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里这些“概念型”的错误,你也犯过吗?
我们先来明确“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可以简单理解为逻辑学上对于某一客观事物的定义。概念是思维结构的最小单位,构成判断和推理,在公文中,它是完成公文结构的“基石”,公文文本的意义,也是由概念的组合构成。公文中常见的概念错误有这些:
一、概念错用
概念错用一般是指在公文中,因不熟悉某一概念的外延、内涵,在概念组合表意时,作者意图与概念内容发生了偏移。
【案例】社保和就业体系进一步健全。率先在全市将农村低保救济标准从420元提高到城乡一致的530元,增长26.2%。五保供养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分别提高到870元和800元,增长17.6%和38.9%。
【分析】此处用“认定标准”一词不妥,使用“认定标准”表达的意思是“达到某个基数就予以发放补偿”,即五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工资水平达到800元和870元时可发放补偿。而原文的意思是困难户补偿标准从原来水平提高到870元和800元。原句修改时将“认定”改成“补偿”,即“五保供养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补偿标准分别提高到870元和800元”。此时,原句逻辑通畅。
二、概念不明
概念不明是指公文句子使用不能明确表达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词语,造成表意模糊不确定的印象。一般问题出现在一些表达“时间、数量、对象、范围”等概念的句子中。
【案例】X镇委托X市规划设计院对全镇社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布局进行规划,今后一个时期,除配合X新城建设外还将建设X、X、X三大社区、服务对应四大产业园区。
【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并未规定一个确切的时间单位,是五年计划、十年计划,还是当年的年度计划,前后文也未予以说明。使用不确定的时间概念,是公文中常见的逻辑问题。同样,还有“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内”等类似表述。
三、限制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