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们党从嘉兴南湖的红船起步,100多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全党振奋、举国赞誉、举世瞩目。我们坚信,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必将引领承载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驶向更加光辉的彼岸。
**学院已经建校**年,自建党始初,始终坚持以一流党建统领事业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誉。今天,我就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养“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时代青年先锋。
一、讲政治,就要坚定信仰、勇于担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新时代党对教育事业的历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契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牢牢把握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扎根基层优秀人才为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实践“七大育人工程”,形成了“三位一体、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人民需求有机结合。百余名毕业生扎根边疆、教书育人,4万余名毕业生服务基层、建功立业,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代表当代青年的正确方向。20年坚守,持续推进,形成了循环向上、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培养了以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楷模。
2000年以来,我校***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奔赴新疆、西藏等地,他们在雪域高原、西部边陲教书育人,把一腔赤诚和师者大爱献给边疆人民,把青春与梦想安放在西部大地,为边疆稳定、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成为学校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传承。
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赞誉他们“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这个群体先后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群体”等荣誉称号,学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5年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重点报道***余次。时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同志代表教育部党组在京接见我校报告团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是对**学院多年来毕业生就业和大学生教育方面成效的肯定,也是对全国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学院是全国高校的一面旗帜”。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与祖国和人民同行》指出,“近百名**学院毕业生源源不绝奔赴西部,克服艰苦条件,数十年来扎根西部大地,参与见证了西部的改变和发展,其果敢的勇气、坚守的毅力,令人感动,堪称当代青年奋发有为的时代楷模”。
教育部党组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列入党史学习教育必学材料,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宣部等部门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专题展出。时代楷模**同志参加在我校举行的“‘中国梦·赶考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时说,“要向**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学习,到艰苦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儿女》杂志在2020年全国“两会”特刊中,以“七大育人工程激发正能量”为题对我校文化育人体系给予长篇报道。2021年3月中宣部主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以“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报道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代表性、群体传承性、持续辐射性引发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反响。2021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赞誉这个群体“是奋进新时代的重大典型,是榜样更是号召”。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在《以远大理想确立人生航向》《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奋斗前行》《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等多篇评论中高度赞誉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省委***书记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学习好**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爱国奉献的先进典型。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22)第二期总第147期以《**学院深入实施“四大育人”工程构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长效机制》为题重点推广。《**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培育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北省第七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上报的《**学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讲好西部地区支教故事,致力教育事业薪火相传》报告被中央办公厅采用,呈习近平总书记专报。
二、讲政治,就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怎样为青少年人生“拔节孕穗期”培土固基,全力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实现一代代人接力奋斗,应强化学生三个坚定:
一是坚定党的信仰。在学生中加强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教育。给学生讲清楚这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只有坚定党的信仰、坚持党的立场、听从党的召唤,才能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当前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十分激烈,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和学界宣称,中美并不是一场贸易战,而是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博弈。习近平总书记讲,关键是办好自己的事情。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人生阅历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廓清思想迷雾,牢牢守住阵地不能丢,寸步不让、寸土必争。要增强学生自信心、自豪感。《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文章《党领导的强大体制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说:“除了贡献凝聚力,中共还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远超过一般执政党的社会动员力,以及对建设规划的设计能力和执行力。”“就说精准脱贫这一项,中国把它当国家层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来打,没有一个国家对扶贫做得像中国这么‘玩命’”。要让学生看到,这样的宏伟工程只有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使青年学生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是坚定新时代理想。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让学生知道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哪些转变,知道“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知道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引导学生为之努力奋斗。面对纷繁复杂的百年未有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接近实现的时刻,要讲清楚,前景光明、任务繁重,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需要年轻人倾心投入,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矢志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