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重要论述、文章专访和建言献策等汇编(16篇)

2024-02-07 22:52:16 584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心得体会

二、领导署名文章

三、专家建言献策

发展新篇章..........................................................................72

棋”.......................................................................................76

四、专访

长沙天心区全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8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群建设

重要论述摘编

网络

城市群长株潭都市圈

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像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更要坚定不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从世界城市发展和布局看,一般来说,城市和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是规律。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支撑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只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是不够的。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如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地区,要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这类地区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壮大城市综合实力,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12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第600-601

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圈发展看,超大城市周边都有一批布局合理、层次鲜明、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要加强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突出城市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围绕首都形成核心区功能优化、辐射区协同发展、梯度层次合理的大首都城市群体系。

发展城市群,不能只考虑居住空间,还要考虑就业容量、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资源环境等。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22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

2017年版,第252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拓展的发展新空间,要有力有序推进。在前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各有1亿多人口,完全有条件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大市场,成为带动发展的新空间。当然,要做好空间规划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避免盲目性。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0151029),《求是》2016年第1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要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抓紧解决沿江工业、港岸线无序发展的问题。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1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65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6

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837),《人民日报》201838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差异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较大。三峡库区、中部蓄滞洪区和7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还很繁重。区域合作虚多实少,城市群缺乏协同,带动力不足。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求是》2019年第17

沿江三大城市群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能不能结合所在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中研究提出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新目标新举措?各大中小城市在明确自我发展定位和方向时能不能立足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找到自己错位发展的重点方向,解决好同质化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必要认真研究思考。推动好一个庞大集合体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然后再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方面下功夫,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求是》2019年第17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198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271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要破除资源流动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198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71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

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2020410),《求是》2020年第21

高质量建设城市群的科学指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群建设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网络

长株潭都市圈心得体会

城市群是国家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空间载体和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我国城市群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城市群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推动城市群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十年来,既有早已经走向规模、不断成熟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又有成渝、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后起之秀,还有珠三角城市群的升级版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征程上,跨城市跨区域发展需要处理的复杂矛盾关系多,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高质量建设我国城市群。

辩证看待规模和层级的关系,建设能够带动大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大城市和小城镇关系提出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发展的城镇格局”。当前,各地大城市发展较快,造成用地紧张、房价和医疗教育成本居高不下,而广大中小城市,尤其偏远城镇口外流多、建设步伐减缓、项目荒废多。城市群既是大城市的“群”,也是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群”,大城市需要中小城市支撑,城需要镇支持。城市群发展也不仅仅是大城市发展,更是一个或者多个大城市通过做强,带动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大城市带动周边区域,能够实现更大规模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群建设的规模层级辩证思想,把握不同规模层级建设主体的辩证内涵,应尽快改变大城市包揽经济全局,在狭小地理区域内“摊大饼”的不良做法,实现不同层次区域主体协调发展。

辩证看待自强和协作的关系,打造能够实现相关区域更高层次自我发展和更大范围区域发展的城市群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关系,提出“推动好一个庞大集合体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前,各地谋自身发展较多,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处理事情方便,干工作得力,但帮助其他地区发展,通过其他地区发展而推动自身更好发展谋划却不多,跨区域协作机制建立不够,互动平台少。区域发展包括两个能力向度,一是本区域能力,二是跨区域能力。一地经济主体往往首先立足于本地资源,建立起自己的能力优势,但随后如果不能够走出去,充其量只是一个本地公司。一地

经济主体只有走出去,跨区域才能够获取单一区域所不可能获得的资源、要素、产业、项目、市场优势。城市群建设本质上都涉及了这两个区域发展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城市群建设,强化经济主体的本区域能力。一是重新界定“本地”概念,比如以往一家株洲的公司,在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体系后,其“本地”概念就由株洲变为长株潭。二是重新划分“本地”和“外地”边界,比如在城市群建设之前,长沙的外地就是长沙以外的其他地方,而开始城市群建设后,长沙的外地不再包括株洲和湘潭,外地已经变为长株潭以外的其他区域。另一方面是通过城市群建设,强化了跨区域能力,比如在城市群建设之前,长沙以一地之力与外界进行经济交流,无论是协作能力、谈判能力都有限,长株潭一体化后,长沙所倚重的资源大增。当然,城市群发展不是通过把几个城市拉在一起就能达成,正确处理好自强和协作的关系是关键,具体而言,要正确处理好本地发展和异地发展、本地利益和其他地方利益、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和外包非核心项目等之间涉及不同地方主体的经济社会关系。

辩证看待平衡和非平衡的关系,促进相对平衡的城市群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中,就中心和外围地区关系,提出:“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

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是对我国城市群发展思想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中混淆了民生发展和经济发展、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资源定价和生产定价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效率与分工、专业化相关,需要以适当规模和产业聚集为前提,客观上要求经济活动分布不是均衡分布,而是重点分布、集中分布。而我们的民生保障却带有普遍性,不应有过高的地区差别和人群差别。此外,经济活动集中的区域往往资源要素单位面积占有量高,各类成本居高不下,这时经济活动非集中地区的资源要素价格优势就可以显现出来。要通过完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定价,协调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的关系。城市群的发展首先贯彻的是非平衡发展原则,通过对部分地理邻近,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数个城市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其更强更大的发展。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加大欠发达区域和发达区域之间的差距,这是必然的,是经济规律使然。但发展离不开稳定,经济发展不能脱离民生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城市群带动,让欠发达地区经济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转移支付和资源定价机制改革,让城市群的发展惠及欠发达地区,从而促进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

辩证看待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发展空间多元化布局的城市群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

干重大问题》一文中,就集中和分散的关系,提出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都产生了“强省会中心”这一现象,省会中心城市超大规模发展,但发展仅限于自身,与其他地级市之间缺乏经济协作关系,经济带动力不强,同时由于资源要素紧张,在资金大投入,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经济效率不升反降。需要变单中心城市建设思路为多中心、城市组团发展导向;变一家独大为合作共赢。城市群空间多元化布局既体现在省域层面也体现在跨省的区域层面。对一省而言,应通过省会中心城市和周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并处于有利区位的其他伙伴城市合作,共建省域发展城市群,比如长沙和株洲、湘潭。对流域、平原等更大跨省区域,应通过抓省龙头或者相关中心区域,共建跨省的区域发展城市群,比如中原城市群,所聚集的发展城市不仅仅限河南一地,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也是跨省域城市群。

辩证看待不同发展需求,全面推进城市群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

干重大问题》一文中,就经济和社会、生态关系,提出:“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多元概念,区域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涉及不同类型发展的均衡,新发展阶段一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城市群。应在城市群内部进行区域合理分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研发中心、教育中心、娱乐中心、生产中心、交流中心、资源中心、人居中心等功能应适度错开,各个组团应有专业或者专门化模块,主体功能既能够服务整体城市群,又能够满足自身基本需求。要将城市群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综合体来探索,按照辩证法的要求,理顺不同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缓解矛盾。要强化对不同区域发展价值的认识,当前尤其需要在城市群建设中深化资源价值、环境价值、生活价值、安全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的认识。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网络

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署名文章

长株潭是湖南经济最具活力、发展基础最好的地方,也是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的重要增长极。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对更好地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新担当十分重要。要在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合力,举全省之力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推进长株潭一体化

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比如,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

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又比如,去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提出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特别是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长株潭一体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长株潭一体化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推进的重大战略,是全省人民特别是长株潭三市人民多年的期盼和夙愿。1984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1997年开始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年获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下,长株潭一体化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2020年长株潭地区经济总量1.76万亿元,占全省的42%以上。可以说,长株潭一体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新就新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对长株潭一体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就新在进入新发展阶段,长株潭完全可以通过一体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新就新在长株潭一体化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不仅是湖南的核心增长极,也是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

高政治站位,深化对推进长株潭一体化重大意义的认识,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动员起来、行动起来,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全力以赴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抓出更大成效,取得更大突破。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紧抓实长株潭一体化各项重点工作

《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长株潭三市和全省各地各部门都要抓好落实。下一步,要抓住一体化要素,解决影响阻碍一体化的问题,突出抓好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

统筹推进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长株潭一体化要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好长株潭三市各类资源,科学谋划区域内空间和产业布局。要以空间规划为抓手,加快三市规划融合发展和片区功能重组,统筹编制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协同推进国土空间开发和土地利用,对长株潭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实行统筹统管,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这里强调一下几个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问题:一是长株潭三市建成区的发展,特别是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二是长株潭接合部发展和生态绿心保护建设;三是湘江两岸的规划布局;四是湘江新区

及九华、湘阴等拓展区规划建设;五是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区域开发利用;六是浏阳、宁乡、醴陵、韶山等地的建设发展;七是湖南革命军事馆建设、韶山创新成果专题展示馆建设等。要对这些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有机衔接、统筹建设。要立足于长株潭三市产业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编制好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统筹区域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全力打造“3+N”先进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中,既要进一步锻长板,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全球竞争力;又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主动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电机电磁驱动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长株潭三市要有抱团发展的思想,既注重差异化布局,又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做深做精做强,构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长株潭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改善生活、推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生产生活便利和

生态环境优美的幸福家园。要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

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方面的作用,更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长株潭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物流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要坚持效率优先、持续发展,真正畅通起来、循环起来,便利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生产生活。要大力推

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在长株潭均衡分布,在社保、住房保障、医保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推进同城化。要在继续提高长沙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让株洲、湘潭普惠共享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要共抓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制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完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执法,重点加强“一江一心两岸”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解决水、大气、土壤污染问题,率先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

统筹推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省委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推进机制,就是要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运行有效的一体化推进机制,打通痛点堵点,促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规划纲要》和《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举措,要抓紧研究梳理,提出具体工作方案,推动落实落地。要借鉴兄弟省市和省会城市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在区划调整等方面研究推出一批事关全局的关键改革举措。要坚持扩大开放,既抓好长株潭三市内部开放,加快形成标准规则统一、要素自由流动、高效有序运转的开放市场;又敞开面向世界的开放大门,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共建全方位高层次开放平台,合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利用好湘江新区、自贸区长沙片区、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株潭三市园区、海关特殊

监管区等开放平台,加强融合对接和联动发展,放大对外开放辐射带动效应。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必须做好人才和科技两篇文章。要优化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人才引进、评价、待遇等政策,打通人才跨区域流动障碍,营造吸引人才的大环境,特别是对落户、住房、医疗、税收、子女就学、创业扶持等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去研究解决,出台配套政策,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集聚地。要充分发挥三市高校数量众多的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布局,承接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合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落户长株潭,加快建设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国家区域创新中心;要建立创新联盟,加大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要大力支持“三区”“两山”“三谷”发展,强化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区。

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长株潭一体化的强大合力

要认真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五年行动计划》,做好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扎实抓好政策清单、重点任务清单、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落实落地,大力推进“十同”,确保一件一件办,件件抓落实,件件有回音,

办一件成一件。长株潭三市要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站位高一点,全局意识强一点,协调精神好一点,同向发力、分工协作、齐抓落实,特别是要在政策一体上积极作为,坚决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规划统筹、政策配套、项目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体系,形成政策集成效应,提升区域整体吸引力、竞争力。省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在政策、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利于一体化的工作要加大力度,阻碍一体化的做法要踩住刹车。总之,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长株潭一体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前进一大步。

增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

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网络

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署名文章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30: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重要论述、文章专访和建言献策等汇编(1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6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