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重庆如何逆势而行,成为全球投资热土、兴业沃土、生活乐土,真正做到“近者悦,远者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显得尤为迫切。近几年来,重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标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精准把握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和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营商环境能够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升。
一是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强化能力素质提升。通过将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知识纳入干部培训课程内容,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干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新台阶,提升各级干部对营商环境的认识理解,认真梳理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症结,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城市形象”的共识。要强化实践历练锻炼。组织政务服务人员到市场主体实岗锻炼,换位体验。创设营商环境改革观察员队伍,着力破除干部队伍中“管理者”心态,实现由“我是管理企业的”向“我是为企业服务的”观念转变。让“自愿服务企业”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真正做到企业、群众“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强化考核检查监督。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工作评价激励机制,科学准确评价部门、地方、领导干部及窗口人员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企业工作成效。提高营商环境在考核中的占比,做好评价结果应用,树立鲜明的激励导向。
二是着力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要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市场化。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开资金、技术、信息、土地、劳动力、大数据、咨询管理等市场要素依法、快速流动,让企业开办经营更加便利。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处理和分级办理“一张网”,率先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进而跨省、全国通办。要依法限定内容时限,加强法治化。除法定必须的要求外,有序刚性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缩短审批时间。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职责边界及参与程度,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做到齐心合力。在国际国内领先标准外,还需要把重庆的社会综合治理、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感指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软指标抓细抓实抓好。要等高对接国际标准,提升国际化。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定人定责定时,逐项落实。对标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进一步厘清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使重庆开放的决心让外商放心、开放的政策让外商受惠,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把产业链供应链放在重庆。加快建设一批国际社县、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文化消费场景,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国际化,提升重庆与国际接轨、相融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水平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