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带着处里同志一道加班写稿子,由于这个稿子领导很重视,亲自挂帅,所以大家都不敢有半分懈怠,执笔的同志在凌晨两点多钟给我发来初稿,我感动于同志们这种拼搏精神,心里想,这应该算是“亮剑”精神了吧!
看到大家这样辛苦,我就以补偿心理让熬夜的同志在家补觉,不用参加第二天加班,没想他幽默地说:“发现写完材料更好睡觉了”,“难不成加班写材料还有治疗失眠的功效?”我寻思道。
这虽然是调侃之意,却给我开了一个脑洞,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外部性”,听起来很抽象,但说“溢出效应”就容易理解多了,提到“溢出”,可以想象一碗水满了后,溢出来,必定对周围有影响。
这种影响或好,或不好,好的叫“正外部性”,不好的叫“负外部性”。比方说,一位村民建了一栋房,如果房子典雅美观有品味,给村里添了一道风景线,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如果拙劣低俗不美观,还影响安全采光,就是产生了负外部性。
在这样的思考逻辑下,我隐隐觉得,公文写作这件事情与经济活动其实是一样的,也会产生外部性,任何一篇公文的诞生,都会对主体、客体、受众,乃至相关的人和事物产生“正向”和“逆向”的塑造作用,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1、
对文章受众和客体而言
写作具有“正向”塑造作用
有必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正向”“逆向”并非正面与负面的关系,而是用力方向问题。
所谓正向塑造,是指在“写作者——文章——受众、客体”这样一个写作生态中,写作者按照预设的意图,自然地通过文章来达到某种目的,或对受众施加影响。从思想影响力的作用方向看,能量从前到后,由人主动施加,故而称之为正向塑造。
所谓逆向塑造,是指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或文章抵达受众后,作用力产生的反作用力,让写作者被动地受到学识上的提升、思想上的雕刻、道德上的涵养,或者知名度的扩大等等,由于这种塑造作用貌似物理学上的作用力施加到另一物体上时,逆向反弹回来的反作用力,故而把它称作逆向塑造。
概念清楚了,那一篇好的公文到底会产生哪些正向塑造作用?溢出效应又在哪里呢?我感觉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