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06党建评论汇编(16篇) - 副本

2024-02-07 23:23:53 586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16篇)

干工作多考虑不留后遗症5

青年要为实现民族复兴奋勇争先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13

“好说话”更要“干好事”17

打造高校理论中心组学习创新“升级版”20

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四有”时代新人26

以坚定理想信念照亮奋进之路31

用一辈子兑现入党誓言38

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40

永葆进取之心43

持之以恒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45

“五个必由之路”的唯物史观意蕴48

牢记卢沟桥血与火的警示53

奋勇争先彰显青春本色56

争做“五个模范”努力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5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共产党宣言》郑重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经过艰苦奋斗,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激发人民创造伟力、凝聚人民智慧力量,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征程上,我们党将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创造新奇迹、书写新辉煌。


习主席深刻指出,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习主席的谆谆教导,以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指出了方法。

不可否认,个别党员干部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干工作会留下或大或小的后遗症。有的后遗症花气力可以“补”,但有些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留下将很难彻底解决,损害不可估量。因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干工作应当重点考虑怎样才能不留后遗症。

搞好调查研究是不留后遗症的前提。工作留不留后遗症,首先取决于能不能把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做实。现实中,有的干部不注重学习,对本领域法规文件、办事流程满足于现学现用,“一边办业务一边出错误”;有的干部对上级精神一知半解、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习惯于找“模板”“照葫芦画瓢”,拟制的一些通知和方案模棱两可、难以落实,让基层无所适从。这些问题都是不注重调查研究造成的结果,如此工作作风必然贻误单位建设发展。不留后遗症,就要把调查研究“十月怀胎”的工作做实,搞清楚部队工作的实际需要、官兵的“急难愁盼”,有的放矢、精准筹划工作。

能力素质过硬是不留后遗症的关键。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不留后遗症,关键在能力素质过硬,重点是能不能把工作干到位、把问题解决好。不难发现,有的干部没有“铁肩膀”,啃不了“硬骨头”,碰到难题绕着走,工作或多或少留下一些“欠账”;还有的干部盲目作为,结果出了岔子、捅出娄子,不得已让别人收拾烂摊子。党员干部的能力缺口有多大,工作上的后遗症就可能有多少。唯有能力素质过硬,才能不留遗憾。党员干部提高干工作不留后遗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理论素养和政治能力,要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能够从“桅杆顶”看趋势,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

依法依规办事是不留后遗症的保证。“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制度规定是对实际工作科学凝练的总结,是解决矛盾问题的“金钥匙”。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是避免工作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工作实践看,钻制度规定的空子、对制度规定“打擦边球”或者干脆不按制度规定办事,容易留下后遗症不说,还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党员干部应当认识到,只有依法依规办事才是立得长久的,才能够赢得各级真正认可;依法依规不是干工作的“选答题”,而是不留后遗症的“必答题”,要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干事创业,把依法依规办事培养成“肌肉记忆”式的反应,落到工作的时时处处。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一重要讲话既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大好机遇,又为他们施展才干、实现梦想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面向新时代,广大青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进而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当前,广大青年亟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成长成才。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引和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灯塔。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广大青年才能在应对重大挑战和风险时从容不迫,才能始终保持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饱满精神和斗争意志。一是注重引导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岗位教育等形式,使青年多读经典、多学原文、多悟原理。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注重教育青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广大青年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理解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巨性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三是注重培养青年的理论素养。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头脑,使青年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深刻领悟其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在实践中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自觉担当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广大青年建功立业、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和难得机遇。新时代青年应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我们应在青年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注重培育其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一是在学习中,注重把党的责任、人民的责任、青年的责任通过多样化的案例、数据、图片、视频、纪录片等形式讲深、讲透、讲细,同时把英雄人物、榜样模范的精神力量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青年从先进事迹中感悟爱国情怀、责任意识、拼搏精神。二是在工作中,青年应自觉向前辈、向专家、向书本、向同行、向实践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主动担当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三是在生活中,青年应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社会活动等,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勇立时代潮头,培养担当精神,肩负使命任务,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带头锐意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青年要想成为新时代伟大理想的追梦人,就必须时刻保持刻苦学习的劲头、锤炼锐意创新的品质。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环节加强教育引导。一是培育青年踏实苦干的精神品质。青年学生应立足自身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争做学习骨干、实践能手。青年工人应苦练过硬技术,掌握看家本领,争做行家里手。青年农民应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新业态,争做农民先锋。二是培育青年锐意创新的实践能力。青年学生应敢于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青年工人应敢于动脑筋、想办法、创条件攻克科学难题,抢占科技高地。青年农民应结合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大力推广、改进农业技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是培育青年持久锐意创新的毅力。应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工人、农民把创新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无论在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还是面临人生发展的顺境逆境,都要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

站稳人民立场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必须带头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是教育青年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广大青年应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锤炼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需求为主,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二是教育青年脚踏实地同人民一起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广大青年应同人民群众一起前仆后继、艰苦卓绝持续奋斗,在奋斗中不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三是教育青年不断从人民身上汲取道德精神力量。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人格养成、积极的行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我定力,发挥自身优势,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美好人生。


时代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党和国家把希望寄托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把青年形象地比喻成“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和“初升的朝阳”,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寄予厚望:“希望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大时代呼唤有大格局的新青年,新时代成就有新视野的新青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去奋力开拓。

“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应该是胸怀“国之大者”、具有广阔视野的“改革闯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首先体现在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国之大者”内涵丰富,既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包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价值旨归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胸怀“国之大者”要求青年要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更要有广阔的视野,要在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敢闯敢干,引领风尚,勇做“改革闯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广大青年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小我”,要努力成就“大我”,把个人成长的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民族命运之中,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应该是追求人的现代化、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五个模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要不断追求人的现代化,即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青年要想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的那样:“青年要追求进步,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中国式现代化新青年”要努力做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争做“五个模范”,致力于改变世界,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为实现人的现代化不懈努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103006党建评论汇编(16篇) - 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27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