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10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编(24篇) - 副本

2024-02-07 23:30:26 586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2.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5

3.XX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4

4.XX区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1

5.XX区经信局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34

6.XX市林业局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39

7.XX市文旅体局驻村工作队2022年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总结47

8.XX县XX镇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52

9.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56

10.X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66

11.XX县水务局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70

12.XX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乡村振兴工作总结75

13.XX乡2022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总结78

14.XX乡2022年固脱贫促振兴工作总结85

15.XX镇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93

16.XX镇2022年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98

17.XX镇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05

18.XX镇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11

19.XX镇乡村振兴2022年度工作总结115

20.科技局2022年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119

21.区应急局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22

22.市市场监管局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24

23.县林业局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31

24.乡村振兴全年工作总结134


今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市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是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及时调整在职在编人员开展驻村工作,保障人员充足;

二是对全村开展全覆盖摸排,针对我村5户21人“突发困难、脱贫不稳定户”制定三类对象帮扶计划,严格实施“1名包村领导+尖刀班班长+村党支部书记的三帮扶机制;

三是提供产业发展支持,积极协调对接市交通局,启动修建金凤村8公里产业路,帮助村民解决黄连等农产品运输问题。

四是开展技能培训,明确结对帮扶干部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解决脱贫户生产经营中的问题,2022年4月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4人次;

五是主动对接市人大,联合建南镇政府在建南镇金凤村村委会开展三级会商,创新村级矛盾纠纷化解“三不”思路(不压,不推,不哄),全力推动“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提档升级,整改完成村支两委“软弱涣散”存在的问题;

六是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好村务日常工作,开展农村住房整治工作,分类记录,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对监测户跟踪走访,对我村三户突发困难户、两户脱贫不稳定户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确保措施精准,不致贫、不返贫;完成“两险征收”、加强防火宣传、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等。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维护好2022年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接再厉,争取获得更高的群众满意度;

二是守住底线,坚决做好针对各项工作的多级检查,特别是在问题整改和队伍纪律上令行禁止,杜绝出现工作作风不实的情况;

三是在稳住成效和不出纰漏基础之上,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工作情况

(一)坚持全局谋划,压紧压实责任。

一是建立逐级负责的领导体系。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十个专项工作组和11个战区指挥部,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战区指挥长,联村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今年来,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19次,全县工作推进会议4次,研究和部署有关工作。在出台《XX侗族自治县2022-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XX侗族自治县2022年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实施方案》以及《推进产业兴旺工作实施方案》《推进生态宜居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乡风文明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治理有效工作实施方案》《推进生活富裕工作实施方案》等“2+N+X”系列政策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建立全员覆盖的帮扶体系。出台《XX侗族自治县驻村帮扶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XX侗族自治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调整实施方案》,选派县级以上驻村工作队97支280人,乡镇驻村第一书记40名,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继续实行“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包乡,县领导和县直单位包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包组,干部包户”四级联动帮扶责任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结对帮扶和结对联系工作的通知》,实现脱贫户、监测户结对帮扶(结对联系)全覆盖。三是建立统筹兼顾的调度体系。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制定工作提示,明确战区指挥长、联村县领导、各乡镇、行业部门、联村后盾单位、村、工作队、结对帮扶责任人责任。各战区继续实行“大例会”制度,每月组织联村县领导、后盾单位负责人、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对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二)紧盯重点环节,坚守底线任务。

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抗牢粮食安全责任,将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专项指标列入对部门和乡镇的年度绩效考核。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两条红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5.62万亩,粮食总产量9.5万吨;耕地保有量达29.8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41万亩,治理受污染耕地3200亩,打造各类粮油作物示范样板15个。另一方面,严防致贫返贫。建立基层摸排、行业筛查、平台监测、分析研判、交办反馈、跟踪落实的监测体系,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每月组织民政、教育、医保、残联等部门及时导入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平台数据,开展信息对比,核实处理风险点,及时开展帮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形成“风险预警、交办核查、及时纳入、精准帮扶”管理闭环。严格执行“精准识别、精准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原则,2022年度新纳入监测对象114户327人,新增农村低保194户508人。

(三)持续巩固成果,深化有效衔接。

一是抓实教育帮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6786人,无一人失学辍学,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资助10348人406.16万元。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1200人180万元。二是抓实健康帮扶。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户中“四类”慢病5137人,全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县11个乡镇均设有公立乡镇卫生院,配备有2人以上的全科医生,1名助理执业资质以上中医师;137个行政村设置卫生室。脱贫及监测户人员、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均已参加2022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三是抓实住房保障。县、乡、村三级联动,将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包户到人、责任到人,实施危房改造40户。四是抓实饮水安全。从水量、水质、供水保障率和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持续完善有偿用水、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机制,实施抗旱水源工程185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四)全面推进振兴,建设和美乡村。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成立XX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培育壮大中药材、特质农业、文旅康养等6大特色产业。出台《XX侗族自治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XX侗族自治县振兴全域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XX侗族自治县关于鼓励投资兴业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支持农村电商政策,2022年全县电商销售农产品零售额达1.25亿元。贡溪镇四路村,晃州镇向家地村,XX现代农业文创观光园,入列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景点集群;向家地中医药康养旅游度假基地、XX县中医医院(侗苗特色康养旅游基地),入列湖南省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二是聚焦生态宜居,切实提升乡村面貌。完成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规划和36个重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规划编制以及47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建设资源产业路18.4公里、便捷连接路16.55公里、农村安防工程18.78公里,新增4G基站91个、5G基站210个,改厕2055户。建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5座、无害化填埋场4座,实现“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构建“县物流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的三级县域物流服务体系,成功举办湖南省县域物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全面深化林业工作体系改革,设县级林长12名、乡镇级林长122名、村级林长603名,选聘护林员779名。三是聚焦治理有效,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以“党建+微网格”为载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全县搭建微网格4452个,覆盖79507户。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和拟任村“两委”干部县级联审,每村储备后备力量3名。扎实推进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全县4421名党员联系群58921户。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深化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工程,对“五化”建设达标的村党组织,进行动态复核和监测,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效果不走样、不变形。四是聚焦乡风文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成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1个。积极招募青少年学生、新乡贤、返乡青年、爱心人士等参与文明实践服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0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160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00支,开展科技支农、扶贫帮困、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30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5万人。组织“美家美妇”“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清洁户”等系列评比表彰活动,评比评选各类先进典型1300余人。五是聚焦生活富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企业招聘活动,参与群众累计达1.1万人。全县公益岗位安置2329人,较2021年增加110人;17个帮扶车间吸纳779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99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累计务工21245人,超过省定2.1万人的目标数,2586名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搬迁人口全部就业。对全县25个安置点785户集中搬迁户和833户分散搬迁户,提供定制化的后续产业帮扶,覆盖率达100%。

(五)打造特色亮点,典型示范带动。

一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来实体经济活水。创新构建“1+2+3+N+X”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形成普惠金融、政策性贴息、政策性担保、精准防贫综合保险、特色农业保险等政策性金融、保险工具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效应。成为湖南土壤污染防治基金首投项目县,成功举办湖南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示范项目现场推广会。在全省率先设立黄牛养殖贷款风险基金,推出XX“黄牛贷”“黄牛保”和“黄精保”产品,探索“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保险+期货+订单”“银行+保险+期货”等延伸模式,全面推行“精准防贫综合保险”3.0版。全县128个行政村获“共享贷”授信审批6.3亿元,首批预投放村已陆续获得共享贷资金用于农村产业发展。二是吹响乡村治理“号角”,绘就美丽乡村“底色”。依托“党建+微网格”,创新微体系、微服务、微平台、微机制、微治理、微激励“六微”治理,构建乡村治理全覆盖“网络”。围绕“打、防、管、建”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智慧禁毒”建设、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访工作关口前移,积极开展“无黑无毒无(电)诈无(非)访”创建。桥南社区引领银龄党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获《湖南工作》《潇湘晨报》等媒体推介。三是“一轴多点”绘画卷,干群携手谋新篇。坚持支部当主角、党员作示范,引导带动广大农户积极打造以平溪河为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轴多点”区域性示范带。采取分平台整合资金、分部门落实职责的模式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破解过去立项分散、管理碎片、撒胡椒面等问题。四是构建产业新高地,擎起发展硬支撑。建立县委书记任产业总长、四大家领导班子任产业长的“产业长+执行产业长+项目长+产业顾问”机制,与省内外近10家高校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聘请县域经济发展顾问和产业发展顾问,为产业发展赋能。培育30头以上规模黄牛养殖场190个、黄牛加工企业22家。建设“中国·XX黄精国际城”专业产业园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9家,黄精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加工黄精鲜货3万吨、黄精干货6000吨,黄精年交易量占全国1/6,XX黄精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XX获评“黄精之乡”。成功举办湖南省牛羊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三届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会议暨首届XX黄精文化旅游节。五是金融赋能,“贷”动乡村振兴。出台《XX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共享贷”资金使用方案》,务实产业可行性论证、明确资金使用主体及责任、严格审批流程、聚焦重点产业、突出政策引导、坚持市场运作、合理防范风险。以实施乡村振兴现代金融服务省级试点为契机,狠抓“1+2+3+N+X”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怀化中心支公司、怀化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乡村振兴“政保担”合作协议长期合作,为“共享贷”资金使用主体提供资金本息80%担保。“共享贷”覆盖全县所有乡镇138个行政村(含1个居委会)。目前,128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授信审批,获得授信总金额6.3亿元,授信额度与成功授信率均位列全市第一。选定9个行政村作为首批放款村,在10月底已投“放共享”贷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达3170万元,预计11月底放款规模达到1亿元。

二、2023年工作计划

1.切实强化工作统筹。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重大论断;准确把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主题;始终紧盯“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两大目标;坚决守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两条底线;抓实抓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两项任务,及时调整思路方法。

2.坚决守好底线任务。坚持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增强脱贫群众“造血功能”和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上,因人因户强化开发式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3.突出抓好协调发展。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围绕黄牛、黄精两大主导产业和加快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全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坚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重点帮扶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作为重要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细工作点位,促进协调发展。

4.加快建设和美乡村。以推动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转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为抓手,不断夯实“党建+微网格”基层治理体系的底座工程,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2年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的落实工作,按照党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现将我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XX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明确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和各部门职责,管好地方储备粮。建立健全辖区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完成26个粮食安全应急供应网点的日常维护,特殊时期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粮油供应,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不断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治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排查,阶段性完成整治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增强辖区内粮食流通工作能力。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利用。2022年XX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地块。不断加强耕地执法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依法依规保障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并在自然资源部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中及时完成上报任务。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构建粮油产业技术平台。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XX区积极与前沿产业领域对接,强化科技创新动力,2022年与河南工业大学对接成立郑州市XX区粮谷技术研究院,优化配置资源,创建“粮食大脑”,致力于粮食产后领域新技术创新,专注于粮油产业收、储、运、加、销技术研发,构建一个高质量的粮油产业技术发展平台体系。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开展乡村建设。

一是努力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积极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XX区在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项目管理方面,始终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在采用“1+1+1”层级化服务模式(即1名签约医师(家庭医生)+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服务团队+1个二、三级医院支撑平台)的同时,搭建“社区580”移动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128个签约服务团队,还与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省直三院等5家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显著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能力。二是进一步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工作。XX区积极落实“高龄补贴+适老化改造+居家服务”关爱制度,2022年XX区实施的城乡家庭养老床位改造计划,为420户年满60周岁的低保、特困及其他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并为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开展助餐、助浴、助医、康复、寻访关爱等居家养老服务。还通过改造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盘活、租赁老旧小区闲置用房。近几年来,全区新建城乡街道养老服务中心6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5家,新增养老床位1145张,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42884平方米,备案养老服务机构11家,近两年共发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财政补贴资金3000余万元。截至目前今年全区新建成城乡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8个,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1个,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逐步形成养老服务设施的全覆盖、成体系、均衡化布局。三是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2022年XX区投用公办幼儿园5所,分别为XX区西流湖第三幼儿园、西京花园幼儿园、南仗小京水幼儿园、莲湖第一幼儿园、第五实验幼儿园,新增教学班48个,新增学位1350个。截至目前,XX区西流湖第三幼儿园、西京花园幼儿园、南仗小京水幼儿园、莲湖第一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已开始装饰装修;XX区第五实验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XX区按照“精准核查、科学评估、分类安置”原则,认真做好城乡残疾儿童入学工作,积极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截至目前,XX区共安置278名残疾儿童少年(含幼儿园),其中,幼儿园随班就读安置7名,小学随班就读安置125名,特殊学校93名,送教上门53名。

(三)夯实基层基础,有效改进乡村治理。

一是压实责任,坚持专班推进。全区40名县级干部以上率下,全程参与指导分包街道“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带队走访了157个村、社区,深入调研摸排,逐一分析研判,帮助制定创建规划。区级层面成立基层党建“摘星夺旗三级争创”专班,从组织部、政法委、社治委、农委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细化分工,专项推进。村(社区)分包科级干部开展常态化指导,把握创建进度,协助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定期跟进提醒、定期研判调度、定期总结汇报,确保创建工作科学务实,取得成效。二是明确目标,以考促学促干。组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专项测试,在区级设主考场,14个街道设分考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员、其他有关班子成员、党建办主任,以及全区157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230余人参加了测试。测试由区委组织部统一出题、统一改卷、统一排名,考试成绩区级备案,进一步激发了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的效果,在全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全面宣传,营造创建氛围。以“五星”支部创建为主题开展第二、三季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亮赛比”活动,通过台上比拼交流,调动创建积极性,宣传优秀经验做法,营造全员创建的良好氛围。丰富宣传形式,全面宣传“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政策和内容,通过“XX红网”微信公众号、宣传版面、LED屏、微信群等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编发“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简报46期,及时通报创建情况。各街道张贴创建公示,将村(社区)的创建目标、创建举措公示上墙,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四)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区积极组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队伍,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重点围绕“忆感人瞬间”,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生动细节;“话发展成就”,讲述“三农”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非凡成就;“晒幸福生活”,讲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喜人变化;“讲奋斗故事”,讲述农民群众如何靠党的好政策、凭自己的勤奋努力改变命运;“谈未来梦想”,展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区积极组织宣讲人员75人,宣讲90场次,参加人员6720人次,制作音视频数16个,编发新闻报道数量26篇,“两微一端”宣传数量18篇,取得了很好宣传效果。二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全覆盖,开展“千村百镇”系列体育活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大力弘扬符合当前时代特性的农耕文化。健全“农村光荣榜”机制,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和农村“一约四会”作用,推动农村婚俗改革、殡葬改革。加强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治理。

(五)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XX区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明确区直各有关单位、各街道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组织开展好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XX区持续推进“三年强村计划”,结合“五星”支部创建,推动各行政村丰富产业模式、拓宽经营渠道、完善民主决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XX区46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三是扎实开展全区“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树。坚持激励导向,每年开展“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选,将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实绩、“亮赛比”成绩等纳入评选内容,获评后区财政拨付每个村(社区)10万元奖补经费,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全区基层党组织书记拼搏奋进。2021、2022年共4名村党组织书记获评区级“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称号。四是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XX区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监督管理,于2021年在全市率先试点上线郑州市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积累,XX区于2022年在辖区全部14个街道46个村级集体组织上线使用该平台系统。为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提高我区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XX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并于2022年全面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关于成立XX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相关政策文件已编写完毕,并已通过区政府审核。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村尚无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影响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二是农村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不够完善,就业工作量大,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制度不健全,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是我区由于全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辖区几乎无农业产业发展,现有的农业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目前辖区农民已无法通过农业产业实现增收。四是我区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性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五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移风易俗工作任重道远。在做好治理的同时,急需加大科学、绿色、环保的丧葬风俗的引领和宣传。

三、2023年工作打算

一是逐步建立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机制,使农村党组织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除财政转移支付外,辖区所有村年收入实现正增长。二是结合我区耕地地块小、较为分散、位于城市近郊的特点,积极探索都市观光农业、文旅农业和智慧农业等高效农业新模式,积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科技项目,逐步形成科技型、服务型、精品化的农业发展新局面。三是以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老旧社区改造提升工作,形成创建合力。四是促进创业,积极带动就业,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提供创业服务和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XX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乡村振兴工作有关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减”工作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监测对象不返贫、不致贫,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我区2022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5日,全区共有脱贫户3544户9458人。监测对象437户1188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24户258人、边缘易致贫户139户37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74户554人。已消除风险的224户542人。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54户482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3户7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7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24户403人。

(一)狠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好乡村振兴

1.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发挥好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作用,健全了领导调度、统筹协调、驻村帮扶、动态监测、暗访督导、业务指导、考核评估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区四套班子领导入户走访、业务指导等各项工作常态化开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对区领导挂乡联村结对帮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区委和区政府主要领导对结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带头做好调研走访工作,带头住宿在挂点乡镇,夜间遍访“三类人群”,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业务指导组进村入户进行排查暗访,坚持每村必到。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联乡挂村和结对帮扶制度,到挂点乡村开展衔接工作调研,走访结对帮扶对象,每年遍访联系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和“三类人群”。

2.压实工作责任。

切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实行“责任背书”机制,所有乡村都和区领导小组签订了工作落实责任书。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调查、指导各乡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局有效衔接工作,并在年底根据责任书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推进工作不力的乡村,作为问题线索移交区纪委监委。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联乡挂村和结对帮扶制度,确保10个乡镇19个“十四五”省市乡村振兴重点村和“十三五”脱贫村有区领导联乡挂点帮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所有省市“十四五”重点村和“十三五”脱贫村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所有行政村都有对口帮扶区直单位,所有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实现干部结对帮扶或关注全覆盖。

3.精心安排部署。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有关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乡村振兴工作政策精神,对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暗访督导、调研督导等问题整改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不定期组织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推进会,就加快衔接资金项目推进暨市区衔接资金管理办法,落实防止返贫人员监测机制,对“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享受情况进行再排查,不断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积极开展“五星创评”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排查整改暨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022年度共召开22次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其中区委常委会议1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6次,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会议6次。

4.强化督察督导。

区纪委监委时刻关注乡村振兴工作作风问题,开设了“手机举报一键通”。对受理的问题线索严格按照“当天处置、第二天转办到位”要求,主动协调推进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夯实拓展了监督对象、数据录入更新、三级公示三个重要环节,同时充分利用监管平台预警功能,梳理问题线索。区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组织到各乡镇开展“大调研”和暗访督导活动,重点督查“三类人群”监测和帮扶、“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帮扶、兜底保障、户厕改造、资金项目、驻村帮扶等情况,全面对标“四个不摘”要求,实事求是了解各地过渡期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情况。

(二)狠抓政策落实,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

1.巩固义务教育保障。

持续落实学校校长和乡镇属地管理教育帮扶“双负责制”,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辍学”,全区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在读子女全部纳入现有教育帮扶体系。2022年春季,本区就读脱贫户及“三类人群”家庭学生975人,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资金54.25125万元,实现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通过“雨露计划”资助了中高职学生682人次,共计104.1万元。各乡镇对异地就学的学生向学籍所在地发函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做好异地就学的脱贫户资助工作。

2.巩固基本医疗保障。

坚持把医疗保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做到脱贫不脱政策、工作不松劲、力度不降低。定期开展脱贫人员医疗相关数据比对,及时排查和更新相关信息并与相关部门数据及时共享,排查出的疑似问题和存在风险隐患的农户信息及时反馈到乡镇进行核实。三类人员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均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医疗费用结算政策。村级卫生室均配备合格医生正常运行,确保已脱贫户、三类人员就医便捷结算。根据区委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职工和贫困人员参加“惠浔保”的通知》,乡村振兴局广泛宣传“惠浔保”政策和积极动员脱贫户参保,督促各乡镇各单位积极主动宣传帮助结对帮扶对象购买“惠浔保”。全区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及“三类人群”已全部参保,共计9382人,进一步增强了监测对象的大病保障作用。

3.巩固住房安全保障。

按照省市要求分类有序开展已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组织保障,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乡镇按月建立台账开展动态监测。对今年所有新识别纳入的监测对象住房进行了鉴定,已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危房改造任务数为7户,其中1户新建、5户维修、1户重建,目前已全部竣工,补助金额共计11.67万元。

4.巩固饮水安全保障。

2022年继续巩固饮水安全保障,定期研究饮水安全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及时响应机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定期检查、维护管理好已建供水工程,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定期对分散供水户和小型集中供水取水采样、检测,保障饮水安全。

(三)狠抓工作落实,聚力实现好有效衔接

1.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加强防返贫监测。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扶贫政策落实排查机制,乡村每月常态化地做好“三类人群”摸排监测和识别工作,并将摸排情况上报至区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组织人员上门入户核查拟新发生“三类人群”真实情况,并将拟新发生的“三类人群”人口信息统一发给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信息比对,比对家庭所有成员是否“拥有车辆、房产、是否是有现任村两委成员、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等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户”等情况。截至目前,共识别“三类人群”共计437户1188人。完善针对性帮扶。对纳入监测的对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总结完善和优化提升农业保险、防贫保险功能,拓展“两项保险”抵御灾害、抗击风险能力。严防防贫保险发生起付线设置过高、兑付率及理赔金额过低、保险防贫作用不充分的问题。2022年度区政府购买防贫保险金额49.5万元,合同约定惠及人数9000人。全年办理保险理赔数7例,保险理赔金额18.8万元。加强动态化管理。扎实开展一年一度的防返贫监测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做好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动态调整、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监测对象新识别纳入录入和标注、帮扶措施核查核准、监测对象跟踪监测、信息系统问题数据整改等工作,紧盯数据质量,不断提高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做好产业帮扶项目建设工作,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业引导,做强做大“一乡一园”,用好用足政策。着力抓好有带动功能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业致富带头人“四类经营主体”建设,推动扶持发展村级(联村)产业帮扶基地,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增收。深化拓展消费帮扶,继续做好布放专柜、开设专区、建设专馆,帮助销售农产品。2022年加大了产业项目工作力度,已安排产业项目62个,项目资金2706.93万元,占2022年已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1.38%。产业项目带动脱贫户3544户,受益脱贫人口9458人,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充分发挥村级光伏电站效益,2022年1-10月,共计结算电量916809度,结算上网电费379833.94元,度电补贴收益183410.42元,为脱贫村获得收益563244.36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截至11月底共有502笔2337.23万元。下发《关于鼓励使用工会经费购买消费扶贫产品的通知》,对机关事业单位采购情况实行台账管理,按季度通报,截至12月5日,全区帮扶产品销售金额501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采购帮扶产品金额465万元。

3.推进稳岗就业持续增收。

整合本区及周边邻近工业园区的企业用工需求,发挥好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就业帮扶车间等各类吸纳就业载体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就业帮扶工作,使有劳动能力人员充分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对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进行摸排,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村设置了保洁员、保绿员、防火宣传员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2022年不断完善就业帮扶工作台账,全面摸清脱贫户、监测帮扶对象基本情况,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4994人、就业率71.04%,与2021年外出务工人数占比100.64%;边缘劳动力就业人数140人,就业率57.85%,与2021年外出务工人数占比117.65%;发放省外就业交通补贴1018人50.9万元,发放省内就业交通补贴1219人36.57万元;就业帮扶车间11个,吸纳脱贫劳动力人73人,公益性岗位568个。

4.推进兜底保障连续稳固。

实时监测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以及疫情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全力防范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落实帮扶举措,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进一步完善保障政策,在特困供养、低保、养老、残疾认定、临时救助、农业保险和防贫保险等方面,实施分类帮扶,做到应保尽保,保持监测对象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截至2022年11月脱贫户和三类人员与农村低保重合人数为脱贫户4012人,三类人群695人,合计4707人,共发放低保金为1963万余元。与农村分散特困重合417人,其中脱贫户359人、三类人群58人,发放资金共计352万余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737人,生活补贴592人,护理补贴134人,截至2022年11月两补资金共206万余元。截至2022年11月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补助对象70人,补助资金共50万余元。

5.推进衔接资金落地见效。

2022年中央、省、市、区各级已投入4410万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安排项目148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9个、产业项目62个,其他项目7个,大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其中,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02万元,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88万元,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60万元,2022年区本级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达1960万元。同时,加大项目库建设监管力度,对所有入库项目均实地核实,确保项目资金落地见效。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加快了资金拨付的进度。9月底,财政系统支出进度达到90.2%,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持续抓好项目资产管理。对2021年开展2013年-2020年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进行自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21年衔接资金项目进行评估,进一步查缺补漏、落实责任、完善制度,严格落实“县级主管、行业监管、乡镇主管、农户监管”的分级定责管理模式,并将相关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运用于衔接补助资金实施的项目资产中。

6.推进示范建设创先争优。

按照乡村建设行动部署,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促进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持续改善乡村村容村貌。继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九江礼涞农业实现种植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被列为“礼涞模式”在全国推广。“三个四”模式助推农村厕所革命“蝶变”典型材料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公众号进行推广。示范村建设方面,针对第一批四个市级示范村建设,XX区坚持高起点进行规划编制、高标准制定建设方案、高规格成立领导机构、高效率加大资金支持,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市打造创新领先的乡村振兴示范村“XX样板”,使第一批白合村、毛桥村、金盘村和黄洞村4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一年有量变、两年有质变、三年有巨变”,力争达到“串点成线、集群连片、示范引路、村美民富”的示范创建目标,成为九江市民生活休闲的后花园、节假日短途游的最佳圣地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创新开展了乡风文明劝导实践活动,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营造了文明和谐乡风。

(四)狠抓统筹推进,巩固提升好脱贫成效

1.统筹抓好疫情防控。

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作推进,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减速,实现“两手抓、两不误”。截至目前,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未有人感染新冠肺炎。每周做好就业信息动态监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按月做好帮扶车间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车间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务工情况。全区龙头企业12家全部开工,已吸纳脱贫户劳动力(含监测对象)34人。

2.发挥宣传协同力量。

进一步提升宣传效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保障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宣传奖励机制,引导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宣传工作格局。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积极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以及帮扶干部、脱贫户先进事迹报道工作。三是持续深化感恩教育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不断激发脱贫群众和“三类人群”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3.创新开展“五星”创评。

区文明办联合区乡村振兴局以本地常住村民户为单位,开展乡村振兴“五星”创评活动,通过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充分利用99公益日募捐活动,发动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创评活动募捐资金。全区开展“乡村振兴爱心超市”99公益日募捐活动,累计为我区“乡村振兴爱心超市”募集151万余元,其中获腾讯基金会配捐17.9万元,为开展“五星”创评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4.坚持做好调研督导。

一是入户走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入户走访,全区各帮扶干部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切实加强对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开展政策性宣传和针对性帮扶。二是督导调研。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定期调度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分管领导连续组织召开有关工作推进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调度;各行业部门就各自牵头工作进行常态化调度,区乡村振兴局对全区各乡镇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行立改。三是能力提升。为有效提升各乡镇乡村振兴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各乡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夏季大练兵”活动,2022年XX区获得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夏季大练兵”行动之业务大竞赛第二名。港口街镇乡村振兴专干刘威娜获得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夏季大练兵”行动之业务大竞赛先进个人。

5.持续抓好问题整改。

2022年,扎实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暗访督导、调研督导等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和省考发现问题整改,统筹认领的各级反馈问题41个,其中,国务院大督查反馈问题2个;国家考核评估全国共性问题6个;国家考核评估我省个性问题17个;省对市县考核共性问题4个;市际交叉考核我区发现问题4个;省级绩效评价考核我区发现问题4个;九江市实地调研督导我区发现问题2个;市级暗访督导我区发现问题1个;区级大排查自查发现问题1个。我区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现已全部完成整改。针对省、市暗访调研督导整改,对照问题清单,逐条明确整改措施,逐个问题进行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全面举一反三,做好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综合多方面施力,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驻村帮扶效果不明显。个别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帮扶措施较为单一,帮扶效果不明显。

2.产业扶贫进展不佳。产业扶贫项目因为受市场和天气因素的影响,个别收益率不高。

3.项目建设进度不快。部分乡镇存在衔接资金项目建设进度较慢,资金拨付不及时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基调,围绕“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之地”总目标,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力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水平,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统筹衔接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新局。

2.科学谋划2023年工作要点,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确保项目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3.推动省市级示范村庄建设。认真做好省级和市级示范村的选点工作,结合市直帮扶单位力量,大力推进示范村的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使示范村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在前列,勇当示范。。


根据中共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现将区经信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中共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以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治理、巩固脱贫成果、落实扶持政策、指导基层党的建设等为抓手,结合单位职能、“两强一增”,强化措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成效。

二、工作成效

(一)扎实推进乡村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为更好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经信局积极协调移动、电信等公司加大资金投入,对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的老旧杆路进行改造,加快农村光网、架空线路入地工程,完成了全部行政村宽带4G网络全覆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群众对网络的需求日益剧增,经信局科学布局5G站址,统筹铁塔公司和移动、电信,率先开通插花、老庙、新乌江、袁寨、口孜、杨楼中心地段5G网络信号,2022年全区5G基站建设任务206个,目前已完成216个。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网络基础保障。

为推进乡村快速适应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需求,经信局协调移动、电信等公司逐年加大光网及移动网络的建设投资,结合农村市场需求进行不断升级改造,网络光纤无线覆盖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提升,在高速光纤宽带网络方面,已实现乡镇光网全面覆盖,各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100%通达,98%的自然村实现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建设,宽带网络家庭普及率达到40%以上,并提供1000Mbps(兆比特/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保障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Mbps以上灵活选择,实现自然村全面深度覆盖。移动、电信等网络运营商围绕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加快建设先进移动宽带网、深化宽带网络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壮大行业发展规模,加快我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通过压缩障碍修复时常、优化网络架构等手段进行网络优化提升网络质量。2022年已完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技术先进、安全可控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实现百兆宽带进家庭、千兆宽带进企业,全区迈入光网通信新时代。

(三)信息化强力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移动、电信、联通公司不断加大乡村宽带信号的覆盖和深度,积极推进5G向乡村纵深发展,不断发掘和保障5G+村居建设、5G+农业等场景的推广和使用,通过“iTV定制电视+电视屏”为乡镇搭建“政民通”信息化平台,融合“村情介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党员远教”、“美丽乡村”等多样内容和应用,助力打造“智慧乡镇”,帮助乡镇党委面向村民、商户。不断优化乡镇网点宽带的受理时间、安装售后服务,支持村居建设等,与企业传递相关政策、生产技术、致富案例,高质量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连心桥”。

(四)创新思路,助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通过建设和改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推动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与就业扶贫驿站、农村快递公共服务点、益农信息社、惠农金融服务室等共建共享,丰富便民服务和公益服务功能,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一网多用”。为当地群众及时发布农产品供需信息、网购网销(代购代销)、缴费、充值、订票、代收代发快递、引导宣传等便民服务。全区农村服务网点6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提升农村服务网点的服务质量,强化农村产品上行和扶贫功能。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其他增值业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体系化支撑服务,为阜阳市XX区枣庄镇万达徽菊家庭农场、阜阳市亿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唐田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200余次网店开设、产品拍摄、设计技术支持、创业咨询、政策申报等服务,形成发展电子商务抱团合力,政府与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共同驱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发展。

(五)积极推进“双招双引”工作。

通过摸底排查我区92家规上企业中,没有农机制造企业,也是我区的一个短板。我们以问题短板为导向,通过“双招双引”重点引进重大农机装备项目,补短板。区经信局正在与成都吉峰农机连锁集团商谈在XX区建设农机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合作协议正在深入洽谈,成都吉峰农机连锁集团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以农机流通为主体、农机化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企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94年,于2009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国内农机流通行业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六)继续抓好“双包”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以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工作机制为抓手,坚持“四不摘”持续抓好脱贫工作。一是支持定点村15000元,用于特困户慰问、午季秸秆禁烧等;二是组织机关人员开展走访3次,发现问题30多条,并做到了及时整改。

(七)协助推进定点村环境整治工作。

为落实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我们积极协助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协助做好村主干次路环境卫生清理及垃圾分类处理;二是做好干部所包户的家庭环境卫生等。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探做好在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原4G基站站址上,充分利用好现有公共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积极开展乡镇5G建设。

(二)加速推进5G场景应用。

2022年全面完善5G网络基础建设,保障我区工业、商业、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的5G场景应用,着力打造一批以昊源化工、口孜东矿为示范点,重点推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行业5G融合应用与推广。

(三)加大农机生产企业“双招双引”力度。

结合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规划,围绕我区智能制造产业配套不完善、缺少龙头企业等短板,突出重点抓招商,加大对接、引进农机装备生产项目,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编制招商地图,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精准招商、定向落地,瞄准全国各地相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下一步与成都吉峰农机集团深入沟通洽谈,区政府成立专项小组研究对接推进。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已经存在或将近落地的农机生产企业,经信局将根据国家、省、市优惠政策,专人、专门对相关企业进行指导并积极推荐,用活用足国家的惠企政策,为机械强农助推强大动力,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2022年,市林业局乡村振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按照“守住山、造好林、育龙头、促改革”的总要求,主动担当、凝心聚力、真抓实干,2022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2022年,市林业局乡村振兴工作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绿色金融三大方向上,开拓创新、持续发力取得丰硕成果。

(一)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和松材线虫病除治两项重点工作,乡村振兴的生态基础进一步巩固。

一是年度营造林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8.58万亩(不包含因旱灾损失面积),占省局下达计划6.42万亩的134%;补植造林完成6.73万亩;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完成1.233万亩,占计划1.016万亩的121%;低产低效林改造已完成17.37万亩,占计划17.25万亩的100.7%;完成封山育林9.76万亩,占省局下达计划2.26万亩的431.9%;森林抚育完成18.85万亩,占计划的100%。二是高产油茶生产任务基本完成。截至12月15日,全市共完成油茶生产总面积9.53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1.88%,其中全市共完成新造面积4.79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96.75%,共完成改造(含提升)面积4.73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7.65%。三是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筑牢林业生态“防火墙”。以疫木清理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疫木集中除治、“春雷行动”检疫专项执法等行动,加强了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了责任,强化了治理措施。今年以来,全市疫木除治面积达111.22万亩,全面完成了除治任务,打孔注药保护重点松树5.88万株,皆伐除治更新改造松林约3万亩。四是推进碳汇林建设。根据全市林业碳汇资源规模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可开发林业碳汇森林面积达307万亩。今年以来,通过实施新造林、低产林改造、林果业、毛竹抚育、油茶产业发展、森林抚育、珍贵树种培育、场外造林等八大工程。全市共建立碳汇林示范基地面积125万亩,其中造林碳汇示范基地面积11万亩、森林经营碳汇林示范基地83万亩、毛竹经营碳汇林示范基地建设22万亩、油茶经营碳汇林基地建设9万亩。高产油茶建设持续发力,油茶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更加稳固。

一是打造特色林业产业园。全市初步建成资溪毛竹、中药材、金溪香精香料、南城校具及凉亭、黎川家具、乐安森林食品、广昌林下经济等8大林业特色产业园。资溪毛竹科技产业园目前已入驻19家毛竹精深加工企业;南城校具、凉亭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7家;金溪香料香精产业园已入驻企业83家;乐安森林食品产业园已入驻4家;黎川县家具产业园入园企业33家;广昌林下经济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6家,通过打造各类特色林业产业园,助力林业加工产业再腾飞。二是围绕“林下+康养”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林下”重点发展森林药材、油茶、食用菌、香榧、竹笋、香精香料等特色林下经济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利用林地面积354万亩,参与农户达3.8万户。全市已经有6家国家级、73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创建了9个国家级、11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发展了合作社117家、林下种养大户1317余户,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以XX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市为契机,编制了《XX市全域森林康养规划》,建立了全国首个《森林康养基地市、县建设标准》,大力推介XX优质的森林康养资源,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社会资本入驻XX,带动我市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及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1家,省级森林乡村达165个,乡村森林公园35个,森林旅游业产值达100.4亿元。三是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森林赎买+林业碳汇”,打通一二三产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全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共申报营造林面积100.2万亩,项目总投资99.2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金额79.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11个县(区)国家储备林项目全部通过国家财政部PPP中心的审核。资溪、金溪、南丰完成招标进入项目执行阶段,崇仁等9个县区陆续招标。通过该项目建设,也将带动了2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为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注入了强心剂,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强劲动力。

(三)林业绿色金融创新开展,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丰富。

一是建立林权收储整理平台。全市11个县(区)都建立了林权收储平台。截至目前,全市收储公司已完成森林收储面积49.06万亩,社会面林权流转83万亩,实现各类林权贷款余额109.21亿元。二是建立南方林权交易所生态产品(XX)运营中心。推动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森林赎买、林权收储以及其他国有经营主体作为流入方流转的林地,进入生态产品运营中心按程序进行交易。运营中心已挂牌项目63个,成交项目36个,累计成交金额3509.67万元;三是积极探索远期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与农业银行XX分行合作,获得了全国首个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授信额度1亿元,2022年3月市农发集团成功完成全国首单远期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191万元。四是开展“湿地资源交易”试点。按照“调查、评估、收储、交易”程序和“占一补一”原则,在南丰、临川试点,目前全市湿地入库279宗6578亩,其中临川区交易2笔,获得生态补偿金额366万元,南丰县交易2笔,交易价格164万元。五是创新颁发林下经济收益权证。资溪县为罗山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获金融机构担保授信300万元。全市累计已颁发5张,总面积2350亩,有效破解了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的资金难题,让从事林下经济的新型经营主体好流转、可融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各项政策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有些难点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实现生态全面振兴的路还有很长。受国内木材市场价格偏低、造林成本逐年增高和没有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补贴可叠加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林农采用良种良法造林的积极性仍然不高,退化林修复的任务仍然很重。

二是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区域性、品牌化林业龙头企业较少,带动示范效应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小而散且初粗加工占比较大,精深加工、产品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林下经济规模小、散、效率低,缺乏有特色、有规模、成气候的基地和企业;林下经济和油茶、竹产业中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偏少。我市森林康养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各级政府支持力度不大,多依靠社会资本或企业自行筹措资金建设。

三是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不足。如,部分地方对林权收储工作重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强、财政支持力度不大,导致林权收储面积总量偏小。有的县区与国开行、农发行沟通对接不顺畅,导致国家储备林PPP项目推进速度不快,放款进度较慢。受有些有些绿色金融创新工作还没有全面推开。

三、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新一轮林业改革发展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按照“守住山、造好林、育龙头、促改革”的总要求,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为统领,全力推进林业“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行动,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贡献林业力量。

(一)以林业改革试点为龙头,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

继续完成国家林草局交给的24项改革任务,在“三权置”、湿地收储交易、打造林长制升级版、远期林业碳汇收储交易、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发放、公益林(天保林)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林地承包经营延长30年等试点工作,在全国“作示范,勇争先”。

(二)以林权收储为抓手,推动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一是加强林权收储与县区政府大力支持有效衔接;二是加强林权收储与低产低效林地有效衔接;三是加强林权收储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有效衔接;四是加强林权收储与国土绿化、油茶种植有效衔接;五是加强林权收储与创新松材线虫病除治方式有效衔接;六是加强林权收储与具有金融属性有效衔接。

(三)以国有林场资源资产重组为依托,撬动林业大项目、好项目建设。

一是尽快优化县级林业公司建设,各县区不再组建,由现有的林业收储公司进行承接,如现有林业公司属平台公司的,必须尽快剥离出来,单独成立林业公司;二是尽快组建市林业集团机构及人员;三是尽快聘请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对27个国有林场开展调查评估,评估后将资产注入各县区林业公司。

(四)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动能,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推动县区抓紧与国开行、农发行沟通对接项目建设放款并抓紧完成招投标,落实好项目建设地点、山场并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成立领导小组及监督管理小组,聘请第三方论证评估及预决算机构,开展项目建设全方位实行跟踪问效。

(五)以国土绿化行动为牵引,推进碳汇林建设。

一是全力落实好造林山场;二是全力利用好要从松材线虫病小面积皆伐、火烧迹地、公益林调出山场、采伐迹地用于造林;三是全力释放好中央和省级补助利好政策,让林农收益最大化;四是应用好大穴大肥”、“良种壮苗”造林方式。

(六)以打造各类特色林业产业园为载体,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一是要根据本地产业特色,按照“一县一品”要求,重点打造毛竹、中药材、香精香料、校具及凉亭、家具、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等林业特色产业园,带动全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针对林业特色产业园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支持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向林业产业园区集聚,实现全链式发展;三是要按照“一个林长、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思路,实行“林长+林业产业链长、+林业产业基地、+乡村振兴”,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四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五要支持企业开展林产品原产地标识认证和森林食品基地等品牌认证,培育XX特色区域公用品牌。

(七)以森林康养产业为重点,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及服务新业态,加快森林步道、森林驿站体系建设,开发森林庄园、森林人家、森林氧吧、森林浴场等森林旅游休闲观光项目;二是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及省级森林康养、森林体验和养生基地;三是积极挖掘“建昌帮”中药材传统优势,发展森林食疗、森林药疗、森林养生等特色康养项目。

(八)以打好林下经济发展攻坚战为切入点,助力乡村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通过激活公益林、天保林、毛竹林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宜林则林、宜油则油、宜药则药、宜养则养;二是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优化发展品种,重点发展灵芝、黄精、岗梅、食用菌等林下经济种植品种;三是发放好林下经济收益权证,让经营主体好流转、可融资,达到壮大林下经济产业的目标。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013110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编(24篇) - 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