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看望移民搬迁群众,向村民们挥手致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自治区政府主席咸辉陪同下,先后来到吴忠、银川等地,深入农村、社区、防洪工程、农业产业园区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行调研。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交流。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是生态移民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6户4497人,目前还有20户50人未脱贫。8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村扶贫车间院内,他听取了宁夏以及弘德村脱贫攻坚情况介绍。走进扶贫车间,习近平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乡亲们告诉总书记,村里引入企业从事纸箱包装业务,解决了一百多人就业问题。习近平表示肯定。他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察看回族村民刘克瑞家院落。
随后,习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在回族村民刘克瑞家,他仔细看院落、客厅、卧室、厨房、牛棚,详细了解家庭就业、收入、看病、社保等情况。刘克瑞告诉总书记,家里的耕地流转了,还养了3头肉牛,儿子儿媳在附近纺织厂打工,2017年全家脱贫,生活越来越好,乡亲们打心底里感到党的政策好,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亲。习近平询问刘克瑞老两口还有什么困难、对今后的日子有什么打算。习近平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同回族村民刘克瑞一家亲切交流。
离开村子时,村民们纷纷赶到村口,欢送总书记。习近平向大家挥手致意,祝愿乡亲们生活幸福。
习近平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他来到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沿岸边步道,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听取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习近平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
傍晚时分,习近平前往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社区常住居民13850人,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习近平来到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区创建和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同社区志愿者代表亲切交谈。社区广场十分热闹,正在休闲娱乐的居民看见总书记来了,围拢过来,热烈鼓掌。习近平深情对大家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同社区志愿者代表亲切交谈。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民族团结社区创建工作情况。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广场,同居民们亲切交流。
在黄河水滋养下,宁夏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称。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听取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运营模式等情况汇报,观看宁夏特色农产品展示,了解稻渔种养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习近平登上观景塔,俯瞰园区全貌。微风轻拂,秧苗摇曳,一派生机勃勃。他沿着田埂走进稻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村民们告诉总书记,现在有土地流转费、劳务费,还有年底分红,收入提高了,也有保障了。正值放鱼时节,习近平舀起鱼苗、蟹苗,放进田边水渠。习近平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要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采用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保护好黄河水资源。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稳步向好,要继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恢复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情况。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
习近平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在银川市西夏区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他远眺巍巍贺兰山,听取贺兰山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习近平指出,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东麓,听取贺兰山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
在葡萄种植园,习近平同正在作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葡萄种植技术、产品销路和收入情况。贺兰山东麓日照充足、灌溉便利,适合种植酿酒葡萄。习近平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市西夏区葡萄种植基地,同工人和技术人员交流。
10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宁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宁夏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真抓实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政策落实兑现到位,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把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及时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推进改革,加强对改革举措的评估问效,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加快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习近平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要扎实推动民法典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锲而不舍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精神,以行之有效的举措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环境。
丁薛祥、刘鹤、陈希、何立峰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亲眼见证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在会见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贫困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深情牵挂的是各族群众的小康路、幸福路。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小康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加快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而且“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夏粮主产区,农民们抢抓农时、开镰收割;重大工程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紧张作业;各地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全力以赴、赶制订单任务……神州大地上,处处可见紧张有序劳动的身影。无数人在为美好梦想打拼,为幸福生活奋斗。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宁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奋斗”,指出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总书记勉励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是亿万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各族群众胼手胝足的奋斗,让我们实现从温饱不足到14亿人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全国上下埋头苦干的拼搏,让我们书写下年均减贫逾1000万人的“最成功脱贫故事”……回望来时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都是“越是艰险越向前”拼出来的,“一个汗珠子摔八瓣”干出来的。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结着聪明才智,浸透着辛勤汗水,饱含着奉献牺牲,展现了自强不息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脱贫攻坚奔小康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终究要靠广大群众的辛勤耕耘。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终究要靠广大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特别是在疫情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风险?需要各级干部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毫不动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都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也需要亿万人民激发脱贫致富奔向新生活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更深深懂得,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通过艰辛的奋斗收获的幸福,感受才会最强烈,体会才会最深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每个人都应挥洒汗水、努力奔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都要继续发扬伟大奋斗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也只有在不遗余力的奋斗中,我们才能更真切体会到,“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今天的中国,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14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畏风浪、直面挑战,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我们必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宁夏考察时,深入农村、社区、扶贫车间等进行调研,对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作出新部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再次宣示了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民族地区发展得怎么样,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过得如何,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我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都留下了总书记访真贫、问冷暖、解民忧的足迹。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关心关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为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既意味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更意味着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各族群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各民族团结携手迈入全面小康,是14亿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民族地区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役,也是当前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摆脱贫困还有不少难题。这是一场只能打赢的攻坚战,必须迎难而上、攻城拔寨,啃下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要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兜住特殊贫困群体民生底线,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要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要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动脑筋,加大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力度,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要在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上出实招,把扶贫同扶智、扶志更好结合起来,增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奋进史。五十六个民族心手相牵、不懈奋斗,就一定能用汗水浇灌出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3.7万字,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白皮书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五个阶段
白皮书将中国抗疫历程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迅即应对突发疫情,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
第二阶段: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0日至2月20日;
第三阶段: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2月21日至3月17日;
第四阶段: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3月18日至4月28日;
第五阶段: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4月29日以来。
科学防治
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
控制传染源
以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四类人员”为重点,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的防治方针,最大限度降低传染率。
全面实行各类场所体温筛查,实行2小时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检测结果、24小时内完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截至5月31日,全国累计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74万余人。
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发布15项防控技术方案、6项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并细化形成50项防控技术指南。
更新诊疗方案
先后制修订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3版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2版轻型、普通型管理规范,2版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方案,1版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目前,第7版诊疗方案已被多个国家借鉴和采用。
实施免费救治
截至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
截至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科研应急攻关
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5大主攻方向,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
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
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学溯源研究。
举国抗疫
医疗救治支援
1月24日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
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
人民解放军派出4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承担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任务,空军出动运输机紧急运送医疗物资。
从全国调集4万名建设者和几千台机械设备,仅用10天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
加强临床血液供应,10个省份无偿支援湖北省红细胞4.5万单位,血小板1762个治疗量,新鲜冰冻血浆137万毫升(不含恢复期血浆)。
医疗物资支持
医用物资保供实现从“紧缺”到“紧平衡”“动态平衡”“动态足额供应”的跨越式提升。2月初,医用非N95口罩、医用N95口罩日产量分别为586万只、13万只,到4月底分别超过2亿只、500万只。畅通供应链条和物流渠道,建立联保联供协作机制,源源不断地把全国支援物资运送到疫情防控重点地区。
生活物资保障
1月27日至3月19日,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方式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92.88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148.7万吨,煤、电、油、气、热等能源供应充足。
动员社会力量
400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中,截至5月31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
截至5月31日,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389.3亿元、物资约9.9亿件,累计拨付捐款资金约328.3亿元、物资约9.4亿件。
保护海外中国公民
驻外使领馆通过各种渠道宣介疫情防护知识,向留学生发放100多万份“健康包”,协助在海外确有困难的中国公民有序回国。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截至5月31日,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指导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协助驻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
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出口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有力支持了相关国家疫情防控。
(202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中国对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当前,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为被病毒夺去生命和在抗击疫情中牺牲的人们深感痛惜,向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遏制疫情的人们深表敬意,向不幸感染病毒、正在进行治疗的人们表达祝愿。中国坚信,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刻,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记录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政府特发布此白皮书。
一、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见图1、2、3、4)。回顾前一阶段中国抗疫历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迅即应对突发疫情
(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
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第一时间报告疫情,迅速采取行动,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疫情蔓延。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武汉地区出现局部社区传播和聚集性病例,其他地区开始出现武汉关联确诊病例,中国全面展开疫情防控。
(1)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向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武汉市组织专家从病情、治疗转归、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初步检测等方面情况分析,认为上述病例系病毒性肺炎。
(2)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有关信息后立即组织研究,迅速开展行动。
(3)12月31日凌晨,国家卫生健康委作出安排部署,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武汉市,指导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开展现场调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当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发现27例病例,提示公众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可佩戴口罩。当日起,武汉市卫生健康委依法发布疫情信息。
(4)2020年1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1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防控“三早”方案》;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收到湖北省送检的第一批4例病例标本,即开展病原鉴定。
(5)1月3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共发现44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等4家科研单位对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平行检测,进一步开展病原鉴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制定《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等9个文件。当日起,中国有关方面定期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
(6)1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与美国疾控中心负责人通电话,介绍疫情有关情况,双方同意就信息沟通和技术协作保持密切联系。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湖北省卫生健康部门制定《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手册》。
(7)1月5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共发现59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病原。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就中国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通报。
(8)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通报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有关情况,要求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做好疫情处置。
(9)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对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10)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11)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评估组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中美两国疾控中心负责人通电话,讨论双方技术交流合作事宜。
(12)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评估组对外发布武汉市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原信息,病原体初步判断为新型冠状病毒。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将病原学鉴定取得的初步进展分享给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发布关于中国武汉聚集性肺炎病例的声明,表示在短时间内初步鉴定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项显著成就。
(13)1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初步研发出检测试剂盒,武汉市立即组织对在院收治的所有相关病例进行排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分别与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就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通话,交流有关信息。
(14)1月11日起,中国每日向世界卫生组织等通报疫情信息。
(15)1月12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在情况通报中首次将“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机构,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发布,全球共享。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
(16)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时,对做好疫情防控提出要求。
(17)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会议,部署指导湖北省、武汉市进一步强化管控措施,加强口岸、车站等人员体温监测,减少人群聚集。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发表关于在泰国发现新冠病毒病例的声明指出,中国共享了基因组测序结果,使更多国家能够快速诊断患者。香港、澳门、台湾考察团赴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18)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全国疫情防范应对准备工作。会议指出,新冠病毒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仍需要深入研究,不排除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19)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版诊疗方案、防控方案。
(20)1月16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试剂优化完成,武汉市对全部69所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和留观治疗的患者进行主动筛查。
(21)1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7个督导组赴地方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22)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二版诊疗方案。
(23)1月18日至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国家医疗与防控高级别专家组赶赴武汉市实地考察疫情防控工作。19日深夜,高级别专家组经认真研判,明确新冠病毒出现人传人现象。
(二)第二阶段: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1月20日至2月20日)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中国采取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一招,坚决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面打响。中共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国务院先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全国集中资源和力量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全国疫情防控正式展开,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图5)
(1)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强调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
(2)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措施。
(3)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疫情防控工作。
(4)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记者会,高级别专家组通报新冠病毒已出现人传人现象。
(5)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
(6)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
(7)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疫情举行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美方通报,美国国内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开发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正式上线,发布全球新冠病毒基因组和变异分析信息。
(8)1月23日凌晨2时许,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23日10时起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交通运输部发出紧急通知,全国暂停进入武汉市道路水路客运班线发班。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发布《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通知》。1月23日至29日,全国各省份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级一级应急响应。
(9)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与SARS-CoV的序列一致性有79.5%。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共同建成“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发布新冠病毒第一张电子显微镜照片和毒株信息。
(10)1月24日开始,从各地和军队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5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
(11)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强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出湖北省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强调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会议决定,中共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共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
(12)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用、旅游、家庭、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居家观察等6个公众预防指南。
(13)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
(14)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15)1月27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武汉市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同日,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市,全面加强对一线疫情防控的指导督导。
(16)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应约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负责人通话,就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交流。
(17)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指出,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强调中方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
(18)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
(19)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官方渠道告知美方,欢迎美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组。美方当天即回复表示感谢。
(20)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救治方案》。
(21)2月2日开始,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武汉市部署实施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四应”要求,持续开展拉网排查、集中收治、清底排查三场攻坚战。
(22)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致函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负责人,就双方卫生和疫情防控合作再次交换意见。
(23)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防控,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强调要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24)2月3日,中央指导组从全国调集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武汉市建设方舱医院。
(25)2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应约与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负责人通电话,交流疫情信息。
(26)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7)2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供应湖北省医用N95口罩首次实现供大于需。
(28)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9)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做好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
(30)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亚太经合组织卫生工作组会议上介绍中国防疫努力和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向中国驻外使领馆通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诊疗、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案。中美两国卫生部门负责人再次就美方专家参加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的安排进行沟通。
(31)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通过视频连线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协和医院、火神山医院,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出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要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强调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则,全力做好救治工作;强调要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环节,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
(32)2月10日,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机制,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市以外16个市州及县级市。
(33)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供应湖北省医用防护服首次实现供大于求。
(34)2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应约与美国疾控中心流感部门专家召开电话会议,沟通和分享疫情防控信息。
(35)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强调要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强调要全面增强收治能力,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提高收治率;强调要提高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水平,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强调人口流入大省大市要按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要求,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36)2月13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致函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沟通双方卫生和疫情防控合作等有关安排。
(37)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强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38)2月14日,全国除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数实现“十连降”。
(39)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至2月15日,已有7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部分药物筛选与治疗方案、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等取得阶段性进展。
(40)2月16日开始,由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25名专家组成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利用9天时间,对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和武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41)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42)2月18日,全国新增治愈出院病例数超过新增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数开始下降。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复函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就双方卫生与疫情合作有关安排进一步沟通。
(43)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44)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45)2月19日,武汉市新增治愈出院病例数首次大于新增确诊病例数。
(三)第三阶段: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
(2月21日至3月17日)
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均得到遏制,全国除湖北省以外疫情形势总体平稳,3月中旬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中共中央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图6)
(1)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强调要针对不同区域情况,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加强力量薄弱地区防控,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2)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
(3)2月21日起,各地因地制宜,陆续调低省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逐步取消通行限制。至2月24日,除湖北省、北京市外,其他省份主干公路卡点全部打通,运输秩序逐步恢复。
(4)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通过视频直接面向全国17万名干部进行动员部署,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强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强调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发展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5)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认为中国在减缓疫情扩散蔓延、阻断病毒人际传播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已经避免或至少推迟了数十万人感染新冠肺炎。至2月24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5天在1000例以下,现有确诊病例数近一周以来呈现下降趋势,所有省份新增出院病例数均大于或等于新增确诊病例数。
(6)2月25日起,全面加强出入境卫生检疫工作,对出入境人员严格健康核验、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监测,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7)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同时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其他有关地区疫情反弹风险不可忽视;强调要继续集中力量和资源,全面加强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强调要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