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汇编:各单位2023年工作要点(6篇)
目录
1.区残联2023年工作要点
2.2023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3.XX省防汛抗旱指挥部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4.XX省安全生产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
5.2023年XX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
6.2023年XX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工作要点
区残联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全面完成“十四五”阶段性任务,持续深化残联改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扎实工作成效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化“学听跟”活动,组织残疾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团结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强化残疾人事业的创新驱动,持续推进实施《长春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在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党的XX大精神在全区残联系统落实落地。
2.强化落实“两个责任”,坚持严的标准,抓好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做到立查立改,逐项销号。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严肃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残联党建工作机制,提升党支部标准化(BTX)建设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培树严新细实作风,深入基层和残疾人家庭,帮助残疾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
5.深入持久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堵塞漏洞、强化警示教育,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6.充分发挥社会助残力量。大胆解放思想,突破惯性思维,有效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推动作用。在抓好残联工作者队伍自身力量发挥的同时,注重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参与残联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脱贫解困、生活照料、文化体育、出行帮助等服务。
7.保护和调动各类服务机构工作的积极性。让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到残疾人就业安置、创办孵化基地建设、助残服务项目开发、助残活动开展等项目中来,尤其要发挥好4所特教学校和5户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在扶残助残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8.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残疾人工作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残联组织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专门协会骨干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二)教育助残
9.落实好各项教育助学措施,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做好残疾儿童入学数据共享。继续实施惠及残疾儿童,学生的学前、义务、高中、职业、成人、学历教育全方位资助政策,做好符合条件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资助工作,确保助学金及时发放到位。
10.把特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扩大培智、与光同行、育龙、诺亚之星四所特教学校的招生规模,提升康复训练效果,加大宣传力度,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形成聚集效应。
11.要把特教学校作为残联开展助残活动、吸纳社会力量、扩大对外发展的窗口和阵地,加强同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合作力度,丰富特教内容,提升特教水平。
(三)就业惠残
12.深入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补贴、残疾人首次创业、残疾人摊床位补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创业就业补贴、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等政策。重点发挥宽城区残疾人创业和网络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结合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和组织各类招聘活动,并提供创业和网络创业、媒体宣传、网络直播等服务。
13、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网络直播培训等项目。
14、继续做好高校残疾毕业生“一人一案”就业帮扶,并录入全国残联信息服务平台,录入率和服务率100%。
15.通过综合服务园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帮扶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和生活照料,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让更多有能力、有想法、能干事、能创业的残疾人富起来。
(四)医养健残
16.切实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等,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7.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落实。
18.以群英北七条社区、团山街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为基础,积极推进康复进家庭,充分发挥社区康复站的职能作用。
19.有效发挥博远·祥址圆康复医院作用,为残疾人提供上下肢训练、脑电训练以及中医理疗等康复训练。
20.组织开展第七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发布预防核心信息,宣传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
21.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畅通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和法律救助工作站作用。
22.积极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全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安装燃气报警器。
(五)扶贫济残
23.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行业扶贫。继续对全区7户10名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跟踪服务,对具备扶持条件的,及时扶持到位。
24.包保对象扶贫。对李洪祥父子进行跟踪包保服务,确保扶贫达标,防止返贫。
25.全面落实残疾人扶贫保障的各项政策。继续做好“三无一靠”、“电子保姆”、“两项补贴”、意外伤害险、大龄自闭症救助、日间照料、驾照补贴等工作。
26.积极助力兴村振兴,落实残疾人康复、托养、无障碍改造等帮扶措施,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六)科技兴残
27.完成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的换发以及制证工作。深入做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工作,进一步改进评残办证服务,持续开展违规持证清理核查工作。为首次参与残疾评定的残疾人提供评定补贴和便利服务。
28.继续做好残疾人享受惠残政策情况“明白卡”发放填写工作,提升残疾人服务精准化便利化水平。
29.优化动态数据更新管理,形成常态工作机制,精准数据采取,集中填报录入,深入了解残疾人生存状况与发展需求,让动态数据更新真正反映出残疾人的基础底数、需求底数和发展动态,实现用数据说话、依数据决策、凭数据救助的目标。
30.加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残联信息服务平台、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等个系统的管理应用,充分发挥好这些平台在残联工作中的管理作用。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将扶残助残政策纳入“全流程审批系统”管理,加快残疾人服务“指尖办、随身办、上门办”。
(七)文化乐残
31.以艺术团为带动,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残疾人读书、艺术创作、文化展示、艺术汇演、文化旅游等活动,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
32.围绕“冰雪季”开展体育活动。依托欣园街道五星村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示范点,广泛开展各类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
33.做好培养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工作,积极推荐参加首届长春市残疾人运动会,组织报名XX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力争取得佳绩。
34.实施文化助残项目,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周、送文化进基层等活动,为全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文化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街镇残联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配强工作力量,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落实责任。各街道残联和区残联各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层层抓好落实,并将工作压力传导到基层社区(村),确保残疾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三)强化督导。区残联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残疾人工作的督导考核,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23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3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卫健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力做好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健康沙洋建设,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疾控体系改革,全面促进三孩政策实施,全面做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工作,持续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健康沙洋”建设
全面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措施,持续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毫不放松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动态追踪病毒变异情况,动态掌握疫情流行强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对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合理分流引导患者就医,分级分类救治患者。按照“四集中”原则开展重症、危重症救治,严防轻症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全面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落实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控制场所内聚集性疫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努力做到“应接尽接”。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做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等物资储备。
持续落实“健康沙洋2030”行动规划。充分压实15个专项工作组职责和局机关各股室职责,完成15个专项行动年度任务。利用县镇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全面做好“健康素养66条、合理膳食、三减三健、心理平衡、控烟限酒、慢病防治、传染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宣传工作;结合各种主题日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强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办公室和防治中心办公室职责,落实定期统筹调度推进323攻坚行动机制。认真落实323攻坚行动体系建设方案,结合“323”攻坚行动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从人员、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健全防治体系。全面落实“防、筛、管、治”各项措施,积极推动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和卒中防治站建设,完成市级下达的心血管一体化筛查、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信息交流和媒体宣传,扩大“323”攻坚行动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
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健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开展分析研判和预警,落实应急处置措施,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加强麻风病防治,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保持消除疟疾状态。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监测检测力度,补齐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短板,做到早期发现、规范治疗。规范疫苗全程冷链、适龄儿童接种等基础管理,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接种服务全过程。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实逾期未种儿童主动通知、跟踪管理,保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持续推进严重精神障碍预防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筛查管控措施,扩大无监护人、弱监护的患者长效针剂使用覆盖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0%,易肇事肇祸患者救治率100%。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加强重点人群及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疏导、干预。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和技术指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指导学校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和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学校聚集性疫情。积极推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加强近视筛查和干预,确保综合近视率较2022年下降1%。大力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开展慢性病示范区复审评估,完善慢病综合监测体系,加强健康危险因素控制,实施脑卒中、癌症、慢阻肺早筛早诊早治,防范和减少慢性病终点事件。持续巩固血防消除达标成果,着力推进查灭螺、查治病、晚血病人救治、风险监测、联防联控以及急感防控等工作全面落实。
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以卫生城镇创建为抓手,持续巩固提升全县国家卫生城镇创建质量。紧扣国家卫生县城新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督办,切实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准备并确保通过。加强对后港镇、拾回桥镇、沈集镇、曾集镇4个已命名国家卫生乡镇的日常巡查,促进城镇环境卫生面貌整体提升,确保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审;抓好待命名的马良镇、官垱镇2个国家卫生乡镇巩固提升工作,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和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弱项补齐补强;加大对毛李镇、李市镇、高阳镇3个申报创建国家卫生镇的督查,保障今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评审;指导五里铺镇、十里铺镇、纪山镇学习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新标准规范,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条件申报国家卫生乡镇。持续做好爱国卫生“五进”活动,不断提升活动质量。规范病媒生物防制,强化季节性除“四害”工作,科学开展“四害”密度监测等,确保我县顺利通过省级除四害先进城区复审。
持续强化食品卫生和营养管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组织实施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会商。进一步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试点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覆盖率100%。加大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处置率100%。持续推进营养指导员培训、临床营养科建设、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康营养行动。创建健康食堂2个、健康餐厅2个、营养与健康学校1所。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科普宣传,切实增强居民食品营养观念。
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继续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继续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落实激励和问责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市县两级医保局DIP改革专班的统筹下,推荐后港镇中心卫生院和拾回桥镇卫生院为荆门市市级DIP改革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行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推动进一步拉开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差距。深化药品供应保障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健全完善“双通道”及“单独支付”药品保障机制,落实集采药品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全面完成约定采购量,加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集采药品与临床用药合理匹配与衔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患者负担总体不增加、医保基金可承受、医疗机构发展可持续”总要求,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通过特设岗位、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多种形式将培养引进的人才纳入编制管理,统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深化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在二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三医联动”组织领导体制,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责任,加大财政对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六大”投入保障。
继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荆门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荆政办发〔2022〕32号),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健全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建立整合型医院运营管理监测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数字化驱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全面预算和内部控制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持续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完善以质量管理、资源消耗、效益效率、满意度等为关键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多措并举塑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提质增效,巩固完善急诊急救、慢病管理整合型一体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床位、号源、设备、药品等资源的统筹使用,进一步贯通医联体内部和医联体之间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构建专业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体系。结合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持续优化调整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目录,完善疾病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出入院标准,充分利用医保杠杆政策,引导群众选择性就医,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形成,推动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量占比分别稳定在80%、60%以上。持续加强信息化双向转诊流程,为患者提供顺畅的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持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引导居民形成家庭医生首诊,并经家庭医生转诊的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规范院内制剂“互联网+”销售渠道,推动院内制剂线上销售和医联体(医共体)内互通使用。
三、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夯实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深化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绩效考核、人员补足培养改革,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县中医医院创建二甲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专科医院;依托县人民医院规范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着力建设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县级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推动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创建,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规范化救治单元(站),构建急诊急救、慢病管理整合型一体化服务体系。开展医院等级评(复)审。
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夯实公卫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省“1+5”、市“1+7”文件落地落细。全面加紧建设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县120急救中心、县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等3个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并尽快投入使用。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省定标准落实疾控机构的编制核定、岗位设置和职能调整;按省统一部署,推进疾控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管理,推动落实“两个允许”(允许疾控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在完成核定任务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医师薪酬待遇。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完善日常指导和监督考评机制,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对接。统筹推进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职能职责,全面建立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全面规范学校和托幼机构保健室(卫生室)设置和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
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大力推行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医疗机构全部开通线上诊疗服务模式。推广MDT(多学科诊疗)、无痛诊疗、整体护理、快速康复、“一站式专病诊疗”“日间手术”“互动式”慢病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二级医院日间手术占总例数比例达到10%以上。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病种范围,二级医院出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达到50%以上。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优质护理服务第三方满意度达到85%以上。全县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实行互认共享、医联体成员单位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强化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积极创建省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到2025年,二级公立医院争取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支持县中医医院建设3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推动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提升服务能力。强化血液保障,健全完善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无缝衔接,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分类转运、高效处置、及时救治。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强化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严格落实积分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扩大质控覆盖范围,提升区域医疗同质化水平。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二级医院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成率100%,所有二级公立医院、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100%。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良好执业环境,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做实基层服务网底,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坚持“医防并重”推进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扩面推进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构建“县、乡、村”全区域一体化防治体系,完成11家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认证、14万人次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任务。对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基层特色科室创建等指标体系,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条找差距、逐项补短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加大基层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投入,充分应用移动医疗服务车和智能健康服务包等新技术设备,围绕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慢病,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增强群众的认可度。
四、持续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免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产前免费检查、辅助生育补助、住院分娩补助、三孩育儿补贴、母婴室建设补贴、托育机构补贴、入托入园补贴、购房补贴等积极生育支持政策落地实施,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落实好生育登记服务。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落实托育机构统计调查制度,新增托位数276个,千人口托位数达3.15个以上。协调发改等部门加强托育服务收费管理,制定托育机构收费标准。组织开展省、市示范托育机构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省级示范机构1个、市级示范机构1个。积极开展托育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试点,加强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不折不扣兑现落实现行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关怀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做实妇幼健康服务。紧盯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产前筛查率等核心健康指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预警研判,严守母婴安全底线。以妇幼机构绩效考核、等级评审、重点专科建设等为抓手,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促进妇幼保健机构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防治及0-6岁儿童视防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查、筛、管、治”工作闭环,提供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两癌”筛查、新生儿5种遗传代谢性病和听力筛查等妇幼健康免费惠民项目落实。加强出生医学证明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新生儿落户“一网通办、一事联办”。
抓实老龄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老龄工作统筹协调职能,动员各级各类群团组织、老年人相关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开展老龄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以县中医医院为试点,全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做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工作。沙洋镇新河社区申报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结合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落实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好老年优待证办理工作,落实各项老年优待政策,扎实开展敬老月、银龄扶贫行动等活动。
五、持续弘扬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依托县中医医院构建中医“区域+专科”联盟,建设“一县一品牌”重点基地,建成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3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适时召开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持续推进中医联盟和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全覆盖,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残联共建残疾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