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指消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不敢较真碰硬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干部乱作为现象大为减少,但不担当、不作为的“躺平”干部,却时有曝光。比如,由于工作推进不力、疏于管理、推诿扯皮等问题,浙江某地就有三个单位“荣获”当地“躺平者”称号。
碰上工作两手一摊,遇到问题两眼一黑,这是“躺平者”的惯常表现,他们缺乏斗志,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态度,没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挑三拣四,消极怠工。人民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这样的行为拉大了干群之间的距离,阻碍了工作开展。
让“躺平者”公开亮相,这下他们再也躺不下去了。当然,如此为“躺平者”授旗,只是一种整治“躺平者”、改进工作的手段,是对那些有着“庸懒散浮拖”习气的“亚健康干部”下的一剂猛药,对这些干部来说,是及时鞭策的一记警钟,让他们尽快站起身、动起来,这才是这次评定工作的根本目的。当前,我们要从根本上整治这些“躺平式”干部,需要内外双向发力,形成一股持续的倒逼力,让他们不想、不能也不敢继续舒坦地“躺”下去。
激活不想“躺”不会“躺”的思想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党员干部要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要敢于斗争,迎接和战胜挑战,机会稍纵即逝,一旦“躺平”,就会错失。因此特别需要拧紧“思想阀”,荡涤“躺平”心态,解放思想、甩下包袱、冲锋在前、敢打硬仗。
扎牢不能“躺”不敢“躺”的制度笼子。部分基层干部“能躺”“敢躺”,原因固然较多,但根由还是很多基层工作重部署、轻落实,无人跟进监管督促,或者在工作开展上“重迹不重绩”。对此,我们除了要督促激励干部认真履职、担当作为外,尤须完善监督机制。极少数“躺平者”之所以长期不在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松软,使他们觉得干好干坏、干快干慢一个样。我们要强化问责机制,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让占位子混日子的混不下去,才能切实绷紧“混不得”“懒不得”“不敢散”“不能拖”的观念之弦。将治庸端口前移、探索长效机制、提升制度的净化功能,设置社会监督,多杀几趟“回马枪”,防止“雨过地皮湿、治理一阵风”,对庸官懒官形成持久震慑力。如此持久发力,才能形成避免出现“躺平者”的预防机制。
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避难就易、选择安逸,要不负春光、不甘于“躺平”,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帮助群众解决更多的难题。
据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xxx县重点面向全县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县管干部和中层干部,开展了寻找身边的“躺平者”活动,评选名单经由群众推选、单位评议和组织评定等程序最终确定。近日,首批7名“躺平者”被组织部门集中诫勉谈话。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3073102躺平式干部现象研讨发言材料汇编(5篇) - 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4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