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沂蒙党史汲取奋进力量
临沂素称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恰逢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更应该感悟沂蒙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沂蒙党史是一部永听党话、永跟党走的忠诚史,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践行“两个维护”。沂蒙是全国党的活动开展比较早的地区之一,1927年4月成立了沂蒙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沂水支部。当时党组织的力量还不强大,但广大党员依然义无反顾干革命,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沂蒙早期党员刘晓浦、刘一梦叔侄是大地主“燕翼堂”的后代,所在家族是鲁南一带闻名的大户,有良田5800亩、山林千亩。1929年二人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们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后来,家人变卖13顷良田设法营救,但刘晓浦告诉家人,“我只有自首才能出狱,那是永远办不到的”。1931年4月叔侄二人在济南就义,刘晓浦28岁、刘一梦26岁。像这样的例子,在沂蒙大地上举不胜举。沂蒙党员如此,沂蒙群众也是如此。解放战争时期,鲁南区遭到国民党“还乡团”的反攻倒算,90%的村庄被洗劫,14万干部、群众被杀害,即便这样也没有动摇人民群众跟党走的决心意志。诞生在烽火沂蒙的歌曲《跟着共产党走》,歌词写道,“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这就是沂蒙人民“永远跟党干革命,砍下脑袋也不叛党”的真实写照。
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要求。新时代最根本政治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护”。工作中,要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认同,从内心深处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增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两个维护”的工作成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体现到谋划工作、制定政策、部署任务的具体实践中,落实到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实效上,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沂蒙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沂蒙党史是一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为民史,新时代我们更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沂蒙精神产生的背景是党爱民、军爱民,党首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然后才有了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无私奉献,才有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样感天动地的革命事迹。在军事上,为了保护群众“甘以我血换民生”。1941年11月,八路军115师留田突围后,已经跳出了日寇“扫荡”的包围圈,但部队首长研究认为,不能置中心区老百姓于不顾,决定率军返回开展反“扫荡”斗争。在经济上,打土豪、分田地,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老百姓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47年到1949年,沂蒙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华东局号召“不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口人”,挤出救济粮4500万公斤,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政治上,颁布《人权保障条例》,实行“豆选”,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1941年前后山东根据地有统计的71个县政府中,民选县长占94%、乡长占70%,真正让群众扬眉吐气、挺直腰杆做人。在文化上,举办各种形式的冬学、夜校、庄户学、识字班,前一小时教村民学认字,后一小时讲抗战的道理。通过这些,沂蒙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八路军是自己的队伍,更加坚定地和我们党站在一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这是被沂蒙老区革命实践检验了的。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期待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抓好信访化解,把信访作为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开展领导干部“结案连心”,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着力抓好民生实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服务群众“大提升”,排查梳理问题,逐一研究解决,确保办一件成一件;着力抓好营商环境,以群众、企业满意为目标,定期开展测评,倒逼效能提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