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乡村振兴相关理论文章汇编13篇

2024-02-07 22:32:42 603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赋能乡村人才助推乡村振兴1

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4

培养更多农村致富领头雁”7

提高乡村善治水平9

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11

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14

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6

乡土味道赋能乡村振兴18

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20

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23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25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27

人员回流激发乡村活力29

人才注重的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空间,若要留住人才,就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事。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强化人才是乡村振兴重要战略资源的定位,精准抓实抓细“三好”,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人才要引好。推动人才振兴,必须拓宽渠道,把人才高质量“引进来”。一要引进“金凤凰”。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明确人才引进方向,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方面优秀人才。要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形式到基层开展服务活动。二要吸引“归巢雁”。通过“农民大学生计划”“三支一扶”“能人返乡创业”等平台和方式,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本土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要打好乡村“感情牌”,建立本地在外优秀人才服务联络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与在外人士感情联络和信息沟通,宣传推介好家乡发展,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召人。三要招揽“勤劳蜂”。要充分利用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契机,完善支持返乡下乡创业系列政策,落实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探索建立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信息共享和信用乡村、信用园区推荐免担保机制,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用地、用工等问题,为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提供良好创业环境。

乡村人才要育好。好的人才不仅要精挑细选选出来,还要勤于施肥培育好。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亿万农民自己的事业。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主体,农民群众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推进组织方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二要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培养。乡村干部是乡村振兴计划实现的最基层的组织者、忠实的实践者和有力的推动者。要通过外出培训、上挂锻炼、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干部提供多种培训锻炼的机会,切实解决一些乡村干部存在的眼界不宽、知识面窄、思维僵化等问题;提高农村干部科学谋划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群众信任、信念坚定、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乡村干部队伍。三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大力培养乡村实用人才,重点加强果蔬种植、苗木栽培、水产养殖、畜禽兽医、产品流通、电商直播、智慧农业等技能性培训,不断提升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科普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现场参观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学用实效。邀请专家手把手传授等方式,加强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乡村人才要留好。留住优秀人才,就要主动为人才扎根基层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一要待遇留人。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要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帮助。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等保障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人才在基层“劳有所得”。持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为乡村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生活工作环境。二

要感情留人。“留才”贵在“留心”,要打好“乡情牌”和“乡愁牌”,做到用感情留人、乡情动人。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用心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人才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价值得到最好体现,增强人才在基层的成就感、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激励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三要事业留人。人才注重的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空间,若要留住人才,就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事。要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探索建立乡、村两级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机制,注重从村干部中直接选拔乡镇干部和领导干部,打通村干部成长通道,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

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关键是推动发展目标的转向、战略任务和投入重点的转移以及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一重要科学判断立足中国国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全面看待和深刻理解“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关键是推动发展目标的转向、战略任务和投入重点的转移以及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投入、体制和政策保障。

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下一步要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把“三农”发展目标转移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来。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尽快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诸多领域。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乡村产业、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加快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建立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内容。作为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与脱贫攻坚相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更长、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打赢这场持久战。从脱贫攻坚战转向乡村振兴持久战,需要做好长远全局谋划,强化资金、人才等投入保障,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和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在人才保障上,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人才下乡、农民工返乡和城镇居民回乡,做好农村干部、经营主体、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培训,为农村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减贫工作体系,形成了包括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资金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监督、考核评估等在内的制度体系。推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需要认真总结并借鉴脱贫攻坚中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新的工作体系。要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和分工,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乡村振兴绩效评价、考核和监督,确保乡村振兴全面扎实推进。

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还应推动政策体系的完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当前,要对现行的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其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估,按照其性质实行分类处置,逐步将现有的扶贫政策分类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下统一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村支持政策、欠发达地区政策和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415:乡村振兴相关理论文章汇编1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8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