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同志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4月16日,根据录音整理)
省政府召开这样一个高规格、大规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这恐怕是首次。目的就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对标国际和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增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刚才,必雄同志通报了我省一季度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情况。我听了之后,既高兴,又着急。高兴,就是督查动了真格,对问题敢于揭短、较真碰硬、点名道姓。督查就应该这样,决不能走过场、做样子、搞形式主义。着急,就是我省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工作还没有落实,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排名靠后。省发改委通报了国家和省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情况,省住建厅传达了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坚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不动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营商环境相关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构建了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自2018年3月起,已经选取了22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试点,今年将评价范围扩大至直辖市、部分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明年将在全国全面开展。这是国家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替竞逐的大背景下,通过开放型制度安排,宣示中国改革开放不停步的坚定决心和重大举措。指标评价体系主要聚焦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三个维度,评价尺度重点衡量企业在创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便利程度和费用成本,聚焦城市对企业的法律保护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聚焦商务成本的竞争力和人居环境的吸引力,聚焦城市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和城市文明水平的软环境。在全球、全国都在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大势面前,湖北该怎么办?如果无动于衷、动作滞缓,就会被淘汰出局。我们必须高点站位,对标全球、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标全国各省市营商环境最高标准,力争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务院大督查营商环境考评中位居全国前列。
第一,要清醒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极端重要性。从政治责任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必须树立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去年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这既是向世界的宣言书,也是对全国的动员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们“三个走在前列”,其中之一就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走在前列”。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要求,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从发展需要看,赢得高质量发展竞赛必须在营商环境上取胜。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亮丽名片、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现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进企业的层次、要素集聚的质量。我省经济总量进至全国第7,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再铸辉煌,拼政策、拼资源已经难以为继,唯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环境软实力,才能持续提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从初心考量看,必须尽力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着力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特别是营造平等、公正、法治的环境,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要清醒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紧迫性。确立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既是我们自我加压的主动作为,更是不得不为的必然选择。一是全球发展趋势所逼。当前,我国不仅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困扰冲击,也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争夺的双重挤压。我们必须明白,中美贸易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关键是创新环境之争。一些高端制造业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其核心是营商环境的吸引。我们唯有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才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发展主动权。二是国内竞争态势所逼。现在,营商环境已成为区域发展竞争的核心点、比拼的关键点、抢夺的制高点,各地大招频出、硬招不断。上海打造“优化营商环境2.0版”,江苏推出“1+10”营商新政,浙江以“最多跑一次”引领营商环境优化,等等。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无论区位条件还是产业基础都不占优,沿海发达地区都这么拼,我们没有理由不更拼。只有奋起直追,方能不落人后。三是我省发展形势所逼。今年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
世界银行认为,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使经济体投资率增长0. 3%,GDP增长率增加0. 36%.确保实现今年我省经济增长7. 5-8%的预期目标,优化营商环境是必选路径。我们要坚定不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实真功、下足苦功、练强内功,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强劲的动力。
第三,要清醒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异常艰巨性。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与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重。一是解放思想的任务重。长期固化而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是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的桎梏、障碍。内陆心态、小码头意识、畏难情绪、惯性思维等,在不少干部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首先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进入第一方阵。二是全面推进的任务重。系统建设、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涉及方方面面,对顶层设计、目标分解、措施集成、推进落实、考核评价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补齐短板的任务重。去年国务院大督查通报的7项主要指标中,我省获得信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4项指标排在20位之后。从去年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情况看,我省参评城市的评价结果不够理想。从今天通报的营商环境督查结果看,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难题。企业开办时间有11个市州超过5天,有的超过7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有11个市州超过120天,有的超过200天;房产交易登记时间有8个市州超过5天,有的超过26天;用气报装时间有16个市州超过10天;区域性统一评价、“先建后验”“四多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行动迟缓;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进展不平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和网办实现率偏低,数据整合共享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我省营商环境就难以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争;高质量发展的竞赛,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赛。这是一场输不得、输不起的竞赛,如果输掉了营商环境竞赛,将会输掉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各地各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全力推动我省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二、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关键环节,在破解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上下硬功夫
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终要由市场主体来评判。深化“放管
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动真碰硬。
(一)在放宽市场准入上下硬功夫。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现在明面上的不合理门槛和限制不多了,但隐性壁垒还不少。不少企业反映,拿到营业执照后,还需要再办很多证,存在“准入不准营”“准入很难营”问题。要坚持非禁即入,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不再设任何准入审批。全面开放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面清理取消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外仍存在的审批规定。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工程,要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信誉的专业化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共同开发建设。以更大力度推动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联动改革,解决企业拿照容易办证难、进入市场但实际无法开展生产经营等问题,切实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定期发布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信息,坚决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政策、了解发展规划、了解项目信息,平等参与竞争。
(二)在提高政务效率上下硬功夫。政务服务能力强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