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10月份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汇编(28篇)

2024-02-07 22:38:59 582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见初心;越是紧要关头,越能显本色。近日,山西出现大范围降雨,极端异常的大范围持续降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面对灾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第一线,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一线闪闪发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深情回顾“半条被子”的故事,动情地说:“共产党人自己有一条被子也会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这绝不是口号,不是做秀,我们就是这么做的。而且这种誓言,我们一直传承下来了。正是这样,老百姓才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既来自人民又有先进性,既保持先进又不失人民本色,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一群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中国人。时代在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变,本色永远不变。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敢担当、善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今天,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如何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如何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闪耀。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勇毅担当,则无惧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难以忘记,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誓言铿锵,“疫情不退我不退”的丹心闪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风骨;难以忘记,在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共产党员应该有共产党员的样子。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提出:“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锻炼培养、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的重要标准。”这既是要求,也是鞭策。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我们就一定能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明显成效。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每半个月更新一次“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明确具体任务与完成时限;山东省商务厅建立回访反馈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按照“一月一交账、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的要求,每月定期梳理重点项目进度……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许多地区和部门以坚持不懈的韧劲抓落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民生工作面广量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的当下就可以解决,有的则相对复杂,需要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积跬步方以至千里,要坚持一抓到底,啃下硬骨头、抓出新成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瞄准群众需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我们必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1-10-18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很多企业投身其中,通过扶持产业、美化村居等方式参与扶贫,仅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就达1万多亿元。“万企帮万村”行动,既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为脱贫攻坚注入动力,更说明“先富带后富”的巨大潜力。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要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需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是一个逻辑整体,既要鼓励“先富”,激发发展活力;也要带动“后富”,体现社会公平。我们要切实保护劳动所得,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到搞活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激发创造热情、点燃创业激情,为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等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拓展了社会创造财富的空间。包括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监管举措,也是为了促进相关行业、相关企业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从长远来看,鼓励先富,最终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近年来,在公益事业中用心用力,在抗疫斗争中捐款捐物,越来越多企业家在回报社会中获得社会认可。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共同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必须看到,第三次分配不是“劫富济贫”,也决不搞“逼捐”,回报社会应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高收入群体和企业积极主动投入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必将点亮道德之光、汇聚社会暖流,更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20多年前,10名民营企业家发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到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开发,促进共同富裕。鼓励先富起来的群体,秉承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准则,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先富起来”的活力定能汇聚起“带动后富”的动力,奔赴共同富裕的美好前程。

“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铿锵的话语,豪迈的宣示,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回望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5个方面的历史启示,是对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和进程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为我们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奋斗中凝聚力量,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动力和干劲,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历史发展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和风险要去战胜。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坚决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面向未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携手并肩,持之以恒向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10-18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明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今年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中成长,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发展。前进道路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党中央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上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使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增强空间治理和保护能力。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确立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和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提出了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多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坚持“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享包容,改善民生”“统筹协同,合作共建”的原则,加快形成改革开放新动力,加快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与沿海地区协作互动新局面,加快拓展参与国际合作新空间,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各项部署,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就一定能让成渝地区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实践充分证明,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离不开技能人才,离不开工匠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立足岗位、奋发有为,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必将推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的艾爱国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长期以来,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对于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具有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科技强国。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勇于创新、顽强拼搏,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为建成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月14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强调:“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贸易面临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第130届广交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起手来,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

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举办首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设立乡村振兴展区,打造优质品牌展,聚焦模式和产品创新……本届广交会是广交会发展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充分表明广交会是服务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高地,将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彰显我国经济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是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

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65年来,广交会在封锁中诞生,在困境中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在新时代奋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交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服务国内外企业,为服务国际贸易、促进内外联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踏上新征程,广交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商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广大参会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更好发挥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推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广交会要更好履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发挥积极作用。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展望未来,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就能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30:10月份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汇编(2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0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