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2021年各地党代会报告汇编(26篇)

2024-02-07 22:45:35 582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文库——公文写作范文宝典

目录

福建省-23-

河北馆陶县-31-

深圳市-55-

廊坊市安次区-75-

河北永清-96-

湖南双峰-118-

鄂伦春自治旗-132-

辽宁东港市-145-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166-

福建石狮市-189-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202-

河北平山-221-

保定市-234-

土默特左旗-273-

江苏如皋市-297-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解放思想担当实干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而努力奋斗

——张超超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2021年8月16日)

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奋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新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努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作出石家庄贡献。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部署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综合实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优化政治生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壮丽的石家庄篇章。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是: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全省的排头兵地位和领头雁作用更加彰显。

——经济总量过万亿,质量效益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城市中位次每年前移一至两位,到2025年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前30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结构进一步优化,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省会面貌焕新颜,形象品质大跃升。“拥河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一主、四辅、一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秩序井然、市容洁净靓丽、建筑精致美观、设施国内一流,现代化、国际化形象品质充分展现,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

——改革开放当标杆,发展活力大跃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更加凸显,自贸区正定片区建设成效显著,更多高端产业、企业和人才在省会集聚,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示范窗口。

——人居环境更美丽,生态文明大跃升。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自然生态美景永驻石家庄。

——共同富裕迈新步,民生福祉大跃升。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到2025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治理体系更完善,治理效能大跃升。依法治市深入推进,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更加完善,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党的建设走在前,执政能力大跃升。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作风素质更加过硬,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至32.9%,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9%、10.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生动现实。

——城市载体功能持续完善。国际会展中心、图书馆等场馆建成投用,中央商务区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正定古城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地铁1、2、3号线开通运营,西阜、平赞、津石等高速公路以及南二环东西延等城市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三城同创”。

——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87%,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班列实现图定化运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落户石家庄。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和污染工业企业退城搬迁,2020年底PM2.5浓度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滹沱河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全线完工,“母亲河”重现勃勃生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工作通过总体验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2%。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民生支出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职教园区、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儿童医院等建成投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理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平安省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正定古城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人民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圆满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一、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奋勇前进

(一)坚持政治站位,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对石家庄知之深、爱之切,对正定古城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为在石家庄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发来贺信,给平山县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给我们以巨大鼓舞和鞭策。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切实转化为维护捍卫核心的自觉行动,知恩感恩、绝对忠诚。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部署要求,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坚定政治信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贯通起来,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真正融入血液、注入灵魂。要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完善党委常委会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提升政治能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第一标准。各级党委(党组)要善于运用政治眼光研判形势、分析问题,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认真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职责。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省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突出产业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明确才能行稳致远。要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科学构建我市现代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着力做优传统产业,支持钢铁、石化、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发挥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助推主导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培育壮大更多行业领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更多话语权、领导权;着力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分量;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旅游、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走对路子方能事半功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上率先突破,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强力培育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进军”,以一业兴旺带动百业繁荣。

(二)突出项目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项目是实现增比进位的关键。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良好格局。千方百计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强化招商激励,拓宽招商渠道,实行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团队招商、以商招商和平台招商,努力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健全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支持政策,对企业新增投资和新建企业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在项目推进上求突破,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重大项目库,紧盯前期、在建、续建项目持续攻坚,科学调度,强力推进,力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提质增量。集中精力在项目达效上求突破,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定期组织项目观摩,推动包联帮扶常态化、服务保障精细化、督促指导经常化,全面提升项目的核准落户率、开工竣工率和投产达效率。

(三)突出扩大内需,深挖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扩大内需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必然选择。要聚焦国内特别是京津冀巨大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强化流通促动,围绕打造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支持现代商贸物流发展,加快建立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区域经济内循环。强化消费带动,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消费需求为目标,大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加快发展旅游、健康、养老、教育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特色街区和夜经济品牌,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引领消费潮流风向标。强化投资拉动,紧盯“两新一重”精准谋划,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领域短板,增加投资规模,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四)突出园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园区汇聚着全市最高端、最优质的发展资源。要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主责主业,增强园区综合实力。加速优化整合,以鹿泉经开区、高新区为依托,规划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的路径方法,力争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产业领先的园区,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水平。加速集群集聚,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入园区,加快从同质化竞争向错位发展转变,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力争更多园区进入千亿级行列。加速扩容提质,加大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力度,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担保、市政等平台,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智慧园区”和“低成本园区”,打造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加快建设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支持高新区和经开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国家级。

(五)突出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充分发挥省会科研资源优势,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完善创业孵化链条,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民营企业提升工程,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协同创新攻关,积极对接京津雄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统筹推进产学研创新资源共享和科研力量优化配置,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建立一批行业标准,带动产业技术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探索柔性引进人才新路径,深化“人才绿卡”制度,建立人才“储备库”,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让海内外人才在石家庄创业有机遇、发展有平台、事业有成就、生活有保障。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探索“揭榜挂帅”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健全容错机制,厚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土壤。

三、坚定不移推动省会建设上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

(一)注重创新城市发展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以对历史、对城市、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优化省会建设发展思路。规范开发秩序,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彻底断开“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强化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实现城市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持续整治私搭乱建、违章建筑等行为,加大对农村宅基地自建房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城乡建设乱象。优化发展布局,围绕构建“一主、四辅、一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有效解决各类“城市病”,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二环内做“减法”,强化对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上限值2.0的刚性管控,降低住宅和商业开发强度,有序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在二环外做“乘法”,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引导城市新兴功能向滹沱河沿线聚集,促进滹沱河区域生态、产业、文化、景观协同发展,着力打造海河、珠江升级版的高水平生态经济带;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强化城市发展的多点支撑,推动组团城区与核心城区差异化定位、一体化发展。共享发展红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存量土地优先用于补充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休闲养老、公园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真正做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不断提高群众居住的舒适度、便利度和安全性。

(二)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省会美丽,群众生活才会美好。优化整体建筑风貌,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去精雕细琢,实行建筑风貌和容积率挂钩管理,聘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团队,对建筑风貌进行优化设计,科学确定建筑布局、造型、格调、色调、高度,切实改变“百米楼群”“水泥森林”现象,进一步提升建筑美感和城市品位。打造靓丽城市名片,坚持“尽力而为、不留遗憾”,高标准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精心打造城市客厅和优美天际线,引进建设一批世界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商场和学校,打造更多高端城市地标。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推进“四横五纵一环”等主要街道及民心河景观全方位提升,建设一批更高水准的风情街区、商业街区,保护开发正定古城、中国人民银行旧址、正太饭店等历史建筑,构筑鲜明城市符号。

(三)注重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打造规范化城建平台,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逐步完善城市软硬件,让人民群众安居宜居美居乐居。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加快补齐水、电、暖、气、讯等配套设施短板,加强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完善城市交通,强化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以市区为核心的高速路网建设,努力建成连接京津冀主要城市及相邻省会城市的“1.5小时交通圈”,推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加快推进城区规划路打通和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巩固省会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强化城市管理,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强力整治各类城市顽疾和不文明行为,让城市更聪明、更规范、更顺畅。

(四)注重推动县城提质升级。建设美丽县城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县城建设攻坚,坚持以“五城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风貌特色塑造、公共服务配套、宜居环境打造等行动,努力建设独具特色、靓丽多彩的现代化美丽新县城,力争获得更多国家级县城荣誉称号。推动县域经济跃升,发挥县城对县域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各县(市、区)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早日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充分发挥建制镇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作用,培育一批经济发达镇、工业强镇和商贸重镇,建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

(五)注重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高追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的连续性,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更多“名特优新”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产业提升工程,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确保致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四、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一)以更深层次改革破解省会发展瓶颈。事业发展无止境,深化改革无穷期。要保持改革定力,以改革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经济社会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脱钩划转、统一监管、改革重组”步骤,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组建一批符合我市产业投资和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确保投资有效益、企业有钱赚、安全有保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证照分离”,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健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意识,光明正大与企业家交朋友,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城市形象”理念深入人心,真正把石家庄打造成为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二)以更高水平开放提升省会国际化水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空间和层次。让开放更有高度,对标国内一流自贸区,加快推进自贸区正定片区建设,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坚持以正定国际机场为依托,高标准完善空港区域规划体系,推动与综合保税区等融合发展,打造京津冀区域航空枢纽和物流中心;依托石家庄国际陆港,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进一步增强链接全球能力。让开放更有广度,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序推动我市优势产能走向世界,大力推动国际友城建设,全面提升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水平。让开放更有力度,利用好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通用航空博览会、旅发大会等会展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城市宣传推介和综合营销,大力吸引国内外先进企业、高端要素在石家庄落地生根。让开放更有温度,着眼于提升城市国际化功能,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健全国际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打造一批国际化商务载体、生活社区,举办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文化活动,更好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五、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绿色成为美丽省会最靓底色

(一)坚决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加强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控,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用非常之举、行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确保空气质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稳定“退后十”,并不断巩固和扩大战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动“三线一单”精准落地,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县(市、区)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深入推进河流湖库特别是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全面提升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精准制定方案,科学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实现降碳减排目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不断扩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进货运公转铁和海铁联运,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坚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强化刚性约束。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坚决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六、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一)做好做实基本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关键是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大力支持驻石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优质均衡,深入实施“健康石家庄”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各级各类医院与先进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大力振兴中医药发展;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织密市、县、乡、村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引导群众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推动养老托幼方便贴心,增强“全生命周期”服务意识,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加快建设一批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城市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全覆盖,以及小区适老化改造、托幼试点建设,推行“医康养”一体化、托幼一体化服务,抓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就业增收持续向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推动住房供应平稳有序,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化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监管,扎实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稳步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住房需求。

(二)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围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稳妥有序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遗留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石家庄,为群众撑起一片安宁和谐的天空。

(三)筑稳筑牢社会保障基石。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实基础。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断增加民生支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应保尽保,做好困难职工、困难家庭、低收入人群的参保帮扶,切实织牢民生保障网。要着力抓好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加快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七、坚定不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大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以民主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充分履行职能,加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多层次推进协商民主;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唱响“团结就是力量”主旋律,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独特优势,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等工作,画出最大同心圆;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着力加强军地协同,抓好党管武装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弘扬双拥优良传统,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二)以法治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坚持科学立法,着力加强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增强立法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切实以良法保障善治。深化依法治市,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和程序,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制度建设,让人民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公平正义。强化法治宣传,大力实施“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党建引领机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农村和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以党建带群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面加强基层治理,学习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千方百计化解信访积案,做到“新官理旧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智慧治理,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和智慧防控体系,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落细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反恐防暴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八、坚定不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凝聚起推动省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切实守牢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建强学习宣传、文化市场等阵地,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生动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和精神风貌。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讲好石家庄故事,传播好石家庄声音,面对舆情敢于发声、及时发声、善于发声,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切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着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做好“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感动省城”等人物评选,在全市营造学习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文明县城、文明乡村(镇、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窗口创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三)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用足用好西柏坡、正定等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推出更多承载着石家庄记忆的文旅产品,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扎实做好特色文化资源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艺精品创作等工作,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九、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省会建设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坚持严管厚爱,建强干部队伍。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努力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真正使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要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体系,坚决对混日子、不作为的干部打板子、挪位子,为敢担当、勇负责的干部鼓劲撑腰,真正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二)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持续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畅一公里”。要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公立医院、“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三)坚持改进作风,激发奋斗状态。作风硬、作风实,才能打赢一个又一个硬仗。要事争一流、勇当先进,切实增强省会意识,自觉定位一流、主动对标先进,坚决克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实行公开晾晒成绩、公布目标举措等制度,接受公众评判监督,大力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带着情怀谋事、扑下身子干事、保持韧劲成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完善破解疑难问题的“一方案三清单”工作机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各项部署高质高效落实。要雷厉风行、只争朝夕,坚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探索实行重大任务“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专班化落实”的制度机制,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状态,推动省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四)坚持从严治党,优化政治生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加强常态化政治性警示教育,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响应伟大号召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在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上的报告

(2021年7月30日)

尹力

7月1日,党中央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深刻阐述“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并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推动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一、牢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的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标志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与总结、对自身性质和宗旨的理解与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强化传承弘扬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要深刻领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思想根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我们党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认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普遍真理。一百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才能不断铸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真理火炬、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二要深刻领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地向着这个初心和使命昂首迈进。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艰苦奋斗、拼搏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要深刻领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始终是为民族解放、为国家独立、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中流砥柱。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样,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四要深刻领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境界情怀。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广大党员的绝对忠诚。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对党忠诚与对人民负责从来都是高度一致的。一百年来,千千万万的党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以一个又一个的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具体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一百年来,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精神谱系,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时代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精神指引与精神财富。我们要全面系统深入地抓好学习贯彻,提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更好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二、坚决响应伟大号召、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切实把伟大建党精神扎根灵魂深处、见诸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体党员发出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我们坚决响应伟大号召,就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中续写我们这代人的新篇章。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基因。一百年来,福建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了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以及谷文昌精神、廖俊波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这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滋养和激励一代代福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这是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独特优势。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前,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结合起来,用好《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要坚定自觉守初心,不断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持续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担当作为抓落实,不断开创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新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和当前四项重点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锤炼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继续争取新的更大胜利。

四要马上就办转作风,不断汇聚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一以贯之推进自我革命,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深化向谷文昌、廖俊波等学习活动。保持雷厉风行的姿态,抢抓时间窗口,马上干、抓紧干,干就干好。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摸透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实际情况,使提出的政策举措符合实际、符合规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三、持续落细落实,不断兴起学习贯彻热潮

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要求,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精心组织学习宣传。持续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学习研讨,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思政教育之中,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宣讲,不断加深理解认识。加强新闻宣传,进行全方位宣传、多角度报道,奏响学习宣传“最强音”。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推出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对外宣介,切实讲好党的故事和新时代新福建的故事。

二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为节点,党史学习教育进入了新阶段。要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持续丰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提升质量效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结合起来,开展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抓实抓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三要统筹抓好当前各项工作。高度关注新冠疫情的新动态新变化,慎终如始、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全省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全省上半年经济会部署,认真抓好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推进“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坚持不懈抓安全生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深化“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成果,认真查找差距、持续改进,不断促进思想境界有新提升、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有新办法、干事创业和促进发展有新进展。

四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切实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功效。当前,要切实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巩固第一批教育整顿成果,扎实做好第二批教育整顿准备。全面做好换届工作,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按照中央统一安排和这次省委全会部署,认真做好省市党代会筹备和党代表选举等工作,确保顺利进行;部署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好村级组织带头人;始终绷紧换届纪律这根弦,确保风清气正。

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响应伟大号召,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把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凝心聚力谋发展 真抓实干促落实

全面开启“活力新城魅力馆陶”建设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馆陶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7月17日)

王立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馆陶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过去五年取得辉煌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馆陶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馆陶经济社会发展的华彩篇章。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进”字为先,调优存量、做大增量,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项目建设硕果累累。成功签约147个项目,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2个。省重点项目从无到有,达到10个。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5家。省政府正式批准经济开发区扩区。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粮食生产保持“十七连丰”,馆陶黄瓜入选2022年冬奥会指定产品,轴承、禽蛋列入107个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金凤市场名列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十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6.3亿元,五年平均可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9亿元,年均增长6.1%;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7.8%,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馆陶贡献。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融”字领衔,完善功能、改善面貌,城乡品质显著提升。县城建设提质扩容。累计实施城建项目44个,建设16条城区道路、6条雨污分流管网。新建提升游园30余个,公主湖湿地公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建成金域蓝湾等13个精品住宅小区,完成刘路等棚户区改造。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106国道绕城项目获得省批准并完成土地征收。即将正式启动示范区建设,拉开县城发展框架。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657公里,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成1个全国文明村镇、14个省级美丽乡村、4个省级森林村,粮画小镇成为国家4A级景区,我县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过验收,277个行政村主街道全部完成硬化、绿化率达到35%,改造农村厕所5.1万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优”字彰显,精准施策、强力攻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县4997户13012名困难群众稳定脱贫,无一人返贫。产业扶贫防贫经验全省推广,县扶贫开发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奖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完成“双代”改造5.7万户,PM2.5浓度同比改善32%。地表水和地下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荣获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南水北调扩建增容工程竣工,城乡居民全部喝上了长江水。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新增绿化5.2万亩,林木覆盖率增加5个百分点。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安保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实现零输入、零疑似、零感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药安全持续向好。扎实开展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得到有力维护。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新”字添彩,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发展活力显著提升。“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实行“帮办代办”“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率先在全省开展冀鲁两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增加3862家、12642家。重点领域改革亮点频现。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医改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连续5年全省先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7家,新增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铠特农机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组建全省第一家拖拉机院士工作站,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由C类跃升为B类。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字贯穿,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百姓“三感”显著提升。民生投入持续增加。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累计投入84.3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年均增长13%以上。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面改薄”工程圆满收官,代表全省通过国务院督导验收。新改建中小学44所、幼儿园16所。中考成绩跨入东部县先进行列。我县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语言文字试点县等。卫生事业进步显著。被评为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新妇幼保健院竣工投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十统一”,乡村一体化改革成效明显,群众就近就医更加便捷。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县图书馆、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馆,粮食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了滑冰馆、游泳馆等场馆,成功举办三届“乡村风情”马拉松比赛。荣获省体育工作最佳县、首批冰雪运动示范县等称号。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补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2.8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40%、25.4%。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省级双拥模范县即将续写“六连冠”。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严”字托底,转变作风、优化生态,党建水平显著提升。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强化。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发挥县委常委会、理论中心组示范作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取得扎实成效,中央督导组在邯调研期间,我县代表全市作了典型发言。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以“学习强国”作为学习载体的经验做法,被中宣部给予肯定。“党教宣讲员”制度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思想舆论阵地进一步巩固。基层基础工作持续夯实。“三基”建设年等活动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换届高质量完成。在全市率先打造新型智慧党建平台。“万名农村党员培训工程”受到市委领导批示肯定。开展农村集体土地重新发包,经验做法被《河北日报》报道。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提拔重用干部192人次,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查纠“四风”,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累计立案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96件,党纪政务处分600人次,留置3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巩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方方面面,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责,团委、妇联、工会、科协、农协、供销、残联、党史、党校、审计、档案等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均取得了新的成绩。五年来,我县捷报频传,相继荣获中国粮画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百强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馆陶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党中央权威作为根本依靠,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就一定能把准航向,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奋勇前进;只要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前提,就一定能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获得推动发展的广泛基础和不竭动力;只要坚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制度优势作为根本保障,就一定能团结各方,汇聚成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合力;只要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把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作为根本方法,一以贯之抓落实、一往无前攻难关,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只要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作为根本支撑,就一定能下好“先手棋”,赢得馆陶未来发展的长远优势;只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根本要求,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就一定能保持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堡垒!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省委、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并肩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馆陶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馆陶建设与发展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和全体党代表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新经济、新产业支撑带动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新型城镇化相对滞后,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较为突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需提升,等等。各位代表、同志们!差距就是潜力,问题就是动力。这些问题和短板,是馆陶发展道路上必须全力攻克的难关。县委坚信,只要我们直面问题不回避,敢于担当破难题,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唯旗是夺、奋勇争先,馆陶这辆“动车组”就会越跑越快、越跑越稳!

二、抢抓机遇,守正创新,科学谋划馆陶未来发展新蓝图

今后五年是我们适应新阶段、抢抓新机遇,打造新动能、厚植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展现新面貌的关键五年。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要正确看待形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省市发展机遇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雄安新区加速建设,北京冬奥会召开在即,中原经济区全面发力,科技、金融、人才等更多资源向河北流动。邯郸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我们借势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从全县发展趋势看,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106国道馆陶绕城段改建、聊邯长高铁设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集中建设,馆陶即将迎来历史性突破窗口期、战略性机遇叠加期、产业升级势能释放期、城乡融合深入拓展期,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与安全,按照“一核引领、四区协同、六带联动”的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新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开启“活力新城、魅力馆陶”建设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以上总体要求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战略定位、一个发展布局、三大主攻方向、五大发展目标”

一个战略定位,就是“活力新城、魅力馆陶”。这是我们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提出的今后五年战略定位。“活力”,即产业发展增活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创新增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增活力,行政效能、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援企惠企、便民利民富有实效,打造“四最”(5)营商环境;基层治理增活力,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魅力”,即县城建设添魅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区环境更加怡人,景观风貌更具特色,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县城;乡村振兴添魅力,产业振兴步伐加快,人居环境大幅改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新画卷;绿色发展添魅力,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践行,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馆陶;文旅融合添魅力,“文旅+”更加丰富,文旅品牌更加响亮,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滋养更加圆润,陶山文化的吸引力、创新力、影响力得到充分彰显。

一个发展布局,就是“一核引领、四区协同、六带联动”。旨在立足全县发展大局,发挥各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要素集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同步提升。“一核引领”,即发挥县城建成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增强要素集聚能力、资源聚合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馆陶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四区协同”,即协同推动化工医药园区、先进制造园区、北科工业园区、精密轴承园区快速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科学引导产业项目“对号入座”,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主线,扶强存量,培优增量,打造标志性引领性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提升。“六带联动”,即联动推进北部高标准农田推广带、南部特色农产品加工带、东部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中部商贸物流集聚带、沿永济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环馆陶特色小镇示范带“六带”统筹发展。北部高标准农田推广带,即利用北部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的资源禀赋,打造节水抗旱、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形成全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南部特色农产品加工带,即支持黄瓜、黄梨、大蒜、黑小麦等特色农业发展,增加种植面积,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东部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即涵养大运河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体旅农城融合发展;中部商贸物流集聚带,即立足中西部交通枢纽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新格局;沿永济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即依托永济河,开展河道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造林绿化、路网建设等综合整治,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人的生态环境;环馆陶特色小镇示范带,即整合全县特色小镇丰富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环线,辐射拉动沿线产业发展,彰显特色小镇对富民强县的带动作用。

三大主攻方向,就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三化”协同发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即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按照突出重点、做强园区、等量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发展新路。新型城镇化,即坚持县城引领战略,按照做大县城、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思路,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县城。农业农村现代化,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战略,按照做特农业、经营小镇、优化环境的思路,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扎实成效。

五大发展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新提升”。以此为奋斗目标,标定馆陶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新提升,经济实力、产业实力、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GDP年均增长6.5%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提升,县城向西向南拓展,城区规划面积扩大一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超过60%,智慧城市落地应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PM2.5浓度等主要指标逐年改善,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强,为全市空气质量“退后十”作出应有贡献;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过6.5%;党的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实现新提升,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建设“活力新城、魅力馆陶”,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矢志奋斗,努力把宏伟蓝图早日变为美好现实!

三、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全面开启“活力新城,魅力馆陶”建设新征程

今后五年各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历届县委工作基础上,认真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转作风、提效能、比担当、作贡献”等活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双向”发力,全力实施“六大民生工程”,坚决守好“四条底线”,奋力开创新时代馆陶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在跨越发展中厚植“馆陶优势”。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把经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发展七大产业,激活两大动力,强化四项举措,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七大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坚持“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按照“集聚产业—优化生态—挖掘数据—拓展市场”的思路,倾力打造“142”产业体系,同步建设产业大数据体系。“1”,即精品农业。依托我县特色种养殖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要培育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围绕禽蛋、黄瓜、黄梨、黑小麦、大蒜、艾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合作,培引行业知名企业,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保健品、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要延伸传统企业加工链条。鼓励引导六和、牧原、贵国、田原牧歌等本地龙头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丰富产品谱系,提高企业层级,实现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向即食食品、休闲食品等终端产品发展。要建立市场导向发展模式。搭建覆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全链条的农产品大数据平台,提升管理水平,预测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柔性农业”,实现订单化生产、多样化种植、精准化收益。“4”,即精密轴承、先进制造、化工医药、智能信息四大产业。依托省级开发区、化工集聚区等载体优势,坚持有中生新与无中生有并重,做强轴承、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演进、品牌化发展、绿色化转型。围绕精密轴承产业,严格产业准入,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展汽车轴承、电机轴承、医疗器械轴承、工程机械轴承等高端精密轴承,延伸微型轴承产业链条,向终端应用产品发展。支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轴承产品质量检测站、轴承行业协会、共享车间加工中心“三机构一中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持续增加行业话语权,打造成为引领馆陶发展的“立县产业”。围绕先进制造产业,发挥铠特、万利、洁雅等龙头企业优势,深入推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技术改造、标准创制、链条延伸,集聚一批配套企业,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围绕化工医药产业,加快盘活新阳光、昊阳等“僵尸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嫁接催生一批精细化工企业。积极扶持福德、赵都、世星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强化包联服务、资金支持、员工培训,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传统化工产业向现代医药产业转型,重点支持同创、瑞森、盛世辰阳等医药企业,打造从中间体、原料药到成药、制剂的全产业链条。同步抓好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延伸产业发展,培育圣奥、金霸王、惠语等新兴企业。围绕智能信息产业,抢抓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新型光电显示等高端高新产业发展重大机遇,综合运用政策、金融、平台、要素、市场等多种方式,引进培育中科大脑、华清光电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瞪羚企业”,服务馆陶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即文旅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两大产业。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激活大运河文化等历史积淀、金凤市场等传统业态,加快发展文旅大健康和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馆陶城市新名片。瞄准文旅大健康产业,加快编制馆陶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文化等主体文化脉系,形成可听可看可消费的文旅IP,争创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大运河文化,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打造徐万仓湿地公园,全力争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红色文化,要注重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运用,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争列重要标识地,形成邯郸东部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特色小镇文化,要以粮画小镇为引领,以“经营小镇”为理念,深度挖掘小镇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品牌旅游商品,引入一批新的经营业态,建设环馆陶特色小镇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必到必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粮画小镇要努力晋升国家5A级景区,黄瓜小镇、教育小镇、黄梨小镇、艾草小镇等要争取获批国家3A级景区。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养老、保健、康复、体检等大健康产业。瞄准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聚焦禽蛋物流、农贸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大宗物流等领域,积极对接引入第三方知名物流公司,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服务大型商贸市场和开发区企业,破解高物流成本难题。支持村村帮等本地物流企业加强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提高覆盖率,打通“微循环”。积极引入有实力的国有大型商贸企业,参与金凤市场、金龙建材市场搬迁,确保搬出效益、搬出形象、搬出活力。加强与阿里、美团等合作,建立产地仓和农鲜直采基地,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农产品经营体系。激活两大动力,狠抓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激活发展潜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改革定力。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试点任务,坚持“四医”联动,努力在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价格监管、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改革、农业水价改革等,巩固拓展土地清收发包成果。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完善交易体系,激活交易市场,开展交易登记,促进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深入开展机构编制、人事薪酬等改革,试点推行区域评估等审批事项,与省市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集中支持开发区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充分利用“京津冀大数据”项目,引进多种创新业态,建立河北(馆陶)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服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成为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倍增器。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华睿建设、美丽乡村建投等国有投资企业,做大经营性资产,提升融资能力,规范融资模式,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要强化创新引领。加大创新投入,深入落实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以打造A类县为目标,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持续加大政府引导性科技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1.6%。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建立梯次培育体系,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家。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载体支撑。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抓创新,同样要抓好质量创新、模式创新。要实施品牌强县战略,打造质量馆陶,不断提高馆陶制造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要创新消费模式,采取“政府引领+企业参与”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市场,挖掘消费潜力,力促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强化四项举措,完善支撑体系。要集中精力抓项目。坚持项目首位战略,统筹抓好项目开工和竣工入统,动态管理在建、新开、储备“三个清单”,确保储备一批、新开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形成项目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四色管理”机制(11),对全县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实行“双周调度、月度通报、季度评比”,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要精准发力促招商。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产业,就是未来的发展。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从县级领导做起,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引资上,采取专班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探索“头部企业”招商、核心节点企业招商、众创孵化招商、“技术团队+资本+项目”招商等新模式,形成全员招商、人人招商的浓厚氛围。要明确招商方向,树立精准招商理念,围绕“142”产业体系,制定招商地图,开展产业链招商。瞄准京津、雄安新区,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积极对接央企、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努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亩均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筹备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达产一批的良好发展格局。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234+1.5”“两高三低”等标准,做到招商选优,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对符合标准的项目,要盯紧盯牢,直至落地。抓招商引资,同样要抓招才引智。要抓好人才引进,完善激励政策,优化服务体系,支持一批带成果、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到我县创新创业。积极培育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引进高精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要严格招商考核,实施双周调度、月度排名、年度考核与流动红黄旗管理,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主赛道”,锻炼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到2025年,全县招引2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全力争取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5个。要持续用力优环境。深化简政放权,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证照分离等措施,提高“两不见面”“保姆式”专业化全程代办服务水平,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县级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建立“中介超市”,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介服务体系,实现中介服务系统化、规范化、阳光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围绕破解企业资金、土地、用工瓶颈,搭建政银企、政投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坚持“等量发展”理念,处置低效用地,释放发展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针对企业用工需求,依托县职教中心,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招工咨询服务,开展定向定岗培养,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与高技能人才。落实领导包联制度,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报表等现象,构建亲而有界、亲而有度,清而有责、清而有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鼓励本地企业增资扩股,与外地企业一视同仁,共享资源、市场、机遇和服务,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要竭尽全力争资金。扎实推进“一跑六争”,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试点、争位次、争牌子(荣誉)。根据国家政策、产业发展、民生需求导向,加强项目策划申报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加强对口跑办,确保五年间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00亿元以上。

(二)坚持城乡统筹推进见成效,在城乡融合中塑造“馆陶样板”。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和有机更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撤乡设镇”工作,全力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示范区。实施城市成长行动,建设魅力县城。按照“东优西扩”总体布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更新促成长,以精细添魅力,发挥县城引领作用,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提升建成区。坚持“挖掘潜力、破解问题、精细治理”的原则,开展城市设计,改善基础设施,加大治理力度,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完善城市公共设施。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新华街、新能街等断头路,新建一批停车场、便民市场、小游园、广场和公厕,推进公共空间免费停车,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完好率和养护水平,有效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善市政管网,全面完成县城主干道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现天然气管道铺设全覆盖。加快陶山公园、梳妆池公园等建设提升,积极争列国家级文明城、卫生城、森林城、园林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加速老旧小区改造扩面提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加注重问计于基层、问需于群众,统筹做好加装电梯、飞线入地等工作,五年内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逐步改造一批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将县城老街打造成为新的文旅消费民俗街。下决心彻底改造一批棚户区、城中村,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实施精细治理模式。推动城市治理由粗放向精细、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谋划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综合指挥和信息化网络调度管理体系,打造“发现—交办—处置—反馈—评价—考核”全链条城市治理模式,协同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巡查,彻底根治部分街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脏乱差”问题,持续推进街面见警,积极争创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充分发挥已有9个社区(15)城市治理功能,尽快具备办公条件,提高工作能力,健全运行机制,实现党建平台、志愿服务、智慧党建、红色物业、社区物委会+小区业委会、便民服务功能提升等县城治理“六个全覆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规划建设示范区。坚持“适度超前、量力而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强化示范区规划引领,打造县城建设新高地。规划适度超前。尽快完善示范区总体规划,以节能、智慧、环保、海绵为设计理念,以城市功能科学布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景绿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为基本原则,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统筹开展路网、管网、水网、绿网、智网等“五网”以及城市基本功能设计,拉开城市框架,循序渐进实施。同步实施好106国道绕城、聊邯长高铁设站等重大工程建设,提升示范区建设格局。项目有序推进。未来五年,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设施后项目建设”的原则,逐步推进起步区规划建设,实施一批商贸、金融、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水平”。今年的任务是,全力抓好市民中心、市民公园、示范区保障房、新高中与郑东路、法寺街、创业路等首期项目建设,拉开起步区基本框架。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乡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优化调整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五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确保政策连续性前提下,优化调整原有帮扶机制措施,用好财政衔接资金,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完善精准防贫机制。重点针对非贫低收入户、非高标准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持续完善、优化、实施“137”精准防贫模式,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强化部门预警研判、协调联动机制,深化拓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科技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致贫。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着力实施“十全工程”,深化民主议事协商、强村富民产业、便民利民服务、矛盾排查化解、生态宜居环境、村民素质提升等“六个全覆盖”,高水平建设一批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的“五美”乡村。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厕所改造、垃圾治理、道路硬化、污水治理、村庄绿化、村庄规划等全域覆盖,加强地下污水管网建设,加大空心村治理和土地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社会化环卫治理,确保农村黑臭水体和纳污坑塘动态清零,争创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到2025年,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以承办好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为契机,着力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村覆盖、向户延伸。与省供销社合作,创新“党务政务服务+便民超市”模式,打造为民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全域水网规划建设,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再建79个美丽乡村,将馆陶打造成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样板县。着力增加集体收入。创新实行“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探索在乡镇成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土地经营权,实行企业化运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种植,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农民受益、集体增收、产业升级。到2025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100%。实施“四个农业升级工程”。落实省、市《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启动实施“四个农业升级工程”。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推动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新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创新驿站10家以上。建立“农业大脑”,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促进传统农业智能化、特色产业科技化、乡村旅游信息化。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巩固省级农安县创建成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对接细分市场需求,推行质量种植模式,加大“冬奥黄瓜”等高端农产品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创国家级农安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落实“一减四增”要求,推行“一喷三防”绿色防控技术,切实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紧扣十六字治水方针,试点推广浅埋滴灌节水技术,依法有序关停自备井。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优先发展中药种植,实现林—药种植复合效益。按照保粮食安全的要求,着力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深入开展土地“非农化”和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五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以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为引领,深入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做强馆青黄瓜、金凤鲜蛋、彭艾等品牌,打造更多“二品一标”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园旅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培育4个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5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坚信,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就一定能够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三)坚持实施六大工程增福祉,在改善民生中彰显“馆陶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实施好“六大工程”,真正把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深入实施教育强县工程。以打造邯郸东部教育强县为目标,按照“有特色、强素质、讲均衡”的思路,培树“一校一品”、智慧教育、冰雪运动“三个特色”,提升学生、教师、校长“三个素质”,推进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质量“三个均衡”。力争高标准通过省对县教育督导评价检查。加大教育投入,强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攻坚行动,五年内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加大对乡村教师关爱力度,实现学生就近上学。实施高中教育三年振兴计划,加快推进新高中建设,着力解决高中学位不足、质量不高问题,努力实现北大清华录取零突破。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规划建设河北中医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文化兴县工程。无文化传承,无馆陶未来。要以争创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提高“活力新城、魅力馆陶”的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利用率。繁荣文艺创作,讲好馆陶故事,打造文艺精品。开发传统工艺,力争黑陶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实施健康馆陶工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扎实开展健康馆陶15项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支持县中医医院争创三级医院,打造国家级康复重点专科。体育是健康的源泉。要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推进健康步道全线贯通,健身设施覆盖城乡,冰雪运动加速普及,着力打造冀东南冰雪运动中心。深入实施就业提升工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体系。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精准开展订单式培训,全力抓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两金三机制一惩戒”保障制度,深入治理欠薪问题。深入实施品质宜居工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对城市社区、游园广场、道路街巷、商铺门店等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生态景区、高端社区、智慧街区、繁华商区。推动城乡教育、医疗、环卫、公交一体化发展,提升城乡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社保惠民工程。以推进“中人”新待遇计发为重点,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力争2025年参保覆盖率达到100%。建设馆陶县医疗康养中心,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扩大社会救助范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各位代表、同志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民生工作,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让全县人民实实在在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四)坚决守好四条底线防风险,在平安和谐中强化“馆陶担当”。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聚焦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底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人防+技防+制度防”,全面实施扬尘污染管控、散煤清零、臭氧污染综合治理等“八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精细治理等,狠抓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实现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及时发现解决并依法严惩河道“四乱”等问题,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率、问题处置率达到100%。统筹推进重点河流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污水达标治理等“五大攻坚战”,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聚焦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名录制度建设,确保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进“林长制”,五年内全县林木覆盖率保持在20%以上。大力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绘就森林进城、森林绕城、森林美城的美丽画卷。建立废旧物资和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聚焦疫情防控,筑牢健康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举措的部署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各“战区”作用,切实把疫苗接种作为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做到应接尽接,尽快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堤坝。聚焦安全生产,筑牢平安底线。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重点围绕化工、燃气、特种设备等领域,强化风险隐患的常态排查、监测预警、及时化解、应急处置。聚焦“双控”机制建设、三年整治行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以严管重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强化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切实守护好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聚焦基层治理,筑牢稳定底线。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源头治理,开展信访矛盾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扩面、大化解”攻坚行动,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落实领导干部包联责任,充分发挥“一委一庭三中心”作用,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努力化解房地产、涉法涉诉等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巩固和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教育整顿成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推进以“六建”为主要内容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抓紧抓实抓细防汛、抗旱、抗震等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做好预测预警和应急演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位代表、同志们!社会文明进步,呼唤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期盼,大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让馆陶大地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和谐繁荣!

四、加强领导,夯实基础,为建设“活力新城、魅力馆陶”提供坚强保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开启新篇章,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引领新发展的能力水平。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实施好“三学”机制和“第一议题”制度,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打造思想理论宣传主阵地,加强在文化、教育、新闻、网信等领域的思想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实干担当的中坚力量。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决贯彻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和“五个过硬、五个大力选拔、五个坚决不用”要求,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干用干部”的导向,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加强轮岗交流,激发工作热情。要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坚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强化精准培训和实践锻炼。发挥好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围绕党史学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等内容办好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打造优秀年轻干部队伍。突出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综合协调等攻坚一线磨炼才干,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起来。要强化干部队伍考核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对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排名靠后的视情况约谈处理。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关爱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各级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撑腰鼓劲。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三基”建设年为抓手,健全农村“五位一体”和社区“六位一体”组织体系,创新“党组织+网格化”模式,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党小组组长和网格员队伍,整合党建、综治、维稳、应急、城管、环保等各类网格资源,大力发展综合网格,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打造基层治理基本单元。精准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加强顶层设计,给予分类指导,统筹抓好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健全党教宣讲员制度,深入实施“万名党员培训”工程。完善提升新型智慧党建平台。深化新型“VR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完善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党员服务等功能。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大力推广“智慧党建+基层党建”模式,开展常态化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使基层党建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

(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弘扬大抓落实的实干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学风,持续规范和精减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构建从严管理体系。加强纪律管理、监督和约束,既管行为也管思想,既管八小时内也管八小时外。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完善抓落实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督查委员会工作制度,构建“督委会部署+实地检查+双周会调度+微信群督促+通报排名倒逼+作风建设兜底”的全覆盖全链条全要素抓落实制度体系。以“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理念抓落实,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态度抓落实,以“工作一分钟,大干六十秒”的作风抓落实,倾力打造实干馆陶。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责任担当,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三个清单”。各级纪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贯通融合,形成监督合力。深化政治巡察,彰显巡察“利剑”作用。坚持政治巡察定位,立足常规巡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巡察和“回头看”,精准发现问题,抓好问题整改,推进巡察提质增效,实现巡察全覆盖。坚持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违纪违法问题勇于亮剑、严肃查处,定期通报曝光,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持续放大震慑效应,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各位代表、同志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一定要强化宗旨意识,坚定人民立场,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为馆陶发展赢得海晏河清的美好未来!各位代表、同志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建设“活力新城、魅力馆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 

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4月27日)

王伟中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一、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是深圳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勇担国家重大战略使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大跨越的重要时期;是深圳顶压前行、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大跃升的重要时期;是深圳决胜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锐出战助力脱贫攻坚,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的重要时期;是深圳走在前列,与时俱进实现全面进步的重要时期,演绎了深圳经济特区“五个历史性跨越”的精彩篇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胜利完成市第六次党代会主要任务,推动深圳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具体行动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率先制定并推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形成并实施市委“1+10+10”工作安排,以深圳改革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二)坚持抢抓“双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深圳迎来了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改革开放再出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使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效凸显,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前海模式和生机勃勃发展态势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开局良好,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见效。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从4家增至8家;“4+2+2+2”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亮点纷呈。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起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发展质量跃上更高台阶。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是2015年的3.4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创设全国首支规模达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人才日、企业家日,建成人才公园,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形成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在创新动力引领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五位,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7.4亿元,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1.5%;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出口总额实现全国城市“二十八连冠”,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均超7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四)坚持以现代化理念和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城市品质和城市魅力全方位提升。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原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入选国家交通强国首批建设试点,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在建总里程231公里,国际航线达60条、比2015年翻了近两番,“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加快形成,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便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取得重大突破,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提速提效,国际会展中心、平安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刷新了城市地标。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厕所革命”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城中村面貌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市域覆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城市运行更聪明更智慧。

(五)坚持用心用情用力锻长板补短板,民生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将财政支出近7成投向民生领域,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休午餐问题,基础教育学位比2015年增长近30%、办学质量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全国领先,高等教育处于历史最快发展期,高校数量从9所增至15所。

健康深圳建设成果显著,新增病床位3.2万张,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三甲医院增至21家、实现翻番,8家医院进入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类百强。住有宜居加速推进,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6万套。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全面启动,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平安深圳建设扎实有效,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市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决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硬干部硬作风硬措施完成水污染治理硬任务,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元,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用4年时间补齐40年来的历史欠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深入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AQI优良率达97.0%。“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千座公园之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四季见花,畅享“绿色福利”。

(七)坚持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为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深圳贡献。秉持“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助力9省54县(区、市)20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连续4年获评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好”档次。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建成广西百色深圳小镇、喀什大学新校区等一大批项目。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万企帮万村”“携手奔小康”行动成效显著。

(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大型城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坚决打赢移民城市、口岸城市、人口大市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发现除湖北武汉以外的全国首例确诊病例,在全球率先用冷冻电镜观察到病毒全貌,在全国率先探索使用健康码、建设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20天建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成功处置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抵深等突发事件,组织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荆州,圆满完成支持香港建设临时医院和方舱医院等任务,打赢社区小区防控、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深港联防联控等多场硬仗,抗疫经验和做法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九)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职,出台科技创新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性、引领性的法规,政协清单式提案工作标准等在全国推广。率先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多党合作、民族宗教、民营经济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创新推进,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取得新进展。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立全国首家金融法庭、破产法庭、自贸区人民检察院、破产事务管理署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和“第一天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出台市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实施方案,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成功承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等重大活动,全市上下爱国热情和奋进精神进一步迸发。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建设,建成“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深刻汲取曾志权案、李华楠案教训,完成六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夺取并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同志们!一组组亮丽数据、一个个新的第一、一项项丰硕成果,印证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极不平凡的辉煌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习近平总书记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风险挑战、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年大家一起奋斗、一起收获,深切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艰难方显勇毅。面对美国无理极限打压,深圳一批高技术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我们不抱幻想、坚决斗争,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们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及时果断稳妥处置“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等突发事件,精准拆弹化解P2P网贷等风险隐患,有力防御超强台风“山竹”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防范香港“修例风波”影响,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牢牢守好了国家安全“南大门”。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精彩实践,是深圳奇迹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是践行经济特区“十个必须”宝贵经验的有力例证。“十个必须”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是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根本指引。我们要把“十个必须”宝贵经验发扬光大,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成绩来之不易,共识凝聚力量。深圳的发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悉心指导,省委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离不开历届市领导班子和广大特区建设者的接续奋斗,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努力,离不开全国、全省人民和驻深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中共深圳市委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谱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篇章。

(一)感恩奋进、起而行之,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如山似海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深圳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圳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深圳父老乡亲、山山水水的深情厚爱。从前海湾畔的谆谆嘱托到莲花山顶的殷殷寄望,从对深圳历史的深情回顾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领袖情怀、感人至深的深圳情结,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我们的心田、振奋我们的精神。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褒奖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用“五个历史性跨越”高度概括了深圳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蕴含着对深圳的无比信任和莫大鼓励。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深圳恩重如山的巨大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确立深圳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使深圳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阵地。我们唯有以实干业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厚望嘱托。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起点上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4年、1992年,在事关经济特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两次亲临深圳,发表了拨云见日、振奋人心的讲话,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别叮嘱“你们要搞快一点!”江泽民同志多次视察并勉励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胡锦涛同志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与时俱进,指明了关系经济特区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深圳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经济特区、怎样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要求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发展的宝贵经验,要求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十个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指出深圳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刻阐明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根本方向,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不是别的什么先行示范区,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工作基点和根本出路,要求深圳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新时代深圳改革发展;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这个关键一招,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深刻阐明新时代深圳改革发展的战略安排,提出深圳先行示范区“三个有利于”“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五个率先”重点任务;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政治保证,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深刻阐明深圳奋进新征程的精神状态,要求发扬特区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这“十个深刻阐明”明确了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四梁八柱”,必将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是深圳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互为支撑、互促互进,必将充分释放“化学反应”“乘数效应”。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交相辉映,开辟了深圳发展的新境界。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使命一脉相承。经济特区诞生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圳先行示范区擘画于“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一以贯之的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开路探路的崇高使命。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同向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兴办经济特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孜孜追求。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交融激荡。新时代深圳发展的愿景更加宏伟、责任更加重大,既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又要由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建设好先行示范区,一以贯之的是党中央对深圳发挥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殷切期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肩负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始终勇立潮头、先行示范,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加速度”,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要始终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奋力成为综合发展的“全能冠军”;要始终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立足全球看深圳,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在与世界一流的交流互鉴中创造一流、成为一流、引领潮流;要始终高举旗帜、当好窗口,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三)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放眼全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按下了“快进键”,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东升西降”是大趋势。纵观全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立足深圳,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但也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深圳在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创新要素集聚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争当全球标杆城市的赛道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比较突出;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给仍存在短板弱项;统筹发展与安全任务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和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未来五年,是深圳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效应,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围绕市委“1+10+10”工作安排,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践。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经济发展国际领先,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在新起点上,憧憬深圳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满怀。到2030年,深圳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到2035年,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那时的深圳将是更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另一番新景象,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那时的深圳将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最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那时的深圳将成为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寄望的盛景将在鹏城大地全面绽放。

三、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为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精彩样板,引领和保障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完善干部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制度,坚持“五个必须”,严查“七个有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舆论、互联网、高校等阵地管理,不断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研究重大政策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考评体系等,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三)不断擦亮基层党建“深圳品牌”。坚持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实施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固本强基、队伍提升、党建赋能、服务发展专项行动,推进“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强化“1+10+N”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高质量推进“两个覆盖”,全面加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党建,实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三同步”,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质量过硬、全域率先示范。

(四)锻造新时代经济特区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体系,突出“三化三型”导向,常态化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实施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和干部成长路径拓展计划,制定实施雏鹰计划,打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五)扎实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廉洁建设。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精准落实政治巡察要求,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坚持严惩腐败和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注重以市场化改革放权、制度建设限权、大数据手段制权,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

四、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深圳处于内外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必须厚植发展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广阔、营商环境好等优势,把握好高质量对内经济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率流通体系等着力点,为全国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争当服务国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先行示范者。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要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实施国内市场拓展计划,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打造一流“深圳质量”,构建先进“深圳标准”,塑造时尚“深圳设计”,提升优质“深圳服务”,树立响亮“深圳品牌”,以深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计划,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规划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实施投资优化工程,着力扩大工业和技改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二)争当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先行示范者。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遇,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建设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围绕重要资源、重要产品打造世界级市场平台。鼓励支持展览业市场化发展,增强高交会、文博会、慈展会、海博会、全球招商大会、人才交流大会等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三)争当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发展若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新材料、智能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严守工业红线,增加先进制造业用地供应,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新时代高标准厂房,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设计+研发+服务”设计体系,赋能提升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动能,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深入推进“5G+千行百业”应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以上。

(四)争当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先行示范者。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实施深圳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盐田港东港区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广深沿江高速前海段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四主四辅”铁路枢纽和“三个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规划建设,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打造国家综合物流枢纽节点。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持续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五、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核心引擎的作为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建设枢纽型城市,强化深港澳一体联动作用、重大平台引领作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做强香港—深圳这一极,着力打造深港“双城经济”、讲好“双城故事”。推进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积极探索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商事规则等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加快皇岗口岸重建、东部过境高速公路、深港西部快轨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推进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探索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扩大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持续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务实举措。

(二)加快打造重大合作发展平台。抓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重大机遇,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加快“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前海更加生机勃勃。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协同开发模式,推动布局国际顶尖研发型企业、国际一流科研实验设施和研发中心,打造国际离岸创新中心。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形成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口岸经济发展格局。高品质打造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和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深发展。

(三)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推进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布局,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前海与横琴、南沙等国家级平台交流合作,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积极对接沿海经济带,深化与汕头、潮州协作。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广泛开展人文旅游交流。

(四)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市域,做强做优中部都市核心区,提升东部发展能级,优化西部向湾格局,推进南部对港合作,拓展北部发展腹地,推动各区强化功能、彰显特色。坚持面向全省,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创新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省内对口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链接全国,向东连接粤东及东南沿海地区,向西连接粤西及西南地区,向南深化港澳合作,向北连接粤北及中南地区,强化各战略方向对接合作。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协同联动,共同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六、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一)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完善长期稳定持续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基础研究的合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积极参与构建央地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聚焦底层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

(三)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提升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优势,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力度,实施“三首”工程。做实做优“科创中国”建设试点,加快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

(四)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提升创新支撑力。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优化深市主板、创业板服务企业能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引导天使投资加快发展,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之都。建设全球金融科技标杆城市,推进金融创新监管试验区建设,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

(五)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源动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高标准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探索设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竞相成长、实现梦想,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七、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抢抓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把改革开放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一)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聚焦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六大领域集中发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国土空间管理、人才流动和工时薪酬等方面实施更加灵活的创新举措;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出入境等方面,实行更加灵活、更加科学的政策制度。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体制、财政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完善全链条、全周期、全市域改革推进机制。完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机制,推动实施部市联席会议、风险识别防控、法律法规调整等制度,加快落实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不断健全授权事项清单机制并滚动更新实施清单,确保2025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健全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机制,切实发挥立法引领、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构建重大战略平台改革推进新机制,促进各战略平台与全市改革协同对接、同向合成。健全改革激励容错机制,切实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

(三)全面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积极拓展欧盟、东盟等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坚定维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积极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大力引进、建立国际组织和机构,织密全球友好城市网络。高标准建设海洋新城、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

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城市。

(一)促进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编制实施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体系,高标准建设好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等重点片区,打造一批城市发展新引擎和国际化城市新客厅。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下足绣花功夫把每一寸空间用好管好。

(二)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聚焦“优政、兴业、惠民”,完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体系。高标准建设鹏城智能体,打造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感知体系、泛在连接网络和先进智能中枢。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探索城市全场景智慧应用,大力发展群体智能技术,让市民畅享智慧新生活。

(三)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实施“科技强安”战略,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圳品”工程,规划建设海吉星菜篮子小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线、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风险防御能力。

(四)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基层服务群众、社区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好经验好做法,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让社会更加生机勃勃、井然有序。

九、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示范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着力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

(一)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增强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加强重要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以良法引领改革、推动发展、保障善治。

(二)着力打造一流法治政府。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健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开展竞争执法先行试点,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用法治明确政府边界、规范市场行为。

(三)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快建设司法基础设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和行政诉讼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构建司法管理监督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加快建设模范法治社会。构建覆盖全市、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和退出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一)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新提升。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践行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

(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打造国际一流城市文化地标,形成大湾区高品位高能级城市文化核心区。深度挖掘改革开放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好改革开放展览馆,引进建设一批国家级博物馆深圳分馆,加快建设深圳党史馆、国家方志馆特区分馆,丰富推广“城市文化菜单”。实施新时代文艺发展工程,创作遴选文艺精品。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打造著名体育城市。

(三)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打造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统筹东部旅游资源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四)构建现代文化传播新格局。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积极申办国家级、国际化文化活动,满足国际化多元文化需求。创新城市营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

十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

(一)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和“高中园”建设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90万座,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开放发展、职业教育高端发展,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力发展未来教育、智慧教育,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优先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健康深圳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社康服务扩容提质,建成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完善居民健康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努力建成一流的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加快完善“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探索按要素分配的有效形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共同富裕上走在全国前列。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探索分层照护托育模式,构建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托育体系。坚持“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创新都市养老服务模式,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关爱行动,打造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升级版”,建设无障碍城市,让城市更加温暖、更有归属感。

(三)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民生事业。构建社会公共服务多主体参与、多渠道融资、多模式建设、多元化供给新机制。实施国际教育示范工程,促进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扩大民生服务供给。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四)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充分释放人口新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十二、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一)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制定碳达峰实施路径,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探索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提升建筑领域节能标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支持氢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快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时尚。

(二)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开展臭氧与PM2.5协同治理,推进大气环境质量迈向国际一流。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构建“一脊一带十八廊”城市生态骨架,研究推进河流暗渠复明,打造千里碧道,加快建设世界著名花城。

(三)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陆海、地上地下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推广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强化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联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让生态文明之树常青。

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造性开展立法、监督等工作,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广泛团结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同志们,新征程浩然开启,新时代华章铺展。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激励召唤着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去奋斗!要激扬沧海弄潮、舍我其谁的锐气,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不做安于现状的守成者,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挺进更多“无人区”“深水区”,跨越更多“娄山关”“腊子口”。要激扬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朝气,争当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躬身践行“五要五不为”,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心怀远方、实干笃行。要激扬无惧风浪、敢于亮剑的勇气,争当攻坚克难的冲锋者,不做避事畏难的退缩者,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要激扬一马当先、追求卓越的志气,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让赶超成为常态,在更多领域创造世界一流、全球标杆,推动深圳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同志们,再出发,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向前进,更伟大的胜利就在前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未来谱新篇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创新时代强区新城美丽安次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廊坊市安次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7月19日)

刘宝旺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廊坊市安次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国共产党廊坊市安次区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部署“十四五”时期及今年下半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破题开路、踏实肯干,敢于担当、务实高效,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未来谱新篇,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创新时代强区新城、美丽安次新局面!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落实市委建设“五个廊坊”要求,全面实施“211”战略,全力做好“四篇文章”,认真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克难攻坚中砥砺前行,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同心抗疫,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重点人员排查、流调和隔离管控,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开展25类重点人员常态化核酸检测,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保持了“零确诊、零疑似”战果。二是坚持狠抓发展,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亿元,可比增长12.2%;实际利用外资7756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37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5亿元,增速8%,可圆满完成“双过半”任务。三是坚持整体开发,持续做好“四篇文章”。“水”的文章,龙河生态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概念规划方案、水利专项规划等前期工作,永定河生态修复、河渠贯通、农村水源置换等工程统筹推进。“园”的文章,两大高新区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投资5.28亿元,龙河核心商务区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争列省市重点项目23个,组织2批次1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中移动一期、德科二期等项目竣工建成;成功实施12个“腾笼换鸟”项目,全力推动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农”的文章,重点打造第什里风筝小镇等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完成喜迎“七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中行动;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1家,数量全市第一。“城”的文章,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断头路贯通、智慧社区建设等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大拇指生活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58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开通在线办理,企业登记扩展到“五十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0.1%。成功举办北京专场招商推介会,累计签约重点项目8个。坚持创新驱动,富智康、奥瑞拓、华田信科等10个项目分别列入省千项技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五是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制定《2021年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及基础设施工程推进清单》,对8大类135个重点项目台账管理、包联推进。开展营商环境“背靠背”调查,发现51个问题,逐项整改落实。高标准、全覆盖建成乡村两级综合服务中心(站),下放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118项,实现“一站通办”。六是坚持底线思维,倾力开展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排雷拆弹”专项行动,摸排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700余件。坚持脱贫“四个不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7,全市第二、市区第一;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35%;优良天数占比66.3%,域内河流国控、市控断面水质稳定优于Ⅴ类标准。七是坚持民生为本,幸福指数不断攀升。10方面民心工程全面推进,20所学校、幼儿园开工兴建,廊坊一小等7所学校“九一”投入使用,完成5所普惠性幼儿园回收,推进1070名教师招聘。持续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区医院迁建和急救中心建设。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58个,登记失业率2.08%。八是坚持稳定为先,合力打造平安安次。启动实施信访维稳“攻坚月”行动,办结中省交办信访案件163件,圆满完成“七一”等重要节点安保任务。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建立线索核查等4个长效机制,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2起。智慧平安社区(村街)、雪亮工程补点扩面、“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机制持续深化,59个村街建成“无诉讼”村街。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打造智慧“双拥”长廊。防汛救灾、应急处突、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有效。九是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工作开创新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林峰烈士纪念馆、黄诚纪念馆等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开展“四项教育”、整治“六大顽瘴痼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累计解决群众问题500余件。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圆满完成乡村换届。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累计处置问题线索72件,运用“四种形态”处理85人次。党管武装、统战、工青妇等工作持续加强,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

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凝结着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为安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志们,区六次党代会以来,安次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辉煌历程,全面小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十三五”目标全面完成,开启了安次高质量发展新纪元。建设强区新城、美丽安次是一场接力跑,每一棒都要跑出好成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发展“规划图”“设计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同志们,进入新发展阶段,时代要求我们要勇于跳出安次看安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在打造以北京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的背景下审视安次发展,以更宽广的视角、更积极的姿态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把握大势,必须更加强化机遇意识。“十四五”时期,安次发展面临最大的“势”,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世界级城市群、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建设,为安次更好地融入和借势京津,加快技术、人才、资本等优质资源集聚、产业转移落地、提升城镇化水平,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大兴国际机场运营及临空经济区建设、中国(河北)自贸区设立,为我区扩大开放、培育现代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供了难得机遇。“211”战略的深入推进,使安次“平台+区位+交通+政策”的优势聚合凸显。我们一定要切实强化机遇意识,乘势而上再登高、借势发展求突破,努力把安次具备的综合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站位大局,必须更加强化担当意识。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寄予安次很高期望,提出做好“四篇文章”,打造全市最有潜力、最有魅力、最有价值区域的新要求。“四篇文章”是市委赋予我们的政治任务,是对区委“211”战略的肯定、丰富和提升,特别是将“水”的战略地位上升到新的高度,要求标准更高、品质更优。我们要将“四篇文章”作为“十四五”时期重中之重,凝神聚力、再创佳绩,不辜负市委的信任与重托。另一方面,“五区共建”与市委提出加快建设“五个廊坊”目标,内涵一致、高度契合,是“五个廊坊”建设在安次的具体体现。从创新廊坊和数字廊坊看,其核心支撑都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正是我们多年来坚持主打的优势品牌。作为主城区,安次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等方面占有独特优势,要展现出更大作为。从健康廊坊看,集中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也是我们建设“民生为本幸福区”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不遗余力提升全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从平安廊坊看,我区在全省较早提出建设“安全发展先导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安次的特殊区位,我们肩负的维稳责任极重,必须把平安建设放在首位,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的尖兵。从品质廊坊看,追求的是城乡发展的高品质、人民群众生活的高品质。我区实施以“绿色生态样板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等为内容的“五区共建”,就是要全方位强化“品位+质量”的城乡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品质生活。我们必须在发展大局下找准安次定位,在加快建设“五个廊坊”中展示安次担当,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审视自身,必须更加强化危机意识。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改革开放深度不够,“放管服”改革仍不到位。社会治理能力需要加强,治理体系需要完善。机关作风、工作质效、干部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津兴铁路安次南站的设立,为廊坊高新区的开发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电科信息产业园项目的推进落实,势必带动安次高新园发展成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国际性园区,但我们的发展空间不足,扩区工作势在必行。城乡建设水平还需提高,推动龙河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综合机关整体搬迁,就是要提升城乡面貌、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总之,我们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三大工程”为重点,从补齐短板弱项中缩小差距,从化解各种矛盾中闯出新路。肩负使命,必须更加强化宗旨意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区在教育、卫生、住房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欠账。城区学校、幼儿园数量不足,大校额、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区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城镇拆迁建设遗留问题较多,有的回迁改造项目不能按时完成;农村路网建设等级不高等问题急需解决。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全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研判,我们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困难与机遇并存,但发展前景光明。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把谋势和谋事、谋未来和谋当下统一起来,把安次应该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办好,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确定今后五年全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围绕“五个廊坊”部署要求,持续深化“211”战略,聚焦“五五四三”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五化”建设,深入推进“五区共建”,全力做好“四篇文章”,加快推动“三大工程”,全力以赴把安次打造成全市最有潜力、最有魅力、最有价值的区域,破题开路、踏实肯干,敢于担当、务实高效,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未来谱新篇,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创新时代强区新城、美丽安次新局面。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达到33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分别达到5.83万元、2.64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6亿斤,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等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三新”的核心要义,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从国内看,既有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等优势,又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按下“快进键”,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发展理念,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同时我国已高度融入世界,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有效解决“五方面问题”。一是标准问题。当前,廊坊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定位于中国的廊坊、世界的廊坊。安次作为廊坊主城区,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专业标准来发展建设,以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园林建设标准化、交通标准化、旅游标准化为突破,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标准化水平。二是效率问题。效率直接关乎政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坚持要事第一原则,对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落实、历史遗留问题等,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所有事情认真办,用高效率的工作推动高效率的发展。三是质量问题。质量是城市的灵魂、企业的生命、居民生活的保证。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在质量提升、品牌培树、主体引领、安全监管等方面集中发力,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全面打造安次品牌、树立安次形象。四是统筹问题。统筹出质量、出成效。当前,全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园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等任务艰巨,只有统筹兼顾、“弹好钢琴”,才能在协调均衡中聚合整体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五是思想作风问题。好的作风是事业发展的坚强保障。全区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传承好“永不服输、事争一流”的安次战队精神;要坚持目标第一,努力向目标第一进发,勇于争取第一;要坚持提高标准、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务求全胜。同时,要坚决做到“三个破除”,破除惯性思维,破除“小进即满、小绩即安”思想,破除“庸懒散乱”工作现象。要加强“五化建设”,构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信息化”机关,改善机关面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既是安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新时代强区新城、美丽安次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高点定位、放大格局,以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谋划推动安次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协同发展,加快打造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抓住用好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依托北京、融入机场、借势雄安,推动“211”战略上档升级。到2025年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重点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基本完成,轨道、公路等交通路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与京津一体化发展。

——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3+1”主导产业,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力推动扩大内需,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消费扩容提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到2025年,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更加健全,投资结构质量进一步优化,传统消费、新型消费、服务消费蓬勃发展,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全力推动深度开发,加快做好“四篇文章”。深入挖掘龙河、永定河、落垡湿地的文化、生态和社会价值,形成碧水环绕、以水润城的生态格局。全力推动两大高新区升级发展,构筑高端制造业重大承载平台。全力开发现代农业板块,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全力加快城区发展板块建设,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高地。

——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内涵式增长。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50家和1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全市领先,在全省科技跃升计划中保持A类县,为建设“创新廊坊”提供重要支撑。

——全力推动生态建设,加快打造绿色生态样板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美丽安次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大幅提升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全力推动共享发展,加快打造民生为本幸福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到2025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全力推动社会治理,加快打造安全发展先导区。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到2025年,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的尖兵作用更加凸显。

四、下半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达到2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28%、可比增长3%,达到23.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达到14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达到92.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分别达到4.6万元和2.1万元;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我们要以“三重四创五优化”和“三基”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化“211”战略,聚焦“五五四三”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工作,将《2021年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及基础设施工程推进清单》内容落到实处,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屏障。坚决扛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战果。要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要求,坚持“十个常态化”防控措施,突出做好村、社区排查防控,确保不出问题。要强化新冠疫苗接种。紧盯重点人员,做到应接尽接、愿接尽接,尽快构建起全区免疫屏障。要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时刻保持备战状态,做好物资储备和防护队伍培训,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快速划定管控单元,有序有效开展集中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处置工作。

(二)全力做好“四篇文章”,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以“四篇文章”建设实效彰显全区高质量发展成果。要做好“水”的文章,加快形成碧水环绕、以水润城的生态格局。把龙河治理及生态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头号工作,加快完成前期手续,确保如期高质量实施推进。完成中泓故道等4条渠道清淤治理。做好河渠生态补水,完成自备井关停,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确保深层、浅层水位回升居全省前列。完成农村饮水水源置换工程,实现一体化供水、专业化管护。实施4个镇区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加大新老龙河人工湿地提标投入,确保国控、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要做好“园”的文章,争当全市园区建设的“排头兵”。围绕市委、市政府“双倍增”计划,强力推动“五个倍增”目标任务落实,提升园区综合实力。抓好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建设,龙河高新区(含龙港高新园)要加快推进龙河核心商务区、韵达北方区域总部、区文化中心、国际学校等项目建设,完成中央公园全部建设任务;廊坊高新区(含安次高新园)要启动总部基地、高新区加速器、高铁商贸区、高教区规划建设。唱响“亩均论英雄”,倒逼僵尸企业出清或兼并重组,促进闲置低效土地利用、高端项目落地。加大高新区“四项改革”力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审批权限下放,提升园区能级。要做好“农”的文章,打造全区农民收入的“倍增器”。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和种源安全,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全区粮食总产量保持11万吨以上。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背街里巷硬化等工程。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大力推进吕端、兆丰、臻味农品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安次肉鸡、安次甜瓜等区域品牌。推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形成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示范区。不断完善防贫长效机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要做好“城”的文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加快城市开发建设,谋划推动综合机关整体搬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券资金,加大老旧小区、老旧管网、断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推动1898文化商街、壹佰文化综合体提档升级,大拇指广场开业运营,永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实质性推进。

(三)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强化“项目论英雄、项目凭实绩”的鲜明导向,以“上瘾”的劲头抓项目。要突出主导产业抓项目。围绕“3+1”主导产业,把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趋势,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好项目,培育一批高端产业聚集的“区中园”,全力推动中国电科信息产业园项目洽谈、签约落地。突出减量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完善全区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在建、签约、在谈“三个清单”,保持项目滚动发展良好态势。要突出扩大内需抓项目。围绕“两新一重”,谋划实施一批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领域重点工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优政府融资平台,积极对接省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加快打造优质平台企业,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金、社会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转型升级抓项目。坚持优存量、拓增量并重,一方面谋划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技改提升项目,促进印刷包装、乐器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项目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四)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激发经济内生增长的第一动力,要通过创新更好的赋能高质量发展。要发展数字经济。以万国、鹏博士等项目为龙头,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据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抓好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慧谷·梦工厂等创新平台作用,坚持“京津研发、安次孵化转化产业化”,强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加快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智能装备研究院”建设,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聚集,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6家。要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坚决落实税收、金融政策,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主动性,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80家。

(五)全力推进改革开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用好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发展。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府权力清单,相关政务服务事项100%全流程网办,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减事项、优流程、压时限。抓好村街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延伸服务触角。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从土地、资金、服务、平台等要素保障入手,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鼓励干部同企业家真诚交往、助力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好营商环境“背靠背”评估问题整改,持续打通难点、堵点、痛点。规范行政执法,探索园区封闭管理,向园区改革赋权。要促进消费升级。正确把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把促进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紧密结合。一手抓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处理好存量与增量关系,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一手抓服务消费拓展,制定刺激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发展电商消费,加强乡镇商贸设施和村街物流站点建设,培育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新业态,激活城乡消费广阔市场和巨大潜力。

(六)全力修复生态环境,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建设美丽安次上不断取得新成效。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针对重点行业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能源替换。加强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重管控,推动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支持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改造,促进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巩固森林覆盖率全市前列成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营造林1.6万亩,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秋冬防重点任务,坚持做好控车、抑尘、禁烧以及涉VOCs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等工作,完成30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深度治理、4家涉VOCs重点行业企业治理、1家铸造企业烟尘超低排放改造,以及217家大中型餐饮企业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安装联网。在严格环保执法基础上,坚决防止“一刀切”,帮助更多企业纳入大气监管正面清单,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要抓好土壤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倾倒、非法处置等行为,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生活垃圾、医废危废收集处理,保护土壤环境安全,完成5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和风险管控工作。

(七)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要抓好民生实事。坚决办好今年10方面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断头路、老旧管网建设改造等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发展社会事业。每季度从11个方面开展一次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针对群众反馈问题,逐一整改提高。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制定2021年灵活就业社保、创业社保等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启动实施第二十九小、三十小和二十中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村道提标改造、县乡公路大中修工程,加快实现公交全覆盖,年底南三通道至殡仪馆道路建成通车。拓展“四医联动”成果,加快区医院迁建和急救中心建设,推进争创“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区医院争创“二甲”医院工作,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一体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扎实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复验工作,狠抓六大“围点攻坚”行动,推进“让南城‘靓’起来”大讨论活动和“晨扫描”行动,确保顺利通过复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区文化中心建设,巩固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八)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筑牢高质量发展新根基。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次。要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坚持开展常态化矛盾隐患排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和约访、接访、下访制度,逐件落实“三个一”措施,集中化解信访积案、重复信访事项,聚焦涉房、涉军、涉众等重点问题开展攻坚行动,去存量、遏增量,坚决、彻底、干净解决问题,做到“人要稳住、事要解决”,守住“北京不去、河北不聚”底线。要创新深化社会治理。围绕政治安全、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治理五个方面,开展好“五个专项”行动。健全“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积极推进主城区智慧安防小区全覆盖,常态化扫黑除恶,强力打击犯罪,周密做好暑期、国庆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认真总结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经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排雷拆弹”专项行动,做好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和各类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治理,深入排查地产金融、非法集资、债务违约等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双控”机制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危化物品、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监管,提升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伟大建党精神必将为推进“211”战略、落实“五五四三”工作思路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传承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狠抓政治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强化引领发展。坚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健全区四套班子领导议事制度,发挥党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考评体系,提高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的能力。(二)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焕发干事创业激情。发挥核心作用。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支持区人大、政府、政协、“两院”依法履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基层武装、“双拥”共建、国防动员等工作,发挥人民团体作用,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选贤任能。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用人导向,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选拔任用、从严管理体系,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水平,选优建强一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突出实绩实干。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持续推进党管人才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激励约束作用,营造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战斗堡垒。完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农村“五位一体”和社区“六位一体”组织体系。完善落实基层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实行“六星级”农村党支部评定管理体系,激励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进位争先。配齐建强“两委”班子。精心做好农村(社区)换届“后半篇”文章,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两委”班子日常监督管理,健全完善运行规则、村务监督、议事决策、激励约束、待遇保障等机制。巩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改革试点成果,逐步推进符合条件人员纳入编制管理,做好定向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水平。打造两新组织“1+3”红色文化教育品牌,推进两新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拓展。实施首都政治“护城河”党建示范村及“百里环线党建示范区”创建工程,成方连片打造一批立得住、树得牢、叫得响的党建示范点。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从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大学生及两新组织从业人员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推进党员教育培训。落实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培树宣传先进典型,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破题开路的干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必须坚持事在人为、路在脚下,激情干事业、挑战不可能,坚决拿出“困难面前有干部、干部面前没困难”的勇气和魄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事不解决、绝不收兵。作踏实肯干的干部。要重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争当只争朝夕的实干家和行动者,坚持一线工作法、抄底工作法,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落地见效。作敢于担当的干部。要叫响“我能行、让我来、跟我上、我来办”,敢于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敢于面对矛盾困难,攻坚克难、担当实干,千方百计把有利于安次发展的事干好,把有利于群众福祉的事干好,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作务实高效的干部。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精准高效,谨慎对待容易的事,慎重处理细小的事,上级交办和群众期盼的事情要雷厉风行、办实办好。(五)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着力提升政治巡察质效,建立完善巡察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协同配合机制,健全监督体系。深化纪律作风建设。紧盯关键节点、关键人物、关键环节,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严查群众身边“微腐败”和顶风违纪问题。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及10方面民心工程等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强化制度执行落实。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规定要求,注重以市场化改革放权、大数据手段制权、制度建设限权,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各位代表、同志们,再出发,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向前进,更伟大的胜利就在前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破题开路、踏实肯干,敢于担当、务实高效,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未来谱新篇,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创新时代强区新城、美丽安次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五个廊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30:2021年各地党代会报告汇编(2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1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