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4:精神谱系等述评综述文章:新华社精神谱系等述评综述文章汇编(56篇)

2024-02-07 23:10:57 587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精神谱系等述评综述文章:新华社精神谱系等述评综述文章汇编(156篇)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建党精神启示录和系列精神述评

1.1精神之源精神标识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胡浩、史竞男、丁小溪、高蕾、王子铭、刘硕】

【新华社北京2021719日电】························································8

1.2信念的力量指引胜利

——井冈山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周玮、高皓亮、赖星】

【新华社北京202178日电】························································17

1.3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井冈山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赖星】

【新华社南昌2021721日电】······················································21

1.4融入血脉的信仰,生生不息的力量——苏区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赖星、邬慧颖】

【新华社南昌2021729日电】······················································25

1.5前进路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长征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2021715日电】······················································28

1.6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代代人的血脉传承

——长征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2021730日电】······················································32

1.7宝塔光辉映照未来——延安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蔡馨逸、邹多为、李浩】

【新华社北京202182日电)】······················································35

1.8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

——抗战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屈婷、陈聪】

【新华社北京202184日电】························································39

1.9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抗美援朝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成欣、梅世雄、赵洪南】

【新华社北京202189日电】························································43

1.10筑牢新时代维稳戍边的钢铁长城——兵团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潘莹、何军】

【新华社乌鲁木齐2021811日电】·············································47

1.11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李铮高爽】

【新华社沈阳2021816日电】······················································50

1.12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焦裕禄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翟濯】

【新华社郑州2021818日电】······················································53

1.13奋斗的红旗永不褪色

——大庆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杨喆孙彪唐铁富】

【新华社哈尔滨2021823日电】·················································56

1.14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李国利】

【新华社北京2021825日电】······················································59

1.15春天的故事,不朽的传奇——特区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孙飞】

【新华社深圳2021830日电】······················································63

1.16为祖国拼搏

——女排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曹剑杰】

【新华社北京202191日电】························································66

1.17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抗洪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余贤红】

【新华社北京202196日电】························································69

1.18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抗击非典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姚均芳】

【新华社北京202198日电】························································72

1.1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抗震救灾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陈菲谢佼刘夏村】

【新华社北京2021913日电】······················································75

1.20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载人航天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

【新华社北京2021916日电】······················································78

1.21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劳模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樊曦】

【新华社北京2021920日电】······················································83

1.22勤奋工作踏实劳动——劳动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周圆】

【新华社北京2021922日电】······················································86

1.23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工匠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新华社北京2021927日电】······················································89

1.24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科学家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华社北京2021927日电】··························································92

1.25生命至上举国同心——抗疫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新华社北京20211011日电】····················································95

1.26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脱贫攻坚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周圆杨静】

【新华社北京20211013日电】···················································99

1.27独立自主敢闯新路

——遵义会议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黄玥李惊亚】

【新华社北京20211018日电】················································103

1.28坚定信仰宁死不屈

——红岩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刘敏陈国洲周文冲】

【新华社北京20211019日电】················································106

1.29艰苦奋斗一心为民

——西柏坡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范思翔闫起磊】

【新华社北京20211021日电】················································109

1.30不怕牺牲依靠群众——照金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新华社北京20211027日电】················································112

1.31气贯长虹英雄史诗

——东北抗联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徐壮】

【新华社北京20211028日电】················································115

1.32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南泥湾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邹多为蔡馨逸】

【新华社北京20211029日电】················································118

1.33百折不挠乐于奉献——太行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新华社北京2021112日电】···················································121

1.34红旗不倒火种绵延

——大别山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孙楠】

【新华社北京2021113日电】···················································124

1.35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沂蒙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王鹏杨文】

【新华社北京2021114日电】···················································127

1.36爱党信党鱼水情深——老区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熊丰余贤红】

【新华社北京2021118日电】···················································130

1.37为了人民服务人民

——张思德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李晓明刘驰】

【新华社北京2021119日电】···················································133

1.38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红旗渠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韩朝阳】

【新华社北京20211111日电】·················································135

1.39热血沃黑土

——北大荒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新华社北京20211115日电】·················································138

1.40牢记使命绿色发展

——塞罕坝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于佳欣】

【新华社北京20211117日电】·················································141

1.41甘当路石民族团结

——“两路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刘洪明】

【新华社北京20211118日电】·················································145

1.42雪域高原上的赞歌

——“老西藏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刘硕、王琦、张京品、王泽昊】

【新华社北京20211122日电】·················································148

1.43胸怀祖国无私奉献——西迁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许祖华】

【新华社北京20211124日电】·················································151

1.44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王杰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刘小红】

【新华社北京20211125日电】·················································154

1.45伟大觉醒、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新华社北京20211129日电】·················································157

1.46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青藏铁路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周圆樊曦】

【新华社北京20211130日电】·················································160

1.47不等扬鞭自奋蹄

——“三牛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屈婷陈聪袁汝婷】

【新华社北京2021122日电】···················································164

1.48胸怀家国担当作为

——企业家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谭谟晓】

【新华社北京2021126日电】···················································167

1.49追逐梦想协同攻坚——探月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胡喆】

【新华社北京2021127日电】···················································171

1.50自主创新追求卓越

——新时代北斗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

【新华社北京2021129日电】···················································174

1.51互联互通命运与共——丝路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马卓言】

【新华社北京20211213日电】················································177

新华社四篇伟大成就综述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光辉历程综述·····································180

1.52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樊曦】

【新华社北京2021720日电】···················································180

1.53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新华社北京2021721日电】···················································184

1.54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王希】

【新华社北京2021723日电】···················································187

1.55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周圆】

【新华社2021年北京724日电】···················································190

1.56伟大成就恢弘史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综述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新华社北京2021719日电】···················································193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胡浩、史竞男、丁小溪、高蕾、王子铭、刘硕】

【新华社北京2021719日电】

中国共产党,为何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为何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回望巨轮启航之时: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块基石,支撑起100年来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巍巍大厦,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不同于其他任何政党的精神标识。

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长征路上的熊熊火炬、宝塔山上的闪耀红星……薪火相传,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实践。

当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奉献家国,中华民族挺起精神的脊梁,文明古国迎来辉煌的新生。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那电光石火般的文字,吸引着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心驰之、神往之、践行

—8—

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1月,毛泽东复信蔡和森,对其提出的“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这年夏天,上海石库门,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为着同一理想走到一起。

当他们举起右拳,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也就具备了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精神特质。

1934年,领到红四方面军为优秀党员签发的党证,陈波特地缝了一个小皮囊别在腰上,将党证贴身携带。几年后,陈波在一次滚雷试验中遭遇意外,苏醒后第一件事,便是用仅剩的那只手焦急地寻找党证还在不在。

历长征,越封锁,战甘南……“独臂将军”陈波一路走来,那张鲜血浸染的党证始终牢牢系在腰间。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狱中留诗“伫看十年后,红花开满地”的邓中夏,坚定“信服科学的社会主义”的钱学森,认为只有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的黄文秀……

回望百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向着理想坚定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那里继承的,不仅仅是真理和理想,更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而这也恰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井冈山上的艰辛求索,到“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创举,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抉择……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不断寻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3页纸,近500字,用铅笔写在16开的白纸上,年深日久,纸面已微微泛黄。

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这份看似平常的手稿,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拟就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人以“走自己的道路”的理论自觉,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立足中国国情,回应时代要求,总结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旗帜上闪耀着一道道真理的光芒。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昔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高唱着“要为真理而斗争”微笑饮弹、从容赴死。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听到父亲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在庆祝大会电视直播中响起,“七一勋章”获得者、与党同龄的百岁老人瞿独伊,双眼透出神采。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一以贯之,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20121129日,国家博物馆。

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庄严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时间在这一刻被标注上了特殊的意义,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新一代共产党人手中。

在他身后,整个展览如同一条时间长廊,勾勒出中国沧桑巨变,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00多年前,西方列强疯狂劫掠,曾处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犹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一切,深深刺痛着历来抱有家国情怀,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人的心。

查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出身,他们大多是教师、律师、职员,有着体面的职业、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组建共产党,不是为了自家、小家,而是为了大家、国家。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以身许国的誓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陈乔年就义时心里装的仍是民族的未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方志敏身处牢狱不忘畅想“可爱的中国”,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

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心声,化为党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仅成立一年,就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因为崇尚天下为公,才能做到克己奉公;因为心有“大我”,才能牺牲“小我”。

血与火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只为“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更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

1957年,开国将军甘祖昌解甲归田,回到老家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当起了农民。为了把粮食产量搞上去,甘祖昌像当年打仗一样豁出命来干,带领乡亲们修水库、渠道,改造农田,把“光头山”变成了丰收岭。

临终之际,甘祖昌心里仍然牵挂着乡亲的收成:“领了工资,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的全部买农药化肥……”

前三分之二人生用钢枪保卫人民,后三分之一人生用锄头造福人民。甘祖昌一生征战,只为初心如一。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为让“全国人民穿好衣”坚守一线42年的纺织女工黄宝妹,“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援藏干部孔繁森,“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老支书黄大发……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滚烫炽热的赤子之心投入祖国建设事业,创造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奇迹”。

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样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时突出重围,才能在面对逆境的关口毅然奋起。

正是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激励下,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一双贴满膏药的手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正是这双手,在过去的13年里,托举起了约2000名大山女孩求学改变人生的梦想。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心中只有学生。仅家访,她就走了近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3圈。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张桂梅的发言道出了千千万万当代中国共产党员的心声。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一以贯之,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明确回答:“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在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内,巨幅长城主题漆画铺展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阔图景,与同样是大红色调的花岗岩地面交相辉映。

红色石材来自四川雅安,被当地人称为“红军红”。80多年前,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无数战士血洒疆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党员烈士达370多万人。

毛泽东曾说过:“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成立就面临着严峻形势和残酷斗争。

“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只有在敢于牺牲和勇于斗争中才能求生存、求发展、求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就是凭着这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党带领人民以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气概,一次次战胜了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一

次次实现了看似不可实现的奇迹,用鲜血和汗水写就慷慨壮丽的英雄史诗。

81192,一个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战机编号。

200141日,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驾驶81192号战机紧急升空迎敌,拦截美军军机,被对方螺旋桨打掉尾翼。

知道自己已无法返航,王伟在电台里嘱咐战友们继续前进。守护祖国海疆不怕牺牲的英雄,践行了自己入党志愿书中的诺言:我只想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建党百年之际,知乎上的问答引发网友关注——

“建党这100年来,为什么那么多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被完成了?”

“因为他们始终是革命者!”

“没有天降国运,只有战斗不息!”

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到和平时期的攻坚克难,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革命精神到“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胆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一以贯之的风骨和品质。

20196月,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把刚刚开始的一辈子,献给了她眷恋的土地。

遍访贫困户、推广种植砂糖橘、建立电商服务站……驻村一周年的那天,她已在崎岖的扶贫路上奔波了两万五千公里。

“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阻拦我前行?”向贫困宣战,不顾自己的利益和安危,这是黄文秀和其他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们无悔的选择。

脱贫攻坚以来,1800多名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抗震、抗洪、抗疫等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谱写着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一以贯之,始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短短80个字的入党誓词,包含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目标等,用最精炼、最质朴、最有力的语言,明确了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铿锵有力的誓言,诠释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价值追求。穿越历史的烽烟,这份品质和追求一以贯之,始终镌刻在鲜红的旗帜上,涌动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党放在心中,将人民放在心上。

“你是什么人?”“共产党人。”

“你们的人在哪里?”“到处都有。”

“你把他们供出来!”“比上天还难。”

1931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因叛徒出卖被捕,这段他被捕时与反动派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到十指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的坚贞;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凛然,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笃行……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红军“剪下半条被子留给百姓”;从全面小康、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不能少”,到疫情面前“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崇高情怀。

这种品质、这份情怀,令党和人民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化作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初创之际,中国共产党便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难以解决的中国革命动力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1949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著名的战地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一艘满载解放军战士的木船上,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撑船向对岸奋力划去。

她的背影定格成美丽的瞬间……

这位“背影姑娘”叫颜红英,当年19岁的她与家人轮流摇橹、掌舵,载着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出发。纷飞炮火中,像颜红英这样支援渡江战役的百姓超过2万名。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这首传唱多年的经典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道出了老区人民的心声。

苏区干部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好作风代代传承。

“村干部帮我们换了1000米的抽水管道,大家现在不愁用水了”“村里联系专家到田间讲防虫知识,我们都很高兴”……在这首山歌的诞生地江西省兴国县,提到基层干部,当地百姓纷纷点赞。

在抗战关键阶段开展延安整风;在即将全国执政时,提出“两个务必”;在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

每逢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会以铮铮铁骨、耿耿丹心,擦亮自我革命的底色。

“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

202176日晚,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中国共产党党旗与外国政党党旗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和世界各国政党领导人共聚“云端”,深入探讨人民幸福与政党责任,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展现在世界面前。这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奥秘所在,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开创未来的职责担当。

百年薪火相传,百年历久弥新,伟大建党精神必将激发全党全国人民逐梦前行的磅礴力量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85年前,为了寻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西北角”。

在采访中,斯诺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

欲望,那种热情”所打动,认为“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如今,斯诺探访过的大地早已换了人间,而精神之火绵延不绝。

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到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说。

建党百年之际,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祭扫者络绎不绝。

因电视剧《觉醒年代》而广为人知的3位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墓前,放满了写给先烈们的信。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同济大学一名“00后”新党员在信中写道,“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在嘉兴南湖的水波粼粼、井冈山头的翠竹青青、西柏坡上的白云悠悠,留存于大江大河的奔涌、日升月落的永恒,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

今天,中华民族又站在新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仍未结束。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要高举真理火炬照亮前行之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更要牢记为什么出发;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要紧紧依靠人民,汇聚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祝灵君认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落实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部过程之中。湖南省长沙金鼎山育种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繁忙而有序。

“储备超高产技术,保障基本口粮安全。我们要把这件事扎扎实实做下去,不辜负前辈们为国为民的初心。”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

从科技攻关第一线到乡村振兴主战场,从航天空间站到城乡最基层,从机关单位到工矿企业……伟大建党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伟大力量,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激起更多中华儿女的心灵共鸣。

中共一大纪念馆人头攒动。鲜红的党旗前,参观者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铿锵有力。

202177日起,“伟大建党精神”展陈与参观者见面。“我们要建设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守护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让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初心在上海这座光荣城市永放光芒。”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薛峰说。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昂首挺进,要以伟大建党精神鼓舞斗志、指引方向,汇聚“再赶考”的磅礴力量,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解锁“强国有我”的精神密码。

同新四军老战士一道回望沙场硝烟,听小岗村“18个红手印”的故事,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红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脉,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伟大建党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发扬光大。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

19212021,再到2035、本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路向前,必将以新的精神伟力书写新的时代篇章,必将以新的伟大胜利铸就新的精神丰碑。

(新华社北京719日电记者张晓松、胡浩、史竞男、丁小溪、高蕾、王子铭、刘硕)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井冈山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周玮、高皓亮、赖星】

【新华社北京202178日电】

井冈山八角楼前,一棵在石下萌芽扎根的枫树竟把石头撑开,历经90余载风雨依然高大挺拔。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一盏红军在井冈山使用的油灯,映照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变的初心与信念。

循着百年大党的精神之源,让我们聚焦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这个重要的红色坐标——井冈山,解读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密码。

1927年,毛泽东引兵抵达井冈山茨坪,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2016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信念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廊上,一份90年前的入党宣誓书引人注目:

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1931年,井冈山老区贫苦农民贺页朵在榨油坊昏暗的油灯下写下誓词。虽有不少别字,却真实反映了一位农民党员的忠诚与信仰。

一份誓词,代代坚守。贺页朵的两个孙子先后参军,其中一人在战场上牺牲。牺牲前,他写下家书:现在我就要临近战斗,在战斗中我一定要英勇杀敌……生为祖国人民而战斗,死为祖国人民而献身。

井冈山时期,近五万名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支撑他们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

—17—

8山精神的灵魂。

任岁月流转,信仰如日月之恒。

在和平年代的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包括井冈山革命老区遂川县珠溪村村支书邹齐胜在内的全国1800多名党员、干部牺牲。

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的危急关头,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献出宝贵生命。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永葆青春?最根本、最深刻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

光不灭,强大的理想信念,让我们党发挥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政治优势。

道路

井冈山,被500多座大大小小的峰峦环绕。

曾经,这里只有几条羊肠小路穿过五大哨口,通往周边各县;如今,崇山

峻岭间,四车道盘山公路伸展蜿蜒,更有列车飞驰穿梭,飞机直航各地……道路决定命运,历史昭示未来。

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

2017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脱贫之后的路怎么走?井冈山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中国旅游百强县……如今的井冈山,摘掉贫困县帽子,戴上一顶顶新帽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像井冈山这样的可喜变化,如星火燎原,在神州大地处处发生。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正指引各地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奋斗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

——井冈山精神述评

2021年7月8日电】

是一样苦……”

好在苦惯了,平淡的语气背后,是当时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红军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为解决食盐紧缺的困难,广大军民把老房子的墙根土挖出来熬硝盐;军民还白手起家,创办起红军被服厂、造币厂、印刷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神山村,这座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变身网红打卡乡村旅游点。全村开起了16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4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几乎为零增至50多万元。

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村民彭夏英说。

村庄广场上,一面由村民开怀大笑的照片组成的笑脸墙,生动定格了他们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

井冈山的新面貌可谓中国百年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

从山河破碎到团结统一,从民不聊生到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从困惑彷徨到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党领导人民历尽艰难而初心不改、百折不挠,朝着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只陶罐,里面装的是已经发黑结晶的食盐。

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资匮乏,尤其是食盐和药品。红军把缴获的食盐分给了村民,村民李尚发分到食盐后舍不得吃保存下来,以备红军不时之需。

1959年,老人将这罐珍藏了31年的食盐捐给了博物馆。

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这罐盐正反映了当年红军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同甘共苦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并取得胜利的真正原因——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百年来,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到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

19—

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从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的誓言,到当好人民公仆的号召;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勇毅,人民至上始终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调研考察时说的这八个字,饱含期望、意蕴深远。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历史会见证,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不朽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华社北京78日电)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井冈山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赖星】

【新华社南昌2021721日电】

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

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闪耀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之光。

这道光,指引中国共产党越过万水千山,创造百年辉煌;这道光,跨越时空,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黑暗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让中国走向光明的火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纷纷受挫。尽管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不辞而别,有人叛变投敌,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牺牲时28岁;

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

……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内,镌刻着一排排烈士姓名。仅仅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共有4.8万余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因为信仰,革命先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生命有限,信仰永恒。

2016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1—

信仰如光,为信仰而奋斗的人,就是追光者。

在脱贫攻坚战中,包括井冈山革命老区遂川县珠溪村村支书邹齐胜在内的全国1800多名党员、干部牺牲。

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的危急关头,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献出宝贵生命。

(二)

当时一系列接连的失败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

革命之路,何去何从?放弃攻打城市,转战井冈山!毛泽东踏出的这一步,成了中国革命崭新的起点。

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2017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井冈山的历史开启新篇章。

初心如磐,砥砺奋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险滩激流中开辟出崭新航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站在2021年瞻望未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愈挫愈勇的政党,具有脱离险境的神奇力量,不断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传奇业绩。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严酷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成功做成了一大“奇事”——“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正是因为有了艰苦奋斗这一件重要“法宝”。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井冈山市充分意识到,财政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等是井冈山最突出的短板问题。若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井冈山就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步伐、打牢基础,因此“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都略高于江西省、吉安市目标要求。

“这些目标既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奋斗姿态,又符合井冈山的发展实际,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井冈山市市长焦学军说。

人以奋斗而立,党以奋斗而兴,国以奋斗而强。

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征途漫漫,只有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才能继续创造新的传奇业绩。

(四)

五百里井冈,青山莽莽,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巍然屹立。

19288月,国民党反动派的四个团向井冈山进犯,在根据地群众帮助下,红军以不足300人的兵力打退近6000名敌人的进攻,创下以少胜多的奇迹。

“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红军为什么能够赢得这场战斗?”不少游客问。

“答案就在于党和红军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充分发动群众,筑成了一道不可战胜的铜墙铁壁。”一旁的讲解员回答道。

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无论时光流转,始终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标尺,以人民“看得见”的初心使命、“用得好”的民主制度、“信得过”的党群关系、“能管用”的监督机制,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站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向前迈出更大的步伐,14亿中国人民携手迈入现代化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70余年前,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的感言,用来解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同样贴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壮阔,大道光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不朽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苏区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赖星、邬慧颖】

【新华社南昌2021729日电】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0年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江西瑞金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他们将未来中国的种子播种,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

从此,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成为融入苏区儿女血脉的信仰,并在岁月中不断延伸、传承,从红土地到全中国,凝聚成生生不息的力量。

(一)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930年,毛泽东同志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学预见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此前,红四军主力已突破重围,转战赣南、闽西,揭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即使时隔90余年,我们依然能从这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到其中激荡人心的民族梦想与自信力量,这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回响。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不仅源自对国家和人民的朴素感情,更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他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站在建党百年新起点,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苏区精神,回应时代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在两个结合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

—25—

融入血脉的信仰,生生不息的力量

——苏区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赖星、邬慧颖】

【新华社南昌2021年7月29日电】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二)民心,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根据地

是什么力量让百姓铁了心跟党走?

答案,或许就在毛泽东同志朴实而深沉的话语中。1934年,他在瑞金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阐述了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个每天都在为生存而战的年轻政党,把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等群众身边的小事摆在重要位置。

任凭光阴流转,人民至上的初心始终不渝。

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就表达了当年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赞颂之情。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要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正风反腐、打虎拍蝇,扎紧制度之笼、高悬巡视利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人以不负亿万人民的决心,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以全面从严治党激荡清风正气、凝聚党心民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确保党的事业始终长盛不衰?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宣示!

(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统辖

12块苏维埃区域,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0万。

然而,乡野间一座仅500余平方米的小小祠堂,便下了整个红色政权的首脑机关。走进瑞金叶坪镇谢家祠堂,可以看到10余个用木板隔出的小间,其面积虽小,却有着响亮的名字:外交人民委员部、司法人民委员部……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广大苏区党员干部以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进取精神,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得苏区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融入血脉的信仰,生生不息的力量

——苏区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赖星、邬慧颖】

【新华社南昌2021年7月29日电】

史料记载,当时苏区先进县学生入学率达60%,而在白区号称教育最发达的江苏省也只有约10%。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从苏区时期便开始显现。

从瑞金到北京,一条艰苦奋斗的红线穿起了共产党人推翻旧世界、创立新中国的实践。在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让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征途漫漫,只有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才能继续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四)于都河河水起伏光点闪烁,像是一颗颗跳动的归心。

年过百岁的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时常坐在自家小楼前,遥望进村的乡路。

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照顾好家里人,一定要等我回来。丈夫80多年前的临别一言,让她痴等一生。

在中央苏区,终其一生守望家人归来的故事并不鲜见。赣南有名有姓的烈士10.8万余人,其中3.2万余人北上无音讯;长征途中,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苏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倾其所有,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奉献和牺牲,令人震撼。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曾写道,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了人民幸福,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以无怨无悔的奉献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脱贫攻坚以来,1800多名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抗震、抗洪、抗疫等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谱写着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伟大的牺牲之中蕴含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苏区精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长征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2021715日电】

发布时间:20210716

一件满是破洞的棉衣、一双无法覆盖双脚的布草鞋,静静陈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80多年前,一支衣着褴褛、装备简陋的队伍,像地球的红飘带一样穿越了中国大地的险山恶水,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

双脚丈量大地,鲜血铸就河山。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茫茫草地……这是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6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定理想信念党岭山,高5000多米,红军长征翻越的雪山之一。

茫茫雪地之中,一只胳膊直直伸着,胳膊的主人却早已冻僵。掰开这名战士紧攥的拳头,一本党员证和一块银元赫然出现在眼前。

“中共党员刘志海,19332月入党。”党员证宣示着他的身份,一块银元成了他最后一次交的党费。

这是一段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征途。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鲜血铺就二万五千里,留下了“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28—

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他们不怕艰难险阻甚至流血牺牲,捍卫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80多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从未湮灭。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脱贫攻坚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产党人每每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精神,谱写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2019年,因为一次山洪,扶贫干部黄文秀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去世前3个月,她曾发布一条朋友圈,纪念自己驻村满一年:“我心中的长征!”在广西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黄文秀步履不停为乡亲们奔走,带领88户共418人脱贫。山路太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车用。驻村满一年那天,汽车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

像黄文秀一样信念坚定、无怨无悔的奉献者不胜枚举。在脱贫攻坚征程上,有1800多人牺牲;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彰显出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宝贵品格。

一切从实际出发

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从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湘江战役给红军带来了惨重的损失。残酷的现实说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无法领导党和红军完成历史使命。

19351月,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在这之后,“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同样一支红军,从被动挨打,到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并夺取战略转移的主动权,离不开共产党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与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党在血与火中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百年来,在多少个路口,中国共产党用理论联系实际,开辟出新的伟大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

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76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

“为什么我们家没有门?”

“门板被你爷爷拆下来给红军搭桥了。”

这是红军后人刘光沛幼年时与母亲的对话。红军长征出发时,江西省于都县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通过8个主要渡口、5座浮桥,红军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征途。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群众为什么靠得住?

“红军来了,肚子能吃饱。”瑞金市云石山乡的老百姓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还帮忙解决生活困难;

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沙洲坝老百姓喝水问题,老百姓给这口井起了个名字——“红井”;

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以真心对待人民,人民也会还以真心。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也必然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历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献出宝贵生命……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年来,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精神品格从未改变。一路走来,党也依靠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众多人间奇迹。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前路光明,共产党人必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长征精神,中华民族必将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新华社北京715日电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长征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2021730日电】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4D+六面沉浸影院,将观众带入当年红军长征的真实场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动人心魄、感人奋起。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立志走好新的长征路,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想与信念无论历经多大险阻,也必须把发电机背到指定地点,这是使命!

193410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进行战略转移。组织派了一个128人的加强连,保护中革军委仅有的一台发报机和一台68公斤重的手摇发电机。最初是8个人轮着抬发电机走,随着连队伤亡的战士越来越多,抬发电机的人越来越少。

无论多么艰难,沉重的、染着红军鲜血的发电机始终没有被扔下。过草地前,加强连只剩3个人,这3名战士硬是把设备安全运抵延安,保证了部队信息的传递,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80多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从未湮灭。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脱贫攻坚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一个个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新的长征路书写使命担当。

2019年,因为遭遇山洪,扶贫干部黄文秀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去

世前3个月,她曾发布一条朋友圈,纪念自己驻村满一年:我心中的长征!

—32—

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代代人的血脉传承

——长征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2021年7月30日电】

在广西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黄文秀不停地为乡亲们奔走,带领88户共418人脱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私家车当工作车用,驻村满一年那天,汽车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在脱贫攻坚征程上,有1800多人牺牲。他们中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是信仰的力量!方向与道路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的《遵义会议》诗作,回顾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月,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当前应采取的军事方针,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支持。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并夺取战略转移的主动权,走向新生、走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是共产党人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特别的智慧、胆略,开辟出新的伟大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

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76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人民与江山

193410月,30万江西于都人共同守着一个大秘密——夜里,百姓扛

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代代人的血脉传承

——长征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2021年7月30日电】

着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划着渔船为红军架桥;清早拆桥隐匿,一切恢复原样。

反复4天,直至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全部渡河,踏上漫漫长征路,敌人竟然始终毫无察觉。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贵州石阡困牛山上,敌军把百姓抓来当肉盾,红军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当俘虏,吹响冲锋号,砸烂枪支,纵身跳崖;

红军来了,肚子能吃饱。瑞金市云石山乡的老百姓感念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帮忙解决百姓生活困难;

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

红军长征路上,新时代长征路上,无数动人的故事都在诠释: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以来,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已见证近2000名女孩考上大学。建校13年来,她像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复一日从不停歇,点亮大山女孩们的人生梦想。

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研究的根,是我生命的根,高原医学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全身14处骨折,双眼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身体饱受病痛折磨,却坚持扎根高原从医50多年,默默守护着青藏高原的万千生命。

一百年来,共产党人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精神品格从未改变。一路走来,党依靠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众多人间奇迹。

今天,中国人民正走在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征路上。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共产党人将继承前人事业,传承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延安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蔡馨逸、邹多为、李浩】

【新华社北京202182日电)】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1935年到1948年,这片红色热土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峥嵘岁月,见证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并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20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一)信仰伟力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组革命青年抵达延安的老照片令人动容——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目光坚定,神情脱俗。

照片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193711月上海沦陷后,一批爱国青年以救亡团体的名义,历时13个月,徒步1万多里到达延安。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抗战时期,延安如灯塔,成为4万余名知识青年拼死奔赴的革命圣地。

到延安去之所以响彻中国大地,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所有政党和团体中挺身而出,高擎抗日救国的大旗,让无数爱国志士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就是因为延安窑洞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1935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瓦窑堡会议上,党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5—

1945年,延安杨家岭,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从延安到全中国,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岁月流金,信仰永恒。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之路、抗击疫情第一线……一批批共产党人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正信心满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之魂。信仰的力量如大江大河,无惧暗礁漩涡,向着辽阔大海奔腾不息,势不可挡。

(二)实事求是

延安凤凰山麓的小油灯下,毛泽东写下著名的《论持久战》,驳斥抗日伊始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心信心。

油灯虽小,却见证伟大思想的诞生。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录159篇著作,有112篇写作于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们党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更将它根植于革命的土壤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详细阐释了实事求是为何物;党的七大又将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

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制胜法宝,领导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延安期间,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我们党之所以能实行正确的大政方针,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民族复兴,道阻且长,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

【新华社北京2021年8月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百年历史上,每到关键抉择时,总伴随着源自实践的思想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以新常态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到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引领中国经济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今天,中央党校广场上仍矗立着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校训——“实事求是,其深刻含义不言自明。

(三)人民江山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94498日,延安枣园广场。毛泽东同志在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随后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幸福渠涓涓流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旧窑洞至今流传着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佳话……西方世界从延安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深得民心、充满活力、前景无限的政党。

今天,北京中南海新华门的照壁上,镌刻着以毛泽东手写体拼接而成的

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庄严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宗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顶层设计,无处不蕴含着大写的人民两字:脱贫攻坚——“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深化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推进法治——“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文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从严治党——“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7—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瓜连的蔓子,蔓子连的根。老百姓连的共产党,共产党连的人民。这首延安时期的信天游,至今回荡在历史的天空。

(四)艰苦创业

在南泥湾开发区,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和南泥湾开发区规划馆百米之隔,一座铭记创业史,一座实践发展观。

回望历史,那是一段空前困难的岁月,日军大规模扫荡,国民党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存亡抉择之际,毛泽东同志给出了八个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令荒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五谷丰登的好江南,并建立了农业、工业、运输业与商业等一系列比较完备的企业,打下了一个能够达到完全自给的经济基础

如今的南泥湾更与往年不一般。稻田花海飘香,国家湿地公园成候鸟天堂,绿色乡村与红色旅游相映生辉,生物育种、数字农业、生态农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荣共生的发展蓝图在南泥湾徐徐铺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从嫦娥四号探测器征服月背,到鲲龙号海上首飞,再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太空漫步,探索星辰大海的铿锵步伐正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现中国梦的缩影。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是靠近胜利彼岸,越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新征程,向着光辉未来勇毅前进。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抗战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屈婷、陈聪】

【新华社北京202184日电】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首

《义勇军进行曲》,铭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策动九一八事变起,全体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抗争14载,以巨大牺牲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

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全国人民总动员:爱国情怀空前激发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陈列着一封当年中共晋中特委组织部部长王孝慈写给弟弟的家书。信里写道:“‘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抗战14年间,一个声音始终坚定如磐——

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

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

沧海横流显本色,砥柱中流挽狂澜——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指引着中国抗战的胜利方向,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形成势不可挡的全民族抗战历史洪流。

不屈的中华大地,写满共产党人、民族赤子的家国大义——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东北抗日联军第31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与日军作战被俘,在慷慨就义之时给年幼的儿子

—39—

留下诀别信。

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不畏日军胁迫,绝食殉国。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发动和武装人民群众……为着中国人民的幸福,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抗日力量中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的一群人。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舒健说,抗战期间民众的忧患意识、国家观念、民族意识被彻底激发,中国共产党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

共甘苦、共生死:民族气节昂然不死

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旗帜上醒目地写着两个字:不死!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谱写中华民族慷慨悲壮的精神壮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同年8月,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随朱德、彭德怀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

母亲: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左权给母亲写信言志。

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敌后游击战……1942年日寇大扫荡的突围转移战斗中,左权不幸牺牲。7年后,其母亲才知道儿子已为国捐躯。

1937年,四川安县。青年王建堂参军杀敌,他的父亲王者诚为出征的儿子送上一面白布大旗,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的字,左边用小字写道: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衡阳保卫战……侵略者每进犯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晋察冀、冀鲁豫、湘鄂赣、鄂豫皖……一个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民族救亡还是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敢于胜利、勇于牺牲的人民军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

忠贞不贰的意志:英雄气概写就史诗

【新华社北京2021年8月日电】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带着这份决绝,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部与日伪军战斗在白山黑水间,于19402月壮烈牺牲,时年35岁。他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

19418月,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当年9月围攻易县狼牙山,担任掩护任务的5位八路军战士顽强阻击敌人,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用石块砸向敌人……最后关头,勇士们宁死不屈,将枪支全部损毁,纵身跳下悬崖……

安徽芜湖市赭山上,安葬着中国远征军名将戴安澜将军的遗骨。1942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惨烈的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打出了国威。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时年38岁。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泽东为戴安澜题赠挽词,表达对这位抗日名将、民族英雄的深切哀悼。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四万万中华儿女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比壮烈的东方史诗。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信念赢得最后胜利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85月,陕北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拨开亡国论”“速胜论的迷雾,预见抗战胜利的光明未来。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大地激发出光复旧物、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伟力——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起抗日根据地,还进行了以新民主主义为内容的社会改革,成为当时爱国青年心中的圣地,集合了一群群优秀的中华儿女;

在云南昆明,建立于抗战烽火中的西南联大,在铁皮做顶、黄土做墙的教室里,在一次次凄厉的防空警报和日寇的轰炸中,培养出灿若群星的大师、科学家;

194599日,江苏南京,当年日军大屠杀劫后余生的市民,以胜利

41—

的狂喜亲眼见证日本侵略者签下投降书的历史时刻……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伟大抗战精神,锻造、光耀在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抗美援朝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成欣、梅世雄、赵洪南】

【新华社北京202189日电】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71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202010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一)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为祖国奔赴战场

“805步,鸭绿江桥十几分钟就过去了。忆及当年自己赴朝时的情景,志愿军老战士程茂友说,过鸭绿江的时候,就没想过回来。每个过江的战士都是抱着用生命保卫新生共和国的决心,视死如归。

19506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

—43—

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抗美援朝战争中,爱国主义成为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

志愿军英雄表示: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全国各族人民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全方位支援保障,体现了万众一心维护国家利益的强大意志。

炮火声远,复兴路近。今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新时代英雄赞歌唱响神州——

60载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张富清、用生命坚守祖国东大门的王继才、至诚报国的黄大年、英雄机长刘传健、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

(二)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冲锋的军号声成为许多美国士兵的噩梦。他们始终无法理解志愿军为什么一听到冲锋号就总能激起昂扬斗志,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这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志愿军第15军战士邱少云在作战潜伏中,不幸被敌人的燃烧弹击中。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强忍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

26岁。

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牺牲前,邱少云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这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赴朝作战前的动员会上,志愿军第20军连长杨根思向战士们发出了

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

这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上甘岭战役中,年仅21岁的通信员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用生命为战友开辟出前进的道路。

鏖战长津湖,战士们埋伏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冻死后仍保持随时准备冲锋的姿态。

朝鲜战场遍地是英雄。志愿军将士总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成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说。

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到和平时期的攻坚克难,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精神到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胆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民一以贯之的风骨和品质。

(三)为和平、为正义——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正义而战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也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195212日,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天寒地冻中,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三次潜入冰冷的水底,以自己21岁的年轻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崔莹生存。

朝鲜人民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上将沮丧地承认,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时,全世界看到,从战火中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维护人类和平的决心是多么坚定!

1958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盛大国宴上,充满深情地说:你们所建立的伟大功勋,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榜样,它将永远载在进步人类的史册上。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167月,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激烈交火。中国维和步兵营遭袭,两名战士牺牲。一位是刚满22岁的李磊,一位是33岁的杨树朋,他们都来自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所在的部队。

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上,28岁的杨根思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同的年代,同样的壮烈牺牲,同样的英雄无畏。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

我们会继承你们的精神,振兴我们的祖国。”“中国的勇士,每次望见五星红旗就会想到你们,向革命先烈致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奋斗!”……辽宁丹东鸭绿江畔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留言板上,参观者们以真挚留言致敬最可爱的人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自觉、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兵团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潘莹、何军】

【新华社乌鲁木齐2021811日电】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71年前,毛泽东写下诗句,对喜获和平解放、重焕生机的新疆大地激情展望。

195410月,党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开启新中国屯垦戍边新篇章。

此后,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源源不断汇入兵团事业发展洪流。在60多年的奋斗征程中,兵团儿女赓续红色血脉,始终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核的兵团精神,在边疆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家园的人间奇迹,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屯垦天山再造江南——艰苦奋斗创伟业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新疆军垦博物馆里,醒目展示着毛泽东当年对新疆10多万官兵发布就地转业命令。

彼时的新疆百废待兴,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人民生活贫苦不堪。发展生产,改变当地一穷二白落后面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初面临的一场硬仗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奠基人王震将军带领官兵们继承发扬南泥湾精神,本着不与民争利原则,进驻戈壁沙漠,在风头水尾的不毛之地,在亘古荒原上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

—47—

筑牢新时代维稳戍边的钢铁长城

——兵团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潘莹、何军】

【新华社乌鲁木齐2021年8月11日电】产运动,硬是从无到有建起一个个农牧团场。

喝苦咸水,住地窝子,人拉肩扛,挖渠引水,开荒造田,节衣缩食,白手起家……首批兵团军垦战士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出了第一匹布,榨出了第一块方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所在的石河子市,起初是一片戈壁荒滩,只有几家车马店和卖馕人家,很快崛起为兵团人自己选址、规划、建造的第一座城市。

林带千百里,万古荒原变良田;渠水滚滚流,红旗飘处绿浪翻;机车飞奔烟尘卷,棉似海来粮如山……”20世纪60年代,一首《边疆处处赛江南》的歌曲,让新疆兵团人的壮举传遍大江南北。

在美丽的塔里木河畔,至今仍传颂着塔河五姑娘的英雄事迹;王震大道、三五九大道、南泥湾大道、军垦大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所在的阿拉尔市街头,一条条以时代记忆、创业精神命名的道路,述说着难忘的奋斗岁月,感动并激励后人。

扎根大漠奉献进取——“胡杨精神代代传

天山南北,凡有兵团人的地方,就有绿洲。兵团人就像大漠胡杨一样,不论环境多么艰苦,都能顽强地扎下根来,荫蔽一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一份份历史资料、一件件文物,讲述着一代老兵感人肺腑的事迹。

1949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二军第五师151803名官兵,从新疆阿克苏出发解放和田,在天寒地冻中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创下18天沙漠行军1580里的奇迹。

此后,这群老兵一辈子扎根在沙漠边缘,投身生产建设,献了终身献子孙,胡杨精神”“沙海老兵精神感动、鼓舞了无数后来人。

兵团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传统,一代代接续奋斗。

20世纪60年代,上海知青李梦桃从黄浦江畔来到兵团六师,在位于中蒙边界的北塔山牧场当了一名赤脚医生,长年骑马行走在艰苦荒凉的牧区,为当地牧民送医送药,把一生奉献给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为了让兵团人告别用坎土曼辛苦耕作的生产方式,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农业机械技术,带领团队研究出两代铺膜播种机,实现两次技术革命,助力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实现质的飞跃。

筑牢新时代维稳戍边的钢铁长城

——兵团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潘莹、何军】

【新华社乌鲁木齐2021年8月11日电】

就这样,兵团人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进动力,在艰辛付出、开拓进取中收获丰硕成果。经过几代人奋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不仅成为新疆工业的重要奠基者,更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山南北、亘古荒原上,兵团人创造出人类发展奇迹。

热爱祖国甘当卫士——家国情怀筑长城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深植于一代代兵团人心中。

从默默守护国土安宁,到闻令即动、与武警部队和各族群众携手打击暴恐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坚持亦兵亦民、劳武结合、兵民合一,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涌现了一批批先进人物。

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是兵团九师161团职工,从1964年开始,50多年来,在萨尔布拉克草原深处,在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义务戍边20多万公里,被誉为西北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兵团十师185团职工马军武和妻子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以哨所为家,20多年来坚持在中哈边境护边、护水、护林。他自豪地说: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刘前东是兵团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党支部书记,他追随父亲足迹,在兵团海拔最高的边境连队抓民兵队伍建设,常年组织民兵骑牦牛巡逻护边,并想方设法带领职工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他们是广大兵团职工群众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缩影,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体现。

2014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说,兵团成立60年来,广大干部职工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战略作用。

一大批产业在兵团聚集、一项项制度不断革新……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推进深化改革,不断释放体制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从机关到基层团场、连队,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干部、专业人才和劳动力源源不断投身新时期兵团事业,汇聚成维稳戍边钢铁长城的新生力量。

新时代的兵团人正传承前辈铸造的宝贵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荣光。

49—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雷锋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李铮高爽】

【新华社沈阳2021816日电】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神州大地传唱半个多世纪。以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一代代中国人崇敬、追随。

2018928日,在东北三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他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并强调,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陈列着雷锋生前在部队开过的13号汽车。驾驶位上,端坐着雷锋的塑像,手中捧着一本《毛泽东选集》。

雷锋纪念馆馆长任广友介绍:“雷锋生前经常在车中学习《毛泽东选集》,他将《毛泽东选集》比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还在日记中写道: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生前在日记里写道:“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正因为拥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把平凡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所有。

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赞誉。一次雷锋在沈阳站换车,用自己的津贴费为一位丢了车票和钱的中年妇女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这位妇女含着眼泪问:“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50—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李铮高爽】

【新华社沈阳2021年8月16日电】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22年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真正做到了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也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结合的产物。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指引人们把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激励人们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

从一个名字到中国人的道德标识

19633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迅速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此后,每年的3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日记、雷锋事迹、雷锋形象,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成长。

目前,仅辽宁省就有7个雷锋主题纪念场馆,有一大批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车间班组、公交车、公共服务窗口等,有各级各类学雷锋标兵2000多人、注册志愿者641万人。

“雷锋”,早已从一个典型人物衍生为一种社会文化;从一个年轻战士的名字,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标识。在雷锋精神感召下,新的时代楷模不断涌现。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南社区年过80的靳国芳被称为“雷锋奶奶”。1992年退休后,靳国芳志愿为社区居民服务28年,从照顾困难家庭、调解邻里纠纷、为小区加装天然气管道、协调规划停车位,到成立政策法律宣传、环境卫生、空巢老人帮扶等11支服务队,靳国芳“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成为石家庄响亮的城市品牌。

雷锋当年是从鞍钢入伍的。19771月,又有一位鞍钢青年入伍,他叫郭明义。2010年以来,“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成为当地学雷锋活动的新载体。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在全国有分队1000多支,成员200多万人。2014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51—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李铮高爽】

【新华社沈阳2021年8月16日电】

那些为人民服务的人,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雷锋;社会风气出现问题之时,人们呼唤着雷锋……雷锋精神,已深深扎根人民心中,成为亿万中国人衡量生命价值、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尺;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始终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

精神永恒代代传承

抚顺雷锋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肖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所作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指出了“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历史必然。“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必须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引导人们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理念,自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彰显价值、作出贡献。2019年,辽宁整合全省学雷锋文化资源建立了雷锋学院,作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雷锋学院成立一年多时间,培训了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区市的600多个班次、4万余名学员。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要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一体化,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送温暖、献爱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新风、育新人,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扬正气、促和谐。据统计,目前全国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超过1.6亿人,志愿服务参与领域越来越广泛。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要紧贴时代,增强雷锋精神感召力。要把学雷锋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每一次大的突破、每一次大的考验中,自觉用雷锋精神旗帜鼓舞斗志、凝聚人心。

(新华社沈阳816日电记者陈梦阳李铮高爽)

52—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焦裕禄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翟濯】

【新华社郑州2021818日电】

19662月,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焦裕禄的名字传遍千家万户,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和全体党员干部崇敬的榜样。

在兰考工作的475天,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种泡桐,用生命树起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铸造出熠熠生辉、穿越时空的伟大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317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焦裕禄生平事迹。他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走进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首先见到的是焦裕禄震撼人心的奋斗誓言和临终遗言——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1962年冬,兰考县正遭受严重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焦裕禄临危受命,带领干部群众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他亲自带队调查,因为“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3个月的时间里,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跑了120多个大队,行程5000余里,掌握了整治“三害”的第一手资料。

焦裕禄长期患有肝病,剧痛难忍时,他用钢笔、茶缸盖、鸡毛掸子顶着肝部,日子久了,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焦裕禄始终艰苦朴素,他生前用过的棉被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

—53—

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

——焦裕禄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翟濯】

【新华社郑州2021年8月18日电】

个补丁。一次,当他听到自己的孩子“看白戏”时,立即拿钱让孩子到戏院补票。

……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广植泡桐,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大地接力奋斗。20173月,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如今制作成一件件美妙的乐器、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认为,焦裕禄精神丰富深邃,其核心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当年,兰考群众听说来了一位新的县委书记时,焦裕禄已经下乡三天了。为了拉近和群众的距离,他提出了“三同”工作法——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大雪封门夜,他不顾风雪访贫问苦。面对老乡“你是谁”的疑问,一句

“我是您的儿子”,让老乡热泪盈眶。

在兰考,焦裕禄只留下了4张照片,其中3张是别人给他偷拍的。他常说:“镜头要多对准群众,多给他们拍些照片,多有意义,拍我有啥用?”他把让兰考人民生活得更好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临终前,焦裕禄依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栽了多少……斯人已逝,“焦桐”有情。

79岁的兰考农民魏善民有一个保持了50年的习惯,每天一大早,他都要驮着扫帚、簸箕,到离家一公里外的一棵树下扫叶、浇水、施肥。

这是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一株小树苗,如今已长成5米多粗、26米多高的参天大树。附近的泡桐树更新了三四代,它仍傲然挺立。这棵树,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它为“焦桐”。

到最穷的人家吃派饭了解百姓实情,让女儿去又苦又累的酱菜园干活……每个在“焦桐”下休憩的人,都能讲出一段焦裕禄的故事。

“正是由于焦裕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民也把他放在心中最崇敬的位置。”颜晓峰说。

54—

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

——焦裕禄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翟濯】

【新华社郑州2021年8月18日电】

“百姓谁不爱好官”——人民呼唤焦裕禄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19907月,有感于焦裕禄精神,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填写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跟随焦裕禄工作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原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干事刘俊生,生前深有感触地说:“人民呼唤焦裕禄,是在呼唤我们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呼唤我们党的崇高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焦裕禄精神流淌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血液中:扎根乡镇50年的“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改革先锋孔繁森,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已经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28年的董亚娜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日复一日讲解着同样的内容,是否会感到厌倦?

董亚娜说,越讲焦裕禄精神,就越能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伟大。“焦裕禄书记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价值永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将激励全党干部群众进一步牢记初心使命,矢志奋斗前行,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新华社郑州818日电记者翟濯)

55—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二批精神述评和成就历程综述汇编

——大庆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杨喆孙彪唐铁富】

【新华社哈尔滨2021823日电】

1959926日,新中国成立十年大庆前夕,大庆油田被发现。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孕育了大庆精神。

60多年的奋斗中,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构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2019926日,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指出: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创业:铸就“大庆之魂”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石油作为国家建设的血脉,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然而,近代一百多年积贫积弱,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

20世纪50年代末,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历经艰辛探索,1959926日,位于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就此翻开。

19602月,来自祖国各地的数万名退伍转业官兵、科技工作者等,奔赴这片荒原,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

大庆精神,在这场气吞山河的大会战中孕育。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是最大的矛盾。”“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于19603月奔赴大庆,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说。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是这场大会战中所有参与者的共同追求与坚强决心。

大庆石油大会战,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会战初期,没有住房,会战职工只能住在牛棚马厩或挤在自己挖的地窨子里,

—56—

奋斗的红旗永不褪色

——大庆精神述评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0214:精神谱系等述评综述文章:新华社精神谱系等述评综述文章汇编(5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6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