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围绕局重点工作目标,科学统筹、周密部署、严格落实,强化组织管理与协调、强化工作流程梳理,城建科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向前推进,现将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1.科学制定政府投资计划。为确保项目计划的科学合理,积极与规划、发改、财政、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围绕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和中长短期有效结合的原则,把握工程项目建设时序。2022年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18个、其中续建项目14个,新开项目4个,总投资90.5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额约25.25亿元,目前累计实际完成投资额约10.4亿元。去年10月,报送了《2022年政府投资项目续建项目表》、《2022年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申请表》,为2022年有序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2.扎实抓好项目建设推进。严格项目推进,对各项目推进进度进行实时更新,按时编报《政府投资项目月报表》。严格竣工验收,按照《江阴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规范验收流程,制定全过程工作机制,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严把初验和竣工验收关。截至目前,共组织完成建新路工程(梅园路—虹桥南路)道路、临江路西延伸段路桥接线工程、万达北地块西侧支路工程、郑径路(普惠路-文富路)工程、虹桥南路改建工程(花北路-新澄杨线)、临江路西延伸段改建工程(二标段)工程等6个市政工程项目综合验收,配合参与黄山路(滨江路—人民路)景观提升改造及道路品质提升工程、锡澄运河公园(二期)南段及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配套绿化工程(寿山立交—海港大道)等3个项目的综合验收。配合政府建设投资工程项目阳光监督信息公开网络专栏建设,及时公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信息。
3.坚持狠抓行业信用监管。修订了江阴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实施细则(澄住建〔2022〕16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江阴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首次将监理企业纳入信用综合考评,落实以信用评价为抓手,逐步规范建筑业企业市场。补充修订了《关于印发《江阴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失信联合惩戒、重点关注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澄住建〔2021〕50号)、《关于调整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澄住建〔2020〕47号)等住建领域有关信用系列文件。
在强化行业信用管理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即“五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完善信用综合评价规则。针对市政公用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政企业信用考核现场考评工作的通知》(澄住建〔2022〕32号),对全市在建市政公用项目试行“不定期检查,统一时段录入”。对全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实行季度更新并及时公布信用考评结果,并对考核更新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常态化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已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建筑业企业(施工类)信用综合评价得分、2022年二季度建筑业(施工类)企业信用更新评价结果暨首期建筑业(监理)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结果,2022年三季度建筑业企业(含监理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得分,共计167家建筑业企业纳入考评体系,同时将信用考评结果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系统,作为工程评标依据。二是进一步严格建筑业企业信用准入。探索通过构建更加完备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帮助引进信用良好的外省市大型建筑业企业、上市企业到江阴落户,带动本地企业发展。上半年对市住建领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率先进入无纸质化全流程审批并将企业信用报告分数纳入江阴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中,将企业信用报告定为外地建筑业企业初始信用分申请资料之一,依据企业信用报告等级综合评定外地建筑业企业初始信用分。截至目前,共审核房建企业初始信用分申请35件次、市政企业初始信用分申请55件次、装饰企业初始信用分申请13件次,实现江阴市建筑业企业信用报告应用率100%。三是进一步健全处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为切实解决企业“信用痛点”,依托大数据精准筛选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建立修复台账,动态收集受处罚企业名单,开展修复提醒及线下修复培训。针对部分企业不清楚自身违法失信记录,不了解如何开展修复等问题,制作《信用修复温馨提示》,确保企业对信用状况,以及修复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更好做好服务,在给企业送达处罚通知书时,将《信用修复温馨提示》一并送到企业手中,随后全程跟踪服务,由专人及时做好政策解答,依法妥善处理。已经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满一定期限、符合条件的可进行线上信用修复,3至5个工作日即能完成。截至目前,共修复完成48条行政处罚信息。四是进一步融合数字信用监控平台。全面深化数字协同创新,建立施工现场立体化信息网络,通过信息归集,建立企业信用动态数据库,支撑信用大数据服务和监管。通过不断增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立智慧应用体系,推动“数字信用”建设,着力实现住建行业信用数据接入江阴市社会监管及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大平台融合、大数据共享,不断增强智慧化行业治理能力。五是进一步深化信用管理工作内涵。配合市信用办申报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坚持创新思维试点先行,定期汇总报送《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评审指标分工情况一览表》;继续与市信用办、江阴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开办针对市建筑业企业的信用培训班,宣讲信用政策法规;接续开展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市级省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制定出台《“诚信住建共筑美好”主题宣传活动方案》(澄住建〔2022〕66号),对标先进、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江阴营商环境,确保我市城乡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4.有序推进美丽宜居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江阴”的战略部署,狠抓试点项目建设,组织人员定期对试点项目进行考核,及时规范网上填报工作,按时报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2021年9月初,我市被评为“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其中申报的15个项目中有6个被评选入围,截至目前,试点工作及试点项目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力争在年底考核验收实现“保二争一”目标。
5.全力保障“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围绕市委市政府“南征北战、东西互搏”的重大战略路径,结合十四五规划及江阴市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大会战战略,年初拟定上报了《江阴市“南征北战、东西互搏”三年行动暨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目标责任书》、牵头修订《2022年“南征”战略推进工作要点》《2022年“北战”战略推进工作要点》《2022年“东西互搏”战略推进工作要点》等文件,定期汇总、更新项目建设情况,牵头组织协调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定期编报《“南征”战略征迁建设组重点项目完成进度月报表》、《“东西互搏”战略城乡建设高质量2022年任务完成进度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工作推进计划表》、季度及半年总结等材料。
6.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与日常工作。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全员投入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及时处理各类诉求及完成信息报送,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和人大、政协代表意见与提案,对于诉求和意见提案做好充分调研和沟通,截至目前,共完成“12345”回复诉求处理13件、人大提案3件、政协提案7件。完成住建参阅信息报送31条,微信推送9条,简讯3条,主讯2条,完成互联网信息2篇。
对照年初局制定的重点工作“四化”分解表、城建科2022年个性化工作目标及科室工作职能,梳理如下:
1.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工作。目前6个省级试点项目和4个市级试点项目建设已有2个项目(江阴市宜居住区更新改造“1+7”模式探索、江阴市天鹤街区美丽宜居整体塑造)已完工,其他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2.信用评价文件拟制及系统完善工作。2月,修订了江阴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实施细则(澄住建〔2022〕16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江阴市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首次将监理企业纳入信用综合考评,不断优化《江阴市住建领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落实以信用评价为抓手,逐步规范建筑业企业市场。
3.“美丽江阴”项目推进情况。由我局实施的美丽江阴建设项目共11个,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3个(应天河风光带、要塞森林公园黄山林区森林防火通道修缮提升(滨江道东延、湖山道北延)、道路改造配套绿化工程(其中包括:S340道路改造配套绿化工程和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配套绿化工程)),正常推进项目7个(大桥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PPP项目)、新澄杨线一期(PPP项目)、皮弄路节点工程、跨锡澄运河桥梁(PPP项目)、锡澄运河公园三期南段、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进度偏慢项目1个(江阴站综合客运枢纽(北广场)(PPP项目))。
4.“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推进情况。截至目前,我局牵头的各项目建设正有条不紊有序推进中。
2022年以来,城建科在完成部分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效的同时,也发现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工作统筹协调还需提升。作为局业务科室,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需协调对接的事项较多,部分工作推进不力的主要原因即为统筹协调不足造成。二是工作理解把握还需提升。对照科室职能定位,在工作重心、关键环节及安排部署上,还存在部分观念误差,全局性整体性综合性思维还较为缺乏。三是项目信息梳理还需提升。有关政府投资项目、试点项目及其它项目的信息分类归集工作还存在差距,导致部分项目信息在传递、报送上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冗杂,甚至滞后出错的情况出现。
1.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有序推进。聚力城乡建设和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要求,按照“美丽江阴”建设的既定目标,稳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加快城市主干道建设,打通断头路,拓展“结肠路”,不断加密和改善城区路网。加快推进高铁站交通路网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快速化路网改造,按照“两环、九射、多联”的快速路网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大桥南路快速化改造、新澄杨线一期工程和锡澄运河七座桥梁等项目建设,实现高铁枢纽站与快速路网的全面融合、快速集散。开展季度督查,严格检查打分,大力促进重点项目推进。实时更新项目推进进度,按时编报《政府投资项目月报表》。制定我局2023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与建管中心、更新办等部门编报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实施项目建设。
2.确保城市试点项目有序推进。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锡澄一体化、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乡村振兴等重大机遇,结合“城市更新”和“南征北战”战略部署,狠抓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改善城乡环境,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目标综合、项目集成、资源整合,不断提升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水平,探索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3.确保重特大项目有序推进。贯彻落实“南征北战、东西互搏”重大战略部署,坚持高水平规划,坚持高效率征拆,坚持高品质建设,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按照“一年规划、两年框架、三年起势、五年基本成城”的既定目标,加快把霞客湾科学城打造成为引领江阴未来发展的优质增长极、活力创新源、美丽湖湾区、数字新高地。
深化落实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努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行业监管机制,全面提高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1.推进住建领域信用管理系统建设。整合并运用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完善“江阴市住建领域信用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住建信用数字监控平台建设。推进信用业务线上办理,监管人员线上审批,实现信用信息监管全流程电子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事前信用承诺,强化事中事后信用信息监管,通过信息公示,引导社会参与监督,通过信用联合奖惩,形成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
2.完善住建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各部门持续完善信用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将信用考评结果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系统,作为工程评标依据,依据信用考评结果,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将信用信息同步关联市相关信用信息及信用产品应用,作为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依据。持续完善建筑勘察设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消防、物业等建筑业企业的信用管理办法,持续推进监理企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等建筑业企业纳入信用管理。依据《江阴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失信联合惩戒、重点关注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库及重点关注对象名库,对失信对象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3.加强住建领域信用工作宣传教育。积极对接市信用办、江阴市信用管理公司,通过联合举办信用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行业信用动态,了解信用法规政策,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并修复失信行为。加大对守信典型的宣传和对失信典型的曝光力度,及时发布信用工作动态,引导建筑业企业树立“讲诚实、重信用、守规则”的从业理念,提高行业诚信意识,加强行业信用管理水平。
XX乡位于县城西7.5公里处,下辖19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共5677户13267人,全乡乡域总面积为413平方公里,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今年以来,我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清凉夏都、红色左权、转型高地、太行强县”宏伟目标,着重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壮大、项目建设等各方面发力,以“农业大乡、生态强乡、文旅新乡”为发展目标,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布局,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方面:引进晋城市卉韵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土地开发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完工。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5个,分别为左权县XX乡舍药沟生态种、养示范园区项目,左权县XX乡白垢沟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左权县姜家庄至林河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左权县XX乡马厩村莓园农场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清漳河西源XX段河道治理及附属工程,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到年底将完成2亿元任务目标。
1.重点把握巩固脱贫,强力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聚焦精准帮扶,强化重点监测。紧扣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预警机制,对监测预警范围的三类人员生活情况开展持续跟踪,每半月至少入户一次,查看是否存在“两不愁三保障”、因病、因灾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等情况。同时,注重运用监测结果,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及时为其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扶志扶智、社会帮扶五种途径中开展帮扶。我乡目前共有未消除风险监测户45户100人,全部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群众的安全感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聚焦就业帮扶,指导村民增收。通过网上云招聘、本乡镇项目吸纳、村内增设公益性岗位、参加线上或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帮助村民实现就业。2022年,我乡外出务工2079人,其中省外311人,省内县外670人,县内1098人,公益性岗位173人,务工总人数较上年增加2.2%。同时,持续强化光伏收益二次分配,我乡光伏收益分配共涉及行政村17个,目前已完成分配250万余元,分配率为80%,确保光伏收益用在实处、用出效果。三是聚焦助销帮扶,打开农产销路。今年以来,我乡7个帮扶单位共18支驻村工作队对全乡18个脱贫村农产品帮销助销达到了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帮销40余万斤,价值40余万元,带动脱贫户增收800余人。
2.四条路径谋划三产,靶向发力推动融合。一是厚植优势,种植业在扩容增效上见成效。在太行一号旅游路沿线各村发展高粱种植6000余亩,土豆1000余亩,优质谷子3000余亩,玉米、豆类等其他杂粮10000余亩,在魏家庄、小岭底、川口等村发展中药材种植1800余亩,同时,集中推广农业托管项目,共在竹宁至长城沿线推广农业托管5870余亩。在长城、蒿沟、店上以及川口、道佛沟、竹宁分别成立联村农机托管公司,预计带动年均收益40余万元。另外,积极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上做文章,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项目,今年以来,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000亩,目前已完工大林村500亩,马厩、XX等6村已完工50%;在上会、姜家庄、合玉、马家庄、柳林规划发展土地开发项目2000亩,现已完成马家庄、柳林400亩,其余村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二是科学规划,养殖业在提质强标上聚优势。规划划分柳林、白垢两大畜牧养殖片区,推动养殖业由零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型。截至目前,共建成姜家庄、柳林等村人畜分离养殖小区4个,5万只以上养鸡场2个,2000头以上养猪场1个,5000只以上养鹅大户2户,500只以上养羊大户13户,50头以上养牛大户10户。三是借势而为,农旅产业在深度融合上增亮点。依托打造“水景村”东风,巩固发展林河村“冰点水上乐园”,年客流量已近一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万余元;在赵家庄成立了黑鹳旅游开发公司,持续壮大游乐园、民宿客栈,形成集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今年赵交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100万元。同时,借助城郊优势,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在马厩村发展37亩土地认领项目,带动集体增收5万余元,对草莓园加大改造力度,目前,草莓园改造工程已完工80%。通过农业转型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统筹协调,新能源产业在加速升级上促转型。今年以来,榆社东、左权西两大块区共完成打井4口,中央处理厂、集气站、管网已完成规划设计。同时,大力推动国电投集团兴建的200MW光伏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建设升压站和光伏场区道路。通过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真正实现了“荒山”变“金山”,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一是持续巩固社会救助力量。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今年以来,全乡低保救助649户1032人,五保救助181人(其中集中供养24人、分散供养157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救助214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救助171人,开展县级临时急难救助21人、乡级救助2人,通过社会兜底,进一步稳定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问题,持续巩固了脱贫成色。二是持续巩固民生实事力度。积极配合县残联开展疑似残疾人诊断评定,确保全乡残疾人评定保障到位。每周四由县司法局派律师到司法所开展免费法律援助,目前,共开展法律援助35起。同时,分别在川口、合玉、姜家庄、上会4村实施户厕改造400户。
积极探索“543”综合行政执法模式,规范提升新时代综合执法力度。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作为全县试点乡镇,围绕“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目标要求,探索推行了“543”机制,即“五个衔接、四个前移、三个健全”。“五个衔接”就是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与司法行政、综合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行政检察有效衔接;“四个前移”就是实现线索排查、案件审查、问题处置、疏导宣传前移;“三个健全”就是做到健全协调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健全考核机制,从而有效提升综合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经过几个月的有效运行,全乡累计开展执法检查357次,排查问题100余条,执行行政处罚5起,确保了执法事项“放得准、接得住、用得好”。
一是项目进展仍然不快。因受疫情多次反复影响,今年以来很多项目工人难以及时到岗,工程材料很难及时到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二是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虽然充实了一批大学生村官队伍,但新干部工作方法仍然捉襟见肘,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护林防火等多方面繁重任务,需进一步强化培训。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依托,以产业项目规划、发展、建设为基础,持续从杂粮种植、养殖产业、农旅产业、新能源产业4方面着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设乡村振兴,带动全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产生活质量整体升级,推动我乡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新征程。
一是以冰酒小镇为龙头,发展农旅融合示范廊带。持续发挥XX乡城郊优势,结合近年来草莓采摘、土地认领、城郊旅游等特色发展基础,全面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通过增强乡村旅游体验、娱乐、消费功能,完善产业链条,扩大旅游行业增收效应,着力将XX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愁体验点、休闲康养区、“文农旅”融合发展示范乡。
二是以农业托管为牵引,发展一万亩杂粮种植基地。立足优势产业基础,不断优化杂粮产业布局。落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解决杂粮产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继续支持农机具托管等服务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杂粮全产业链发展水平,通过政策扶持夯实传统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农机作业量,确保获得经济收益,带领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是以万安养殖公司为链长,发展五万只黑山羊养殖示范区。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载体以致富为目标,继续在大林、柳林等村开展养殖小区建设,并建设以万安实业养殖公司为基础的五万只黑山羊养殖示范区,通过充分发挥村集体或企业、合作社纽带作用,让购买、养殖、市场销售与脱贫户实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为农户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或入股企业分红,带动农户发展壮大养殖产业,切实解决农户无投资资金、无技术、难销售的困境,有效带动脱贫群众发展致富。
四是以卉韵农林公司为主体,发展五千亩土地开发项目。通过对荒山荒地、未利用地、农业基础条件差的土地开发整治,使项目区形成连续贯通的道路、排水系统,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改变土地利用率低的现状,将贫瘠地块开发为适宜耕作的耕地,以作物高质优产和耕地质量双提升为目标,有效利用开发土地新增耕地复垦后的生土肥力培育,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强化项目谋划广度。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业、社会事业、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谋划,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奠定基础,目前共谋划项目44个,其中新建项目30个、续建项目6个,修缮项目8个,总投资3560余万元,已完成项目申报。下一步将继续做深、做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闯新路、抢新机、出新绩提供坚实项目支撑。
二是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力度。坚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巩固,从体制机制衔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兜底保障、重点监测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全力保障健全机制,防止返贫。统一制定脱贫户基础台账、一般户基础台账、监测户基础台账,确保掌握每家、每户、每人信息,切实做到底数清、工作实、情况明,措施准。
三是进一步细化民生实事厚度。持续强化“低保、五保”等社会兜底力度,广泛开展两癌筛查、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惠民实事,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村规民约修订、三基建设巩固等各方面工作,狠抓“三治三零”创建,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及弱势群体关注力度,细化推进举措,优化时序管理,深化协调沟通,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办出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区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省、市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战略要求,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防控、应急能力提升、执法力度强化等中心工作,精准施策,把舵定向。1-9月,全区各类生产安全起数、亡人数同比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72.4%和82.4%。汛期共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3次,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2次,顺利完成梅汛期3轮降雨防御工作。
2022年,婺城区应急管理局主动对接省、市应急管理部门,发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冲锋精神,积极争取试点,承担省级试点任务2项,市级试点任务2项,承办市级演练4场。
一是破题应急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迭代城市大脑-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婺城区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应用,实行区长领衔、周研究、月汇报,全力推进应用开发。目前已在浙政钉和门户网站上线,实现资源优化一键调度、风险预警高效联动、重点物资动态追踪等功能。录入308支救援队伍、4611名救援人员、327个应急物资仓库、247499件应急物资、263个避灾安置场所等应急资源,记录队伍擅长方向以及队员擅长能力,实现对救援力量的精准调度;在发电机、水泵、卫星电话、无人机等重要设备上安装定位芯片,对重点物资设备进行实时定位。
二是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后半篇文章。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控应用,实现区、乡、村3级灾害风险预报共享与应急指挥联动机制。结合现有平台的预警模块和数字任务体系,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任务预警规则,一旦出现预警,平台将自动下发任务给基层。利用REN引擎技术,根据建筑、人口等承灾体的灾害损失估计,进行风险等级评定,提前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台风洪涝灾害等产生的综合风险进行精准研判。5月30日,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播出《浙江:多地遇强降雨“人防+技防”筑牢防汛安全线》,关注婺城区在2022年5月28日至5月30日的一轮强降雨中,利用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通过5G图传技术,实现防汛指挥中心与巡查现场信息实时传输,大幅提升了防汛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台风“梅花”防御期间,各乡镇(街道)基层责任人全部进岗到位,落实防御措施,超前防范安排易发区多发区群众转移工作,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人员落实“一户一策”盯紧盯实,累计投入一线人员3380人次,共转移群众1115人,其中地质灾害466人,小流域山洪194人,危旧房170人,在建工地285人。
三是借力突破社区应急体系改革瓶颈。强化党建引领,将社区应急体系改革与“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专项工作有机融合,将应急突击队建立、应急物资配备、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融入平战一体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工作推进效率。成立婺城区应急管理局现代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制定《社区应急体系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和改革作战图,“晾晒推进”,实行“无量化不工作”。系统推进应急管理业务工作与现代社区建设融合,提高工作推进效率。结合婺城实际,分山区、平原制定“多案合一”应急预案手册,指导乡、村两级精准履职,其模板在全市推广。全面建立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村(社区)应急突击队275支,3649人,组织培训14场次,宣传活动10余场,覆盖群众4万余人。
四是打造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发展融合”三融的总体思路,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模式。集合了消防救援大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专家团队等20余支力量,整合形成了应急尖刀队、水上综合应急队、通讯保障应急队、电力保障应急队、道路畅通应急队、森林卫士应急队、综合应急处突队、数字指挥应急队、智库应急专家队和灾后重建保障队10支应急救援联盟队,并细化各联盟队伍的职责。
一是构建体系,深入“除险保安”。成立“除险保安”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领导“挂帅”制,以“8431”模式深入推进专班运行、机制运作、检查覆盖,固化工作体系。常态化检查中,累计出动检查人员56078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822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7873项,完成整改7481项,整改率95%。下发“除险保安”指挥长令15份、督办单1份、安全生产事项交办单10份,共交办问题隐患405个,已完成整改404个。联合区纪委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大督查,组织5个督导组全面下沉,累计出动检查人员7000余人次,有力推进隐患大起底大清零。全省除险保安工作评价指数8期晾晒排名,我区均位于全省中上游,其中第1期、第7期分别位列全省第4、第5位。1-7月全市平安指数考核,我区生产安全工作指数98.21,位列全市第1。二是党建引领,深化清单应用。积极构建定期上报、晋级审查评分和考核、通报机制,明确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准入标准、提升报送质量、及时闭环销号,深入推进清单应用,着力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到“治理一方领域”的跃迁。1-9月,累计主动上报清单问题27项,其中省级发布1项,市级发布7项,区级发布27项,目前完成销号整改15项,12项计划10月底前完成整改;结合“除险保安”专项工作,共梳理上传全量问题库310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1-8月份,全区“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各期指数稳居全省上游,其中一季度指数位列全省30、全市第1。三是瞄准短板,清单化抓落实。梳理全区安全生产和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三张清单”共46项,逐一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在《今日婺城》公布,实行任务进度“每周通报”和定期督查。截至目前,已完成34项,长期执行9项。围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明确“重点任务清单”共120项工作任务,建立周统、月通报制度,截至目前已完成57项。四是奋进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婺城区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3个专题、8个专项共计405项工作任务。胡余仙区长在8月份、9月份召开的全区安全生产大会作专题研究部署。截至目前,2022年任务总数完成率95.5%,三年任务完成率99.3%。五是全面推进全覆盖责任体系建设,细化梳理安委会、专委会、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架构和“区、乡、村、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履职人员责任清单和履职清单,9月开始,全面开展线上动态履职,截至目前,各级安全责任人30天在线使用率88.44%。
一是多点发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4次,组织高危行业监管例会3次,组织涉有限空间企业“四类人员”开展专项培训6次,参与培训264人。邀请省级危化、矿山专家33人次对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全面体检”,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进行“地毯式”检查、“全覆盖”搜寻。在24小时对所有危化生产、带储存经营企业实现全覆盖在线监测的基础上,新增31家加油站、非煤矿山企业。二是“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刚性执法。设定“班子执法日”,局领导每周至少一天带队下企业、下基层开展执法检查;开展全员执法,并以科室为单位每周执法情况进行晒拼创;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对白龙桥水电十二局区块低小散企业、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区块开展重点执法检查。1-9月,共检查企业336余家次,立案处罚201起,处罚金额213.4万余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上升1335.7%和351.2%,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人(其中事故前行刑衔接1人)。三是聚焦重点,优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11个安全生产体检站,对全区1363家企业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控,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图,建立“一企一档”。通过“每月一培训、年中一比武、年底一考核”打造安全生产体检站“婺城样板”,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等基础性工作,1-9月份累计指导企业自查隐患总数15959条,机构检查隐患总数21521条,实现整改率98%。四是数字赋能,提升安全生产效能。全力推进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系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运行,通过系统抓牢企业风险研判、安全准入、监测预警、事故隐患、非法违法等情况,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平台覆盖企业1363家。1-9月份累计发现隐患总数48064条,其中企业自查隐患总数15959条,政府检查隐患总数10584条,机构检查隐患总数21521条,已整改47242条,整改率98%。五是项目推进,专项整治有成效。建立应急管理局、乡镇(街道)、第三方组成的项目组,对粉尘涉爆作业、高温熔融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液氨制冷和医药化工类企业等四个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化的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完成有限空间企业专项培训,同步提升责任人隐患排查水平和企业自行整改能力。六是优化手段,提升企业素质。针对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普遍不高问题,组织婺安有我“周末安全加油站”开放式学堂,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制定培训课程,邀请各级专家授课,第一批组织全区规上企业参训,以龙头效应示范引领企业凝聚安全意识,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统筹牵引,全力开展汛前准备。落实基层防汛责任人3143名,更新村级防汛形势图273张,录入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受影响人员715人,小流域山洪受影响人员2758人,对84个小流域山洪重点村、7处地质灾害点、290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落实“一点一策”,确定“一对一”的转移责任人。组织区、乡、村三级责任人培训14场次,700余人。二是靠前备战,理顺防灾救灾体系。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系统梳理区、乡、村三级任务清单,统筹全区情况科学选取3个示范乡镇(街道)、6个村(社区),目前各乡镇(街道)已基本完成乡级建设任务,已完成区级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反馈至各乡镇(街道),修改完善乡、村两级建设内容,印发乡级基层防汛知识读本450本,村级基层防汛知识读本2720本。计划11月通过市级验收,12月初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巩固提升极端情况下“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三是实战检验,打赢台风防御战。9月中旬,台风“梅花”直面浙江而来,13日19时,区防指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婺城区乡、村两级责任人全面进岗,按照“多案合一”应急预案手册精准履职。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统筹,以“八张风险清单”为基础,组织乡、村防汛责任人和网格员按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通过社区应急体系改革建立的村(社区)应急突击队275支,3649名队员全部集结待命,按照防汛防台应急处置卡实现力量前置,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台风影响期间,全区累计发送短信3万条,307个应急广播终端、524个应急大喇叭滚动播放防台风预警提示18条次,转移危险区域人员948人,切实发挥了基层最小作战单元的实战作用,实现本次防台过程“不死人”的防汛工作总目标。四是聚焦民生,保障群众用水。7月以来,婺城区降水总体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8月14日,婺城城区(金华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42℃,创历史新高。为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我区加强监测预警预报,积极协调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及发展趋势,科学调配水源,提前谋划建设应急水源和安排临时措施,细化完善“一地一策、一库一策、一厂一策”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科学安排用水。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队根据旱情发展,制定运水工作方案,落实运水队伍,共同做好缺水地区的应急送水工作。7月以来,累计送水21车次,送水199吨。五是防范为先,遏制森林火灾。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为基础,联合公安、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多次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督查,对乡镇(街道)的部署落实情况、宣传氛围营造、火源管控巡护、装备保养补充、值班信息报送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分别在8月中旬和9月底发布禁火令,要求加大巡护频度,特别是重点、高风险林区增设检查点,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关于夏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等文件,通报森林防灭火案例。9月为所有义务森林消防员续保人身意外伤害险,调动义务森林消防队员积极性,免除其后顾之忧。10月,派出两支区级义务森林消防队伍(罗店镇、蒋堂镇)支援永康市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一是实战导向,全要素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承办市级演练4场,较去年同期(2场)增长100%,在人民网、浙江工人日报、中国发展网、金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深入开展“每月一练”,累计组织开展区级应急拉(演)练6次,参练队伍54支次,参练人数440余人次,使用装备510件次,进一步提升多兵种、多灾情抢险救援实战水平。组织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开展演练15场次,参演1336人。其中,5月11日晚,采用“不打招呼、不作预演”的形式,首次开展全覆盖的夜间人员转移演练,全区基层防汛责任人、网格员全员进岗,组织山洪灾害易发区、危旧房、地质灾害风险区、低洼内涝区等各类受影响群众开展转移。二是拓宽载体,加强宣传影响力。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城投集团建立“匠心筑城、婺安有我”党建联盟,排摸全区应急力量,整合成立10支队伍,统筹核心队员近500人,不断激发应急救援新活力。“5.12”防灾减灾周期间,制作宣传展板17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覆盖人数4.5万。在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突破惯例,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模式,部门联动、群众互动,通过“婺城应急”公众号、线上扫码答题、举办知识培训讲座、开设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面,以问题解答、现场示范、实战模拟等趣味形式普及专业安全知识,累计吸引群众4万余人。三是媒体发声,唱响应急旋律。通过活动造势、联动兄弟单位等形式,丰富公众号多样性,累计发文467篇,其中阅读量最高为2829次,较2021年最高(2041次)增长38.61%;阅读量200次以上的文章102篇,较2021年(29篇)增长251.72%。省级及以上媒体发布16次,其中浙江卫视2次;市级媒体发布22次,其中金华电视台2次。
一是统筹兼顾除险保安大局。深化除险保安。发挥安委会牵头抓总、专委会专业统筹作用,常态运行除险保安工作机制,深化除险保安;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等平台,每月对2200余家平台入库单位主体自查、乡镇及部门检查全覆盖,推进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同时举一反三,推动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深化清单应用。发挥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作用,进一步提升问题主动发现率,加快整治闭环销号,争创省市示范案例,贡献更多婺城经验。完善责任体系建设。常态开展线上动态履职,要求各级责任人每月10日、20日前要实名登录系统各1次,并录入履职详情,确保30天在线使用率100%。
二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整治。综合利用好安全生产体检站、专家服务、线上视频监管、数字化平台等手段,建立区、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压实基层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构建综合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动态管理,强化专业会商研判,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完善综合预警和发布机制。项目化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危化、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重点领域,做好专项整治验收和成果应用的后半篇文章,有效解决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技术薄弱问题。强化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全面改善辖区企业的安全条件和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打造高效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数字化改革在应急领域的实战应用,通过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应用的系列迭代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建成,在应急演练、备战和抢险救灾中不断磨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导乡镇(街道)配齐应急和消防管理中心人员,争取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配齐执法专用装备和应急物资装备,同时实现社区应急体系改革成果全覆盖,延伸应急管理的基层触角,强化末端管理。优化区、乡、村三级应急队伍。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通过联训联练,提升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各乡镇(街道)组建1支30人以上的应急队伍,持续开展“每月一练”,积极组织开展森林义务消防队业务、应急技能的培训和训练。
四是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完成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及危险性较高企业、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加强安全培训执法检查,坚持“逢查必考”,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继续推进应急宣教阵地建设。推进应急宣教体验馆建设工作,完善运维机制,建管并重,发挥体验馆作用。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全年重大活动节点为主线,有内容、有深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推进“五进”工作,推进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安全素养大力提升。
一是通过例会、中心组学习和党组会学习相关文件政策。因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帮扶责任人。对帮扶户每季度至少开展入户走访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一次,掌握家庭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状况,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督促、协助帮扶户做好“五净三规范”,引导他们树立整治自家卫生、维护村庄公共环境的责任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和内生动力。
加强硬件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全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文化馆分馆11个;县级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量14万册,图书馆分馆1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1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1个,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举办“送福进万家”、“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农村广场舞大赛、乡村唢呐大赛等活动,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春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总站在濉溪古城开展多场直播,组织22家非遗项目和临涣民俗表演团队参加节目直播。组织65家县级非遗项目申报第五批市级非遗评选,以及口子酒和蒋家包瓜菜申报2022年省级非遗工坊、民营院团申报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等。指导6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参加“大运河非遗美食周”活动。临涣张家纯羊汤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送戏进万村”活动截止到9月16日,已经演出206场,计划本月底213场全部演出结束。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举办青少年第三届足球赛、职工暨农民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以濉溪县为主会场、各乡镇设分会场开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展演活动、乡镇广场舞展演、乡镇篮球赛等体育活动,参与运动员和健身群众15000余人次。采取下沉式方式,以镇为单位组织广场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县直每个社区配备乒乓球台2副,对镇村损毁及过期健身器材及时更新维修,完善群众提供健身设施。制定《濉溪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县政府予以公布。紧抓省运会射箭、田径、篮球等项目训练,开展运动员反兴奋剂学习测验,完成省射箭射击项目省十五运的运动员体能测验。做好镇体育场地普查统计。
出台《濉溪县“十大餐饮名店、十大特色饭店、十大特色小吃”评选活动方案,转发《关于开展乡村旅游“微创意微改造”提升行动的通知》,拟定《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
上半年濉溪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5.8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09亿元;自“特色美食村”以来,制定具体可施的提升方案,整理特色美食照片、挖掘美食故事、传承美食文化。摸排90个“双微”双微提升点,启动“十大餐饮名店、十大特色饭店、十大特色小吃”评选活动,积极打造精品民宿,为下一步品牌创建提供支撑,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全省“安徽美食,千城百味”评选中,濉溪10道菜入选淮北招牌菜,南坪响肚和油茶入选安徽招牌菜;在全省“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评选中,濉溪5道菜入选首届游安徽“不得不吃”的特色美食,濉溪县府门大酒店入选游安徽“不得不进”的特色美食名店;临涣古镇、濉溪古城入选千年运河品味游特色美食路线;临涣村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名单。
1、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根据凤台县委组织部和我局联合下达《关于印发﹤凤台县“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们立即行动,按照职责分工,重点抓好物业服务行业党建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我们指导城关镇将规模较小、距离适当、服务需求相似的零散、独栋老旧小区“划片打捆”为57个小区,截止9月30日,组建业主委员会13个,物业管理委员会3个,完成了市下达的到第三季度达到业主委员会组建率24%的任务。为了深入贯彻《关于印发﹤凤台县“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加强行业监管,着力解决物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在条件较好物业小区中,打造了2个“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中和园小区被评为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凤凰湾P地块小区被评为市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
2、狠抓了文明创建工作。一是配合城关镇、县城管局对各小区电动车乱停放、乱堆放现象进行了整治。二是配合城关镇做好了物业小区文明创建工作,我们联合局装饰服务中心成立督查组,对各小区的文明创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每周督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立行立改,对标对表开展工作。
3、认真做好了数字城管及督查案件的落实工作。一年来,涉及我股室的数字城管案件350件,我们及时安排处理,及时回复,遇到复杂案件,还要多次上门协调,出色完成了任务,结案率达到百分之百。
4、狠抓了安全生产工作。物业监管股一直高度重视物业小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一是不间断地对物业小区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每周对物业小区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排查,共发现问题95件,其中电动车乱停放、违规充电81件,楼梯间乱堆放等问题14件,全部整改。二是开展了汛期来临前地下室防汛工作排查,对于防汛物资配备不到位的,紧盯不放,及时整改。三是对小区建筑外立面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共计排查城市既有建筑575栋、41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小区45个,楼栋数575栋,建筑面积417.7万平方米。排查出外墙面开裂空鼓脱落隐患804处、1.15万平方米(墙面隐患面积),其中:涉及住宅小区37个(含零散独栋居民片区),楼栋数439栋,隐患804处、1.15万平方米(墙面隐患面积)。四是做好了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组织物业企业工作人员投入疫情防控中,物业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业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百日行动”的通知》文件和市《关于开展全市物业管理区域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9月份开始,县住建局牵头联合公安局、消防大队开展物业管理区域内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目前,已经对华城国际、未来城、皇冠花园、金地华府等小区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场对消防设施、日常巡查记录、维保记录、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还发现电动车乱停放、飞线充电现象依然较为突出,虽然已现场整改,但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检查组通过询问管理人员和巡查的方式开展检查,主要检查物业小区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消防器材配备使用是否符合标准、消防设施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是否保持完好有效,电动车停放点充电是否规范以及是否存在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私拉乱接电线,小区内部防火巡查检查记录、应急处置预案、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一年来,共发现问题653件,现场整改626件,督促整改27件。下发整改通知书46份。开展了小区楼道清理工作,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在清理活动中,共清理了废旧自行车、电瓶车100余辆,清理杂物653处。
5、认真做好了物业考评的监管工作。1-9月份,指导城关镇开展了物业服务规范化考评工作,对排名最末的物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认真做好了信访、省长信箱及市长热线的回复与落实工作。1-9月份,涉及到我股室的信访案件30件,陪访案件4件,省长信箱6件,群众来访30余次,市长热线案件1000余件。我们都逐件认真了解情况,耐心解释,逐条落实,及时回复。
2022年,XXX茶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茶旅融合绿色发展主线,着力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改制职工民生保障工作,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
1-12月,预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5.1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3000万元。
(二)重点工作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茶公园一期项目完成货币投资5000万元,提前实现目标。建成益阳桥2000m²名优茶标准清洁化加工车间,并投入运营。投资2、5亿元松峰山茶文化村项目签约落地,进展顺利。鑫德竹木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进入六通一平施工阶段。天鑫混凝土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二是以“共同缔造”为抓手,加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羊茶社区改造樟木岭街道,黑化道路370米,配套亮化工程。松峰社区完成茶园生产及群众生活道路改造4800米。益阳桥社区新装315kVA变压器2台,完成枫树岭片区5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建设。八王庙社区新修1500余米生产生活道路,改造小广场2个。全场新增太阳能路灯38盏;完成11户职工生活用水管道改造等工作。三是全面推进茶园实施绿色生物防控技术项目,全场6000余亩茶园全部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黄虫板防治茶园病虫害;完成八王庙十五连317亩、松峰489亩茶园有机转换,获有机认证,农残达到出口欧盟标准。四是支持低产效茶园改造,完成茶园台刈2100余亩。五是做好“赤壁青砖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07国道外迁、XXX古镇等项目的土地流转及协调工作。六是启动羊茶土地资源勘界工作,现场指界、测绘工作将于2022年底完成,为下一步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作好铺垫。七是挖掘“五七”干校、知青文化,利用当年8800余名武汉市“五七”干校学员、下放知青集聚羊茶的历史存留,搜集整理专辑《风展红旗如画——武汉市“五七”干校学员、下放知青在羊茶》。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平安建设:一是全面摸排矛盾纠纷,及时收集、化解社会矛盾,排除不稳定因素。全年,全场到市信访5批15人次,交办件6件、回复6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工单件3件、回复3件;市级领导下社区接访45批67人次,场领导接访21批38人次;全场发生矛盾纠纷7起(其中涉法涉诉纠纷1起、家庭纠纷1起、民事纠纷1起、土地纠纷2起、经济纠纷1起、改制遗留问题1起),调处7起;信访交办件、政务服务热线工单、矛盾调处率均100%。二是对涉及“城市1号”1名、“西湖国际”6名、“伟鼎金融”5名、“改制维权”6名及“精神病患者”11名等32名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稳控,没有发生超级访及恶性事件。
2.安全生产:一是开展常态化巡查督查,对辖区3家规模企业、33家企业进行检查,查处安全隐患10处,责令限期整改10处。二是开展城乡居民自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193户,在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中共有图斑393户,已排查自建房数量393户,其中经营性自建房数量3户,排查率100%。三是坚决落实环保属地责任,严格监管,杜绝企业违规排污。国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3.环境整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按照“户分类,社区保洁收集,场转运,市处理”模式,制定环境整治、垃圾清运方案及奖惩制度,聘请保洁员10人、垃圾转运员1人。市垃圾治理督办检查10次全部整改到位,全场不定期检查16次。清运八王庙、益阳桥社区存量垃圾清理270余吨,彻底改善人居环境。
4.社会事业: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上报中高风险重点地区来场人员信息,落实疫苗接种工作。按防办要求开展重点人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疫苗认领排查2856人次,落实集中隔离24人,社区健康监测65人。二是扎实做好计生工作。认真做好计生服务微机系统管理,按时做好月、季报表上传。全年出生人口15人(二孩11人,多孩4人);申报计生奖励对象20户;特扶1户;完成1535人省级全员人口数据多方校核系统校对工作,奖励对象共4人。三是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全场现有城市低保户169户,240人;农村低保户28户,40人;农村特困户3人。根据城乡低保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和动态化管理,通过全面的清理审核,其中城市低保取消了16户,24人;农村低保取消4户,5人;新增城乡低保5户,提高保障标准7户。四是全力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对59名特别困难户给予了100000元临时救助款;对80名困难户发放了衣被(含毛毯)160床、粮油750公斤;全年共救助了医疗临时救助14人次,解决了这些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五是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为5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做好了高龄补贴申报工作。对退役军人进行系统管理,办理优待证,开展优抚对象年审工作,全场共有退役军人139人,其中优抚对象19人。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入户评估,共改造17户。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申报工作,全场现有困难残疾人40人,重度残疾人43人。六是引导居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七是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全场发现问题线索32条,入户核查查实4条,查否28条,问题整改4条,追缴违规资金1940元,问责2人。八是松峰茶产业协会成功承办“赴一场冰雪之约、展赤壁千年茶韵”赤壁青砖茶松峰茶公益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捐赠活动,助力松峰品牌走进冬奥。
(四)党的建设:一是宣传工作。组织党委中心组20期,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一系列重要精神。报送信息10余篇,XXX茶场子网站建设更新10余篇。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志愿者活动3次。二是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制定了为民办实事工作清单。三是做好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工作,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预备党员2名,转正党员10名。四是要注重学史凝心,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切实让职工感受到社区新变化。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集中学习13次。严格落实规定,防止违纪问题发生,开专题党委会12次,市严重警告处理1人,约谈5人。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改制职工生计艰难,群众怨气大,再就业难,低收入群体扎堆。XXX茶场与赤壁市一般改制企业相比,有其先天不足:其他企业多处于城区、城郊或集镇中心,职工下岗后再就业相对容易;而羊茶地处农村,职工又非农民,无田无地,过去以种茶、采茶、制茶为主,生产技能单一,下岗后再就业难。时至今日,当初于20世纪70年代招工的一大批职工多已退休,其中绝大部分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另有一部分因多种原因没有社保(包括因中途无力缴养老保险而退保),仅靠子女接济生活;且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子女因劳动技能缺失等原因没有稳定的就业,造成低收入群体扎堆,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人居条件差,配套建设缺位。羊茶改制后,除少部分职工陆续迁往城区,多数分布在四个社区居住,居所地多为老旧小区、“三无”小区;居民住房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场时,由原劳改农场保留下来的营房式宿舍,破旧不堪,相应的道路、绿化、给排水等配套设施更是严重滞后。
三是有效投入不够,发展后劲不足。一是茶园资源老化,现有茶园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园标准低,历经70余年演变,土壤亟需改良,茶树亟需更新。二是深度发展不够,突出体现在精深加工不足(茶叶加工设备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产品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茶旅融合推进不快、品牌建设不强(品牌引领作用不强,无法满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农业总产值1.1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5000万元。
主要目标:一是管好资源,完成不动产权籍调查颁证工作。二是用活资源,招商引智,促进发展。三是聚集资源,推广“松峰茶”品牌,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金字招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一是推进松峰山茶文化村项目建设。二是完成茶公园建设。三是深化“共同缔造”,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祉。三是完成低产低效茶园改造面积2000亩。四是深度发掘“五七”干校文化、知青文化,做好茶、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一)工作举措:保稳定、保民生,抓品牌、抓发展。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推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生产生活环境。二是把茶叶产业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实现茶叶精深加工新突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推进茶叶品种更新换代,实施大面积改造改植,提升茶园品质。四是进一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抓好主体责任落实及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五是认真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将羊茶茶园纳入南部经济带发展规划,全域打造茶公园,将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建设成为游客网红打客地、市区休闲健身区。
(二)支持松峰山茶文化村建设,深度挖掘“五七”干校文化、知青文化。上世纪60年代,武汉市先后有8800余名“五七”干校学员、知识青年下放羊茶,其生产生活场景原貌至今保存完整,极具保护、开发价值。建议以松峰片区(紧邻XXX古镇)为龙头,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独具特质的知青文化园,推动茶、文、旅融合。
今年以来,XX分中心在市中心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核心、以提升党员整体素质为主线,全面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员转变作风、提升境界、树好形象,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为促进我县公积金事业平稳有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现将2022年以来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1、住房公积金归集方面。2022年1-10月,归集公积金4.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1亿元的98%。缴存住房公积金余额14.95亿元。
2、住房公积金提取方面。2022年1-10月,全县职工因购房、还贷、退休等原因提取公积金2.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2.3亿元的116%。
3、住房公积金贷款方面。2022年1-10月,全县共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0.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0.8亿元的110%。贷款余额为9.17亿元。
1、思想政治建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基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组织全体党员参与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聆听党史报告,到县烈士陵园参加第九个烈士公祭日活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家感受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2、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一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组织开展“建设模范机关”活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评选、评优、民主评议党员,政治生日、谈心谈话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党建工作台账,党费缴纳,党费公示制度、完善党员名册、党员档案等基础建设,党建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二是发挥群团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的纽带桥梁作用,引导群团组织开展符合单位实际、群团特点、党员的需求的各类活动,支持工会组织职工登山等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支持重视妇女工作,积极组织女职工参加县妇联组织的各项活动,关爱妇女身心健康,安排职工属地体检。组织党员参加XX县发改口党建协作区志愿者服务、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做好第八批选派干部到我县陈汉乡邓山村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同时做好与隘口乡毕凉村党建共建工作。结合“治六乱”活动,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党员活动日”等活动,部署全年结对帮扶和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街道开展疫情防控、拥军拥属志愿活动、做一天交通劝导员、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七一到党结对帮扶村慰问老党员,怀着向群众学习,解决群众难题的理想信念,先后十多次进村入户,深入帮扶户家中沟通,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机关干部与基层党员群众心连心,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控廉政风险。
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将每个人风险点打印成标识牌,时刻提醒我们每项工作必须按照规矩和程序办理。
二是加强党内监督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党内监督等制度,扎实做好党务公开。明确纪检委员职责,重大事项提交支委会、支部大会决策,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4、严格落实巡查整改及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要求,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确保整改到位。
5、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提升。
加强队伍建设,从探索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入手,开展“一网一门一次”、“互联网+”优化服务,拓展网上服务渠道,网上汇缴单位达到100%,积极推广网上提取业务,网上提取业务达70%以上,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为我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6、持续推进归集扩面工作
XX分中心严格贯彻执行市中心归集扩面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响应“破百计划”和“攻坚行动”,分中心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开发园区、社保局、工商联、个体民营协会及各街道社区宣传政策,当地建行积极配合,发放宣传单册千余份。截止10月31日,今年新增12个非公企业建缴,新增缴存职工65人,已建缴个人缴存者3人,另有4人近期开户。
1、政治学习上的主动性和深入性不够,缺乏认真研究。
2、开拓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工作缺乏激情。
3、XX“破百计划”和“攻坚行动”推进整体进度偏低,我们已制订方案,分解到人,要求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发动各自人脉资源,深入园区和下岗职工群体,必须完成年度任务。
4、受疫情影响,贷款发放总量不理想,我们与各开发商及二手房中介公司开设服务热线,要求业务科室一对一服务,以服务质量求业务总量,争取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传播力度,狠抓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扩大住房公积金缴交覆盖面,大力清理欠缴、缓缴、停缴住房公积金的状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找短板、查差距,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4、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党建带业务提升,扎实工作,为推进分中心各项工作上台阶做出贡献。
XX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XX分中心
2022年10月31日
1、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应对严峻疫情形势,服务企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各项经济指标任务,截止12月底,按照全区年初下达的经济考评指标,我街道已按序时进度完成战新产业产值、高新产业产值、进出口总额护等3项指标,指标完成数和指标分值均居全区前列,但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比、规上工业总产值、限额以上零售额4项指标受疫情影响全年负增长。
2、加分项成效明显。新增5个重点项目入库(安徽方翔家居家纺供应链项目、泥湾路、汇通广场、年产7500吨污泥制备炭吸附材料及9000吨膨化羽毛粉项目、诚信街泥湾路到南漪湖大道项目);新增1家房地产企业入库(宣城佐己立仁置业有限公司);新增2家建筑业企业入库(安徽景一建设有限公司、安徽省皖约建筑有限公司)。第三季度拟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家(安徽省聪贤建材有限公司、安徽鲜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家(宣城市万家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安徽方自在羽毛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宣州区按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以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为重点,调整服务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现代物流、信息中介、文化旅游、房地产行业,以着力构建宣城东大门商务区为目标,按照“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策划一批”的原则,自主开展工作。加大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酒吧,咖啡厅,酒店,旅行社,时装,美发店,电影院等专业服务业、创意组集聚产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并促进这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对全街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二是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以项目质量提高为统揽,做好项目筛选、审批和管理等工作,合理资源配置,提升现代服务业的配套功能。强化重点项目的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进现代服务。加快推进商务区建设,按照区统一规划目标组织实施商务总体规划。选择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且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好项目,加大前期投入,完备项目可研报告、节能分析专项报告、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功率。
三是细抓经济指标入库。
1.投资重点项目、企业入库。
2、积极利用11家规上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择优统计技改项目,拉长短板,补强弱项。
3、受疫情冲击我处规上工业产值指标从去年优势转劣势。加快有条件的规上企业培育为战略性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规上企业1家(方自在羽绒)。
4、从今年开始限上消费品指标考核由零售额转变为销售额。街道统计站对我处限上企业加强指导,确保统计数据应统尽统,应报尽报,拟培育限上6家。
5、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1家。
1、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民间投资占比下降;
2、商贸业企业销售额、零售额大幅下降;
3、技术改造投资受制约;
4、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后劲不足。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严峻经济形势,服务企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各项经济指标任务。
1、加大对各项经济指标运行的监测力度。通过不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动态跟踪重点企业的经营及税收情况,把握全街道经济运行走势,提高预测评估能力。
2、加快推进规上企业的新增速度。加大排查力度,进一步完善拟新增和提升规上企业名目库,协调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做好提升和新增企业任务。
3、强化招商引企和服务企业的力度。突出“总部型”经济的产业招商重点,重点引进纳税贡献大、经济效益高的商贸企业和总部企业落地,壮大我街道经济总盘,提高我街道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培育发展后劲。
2022年,农业农村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为着力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乡村环境改善,农村文明进步,全面打开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旺为重点,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强化农业服务,积极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及病虫测报工作,为农户做好技术指导,利用农技简报、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户科学种田,提高产量,共发放农技简报12期,组织活动5次,现场指导30人次。
2、推进新型农业发展,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所能及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以生态宜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村容村貌、田容田貌、宅容宅貌、塘容塘貌、文明健康。截止目前,XX街道各村安排专门的清理人员和垃圾车,共清理垃圾2600余吨,并日常巡查垃圾存放地区,包括垃圾存放量,周边环境卫生,确保整洁;补植绿化400余平方米,关注死枝枯叶堆积地方清理及绿化补植;清理乱搭建300余平方米,有效提升人居环境空间整洁度;整治家河家塘70余处,每日清理河面垃圾及水草,避免河道堵塞污染;新改建道路1千余米,其余路面破损、道路积水等均得到提升;清理畜禽养殖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50余吨。
2、疫情期间,利用网格群、健康宣传栏等平台向村民发送健康信息,引导大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持续进行消杀工作,各村设立的核酸点位处整洁无污染;进行卫生大扫除,清理乡村卫生死角,整治乱堆放、乱搭建、无序种养等问题,维护村庄环境整洁有序,并将“环境整治”融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1、山林防灭火工作,与各村签订防火责任书,同电信、移动定制防火短信,1-10月份已推送2899393条。发放告知书,进入林区语音播报,信息提示,加强红外线视频监控技防设施建设。出动100余人次,检查防火点位300余回,通过消防月活动及山林防火演练,全面提升全社会的森林防火和安全扑火意识。
2、农业农村安全,目前监管38家,完成检查全覆盖,加大对农业大棚、农业看护用房安全检查,做好防火、防电、防气、防风、防寒等事项,特别是极端天气的安全应对工作。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禁绝农户使用高毒、高残留、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完成全年农产品检测不少于500次,完成承诺书签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日常监管完善工作。
3、农机安全,完成中拖、收割机、农用车年检年审工作,发放安全告知书,做好农机保管保养工作,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及平安农机建设工作,提升农机安全落实能力。
4、渔业安全,重点配合区局做好打击非法捕捞工作,对水产养殖户渔药饲料等投入品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使用禁用、过期渔药等问题,督促做好渔业生产台账记录。
2022年,我街道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共60件。其中市人大建议28件,主办件0件、会办件28件;市政协提案11件,主办件0件、会办件11件;区人大建议8件,主办件2件、会办件6件;区政协提案13件,主办件0件、会办件13件。以上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均在时限内答复完毕,答复件按要求上传至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系统,其中涉及主办事项答复件已反馈至提出建议代表。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收到落实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通知后,我街道高度重视办理工作,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逐件分析建议提案,研究解决方案,并根据职责分工将任务落实到具体承办部门,严格落实办理工作责任,确保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落实。
(二)坚持四个原则,注重办理成效。一是明确分工、专人负责;二是沟通联系、调查研究;三是件件答复、案案回音;四是讲求质量、重在落实。对每一件建议、提案涉及的问题,力争做到有条件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确实因政策等客观因素不能解决的,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三)高位推动,注重办理规范。为规范建议提案办理程序,办理过程中,街道责任单位及时掌握办理进度和办理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到实地走访调研,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建议,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有序有效推动建议提案落实落地,并做好规范答复工作,按规定时限函复区主办单位。街道督查室加大对建议提案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将办理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街道领导,督促各责任单位按时保质完成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四)依法依规,做好结果公开。建立建议提案办理复文与公开同步审查工作机制,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不危及或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建议提案办理复文,通过“龙岗政府在线”网站等便于公众广泛知晓的方式予以公开,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2022年,我街道承办的建议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通过落实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我街道加快建设街道级普惠性托育机构示范项目,7月初完成装修建设,9月正式营业收托,可提供1个托小班、4个托大班共计95个托位,为XX辖区0-3岁家庭提供规范、普惠、优质、便捷的育儿服务,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需求。二是XX中心学校改扩建项目二期工程于7月中旬已竣工验收,升级后可容纳72个班级(小学48班、初中24班),可增加学位3000多个,有效缓解了周边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三是我街道已完成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和组织架构的建设工作,推动落实当前阶段全区数字化建设重点项目街道建设清单,完成项目化、清单化、时限化、责任化,推动构建高效运转的三级智慧运行管理指挥体系。四是围绕城中村出租屋消防安全治理,结合XX街道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工作,在新木社区新村、鹅公岭社区坪龙村、禾花社区福星街小区设立试点,采用科技手段对出租屋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行为进行检测预警,现场会发出声光及语音提醒和同步微信、短信推送至房东和车主进行处置,有效防范和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
下一步,XX街道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办理机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力争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出特色、出水平、出成效,全力以赴推动XX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目标,秉承“精细、精准、温馨、温暖”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改革,不断提升机关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高标准服务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办公用房管理及办公用房调整工作。一是实地测量各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深入掌握各单位办公用房实际情况。二是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开展办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已在OA模块上线,实现办公用房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了年度全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台账。三是针对区里各项工作专班,我局统筹安排,克服办公用房不足的困难,精准腾挪完善场地、配备家具,合理灵活分配,全力做好临时办公用房配置保障工作。四是为提高区委大楼门牌标识英文翻译准确性,建设XX区公示语英文标识库,并实现动态更新,共制作、更新门牌总数450块。
(二)稳步推进公务用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推动公务用车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2014年车改后,涉及全区21家单位43辆公务车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包括涉改车辆未及时过户、资产未按要求划转、车辆资料手续不全、车辆无法定编及更新等问题。我局成立工作专班,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明确问题清单,制定解决方案,出台工作指引,对相关单位开展业务指导,妥善解决涉改公务车辆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推进公务用车规范管理。每月对各单位省公车平台运行费用录入情况、下单派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要求录入数据及未按要求下单派车单位发起“督办”整改并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共对各车属单位发起474次督办提醒,对全区50家单位开展了运行费用录入情况通报,规范各单位省公车平台运行管理。修订完善《XX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定》,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规范。三是开展全区各单位公务用车油卡存档备案工作,明确用油标准、车辆日常使用规范,严格规范公务油卡及公车运行经费管理。
(三)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及垃圾分类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完成2021年全区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统计工作;继续推动我区2021-2022年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二是开展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组织开展2022年节能宣传周工作,动员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周活动。三是开展XX管理中心大厦中央空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第一年度节能率认定工作,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测定,改造后的中央空调系统第一年节能率为达16.2%,符合合同约定节能率,成效明显。四是制定印发《2022年XX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各单位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每季度组织开展对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巡查督导工作,组织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到深圳市城市环保科普教育基地盐田馆参观学习。
(一)从严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建立全区机关办公区联防联控机制。成立以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为牵头单位的专班办公室,统筹全区机关办公区疫情防控总体工作,及时通报疫情动态,统一疫情防控举措,向区直各单位、街道印发了《全区机关单位人员管控和场所管理工作指引》和加强机关疫情防控管理、落实核酸检测、严格落实佩戴口罩要求、严控快递包裹进入集中办公区及加强下沉社区人员管理等通知,明确了人员管控和场所管理的要求和应急措施,指导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成立机关疫情防控检查组,通过现场查看、抽查、自查及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各街道、区直各单位的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监督各方落实防控责任。
2.严格做好机关大院的卡口管理。在区委大楼、XX商务中心卡口安装电子哨兵,统筹建立并动态更新全区54个单位工作人员“白名单”,实行“白名单”管理,严格执行“四个100%”查验;非工作必要严禁集中办公区外人员进入,确因工作需要进入的,除严格检查外,由申请单位签字确认并实行点对点通行;严禁下沉社区人员在下沉期间进入集中办公区。成立应急小分队,24小时应急待命,随时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做好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措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56起。
3.加强重点区域管理。每天对区委大楼会议室、电梯间、公共走道、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加大大楼垃圾清运频次,避免细菌滋生;在电梯按钮加装薄膜,在电梯间放置用于按电梯按钮纸巾,避免直接接触,防止造成交叉感染;在常用会议室入口处、电梯等配备手部消毒液,阻隔病毒传播。定期对区委大楼、档案馆、凤凰苑及党群服务中心等办公区开展集中大消杀工作。
4.全力以赴支援区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共计派出16批160名干部职工,下沉文华、新兴、黄贝新村、立新等社区,进行核酸检测、接种疫苗、卡点值班等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在动员60岁以上老人第一针及18岁以上人群加强针工作任务中,我局迅速部署,第一时间动员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广泛发动,两项任务都提前超额完成。三是快速反应,做好区疫情防控流调前线指挥部办公场地、用餐、住宿、车辆、及办公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根据指挥部及财政局工作要求,严格坚持厉行节约,通过落实凭券用餐、会议室及车辆使用申请登记、物资专人保管、出入库签收登记等措施,尽量节省经费开支,避免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四是国庆假期,30多名干部职工在28个酒店,圆满完成市里支援XX防疫5000余名下沉人员的住宿、餐饮保障任务。
(二)精心组织会务服务、公务接待、车辆保障等后勤工作。一是共承接了2742场会议,累计参会人次53762人,其中,共保障266场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累计参会人次5577人,会务保障人员投入累计320余人次。圆满完成区政协六届第二次委员会、区第八届第二次人大会议的会务服务工作。二是审核、调度保障公务用车5112次,无订单异常,无交通违章行驶记录,未发生责任事故;圆满顺利完成区两会期间区领导及代表团的用车保障任务。三是共接待各兄弟省、市及上级部门、企业来我区检查、考察、洽谈工作共42批363人次。
(三)多措并举提升膳食服务水平。一是精进厨师技艺。采用“老带新、新促老、结对子、共成长”的理念,通过厨师大练兵、厨师学习角等系列比学赶超行动,持续提升烹饪水准,不断创新、丰富菜品种类,今年共新增117道新菜,推出每日一道低卡菜,菜库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共有448道菜品。二是加强双向沟通互动。通过厨房参观日、现场服务员主动询问、开发网上食堂0A模块、设置意见箱、管理层走访用餐单位、建立粤政易互动群等各种手段,掌握干部职工的需求。目前,网上食堂参与率达66%,好评率达91.93%,收到文字评价17372条,干部职工反响热烈,参与膳食互动积极性稳步上升。三是设立加班餐厅。通过调整工作日晚餐时间、建立加班工作晚餐群、优化菜式菜品等手段打造一楼加班餐厅,目前,为加班人员提供暖心服务保障日均30人次。自加班餐厅设立以来,持续改进细节,提升服务,受到一致好评。四是注重健康饮食。积极与区保健办、XX医院营养科进行沟通对接,对干部职工体检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四高”问题比较突出,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选取新鲜应季食材,广泛采用快炒、清蒸的烹饪方式,尽量少油少盐,重视营养搭配均衡,先后推出了低卡菜品和杂粮饭、粗粮馒头等多种主食,受到普遍欢迎。
(四)精心做好管辖大楼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对电梯、高低压配电、中央空调等设备系统进行定期检修,对故障隐患及时排除。对16台电梯做到每日巡查1次,例行维护保养共304次,解决电梯问题21处。对柴油发电机进行了例行保养维修、对高低压配电房、发电机房进行了安全检查,日常维修处理3670余起。对中央空调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期间更换大楼中央空调零配件430余处,解决大楼日常空调问题780余个。定期维护给排水设施,排查区委大楼外墙及窗户漏水情况,处理大楼给排水故障150余起,抢修因排水管漏水紧急事故34余起,解决大楼日常给排水问题860余个。对大楼内及地面进行全面修缮排查工作,发现并修缮720余处,受理和监督区委、档案管等大楼装修改造备案共19起。对区委大楼、档案大厦的1000多个电话号码进行维护,电话故障处理及电话线路迁移278起;针对手机信号、天威电视信号覆盖等问题,维护并解决故障14次。
2023年,我局将聚焦服务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秉承“精细、精准、温馨、温暖”的服务理念,推动机关后勤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持之以恒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以打造后勤“铁军”为目标,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定期开展正风肃纪督查,重点强化日常考勤、监督考核和工作业绩作风巡查管理,强化追责问责。加强机关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加大对公务接待、工程招投标、公车使用等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督,对重点岗位责任人员开展廉政谈话,健全廉政风险点防范机制。持续深入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以作风建设推动提升业务工作。
(二)稳妥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办公用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数据精准、管理规范、操作便捷;全面落实办公用房管理办法中用房凭证(代管协议)要求,完成全区办公用房办公用房使用协议签订。二是严格落实“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要求,逐步提高全区新能源公务车配备比例;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监督,实现对各部门公务用车编制、指标、运行、处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强化公务用车监管效能。三是持续提升机关食堂膳食服务水平,认真完成下半年会议会务、安保、接待、车辆等各项后勤保障任务。
(三)加快探索推进智慧机关建设。遵循“互联网+机关后勤”理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机关事务管理模式,依托现有OA系统及微信公众号“数字XX”等,将现有的网上食堂、共享停车、办公用房管理平台进行完善整合,逐步增加公务用车、会务服务、物业管理等模块,形成机关后勤服务智慧管理系统,加快探索智能化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应用,以科技赋能构建“不能腐”体制机制。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上级林业局部门支持帮助下,我区林业工作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创“五型”机关为抓手,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委关于打造“赣北眉目地,兴旺大XX”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兴区、交通强区、文旅旺区、环境立区、幸福城区”五大战略,为绿色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履行好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担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1、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增绿增效”。今年全区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深化,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140.7亩,任务完成率101.9%;完成退化林修复面积6180.4亩,任务完成率103%。积极创建省级森林乡村建设,岷山乡红光村、春华村“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2、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圆满完成九江市2022年领导干部新春植树活动,参加狮子山公园现场植树活动人数约200人,栽植各种乔木420余株,新春植树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3、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涌泉乡铁炉村古樟、狮子街道古银杏等一级古树得到有效保护,城子镇等一些乡镇积极开展古树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扎实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工作。根据4月15日举办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工作会议精神,我区迅速行动,成立工作组,认真统筹规划,为我区的国土空间绿化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5、XX区林农在利用自家荒山荒地种植林下经济中药材和栽植油茶,全区新造高产油茶面积400亩;对老油茶林进行了修枝、埋肥、留优伐劣、控制密度,共完成油茶提升1800亩,油茶改造600亩。森林药材发展势头强劲,不少林农在田间地头、荒山、林下种植森林药材,完成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面积400余亩。
6、森林康养基地建设。XX区2022年积极申报森林康养项目,已有三处基地申报了该项目,目前正在施工建设阶段,分别是岷山乡民主村芦塘孙家、马回岭镇蛟田村、狮子街道牌楼村。
(一)林长制工作方面
1、“一长两员”源头治理情况。经区总林长会议审议通过,林长办出台《九江市XX区2022年林长制工作要点》、《九江市XX区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修订稿)》和《XX区专职护林员管理办法(修订稿)》,联合检察院出台《关于建立XX区“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意见》,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九江市XX区关于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的工作方案》等相关制度。XX区2022年提报森林资源清单16份,巡林提示单16份,问题清单4份,督办函4份,区级林长巡林69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10个,新合镇护林员巡林不达标,发送工作提示函1份。加强专职护林员护林员队伍规范化管理,更换履职不达标护林员25名,在线巡护率100%,巡护达标率为95%以上,上报事件98起,其中违法行为16起,都已处理到位。
2、高位推动保障涉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见成效
我区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光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区长多次部署,全面推进,要求以此次全区涉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林,全面提升林业资源管理水平,营造林业领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针对我区查办涉林违法案件反映的问题,我局积极落实整改,出台制度加强“十四五”期间林木采伐管理。
3、林业普法宣传展板巡回展进村入企。投入资金近万元,制作林业安全生产、江西省林长制条例、以案释法、新森林法林木采伐相关规定、林业禁毒相关法律规定等展板10多块。2022年8月份,我局组织涉林法规巡回展进入乡村、企业,在全区各木材加工厂、各乡镇普法公园等场所进行展示宣讲,已在沙河经开区、岷山林场、狮子街道、涌泉乡、新塘乡等重点区域开展涉林法规图片巡回展10余次,受众超千人。
(二)林木采伐工作方面:已开采伐证林木采伐蓄积量10218.234立方米,材积6925.4立方米。采伐限额总蓄积量18758立方米,使用13640.6立方米,剩余5117.4立方米,其中主伐限额11476立方米,使用10581.8立方米,剩余894.2立方米。
(三)森林督查及行政执法工作方面:2022年下发森林督查图斑115个,经现场核实违法图斑5个。2022年共处理林业行政案件41起,罚款金额77.1万元,其中滥伐林木2起,处罚金额0.2万元,破坏占用林地案39起,处罚金额76.9万元。
(四)林地报批工作方面:2022年,已办理9宗长期使用林地项目,面积23.8公顷,缴纳植被恢复费422.9万元。已办理5宗临时使用林地项目,面积4.3公顷,缴纳植被恢复费72.6万元。其中鑫山水泥整体搬迁项目已获省局审核同意使用林地。
(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2022年生态公益林9.03万亩和天然林0.2万亩经第三方调查公司检查验收合格,正在联合财政局审核发放资金,力争在本月底前进行发放;森林抚育任务2500亩经第三方公司检查验收合格,联合区财政局发文,资金已经发放。
(六)安全生产工作。森林资源管理股执法大队开展对7家木材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排查每季度1次,目前共开展检查4次,排查发现加工企业灭火器过期、灭火器配备不到位问题、场地粉尘多等问题;野保站负责自然保护地和湿地候鸟安全生产检查,2020-2022年联合鄱阳湖九江站、公安局共同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3次,未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专职护林员日常巡护发现候鸟受伤及时送到鄱阳湖九江站进行救治;林检站负责松材线虫疫木除治安全生产,每年开展普查行动1次,疫木除治检查验收行动1次。产业发展股每年开展油茶加工企业排查行动1次,没有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人秘股定期开展局内部干部职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安全驾驶行动。
(七)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2021-2022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优秀单位(连续四年获此荣誉)。
1、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坚持宣传教育进乡(镇)、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户,张贴通告、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宣传读本、湿地和候鸟保护宣传册、宣传书包、宣传布袋等宣传品10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二十余处,订立警示牌20余处,在港口街镇湖区主干道设立大型保护候鸟保护湿地宣传牌。
2、认真组织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
2022年争取第一批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20万元用于全区湿地生态修复和候鸟栖息地保护。一部分用于补偿因候鸟等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外,其余大部分用于全区湿地生态修复、湿地周边社区环境整治。
3、加大越冬候鸟等野生动动救助力度
为有效救治我区越冬候鸟等野生动物,我局积极与省鄱阳湖国家级湿地保护管理局九江站及市动物园联系,对受伤的野生动物进行联合救治,截至目前共救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5只、短耳鸮8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共20余只。
4、积极应对干旱天气下的湿地候鸟保护工作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2111001各行各业最新工作总结汇编(3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2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