。俯瞰山河,“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越织越密,这一道流动的中国风景、这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正在更好更快地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期盼,把交通强国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来论

北京朝阳  何  娟

独臂游泳运动员奋力向前,盲人跑者努力冲刺,轮椅网球选手潇洒挥拍……在第十六届残奥会上,来自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自强拼搏,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新的荣誉。他们挑战极限、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感动了无数人。

赛场上的胜负,不仅是竞技能力的比拼,更是精神意志的较量。在东京残奥会上,为中国摘得首金的李豪在落后时告诉自己:“要沉住气,击好每一剑”;在铁人三项比赛中创造历史的王家超说:“我坚持到最后,已经拼尽了全力”;女子铁饼运动员董飞霞表示:“每一次比赛都要争取比上次扔得更远”……拼到最后一刻的顽强,不断超越自我的坚定,彰显着中国运动员的风采。他们用行动证明,怀揣梦想、勇敢拼搏,一切皆有可能。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田径赛场上,盲人选手刘翠青在领跑

员徐冬林的牵引下成功卫冕,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故事让人动容。最好的关爱是尊重,最好的致敬是行动。给予残疾人更多尊重与平视,学习他们的精神,尊重他们的梦想,与他们携手并进,这也是残奥会留给我们的珍贵启示。

河南焦作  樊树林

云南昆明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建档并挂牌保护,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湖北恩施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守古树”活动……近年来,一些地方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取得一定成效。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活化石”“活文物”,见证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保护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与科研意义。从在城市建设中的“改路不挪树”,到将名木古树保护写入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近年来,许多地方着力保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自然财富,传承绿色文脉,为人们留住乡愁。

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唯有方法科学,才能起到保护作用。现实中,除了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侵蚀等不可控因素,人为因素也容易导致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甚至死亡,如地面过度硬化等。这提醒我们,科学抢救修复和养护管理,广泛普及古树保护知识,才能让每一株古树都得到有效保护,更好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

者说)

全面推广普通话文化,我们一定能为助力乡村振兴、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滦平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说好普通话,有利于人们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河北滦平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普通话体验区和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被誉为“普通话之乡”。近年来,我们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普通话特色小镇,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为重点,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高起点谋划,强化统筹推进。我们以普通话文化为引领,制定《滦平县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滦平县打造普通话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普通话传播和体验基地建设框架,规划普通话文化乡村振兴特色培训小镇建设。集中精干力量,对接优质资源,与国内知名高校、中学、小学合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高效率推动,创新工作载体。抓传承,对普通话文化的直接见证者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录制音像资料,收入普通话音像档案系统。抓常态,开展读书推普活动月,开展“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拔赛、“普通话之乡——滦平”标识设计征集等主题活动。抓结合,将普通话培训融入职业教育。抓基地,加强普通话品牌培训基地建设,组建普通话语音数据库等。抓合作,加强与高校团体组织对接合作,北京师范大学等17所高校在滦平设立“留学生普通话实习基地”“普通话教学基地”。通过一系列举措,滦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人士关注学习普通话。

高水平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投资改造设施,完善服务

体系,依托大屯普通话培训中心,把金沟屯镇、大屯镇和两间房镇打造成集文化展示、餐饮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普通话文化小镇。选取金山岭长城、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周边200个农家院和50个商户作为普通话体验点,结合全域旅游,打造集农家游、采摘园、普通话体验一条街等形式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链。规划建设周台子普通话体验园,努力将其打造成普通话的传播小镇、体验小镇和培训小镇。把推广普通话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有助于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融、与乡村振兴衔接,大力推广普通话文

化,滦平大有可为。用好“普通话之乡”招牌,加快建设普通话语言文字展示中心、普通话语言文字体验区、普通话推广及测试中心、语言文字培训中心、普通话高等研究院和普通话语音采集及实验中心。升级打造全国普通话培训基地,与高校、国际学校及播音主持机构等深入对接,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做大做强普通话体验、教育、培训产业。升级打造普通话文化小镇,依托独特风景、优良生态、特色产业、美丽乡村,打造语言历史文化及普通话体验相关产业,发展研学体验旅游,等等。

今年,第二十四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是“普通话诵百年伟业 规范字写时代新篇”。把握新形势、聚焦新目标,全面推广普通话文化,我们一定能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滦平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河北省滦平县委书记)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

育锻炼协调发展,健康活力正在成为校园新风尚

学生体质和健康监测看重的不只是数据变化,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健康教育不只体现在体育课上,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依然任重道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青少年身体素质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民族未来,只有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曾经一段时间,校园中“小胖墩”“小眼镜”发生率有所上升引发各界关注。一些地方的校园体育,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课时开设不足、活动组织滞后、场地设施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也成为困扰不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现实难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为广大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待。

近年来,随着政策措施牵引带动,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不久前,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情况公布。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

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地各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在育人实践中,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体魄强健正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标配,健康活力正在成为校园新风尚。

也要看到,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同时,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仍较为显著。精准把握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靶向施策,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依然任重道远。

学生体质和健康监测看重的不只是数据变化,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健康教育不只体现在体育课上,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把青少年健康和学校体育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文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不断细化完善。最近,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将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规范化系统化。无论是引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还是构建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健康教育体系,相关要求体现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仅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

奋进新征程,广大青少年学生要多参加体育锻炼,为未来的持续奋斗打好身体的底子;学校要把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纳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增色添彩。

活力⑤)

流淌的运河、清澈的运河、逶迤的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蓄积着活力、洋溢着青春

通州大运河畔,祖辈们口口相授的船工号子再次响起。不久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全线实现旅游通航。从大运河森林公园内的漕运码头乘船向北沿河而行,一路水光潋滟,两岸杨柳堆烟。凭栏远眺,白鹭重归,航路再现,一眼千年。

从历史中走来的大运河,再次创造历史。第一次出现航道和航运,第一次出现船闸,第一次出现市内水路运输……北京交通部门的同志说:“大运河复航后,为北京交通水上运输带来很多个‘第一次’。”流淌千年,沉寂百年,再次涌动起来的大运河,正在奔涌着新活力。

流淌的运河,勾勒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骨架,成为这座未来之城的活力之源。大运河复航,泛舟其上,城市绿心、行政办公区、综合交通枢纽、运河商务区、燃灯古塔等尽在眼前,两岸楼宇错落有致、绿树层叠苍翠。一脉活水串起城市地标,人们在城市景观与大美生态中,感受古今之变。运河边的村民说:“村子正重新规划改造,瞄着运河谋发展。”不仅如此,作为我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不久前在运河商务区开业;备受

期待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也即将开园。因“运”而兴,依“运”而盛,“流”起来的大运河,正在“活”起来、“火”起来。

清澈的运河,勾勒出“新北京”的新面貌,映照着新发展理念正在为城市赋能。水质由劣五类提高到四类,从排污河到防汛河再到生态河,运河生态之变折射了绿色发展理念。先造林、后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核心区

的中心地带,是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被誉为“大运河第一码头”的漕运古镇张家湾,变身设计小镇,成为聚焦5G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中心;以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为重点,运河商务区正在加快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以此为契机,通州区引来优质产业落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7家,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绿色发展吸引优质资源聚集,也推动着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发展的生态优势,更是未来的竞争优势。逶迤的运河,联通古今、串联三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

发展的有力抓手。与大运河北京段复航同步,大运河河北廊坊段也开启分段试通航,预计明年6月实现互通,未来京津冀互联互通也值得期待。目前,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已建立“通武廊”全线通航联合工作机制,水系治理、景观提升协同推进。三地还共同签署了《“通武廊”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交流合作机制》,将携手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程。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上的京津冀正在从“地理空间”拓展为“文化空间”。水路相通,人文相融,大运河一定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复航畅行的大运河,蓄积着活力、洋溢着青春,正融入百姓生活、汇入群众心田,为城市带来活力,为发展注入动力。

(作者为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共安全涵盖内容广泛,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切身感受。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善于运用科技力量保障公共安全。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要实现“中国创造”。当前公共安全领域高精尖技术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尤其是关键核心部件和针对复杂环境的智能成套装备等仍受制于人。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坚持自主创新,自身“腰板硬”,才能避免“卡脖子”。这就需要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的积极性,系统规划、集中攻关,尽快实现公共安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给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赋予“中国智慧”。目前,各行各业和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智慧管理,智慧法院、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治理创新层出不穷。打造智慧型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一方面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国家安全信息集成、综合研判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处置救援等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另一

方面要防范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数据泄露、病毒传播、算法歧视等潜在风险,克服当前检验检测标准不成熟和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科技保障公共安全要体现“中国担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数字化防疫取得巨大成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经验、展现了中国担当。全球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既要在自主研发基础上推动广泛协作,也要在技术过硬前提下提供中国方案。既要技术共享,也要引领标准,这是大国担当的应有之义。以互利共赢为导向,与各国共同推进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共同加强公共安全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要展现制度优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安全、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重要性日益凸显,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是重视事前预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更好走近群众。二是加强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特点,每天24小时都要应急值守,随时准备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需要推动应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三是共建共治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安全保障模式要充分体现制度优势,推进公共安全综合保障一体化平台建设,真正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善于运用科技力量保障公共安全,才能更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亟待优秀年轻干部接过接力棒、加入主战场,在为民服务一线扎扎实实建功立业、造福一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增长本领、磨练意志、砥砺担当作为。

砥砺担当作为,要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镀镀金”“作作秀”的干部,经不起群众的检验。我到黑龙江省巴彦县沿江村半年以后,村民主动来寻求帮助的多了,没事拉拉家常的也多了。实际上,老乡们心明眼亮。要想被他们接纳与信任,既需要“身入”,更需要“心到”。当前,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农业创新动能不足、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解决好这些问题,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是干不成事的。面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第一书记作为带头人,不能有半点“等、靠、要”的念头,必须敢想、敢试、敢闯,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做,该负的责无惧风险也要担。

砥砺担当作为,要做到在干中学、学中干。“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没有人是天生的专家,大家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沉淀。要了解农村、走近农民,就必须要把那些看似鸡毛蒜皮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放在心上,要多听、多问,多探讨、多商量。假以时日,年轻干部才能明白农民的“真心”,学会干事的“真招”,培养为民的“真情”。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商量致富的

好办法,是年轻干部很好的学习与提升机会;反过来检视自己的所学所思,有针对性地补充短板、积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就会不断提高,为干成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砥砺担当作为,要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农村工作繁重琐碎,还要直面各种矛盾,需要年轻干部坚定信心、正己守道、拓宽格局。只要是正确的事情,就心无旁骛地做下去。去年秋天,村民遇到了“卖鹅难”问题,我们驻村干部积极联系外地商户上门收购。在收购前期,还有一些村民心存疑虑,甚至有些不实的传言。但我们从不抱怨,靠不懈努力让全村滞销的几万只大鹅销售一空,且比原来的收购价格还高出10%,养殖户们都如释重负,纷纷给我们点赞。驻村工作就像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操守,更考验着我们的坚守与坚韧。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越是深入基层一线,我们越要注意砥砺担当作为、矢志增强本领。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知重负重、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以实际行动书写下俯仰无愧的许党报国新篇章!

(作者为黑龙江省巴彦县沿江村第一书记)

做到党中央要求干什么,党校就坚定干什么,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近年来,山东

省济宁市委党校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干部教育培训最突出的位置,持续强化阵地建设、课程研发、教学创新、师资选配,教育引导本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就是党校的主业主课。近年来,聚焦主业主课,济宁市委党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目前,市委党校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总课时的79.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时量占党的理论课的73.76%。近三年,共举办各类班次1794期,培训干部14.34万余人次,全市广大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在这方面,地方党校重任在肩。近年来,济宁市委党校不仅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而且分专题分领域进行理论攻关,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实践证明,只有帮助学员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员干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更好为党和人民工作。

加强统筹谋划,提升培训成效。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

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党校必须在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水平上作出贡献。今年,济宁市委党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项本领”“七种能力”,精心谋划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实施提升领导干部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八七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次41期,培训干部5498人次。从效果来看,干部的实战能力和攻坚本领得到有效提升。

发挥资源优势,深化政德教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近年来,济宁市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打造了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先后承接中央和国家部委、31个省区市的培训班次1500余期,培训干部8.7万余人次。

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意味着对党校建设的要求也不一般。做到党中央要求干什么,党校就坚定干什么,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

(作者为山东省济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作为农民自己的节日,丰收节既是新时代重农强农的生动象征,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的鲜活注脚

在金秋时节欢庆丰收、礼赞丰收,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

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干劲,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喜看稻菽千重浪”,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各地纷纷开展活动,致敬农民、礼赞丰收:进行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举办稻田趣味丰收运动会,围绕乡村振兴征集短视频,组织农民乘飞机空中看秋收盛景……类型多样,载体丰富,传递着节日的喜庆与劳动的快乐。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广大农民祝贺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亲切关怀。作为农民自己的节日,丰收节既是新时代重农强农的生动象征,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的鲜活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载欣载奔,共庆丰年,丰收节是欢庆丰收的时刻。从粮食生产来看,全年的粮食分三季,夏粮、早稻和秋粮。今年的夏粮、早稻丰收均已到手。目前,秋粮丰收的基本面较好。

今年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各地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秋粮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当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作物生育进程正常,其中东北地区玉米、水稻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增产趋势明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连年丰收,饭碗端得更牢,农业根基更稳,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更有底气。

强农富农,为农惠农,丰收节是喜迎增收的时刻。回溯历史,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三农”也将继续展现“基本盘”的稳健力量。喜迎又一次的丰收,我们不仅要向千千万万的农民致敬,赓续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更要铭记他们的贡献,真心支持农村,真情帮助农民,带动乡村产业,促进城乡消费,让广大农民丰收又增收,让农民的节日惠农民、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丰收节是个年轻的节日,但已经逐渐成风化俗、深入人心。这几年来,大江南北,各地乡村,广大农民参与更广、基层覆盖面更大,节庆内容更丰富、表现方式更多样。一场场地方特色浓郁的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华农耕文明的丰富灿烂、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为金色的秋日增添了更加亮丽的色彩。沉浸在这样的喜庆时刻,我们不仅可以一起分享农民丰收的喜悦、共同感受农业农村的变化,更能够体会到中华农耕文明传承的无限活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光明前景。

前不久,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正式启动,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产销对接和促消费活动,令人眼前一亮。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全国人民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金秋时节欢庆丰收、礼赞丰收,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干劲,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我们必将进一步汇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强大合力。

评)

连日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话题持续引发关注。目前,北京证券交易所已就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和会员管理规则等基本制度框架公开征求意见。从制度框架到规则细则,无不彰显着这是一个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发展新天地,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新三板改革,陆续推出重要部署与相关政策。令人倍感振奋的是,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是对资本市场更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而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探索新三板支持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普惠金融之路,北京证券交易所重任在肩。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能办大事,但是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北

京证券交易所的组建,在融资准入方面设置上市门槛为市值2亿元、上市标准四选一等规定,意味着将有更多“更早、更小、更新”的有潜力的新苗得到资本市场灌溉。

为上市中小企业创造激发创新活力的发展环境,北京证券交易所大有可为。形成较为丰富的权益融资工具,引入灵活的发行机制,持续融资更多元更灵活;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次日起设立30%的涨跌幅限制,创造更多市场流动性;对现金分红比例不作硬性要求,适当放宽股份减持时间和数量的限制,监管宽严相济更适度……从融资、交易到监管,北京证券交易所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形成差异化的制度安排,让它们能够轻装上阵搞创新。

从资本市场整体格局来看,北京证券交易所补上了关键一环,既促进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又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这一格局,将极大带动提升创新投资力度,加速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实现错位发展、互联互通。北京证券交易所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差异化制度安排,在融资额、交易量和估值水平方面预计都将呈现不同特点。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坚持向沪深交易所的转板机制,在这方园地里培育成熟的上市公司也可以选择到沪深交易所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形

成协同发展态势。近几年,新三板通过改革建立了“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提供全口径服务。北京证券交易所由新三板

精选层变更设立,进一步深化了新三板改革。在创新层、基础层培育壮大的中小企业,“进”可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得到更加高效的公开市场融资交易服务;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退”可继续回到创新层、基础层为进一步发展蓄力。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示范引领和“反哺”功能提升了新三板对初创期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激发新三板整体市场活力。

当然,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还任重道远。期待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度规则进一步完善,源源不断将更多中小企业孕育成为“小巨人”“排头兵”,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30:《人民日报》评论汇编(4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