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5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111篇)
团结奋斗,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社论)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激荡人心。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祝福,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以奋斗启航,以劳动圆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掌握历史主动,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创造条件,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谋划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勤于创造,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1日04版)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
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指出“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特别是在多重考验下,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开门稳”。实践充分表明,无论面对多少风险挑战,无论发展环境多么复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持办好自己的事,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就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要看到,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实践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魄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让“稳”的基础更牢固、“进”的动能更充足。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就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着力突破供给约束堵点,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要坚持以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推动改革同落实“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同做好党中央部署的各领域各方面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激发全党全社会改革创新活力和潜能,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创造良好制度条件。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优化外资促进服务,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最强的力量就是说到做到,最好的落实就是一抓到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掌握历史主动,坚持办好自己的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2日03版)
学先进赶先进(今日谈)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2018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听取学习雷锋活动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楷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不断闯关夺隘,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这是对发挥时代楷模引领作用的明确要求,是“学先进赶先进”的深情号召。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鲜活的价值引领。从“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到“高炉卫士”孟泰;从“马班邮路”王顺友,到“金牌焊工”高凤林……在各个历史时期,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一批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他们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者的动人赞歌。
学先进更应争当先进,赶先进才能先进辈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激发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我们就一定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2日01版)
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今日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时强调:“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困难,我们要重视起来,不断解决”;在广西考察时要求:“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从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到主持召开相关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十分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
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到组织实施“春风行动”为农民工、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服务;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到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一系列政策举措,既有效提升了劳动者本领、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也进一步缓解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践充分证明,劳动者有更多获得感,劳动权益有更多保障,劳动热情就会竞相迸发,创造活力就能充分涌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应尽之责。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让劳动者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我们就一定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3日01版)
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人民论坛)
青年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同学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回望过往的奋斗路,从高擎火炬、开天辟地,到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从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到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再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广大青年深深懂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时代呼唤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当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勇挑重担、奋勇争先,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广大青年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用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艰苦历练中积累经验,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以过硬本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3日04版)
不忘“坚定跟党走”的初心(人民论坛)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欢快昂扬的共青团团歌回响在祖国大地上。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人们回望青年运动的峥嵘岁月,致敬青春奋斗的壮丽凯歌,更期许广大青年以赤诚赴使命,以拼搏显担当,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
始终坚定跟党走,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投身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历百年沧桑,信仰的光芒让青春永远夺目。团组织创立之初,即明确宣布自身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最早一批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被党组织吸收入党的缪伯英,热情投身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即便病重仍不忘托付家人:“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实践告诉我们,青春向党、志存高远便不会迷失方向。
沐百年风雨,爱国主义的力量让青年激情澎湃。“帮助劳工,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誓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豪情,“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新声……没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就没有穿越百年越发强劲的青春之歌。新时代新征程,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在创新创业第一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社会服务各领域,在国际交往大舞台,到处都活跃着青年人矢志报国、团结奋进的拼搏身影。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青春的力量永不枯竭,青春的情愫永远热烈。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从“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到“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青春的模样是正能量的模样,青春的风采是真善美的风采。在新时代的奋斗实践中,广大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展现出“堪当大任”的非凡担当。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无数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始终保持永不懈怠、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不忘“坚定跟党走”的初心,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还有更多胜利等待青年去夺取,还有更大荣光等待青年去争取。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4日04版)
奋斗创造幸福劳动成就梦想(今日谈)
这一幕令人难忘: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王德利告诉总书记,他们家种了12亩葡萄,农闲时外出务工,2020年家庭收入超过14万元。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并指出:“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们选择种葡萄这条路,一直这么走下来了,现在尝到甜头了,而且感到有奔头,那就继续发展下去,发展得更好。”亲切话语,殷切嘱托,生动诠释了“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深刻道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实干拼搏,让我们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是广大参与者在各自岗位上真诚奉献、默默耕耘,支撑着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是科研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的奋力攻关,让“北斗”全球组网、“嫦娥”飞天揽月、“天和”筑梦天河……对全社会来说,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对每个人而言,奋斗是健康成长的阶梯、幸福生活的源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是艰辛的,然而,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可以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才能成就更美好的明天、实现更好的自己,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4日01版)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原标题: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身处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这既为青年实现抱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唯有以坚定理想信念为“压舱石”,深植家国情怀,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方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放飞梦想、建功立业。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青年扩大知识半径,既要读“有字之书”,学好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读“无字之书”,增长实践经验和社会知识,以期在学习与实践的双向循环中积累理论和实践智慧,即在实现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的同时,注重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等社会实践“转识成智”,不断地将知识更新的“势能”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动能”。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精神彰显中国精神,青年力量体现中国力量,青年未来就是中国未来。青年应不断“文明其精神”,更好弘扬中国精神,展现出“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精神风貌,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青年的正确方向。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倾听人民呼声,积极投身人民的奋斗实践。因为只有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生逢新时代,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更多精彩的青春故事期待我们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拼搏的奋斗中成就事业华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社论)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将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重温一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继承和发扬伟大五四精神,对于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具有重大意义。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志向和信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翻开了中国青年运动新的历史篇章。一百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为党争取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推动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到决战脱贫攻坚征程上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从航天发射任务中矢志艰苦奋斗、勇攀科技高峰,到冬奥赛场上兑现“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用奋斗和拼搏,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共青团不愧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不愧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只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广大青年最广泛地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深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4日01版)
低碳引领城市新风尚(新知)
【现象】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实施林业碳汇和涉奥企业赞助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补偿举措……北京冬奥会是迄今为止第一届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一系列举措为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推进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
【点评】
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陆地的3%,却产生了70%以上的碳排放,不仅出现了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剧了温室效应。可见,城市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理应在探索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打造低碳城市,既是建设新型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之举。
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宏观来看,避免大拆大建,使建筑的生命周期更长;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增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控制城市开发边界,让大自然更好发挥吸纳能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低碳产业……城市建设关乎市政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各领域各环节。具体而言,低碳城市由一个个低碳家庭、低碳社区、低碳单位等组成。站在全局高度,做好系统谋划,才能形成建设低碳城市的合力。
建设低碳城市,必须答好“技术题”。四川成都大力发展光伏、锂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制造业,推动产业体系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排放更低;上海一些建筑利用绿色建造、智慧运维等技术,打造舒适居住环境,减少对生态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利用技术创新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成为城市发展趋势。在科技创新方面,城市具有人才、资金等多方面优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对接城市发展需求,推广能源互联网、智慧交通等应用更好普及,就能为低碳城市建设夯实技术基础。
建设低碳城市,必须答好“治理题”。自2010年开始,我国先后开展多批次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从碳排放管理云平台,到零碳展会、零碳景区等低碳品牌,各地探索出不少创新举措。未来,对于主导产业不同的城市,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减碳方案?对于不同参与主体,如何细化激励机制与约束办法?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解答。也要看到,家庭排放是碳排放的重要构成,让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成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关部门疏堵结合、精细治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从采用模块化建筑到实现交通电气化,从垃圾填埋场全部关停到生态区域触手可及……有人曾如此畅想未来的城市景观。低碳城市建设点多面广、头绪繁多,从低碳经济的细微改变做起,从低碳生活的点滴行动着手,积少成多、久久为功,低碳城市必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5日05版)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治理者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才能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甘肃省陇南市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探索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相互促进的路子。
近年来,陇南市压实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将保护和治理有机融合,描绘绿水青山生态画卷。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紧紧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工作要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之以恒呵护绿水青山,凝心聚力加强生态治理,陇南发展的“颜值”不断提升,生态底色越擦越亮。
推动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很关键。陇南市注重做大做强绿色农业,探索种养加循环、田园综合体等绿色农业,推动油橄榄、中药材等优势绿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绿色工业,注重环保程度、科技高度、人才密度;积极推进矿山、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做大做强绿色旅游,依托生态资源,把古村古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旅游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目前,陇南市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累计达到191个,2021年生态产业增加值141.4亿元,占GDP比重达28.1%。
陇南市注重引导大众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组织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广泛宣传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推广“光盘行动”,建立绿色激励机制,通过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发展低碳交通,鼓励绿色出行。通过广泛倡导和政策引导,营造崇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氛围,让绿色低碳渐成人们的生活习惯。
陇南市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生态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之中。围绕“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山水一体化、人居生态化”的定位,着力打造“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绿中”的魅力山城。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做到既改善环境也留住乡愁。促进人居环境优化,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开展“拆危治乱”行动,构建全域化、常态化、精细化的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建设好村镇、城市,打造美丽家园,就能以环境品质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陇南市在发挥特色产业、生态环境、资源空间等优势基础上,提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高地、甘肃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目标。面向未来,继续转变思路、调整结构,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们就能更加真切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综合效益。
(作者为甘肃省陇南市委书记)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5日05版)
推动融资担保业高质量发展(新论)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高质量服务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我国产业发展中战略地位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截至去年11月1日,我国市场主体已超过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存在抵御风险能力偏弱、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融资担保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信,对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担,能有效、快捷破解资金融通难题,成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融资担保行业特别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建立“国家—省—地市三级联动”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截至2021年末,我国共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1428家,有力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畅通金融服务毛细血管,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企业。未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高质量服务中小企业。
制定完善再担保政策法规。解决再担保业务定位不清晰、操作规程不完善不统一、权益保护力度相对较弱等问题,要靠制度。通过出台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再担保的法律界定、业务定位、权利义务、基本运行机制与操作规程、相关配套政策及监管考核等内容,既能规范再担保经营管理、提高社会公信力,又能充分保护再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这是涉及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更好服务中小企业的现实需要。
加大行业财税方面精准支持力度。目前,政策性担保业务提供的外部补贴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政策性主业收益低、不能弥补所承担风险,制约着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对此,有关部门不妨基于政策法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测算,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立相关财政补贴补偿长效机制,尽量保障其专注支小支农主业保本微利运行。同时,加快完善现行的准备金政策,夯实融资担保公司抗风险能力。
加快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风控模式进行智能化和标准化改造,有利于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融资便利度,推动减费让利。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加强数据基础平台建设,支持创新数字科技的应用场景。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需要,总结行业经验,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促进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推动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加强合作。近年来,相关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的三方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需要加强监管政策引导,激发合作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实现融资担保相关业务风险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合理分担,将更好促进融资担保业在改进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必能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作者为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5日05版)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大家谈·我们这十年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群众的感受最深刻、最直接也最真实。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畅谈身边的改革故事和发展变化,和大家一起感悟新时代、筑梦新征程。
——编者
异地就医不再难
云南大理市陈军
母亲户口在湖北襄阳老家,近年来一直跟随笔者在云南大理居住。前些天她因肺病住院,出院时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报销了一大笔费用。母亲看到账单很感慨:“要是在以前,这病可能要拖垮一个家。”
异乡不愁医,看病不再难,曾经是许多人的期盼。医保制度改革之前,跨省就医先要开转诊证明,就医费用必须预先垫付,回原籍后费用才能报销。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减少了群众“跑腿”“垫资”,更好守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当前,跨省就业、异地养老的人数逐渐增多,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跨省异地就医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各地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异地就医可及性,相关举措深受群众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群众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村里办事也方便
山东招远市滕洪坤
不久前,笔者打算为在农村老家的母亲办理老年证,没成想,母亲告知老年证早就办下来了。询问后得知,村附近开设了专门的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理各类事项。“现在,咱们这里办事和城里一样方便。”母亲说。
过去,农村居民想要办理各种证件,都要往城里跑,来回一趟大半天就过去了,有时候一次还办不下来。2018年以来,山东省招远市以3公里左右为辐射范围,建立覆盖全市724个村的59个党建融合发展区,开设便民服务大厅,下沉服务力量和服务资源,实行“一站式”办理,让村民享受到和市民同样便利的公共服务。农村居民只需要到党建融合发展区即可办理相关事项,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作风彰显形象,效率成就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审批多”“事难办”推进“放管服”改革,针对“吃拿卡要”“庸懒散慢”强力正风反腐,一系列举措优化了营商环境,转变了干部作风,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把群众放在心坎上,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优化办事流程,就能不断拓宽群众的幸福路。
幼有所育暖人心
北京西城区张楠
让学前儿童有园上、上好园,关系千家万户福祉,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全面发力,改革多点突破,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属性,推动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29.17万所,在园幼儿总数达到4818.26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十三五”期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2%,增加10.2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比2016年增加17.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普及普惠目标任务,群众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一位亲属告诉笔者:“小区内私立幼儿园转成了普惠园,费用下降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改革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5日05版)
抓好党建促民生(现场评论)
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建就应该覆盖到哪里
走进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浦沅社区浦沅小区,只见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即便是小区角落里不规则的狭长地带,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成拥有停车位、晾晒区、健身区的惠民场地。
住宅小区是广大居民的生活单元,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遗留问题和物业服务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很难想象,浦沅小区的惠民小广场,曾是两道围墙之间的缝隙地,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一度成为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的卫生死角。小区更宜居的背后,离不开雨花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近年来,雨花区开展“党建聚合力”工程,推行小区党组织主导,业主委员会、业主监事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治理方式。2020年下半年,浦沅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同时成立了新一届业委会和监事会,引进物业公司。彼时,居民群众对缝隙地的抱怨投诉颇多,希望将其改造利用。小区党支部联合小区业委会、监事会以及物业公司四方讨论后决定,由物业公司投入资金,对小区各处缝隙地进行改造。惠民小广场投入使用后,不仅提升了小区的“颜值”,还让许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停车、休闲,可谓一举多得。
物业服务怎么样,直接关系着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折射着基层治理水平。现实中,面对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涣散等难题,业委会、监事会有时会出现有心无力、无计可施的窘境。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制度上明确流程、规范、标准,从党建上加强引导指挥,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雨花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物业管理改革,完善对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践表明,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让服务更到位,环境更优美,邻里更和谐。
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建就应该覆盖到哪里。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小区,把“红色堡垒”建到群众家门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基层治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监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能不断健全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格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将党组织与小区的纽带扎紧系牢,用党建把社区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就一定能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本报湖南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5日05版)
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始终
原标题: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始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要务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充分肯定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鲜明指出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做好抗疫工作,共同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放弃救治每一个感染者,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护佑,每一个人的尊严都得到悉心呵护。尽管为此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但两年多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我们不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实践证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一个个新突破,也见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力量。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伟力。我们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向科学要答案,向精准要效果,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原标题: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5月5日,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军官兵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团结一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是我国抗疫斗争的宝贵经验,也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我们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快速有效处置多起局部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只有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才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要想战胜疫情,我们必须比病毒跑得更快,以快制快,真正把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要按照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强化区域协防、省内统筹;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不搞简单化、一刀切;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压实行业责任和单位责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全军各级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要自觉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练兵备战,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年度训练任务落实,做到抗疫不误战斗力、防控不松战备弦,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折不扣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声音)
王君正
要把生态保护作为头等大事,采取项目化、载体化、清单化的方式加以落实,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明确将“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求“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为西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把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西藏要把生态保护作为头等大事,采取项目化、载体化、清单化的方式加以落实,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要有辩证思维。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潜力,正确把握生态安全和发展安全的关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算大账、算长远账,以生态安全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正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我们要以系统思维谋划生态文明建设。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超前谋划、统筹预留重大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空间,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与产业发展生态化协同发力,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生态旅游文化等产业,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辐射南亚的能源基地,大力打造一批森林、草原、冰川、湿地、地质地貌旅游区,扩大生态旅游产品供给。积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拉萨市加快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着力建设碳中和示范区,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力争在清洁能源占比、生态空间占比、生态产品保值增值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进生态富民利民,落实生态综合补偿机制,组织群众承包造林工程,支持发展林下经济,让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态饭。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第二次学习会上说
(本报记者申琳袁泉整理)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9日05版)
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中国道路中国梦)
我在贵州山区长大,山路弯弯,很早就体会到了山里乡亲们看病的不便。正因如此,当医生很早就成了我的梦想。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了全科医学专业。说起来,我还是省里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还记得培训期间,我在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各个科室轮流学习。白天跟着老师学临床、晚上埋头书桌勤补课……纱布和手术刀、听诊器和病历夹始终与我相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掌握了相关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办法,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全科医生。工作刚起步时,住宿等生活条件有点差,有的时候临床诊疗还会缺少药品和设备。条件不足,服务来补!我一边争取改善医院的医疗条件,一边发挥全科医生的优势:头疼脑热看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也有办法;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提供问诊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大病及慢病走访、上门诊疗等,我一样都不敢懈怠,奔走在各个山乡村寨之间。
有一次特殊的出诊经历,让我印象深刻。那天临近下班,隔壁乡镇的村民打来电话求助。原来,他家里80多岁的老人病情危急,只能请医生上门看病。一边让家属描述病情,一边收拾好药品设备,我赶紧奔赴患者家中。经过一番检查,基本摸清了老人的病因,也对并发症有所了解。随后,我带家属到医院开药,又返回患者家中指导用药、嘱咐相关注意事项。一直到晚上9点多,老人情况有所好转,所有人这才安下心。“出诊不分时间、不论地域,你们医生真了不起!”病人家属的那句感谢,至今我都记得,也成了我扑下身子、坚守岗位的动力。
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乡镇的医疗条件一天天变好,我的付出也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几年下来,我们按时按需进行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探索镇村医疗资源整合,做深做细乡村医疗服务,医院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家门口有了好医院,省了钱、治了病,日子越过越舒心。”原先乡镇里治不了的病,如今家门口就能治,乡亲们终于告别了大病小病都得去县市医院的日子。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持,乡村医疗需要全科医生。在乡村做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仅意味着临床诊疗能力要过关,公共卫生服务也要跟得上。只有这样,才能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我相信,随着更多医学人才来到基层、扎根乡村,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的健康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有保障。
(作者为贵州遵义凤冈县琊川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9日05版)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评论员观察)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还要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上付出艰苦努力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决心和信心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横卧伶仃洋碧波之上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到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从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到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还要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上付出艰苦努力。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其设施网络、设施质量、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把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发挥好,要精准补短板、强弱项,扎扎实实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激发起更多的内生增长动力。
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动全社会力量,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一方面,要着眼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绩效导向,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今年已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1万亿元。花好这笔钱必须严肃财经纪律,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发力,要更加注重精准施策、提质增效。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引导好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决心和信心。落实落好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部署,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护航“六稳”“六保”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9日05版)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就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部署。本期大家谈,我们邀请3位作者,一起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建言献策。
——编者
擦亮重信守诺的名片
邹翔
开办企业不弄虚作假,进行交易童叟无欺;售卖产品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用好口碑吸引回头客;如期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不拖欠、不违约……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要着力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让诚实守信者畅行无阻。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归根结底还是一些人觉得有空子可钻,把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但从长远来看,不讲诚信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每个人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
重信守诺,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意见》提出,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青少年、企业家等群体的诚信教育。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诚信建设活动,让讲诚信成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坚守,转化为你我的自觉行动,定能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
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
王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思维,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建设力量分散、信息共享不畅、惩戒力度较弱等难点。
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一方面立足当下,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在完善法律规范、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激励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久久为功,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提升监管精准度和有效性。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更好融入诚信体系建设,助力实现精准监督、全程监管。
发挥各类主体能动性
崔传刚
市场主体作为整个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力量载体,其信用建设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做到位,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得到完善。
《意见》就加强各类主体信用建设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围绕市场经济运行各领域各环节,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自然人等各类主体,依法加强信用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离不开引导和约束,这既包括政府的监督管理,也包括通过法治手段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必要的惩戒。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和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同时,市场主体本身也需要树立自我约束意识,在参与市场活动中擦亮诚实守信的底色。
从过往情况看,增强市场信用的举措往往是市场主体实践和创新的结果。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创新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它们必能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9日05版)
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掷地有声的话语,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回望历史,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率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有志青年在反复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一方面,这个伟大时代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了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时代呼唤担当,需要广大青年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时代发展进步注入强大青春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广大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新时代中国青年争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积极创造者、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实践者、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就能在新时代谱写更加精彩的青春之歌,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把爱国主义精神化为实际行动,赓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新时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展现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豪迈的青春激情,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09日05版)
“我愿将这块金牌献给祖国”(中国道路中国梦·奋斗者正青春①)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本栏目从即日起刊发系列评论,与广大青年朋友一起说奋斗、话青春,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编者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担任了开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我滑出了34秒32的成绩,赢得中国历史上首枚冬奥会男子速度滑冰金牌,也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当掌声和欢呼声响起,我回忆起曾经的坚持和忍耐,更加感怀奋斗的价值、努力的意义。
还记得,我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赢得了一枚铜牌,那时候便树立了在北京冬奥会上争金夺银的目标。然而在之后的时间里,我的状态因为伤病陷入低谷。有段时间,甚至每天都需要通过针灸和按摩来治疗腰伤。医生跟我说,只要训练就会加重伤病。但是为了梦想,我不能放弃,也不可能放弃,所以只能直面疼痛,一边治疗一边训练。伤病给我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心理上的煎熬。在腰伤最严重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参加比赛。在大家的鼓励下,我逐渐有勇气直面低谷、直面困难,在逆境中重拾信心、战胜自己。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懂得,困难从来不会自己消失,战胜了一个还有可能会来下一个。始终做好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准备,这才是最重要的。
心态变了,努力没变。在2021年中国杯速度滑冰精英联赛男子500米比赛中,我滑出了33秒83的成绩,与世界纪录仅差0.22秒。过了不久,我又在速度滑冰世界杯波兰站收获个人运动生涯首个世界杯冠军。能够接连用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感觉越来越有底气了。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我日复一日进行高强度训练,反复回看比赛视频,不断钻研技术。那段日子里,我连做梦都在滑冰。我深知,速度滑冰追求的就是不断突破极限,每个动作细节都对速度有着微小的影响,毫厘之差就会功亏一篑。因此,我从不放松对细节的要求。为了提高成绩,我的教练团队、队医、保障团队付出了非常多努力,很多科学训练装备的应用,也让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今年2月12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的决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比赛前一天,我在训练中意外拉伤了大腿。比赛前一天受伤,意味着没有时间康复,只能忍着疼痛带伤上场。梦想近在咫尺,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冲刺的脚步。发令枪一响,我冲了出去。眼看离终点越来越近,我用尽了全部能量。随着一个个选手完成比赛,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夺冠时刻。当赛场响起《我爱你中国》的旋律时,我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作为国家队运动员,我为梦想拼搏,也为祖国争光。我愿将这块金牌献给祖国。
奋斗的道路往往荆棘丛生,青春的旅途也不会一帆风顺。但那些在困难中奋起的经历,都已经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继续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争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让五星红旗再次飘扬,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为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本报记者孟繁哲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0日05版)
3D打印正孕育新增长点(新知)
【现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微火”照亮主火炬台的创意令人难忘。“微火”虽微,却不乏科技元素:主火炬的外飘带、内飘带及燃烧系统全部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除此之外,中国钢架雪车选手脚下的跑鞋鞋钉也由钛合金3D打印而成。日益广泛的应用场景,让3D打印技术走进了更多人的工作生活,也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点评】
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方式,在计算机的精准控制下,将所用的材料按照设计模型进行层层叠加,便能将蓝图变为实物。从运载火箭发动机上使用3D打印零部件,到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医用护目镜不起雾更贴合,再到3D打印的房屋在多地交付使用……大到数十米的建筑物,小到微纳米尺度的元器件,愈发成熟的3D打印技术如今正深入多个行业,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
与模具成型或切削加工的传统制造方式不同,3D打印的制造理念类似于“燕子衔泥垒窝”,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一方面,摆脱了模具的限制,3D打印可以轻松完成结构更为复杂或者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制造,为创新设计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区别于铸锻焊的传统工艺,3D打印通过一体化制造,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比如,在飞机发动机燃油喷嘴的制造中,3D打印技术将过去多个零件逐一制造焊接装配变为一体化打印,化繁为简,使得精度更高、品质更优、燃油效率更高。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3D打印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的有力工具,在诸多领域大显身手,市场空间较为广阔。从产业化应用看,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文化创意等行业主动拥抱3D打印技术,推动创新应用,为加快产品开发、优化产品性能提供助力。从产业链分工看,随着技术不断成熟,3D打印将延展出更专业的产业链分工,包括产品设计服务、专业材料供应商、专业打印企业、第三方检测验证服务商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共同驱动这一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由原型制造发展为批量制造,从形状控制进化到形性兼具,制造尺度向更小、更大两端拓展……经过多年发展,3D打印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在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以此为依托,3D打印技术有望不断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推动中国制造向更高技术水平、更高附加价值、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持续升级。相信随着相关领域政策不断落地,不同行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各展其长、相互赋能、协同发力,必将共同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0日05版)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这为做好新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把握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提供了遵循。
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当前,国有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职工队伍结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企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常抓不懈。作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成立员工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推行党建进班组、活动进班组、形势任务教育进班组等,让职工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政治文化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智。实践证明,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为企业改革发展凝心聚力。
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首先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身处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岗位,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各类特色党建活动,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一方面,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常态化培养,帮助他们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激励大家为共同愿景而奋斗。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共同认可并遵循的价值观,是企业重要的软实力。思想政治工作深刻彰显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丰富内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传承弘扬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增强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在细节中体现关怀引导,才能更好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担当奉献的热情,服务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大局。
(作者单位: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0日05版)
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人民观点)
“开门稳”的成绩单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具有“稳”和“进”的鲜明特征,同时“稳”的基础在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在不断集聚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不会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中国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扎实稳住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指出“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对于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高于去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开门稳”的成绩单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具有“稳”和“进”的鲜明特征,同时“稳”的基础在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在不断集聚。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遭遇偶然事件的冲击,可能出现短期的波动,但决定长期发展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实践证明,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不会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战略性有利条件,意味着不是一般性的有利条件、不是一时半时的优势,而是对于发展全局、长远走向有着关键影响的主要有利条件。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勇前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必须坚定必胜信心,稳定各方预期,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要看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但我国经济“稳”的基础没有改变、“进”的动力依然充沛。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驾驭复杂局面、治理宏观经济的根本政治保障。宏观政策稳健高效、调控体系协调联动,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依托。我国经济的强大活力潜力,是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的坚实基础。准确判断、科学谋划,抓住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把握有利条件,保持战略定力,必须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奋斗向未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口,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促“稳”,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展现稳中求进的定力之坚。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让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中国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准确把握有利条件,坚定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战略目标,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我们就一定能够保持宏观大局稳定,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0日05版)
推动基层政协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持续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工作本领,努力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近年来,广东省揭阳市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推动基层政协高质量发展。
提升政治能力,把稳政协工作政治方向。揭阳市政协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联席会议、联合调研、联手打造示范点等工作中,着力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带动作用,坚定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落实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制度,在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和重要视察考察调研、集中学习培训等活动中设立临时党组织,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履职。
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我们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完善学习制度,制定委员学习培训规划,完善经常性学习制度体系;创新学习形式,开设“政协讲堂”,开展“政协悦读”活动,以“书香政协”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通过大兴学习之风,促使政协委员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提升服务能力,营造担当作为的环境。健全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对口联系工作,安排更多委员参与政协会议和视察考察调研等活动;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确保高质量的协商成果转化为党政决策依据;综合运用网络手段,多平台宣传政协工作,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创业创新、为民履职、奉献社会的风采……服务保障有温度,委员履职有力度。做好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有助于激励广大委员立足岗位、强化责任、贡献智慧。
提升平台能力,搭建为民办事的舞台。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服务群众平台,开展“政协委员有话说”“走千村(居)听民声”等活动,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协商在线平台,推进“数字政协”建设,倾听民声聚民智,汇集民意解民忧。实践表明,拓宽履职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特色优势,有助于基层政协更好更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
提升智库能力,拓宽建言资政的渠道。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具有智库优势。我们一方面聘任文史专员,吸纳有代表性的本地人才,汇聚有影响力的外智外力;另一方面支持委员畅所欲言,营造既能各抒己见又要合法依章的协商氛围;同时做实产业智库项目,整合金融、科技、人才等企业所需的资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库作用是政协联系广泛、凝心聚力的优势所在,也是高质量建言资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责任所系。
笃行不怠勤履职,再接再厉续华章。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持续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工作本领,努力做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必定能推动基层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广东省揭阳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0日05版)
“脚踏实地送好每一单外卖”(中国道路中国梦·奋斗者正青春②)
我是互联网外卖平台的一名骑手。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感到,生活就像跑单,每送一单都在创造新的美好。
还记得刚开始送外卖时,因为不熟悉周边环境,我常常走错路。都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在工作中,我也试着总结出一些送餐经验。比如,在繁华商圈尽量少走大路口,因为等红灯时间往往比较长;遇到高低区电梯时,可以先乘坐电梯,再走几层楼梯;有多个入口的小区,可以留意各栋楼之间的最优路径是什么;敲门的时候尽量敲3声以内,避免打扰到顾客,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对送餐区域内道路和建筑物的位置越来越熟悉,送餐速度也越来越快。入行4年来,我平均每天跑30多单,送餐的准时率和好评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榜样,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我积极落实党组织的要求,到社区报到参与城市治理志愿服务,第一批加入“小巷管家”,通过“随手拍”“随手报”反馈送餐途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在工作之余,我还主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清扫街道、捡烟头、归置共享单车……尽管没有报酬,但我希望通过这些机会,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为城市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19年我作为外卖骑手代表,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训练期间,北京突降大雨,大量物资面临被水浸泡的风险。在得知物资需要被迅速转运时,我和几名一同参训的骑手一起,抓紧时间骑电动车抵达物资所在地帮忙。瓢泼大雨中,我们连续奋战好几个小时,成功把物资转运了出去。虽然很辛苦,但当我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这样的好时代见证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我由衷感到自豪。
如今,我仍旧每天骑着电动车,穿行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奋斗是艰辛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外卖员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我深知,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明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脚踏实地送好每一单外卖,在忘我的工作中释放青春的激情,在不懈的奋斗中创造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互联网外卖平台骑手,本报记者孟繁哲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1日08版)
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在这个青春澎湃的五月,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习主席出席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充分肯定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青春力量一经觉醒,先进思想一经传播,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气象。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踊跃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为建立新中国冲锋陷阵、抛洒热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上忘我劳动、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诗篇。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亲切关怀青年成长成才,围绕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共青团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深化自身改革,着眼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下大气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用青春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青团不愧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这是对军队青年的极大鼓舞和有力鞭策。当前,我军正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第一步。新时代新征程上,军队青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军青年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加紧练兵备战,加快规划执行,加强改革创新,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持之以恒惩治电信网络诈骗(人民时评)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才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有效提升打击治理能力,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重提出要做好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构建严密防范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源头治理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意见》是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为做好今后一段时期打击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截至今年4月,一年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国家反诈中心直接推送全国预警指令4067万条,各地利用公安大数据产出预警线索4170万条,成功避免6178万名群众受骗;工信部组织三大运营商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先后清理高危电话卡7769万张、行业卡1931万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全国公安机关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筑牢技术反诈防护网,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土壤,强力挤压涉诈犯罪生存空间,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但也要看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随着打击治理工作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一方面,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有的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共享屏幕等,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有的则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话术”,迷惑性强。另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明显的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征。面对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必须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健全涉诈资金查处机制,强化法律支撑,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不断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打击效能。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齐抓共管、形成合力。2021年,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在“资金链”治理方面主动作为,协助公安机关阻断诈骗资金转移通道,金融系统识别拦截资金能力明显上升;工信部联合公安机关重拳清理诈骗作案工具,打击“猫池”窝点2219个,缴获设备6807台;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有力法律武器。落实《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金融、电信、互联网行业的监管责任,推动相关行业强化源头治理,强化属地管控综合治理,就能合力挤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意见》从强化技术反制、预警劝阻、宣传教育等三个方面,全面落实“防范为先”理念。强化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反制和预警监测能力,建立完善预警劝阻专门系统,同时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才能构建严密防范体系,为群众织牢织密防护网。
惩治电信网络诈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刻也不容懈怠。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向深走实,就一定能不断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效能,牢牢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1日08版)
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人民观点)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继续夯实“稳”的基础、更多激发“进”的动能
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和“进”相互促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体现着深刻的辩证法。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开年“成绩单”。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CPI同比上涨1.1%,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同时亮点频仍、动能优化,这是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结果,是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继续夯实“稳”的基础、更多激发“进”的动能。
“稳”是“进”的重要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扭住“稳”的关键点。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要看到,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开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市场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支撑宏观经济的各项重要指标总体平稳。更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强大的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我们“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与此同时,稳市场、稳预期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已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各地已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1万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500万个,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有基础;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稳产保供守住农业基本盘有基础;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多管齐下,外贸平稳发展有基础……“稳”的政策导向更鲜明,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完全有信心、有底气稳住经济的基本盘。
“进”是“稳”的持久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找准“进”的切入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了一些新亮点、向好趋势,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累积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7%,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至132个城市和地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政策上,在需求侧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在供给侧打出了保畅稳链纾困“组合拳”,大力稳定产业链大循环、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事实表明,我国经济不仅大盘稳定、总量扩大,更有结构优化、效益提升,“进”的动能持续涌动,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合力。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认识和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法,坚定必胜信心,掌握发展主动。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魄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并切实用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方面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着力夯实“稳”的基础、持续增强“进”的动能,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1日08版)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部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发布了《村务管理》系列国家标准,对村务管理事项的分类、村务事项运行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提出了实施村务流程化管理的有关具体要求。
转变村务管理方式,规范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关键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需要树立“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到,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重点在服务。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流程、研究制定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瞄准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把服务做好做优,必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可以通过吸纳广大群众、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农村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乡村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当前,有的地方运用“移动议事厅”等网络平台,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有力提高村务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相关实践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新的平台,做出了有益探索。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等。新征程上,切实做到居民有需求、基层有服务,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一定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1日08版)
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现场评论)
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把优良环境转化为发展契机,还需要练好“内功”
“一碗螺蛳粉,带火柳州城。”如今,螺蛳粉已成为广西柳州的亮眼名片之一。据统计,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501.6亿元,其中,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51.97亿元,同比增长38.23%,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独特的味道、简便可行的包装,让螺蛳粉从地方小吃发展为大众美食。
小米粉做成大产业,折射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在螺蛳粉产业化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灵活,敢于闯。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和国家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就是希望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回溯历史,从1980年浙江温州的章华妹领到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去年民营企业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58.2%,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只有着眼于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破解民营经济突出矛盾,才能为民营企业稳预期、增定力、添信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以螺蛳粉为例,柳州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等举措,为企业保驾护航,使螺蛳粉产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实践中,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等,不断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断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持续的努力、务实的举措,必将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的舞台更宽广。
对广大民营企业来说,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把优良环境转化为发展契机,还需要练好“内功”。曾经,有人总结出螺蛳粉产业的不足:“门店虽多,可形不成规模;食者虽众,可出不了柳州。”针对这一情况,柳州成立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领导小组,规范袋装螺蛳粉的用料、包装、产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随着产品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发展规模化、营销网络化,螺蛳粉这碗小米粉逐渐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实践表明,持续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就能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着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像螺蛳粉这样的好故事一定会越来越多,我国民营经济一定能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作者为本报广西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1日08版)
与党同心跟党奋斗
原标题:与党同心跟党奋斗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百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深刻总结了中国共青团一百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对未来共青团进一步开拓创新、再建新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当代青年面向未来、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寄托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意蕴深厚、催人奋进。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共青团就把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始终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奋勇投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大潮,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
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是一代一代中国青年凯歌前行的坚定信念。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广大青年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誓要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旧面貌,为此他们勇挑重担、艰苦奋斗;改革春潮激荡,他们勇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昂首迈入新时代,他们踔厉奋发、无悔奉献,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抗击疫情等战场上勇敢迎接时间的挑战和检验。时代的幕布几经转换,中国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姿态始终不变,在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们贡献了宝贵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所有这一切都将被永远镌刻在史册中。
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是今天中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当前,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见证国家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前眺民族未来无比光明的前景,广大青年无疑是幸运的一代;历史的重任终将交到青年一代手中,广大青年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而不忘初心使命,共青团也必将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青春力量,继续在新时代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立大志、担大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将个人成长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青春之光定会因此而更加绚烂夺目。坚持正确的前进道路,接续传统,勇担使命,共青团所凝聚和激荡的青春力量,定会有力托举起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激活银发浪潮的发展潜力(人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