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11资料汇编:2023年工作要点(12篇)

2024-02-07 23:31:51 583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资料汇编:2023年工作要点(12篇)

目录

1.2023年度XX省标准化工作要点2

2.2023年XX市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要点7

3.2023年XX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16

4.2023年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26

5.XXX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36

6.XX市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2023年工作要点44

7.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3年度法治机关建设工作要点52

8.政协X县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57

9.XX市2023年医疗保障工作要点64

10.XXX2023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要点72

11.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工作要点84

12.XX州2023年政府督查工作要点的通知93


2023年度XX省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3年全省标准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部署要求,围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重点工作,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工作理念、全力聚焦“三个年”活动各项任务,以“四个转变”为目标路径,以“五抓五促五提升”为具体抓手,扎实推进《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落地见效,深入实施标准强省建设,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XX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围绕我省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立项省级地方标准200项以上,制定发布100项以上。印发指导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2项以上,制定团体标准10项以上。建设各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0个以上。新布局成立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3家以上。新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10家以上。组织对300家以上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情况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一、抓规划、促落实,提升我省标准化工作合力

深入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全省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结构性调整、系统性重塑,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同发力、合作共建的目标定位,组建成立XX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建立《实施意见》跟踪问效和定期评估机制,合理确定量化考核指标,推动将重点任务考核纳入XX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

以组织保障、机制建设等为重点,对《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各地贯彻落实的亮点成效。

二、抓项目、促带动,提升标准化服务支撑能力

聚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地方标准研究,积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创建工作。

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支持延安南泥湾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渭南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宝鸡食用菌种植、安康毛绒玩具、汉中冷水鱼养殖、杨凌“一带一路”国际农业标准化合作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市探索开展市(县)级农业标准化试点建设。

提升民营经济标准化工作。举办民营企业标准化公益大讲堂,着力引导企业增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的意识和能力。推广“1+X”标准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用,优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设立标准专岗、专员、总监等,完善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服务支撑体系。

紧抓中亚标准化研究中心、杨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上合农业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探索开展RCEP、CPTP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标准研究比对,持续推动涉外农业标准化培训基地、中国标准海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在陕国际、国家标委会交流沟通,有效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合作共建机制,全方位争取更多国际、国家重大标准化项目和标准化总部项目落地。

三、抓重点、促突破,提升标准化创新驱动活力

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以推动传动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组织开展2023年度省级地方标准立项征集工作。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地方标准快速通道和团体标准培优机制,为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标准支撑。

聚焦我省苹果、茶叶、猕猴桃等9条特色农业产业链,修订完善《XX省农业标准体系表》,围绕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标识、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开展我省现代农业全产业标准体系研究。布局成立省级农业农村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统筹全省农业标准化管理应用。

在全省24条制造业产业链中选取1-2条开展标准链研究,梳理相关环节已有和正在执行的标准,查找存在的标准短板、分析新的标准需求,编制与产业图谱相对应的标准图谱。探索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共同开展标准研制,推动形成统一协调的标准体系。

在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服务业领域探索开展可视化标准研发,图像式呈现标准应用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增强消费信心。高水平推进安康瀛湖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支持打造标准化精品展示基地、标准化实践验证基地、标准化创新研究基地、标准化宣传培训基地。全面拓展“长恨歌”等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成效,增强标准供给、以标准化助力“文化XX”品牌建设。

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制定发布《XX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推动成立省“双碳”领域、煤化工领域、电力新能源及电动交通领域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推动市场监管业务标准化进程。加强信用监管标准化建设,指导支持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地方标准的立项研制,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四、抓机制、促改革,提升标准化内在发展动力

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为重点,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推动企业在总局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持续推进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稳妥实施地方标准“立改废释转”工作,扎实开展标准复审和有效性评价工作。优化市级地方标准审批备案流程,推动国家级、省级、设区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库建设。

重点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家政服务等领域开展“领跑者”工作。建立“领跑者”榜单企业联合研制团体标准机制,以标准赋能产业发展和企业品牌建设。

探索产业链龙头企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作为承担单位,组织开展本领域对标达标工作。

推动设立XX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对实施效益显著、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准化项目给予奖励。

五、抓基础、促规范,提升标准化监管治理效力

建立全省标准化工作统计年报制度,加强信息归集和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加快推进《XX省标准化条例》制修订工作。制定出台《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指南(试行)》《标准化专家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推动全省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建设。

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分领域征集组建我省标准化专家智库,建立选拔、使用、管理、惩戒机制,强化与外省专家互认、互派,切实提升我省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落实省级标委会目标责任考核与动态管理机制,让有进有出成为常态,知责尽责成为共识。

多层次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认真组织筹划第54届世界标准日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举办领导干部标准化知识研修班,召开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标准化工作的认知度、影响力。


2023年XX市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要点

2023年是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再出发和健康XX行动再深化的关键之年。XX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爱国卫生运动的新形势新内涵,进一步落实《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XX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9〕16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21〕6号),提升健康XX能级,健全工作队伍体系,推进新冠疫情防控,普及全民健康生活,用爱国卫生运动新发展新成效,推动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健康治理新格局,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高品质健康需求。2023年的重点工作主要是:

一、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完善爱国卫生运动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爱国卫生工作网络体系和人员队伍。调整完善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组成人员及成员单位职责,强化区、街镇两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健康促进委员会)功能和力量配备。完善国家卫生区镇建设管理,结合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支持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推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发展战略和目标考核,加强组织化覆盖、机制化建设、项目化推进和品牌化运营。完善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组织架构,强化与专业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更好发挥合作中心作用。联合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加强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宣传动员。

加强爱国卫生制度建设,打造法治爱卫、数智爱卫、专业爱卫、创新爱卫、开放爱卫和共享爱卫。加强法治化建设,推进出台《XX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试点,加强社会性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建设。深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病媒生物防制管理纳入“一网统管”,进一步发挥“控烟热力地图”的社会共治平台作用,建设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启动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综管平台建设。推进爱卫专业化,开展市、区爱卫健促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健康科普培训课程体系。打造创新爱卫,在全国率先推出省级健康教育频道,跨界融合深化“健康脱口秀”项目,探索音乐疗愈和森林沐浴、公园处方等健康促进新模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强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推进卫生健康街镇和健康场所建设,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健康XX,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二、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

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季节性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抓好城市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和超市、小餐饮、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实施农村地区公共厕所提档升级。

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做好个人防护、科学就医和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科普教育,用及时、准确、全面的健康科普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屏障,为每一位市民穿上一件无形的“防护服”。结合“健康中国行”、全国科普日、XX市科技节、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月、卫生健康相关纪念日等重大活动和时间节点,全面普及健康知识、推广健康生活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三、深入推进健康XX行动

进一步发挥各专项行动组和各区、各单位在健康XX行动中的作用,完善健康XX行动协调推进机制。各专项行动组和各区、各单位要对标市政府实施意见的工作节点和指标要求,确保宣传发动到位、工作推进到位、指标落实到位。按照《健康中国行动考核实施方案》和《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和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开展健康XX行动考核与监测评估工作。开展健康XX行动监测评价体系研究,构建健康XX建设指数,强化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导向。大力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实施,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和公共政策健康评估的工作规范、实现路径、运行机制。征集并通报表扬一批健康XX行动示范、优秀案例和“健康达人”,培育全社会的健康文化,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围绕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大力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推进实施健康XX行动专项项目(2022-2024年),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总结推广一批健康XX行动区域化特色项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化肥、农药、兽药减量和绿色食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实施《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向建设美丽XX新征程的实施意见》,切实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着力推进水环境高效治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慢性交通规划建设,构建宜行宜停的慢行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新建绿地1000公顷,新建绿道200公里,新增各类城乡公园120座。贯彻落实《XX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3-2025)》。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增加体育场地面积,办好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的XX模式。深化职工健身驿站建设,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保护。

四、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结合卫生健康街镇创建,推进健康居(村)建设,联合市教委、市文明办、市机管局、市总工会等,加强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企业建设,开展各类健康场所示范建设。建立完善健康促进医院推进机制,加大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力度。倡导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全国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深化市民修身行动,打造公筷公勺分餐制等专项行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健康知识普及活动,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继续加大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力度,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防控措施,进一步配齐建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继续实施市政府健康实事项目,通过读本编写、视频摄制、有声读物开发等方式,确保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覆盖全体市民。大力普及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拓展健康自我管理覆盖人群,不断丰富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依托健康云平台,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技能的学习打卡和推广服务活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服务和指导,提升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服务的可及性。做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加强各项监测研究数据挖掘与运用工作。加大与主流媒体、新媒体联合开展健康科普的力度,与《新民晚报》共建健康科普专刊,与XX教育电视台共建健康教育频道,构建大、小屏联动传播的健康教育传媒平台。

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本市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继续完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向社会发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引导激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增加健康科普高质量供给。组织实施“健康科普专项”和“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开展首届XX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推出“健康科普人物”、“健康科普作品”、“健康科普品牌”和“优秀健康科普管理”。协调开展“全国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科普教育创新奖等健康科普赛事和征集推选活动。推进院士科普基地建设,发挥院士对健康科普的战略规划和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健康科普资源库和专家库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将科普专家库与科普资源库有机衔接,探索发布健康科普技术指南。持续优化健康科普资源库的管理和应用,探索加强精准化健康科普服务。

五、全面提升国家卫生区镇管理水平

贯彻卫生创建工作审管办法,精准指导各区、各街镇(乡)做好公共卫生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固化日常维护与突击整治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性运动相结合、动态管理与监督机制相结合的“常态模式”。组建相关委办局联络员群,指导各区开展复审关键指标的梳理和报送。组建卫生创建市级专家群,指导各区开展复审现场评估资料准备。组织专业队伍,对16个区和107个镇(乡)开展包括明查、暗访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在内的全覆盖测评。推动各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治理、重点场所综合整治和病媒生物防制提升等活动,有效保障市民群众健康,不断增强季节性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高质量通过国家卫生区镇全国暗访和抽查。

推进卫生健康街镇全域化建设。指导各区以市民健康为中心,做好卫生健康街镇的组织发动、部门协调、培训指导、督促检查、区级评审和示范推优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各区动员并指导辖区内所有街道、镇(乡)全面开展XX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督促各街镇完善基层爱卫办事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新国标要求,从群众视角将爱国卫生、卫生创建和健康XX行动等知识要点以可视化图文、音像等形式进行科普创作并广泛传播,提升市民对新时代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运用公共卫生环境评价系统,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民生相关指标、重点任务的实施情况和成效等进行监测、评估,并向社会发布,进一步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科学内涵,提升全民认知的社会基础。

六、强化媒介传染病防控

持续落实病媒生物常态化防制措施,做好季节性常态化控制工作。强化民生环境的防制工作服务,组织各区做好一千个2000户以上的大型居住社区的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化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重点场所、行业病媒生物日常防制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集教育、科普、培训和实操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组织行业卫生管理人员专项培训,强化各类地方标准宣贯。动员街镇、个人和单位分别做好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和重点单位环境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全面提升社会重点人群病媒生物防制意识。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加强重点病媒生物性传染病防控的预案执行和实施能力。

推进XX市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打造集监测、维护、巡查、评估和处置为一体的病媒生物防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完成区级“一网统管”场景建设,有序推进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城运中心场景平台对接。健全各区病媒生物防制网络和基层队伍建设,推动街镇完善“一网统管”派单闭环管理流程并试运行。加强并完善病媒生物一体化智能设备的研发和场景应用验证,提升病媒生物智能化防控水平。强化口岸病媒生物监督和虫媒传染病检疫,加强疟疾等重点传染病监测。探索超大型城市高层建筑鼠类综合防制技术研究,推动社区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服务评价体系政策研究成果落地,试点组织开展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评估工作。

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血防综合防治,推动螺情监测纳入林长制、河长制管理,完善血防预警处置预案,与相关省市开展联防联控,持续巩固维持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七、做好控烟执法宣传

围绕控烟宣传和监督执法“六个一”管理模式,加大控烟宣传监管力度。聚焦控烟重点难点行业、市民群众投诉集中的控烟热点问题,开展问题场所曝光与全覆盖执法,坚持集中执法、专项执法与日常执法并重,切实提升监管执法力度。研究加强电子烟监管,加大12345热线投诉举报重点场所执法曝光力度。深入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开展控烟标识更新行动,加强重点场所控烟暗访与督导,深入推进无烟(示范)单位建设。营造社会支持环境,推进室外吸烟点标准和示范建设,完善室外吸烟点地方标准,在全市典型代表性场景继续设置示范性室外吸烟点,带动各区进行示范性的吸烟点设置。

在全市各区广泛开展“十月怀胎·爸爸戒烟”活动,结合无烟家庭创建,保护孕产妇重点人群。探索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研究在与吸烟危害有关联性疾病的病人就诊时将吸烟史纳入问诊内容的可行性。建设戒烟服务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开展XX市戒烟服务规范化培训,提升临床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开展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重点场所从业人员、控烟志愿者和医务人员分级分类控烟戒烟能力建设培训。


2023年XX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3年,本市卫生健康工作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XX大会议精神,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人民城市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着力打造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健康服务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

一、围绕关键环节,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与海关、民政、教育、水务等部门分工协同,规范开展病例、入境人员、核酸/抗原、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污水、病原学、社区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等综合监测。整合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加强疫情信息分析应用,研判疫情发展态势。

加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重点做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对已经建档的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做好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落实对重点人群日常诊疗、发热就诊、用药指导、协助转诊、健康教育等服务。

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保障。一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发现疾病转重倾向时及时开展救治,必要时送至有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就诊。二是提高院前急救转运运力,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发热门诊、急诊和病房之间衔接,保障重症患者应收尽收。三是加强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依托医联体,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医院、市级医院的资源协同和联动机制,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网格化分级分类诊疗体系。四是形成提升基层救治能力的系统性方案,挖掘潜能,配齐设施设备,拓展服务区域,提升社区救治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与防疫物资保障。一是聚焦重要功能机构、重点基础设施、重点岗位人群,统筹调度资源,做好应急预案。二是做好医疗物资、防疫物资储备及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进一步推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三是加快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工作机制,完善物资储备调度指挥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切实提高医疗物资、防疫物资等统筹调度效率,保障重点物资高效有序生产、供应、储备、配送。

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持续推进适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宣传引导,加大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推进力度,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继续设立绿色通道和临时接种点,组建流动接种小分队,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加强接种场所内部环境消毒、通风,引导受种者及陪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范接种点感染事件发生。

加强中医药防控机制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危急重症中医药救治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基层新冠救治中的独特优势。强化各级中医医院急诊、肺病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建设,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做强做实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中西医结合疫病研究协作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强化中医药科技支撑。

做好科普宣传和关心关爱工作。持续加强引导,做好科普宣传,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防护指南、清晰明了的就医指引、通俗易懂的用药指导。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继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持续关心关爱坚守岗位、持续奋战的广大医务人员和基层一线人员,争取更多关心爱护措施落地,更好保持队伍整体战斗力。

二、围绕聚焦提升城市软实力,切实推进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一是依托部分市级医院,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疗中心,争取更多的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XX,提高危重疑难病症诊疗水平。二是推进本市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实现每30-50万人口配置一家区域性医疗中心。三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能级提升,围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功能,强化机构布局、人才队伍、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推进签约服务、上下联动等治理创新,促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四是做实分级诊疗,推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布局合理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新城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配合推进示范项目开工建设,跟踪和推进新城各类医疗卫生基本建设项目。指导新城健康服务业园区特色化发展,为新城建设注入新动能。

深化便民就医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创新。巩固提升全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推出“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3.0版。持续推进数字健康城区、未来医院和新兴技术示范试点建设,力争所有试点单位完成建设任务。深化医保数字化转型,推进郊区120救护车医保车上移动支付,实现院前急救医保结算全覆盖。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领域应用场景的赋能,推进卫生健康领域5G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行业诊断效率与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支持医疗机构创新诊疗技术,提升服务能级,完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管理,持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在服务市民就医问药中的作用,分流市民看病配药需求。继续推动人民调解为主渠道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化解工作。持续加强医疗机构安保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排查,全面推进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安检工作。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全面推进《XX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二是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和市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推进《XX市中医药条例》实施,推动市人大开展中医药条例执法检查。四是统筹指导完成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启动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编制。五是完善中医临床优势梯度支撑体系,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聚焦重大疑难疾病,持续深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六是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落实。

强化临床研究体系建设,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一是加强临床研究体系布局,打造对标国际、持续引领全国的临床研究综合体。引导高水平头部医院向做强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倾斜,探索以研究为导向的医院运行新机制。二是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开展重中之重研究中心B类项目、重要薄弱学科遴选,实施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夯实临床研究基础。三是通过项目化推进,抓好“一头”(研究阶段)和“一尾”(成果转化阶段),进一步畅通医企互通渠道,增进临床研究与生物医药产业良性互动。举办第二届“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四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菌毒种和实验室管理,开展人员培训和第三届生物安全技能大赛,保障高水平临床研究和生物安全。五是持续推进医学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基地动态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基地培训能力。开设专科规培公共培训课程,建设专科规培理论考试题库。有序推进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

推进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一是深化区域公共卫生合作。推进长三角区域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继续开展三省一市国家队联合演练和季度公共卫生联合风险评估。二是促进医疗服务均质发展。与XX省合作共建XX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XX医院,加快推进瑞金XX分院二期和仁XX波分院建设。加强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三是推动示范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深化示范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持续加强示范区及毗邻区卫生监督执法联动。完成长三角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治中心第一阶段建设。四是举办首届长三角职业健康技能大赛和首次长三角化学灾害医学应急演练。

持续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云南、青海、西藏等地重点帮扶县医院帮扶力度。继续组织实施对口支援凉山州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二是充分发挥XX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培训基地作用,为受援地培养多层次医疗卫生人才。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充分运用远程医疗和远程会诊教学平台,有效服务西部群众。四是持续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

三、围绕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持续推动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中山、瑞金两家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医院和全市40家试点单位为重点,分层分类、点面结合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区两级政府加大对试点单位的支持力度。完善我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做好试点单位跟踪评价工作。推进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系统。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是全面启动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应急等核心竞争力。二是实施推动疾控体系改革,进一步厘清机构功能定位,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加强支撑保障措施,系统谋划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三是多措并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新建工程,全面提升市、区疾控机构整体能力。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实施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人、财、物、信息等统筹管理、集约使用,推动完善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支持政策。

四、围绕持续增进市民健康,大力实施健康XX行动

深入推进健康XX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大力推进健康XX行动。加强爱国卫生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试点,加强社会性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建设。二是建设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启动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综管平台建设。开展市、区爱卫健促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省级健康教育频道,开展健康科普优秀成果和典型人物选树活动。四是围绕疫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境整治和健康科普宣传。五是全面推进卫生健康街镇、场所建设。强化媒介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控烟执法宣传。

聚焦抓好健康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推动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健康老龄化行动,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养结合发展,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示范机构创建。二是市疾控中心新建项目完成竣工验收。推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大楼、XX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持续完善妇幼保健、疾病筛查诊断干预、生命救治等妇幼健康网络,优化资源布局和服务供给,加强五个新城产科、儿科资源配置。持续强化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加强高风险孕产妇预警管理。落实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相关工作,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提升儿童健康综合服务水平。四是继续拓展出生“一件事”应用场景,推进出生“一件事”电子档案归档建设,将出生医学证明纳入公共服务线上可办理范围。五是强化部门联防联控,加强对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猴痘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深化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六是积极推进重点慢性病筛查策略优化,推动落实慢性病早诊早治。持续深化慢性病全程健康服务管理模式,扩大标准化技术应用和服务试点,持续扩大慢性病服务覆盖面。七是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加强生育全程服务,推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大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完善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八是设立本市职业病专科医疗联合体,成立2家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指导中心和若干行业分中心,建设本市职业健康保护(职业病防治)数字展示馆。

加快推进健康惠民项目。实施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第三批20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群众就近康复便捷性;建设第二批30家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满足居民家门口的中医专家就医需求。配合新建改建20个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升级优化50个健康服务点功能;配合新建30家智慧养老院。

五、围绕助推卫生健康行业发展,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卫生健康规划引领和政策研究。开展《XX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完成《XX市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编制。配合开展《XX市市级卫生健康基本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项目落地工作。组织开展2023年度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工作。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动态完善发布本市卫生健康部门权责清单、许可清单、证明事项清单,推进涉及市场环境、扩大开放、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改革。二是持续增加卫生健康领域公共服务事项,凸显“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效。三是推进公共卫生监督领域“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工作。

强化行业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领域监管工作机制,健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推动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持续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监督管理。加强“智慧卫监”平台可视化监管场景应用,持续提高智能化监管能力。修订《XX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理办法》《XX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退出机制,推进医疗机构信用监管。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及时推进卫生健康地方性法规和市政府规章“立改废”。组织开展《XX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形成立法草案,报市人大审议。二是严格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三是实施卫生健康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推动卫生健康普法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提升信访事项办理质效。继续压实卫生健康信访工作责任制。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畅通信访渠道,组织落实《XX市卫生健康信访工作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修订《XX市卫生健康信访工作办法》,做好《医疗机构投诉处理规范》宣贯。二是选树年度卫生健康“十佳信访集体(窗口)”“十佳信访工作者”,组织开展信访暨医疗投诉处理技能大赛。三是加强信访基础业务,继续抓实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工作、化解信访积案,做好重要节点、重点人群信访维稳。


2023年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安排部署,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根本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着力完善体系、预防为主、专项整治、提升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灾害,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把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党的XX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XX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届X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员覆盖学、深入思考学、丰富形式学,把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交流、集中培训、专家解读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分层次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在常学中武装头脑,在常新中指导实践。认真对照党的XX大明确的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主动把应急管理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置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以更快的节奏、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切实把党的XX大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党的XX大精神在应急管理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深化体制改革为突破,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一)加快推进应急指挥部建设。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力争年内立项、启动建设,地县两级提前谋划本级应急指挥部建设,与本级消防救援队伍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建立区地县分级指挥与队伍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机制,实现事故灾害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二)健全完善“两委三部”工作机制。建立研判安全风险、灾害事故复盘、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重大事项专项督查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综合运用提醒提示、通报批评、警示约谈、追责问责等方式,督促指导相关地方和部门单位落实责任、落细措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安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对事故高发频发的地区和行业领域,强化统筹指导和综合监管,督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持续深化执法改革。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部署,持续指导各地(州、市)、县(市、区)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明确分类分级行政执法标准,积极推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建设,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提升执法效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行业力量、专业力量,有效缓解基层应急管理执法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以完善责任体系为抓手,推紧压实各方安全责任

(一)推动落实党委政府属地责任。提请本级党委政府明确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职责清单、年度工作清单,细化实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地震灾害防范应对主体责任。逐级、逐部门、逐工程明确行政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不断夯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制。推动各地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明确每一处矿山日常监管主体,实现风险分级管控。推动各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落实重大隐患治理销号,主动协调跨区域跨部门安全工作。

(二)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和业务相近原则,制定《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厘清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权责边界、责任链条,明确职能交叉和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安全监管责任主体。严格应急管理部门安全审批责任,督促行业监管部门依法审查涉及的安全生产事项。对问题突出、事故多发的,督促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认真复盘事故成因,精准研判行业风险并强化管控,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压实责任、堵塞漏洞。

(三)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牢牢抓住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高风险企业必须与属地政府或监管部门签订责任书,必须向职工群众和社会进行安全承诺。严格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动态监管考核机制,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

四、以防范化解风险为根本,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坚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准入关,建立部门联审联查制度,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推动在规划、立项、建设等环节落实以安全为前提,不以集中审批、特事特办为名降低危险化学品、矿山、金属冶炼等行业领域高危项目安全准入条件,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坚决杜绝“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对违规审批建设造成事故的,实行终身追责。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推动实施普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应用工作,有效规划避让地震断裂带、行洪通道、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二)常态化开展风险管控。健全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风险联合会商机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季节变化、重大节日和生产经营活动特点,推动有针对性落实防范应对措施。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全面摸清灾害事故风险隐患底数,辨识致灾因素,建立健全事故复盘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跟踪分析,深入剖析苗头性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森林草原火灾和地震、地质、水旱灾害专项治理。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健全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机制,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三)提升信息化支撑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扁平化、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指挥体制,推进“监测—研判—预警—决策—处置—指挥”一体化平台建设。统筹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草原等监测基础数据,加快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通过卫星遥感、建模分析等手段,推动开展灾情快速评估。持续完善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监测报警系统、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

五、以矿山安全整治为重点,全力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深入开展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攻坚年行动

全面排查矿山领域系统性安全风险隐患。依托国家级行业专家组建专业团队,突出大班次、大采深、露天转地下开采等高风险矿山,紧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等灾害严重以及高陡边坡露天矿、尾矿库等矿井,逐矿开展安全体检,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和安全管理现状,紧盯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实行“一矿一策”闭环管理、精细化管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相结合,注重适用法律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安全咨询和服务指导。落实煤田火区治理责任,有序推进煤田灭火工程,严厉打击以煤田灭火名义私挖滥采煤炭资源的行为。

统筹制定矿山领域安全保障政策。研究起草加强自治区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意见,系统部署矿山安全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明确各涉矿部门、属地和企业责任。推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落实研判解决矿山领域重大安全风险问题隐患、安全生产包保等责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炭安全保供。

积极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建立矿山智能化建设工作机制,加大对矿山智能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力度,煤矿领域重点推进采掘(剥)、机电、运输、通风等过程自动化,固定岗位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建立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标准,与煤矿同步推动智能化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一矿一策”制定实施矿山智能化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时间节点。

(二)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危险化学品领域,严格监管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危化企业,持续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推动落实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风险管控,健全高危细分领域和化工产业转移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动态排查整治老旧装置安全风险,加强油气储存企业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烟花爆竹经营、储存环节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销售烟花爆竹行为。

工贸行业领域,进一步巩固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成果,深入开展工贸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突出高温熔融金属、工业煤气安全、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检维修作业的专项整治。

聚焦公共安全风险,发挥综合监管职能,深入推进消防安全风险专项整治,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基层治理问题梗阻。推进道路交通“减量控大”,强化“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监管。积极推动燃气、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高风险旅游项目、醇基燃料专项治理,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着力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按日连续处罚等惩处手段,依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加强行刑衔接,对未批先建、未按设计施工、制售使用假证件、中介机构弄虚作假、私挖滥采矿产资源、违法分包转包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依规严肃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开展事故调查评估,落实提级调查和挂牌督办制度,组织指导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评估。严肃查处谎报、瞒报事故,严格责任追究,公职人员参与谎报瞒报事故要移送监察机关追责问责。强化舆情引导,健全事故灾害新闻报道和发布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科学、规范、有效做好网络舆论应对工作。完成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修订工作,制定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办法、自然灾害综合预警工作管理办法、普查成果应用指导意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032811资料汇编:2023年工作要点(1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0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