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求是网理论文章汇编(共31篇)

2024-02-07 22:51:05 582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作为审查调查部门,必须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审视反腐败斗争,保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看清楚、想明白、干到位。审查调查工作政治属性强,本质上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活动,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去办,坚定不移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执纪执法全过程。要从政治的高度做好审查调查工作,把准正确政治方向,深刻认识各类腐败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清醒辨别行为是非,荡涤政治污垢,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坚持从政治纪律查起,首先查清政治问题,严肃查处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等问题,坚决铲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着力消除政治隐患。要严查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题,对“七个有之”问题保持高度警觉,坚决清除党内政治隐患,及时纠正政治偏差,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营造风清气正、朗朗乾坤的政治环境。

坚持从重点领域上冲锋发力,一刻不停有腐必惩有案必查。大发展大建设时期腐败风险点多,特别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和环节往往腐败易发多发高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绝不能平均用力、平铺直叙,必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当前,金融、国企等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减存量、遏增量任务艰巨。作为审查调查部门,必须紧密结合职能职责,始终聚力攻坚、精准发力,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坚决查处手握金融资源权力,大搞幕后交易、大肆侵吞国有金融资产的“内鬼”,果断查处重大风险事件背后利益输送、监管失守问题,不断增强震慑遏制作用,让蠢蠢欲动者望“腐”生畏、谈“腐”色变。要坚决查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国企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腐败问题,严肃惩治利用国有企业资源谋取私利、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蛀虫”。要严肃查处“雅贿”“影子股东”等隐性腐败以及通过特定关系人搞利益输送等问题,加大追赃挽损力度,保护好国家财产。要对巨额行贿、多次行贿的严肃处置,坚决破除关系网、斩断利益链,提高行贿违法成本,决不让其在经济上占任何便宜,释放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强烈信号。

坚持从战略战术上一体推进,做实做细“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关键要使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作为审查调查部门,必须始终以“三不”一体推进战略目标引领反腐败斗争,把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贯穿于审查调查全过程,综合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坚持用理想信念和党的政策教育、感化、挽救对象,精准运用政策策略,做到纪法情理贯通融合,促使被审查调查人真心认错悔错改错。要以更高站位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从提升治理效能、净化政治生态的高度审视查办案件的过程和结果,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一体实施,以解决深层次问题、堵塞制度漏洞、推动深化改革、确保措施落地见效为目标,深抓实做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工作。要坚持打整体战,深化与相关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的协作配合,将办案、整改、治理,办案、监督、警示贯通融合,打通监督部门与调查部门“堵点”“断点”,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用、成果共享机制,形成一体推进“三不”工作合力。

坚持从工作理念上遵循实事求是,确保审查办案高质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也是做好审查调查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审查调查部门,必须把实事求是原则理念贯穿于审查调查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性质就是什么性质,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拔高凑数,也不大事化小,真正做到客观公正、不枉不纵,确保案件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要强化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坚持依规依纪依法,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严格审慎运用各项调查措施,严格执行纪、法、罪证据标准,坚决杜绝出现非法证据,确保执纪执法权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把握好政策界限和适用情形,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综合考虑性质情节、动机目的、后果影响等因素,确保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真正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

坚持从全面过硬上锻造铁军,打造专业化审查调查队伍。实现审查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作为审查调查部门,要始终把政治能力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一以贯之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四史”淬炼党性、砥砺初心,不断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加强学习型部门建设,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结合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思考,注重实战实训,坚持在办案一线锤炼队伍,努力做到办一案、进一步,不断提高执纪执法专业化本领。要坚持既严管又厚爱,强化日常提醒,深化警示教育,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筑牢自觉抵御腐蚀和围猎的思想防线,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关心关爱干部,不断增强队伍的向心力、战斗力、执行力,凝聚起真抓实干立新功、砥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习主席强调,要增强基层内生动力和工作主动性,紧紧依靠官兵把基层建设好。《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也明确要求党委机关应当坚持依靠基层、相信基层、尊重基层、理解基层。唯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热爱基层、建设基层的主人翁意识,汇聚强基固本的智慧和力量。

端正态度走进基层官兵。毛泽东讲:“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带兵育人,不仅要解决“桥”和“船”的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根本态度问题。树牢“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理念。领导和机关必须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主动走到基层官兵中间,融入并读懂他们。把准基层官兵思想脉搏。新时代官兵个性特征鲜明,如何缩短观念代差、跨越思维鸿沟是最现实的课题。应紧紧围绕基层官兵的“活思想”,赋予“三互”“双四一”“五同”等传统做法新的时代内涵,切实摸清官兵思想底数,以更好地统领思想、凝聚军心。

推进建设依靠基层官兵。官兵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必须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部队发展。依靠官兵献计策。基层建得强不强,身处一线的基层官兵最有话语权。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作用,畅通民主渠道,充分听取官兵建议,让官兵有话敢讲、畅所欲言,做到对官兵有问必答、有需必应。依靠官兵防风险。安全得之于众人之力,失之于一人之手,要把安全工作分解到每个人员、每个岗位,真正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单位安全我尽责、别人安全我有责”。

关心关爱赢得基层官兵。要带着深厚感情做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官兵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秉持一个“公”字。立起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持续纠治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公平公正地处理好矛盾问题,把组织公信力真正立起来。注重一个“实”字。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下大力清理土政策、土规定,把抓落实作为帮建基层的真招实策,力戒空喊空飘空转,做到真心真知真干。贯彻一个“爱”字,对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要主动作为、纾难解困,用真诚暖心的行动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激励基层官兵自觉把心思精力集中到练兵备战上。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军队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力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先进军事文化,从而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红色基因永续、确保军队始终走在前列。

《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简称《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军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条例》作为全面规范军队党的建设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以制度的形式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军队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予以明确,强调要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先进军事文化,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坚持价值观引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培育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

坚决高举旗帜。政治信仰坚定,党内政治文化方能立根固本。作为人民军队,要把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政治信仰作为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认真学思践悟,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深刻把握其科学体系、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教育引导官兵从中获取理想信念的真理支撑、精神支柱,确立思想理论的“定盘星”,校准理想信念的“指南针”,立起建设发展的“魂”和“纲”。

坚决听党指挥。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加强军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把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重中之重,学好用好《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学习读本》《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读本》,准确把握政治要求和制度规定,教育引导官兵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信赖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政治自觉,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

坚决贯彻落实。旗帜鲜明反对和纠治贯彻党中央、习主席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不担当不作为,停留在口头表态上,不扑下身子抓落实;旗帜鲜明反对和纠治执行命令指示打折扣、搞变通,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旗帜鲜明反对和纠治该担的责不担、该抓的事不抓,遇到难题往上推、落实责任往下移,大事小事等指示、一步一动看指令等问题。更加自觉地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前进,把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确保贯彻落实不掉队、不走偏。

坚持根植文化沃土,确保红色基因永续

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任务。

铸牢忠诚品格。忠诚品格是确保革命军人不变质、不褪色的“核心密码”。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还是革命年代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浩然正气,无不为铸牢军队党内政治文化的忠诚品格提供了延绵不绝的精神源泉。必须始终把坚定政治信念、铸牢忠诚品格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加强革命文化熏陶,教育引导官兵在忠诚品格的浸润滋养中强筋补钙、健康成长,确保经得起多元思想冲击、各种利益诱惑、艰巨任务磨炼、艰苦环境考验,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军队对党绝对忠诚。

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百年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新时代加强军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进一步深化政治整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官兵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确保人民军队始终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

坚持党性原则。陈云同志曾指出,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因为坚持党性原则,我们党的同志非但没丢面子,还增强了党性;不仅没生罅隙,还增强了团结。发展积极健康的军队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要传承弘扬老一辈共产党人坚持党性原则的优良传统,自觉强化按党性原则开展党的工作和活动、按党性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按党性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意识,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原则、平淡化庸俗化随意化的倾向,自觉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

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确保始终走在前列

建设先进军事文化,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对军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的特殊政治要求,也是军队贯彻习主席提出的标准更高、走在前列要求的具体行动。

建设强军胜战的文化。军队党内政治文化,起点在强军兴军,落点在服务打赢,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在强化官兵谋战、务战、胜战自觉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导向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聚力推进备战打仗一系列重要指示,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和生死观、苦乐观教育,严格落实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制度,广泛开展学习战史、战例、战将、战斗英雄活动,培育官兵斗争精神和血性胆气,推动各级切实归正工作重心,自觉做到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建设纪律严明的文化。我军是党领导的武装集团,法纪严明才能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法纪松弛就会百弊丛生。加强军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把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强化官兵法纪素养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加强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新规定新要求学习,教育引导官兵充分认清新时代对党员干部和革命军人的更高要求,严格按原则、按政策、按规矩、按程序办事,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严明的法治和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

建设作风过硬的文化。作风过硬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行动标尺。要坚持把加强军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涵养军队过硬作风的有效抓手,把践行“三严三实”贯彻到党内政治生活、官兵日常管理、备战打仗实践的各方面全过程,大力弘扬习主席倡导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教育引导官兵自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以过硬作风和实干担当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清廉政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反腐败是公认的世界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保持清正廉洁。一百年波澜壮阔的救国建国富国强国奋斗史,也是一部自我革命的反腐倡廉斗争史。经过一百年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党保持巩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极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中国答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社会在赞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时,谈到最多的是反腐败斗争和脱贫攻坚的成就。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受国际国内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仍然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长期坚持下去。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

腐败是剥削制度的产物,实质是权钱交易。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口头上反对腐败,实际上搞的是金钱政治、政(党)企勾结,属制度性腐败,因而不可能真正祛除腐败。相比之下,腐败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水火不容,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因而我们党一贯坚持反对腐败、保持清廉的鲜明政治立场。

我们党一成立,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倡导清廉政治。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实际上宣示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根本立场。党的二大以后的历次党章,都专门规定党的纪律。中央苏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各解放区政府,都通过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约束党员、干部行为,毫不容情地惩治腐败分子,成为建设清廉政治的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两个务必”,注意克服旧社会贪污腐败等作风对新政权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蚀。针对各地陆续暴露出党政机关内部的贪污、盗窃国家资财肆意挥霍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党中央部署开展了“三反”斗争。毛泽东指出:“必须毫不迟疑地开除一批丧失无产阶级立场的贪污蜕化分子出党,撤销一批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和那些居功自傲、不求上进、消极疲沓、毫不称职的分子的领导职务(其中有些也应当开除出党),对于开除这些人出党和撤销这一些人的职务,不应当有可惜的观点。”特别是严厉惩处刘青山、张子善,有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后,腐败问题有了新的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党的十四大鲜明提出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战略,并把“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写进党章。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首次作出“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严峻的”重大判断。反腐败斗争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战场,一大批高级干部中的腐败分子被查处,彰显我们党反对腐败、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执着顽强的韧劲推进自我革命,坚决纠治“四风”,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惩治腐败,严肃查处一大批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再次宣示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立场、决心,反腐败斗争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取得压倒性胜利,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百年实践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心不变、力度不减,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政治斗争。

根据不同阶段腐败形势,科学制定反腐败斗争方略

腐败的产生发展变化具有阶段性特点,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反腐败斗争方略。百年来,在不同时期,我们党总是客观分析不同阶段腐败特点及其变化,制定科学的反腐败斗争方式方法,确保反腐败斗争有力有效。

革命战争年代,坚持在“两条战线”反腐败。一方面,我们党通过揭露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本质和行为,与之进行坚决斗争。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纪律制度约束,推动党内和解放区人民政府保持清正廉洁,对少数人的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比如,延安时期,人民群众从“延安作风”与“西安作风”的对比中看到了国家未来希望所在,坚定不移跟着我们党走。

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侧重治标的反腐败方略。在执掌全国政权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人数大大增加,一些投机分子因看到入党“有利可图”而挖空心思钻进党内,造成党的组织不纯。同时,旧社会、旧政权的腐败习气严重影响党内和政府机关的少数意志薄弱者,他们经不住资产阶级的捧场和糖衣炮弹的袭击,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地位谋取私利、腐化堕落。而新中国百废待兴,党内纪律、国家法律法规建设一时跟不上。在此情况下,我们党主要靠思想教育、严厉惩处抑制腐败,组织开展“三反”“五反”斗争,有效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

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标本兼治的反腐败斗争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工作中心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规章制度还不配套不完善,我们党再次面临腐败的严峻考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标志着标本兼治的反腐败斗争方略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党的十六大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党的十七大强调“更加注重预防”,反腐败斗争逐步从侧重治标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斗争方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冷静分析反腐败形势,认为“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我们党重拳出击、铁腕反腐,刮骨疗毒、猛药去疴,掀起了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集中削减腐败存量,坚决遏制腐败增量,有力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并且赢得党心民心、形成全党全社会共识,为完善制度、筑牢思想防线创造条件,为深化标本兼治夯实基础。在依法严厉惩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的同时,注重深化标本兼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完善法规制度、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防线,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直至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反腐败斗争方略。

百年实践告诉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把握好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既要有战略上的谋划,又要有战术上的部署。新时代、新阶段,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取得反腐败斗争更大战略性成果,夺取决定性胜利。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

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我们党在部分地区执政特别是成为全国执政党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腐败的危险,必须加强监督。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完善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有效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消除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经受住“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

着重强化党内监督。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靠严格纪律、严厉查处等方式加强党内监督,防止敌人钻进党内,防止权力滥用和其他破坏党的行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发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专责作用,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们党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六大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并主动接受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创新完善监督方式,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的相互监督作用,强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完善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形成了“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效果越来越好。

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方式。党内监督仅仅主要依靠举报,反腐败斗争难免相对被动,难以及时有效发现腐败问题。对此,我们党不断创新完善监督方式。以巡视为例,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中央和省级党委可根据需要向各地、各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十四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决定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十四届中央纪委八次全会提出,有条件的省级纪委可实行巡视制度。十五届中央纪委决定,由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联合派出巡视组,重点对省(部)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央和省区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改进和深化巡视工作,两次修订巡视工作条例,制定中央巡视工作五年规划,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指导督促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建立上下“一盘棋”的巡视工作格局。巡视制度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成为有效发现问题的“利剑”。实践证明,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党之利器、国之利器。

实行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我们党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始终注重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恢复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注重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强化群众监督。邓小平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党内监督为主体,把党内监督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协调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监督体系更加完善,监督成效更加明显。

百年实践告诉我们,加强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举措。必须通过加强监督来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从党的高级干部抓起、从规范权力运行做起,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监督的关口前移,以党内监督带动人民群众监督,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最大限度地释放监督效能,确保党拒腐防变、长期执政,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与时俱进、因势而变,不断完善党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体制机制

反腐败斗争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完善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体制机制,保证反腐败斗争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顺利推进。

党内反腐败体制机制保持与时俱进。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1949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检查中央直属部门和各级党的组织及党员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不断深入,社会上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不断反映到党内生活中,为加强对党的高级干部监督,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监察委员会,代替各级纪委,加强对党内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的斗争。各级监委在各级党委指导下进行工作;下级监委向上级监委报告工作。党的八大将这一体制写入党章,规定各级监委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工作,建立了各级监委同时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监委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加强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委的办事机构,规定中央监委可以派出监察组常驻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党的监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派监察组或监察员驻省级人民委员会所属的各部门进行工作,地方各级监委有权不通过同级党委,向上级党委、上级监委直到党中央直接反映情况,从组织和制度方面进一步健全了党的监察机构。党的十一大在党章中恢复了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条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纪委,各地也抓紧组建纪委,并重新确立了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专设“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两章,对纪检机关的产生、领导体制、任务和职权等根本性问题作出规定,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制度基础。1993年党中央作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的重大决定,形成一套工作机构、两块牌子,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项职能,极大地增强了监督合力。党的十五大后,反腐败工作开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是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巡视全覆盖。这些举措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强化了纪检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并真正实现了党内监督的全覆盖。

党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机构不断改革创新。在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条件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54年根据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国务院监察部;1959年,监察部因国家管理体制调整被撤销;1986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监察部,作为政府部门独立行使监察权的专门机构。1995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成立。2007年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国情、坚持问题导向,启动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反腐败相关职责,组建与纪委合署办公的监察委员会,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健全了反腐败斗争的体制机制,提升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就抓住了管党治党的“牛鼻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深刻指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总纲规定“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必须责无旁贷地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压力,逐步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

百年实践告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党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工作方略、责任落实。新时代深化反腐败斗争,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完善反腐败斗争的体制机制,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彻底胜利提供坚强保证。

“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决心,体现了我国支持全球抗疫合作、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和增长的大国担当。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服贸会是专门为服务贸易搭建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展会和交易平台。我国高度重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深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贸易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服务进出口累计达到了3.6万亿美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了29.7%,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疫情形势仍有反复的背景下,我国如期举办2021年服贸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办好服贸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强化。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2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去年的54.5%提升到了55.7%,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服贸会搭建起联通国内国际的平台和桥梁,既向国人展示“世界服务”的动态和数字化前沿产品,为国际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走进中国创造商机,也向世界推介“中国服务”,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激活服务贸易增长动能,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确定性。

办好服贸会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重要平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服务业因其独特的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更加需要各国努力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和“边境后”壁垒,推动跨境互联互通。从连续4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到在原有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100个服务部门的基础上,新增承诺了22个服务部门,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服贸会聚焦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释放我国坚持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凝聚各方促进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的共识,以务实行动创造开放发展的新机遇。

办好服贸会是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复苏增长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人员往来受到极大限制,各国依然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的艰巨任务。服贸会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同步推进屏对屏、面对面的企业交流和洽谈,帮助各国企业多方面开拓商机,对冲疫情影响,充分展现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支持北京等地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在此次视频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合作空间、加强服务领域规则建设、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4个方面提出相应举措,表明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谱写中国开放、世界机遇的新篇章。

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让我们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坚持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金钥匙”,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问题,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特优势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总结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改革开放后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校党的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党对高校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就很顺利;什么时候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弱化,高等教育事业就难以实现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高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检验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标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师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还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高校必须统筹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统筹教师、教材、教学各环节,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教育、靠人才。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必须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集中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依法治校,推进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充分释放办学活力,提升高校发展效能。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也是坚定政治信仰的前提。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对政治信仰坚定不移,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我们才能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对党绝对忠诚,就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自觉把对党忠诚转化为爱岗敬业、履职尽责、苦干实干、勇创佳绩的实际行动,永远热爱党、拥护党、相信党、依靠党、服从党。

加强理论武装。政治信仰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把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列为坚定政治信仰的首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加强理论武装,就要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站稳政治立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坚定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不站稳政治立场,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政治信仰,就要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站稳党性立场,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站稳人民立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站稳政治立场,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逐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坚定文化自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也正因如此,曾经“冷门”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到聚光灯下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学”。当然,高度关注并不意味着可以浮躁和喧嚣。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化文化交流。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比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上,即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上的交流。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维护文化安全。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站在百年征程新起点上,回看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忠诚于党的信仰。理想信念是精神力量,但却是具体的、实践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因为信仰而洞见未来,深信马克思主义可以改变旧中国,不惜为真理而牺牲一切。面对绞刑架,李大钊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1922年,担任滇军高级将领的朱德历尽千辛万苦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并要求入党,由于身份和经历等原因被拒绝,但他没有放弃,远赴德国找到周恩来,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征程,在生命最后一刻还留下“革命到底”的嘱托,用一生奋斗诠释了什么叫忘我的、彻底的、绝对的忠诚。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在白色恐怖下背叛革命,给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更多的党员在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坚贞不屈、坚守信仰。方志敏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始终坚守信仰、视死如归,瞿秋白哼唱着《国际歌》从容走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每一名新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天,就向党作出了庄严承诺,就把整个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听党话,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忠诚于党的领导。“二大”党章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确定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的七大将“四个服从”写入党章,指出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中央还确立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这一系列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生命,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领导有力、党内团结一致,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相反,什么时候党的领导被削弱、党内步调不一致,党的事业就会受挫折甚至走弯路。面向未来,全党上下更要把对党忠诚作为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靠人民而兴、因人民而强。党的诞生,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党和人民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发展,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党与人民群众奋斗目标的一致性,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优势和财富。在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全国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2.5万多名优秀分子火线入党……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定实施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持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征程启示我们,扎根人民,根基才无比坚实;依靠人民,力量才无比强大;服务人民,生命才无比绵长。

忠诚于党的纪律规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理想和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党忠诚的政治要求,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党章内容之中。1921年初,陈独秀起草了党章草案,主张党组织采取中央集权制,强调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一大期间,代表们围绕此问题展开争论,李汉俊、陈公博等认为党应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但参会的大部分代表反对这一错误观点,认为党应有战斗力及纪律性,在党纲中明确党的组织原则采取布尔什维克经验。这是最早对政治纪律错误认识的重大纠偏,储备了“纪律立党”的“政治基因”。随后党的历次党章修改都特别强调党的纪律规矩,十二大党章旗帜鲜明地写入了“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十九大党章系统集成“六项纪律”,并强调最根本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诚于党的纪律规矩,就要自觉敬畏党纪、时刻遵守党纪、严格执行党纪。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研战知战,方能胜战。习主席指出,“要着力创新战争和作战筹划,紧跟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演变,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军队院校必须紧贴职能使命,坚持以战领研、研用结合,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为战斗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向战”的科研理念。军事科研的宗旨就是为打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队服务。军队院校科研要坚持需求主导,树立贴近部队、贴近实战的科研理念,鼓励科研人员深入部队一线调研,找准部队建设、训练中的“痛点”“难点”,从源头上把握科研立项关口。同时,军队院校科研要坚持超前设计。当前,世界正处于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孕育期,智能化战争的萌芽期。军队院校科研人员应着眼未来战争演变趋势,着力构建智能融合的指挥体系架构、建设人机协同的智能作战力量、提升以智反智的战场防护能力,在智能化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把握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的主动权。第三,军队院校科研要坚持理技融合。正确把握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辩证关系,把军事理论创新建立在军事技术支撑之上,用先进的军事理论牵引军事技术发展。科研人员应研深悟透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用前瞻的理念设计战争、指导战争,牵引技术运用;用先进的技术研发装备、支撑战术,促进理论创新。

突出“向战”的科研重点。广大院校科研人员要始终把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作为科研的主要任务。第一,深化作战理论研究。科研人员只有着眼新编制装备、新力量结构、新运用方式,在搞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军兵种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主要任务和能力需求,才能重塑作战指导、力量编成、指挥方式、行动方法等理论体系,为未来作战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第二,突出作战对手研究。应从战略到战术、从力量到装备、从优点到缺点,加强系统分析,搞清作战对手情报侦察、火力打击、力量运用、作战行动等基本方式,将战场环境考虑得再复杂一些,把应对挑战考虑得再周全一些。第三,推动装备运用研究。坚持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既要尽快补齐我军机械化、信息化领域的短板弱项,又要抓紧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围绕装备作战效能发挥,搞透装备实战运用规律。把专业装备作战运用研究引向深入,将有益成果运用于装备训练和战术训练。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30:求是网理论文章汇编(共31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5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