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研系统培训会上关于文稿写作的讲课稿
文稿起草工作非常重要。重要在哪里?古人讲:“震天下者必震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于言”。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从历史上看,很多著名的演讲或文稿,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些至理名言,世世代代都记得,比如说毛主席当年讲“枪杆子里出政权”,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些话都言近旨远。再比如,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同志在江西天心圩面对准备各奔前程的战士们发表演讲,让准备放弃革命的战士坚定了革命信心,留下来的人当中,后来涌现了四名解放军元帅,一大批将军。朱德的演讲,保留了红军的种子,奠定了朱德中国工农红军缔造者的地位。世界历史上,不少著名演讲影响了数代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葛底斯堡演讲,直接促进西方世界价值观的形成。二战时期丘吉尔的国会演讲,激发了英国人的抵抗力和抵抗精神。对个人而言,文稿起草是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升。X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完成后,专门抽出时间看望研究室的同志们。X同志指出,在研究室工作是非常宝贵的锻炼机会,只要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干过、干得出彩的人,把你放到任何一个岗位上,你的优势都将是巨大的。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你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对本地发展最了解、思考最多的同志基本上都在党政研究室系统。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研究室的同志要做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写要写得妙笔生花,讲要讲得精彩动人,干要干得抓铁有痕。
今天主要是就文稿写作谈8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文稿8问。
第一个问题,文稿起草难在哪里?
有人说,文稿工作一般人不愿意干,一般人干不了,干的人不一般。为什么一般人干不了,文稿工作有三个维度之难。
第一,思想的高度。我们的工作要“身在兵位,胸谋帅事”,即使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一旦你拿笔写稿子的时候,你就是县长、市长、甚至是省长,你的思想高度必须超越你的实际身份,要与党中央、省委精神保持一致。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我经常讲,讲政治的语言,我们不能当口号喊,一定要入脑入心学习,一个字都不能动。而我们研究室有的同志写稿比较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为什么不去查查这句话总书记是怎么讲的呢?我们要达到思想的高度,要一开始就达到最高的层次。
第二,思考的角度。我们不是专攻某一领域的专家,我们的优势是接触面广,但是我们的劣势就是多而不专,结果就是对所有问题都知道一点,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中央的文件,你知道这个结论,但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推理出来的,你不知道这个结论背后是什么样的原理在支撑,这就是我们很多同志很大的一个问题,思考得不深,思考得不周全,思考得不精准,达不到领导的要求。而且平常工作中疲于应付,导致水平很难提高,找准思考角度很难。此外,我们要完全不带个人倾向,完全站在领导的立场思考问题,这也是有难度的。经济学里有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自然人都是带有一定倾向的,我们都是自然人,多少都有自己的立场观点。
第三,思考的维度。首先是“三个不同”之难。不同领导,不同风格,不同要求。每个领导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为多个领导服务,好比在多个鸡蛋上跳舞,不同的领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要求,为他们服务的路数有很大的不同。就算是同一个领导,他的职务变化以后他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王X省长五年时间内,先后担任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长。每一个职务对文稿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他每一次身份的变化,对我们的文稿起草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里面的甘甜心酸只能自己品味。我举个例子,他在代理省长、临时主持省委工作期间,要在中央巡视组回头看的大会中表态,这是一个政治表态,总书记要看的。这种政治表态类的讲话我们以前很少起草,而且给我们的有效时间只有6小时。我从省委院子回政府研究室,5分钟想了四个观点,回来四个人一个人写一个,第二天六点钟交稿,比较满意,效果较好。像这种困难要怎么克服呢?就是要你平常做有心人,关键时刻拿得出去。但是,从此事以后,我强调政府必须把政治类文稿的短板补起来,“政府”工作中的“政”字是“政治”的“政”,政府工作是党委领导下的,政府工作首先要讲政治。其次是“三个身份”之难。写稿子的时候,你既是领导,也是学者,还是实际操作者,将这三个身份集中在我们一个人身上。你要把自己当领导,你不把自己当成领导,怎么能够进入领导的话语体系呢?也是学者,文稿应该有思想的厚度,紧跟时代潮流。不仅要看总书记、省委书记怎么讲,还要看相关权威学者怎么讲。比如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重大的决策部署当中,除了总书记讲话以外,专家学者的解读也很多,要找出最权威的解读,此外,还是实际操作和执行者。文稿要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性。你讲的是要别人执行的,光讲些空话、套话、不着边际的话,别人没办法贯彻落实,也会影响领导的实干形象。这三个身份怎么演好?最主要的是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要靠多学、多练、多反思。靠悟,悟性很重要。领导把我们的稿子改了一段,改了几个字,你就要揣摩为什么要这么改,反复研读、琢磨。
第二问,就是把握文稿规律难在哪里?
我们经常讲“文无定式”“水无常形”。越是“文无定式”,我们就要更加努力掌握文稿起草的规律。
第一,要熟悉老套路。现在我们的公文老是三段式:第一部分提高认识,第二部分强化措施,第三部分加强领导。研究室的同志写稿子首先要有这个套路,对这种文稿套路要熟悉、要了解,这是基本功夫,如果你连这个套路都不知道你还怎么行文,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要坚决抛弃老套路。稿子的任务下来,你首先要想一想,这个稿子的老套路是怎么写的,在你的选项里面首先要把它排除掉,要坚决抛弃传统套路写法,努力创新,要么有新的写法,要么是有新的观点,要么是有新的表达形式,要么是要有新的语言,总要有新的东西。我们省政府研究室编了一本杂志《文稿起草规律探析》,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探索文稿起草规律是需要的。X同志给省政府研究室提出了“四个气”的要求,知天气、接地气、有精气、重语气。5月3号,省长要到省委党校给新任的县市区长们作报告。我们起草的文稿,先从郡县制的来历讲起,历史上第一个县是在楚国,叫权县,也就是现在的沙洋县,这就是中国第一个县。后来秦国把楚国给灭掉了,统一了天下,保留了郡县制,把它推行到全国。这样写,就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人情味。写文稿,要融汇领导和群众,要用宏观的视角、大局的眼光,有高度,有深度,要切合实际。
第三点,起点要高,落脚要实。就是立意要高、内容要实。要用地方的语系、群众的语言。对习总书记的讲话、党中央的重要报告精神,我们要认真研读。毛主席是我们真正的语言大师,胡适认为,中国的白话文写得好的人,毛泽东算一个。我以前跟县里市里的干部讲,要把《毛泽东选集》当教材读,一卷一卷、一遍一遍地地读。《毛泽东选集》不讲空理论、大道理,但是不缺少理论的厚度,又与实践保持紧密联系,学者看了不觉得浅显,老百姓看了不觉得深奥,基层干部看了可以落实工作。如果我们理论水平不够,政策水平不高,又不了解实际,文稿比如群众听不懂、基层干部不好落实,那就是巨大失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种现象,有的领导干部,社会新群体的话学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又被顶了回去,很多领导干部就是处在一种失语状态,怎么能够让群众信服呢?这也是我们文稿起草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问,为什么文稿原创能力这么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