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赵炳军
2021年3月8日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春季学期开学仪式,回顾办学成效,展望奋斗征程,砥砺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动力,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
铁警学院的2020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激荡着奋斗与梦想,镌刻着光荣与辉煌。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指示要求,部署落实教育整顿工作,全面推进学院建设发展“强特色、上水平”,忠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光荣使命。
——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动内涵建设,5个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省部级一流专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计划项目有序推进。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育警铸魂,学风建设与警务化管理成效显著,一大批师生和集体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我们立足铁路,面向交通,服务实战,开启校局共建、协同育人新局面。
——我们回顾历史,讴歌奋斗,赓续学院精神,绘就发展蓝图,隆重纪念建校70周年。
——我们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龙湖校区一标段建筑全部封顶,二标段建设全面开工。
——我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打赢了疫情防控“校园保卫战”,确保了全校师生疫情“零”发生。
回顾奋斗时光,我们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创造了一系列成绩与辉煌。面向新的征程,我们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必将无愧时代担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学院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科学规划“十四五”发展,加快推进校区建设,迎接本科合格评估,全力推动办学工作“强特色、上水平”的攻坚年,前景光明而美好,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全院师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向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要牢牢把握“公安姓党”“公安院校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始终坚持对党绝对忠诚的首要政治标准和根本政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筑牢思想之魂,永葆忠诚本色。要加强党史学习,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学习党史中寻找精神支柱、信念源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政治信仰,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是锚定铁军标准,强化纪律作风。要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警要求,深刻领会全国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卫国戍边”英雄的崇高品格、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按照“四个铁一般”标准,认真执行警务化管理制度,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警营纪律,闻警而动、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融入基因、渗入血脉,将纪律条令、作风标准根植于头脑、内化为自觉。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刻做到思想政治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行为规范化,保持人民警察良好职业风范。
三是牢记职责使命,练就过硬本领。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公安机关的使命任务,主动适应公安工作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时刻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保持高度警醒,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恪守法治精神,锤炼意志品格,学好专业知识,提升法律素养,练就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警务技能,实现警察职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新时代公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是勇于担当责任,参与学院建设。要深刻认识教育战线同志在抗击疫情活动中的责任与担当,“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正确认识学院发展面临形势与任务,积极参与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的“强特色、上水平”建设、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设、校区建设等中心工作,为夯实“全面合格、特色鲜明”的办学基础,加快“行业一流、国内领先”的建设步伐,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院的建设发展和同学们的职业成长,将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伟大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希望同学们胸怀理想、笃定信念,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心,与民族复兴同向,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公安事业同行,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忠诚,书写无愧时代的人生华章!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忠诚实干,同心同德,甘于奉献,勇开新局
——在2021年度春季学期开学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陈西峰
老师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大家知道这是我第二次坐在这个位置讲话。上一次是上海立达学院“三风”建设座谈会,我是应邀以一个嘉宾的身份介绍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情况。很显然,今天我作为上海立达学院的董事长,在讲话中如若出现哈尔滨广厦学院的做法,那是在借用例子,作为立达发展过程中的借鉴,而非厚此薄彼。
本来我在自己的发言稿上的第一句写了“拜年”,我想刚刚宗刚校长和黄亚钧副校长已经向大家拜了两次年了,我就不再拜了,我们是一家人,客套的话就不说了。我来上海立达学院工作是很突然的事情,我还兼任着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校长,所以在未来,我可能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上海,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哈尔滨,哪边工作上有需要,我就在哪边。
1月20日,大年初九,我来到美丽的上海立达学院。初十的早晨,我在校园里看到了满树盛开的梅花倒映在湖中,我心情非常愉悦。于是我想起南宋杨万里的一首诗:“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到这里走这一趟不办官事,就冲着这梅花,我也该来了!我当时很激动,就把这首诗抄下来,但我冷静下来想了想,立达的美需要我来欣赏吗?需要!我在这么美的校园当中,心情会非常愉悦,我拍了几个小视频给朋友,他们表示了赞叹。但是我作为学校董事长不是一个游客,不是一个看客,尤其不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过客!我来干什么呢?我在全体干部大会上讲了两个词:一是忠诚,二是干事。所谓忠诚,就是我忠诚于我的事业,我把来立达工作当做我事业的一部分。我在哈尔滨广厦学院工作了十个月后,又来到了美丽的立达,我当然要忠诚于集团杨炜长总裁对我的信任。所谓干事,我作为学校董事长,有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所以我愿意和同事们,也就是和诸位一起共事,一起干事。我知道上任班子为立达打下了坚实基础,刘鹤霞董事长在过去七年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如今她升任到了集团工作,我提议让我们以掌声感谢刘董事长对立达所做的贡献。现在这个接力棒到了我的手上,我作为董事长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将全力支持宗刚校长的工作,刚才宗刚校长就2021年新学期的工作做了非常好的部署,这些工作都是董事会研究通过的,我的工作是怎么样保障落实的问题。我将围绕着集团2021年度主题词阐释一下立达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
第一个主题词——共生 。共生就是我们共同在这里生存发展,我用了一个词诠释——成长!什么叫成长呢?我觉得我们共同在立达,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成长了,进步了,进而促进了立达发展壮大,这才叫共生。
首先,干部要团结。如果一个班子或一支队伍,搞内耗,就永远没有进步和安定的可能。我说过,“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我们能不能团结,这是最关键的!但是靠什么团结?吃饭喝酒也能团结,称兄道弟也能团结,但是在工作中一起干事,就像习总书记说的共同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过程中的团结,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团结。如果我们一起工作,明明发现做得不对了,还是一团和气,不批评,不改正,这样表面上的团结,底下肯定是暗流汹涌,这是我不喜欢的。
我这人有一个习惯,爱批评人,有话说在当面,有事办在明处,表面上很不给大家面子,实际上是爱护大家。既然我们来干事,我们的团结首先要认同立达的理念,才能有共同团结的基础,假如不认同这个理念怎么办呢?那么我就请大家能够去找你所认同的地方,这就是我要和大家说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调和的余地。我曾经在中层干部大会上说过,我这人做事不搞不教而诛。我们的共同成长表现为一个正能量的成长,这才是一个单位发展壮大,长盛不衰的根本。
其次,同事之间要和谐。同事之间无非是四种关系:一是亲人,二是朋友,三是路人,四是仇人。我觉得和谐的同事关系是我们都处成了亲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支持,当然还有互相包容。这个包容是在原则之下的包容,而不是突破原则的包容。毛主席曾经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所谓斗争,无非就是对于不良风气,对于损害集团利益的行为要勇于批评,当然绝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即使是处理人也不会一棍子打死。我们的和谐是在共同干事基础上的和谐。这是我讲的共生的第二层意思。
第三,要快乐。我提议建设“快乐校园”,如果说立达的主基调是什么?我愿意未来的立达是两个字——快乐!这“快乐”是什么?——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进步。要用一句歌词来说,“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当然这种快乐也不是你用破坏纪律来满足自我的那种快乐。对于共生,集团所说的“共生”外延要大得多,它是指要产教融合,与外部资源共生共命运。今天我讲的是结合立达的实际,尤其是对于教风、学风和干部作风建设谈谈我对主题词的理解,包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团结的干部队伍,这才是我们最终共同成长的家园。
第二个主题词——品质。立达的品质是什么呢?我用了一个词形容——精致。精致是大家印象中上海的一个标志,有人形容上海的男人是“精致的小男人”(笑)。立达地处上海,也应该是精致的,那么我们如何把立达做得精致呢?
首先要有兴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我们“想不想干”的问题。你干着你喜欢干的事感觉就不会累。我们现在就要问自己,在立达干事有没有兴致?有没有精神头儿?想不想在立达好好干事?兴致是我们所有做事的内生动力。我希望大家,人人有兴致,天天有兴致,想立达发展之所想,众志成城,矢志不渝。
其次要细致。细致就是方法。比如教师的教案、人才培养方案、试卷分析、教学大纲等等,这些我们是不是非常细致地去做了?近期,我和黄副校长以及教务处的同志计划开展一次教案展览,请大家互相看一看,对比一下看谁做事更细致。
第三要极致。目标达成是做到极致,没有任何遗憾的标准。我认为,有了“兴致”,工作“细致”,才能达成立达品牌的“极致”。要树立立达的品牌,谁是关键?老师是关键!如果我们把学生比喻成产品的话,那么老师就是“模具”,我们的老师怎么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怎么样,好学生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促进,相互成长起来的。
第三个主题词——实现。这是我们的重点,实现靠什么?
首先,要靠实干兴校。马克思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什么事儿说了不做等于没说,甚至还不如不说。我这个人有一个习惯,我觉得做不到的事情几乎不说。但是我定的事情我肯定要做。首先,就是一定不能够让实干的人“身上流汗心里又流泪”,要让干事的人和不干事的人不一样,这就要从制度做起。实干兴校是我们的一个导向,未来我们会制定奖惩制度。学校定的事儿你不办,我们就得有说法,你不办我就换别人办。包括我们老师的教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试卷分析等等这些具体要求,刚才黄副校长为什么又提出了分类评价这个问题,是因为上一次学校的名次惨不忍睹,而且这个名次完完全全不是我们立达的真实反映,而是我们有些工作没有做好,是该做的没有做,或者没有细致地做,更不用说精致了。
所以我们讲要实干,必须是要从小事做起。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比如天天对干部、老师、同事讲立德树人,即便我每天讲100遍,大家也不能深刻理解。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从小事上做起比较好,如从会风做起。我有一个习惯,我定的会议肯定不迟到!今天告诉大家,从下周开始,我们全体校领导和大家一样打卡。我要求大家做到的,我自己首先会做到。这些都是小事。我们所有的工作,每个人都要反躬自问,你到底给立达是做了贡献还是没有做贡献。我在哈尔滨广厦学院任职期间开展了“两问”:你为学校做过什么?今后打算为学校做点什么?最后出了书,没有任何人写“我以前没为学校做过什么,今后也没打算为学校做点什么”(笑)。
工作要有导向,就是从这些小事上抓起,干活的人不吃亏,心里不憋屈;流汗的人心里不流泪。智叟和愚公的故事大家都学过,对于愚公,我们就要大力地表扬他,让他们面子要好看,里子要充实,要得实惠。所以人事处要考虑充实奖惩制度。实干兴校,绝不是一句瞎话和假话,更不是一句空话。
其次,要靠制度立校。要想实现发展,没有制度的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人都是有惰性的,要用制度约束人。那么制度既然定了,我们就要奖惩分明,就真要干。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制度是约束人的,怎么样让制度管用?比如说中层干部周报制度,我为什么要求干部这样做,我的想法就是45个中层干部,我愿意每周和大家见一次面,你们干了什么,工作的亮点是什么,我愿意第一时间知道。我愿意和你们共同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幸福。同时,你们有哪些需要我或者校长或者主管校长,需要学校给你们支持和协调,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能够解决的,一定抓紧时间解决。这是上下沟通的渠道,如果这件事都做不到,那别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这就是我讲的制度立校,总的来讲就是“定了干”,这就是我工作的特点。而且我这人还有一个习惯,只要我定的事你们就去办,出了问题,我不会推在你们的身上,任何问题我自己担。
第三,要靠人才强校。在推动人才强校的过程中,以下几大队伍的建设是必须要提出来的。一是干部队伍建设。毛主席说,“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核心要义是奉献,心中想事儿,眼中有活儿就行了。我批评同志肯定在当面,我背后绝不议论你们不好。但是我假如要知道你是真不行的时候,同志们,我就不会再批评你一个字,但是事儿也不再找你去办了。
人事处跟我讲,学校引进了很多年轻人,我特别高兴,年轻人有劣势,比如经验少,但是好处就是上进心强,敢闯敢试,我愿意年轻人做创新的模范,现在最怕的是你们像我们一样老气横秋,你们只要干,我肯定支持你们,你们千万别怕别人说你们爱出风头,我告诉大家,我最盼你们爱出风头,我更盼着你们大出风头,你们大出风头了,那就是立达的大出风头,你们就是立达的英雄,我肯定支持你们。我最近会和各个系统的同志们谈话。我有一个建议,今后我们全体老师和全体干部要成为“复合型贯通型一专多能的人才”,什么叫“复合型”?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所需的人才。我知道有些人对于全员坐班制不适应,但是,学校还是要坚持。这个做法在实践当中是有好处的,当然还要完善,让大家有收获,有成长的快乐,还要制定相配套的措施。总之,是给大家更多的选择。如辅导员、干部,原则上学历职称符合规定条件的都要兼课。人人上讲台,前提要按照上讲台的标准,教案、大纲、人才培养方案是缺一不可的。又如青年教师要转正,不能一刀切,要组成一个听课组,现场打分,按分数确定转正时间。
人无压力轻飘飘,打篮球的时候拍得劲大,篮球跳得才高,这是人生成长的一个规律,我希望给年轻老师适当的压力。人才是学校的法宝,只要是人才,在立达肯定会受到尊重。谁给立达做了贡献,谁就是立达的功臣。尊重人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人心情舒畅,心甘情愿为立达做贡献。未来四支队伍——干部队伍、辅导员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一定要抓起来。我曾经反复提过要做让学生瞧得起、信得过、记得住、传得开的老师。这四支队伍是我们立达的四梁八柱,它撑起了立达的基业长青。这就是我对于这六个字三个词的解答。
宋代王观一首词云:“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上海的春天给了我非常美好的憧憬,春天正是春花灿烂的时节,对花心喜,心情愉悦,谁都愿意沐浴春风。同时,春天更是干事的时节,春天辛勤耕耘,才有秋天的硕果累累,我在和中层干部谈话的时候,我说我相信立达是一个能干事的地方,也是能干成事儿的地方。上海人是敢为人先的,那么我们立达人就应该在改革开放发展中勇立潮头,这是我们该有的精神面貌,让我们团结奋斗,辛勤耕耘,埋头苦干,同心同德,同心合力,用我们的巧手绘出立达精美的画卷,把立达的校园变成人人想来打卡的乐园,让立达的校园成为别人的诗和远方。谢谢大家!
上海立达学院学校(党委)办公室
2021年2月26日
在奋斗中历练在磨砺中成长
让美好的青春无愧于伟大的新时代
——在盐城工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20级新生,尊敬的各位军训教官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以“二合一”的特殊形式在这里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成果汇报演出。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6300余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精心哺育你们成长、全力支持你们学习的父母、师长表示诚挚的敬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级的大学新生是“不平凡”的一届学生。你们大多出生于“非典”之年、高考于“新冠”之年。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对人们正常生活秩序造成极大震动的时间节点,相较于其他年份的学生,你们的成长,要求更多、困难更多、考验更多,但这些困难和考验,终将成为你们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年轻的你们在奋斗中得到了历练,收获了高考成功的喜悦;也必将在磨砺中成长,取得更多更大的进步!我相信,作为盐工的新主人,你们必将为盐城工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增添新的光彩!
走进盐工,相信大家都会对校园里的蓝天、绿树、红楼印象深刻。今天,我就和大家从盐工的颜色说起。
令我们盐工骄傲的是她的红色传承。红色,是盐工一幢幢楼宇的主色,更是激励盐工人奋斗的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底色。盐工,扎根于红色的盐阜大地,诞生在共和国建设的红色年代。我们的创校校长是新四军老战士王金魁同志,我们的创校教师中有众多的新四军战士,他们奠定了盐工红色的血脉。在红色传承中,一代代盐工人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团结一致、纪律严明,盐工从最初的一栋旧楼、一间平房,发展到今天2个功能齐全、占地面积227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66.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区;从最初借来的8万元创办经费发展到今天的固定资产总值23.1亿元。盐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是一部创业者白手起家的奋斗史,是一部拓荒者埋头苦干的创业史,是一部追梦人自强不息的拼搏史。
令我们盐工自豪的是她的绿色活力。绿色,是大家踏进校园时,那满眼的葱翠,更是鼓舞盐工人奋斗的力量源泉。虽然,盐工缺乏地域优势、没有大城市的光环,但一代代盐工人在困难面前,敢于胜利有信心、勇于胜利有办法,展示出强劲的活力。2018年,我们在全省13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全省唯一获批硕士授权的高校;今年,我们7个专业获得本一批次招生资格,学校办学层次再次提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们超过700名教师具有了高级职称、510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我们的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立项数连续4年列全省高校第一;发明专利授权数连续5年位列全国高校前70名;2019年,发明专利转化数量列全国高校第3名,全省第2名。我们的考研录取率一直在20%以上,你们2020届学长学姐中,有1123人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在同层次高校中遥遥领先。
令我们盐工荣耀的是她的蓝色理想。相信大家对盐城的蓝天,已经有了初步印象。蓝色,不仅是那一抹让人打开心扉的“盐城蓝”,更是我们盐工人的“理想蓝”。培养出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促和谐、为家庭谋幸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盐工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我们的学科专业都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与人类不可或缺的环境生态相关,一代一代的学生在这里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得到了升华,成为各行各业的弄潮儿。一颗颗晶莹剔透、充满自信的“盐粒子”从这里走向社会的舞台,他们脚踏实地办实事、实事求是讲实效,他们不怕苦、有韧劲,能奉献、讲团结,以自己的实绩和作为,践行着母校的理想,为母校赢得了口碑和美誉。他们中涌现出共和国的将军、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家、叱咤国际商海的行业领袖、服务社会的人民公仆,他们大多奋斗在长三角,尤其是江苏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中,从高管到生产一线都活跃着盐工学子的身影,全省建材行业大中型企业高管及中层技术骨干70%以上为盐工毕业生。办学60余载,数以万计的盐工学子从这里实现了属于他们的蓝色理想。
盐工是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但是盐工更是五彩斑斓的,还有更多的颜色等着你们去发现,等着你们去描绘。作为盐工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和生力军,我希望在座的你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盐工,爱上盐工。在你们开启大学新征程之际,作为校长和你们的朋友,我提出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坚定信念,争做胸怀爱国之心的新时代大学生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她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近代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老一辈“海归”的毅然回国,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民英雄”的“最美逆行”,无数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志愿者舍身忘我,都向我们展现了胸怀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中国人模样,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担当。
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行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也是是盐工精神的底色。学校培养的一大批社会精英、业界中坚,他们始终把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此,希望你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浸润爱国之心,将小我融入大我,做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为国家强盛而奉献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锤炼品性,争做勇于砥砺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疫情,正是党和国家率领全国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砥砺奋斗,用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相聚。在疫情期间,你们坚持居家上网课,潜心学习、迎难而上,经历了高考延期,在最热的天,做最难的题,用自己的砥砺奋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所有的成绩都已代表过去,希望你们能够铭记,奋斗是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奋斗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奋斗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奋斗是一项长期工程,奋斗精神更需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你们去传承。奋斗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面向未来,希望你们不畏难、不服输、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坚定把握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保持青春朝气和年少锐气,自强不息,厚德重行,砥砺奋斗,勇做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潜心向学,争做拥有过硬本领的新时代大学生
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大学的时光是快乐的,但也绝不能轻松的,需要你们下苦功夫,学真本领,求真学问。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大学是积蓄学识、提升技能的关键阶段。大学的“学”不同于中学的“学”,大学是要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学,不仅要专攻术业、厚积薄发、精益求精;还要通识博雅,博采众长,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形成合理知识结构;不仅这四年要好好学习,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作毕生的追求。请同学们记住:任何梦想都是靠本领成就的。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在学习和实践中苦练本领,增长才干。在此,我特别希望大家在大学四年一定不要忘记练就这项本领:那就是加强体育锻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是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大学期间学习任务繁重,在拼智力的同时更要拼体力,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加强体育运动,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身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伟大时刻的你们,重任在肩,更生逢其时。希望你们牢记“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希望你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奋斗中历练,在磨砺中成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毅,谱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最后,祝大家国庆快乐、中秋快乐!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谢谢大家!
2020年9月30日
做敢负责、勇创新的电机人
——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胡晟
2020年10月10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以特殊方式,举行上海电机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衷心祝愿你们在电机学院跑出你们大学生涯的加速度!
同学们,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产教深度融合的学校,67年来,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齐心协力、携手并进,专心培养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向社会输送了十余万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即使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我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超过97%。
同学们,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取得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感受到了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感动于抗疫英雄们舍生忘死、乐于奉献的宝贵精神,见证了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深厚情谊。
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世界不稳定与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世界格局演变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需要同学们担负起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用创新与包容去应对不稳定与不确定,做一名敢负责、勇创新的电机人。在此,我想对同学们提两点希望。
第一,水滴汇海,肩负责任。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犹如水滴汇海,步入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肩负着更大的责任。120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呵旁观者文》中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责任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学们既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责任,也担负着搞好寝室卫生的“小责任”;既有完成大学学业的责任,也有全面发展的责任;既有尊敬老师的责任,也有帮助同学的责任;既有孝敬父母长辈的责任,也有服务社会的责任。目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追忆往昔,一代代电机人牢记初心使命,书写了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历史。我校的创始人之一、严雪怡老校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改革之中,他的“教学与生产并重”“迈出教室进车间”等理论与实践,历经岁月磨砺,依然鲜活。我校电子信息学院2019届毕东媛、杨克莉和刘莉三位同学,住在同一寝室,都是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毕业时毅然奔赴新疆、西藏工作,体现了电机学子的责任担当。今年抗击疫情期间,你们许多学长勇敢投身家乡抗击疫情第一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将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结合起来,珍惜大学的宝贵时光,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充足电、加满油,承担起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神圣责任。
第二,浪潮澎湃,锐意创新。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需要强烈的好奇心,需要细致观察、深入思考、认真实践,需要长期忘我地专注于感兴趣的问题,需要不盲从,不急功近利的定力,需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电机精神。两个月前,我校材料学院金敏教授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重要创新研究成果《大尺寸范德华InSe半导体单晶的超塑性能》。在上个月落幕的第22届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我校电气学院姚晓东教授团队的“高分子无铁芯永磁电机及控制”荣获高校展区特等奖。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创新既要敢想,更要敢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发挥长期产教融合的优势,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现场工程师。我校临港校区地处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闵行校区地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区,希望同学们充分用好学校提供的丰富实践平台,将自身发展与新片区发展机遇、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增长学识和才干,成为勇于开拓、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不断创新的电机人。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同学们,大学时光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们拥有着无限美好的可能与希望。岁月奔涌永远向前,奋斗不息、追梦不止。希望大家牢记“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未来!
谢谢大家!
乘风破浪不断成长
——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菊龙舞银黄,玉蕊带露香。在古城开封最美的十月,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封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热烈的祝贺!向培养你们,陪伴你们一路走来的父母、老师们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甚至命运,在过去的9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对伟大抗疫精神进行全面阐述,他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中国如此光辉的角色是近现代中国从来没有过的,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一场疫情,让我们的家国情怀更浓、民族向心力更强。同时,新冠疫情也在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本本真真做人,不与丑恶同流合污,以积极的心态,向上的能量,去追求美好生活是疫情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和启示。你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生于“非典”、考于“新冠”,你们成功经受住了疫情和高考的双重考验,相信你们在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练和精神洗礼之后,一定发现自己有了新的成长与发展,面对未来的困难与挑战时一定会变得更加坚强与自信!
同学们,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要成为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大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当你踏进大学的校门时,或许应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来这里做什么?”、“我将在这里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学是道德的圣地、知识的殿堂、文化的源泉、创新的活水,大学更是梦想者的乐园,大学生活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长知识、长才干,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期待!在大学里,你将获得知识与智慧,这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功;你将开阔思维与视野,这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法宝;你将锤炼一技之能,这是你安身立命的饭碗;你将收获友谊与朋友,这是人生丰厚的财富。上大学,专业的学习、品德的修行、文化的涵养,技能的提高、身心的健全,让你的梦想有了起航的动力,让你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你的成长有了更大的选择能力,让你有更高的情怀格局,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开封大学,坐落在开封新区,近临黄河、远眺西湖,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开封古城风貌浓郁,文物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在开封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你能深深体会到,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开封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的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开封是有着史书一般记忆和小说一样传奇的古都,它以自己的一次次掩埋托起自己的一次次新生,演绎了一幕幕开封与黄河跨越数千年生死攸关、牵扯不断的动荡故事。
今日的开封,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将打造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立足河南红色基因宝库,打造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开封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实现高质量,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古城正在中原大地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我相信,在开封这样一座城市上大学,是你正确的选择,更是你今后就业生活选择的优势。
开封大学,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建校40年来,学校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团结进取,严谨治学”的开大精神,秉承“明德、励学、笃行、创新”的校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友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政界精英、行业翘楚、商界大咖、工匠大师,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我们将一起迎来开封大学40周年华诞,四十年
风雨历程,四十年砥砺奋进,今日的开封大学已经站在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前沿。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突出鲜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学校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就业50强高校、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高校、河南省三全育人试点高校。学校的六大特色专业群、60个招生专业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分布在各个学院的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学校拥有一支由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结构优、素质优、师德优、业务优的一流教学团队。今天的开封大学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目的,以技能强国为己任,以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正在向着国内知名、引领中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迈进!这一切,将为你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一切,将激励着你们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同学们,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职业教育需求不断增加,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加快建成制造强国、加快乡村振兴也必然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已经开启了全面提质培优的新阶段,“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已经形成社会共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在这个“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时代,希望你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学习中收获,在训练中强能,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在此,也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与鼓励:
一是希望同学们明德立志,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首要的,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志向,是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是领航我们奋斗的方向,是青春持久向上的力量,是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立天下之志,怀苍生之情,报效祖国,积极进取,主动作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理想,要有明确的目标,也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缺乏可行的计划,空怀一腔理想,终将一事无成。希望同学们能为自己制定好一个学年计划、大学规划、人生发展规划,脚踏实地、追梦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是希望同学们励学笃行,争做技术过硬的匠师能人。
大学的学习,只是你们终身学习的一段特别的时光,相比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学阶段所能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你们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学里,学好每一门课程是必须的,而更重要的,是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追求卓越的品质。希望你们通过三年的学习,既能独立思考,又懂包容合作;既能大胆质疑,也能严谨求证;既能学习知识,又能有所创新。希望你们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文理兼融,人文社科的学生要增加一些工科知识,理工科的学生要增加一些人文素养,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训练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创新创造的能力。
学习和思考最终的价值是实践和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希望同学们坚持知行合一,重视实践活动,强化职业技能,在竞赛锻炼中提升技能,让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能工巧匠!祖国需要的大国工匠!
三是希望同学们勤奋创新,争做追求卓越的奋进之人。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从不会自己从天而降,唯有勤奋才能创造事业的成功,唯有勤奋才能收获人生的幸福!如果说勤奋是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第一把金钥匙,那么创新就是第二把金钥匙。创新是青年的灵魂,创新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扑面而来。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职业岗位越来越呈现出跨界性、综合性和专业交叉复合性的趋势,“整合、创新”将成为未来人才需求的关键词,拥有创新思维的人将会拥有更好的生存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会拥有更大的职业竞争力。不要仅仅认为创新是尖端领域的克难,是高层次人才的特质,创新就在身边,就在距离不远处的地方等你去探索。社会迫切需要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积极创新的年轻人。青年的你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同学们积极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勇敢质疑,大胆尝试,在大学生涯中聪敏睿智、在未来的职场中卓尔不群!
四是希望同学们崇美健体,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之人。
在大学里,专业学习的压力、实践创新的难题、人际交往的挫折、以及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或许会让你焦虑、不安、彷徨。因此,注重心理健康,向阳而立,向善而行,应该成为你日常坚持、坚守的自我修行。遇到问题挑战的时候,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思维、正面的情绪去解决。
生命是自我的财富,健康是自我的责任。希望同学们树立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时间,注重健康饮食,为健康赋能!希望同学们要自觉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宿舍卫生抓起,尊重劳动、参与劳动,为文明风尚赋能!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好学校优良的教育资源,发现热爱,释放热爱,多发展业余爱好,多参加志愿活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同学们,时间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奢侈品,也是最公平的雕刻家。愿你们珍惜三年的大学时光,不负青春,不负年华,雕刻出自己最丰富多彩的芳华青春!愿你们在开封大学的日子里,心怀理想、敢于挑战,乘风破浪,不断成长。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快乐!祝老师们教学相长,事业发展!祝家长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开学第一课:校长致辞
校长王利文
2020年10月17日
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我代表学校,对4925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
莘莘学子来自天南地北,翩翩俊才聚于四面八方。同学们,你们选择“龙职”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求学驿站,不仅是明智聪慧之举,更是天地合心之选。因为这里不仅建校久远,还集蕴厚丰,淀金沉银;这里不仅师慧匠精,还绩耀同行,国内蜚声。相信明日走出校园时,你们一定不会为今天的选择而后悔!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的人生将翻开新的篇章。作为“龙职”故事的新主角,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你们将处处感受到“当好学生的铺路石”价值理念;在学苑的每一寸光阴里,你们将时时体会到“自强有为、兴业报国”的“龙职”精神。
作为校长,今天,我想把那些“纵横驰骋闯天下,妙笔生华绣江山”的豪言壮语留给你们的辅导员和老师讲,因为这样的话今后会时时在你们的耳边响起。现在,我更想以朋友或长辈的身份同你们说说家常话。
第一,关于“成人”,也就是“立德”的问题。
“德者,才之帅也。“立德”是个人发展之本。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既要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样家国情怀的大德,也要注重生活中“细枝末节”的个人道德修养。那么,如何能成为一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当代大学生呢?我想至少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到这里,你们离开了父母包容的小家,没有了亲朋好友的娇宠,往日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又各有不同,相处起来多少会有些不适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变不适应为适应并与同学和睦相处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遇事多为对方着想,乐于举手之劳、举手代劳。大家都这么做了,烦恼就减少了,班级就和谐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就深厚了。
二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胸怀宽广,不要斤斤计较,要牢记得和失是辩证的。人生哪能全如意,遇事只求半称心。只有心中始终记着别人的好,你才会知恩感恩。不要因为别人少请你吃一顿饭,你替别人多打一壶水这样的区区小事而耿耿于怀甚至久郁成怨。事事斤斤计较,那么他的人生重量也只能用斤两来称量;胸怀大海的人,才能揽涛握浪,决胜于未来职场。
三是大事要明理,小事要“糊涂”。我们在面对民族命运、国家兴亡等重大问题时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而处理同学之间的琐碎小事时,就要有“难得糊涂”的心态。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以信相托,正所谓三瓜两枣,失也不穷,得也不富。
第二,关于“成才”,也就是“树人”的问题。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成才”之路纵有千条万条,但以下几点应该是共同的。
一是要“勤学”。大学三年,学科几十,有些人念过大学,工作后却发现脑袋空空,可用寥寥,用之不会,学之难用,这主要是大学期间勤学不够造成的。勤学必学多,多学必广用。只有勤学才能使识面增宽,才能使学问广用,才会为将来走向社会储备更多的能量,蓄积更大的动力。
勤,要勤在“关键处”。汽车的核心在引擎,大厦飞高在柱梁,要下大力气夯实基础,钻研专业骨干课程。
勤,要勤在“难点上”。“广学而博,专一而精”,只有学他人所不会,工作后才能非你不行。
勤,要有“前瞻性”。一门学问,仅仅知道是什么、为什么,那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原点上,重要的是要把这门学问在未来就业时能否创造更高的价值搞懂弄通。
勤,要有“持久性”。勤要持之以恒,要久久为功。只有那些把“勤”当成习惯、当成乐趣的人,才会因勤而荣,因勤而福。
二是要“善思”。学而思之用。无思则不进,无思则不展;学而思创新。“思”是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来到“龙职”,你们会接触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成果导向+行动学习”,它是“龙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载体,会助力你们成为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三是要“苦练”。从某种角度上讲,苦练是提高你们动手能力的惟一办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谓大师无不成于千辛万苦。学校会为你们搭建展示平台,校级、省级、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也会不时举行,希望明年在状元台上能看到你们为校添光加彩的身影。
第三,要尽快调整角色,适应新生活
昨天还是天南地北的陌生人,今天就要成为在一个教室读书、一个饭厅就餐、同一个寝室生活的同学,你们面对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希望同学们能快速地融入群体并照顾好自己。
这两天,哈尔滨的气温降低了。来自南方的同学,或许是带着对冰雪世界的向往来到这里的,你们千万不要只陶醉于冰雪之美而忽视了严冬之寒,不要为了美丽而忘记了“冻人”。冰城漫长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希望大家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时时注意添衣加棉。
刚才说了“衣”,现在来说“食”。“食”是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学校食堂一定会尽力满足大家的饱腹之需,希望大家都能吃好,当然也不该忘记了“光盘行动”。食,要以主食蔬菜为第一选择,不可任性地胡吃海喝麻辣烫、可乐等等。每日三餐要应时应晌,要吃得健康营养。你们吃好了,父母的心就暖了。
“住”也该说一说。大多数新同学来校前在家都是一人天下,突然间要几人一寝共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怎么办?开关门轻一些,上下床柔缓些,熄灯后安静些,只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一切都会好的。学会适应是人类最伟大的能耐,适应了,你就会幸福,就会快乐。宽容了别人,也就快乐了自己。
最后说说锻炼。同学们,每天早起十分钟,早军操锻炼半小时,锻炼的是身体,磨炼的是意志,而且,这些习惯的养成还会使你们在未来的职场上慧于他人。早起十分钟,看起来是件小事,如能坚持大学三年如一日,或许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说到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这几天青岛又出现了确诊病例,新冠疫情并未完全结束。作为这场战役的亲身经历者,我们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做好个人防护,扫码、测温、戴口罩,必须坚持。我们还要摒弃吸烟、酗酒等有害身体健康的恶习,养成一个个好习惯,从现在做起并坚持下去,三年后,走出“龙职”校门的你们定会成为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有作为的人!
冰城十月天气好,可怜秋晚似春华。让我们在省教育厅和以书记赵继会为班长的学院党委领导下,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把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作为全部工作的最终目的,特别是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2020级全体同学学业有成,身体康健,快乐幸福!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2020-2021学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刘春静
尊敬的栗主席、宋厅长、郭主委、陈局长,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2020级6000余名新生,并在此隆重召开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现代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现代学院发展的各位专家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今年我们亲历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现代学院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有16名精英校友不畏艰险,奔赴一线,成为驰援湖北的“逆行者”,更有几百名志愿者投身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现代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同学们,经历10天的入学教育,你们聆听了“现代活雷锋”韩姑姑、陶老师、吕老师等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经历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诵读了《弟子规》《孝经》《大学》,接受了圣人先哲智慧的熏陶。
刚才,在升国旗和同学们进行军训汇报表演时,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爱的呼唤、这是现代学子奋进的力量,更是开启了大学的第一堂课,再次,祝福你们。
现代学院创建于1993年,2003年成为全日制普通高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院校。学院秉持“天道酬勤”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办学27年来,在各级政府、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一代又一代“现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第一批招生仅103人的学校,到今天,靠的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现代精神。
近年来,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中国人的首要任务,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学院创新育人理念,以文育人,从“德、智、体、美、劳、安、成”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育人,实施跨界融合,一专多能,融入中医及健康教育课,健康素养课;倡导师生诵读经典,与经典相伴,进德修业,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现代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逐年提高,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
新学年,新学期,新起点,学院积极倡导全体师生学习践行“七个一”自我提升法:
第一,坚持“每日诵读一小时,每日抄悟一小时”
现当下,各类网络信息来得短平快,让人感到内心浮躁。希望同学们不要过多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当“手机控”,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父母负责,对自己人生的幸福负责,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坚持每日诵读,每日抄悟,每日提升。
第二,坚持“每日劳动一小时,每日运动一小时”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劳动锻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每天坚持打扫公寓卫生,在家多做家务,帮父母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牢记“天道酬勤”的校训。加强户外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球类活动,强健体魄,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坚持“日行一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师生们要修炼一颗爱心、、感恩心。时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现代每天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忧,看看父母五年前的照片,再看学子看父母现在的照片,爸爸妈妈在一天天衰老,所以说我们为父母分忧,早日成长,做好自己,学会独立,学会生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不乱扔垃圾开始,从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开始,从健康饮食开始,从主动帮助同学等身边小事做起,从捡一片树叶开始,日行一善。
第四,坚持“每日一总结、每日一改过”
《论语学而第一》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希望全体师生能够每日总结反思,从而提升自己,不断改进,日知日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就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希望同学们要始终坚持“七个一”自我提升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今日做起,持之以恒,每日进步。希望同学们热爱祖国、心怀天下、目标远大,立志做一名奋进不息的“现代人”,做一名优秀的现代学子,实现人生的价值,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老师们,亲爱的嘉宾们,永远祝福你!
谢谢大家!
志存高远与日俱进
——上海交大2020年本科生开学典礼演讲
林忠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这场特殊而隆重的开学典礼。首先,我要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成为全球30万上海交大人中最新鲜的血液!同时,特别要感谢各位家长的精心培养和辛勤付出!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远道而来的家长们无法亲临现场参加你们的开学典礼,感谢大家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此刻,我们在美丽的交大校园如期相聚,可谓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岁末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大家学习生活的节奏。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大家也克服困难,分秒必争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度过了“加长版”高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愿加入上海交大这所百年名校。你们的到来,对学校而言,既是荣幸,也意味着责任。大家把人生的梦想托付给交大,学校的老师们一定会用心用情培养好、呵护好每一位同学,让大家在充满创新活力与人文关怀的校园里成长成才!
同学们,进入大学,你们将展开全新的人生画卷,经受雏鹰展翅的历练。大学是百炼成钢之地,你们在大学期间要塑造成型的价值观,搭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健全人格与品性。你们既要树立笃志高翔的理想信念,也要在不懈追求进步中,长出丰满的羽翼、练就坚韧的筋骨,因此,今天我就围绕“志存高远、与日俱进”对同学们提三点建议,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首先,百学须先立志,希望你们树立远大理想、胸怀报国之志。你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千里挑一的天之骄子,每一名同学都有望长成参天大树,都有成为国家栋梁的潜力。要想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最终成为国家栋梁,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坚定为国为民的理想。
作为改革开放后进入交大的一代人,恢复高考给了我们就读大学的机会,我们特别珍惜。八十年代,国家百业待举,人民渴望摆脱贫困,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们从入学开始就有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在校时,每日与时间赛跑,奋力拼搏,要把丢掉的时光抢回来。毕业后,投身祖国发展的各个战线,勤勉工作、服务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为实现人生志向而奋斗。1982届校友钱智民,选择投身核电领域,在国家核电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程中担当重任,成为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推动者;1985届校友凌文,投身能源领域,不断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大型工程管理难题,推动了我国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和清洁转化利用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1989届校友曾毓群凭技术立身,厚积薄发、两度创业,为推动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实现大规模量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校友们与国家同奋进,把事业建立在神州大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他们都成长为国之栋梁,成为学校的杰出校友。
同学们,上海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兴盛于祖国富强之日。自诞生之日起,交大人就以报国为使命,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从未缺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未来三十年,中国将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逐步成为世界强国。你们将人生志向与祖国发展结合在一起,也必将做出一番不负时代的成就。希望你们“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让人生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中熠熠闪光。
其次,学不可以已,希望你们精勤求学、筑牢基础。远大志向的实现,必须练就真本领,这就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你们在中学时代努力学习,一心要考上梦想的大学。到了大学之后,大家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自始至终保持求知若渴的态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把知识学得扎实、学得灵活。交大素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传统,特别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一些课程抽象难懂,学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对此,大家要敢啃硬骨头,沉心静气地把知识点吃深吃透,争取做到活学活用,练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为你们未来四十多年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