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两个确立”素材汇编(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2024-02-07 23:15:56 583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个确立的理论辑、历逻辑与实逻辑1

两个的理论渊源史经与现实11

两个确立的依据和决定性意义17

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26

两个确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29

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五重意蕴32

两个确立深深根植于党的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两大传统42

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48

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52

的百年史中深理解个确立55

的三个史决议两个定性意义61

党的百年奋斗之花:两个确立的跃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

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63

读懂两个确立对使命型政党的决定性意义70

毫不动摇坚持两个确立坚定不移走好新的赶考之路74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78

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奋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92

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96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101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05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10

坚决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标杆示范者113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15

精准把握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119

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四个维度122

切实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127

如何理解两个确立与做到两个维护129

三维度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133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138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145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49

深刻感悟两个确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54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156

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确立的必然逻辑与实践要求158

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确立重大论断的决定性意义162

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165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168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171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四重逻辑179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185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189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

部署安徽见行动191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195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203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205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207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四重逻辑必然性214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提出依据216

深刻学习领会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221

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逻辑内涵与重大意义225

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28

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233

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235

在实践中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239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243

遵守好两个确立新的政治要求250

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做两个维护的坚定执行者256

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中共广省委王可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具有充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一、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在党内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怀揣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历史使命。要实现党的崇高使命,必须要有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领导集体,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在充分肯定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也强调革命领袖对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革命需要大人物,时代造就大人物,大人物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在俄国建党过程中,列宁认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必须把党内的职业革命家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坚强精干的中央领导集体。1920年4月,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提出“领袖集团”的概念,强调“政党通常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921年8月,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提出党的领袖是在革命斗争中自然形成的重大思想,强调培养造就党的领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总之,马克思主义政党运用唯物史观把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统一起来,党与阶级、群众形成命运共同体,没有有威望的领导集体,党就难以实现对本阶级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坚持集体领导,更在领导集体中确立一个领导核心,这是因为没有核心的领导集体难以形成战斗合力。1873年,一些受巴枯宁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第一国际组织意大利支部成员提出反对革命领袖权威的错误思想。恩格斯针锋相对地发表了《论权威》一文批评其错误,强调革命领袖权威不随个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强调“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1894年1月,恩格斯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书信中把伟大人物(无产阶级政

党领袖)视为现代政治活动的重要要素,强调每个国家或政党都会出现力挽狂

澜的伟大人物,他们“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1900年11月,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文中,对革命领袖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革命领袖的政治使命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革命,如果政党不推举出自己的革命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1919年7月,列宁在俄(共)布中央会议上提出为了不使集体领导落空,“应委托一位以坚决果断、大胆泼辣、善于处理实际问题著称,又深孚众望的同志负责”。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领导革命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和像列宁这样的领导核心;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垮台、苏联之所以解体,与其没有孕育出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很大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科学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有益思想、领导共产主义运动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从不切实际的空想变成科学理论,为全世界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指明了一条彻底解放的道路。1859年8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一书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

1852年,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指出革命领袖必须摆脱旧世界观的影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和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必然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趋势,体现了真理的力量;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追求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基础上实现社会更为广泛的公平正义,体现了正义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加上正义的力

量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在俄国革命实践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实践品格和世界意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科学纲领,也是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世纪初,面对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进攻,列宁在

《怎么办》一文中,严肃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并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对于革命理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思想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根基所在。马克思在刚刚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就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运用科学世界观指导革命事业、建设革命政党。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阐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874年在《〈德国农民战争〉序言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中,恩格斯以德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例,阐述了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科学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反对把已有的理论当做教条,强调科学理论的方法论意义。针对工人运动中个别领袖人物对马克思某些思想的教条化理解和运用,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实践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仅把马克思主义贯穿于党章党纲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之中,还贯彻到无产阶级运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原则,是最能增强党的领导力的战略选择,尤其对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两个确立”的思想中国化,更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重大历史关头,聚焦党的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确立”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

二、两个确立的历史逻辑: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顺境中发展、在挫折中奋起,根本在于根据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需要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确立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两个确立”的政治优势。

从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到王明、博古,由于对党的领导规律以及中国革命斗争缺乏深刻的认识,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并不成熟和稳定,更换频繁。党的政治路线忽左忽右飘摇不定,党的思想路线脱离中国实际,中国革命屡遭失败与挫折,尤其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对党和红军的错误影响更是全方面的,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建党初期党的革命事业之所以屡遭失败,除了革命斗争形势复杂、敌人力量强大等原因之外,还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我们党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中央领导集体,也未能形成有能力、有威望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强调:遵义会议“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无论是党的重要创始人陈独秀还是留苏高材生王明、博古都是如此,同时他们也没有能力建立一个稳定成熟的、能够团结全党进行胜利斗争的中央领导集体。1935年1月,遵义会议高度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此时的毛泽东虽然不是组织层面上的最高领导人,但在重大决策中事实上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二是我们党尚未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这一时期的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如何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和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里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得到解决,也不可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然而,遵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并不稳固,一度遭到张国焘、王明等宗派主义分子对其领导权威的挑战。长征途中,张国焘权欲膨胀,以手握雄兵为由向党中央伸手要权要官,当中央拒绝他的无理要求后,张国焘悍然率军南下,另立“第二中央”,使党和红军面临被分裂的危险。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以后,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肆意批评中央的大政方针,宣扬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党内思想混乱。与此同时,自遵义会议以来,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发展了根据地以及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正是由于毛泽东伟大的创造性革命实践活动及其非凡的品质和才能,才使我们党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王明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认识到毛泽东领导的正确性和维护毛泽东核心地位的重要性。1938年9

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从苏联回国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肯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政治路线,强调中共中央要在“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央书记处,毛泽东任书记处主席,规定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全党的领袖地位。1945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正式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

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毅然将中国革命的工作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带领全党沿着这条道路奋斗前进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渐产生、完善、发展并走向了成熟。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全党集中学习研讨马列主义、毛泽东重要著作以及编印的《两条路线》等党史文献,引导党的高级干部正确认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和党史上重大路线是非问题,在正反历史经验教训的对比中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长达11个月的讨论和研究,原则上通过了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对中国民主革命若干问题的认识达成一致,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团结统一的思想政治基础。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形成了自建党以来空前团结统一的盛况。也正是依靠全党的这种团结统一的巨大力量,我们党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党成为全面领导国家事务的执政党,巩固新政权和社会转型的繁重任务迫切要求强化党中央权威、坚持并发展毛泽东思想。1949年9月,全国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了党领导国家体制机制,毛泽东被选为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强化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党中央是党内团结的中心,提出了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一系列举措,使全党上下达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的团结统一。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领

导人也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等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因为维护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实现了新中国从贫穷落后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飞跃。

遗憾地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规模速度问题上出现冒进急促现象,党内“左”倾错误愈演愈烈,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遭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活逐渐发生偏离,个人崇拜现象盛行,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中的全面阶级斗争。在国家严重内乱的情况下,党、人民政权以及军队性质并未发生改变,究其根本原因是党和人民对“左”倾错误进行了抗争和抵制,一大批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地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毛泽东的核心领导,正如邓小平所说,“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亟需在政治、思想、组织等领域开展拨乱反正工作。邓小平复出并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于全党团结统一于党中央周围,顺利实现历史性转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重大历史关头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也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使全党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当然,改革开放作为党开辟的新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党内也一度出现或“左”或“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领导和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正如邓小平所说:“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9]310。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赓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思想引领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举旗定向,领航掌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作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3的重要论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进行了一系列新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制度,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正是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成熟,我们党虽历经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都始终保持了全党在党的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此后,沿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证明:凡是党中央拥有一个有能力、有权威的领导核心以及科学理论的指导,全党就能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就能顺利推进;凡是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任何一个遭到削弱,党就无法统一全党的意志,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就或多或少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三、两个确立的现实逻辑: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两个确立”是我们党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的根本政治原则。“两个确立”对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有效应对国内外挑战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力量、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有效制度。要治理好大党大国,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制定出正确的大政方针,并在党的领导下将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在确立过程中很自然地包含了要有领导核心的思想,这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无论是在民主环节还是集中环节都需要有人对整个组织领导过程负责。没有这样的人负责,就无法实现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是一个领导集体,党中央的领导权威不仅需要领导成员才干杰出、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更需要核心人物运筹帷幄。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确立和维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核心地位,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维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权威必须建立在党中央整体权威之上。党中央没有权威,全党必然一盘散沙,尽管确立了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核心地位,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落实到维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权威上。党的最高领导人是民主集中制塔尖顶端的统帅,是党的这艘巨轮上的舵手,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领路人。党中央的权威决定于最高领导人的核心作用。当党的最高领导人具有非凡的政治智慧、高瞻远瞩的思维、坚强的意志品质、高超的领导能力、闪光的人格魅力,得到人民群众高度信任和党内同志充分尊重和充分认可,以党的最高领导人为核心党中央就会形成合力,党中央权威性、公信力与影响力就会相应地得到加强与提升。必须指出的是,确立和维护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核心地位,除了政治上信赖、情感上认同、行动上追随以外,更多体现在学习党的领袖著作、讲话和思想上,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现“两个确立”的有机统一。

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及治国理政的风险挑战,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以及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现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坚定的管党治党决心,从作风整顿入手,严肃查处贪污腐化分子,从政治上紧抓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排除了党内政治隐患,彻底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和党的建设不力的形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依然面临“四大考验”的压力、摆脱“四大危险”的挑战、肩负着“四个伟大”的重任,只有捍卫“两个确立”,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这是因为:“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则,全面从严治党是捍卫“两个确立”的重要手段,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到战略方针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求。要使这项战略方针真正落地,既要抓住重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又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保证全党纪律严明、党的建设坚强有力。

另一方面,“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能否做到“两个确立”是党的政治建设质量的重要考评因素,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否抓实、抓好的重要实践标准。

从现代政治学意义来看,确立一个有能力、有权威的中央领导人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既有助于构建运行良性的政治共同体,也有助于有效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建设,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现代化是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信息化文明的必然趋势,而塑造政治权威是国家

现代化的首要政治前提。[11]3回顾近现代世界历史,任何国家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兴盛都离不开领导人政治权威的确立以及科学理论的指导。比如在以李光耀为核心的人民行动党领导下,在实用主义指导下,新加坡从一个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并在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也进入攻坚期,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利益格局已经固化,存在大大小小的利益壁垒。在这样的状态下,必须由党中央来进行顶层设计,运用中央权威推进综合改革。为此,我们必须捍卫“两个确立”,才能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更大的改革力度、更严的创新举措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领导核心来掌舵定航,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精心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提出了政治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理念,出台了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解决了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办成了长期想办而未能办成的一系列大事,用“担当”换来“信任”,用“实干”赢得“民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境界。新时代的光明前景与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形成鲜明对比,西方政党或国家选举产生的领导核心在现有体制机

制下没有能力发挥扭转乾坤的作用。因而,党的十九大党章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写入党章,从制度上强化了党中央权威。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面临国内外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相互交织,大国之间尤其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加剧,西方国家对崛起中的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从国内环境来看,我们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依然面临着经济转型、乡村振兴、就业保障等问题。捍卫“两个确立”,旗帜鲜明地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能够在大变局中捕捉发展机遇,还能有效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华章。

“两个确立”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具有充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在“两个确立”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全体党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并将其转化为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自觉同损害“两个确立”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两个确立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与现实基础

王雨彬、张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

一、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理论重要作用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立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总结德国革命经验时首次提出领导核心的思想,认为要“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2]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提到工人运动需要有领袖集团的领导,强调正义者同盟中强有力的杰出领袖在革命中的作用。在《致卡洛␎特

尔察吉》中反思巴黎公社灭亡的原因时,恩格斯再次强调领导核心的权威作用:

“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3]为了批判巴枯宁分子反对权威,主张无限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观点,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辨析了权威与自治的相对关系,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威的必要性,并且强调“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维持自己的权威。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断作为理论基础,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运动以及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过程中,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工人运动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还

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5]针对布尔什维克党内出现的派别活动,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6]他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还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7]此外,列宁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对于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的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

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立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建设的理论,并结合实践变化进行了开拓创新。

二、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百年奋斗历史中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了,具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乃至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遵义会议之前,由于党的核心领导人缺乏领导和斗争经验,且没有一贯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革命事业屡屡受挫。陈独秀、向忠发、瞿秋白等党的主要领导人不能成为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几度易辙,党的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直至遵义会议召开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开始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毛泽东思想也逐步形成。此后,中央红军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革命也有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指导。194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通过“主席拥有最高决定权”[9]的决定。毛泽东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提出要实行一元化领导,将统一领导认

为是党在抗战中实行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党的七大正式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和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中央、全党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中再次强调党内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妨碍中央统一领导,损害中央的团结和威信的言论和行动。”[10]这一时期,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和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逐渐完善。一方面,以党的领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完善,并逐步稳定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党中央的领导核心能够在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时代特色、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强调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袖核心地位。邓小平指出,“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11]以邓小平同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维护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了党和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再次强调了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2]此后,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维护党中央和领导核心的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能够领导人民平稳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我国的经济社会水平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

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作为科学指导,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够取得胜利。“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凝练概括。

三、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现实基础: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源自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现实需要的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正是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对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将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最重要的是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其次,新时代党要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外,加强理论武装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指导党科学执政、科学领导的科学理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需要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最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要求党中央、党的核心领袖、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权威性,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检验合格党员的标准,也是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有成效的标准。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引领,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

要意义。一方面,“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基于对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特征的把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协调整个发展大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依靠新思想武装全党,科学统筹、引领、协调国家发展全局,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另一方面,“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基于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有魄力、有智慧、有作为的领导人带领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理论优势。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党能够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做出科学部署,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复兴伟业。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意志,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对于我国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想要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实现自身发展,首先需要有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坚定拥护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有持久的安全稳定。同时,作为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理论指南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唯有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保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防范化解来自国际层面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更加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四、结语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有其理论渊源、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论断。只有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两个确立的依据和决定性意义

李志勇、郭佳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党的决议的形式明确了“两个确立”,指明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主要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确立党的核心、确立科学理论指导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没有自己的核心、没有自己的理论,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2]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加之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严重影响,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一个成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犯了一次右倾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导致苏区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白区力量损失几乎百分之百。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党有了自己的核心,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但是,全党真正认识到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先后遭遇了两次重大挑战。

一是与张国焘的斗争。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局势的变化,党中央确定了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张国焘权欲膨胀,悍然南下,另立“中央”,公开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分庭抗礼。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分裂危机。在革命形势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等中央领导人沉着应对,最终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为保证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是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王明否定了洛川会议以来中央的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口号,在党内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他在武汉领导长江局期间,又屡屡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不经中央同意就擅自发表一些包含错误观点的宣言和声明,公然挑战中央权威,极大地干扰了党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工作。这种不尊重不服从党中央领导的行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针对王明等人的宗派主义行为,1938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3]在纠正王明右倾错误的过程中,维护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进一步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经过延安整风,从中央领导层到全党都“空前一致地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1943年党中央确立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

“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实际组织经验”,“把实践家同理论家集于一身”。[5]无产阶级领袖既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又是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毛泽东同志为党的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

指导思想。七大党章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的一切工作的方针,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历史实践表明,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具有决定性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再一次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差距逐渐拉大。“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政治风波后,总结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6]1990年12月,他再次强调:“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

历史实践表明,党确立邓小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由党面临的形势任务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了的。

从历史看,一个国家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都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无论早期的欧洲还是后来的美国,直至一些后来居上的亚洲国家都是如此。从现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我们面临的内外因素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就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党才能够统揽全局、一呼百应,形成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完成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在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都充分说明: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绝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问题,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

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两个确立”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也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也包括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的依据,还包括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依据。

确立核心地位的理论依据,可从如下三个维度理解:

第一个,是唯物史观的维度。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无产阶级同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同机器大工业相联系,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要承担起改变社会的使命,就要从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就离不开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政党领导。“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领袖来自政党,政党来自阶级,阶级来自群众,所以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领袖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是在群众之中的,不是在群众之上的。不能离开了唯物史观理解确立核心地位。

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但也重视个人特别是领袖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列宁也曾说过:“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这样的事业离不开政治领袖来统揽全局,领航掌舵。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以没有领袖。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出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历史作用。一是领航定向作用。领袖首先要解决时代重大课题,提出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二是凝聚群众作用。对一个政党而言,最重要的魅力资源是领袖的力量。三是组织领导作用。领袖需要组织政党,领导运动。四是力挽狂澜作用。关键时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或重大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时,领导核心要承担一锤定音的责任。

第二个,是民主集中制的维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是为了正确决策,也便于决策贯彻执行;集中是为了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一致,形成拳头。“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

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确立核心地位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同时强调:“当然,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听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后总要作出决定,这个决定权就在党中央,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不仅会误事,而且要乱套!”要做到正确集中,就必须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当然,核心不意味着无限权力。习近平同志说:“核心并不意味着无限权力、任性决策。对此,我始终是头脑清醒、态度如一的。实行主席负责制,不是说什么事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党的领导核心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作用,遵守集体领导制度,遵守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法治原则。

第三个,是文化传承的维度。历史文化对现实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也是理解“两个维护”的一个重要维度。从秦统一中国,“大一统”就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特征,“大一统”以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为基本前提。中国历史表明,什么时候中央政权有力量,什么时候国家就统一,百姓就安居乐业;什么时候中央政权软弱,什么时候就会外地侵入、内部分裂。纵观历史,对中央政权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地方坐大以及内生分裂,确立核心是遏制地方坐大和内生性分裂的最有力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就在于“置于现实基础之上”。[20]“置于现实基础之上”而不是抽象的原则之上,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什么是“置于现实基础之上”?一是具备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即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包括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大规模发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是要认识到这样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创立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资本

主义,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分析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商品出发,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最终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实是不断变化的。在列宁看来,“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21]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就要实现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三次飞跃,飞跃的条件是什么呢?第一,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解决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第三,有系统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中国社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推进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既包括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创立,也包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往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

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进程中,党坚持人民至上,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推动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期,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对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毛泽东同志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3]党的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胜利,靠的是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决议》用“十个明确”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基本点。形象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艘巨轮,第一个明确强调船员团队最重要,船长最关键。中间八个明确,也可以看成是这一伟大航程中的基本要求,包括目的地、路线图和时间表,以乘客为中心的宗旨,航程总体安排;也包括动力要强劲、规则要遵守、燃料要充分、船体要结实、环境要关注的具体要求。第十个明确,强调以高素质的团队引领航船不断前进。另外,《决议》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十三个领域的认识成就,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才有了旗帜引领,才能坚持正确方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一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中国“复兴号”才能有领航人、掌舵者。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共同努力,才能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因此,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团结各族人民,才能凝聚起全党全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才能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大踏步前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构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包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只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从理论上明确“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贵州师大学副校欧阳恩良

(2021年11月24日)

以党的历史决议的形式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大创新和突出成就,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两个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

党的权威和核心、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始终强调树立一个核心对于全部行动的重要性。列宁也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权威和革命领袖的权威。他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思想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灵魂所在。马克思恩格斯从应邀参与对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开始,就特别强调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坚持把科学理论贯穿于党的章程和纲领之中,贯彻到最实际的无产阶级运动全过程。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在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之初,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

二、两个确立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表明,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确立这个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极端重要性。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先后在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党的历史决议的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也必将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两个确立是从根本上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压舱石,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党内“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现实地摆在面前,治国理政难度之大超乎想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想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和政治担当,是众望所归。

四、两个确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了思想、提供了遵循,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行动自觉

“两个确立”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贯彻落实“两个确立”,就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就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就要求把对党忠诚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生命线和立身之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政治本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

贯彻落实“两个确立”,就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屏障。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予以坚决反对。

两个确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央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伟大复兴要有坚强领导核心的引领,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政治保障和思想保证,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遵循政党建设规律、担当政党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

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领导权威、领袖至关重要。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明确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看同样如此,有没有全党公认的领导核心关乎党的生命。1935年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便焕然一新。正是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说:“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同志也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一百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拥有一个全党公认的领袖,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是在引领伟大时代、领导伟大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脱贫攻坚,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强烈历史担当、深厚人民情怀。

为什么面对国际风云惊涛骇浪,中国这艘“复兴号”巨轮能行稳致远?为

什么面对世界经济的低迷,中国这列“复兴号”高铁能风驰电掣?是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确立,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掌舵人,有了主心骨,有了定盘星。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而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的毛泽东思想,不仅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还进一步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从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新发展理念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造,深刻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有

了理论武装,有了锐利武器。更加激发出了蕴藏在中国人民身上巨大的精神主动和前进的磅礴力量,更加激发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自觉与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五重意蕴

李志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出发,深刻阐释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概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凝练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从而支撑起“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命题。

一、理论意蕴:两个确立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只有从理论上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才能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时势造英雄,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在承认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个人特别是领袖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历史地看,人民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需要政治领袖引领的。因而,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领袖人物在凝聚群众、组织领导、领航定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条件。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就必须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无产阶级同机器大工业相联系,是最先进的阶级,承担着人类解放的使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这样的事业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政党也离不开政治领袖来统揽全局,领航掌舵。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革命胜利后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都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过深刻总结。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革命胜利后组织新政权、维护新政权、建设新政权都需要权威。恩格斯则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他强调,“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以列宁为政治领袖的布

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在共产党执政后,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更要重视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他认为必须牢固树立工人阶级的领袖权威和政党形象,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的党内派别活动,指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容许的”。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以没有领袖。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是“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列宁凭着他在党内的崇高威望和强大影响力,亲自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亲临一线指挥,才有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出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才“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实际组织经验”。无产阶级领袖既是实践家,也是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列宁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因而,这一科学理论到了中国,就要实现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⑨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推进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党的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方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问题、“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主体力量问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很容易搞散的,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

二、历史意蕴:两个确立体现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结晶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没有前人提供的蓝本可以遵循。唯有向实践学习,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推动事业前进。“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最为深厚的依据,在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中。

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党的事业屡遭挫折和失败,先后犯了一次右倾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与我们党没有形成过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指导是有直接关系的。邓小平曾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⑩党没有自己的核心、没有自己的理论,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渐成为党中央实际的领导核心。党有了自己的核心,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但是,全党真正认识到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先后遭遇了两次大的挑战。一次是长征路上,张国焘另立“中央”,公开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分庭抗礼,使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危险。在反对张国焘分裂党的斗争中,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巩固。二是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1937年王明回国后,否定了洛川会议以来中央的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不经中央同意就擅自发表一些包含错误观点的宣言和声明,公然挑战中央权威,使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在1938年9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要“以毛泽东为首”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毛

泽东同志的政治领导地位。此后,经过延安整风,从中央领导层到全党都“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中国革命也开始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毛泽东同志为党的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历史表明,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动中华民族站起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表明,党确立邓小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国崛起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内外因素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我们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更加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党中央,都更加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鲜明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回顾百年党史,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党、一个国家,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

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

三、实践意蕴:两个确立承载着新时代党的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和理论指引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强调一定要以实践而不是以书本作为认识社会主义的标准。他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实践,是党的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两个确立”,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取得的显著成就作为最直接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我将无我的历史担当精神应对风险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破解发展难题、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时代特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求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淡化、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党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行审视,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历史基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图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出了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就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经过持续努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我们开启了实现第二个奋斗目标新征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制度强则国家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还包括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方向,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九个方面的远景目标,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基本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打铁必须自身硬”。党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持打虎、拍蝇、猎狐,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我们党科学把握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地化解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网络、外交等领域的众多风险挑战。在中美贸易摩擦、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印边境冲突、台湾主权和权益的维护以及涉港、涉台、涉疆、涉藏、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战略主动。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经济发展倍受冲击,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在这样的一个危难的关键的重大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研判,精心部署,用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

四、制度意蕴:两个确立凝结着党的制度建设的艰辛探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党历来注重制度建设。“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邓小平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确立和维护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这项制度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是科学合理又有效率的制度。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民主是形成全党意志、作出党的决策的必要程序,集中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制定和贯彻执行的必须程序。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然要通过党的领袖来具体实现。领袖的权威,是按照民主集中制法定程序产生的权威,是严格依照民主集中制维护的权威,是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权威,是带头遵循党章党规的权威。因此,确立和维护核心,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确立和维护党的核心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遵义会议后,虽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核心地位,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维护,才经历了来自张国焘、王明的挑战。党在纠正这些错误的过程中,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018“各政治局委员未得到中央政治局之委任,个人不得用中央政治局名义或全党名义发表对内对外的言论文件”。1943年3月,中共中央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确定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为主席制,政治局推定毛泽东同志为主席;规定中央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并决定毛泽东为书记处主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1948年1月党开始建立和完善党内报告制度,以确保中央的统一领导。1954年2月,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明确规定: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必须反对任何妨碍中央统一领导、损害中央的团结和

威信的言论和行动。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在党内不容许有违反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行为,不容许有分裂党、进行小组织活动、向党闹独立性、把个人放在党的集体之上的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有一套制度和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十分重视以科学的制度安排保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确立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同时,在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此后,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要求又载入党章,载入相关的党内法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性安排,坚持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稳固“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体制机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党的政治监督体制机制,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推动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每年专门听取各国家机关党组、全国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已经成为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确立党的指导思想,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保证。党在历史上确立了以党章确立和保障党的指导思想的制度安排。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党的十八大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机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具体制度安排,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用制度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贯彻落实。

制度强则国家强。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强有力的领导和强有力的思想引领。“两个确立”的制度安排,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五、文化意蕴:两个确立凝结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智慧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间的差异很大,这样的国家必须要有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领导。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改变了诸国林立、战乱不已的局面,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格局。这就开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地方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福山认为,“中国成功发展了统一的中央官僚政府,管理众多人口和广阔疆域,尤其是与地中海的欧洲相比。中国早已发明一套非人格化和基于能力的官僚任用制度,比罗马的公共行政机构更为系统化。”“它在很多方面为欧洲几乎一千年后的历程树立了先例。”秦朝以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统一时期大于2/3,分裂时期不到1/3。分裂的原因,无非就是地方做大和内生分裂,而中央集权是遏制地方做大和内生分裂的最有力武器。我国发展历史证明,中央集权强大,中国就要统一稳定;中央集权衰落,中国就陷入分裂和战乱。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直到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才把56个民族团结起来,把几亿人民凝聚起来,在真正实现了从天下大乱到天

下大治,才使中华民族形成一个完整的命运共同体。经过长期奋斗,我们迎来了由衰落到再度兴盛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处于中国政治架构的顶端和政治运行的枢纽,是中国政治方向的引领者、政治体制的统领者、重大决策的决断者、国家治理的领导者。大党治理大国,大国走向强国,今后一个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是融通的。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中国文化传承,他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最新成果。

总之,不论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史,都充分表明,中央政权坚强有力,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两个确立”,符合人民利益,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人民广泛拥护,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

两个确立深深根植于党的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两大传统

团中央记处傅振邦

《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我们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这一优势特质和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奋斗历程积淀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政治成果和理论成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致胜秘诀。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始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不断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在以领袖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密团结起来,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旗帜鲜明高举起来,既是我们党历经艰难险阻、一路披荆斩棘、领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继续开拓奋进、战胜风浪考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一、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政治建设统领史和理论建设创新史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注重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条鲜明主线,确保我们党在不同时代条件下、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都能以政治锻造统一全党行动、以理论创新统一全党思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我们党能够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决议》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第一条,通过回顾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等重大历史事件、关键历史节点,深刻揭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于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在遇到挫折时及时走出低谷、最终走向胜利所发挥的重大历史性作用。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以后,中国革命走上正确道路、不断夺取胜利。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成功开辟,关键在于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段时期以来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旗帜鲜明强调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采取一系列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在深厚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顺应党心民心军心,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空前提升了党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和不同时期偏离党的领导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的历史,就是不断增进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产生为时代所需要、为人民所爱戴、为实绩所检验的党中央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的历史。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将其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毫不动摇。但这种毫不动摇的坚持绝对不是僵化、停滞、机械、教条,而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血雨腥风中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艰难探索中,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从未停步。

二、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统一于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之中,为党战无不胜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和坚强思想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信仰、讲政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我们党

始终坚持将政治建设与理论建设相结合,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更好改造客观世界,以政治建设解决党的集中统一问题,以理论建设解决党的思想武装问题,两者统一于党的建设伟大实践。

党战无不胜的力量源自集中统一,政治建设为党注入了无坚不摧的团结伟力。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要求“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这次全会《决议》特别强调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同样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只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上整齐划一,党才能汇聚起战无不胜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从不够成熟到坚定成熟、从不够有力到坚强有力,其标志就是政治上的成熟、政治上的有力,其实践要求就是毫不放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其关键在于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党中央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战无不胜的力量源自思想武装,理论建设为党注入了与时俱进的真理伟力。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诞生、发展、壮大的,因崇高信仰而生,为远大理想而奋斗。

这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因利益而生、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去寻找理论外衣,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事业每前进一步,理论创新就跃进一步,思想武装也跟进一步;理论创新和思想武装的加强,保证了党的事业在先进理论指引下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在理论建设上的历史主动与历史自觉,使得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始终保持把握规律、引领时代、走在前列的先进性,始终保持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纯洁性,在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面前,始终信仰不灭、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奋斗不息。

三、历史映照现实,两个确立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我们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这

一优势特质和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奋斗历程积淀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政治成果和理论成果。

“两个确立”是遵循理论逻辑、源于实践经验、顺应人民意愿的历史所趋。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党的百年奋斗史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两个确立”是应对世界变局、把握复兴全局、开拓发展新局的现实所需。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只会更加复杂多变、惊心动魄。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发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领导核心的掌舵领航作用,越需要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理论的举旗定向作用,带领中国“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两个确立”是实现强国梦想、确保红色永续、增益人类文明的未来所系。面向未来,我们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力拼搏,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两个确立”将为实现这

一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科学思想指引和强大组织保障,必将汇聚起全体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必将焕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两个确立”既是总结历史的政治经验,更是着眼未来的政治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做到政治上绝对维护核心、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

四、着眼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共青团要自觉肩负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团员青年的光荣使命

《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深刻理解遵循党始终加强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的鲜明要求,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努力让“两个确立”植根于团员青年的信仰深处、思想深处、情感深处,确保党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事业后继有人。

切实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的职责,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深邃广博,涵盖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共青团要引导青年真学,让广大青年了解体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成长之路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深切关爱关怀,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传播,用青年喜欢参与的方式宣讲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持续掀起青年大学习热潮;要引导青年真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善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逻辑,善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活教材,教育当代青年发自内心地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引导青年真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化运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解答思想困惑、解释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切实履行组织动员青年的职责,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当代青年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又是在新的赶考路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奋斗者、实践者、奉献者。共青团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胸怀“两个大局”、聚焦“国之大者”,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创造创效,争当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弘扬社会新风的志愿者、立足岗位精益求精的实干家、保护生态环境的青春卫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友好使者,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切实履行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召“热”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青团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以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纵深实施为统领,以推动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从立法、政策、社会等层面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突出从学业、就业、创业、家业、职业等方面实现和维护好青年发展权益,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不断增强对党的向心力。

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

福建省协主席崔玉英

(2021年11月24日)

在新的百年蓝图徐徐展开之际,“两个确立”更加彰显了历史经验非凡的珍贵厚重,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意志心声,为我们开辟未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历史结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是我们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党的百年华诞重大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式重大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通过回溯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探求成功的核心关键、展望未来的奋斗之路,给了全党全国人民无尽的力量和无穷的信心,是集大成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全会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最重要的核心要义就是深刻阐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这是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淬炼出来的历史结论精粹,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最重要政治成果。在新的百年蓝图徐徐展开之际,“两个确立”更加彰显了历史经验非凡的珍贵厚重,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意志心声,为我们开辟未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历史结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是我们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把握“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所在。真知出自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恢宏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挽狂澜于既倒、成伟业于当下、辟新局于未来、创思想于时代,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当今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正是由于确立了习近平

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才确保了全党团结一致、步调一致;正是由于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才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的牢固思想理论基础。捍卫“两个确立”就是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核心密钥。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中,牢牢把握“两个确立”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确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领袖权威问题至关重要,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被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所证明的宝贵经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领袖权威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教训时,他们曾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也特别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党意志统一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政党,在百年苦难辉煌历史的不断锤炼中,逐步形成了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优良历史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因为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才转危为安、开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是因为有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经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才能在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下,更是因为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指引,党和国家事业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并不断开拓“风景这边独好”的新境界。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就在于确立和维护了党的领导核心,就在于拥有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对此,《决议》也用“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理论创新”两条弥足珍贵的历

史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和深入阐述。从中我们能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缜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领悟这一重大政治成果既有极为深厚的理论渊源,更是从火光四溅的革命斗争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是颠扑不破、必须始终遵循的真理。

从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两个确立”是党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党要想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要想跳出“历史周期率”,继续在风云激荡、惊涛骇浪中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并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就更加需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坚定政治原则,深刻认识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唯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始终永葆蓬勃朝气、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深刻认识“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关键作用。

“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既是进行时、更是将来时,既是重大历史结论,更是重大实践要求。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必须始终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17年半的热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省政协更应当满怀崇敬和爱戴之情,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政治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进一步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坚定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

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政协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组织的职责使命,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善于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共识,发挥福建台港澳侨独特优势,做好团结联谊工作,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的赶考路上加快“政协大省”建设,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福建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广泛凝心聚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省委省机关工委常务副

(2022年3月29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两个确立”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重大论断,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结论,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夺取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省级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作为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原则,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两个确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时代的必然选择,省级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逻辑和内涵,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带领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是我们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全党有了思想旗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科学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就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就能够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创造更加伟大的业绩。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国内发展虽然形势良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反复。越是非常时刻,我们越要加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

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逻辑和内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

“两个确立”宣示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定决心,省级机关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两个确立”既是重大政治成果,更是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坚定性。要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政治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表里如一、一以贯之,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的定盘星。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武装上体现更高要求、更强自觉,坚决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总要求。把提高政治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全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等重大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要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压实党员干部政治责任的动员令。省级机关是全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各单位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都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只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各项建设,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当好“第一方阵”,才能引领示范带动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江苏得到最有力最有效的贯彻落实。

新征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省级机关党员干部要把捍卫“两个确立”充分体现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履职尽责的工作实践中,切实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行动自觉。要把捍卫“两个确立”转化为当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的实际行动。省级机关要按照“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以坚定有力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

通、令行禁止。要把捍卫“两个确立”转化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六个显著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省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对标对表,以大格局、大视野谋划本部门、本领域事业长远发展,绘好“施工图”,当好“施工员”,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要把捍卫“两个确立”转化为激发干事热情、凝聚发展力量的使命担当。发扬“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的优良传统,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创先争优作用,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的工作思路,转化为履职尽责、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工作实践。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要把捍卫“两个确立”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修养。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纵深推进廉洁机关建设,在强化学习教育、严明纪律规矩、深化制度建设、弘扬廉洁文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省级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无我忘我为境界,以慎独慎初为坚守,以崇德尚廉为追求,从点滴之处做起,更加自觉地从严修身律己、筑牢廉洁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理解两个确立

邸乘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最大的政治成果和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历史结论、重大政治论断。因此,只有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一、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理解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党的百年历史反复告诫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而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建立一个团结稳定、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形成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核心,并且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有一个团结稳定、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有一个能够把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领导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方面还是斗争实践方面,都尚未成熟,因而经历了诸多挫折和磨难,以至几乎陷入绝境。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一个团结稳定、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七大正式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并进而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并且开始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虽然在这一时期,我们也经历过各种风浪,但因为有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始终是稳定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政治保障。

二、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理解指导思想至关重要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管思想管方向的。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才能拥有真理的力量,才会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历史;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学命题,并在实践中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

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党的十九大正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的要求、实践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

三、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理解两个确立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指导思想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480多万个基层组织和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拥有56个民族和14亿人口的大国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也是非常危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经历了百年锤炼锻造。从党的百年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总是交相激荡,时代大潮同领袖人物总是相互造就。“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实际组织经验。”因而,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形成和确立,党的创新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确立,总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既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既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也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既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同样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

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了: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指导思想至关重要,而且同样重要。正是这两个“至关重要”,从根本上决定了“两个确立”至关重要。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同时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党的历史决议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提出“两个确立”,郑重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强调这“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最大的政治成果和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历史结论和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了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了掌舵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有了根本政治保障;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就再次实现了与时俱进,全党和全国人民就有了新的思想旗帜和理论武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有了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同时,我们也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贯通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只要坚定地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觉做到思想上拥护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一定能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看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西南科大学马克思主义院党委书记、教授

(2021年12月4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明确提出了“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如何从三个历史决议的学习中来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谈三点认识和学习体会。

第一个历史决议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1945年4月20日闭幕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式结论,批判“左”倾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地位。这个历史决议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了充分准备,也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

第二个历史决议告诉我们: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前28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决议》还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作了概括。

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引我们: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鲜明地提出了“两个确立”,《决议》指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提出,与前二个历史决议在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上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智慧的集中体现,符合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根本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体现了党坚持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两个确立”必将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紧紧围绕“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来激励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来启迪青年学生报国立志,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百年奋斗之花:两个确立的跃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共中党史研究石仲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谱写了中华儿女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壮阔、最恢宏、最革命的奋斗史诗。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发展兴旺的奋斗过程中,党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汲取并积累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没有的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在对党的光辉历程作出全面深刻总结时,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立论,就是强化了“两个确立”思想。在新时代这一党的发展全新历史阶段,“两个确立”思想不仅关系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关系着国家的持续繁荣与接续发展,更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能否行稳致远并最终实现。因此,“两个确立”思想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最根本的归结,是《决议》的画龙点睛之伟大新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个确立”的跃升,无疑是党的百年奋斗之花。

一、两个确立的历史传统依据

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两个确立”成为媒体广为宣传的“热词”,被广泛地视为一种新概念与新提法。其实,“两个确立”思想早已有之,渊源于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正式始创于党的七大。1940年代初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弄清历史问题的路线是非,就是要将全党思想统一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路线上来,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第一个历史决议,就是延安整风的理论结晶。第一个历史决议中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党在奋斗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两个确立”思想的最初源头。

据此,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虽然没有被明确概括为“两个确立”但事实上存在的相关思想展开论述。他首先从实践方面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他进一步说,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国英勇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传统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随后,对于毛泽东的革命理论,

他指出,毛泽东“是天才的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理论家和科学家”。他“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得到了高度发展”,“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创立了“最坚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我国民族的思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完整的明确的道路——毛泽东道路”。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定位,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的全部有系统的科学理论,这种理论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代表人创造出来,而其中最杰出最伟大的代表人,便是毛泽东同志”。党的七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经修改后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工作指针,因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产物,具有科学性、现实性与实践性。

对于党的七大确定的事实上的“两个确立”思想,毛泽东本人从来不认为毛泽东思想只是他个人智慧的产物。早在1940年代初,党内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时,他就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只不过是一个代表。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他还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党的七大有了事实上的“两个确立”思想后,我们党既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又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现在强调的“两个确立”思想,实际上是继承和弘扬党的七大的优良传统。

二、两个确立的实践创新依据

党的七大以来,我们党虽然遵循着事实上的“两个确立”思想,但只是在1980年代末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时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思想之后,才增强了“两个确立”的自觉意识。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强调“两个确立”思想。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同志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两点通

过党的法定程序写入党章,是党的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决议》根据新时代的历史发展,更加充分地阐明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决议》首先以新时代13个方面成就,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新的飞跃”的实践依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定起草《决议》时,已经议定:由于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对过去三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已有前两个决议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文献作过总结,这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重点是总结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丰厚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至今,虽然只过去了9年,但是这段历史时间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与延续的重要开端。

《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依据这个伟大构想,此次审议通过的《决议》有3.6万余字,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的叙述就达1.9万余字,约占53%。《决议》首先阐明了在该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稳步迈进。随后,《决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崭新成就。这些成就包括:在根本领导力量方面,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视经济发展,做大“蛋糕”,紧抓经济建设这个核心要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思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视政治建设这个党的建设中的根本性建设;发挥法律的制度性、保障性与救济性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实现“两手抓”;重视新时代的社会建设,革新社会治理面貌,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人民解放军诞生于党、来源于党,听党指挥、为党服务,具有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重大职能,是处理、执行党所布置政治任务的强大武装集团,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外交工作,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外交工作;在党的自我建设方面,坚持刮骨疗毒、激浊扬清,全面从严治党。《决议》这样大篇幅地展开论述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旨在充分说明党和人民怎样以英勇顽强的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就为“新的飞跃”提供了充足的实践依据。

三、两个确立的理论飞跃依据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0530:“两个确立”素材汇编(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92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