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座谈会发言1:学思践悟,不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制度设计,人大制度的发展史其实也是群众工作史。人大工作者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完善者,不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人民谋幸福的水平,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一、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的现实需求
(一)从党的历史来看,我们要不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为人民群众工作,也是做人民群众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始终服务群众的一脉相承。
(二)从党中央的要求来看,我们要不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需要增强八项本领,其中就包括群众工作本领。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详细列出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提高的七种能力,其中也包括群众工作能力。这些论述都表明,在新时代,我们党把群众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从群众的利益诉求来看,我们要不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已分化成为多个阶层。一个阶层代表一个利益主体,利益主体多元,就意味着利益诉求多元,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态度越来越趋于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世俗化,即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这种现实需要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阶层结构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如此,使得党和政府的政策出台,要得到群众普遍认同的难度加大,这给群众工作带来了挑战。
(四)从党群干群关系来看,我们要不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四月份我们开展了全市信访工作调研。大家都认为,目前信访工作已成为“天下第一难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权力腐败、公权私用、司法不公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公众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此外,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实践中也出现了“本领恐慌”。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敢做、不愿做群众工作,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人民日报》批评的“三头干部”,即有的干部下村,常常和村干部约个时间、定个地点,匆匆忙忙握个手,说个一言半语就往回走,群众嘲讽其像搞地下工作的“接头干部”;有点干部下乡就是“到此一游”,老百姓问个政策他含含糊糊,甚至一问三摇头,群众称之为“摇头干部”;有的干部听汇报,不加分析地频频点头、连连称是,群众叫他们“点头干部”,这些都源自群众工作本领恐慌、能力不足。
二、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的几个维度
做好群众工作,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列宁说过:“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
一是要厚植人民情怀。人大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民群众的工作,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才能自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当先生,把自己看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学生,始终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不久的婴儿到年愈百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位患者,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了人民群众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二是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时”上要把握主动权,在“度”上要做好回应。对群众的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处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第一线”,务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探索和完善人大司法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司法监督制约,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提高司法办案质量和效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看目的和效果,更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些基层干部抱怨群众工作不好做,费力不讨好,群众不支持,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使得群众不愿意敞开心怀与我们交心、放下包袱与我们对话、真心实意支持我们的工作。只有我们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读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要增强群众工作的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充分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
四是要夯实非权力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善讲群众话。习近平同志说:“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怎么推动工作?”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作为人大工作者,作为人大代表,学会讲“群众话”非常必要。一是善讲“贴心话”,以情动人。二是要善讲“敞亮话”,以“理”服人。三要善讲幽默话,以趣感人。党员干部只有善于讲群众话,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才能和群众“零距离”沟通,得到群众的信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在新时代克服脱离群众危险,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我们也要有这样宏阔的视野、深邃的眼光,并以此来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惟其如此,人大工作才有活水源头。
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座谈会发言2: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值此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全党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作为党员干部、人大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悟党史知识,深挖党史“富矿”,牢记初心使命、坚定责任担当,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壮丽篇章。
一、充分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心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理想信念、使命情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抓好人大机关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学习教育扎实成效展现新时代人大形象,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切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与人大工作结合文章,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紧密结合,更加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人大工作紧密结合,围绕全县中心大局和人民关心关切谋划推动工作,发挥好人大作用,彰显人大使命担当;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紧密结合,加强政治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加强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学史明理,在感悟思想伟力、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见实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们当前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加以解决。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准确把握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时”和“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市“四城建设”和“美丽、神奇、实力、活力”新化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坚持学史增信,在提高政治能力、做到“两个维护”上下功夫见实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履职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做到始终与县委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法定程序把党委主张和意图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坚持学史崇德,在赓续精神血脉、积极担当作为上下功夫见实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县委重大决策、政府着力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列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经济发展态势,注重问题形势分析,强化经济运行情况监督;聚焦乡村振兴,督促政府举全县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把资江干流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重点,督促政府守护好一江碧水;紧盯紫鹊界梯田保护,持续跟踪交办意见落实情况,督促政府切实保护好“双遗产”,促进景区健康持续发展;聚焦全县教育发展,督促政府扎实推进“四名工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聚焦民生实事,督促政府切实搞好人民医院提质扩容和中医院竣工投入使用;聚焦城乡规划,督促政府做好城乡统筹、多规协调,高标准编制好《新化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高质量做好县城总规及控规,抓好规划刚性执行;聚焦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倾力审议,适时作出决议决定;聚焦党委人事安排意图,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严格法定程序,依法行使任免权。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努力提升监督实效。把专项调研和代表视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调研的广度和深度;把程序监督和专题询问有机结合起来,将专题询问等有实质内容、有工作力度的监督工作常态化;把专项审议和跟踪问效有机结合起来,对重大复杂问题,进一步加大监督频率和强度,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滚动跟踪问效,促进问题彻底解决。
坚持学史力行,在提高能力素质、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见实效。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建设“两个机关”职责定位,强化自身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功能,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简史》《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及各级党委关于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决定精神,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熟悉人大工作议事规则和制度,掌握人大工作规范和程序,广泛学习各领域、各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为常委会高水平、高效率运行提供可靠保证。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精神和市县有关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座谈会发言3:学史笃行履职尽责厚植新时代地方立法为民服务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成为指引地方立法工作奋进路上的灯塔。下面,本人根据近期的所学所感,围绕学史笃行,立法为民的问题,谈两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地方立法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
(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1842年4月,马克思在《莱茵报》编辑部工作时,就展现了其人民性的思想光辉,提出了报刊人民性的概念。他认为,报刊应该“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可以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最耀眼的亮点所在,始终镌刻在共产党人灵魂的最深处,成为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其人民性的理论品格始终一以贯之。
(二)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印证。《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取得众多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心看作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之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
(三)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亮底色。习近平法治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推动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这一论断,充分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宗旨。
(四)人民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纵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到“三三制”参议会制度,再到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直至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论我党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的烙印始终被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切职权的行使,都是为了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切工作的开展也必须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地方立法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实现400多万娄底人民根本利益的顶层设计,因此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更是要把为民服务贯穿始终。
二、地方立法为民服务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