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集团公司)
一、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国有企业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健康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原则。当前,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着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范围、员工生活习惯和诉求变化的挑战,尤其是微信、微博、抖音等传播载体,因其迅捷的传播速度、接地气的话语体系,深受大众欢迎。
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所面临的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舆情传播速度快渠道多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内容量大,员工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互动和分享,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在网络上往往会迅速发酵。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抢占舆论宣传阵地,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二)信息传播模式逐渐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壁垒逐渐被消除,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正在取代以信息为中心的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主体地位被淡化,信息传播的内容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互动性。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坚持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式丰富、内容充实、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媒体阵地。
(三)信息获取习惯逐渐改变
随着信息传播模式逐渐转变,企业员工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习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及时迅捷地交流分享,信息短小简洁,将整体内容分割成零散的碎片,往往以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现。这就要求要创新舆论传播方式,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适应员工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在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和心理诉求的基础上,逐渐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成效。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
面对舆论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方式逐渐转变、员工信息获取习惯逐渐改变的趋势,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工作观念。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应该积极转变工作观念,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媒体,通过新媒体渠道与员工形成互动,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导向,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
(二)抓好阵地建设。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要积极整合企业内外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统一管理舆论宣传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一是差别管理,实现不同媒体间优势互补。要根据各类媒体的不同特点,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功能进行区分,并分类管理,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针对微信内容深刻、对象精准的特点,把它作为理论学习、活动宣传的平台;针对抖音等短视频媒体访问便利、内容丰富、参与度高的特点,把它作为良性沟通、回应群众关切问题的平台。
二是夯实基础,打造有序高效的运营机制。要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把关,建立起坚实的领导机构。同时要制定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管理机制,确定信息发布方案、热点话题引导等各项工作流程,明确对新媒体运营管理的考核方法,以信息量、活跃度、推进工作和解决问题等指标进行衡量;对员工以个人或集体名义开设的“三微一网”自媒体平台,要建立信息备案,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发布要求,使企业新媒体阵地成为坚不可摧的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
三是苦练内功,组建专业灵活的运营团队。牢固占领和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不仅要有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还要组建好务实稳定的运营团队,这是阵地建设的关键。企业首先要搭建自己的新媒体团队,由专人负责企业新媒体运营,在企业党委领导下,从统筹策划到执行反馈,全方位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其次要培养“T字形”人才,对新媒体运营人员进行媒体统筹、文案、设计、短视频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培养团队成员具备较强的网络表达、沟通互动、灵活应变等能力,同时向其他社会影响力大的运营团队学习取经,古练内功,提高团队工作能力。第三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让团队在竞争中不断成长,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可以设置不同的竞争机制,奖惩分明,优胜劣汰。
四是精雕细琢,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首先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
善于运用视频、图片、新闻报道、各种造型或符号等,通过链接提供多元化的背景信息,使员工方便阅读、乐于分享,实现信息传播由单向式向互动式转化。其次要加大正能量原创性内容的生产力度,在标题上下功夫,把正能量的传播内容,打造成大家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受众中真正地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切实关注员工工作生活习惯和心理诉求变化,努力掌握新媒体舆论宣传的主要特点、内在要求和基本模式,完善传统媒体阵地,不断开拓新媒体阵地,积极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方式,开创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新途径。
全力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
加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集团公司)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和职工生存发展的压力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交织,强烈冲击着干部职工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使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从企业层面看,国企面临的外部压力有增无减。近年来,敌对势力大肆开动舆论机器,对竞争力越来越强的中国国企进行疯狂围剿,大肆炒作。国内也有一些人在故意抹黑、丑化国有企业,把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故意放大炒作,抹黑国企,矮化、丑化国企。这种来自国有企业外部的错误言论不仅会误导公众对国有企业产生错误认识,也对少数国有企业的干部和职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从个体层面看,国企员工思想多元化加剧。一些员工深受自由主义影响,热衷于传播网上的负面消息。一些员工深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盲目攀比导致心态的失衡,又进一步造成在工作中消极怠工、得过且过等行为,使职工队伍处于一种不稳定之中。一些员工因为个人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对单位认同度归属感下降,甚至个别人四处抹黑自己的企业,严重影响国企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三)从管理层面看,国企意识形态管理部门能力水平滞后于形势需要。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中占比较低,缺乏绩效考评的有效刺激,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被重视。有人觉得意识形态工作是“软工作”,不能体现为具体业绩或政绩。一些国企政工人员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存在惯性思维,缺乏创新精神,对新常态下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缺少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影响了实际工作效果。
二、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一)国企改革焕发生机为做好意识形态增添了信心。当前,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有企业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
献,而且还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六稳六保”工作中,国有企业发挥了“定盘星”“压舱石”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使命和担当,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加了底气。
(二)国企青年员工思想状况呈现向上向好的态势。近年来,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一大批学历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员工进入国企,成为国企的生力军。大部分青年员工把自己融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集体浪潮中,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拥护企业改革,对自身工作热情饱满,对自己和企业发展充满信心。青年员工加入,作为思想上的一股“清流”,为做好国企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新媒体倒逼机制为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提供新的契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员工的诉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表达,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到了必须创新、不创新就无法继续推进的地步。这种工作上的倒逼机制,是压力,同样也为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对策
(一)建强政工队伍这个关键力量。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科学配置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实行企业行政领导“一岗双责”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不低于正式职工总数1%的标准配足配齐专职政工干部,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责任能落实。二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由于多年来培训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工干部囿于业务能力不足,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力不从心,影响了工作开展。建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政工干部进行轮训。建立政工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使政工干部合理流动,在不同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成为复合型人才。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要根据意识形态工作特点和规律,制定更加合理公平的考核目标和办法,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对政治思想表现好、工作能力强、具备发展潜力的干部,可优先提拔使用,调动干部的进取心,彻底解决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现象。让政工干部感觉工作受重视、有前途、有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抓好青年员工这个关键群体。目前80后、90后的年轻人已经占到员工总数的xx%以上,他们是做好国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人群。青年员工的思想做通了,国企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就通了。针对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不断开创国企青年群体思想工作的新局面。一是从“居高临下”到平等对话。我们在面对思想活跃的青年群体时,既能讲大道理、更会讲小道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青年的现实生活、职业前途、如何安身立命等青年关心的话题结合起来,要让宣传教育更加“接地气”,只有这样,青年员工才能真正愿意听、听得进去。二是从单向说教到互动交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单向的,只有企业的宣传思想主管部门在发声,不大注重受教育者的反馈和感受,结果总是说不到青年员工的心坎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了解理解青年员工所思、所想、所盼,鼓励青年员工自创活动,不断强化青年员工的自主意识,融合运用案例式、情景式、互动式、沉浸式、自主式等教育方法,引导青年员工自我教育、主动教育,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从单纯正面宣传到文化感染。“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得不像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思想多元、强调个性主张的青年群体,要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由原来的正面教育、说教灌输为主,向潜移默化、渗透感召、以情动人转变。要充分把握、利用好青年员工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意识形态植入式广告”的实现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熏陶、艺术感染、群众性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青年员工的思想认识,把外在的要求转变为青年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用好新媒体这个关键变量。一是打造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传播的阵地。谁能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谁能用好新技术、新手段,谁就能占据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国企宣传部门要因时而变,应势而动,积极开通并用好企业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新媒体在“明辨是非、解疑释惑、联接内外、统一共识”方面的突出优势,旗帜鲜明地开展正面引导,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二是转变新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模式。要善于把握国企不同年龄段员工的特点以及新媒体传播的规律,积极探索形象式、融合式的传播新模式,例如,根据受众阅读的碎片化、浅显化的特点,在宣传过程中要坚持图片优于文字、视频优于图片、短片优于长片、动画优于静态图,增强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要少讲干巴巴的理论,多讲活生生的故事,找准员工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生动讲述自身改革发展故事、员工奋斗故事,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练的故事载体,把企业发展的理念、举措、品牌、文化、价值追求寄寓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不经意间让党的创新理论和企业价值观入脑入心。三是牢牢掌握新媒体运营的管理权、主动权。当前个别国企由于宣传人员不足或者能力不够,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营外包给社会中介来做,这给意识形态管控带来隐患。国有企业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要有危机意识,主动学网、懂网、用网,让自己成为新媒体的行家里手。要克服“本领恐慌”,认真研究把握新媒体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这样才能把新媒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让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增量。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做法(局机关、市委部门)
去年以来,市委xx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一条红线,高度重视并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强化理论武装,着力在做深做细做实意识形态工作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力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
一、依托领导班子学习平台,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强化和落实领导责任。”市委xx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强化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首要的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带头示范作表率,发挥好“关键少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头雁”作用。为此,领导班子注重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落实学习制度。领导班子坚持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强化理论武装的主要平台,坚持用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这个有效抓手。借助市委意识形态专项巡察之机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对中心组学习进行了规范;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年度计划,做到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学习,雷打不动。二是坚持做到学思践悟。中心组改变以往照本宣科、一读了事,满足于文章学了、笔记写了的“粗放式学习”,把讨论交流作为每次中心组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必做动作”,做到既原汁原味读原著、又联系实际做思考,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深度结合,力争每次学习都能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和工作谋划等方面的问题,真正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思维层次、准确把关定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举措,转化为夯实意识形态的理论和思想基础的“最先一公里”。三是坚持示范引领带动。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在理论学习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主动参与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带头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引导和带动党员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把学习成果融入到思想、转化为实践,在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的具体工作中体现政治素养、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
二、创新学习分享交流平台,助力意识形态学习教育全员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