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09党建评论汇编(28篇) - 副本

2024-02-07 23:21:51 588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面对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党员干部迫切需要进一步正风肃纪、锤炼过硬作风,激扬主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遵规守纪严抓过硬作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党员干部要拿出“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决心韧劲,始终身着拒腐防变的铠甲,守牢党纪国法的底线,才能顺利蹚过浅滩礁石、穿过乱花迷踪、踏过泥泞曲径,在各种考验面前永葆政治本色。要带头“划廉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带头践行“十严禁”“十不准”纪律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违纪行为,让党的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时刻把规矩挺在前面,不碰底线,不以身试法,守好“廉洁门”,管好“身边人”,常吹廉洁“枕边风”,防止“后院起火”,坚持做到“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以上率下引领过硬作风。“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锤炼过硬作风,主动担当作为,重在以上率下,贵在以上率下,胜在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好表率和榜样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教育、引导群众,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正人者必先正己,律人者必先律己。党员干部要涵养“干”字当头的恒心,避“虚”就“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真抓实干的务实之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具体行动中,把人民群众的向往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伟大梦想的方向砥砺前行。

务实创新锤炼过硬作风。“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党员干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迎难而上,主动担当,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干部的“履职清单”,用实际行动去创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答好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对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批评,要扎实抓、认真改,以过硬作风维护好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以百姓心为心,以真心换真情,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政策,争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艰苦奋斗培养过硬作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多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自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勇于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临危不惧,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要主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在新时代不断创造新业绩、奋进新征程。

(作者单位:新疆自然资源厅)

“入党仪式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占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人生上半场“为党战斗”,王占山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出生入死、英勇杀敌;人生下半场“为党宣传”,他把关心下一代成长当作“新战场”,几十年孜孜不倦,讲述革命传统400余场(次),10万余人接受教育、培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长久如一的坚守,源自“共产党让老百姓当家作主,我要铁心跟着党”的赤诚初心。当年,面对敌虏肆虐、山河破碎,年幼的王占山抱着“共产党让乡亲们翻了身,吃上了饭”的朴素感情参加抗日儿童团,积极向党靠拢。1946年,时任民兵队长的王占山被国民党保安队抓住,“跟着共产党干?这就是下场!”面对死亡威胁,王占山“砍头也要闹革命”。生死时刻,王占山被赶来的八路军营救,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1948年,王占山在行军中入党,其后,无论是南征北战,还是宣讲革命历史,党的旗帜始终飘扬在他心头,成为王占山一生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1953年,经抗美援朝金城守卫战一役,24岁的王占山成了战斗英雄,二十几岁就闻名全国。难得的是,无论是走上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领导岗位,还是离休后回归普通党员,王占山都严格要求自己,以廉洁的品格和清正的家风维护党的形象,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战士、一名共产党员忠诚、为民、清廉的政治底色。

荣誉面前初心不改,源自“自己是一员老兵、一名老党员、一个老百姓”的自我定位,源自“要立新功,不要吃老本”的执着追求。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后,王占山没有把自己当英雄,“我活下来了,是替牺牲的战友们活着,所以革命本色不能丢”。正因为始终把自己当“一员老兵”、追求“立新功”,王占山一直敬业奉献、勤俭节约,从不搞特殊化。离休后,组织为王占山配了汽车,可他从来不用,拿自行车当“专车”,一直骑到85岁。王占山自己不当英雄,却是真英雄;不求物质丰裕,却得精神丰盈,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谦冲自牧、清廉自守的风范风骨。

一辈子不忘初心,源自“人可以离休,思想不能离休,革命精神不能离休”的党性觉悟。职务可以退,党员身份不能退,党性修养不能退。离休后,王占山始终想着“给党和国家做点啥”。每年清明节王占山都和师生一道去烈士陵园祭奠,勉励孩子们不忘革命历史。一次交谈中,老部下因提拔受挫对组织不满,王占山说:“30多年前,你是大巴山里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小子。如今,你坐上了处级干部的位置还发牢骚?”他不仅当面棒喝,还在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告诫听讲的战士,“党员就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党员要为党当好‘守门员’!”王占山用一生赤诚、一身正气,展现了党性觉悟的强大力量和深厚感召。

“一生情系国防事业,永葆革命军人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党性锻炼也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以前,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现在,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我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老战士、老党员王占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句朴素的话语是对每位党员的鞭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辩证意蕴。

新时代,“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的问题。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体现了“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根本作用。“更基础”在于说明文化自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与前景;“更广泛”在于说明文化普遍地体现在人们的实践、理论及政治生活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更深厚”在于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5000年来所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与文明成果是其内在底蕴。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体现了“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更基本”说明文化自信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贯穿文明跃迁与升华过程中的灵魂;“更深沉”说明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强后盾和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底气”;“更持久”说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有着巨大的文化张力和文化耐力。

“三个‘事关’”体现了“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中的重大作用。“事关国运兴衰”说明文化自信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谈不上民族的崛起;“事关文化安全”说明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民族文化安全没有得到切实的维护,就很难保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很难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说明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共生互促,文化自信的有无决定着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强弱。

新时代,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回答了“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的问题。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核心内容已化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等,至今濡化着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如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潜移默化地规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中的根本,是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之根。

文化自信是对革命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对绵延数千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升华,由其传化而来的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精神谱系,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自信之“脉”。

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新时代,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坚定文化自信筑“魂”。

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是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的切实回答。

坚定文化自信,要“不忘本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根本”,“不忘本来”就是要守护好这个“根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根塑魂。“不忘本来”,首先要做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次,要大力传承革命文化,“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第三,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文化权益、舆论引导、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等方面完善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要“吸收外来”。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还需要吸收“外来”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吸收外来”,首先要做到“以我为主”,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其次,要做到“辩证取舍”,在“以我为主”的原则下,做出合乎中国特点与需要的文化选择,进行辩证地吸收。其三,要做到“洋为中用”,通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为我所用”,使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有生命力的要素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定文化自信,要“面向未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是为了更好地“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未来”。“面向未来”,首先要树立远大的文化发展目标,为未来文化发展提供方向指南,用文化自信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其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道路是关系目标能否实现的第一位的问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道路。其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全民族的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繁荣。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广东实践》(GD22ZDZ01-18)的阶段性成果】


在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有前途,国家就有前途;青年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青年工作始终都是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把青年人的心紧紧同党贴在一起,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坚持为党育人,引领青年学有所成。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学业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依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青年的教育,他指出:“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为党育人的方针,努力引领青年学有所成。一是要教育青年树立爱国的理想。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一位有志青年应有的人生航标。学习,首先就要学习爱国的道理。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通过奋斗,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二是要引导青年磨砺奋斗的精神。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青春,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磨砺奋斗的精神,是青年学习的重要必修课。三是要帮助青年掌握专业的知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青年只有熟练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有立足社会的“几把刷子”,才有茁壮成长的“人生基石”。广大青年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而是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掌握行走天下的“通行证”,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

坚持生民为本,推动青年业有所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岗位是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他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生民为本,努力推动青年业有所用。一是思想上要重视。充分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既关系青年的发展与成长成才,也关系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问题导向,增强底线思维,加强宏观谋划,千方百计帮助青年就业,全力推进这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二是行动上要扎实。要统筹做好高校学生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要结合各地各单位各行业实际情况,采取有力行动,出台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突出做好青年群体的就业工作。三是方法上要有效。要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提高政策精准性。

坚持创新驱动,帮助青年搭建舞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他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帮助青年搭建创新创业创造的人生舞台。一是要出台扶持政策。要在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循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遵照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出台有效管用的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创造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帮助他们搭建舞台,鼓励青年敢于做先锋,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二是要培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培养青年专业人才作为重点工程和战略任务,充分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选拔、培养和造就大批青年专业人才队伍,让青年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强大能量。三是要坚持量体裁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诚然,创业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和基础才有成功的可能,并非所有的青年都适合创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还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只能引领有志向、有能力、有热情、有一定基础的青年奔赴创业的征程,而不能一股脑儿不加分辨把大多数青年都推向创业的大潮,让他们在大潮中迷失航向,更不能出现因创业失业、因创业返贫、因创业陷入困境等不良后果。

坚持久久为功,解决青年实际困难。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他指出:“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久久为功,帮助青年切实解决在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难题。一是要解思想之惑。理念信念是人生之钙。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粒扣子扣正了,人生的航向就定准了。青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阶段,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昂扬向上的,但也难免有迷茫、犹豫、彷徨的时候,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坚定理念信念。二是要解工作之忧。工作岗位是人生舞台,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青年只有拥有舞台、走上舞台,才能更好地绽放美丽的人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将推动就业和帮助创业相结合,为青年创造更多机会,搭建更多舞台。当然,青年也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三是要解生活之困。古语云,“各安其居而乐其业”,可见,安居是乐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提到帮助青年解决“置业”问题,表明了总书记对解决青年生活困难的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遵照总书记要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帮助青年解决住房、就医、交通、就餐、子女入学入托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困难,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广大青年能集中精神、心无旁骛地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上海银保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韩沂,江西银保监局原二级巡视员章莳安,中国银保监会法规部原一级巡视员蔡江婷分别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均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从通报中可以看出,3人都存在纵容家属,甚至让家属成为贪腐“搭档”的问题。这再次为家风不正者敲响了警钟。

通报显示,韩沂家风不正,对配偶失管失教、放任纵容;章莳安不重视家庭建设、家风败坏,配偶对其贪腐行为推波助澜,甚至直接上阵;蔡江婷伙同配偶以高价出售股份方式非法收受财物,其行为构成严重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性质严重,影响恶劣。

梳理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自身不正,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领导干部的作风往往决定着家风,而其配偶、子女等“身边人”的思想、行为,也会反过来潜移默化地影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家属子女关,对每个领导干部都是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多项条款中列出了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处分措施。其中第八十七条明确规定,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守牢廉洁自律的从政底线,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要带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为党员干部如何更好地应对变局、投身实践,如何更好地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提供了遵循和指导。党员干部要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将四卷贯通起来学,加深对治理之道的认识,在赶考路上既有理性的思考、精准的判断,也有统筹的眼光、奋斗的勇毅,秉持“身沉之姿”、涵养“心沉之静”、扛起“实沉之担”,念好“沉”字诀,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负人民和历史的实绩。

秉持“身沉之姿”,在躬身实践中千锤百炼。治国理政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道“硬杠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初心当如磐石,要做到身沉心也沉、躬身不怕苦。身沉之姿是直观了解群众感受、了解民忧民盼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条件,做得到“身沉”才能和群众“面对面”“排排坐”,进而和群众“心心相映”。“身沉”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要和群众“在一起”,主动关心关切群众,把板凳“坐热”,把群众的心头“焐热”,多听听群众怎么说,按照群众的思路和建议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指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到为民实践中,多在各种挑战的“风雨”里磨砺自己,将本领磨砺得更强。

涵养“心沉之静”,在厚积薄发中推动创新。伟大成就的创造,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离不开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奋进步伐,离不开走在前列、勇于拼搏的一代代奋斗者。创新是推动新局面开辟、新成就开拓的动能。历史雄辩地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在理论学习、谦虚求教和大胆探索中“蓄满力量”,要有敢为人先的意识,也要有日拱一卒的精神,以锲而不舍的奋发韧劲推动事业发展。一方面,要在理论的广阔天地里长经验、增智慧、拓思路,丰富自身的学识、活跃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要多学习其他同事在解决问题时的巧妙方法,学习其他地区在推动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激发潜能,为基层注入创新的强劲力量。

扛起“实沉之担”,在担当作为中为民服务。透过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为民初心引领着为民之行,奉献之心激发着担当之行,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和热血付出铺筑起坚实的道路,交出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作为党员干部,治国理政要在为民事业上凝心聚力。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承接使命、砥砺奋斗中继续拼搏进取,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奋斗目标,像治沙理沙的焦裕禄、奉献藏区的孔繁森、投身乡村的黄文秀一样,立足平凡的岗位拳拳为民、无私奉献,全力以赴地为群众办好实事,努力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信赖与认可。党员干部要在深入群众中用实劲、下实功、干实事、求实效,发扬优良作风、发扬实干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新作为。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人民政府)


为政之道,首要在政绩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并要求领导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彰显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的境界和担当。新时代,领导干部为党尽责、为民造福,必须有这样的境界和担当。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回顾历史,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矢志不渝奋斗,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抱着为下一代跑出一个更好成绩的信念,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接续奋斗。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计较个人一时功名,而是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公正的评价。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政绩印记的才干”,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既破坏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劳民伤财,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官一方,为政一时,既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又要保持大局稳定和工作连续性,不能仅仅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另起炉灶”,而应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为人民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但不能因此就拖延、不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促进问题更好更快解决,实现既定目标,在事业发展进程中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功成必定有我,彰显的是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遇到困难和挑战,不能畏首畏尾,更不能将其留给后人,而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要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力戒空谈、精准发力,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然就会心胸开阔、眼界高远,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就会想得透、看得淡。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的最大政绩。政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要不为小我所困、不为私利所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实处,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也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简单化、片面化,而应以大局观念、系统思维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制定实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政策举措,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在聚焦主责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聚焦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只有把讲政治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把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主动,才能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明方向,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学会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不断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增定力,切实提高政治领悟力。进一步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切实把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做到思想上重视、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有力。显担当,切实提高政治执行力。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时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聚焦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教育是建党、兴党、强党的生命线。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把思想建设作为终身的必修课,夯实信仰之基、厚植信仰土壤、激发信仰力量,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提高党性觉悟。党性觉悟是对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着力引导党员坚持对党忠诚,必须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坚守政治底线,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涵养政治文化。对标先进典型,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大力营造崇尚伟大英雄、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光荣传统的浓厚氛围。

聚焦组织路线,不断增强服务政治路线的深入性和实效性。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始终把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作为基本定位,把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思想理念、原则要求、基本布局、各项任务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找准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使组织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写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抓细抓实管育工作,持续完善激励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干部苦干实干搭建舞台。在建强组织上下功夫。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依托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筑牢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切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盯紧“引、育、管、用、留”各环节,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真正用“人”兴引领振兴。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如何铸就企业长寿基因,如何打造企业持续生存力和发展力,如何避免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如何做到企业在遇到重大危机安然度过……这就是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而长远的问题。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企业都在谋求做优做强做大与建设一流企业,作为企业之魂的企业文化,在新时代就得展现新时代中国企业的新精神新气派新气韵。企业文化是企业构建的企业文化生态圈,她是企业能量场、企业的精神家园,也是企业精神港湾,她必须有内生动力,有外部感召力引领力,她还有持续发展力推动力,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一流气派的企业文化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新时代企业文化要做到自信、自觉与自励

企业文化是8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日本企业成功崛起的原因提出来的,而日本企业文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党中央提出坚定“四个自信”,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到做优做强做大还要做长,核心支撑的是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根脉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形成的革命文化、奋斗文化、集体文化、改革文化、创新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有这个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文化自觉,企业文化融铸于民族精神、地域特征、行业特色、时代气息。德国企业文化给人们突出的印象是高质量高品质及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这与他们的民族品格息息相关,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铸就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包容、开明的优秀品格,现在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家已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提升境界,广大企业家们也应有这个自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运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志存高远、厚重固柢、道法自然、和合包容、知行合一等,皆可以成为我们自励精进的精神营养,可帮助我们力戒浮躁虚妄冲动贪婪。只要我们真心做到自信、自觉与自励,我们的企业文化才展现民族特色中国气派中企风彩,企业发展才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二、新时代企业文化要做好价值的萃取、提炼与熔铸

现在很多学者包括企业家都在分析研究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而国外企业寿命要长的多。企业因价值而存在,因不断升值而发展;反之企业因贬值而衰落,因失去价值而消亡。企业家的重要使命是对企业价值的体认、对企业价值的创造甚至敬畏,而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使命是对企业价值的萃取、提炼与熔铸。

一是对企业原始价值的萃取与升华。一个企业成立之初,因产品符合客户需要而存在,企业因有利润而生存,企业因有市场而存续,而“存”之道则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原始价值之重要就如初生婴儿的精血,是婴儿生命的根本,是婴儿长大成人的“原始命本”,所以作为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务必重视对企业原始价值的萃取与升华,必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追问“企业价值初心”,甚至企业还要在重大节庆活动作有“仪式感的膜拜”。

二是对员工价值的尊重与保护。每个员工都有他的人生观,即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有他的职业观,即职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有他的企业观,他想像中的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在何方,这些构成了员工的整体价值观。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是为了全体员工的幸福而存在的,企业如果仅仅为了追求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幸福,那么员工的心就会离去,企业迟早要衰亡。只有把员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大家团结一心,经营者与员工的心灵产生共鸣,企业才能发展。企业最重要的财产就是员工的心。

三是企业家价值的弘扬和保护。在经济学家熊彼特看来,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才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企业家价值主要体现在原创、引领、组织、革新等方面。企业家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项研究表明,世界上每100家破产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存续上百年的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居功至伟,可以说,在他任上,必然奠定了企业发展的根基,其中的灵魂是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又是企业创始人无数次历经企业生死存亡摸索出来的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企业家又通过他的组织和引领作用,让企业价值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真正伟大卓越的企业家之所以能达到老子《道德经》所言“太上,下知有之。”即最高明的管理者,下属不感觉他的存在,但他又无形地影响着他们。靠什么影响呢?——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当然后代的企业家接续奋斗,在前人基础上革故鼎新,不断拓展深化企业价值的内涵和外延,让企业文化之树根深叶茂。就中国企业家来说,大多数民营企业有家族式,也有合伙式,而国有企业基本是组织选拔或市场竞聘,企业家的价值亦然非常需要萃取与提升,而不是另起炉灶,造成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紊乱甚至断脉,这是必须要引起注意的。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092609党建评论汇编(28篇) - 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