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起因
X街道成立于X年,是X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和X大学城核心区,区域面积X平方公里,下设X个社区,总人口X万。辖区内有X所高校、X个小区、X个商业街区、X个驻街单位。街道工委直属党组织X个、党员X名,区域内在职党员、流动党员过万名。X街道集高校、商业街区、高档商品房小区、拆迁安置房小区于一体,面对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一是群众诉求复杂多样。在大学城开发建设过程中,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居民构成多样,既有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也有外来务工人员,还有拆迁安置群众,群众服务需求呈多样化增长,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物业矛盾、就业矛盾、拆迁遗留矛盾相互叠加。二是社会治理任务繁重。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街道社区承接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部分精力都在疲于应付各类行政事务上,服务群众有心无力,很多管理、服务都跟不上。三是区域资源条块分割。辖区内众多高校、单位拥有大量优质资源,但由于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限制,相对封闭、各自为阵。特别是以高校为代表的驻区单位层级较高,街道统筹协调难度比较大,在整合资源开展服务方面,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四是基层组织功能弱化。街道在国有企业X农牧场基础上建成,街道社区干部大多从农牧场职工转岗而来,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发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足。X年X月,现任街道党工委书记上任第一天,就发生了几十人到区委区政府堵门上访,矛盾已经积累较长时间,这些老百姓所住的小区与街道党工委就一路之隔,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事先却一无所知。街道党工委意识到:问题的根子还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要改变这一局面,做到“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干好自家事、确保不出事”,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强起来,让党员作用发挥出来,让驻街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进来。
二、做法与经过
构建沉底到边组织体系,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针对驻街单位多、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坚持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相融合,织密一张“网”,把各级组织联起来,把各方力量统起来。一是三级网格连点成面。把辖区划分为X个一级网格、X个二级网格、X个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二级网格根据地域面积、小区楼栋和人口数量进行划分,三级网格具体到驻街各单位,大到容纳万余人的高校和小区,小到个体经营的夫妻店,规模较大的三级网格继续细分延伸网格层次。二是机构职能整合重构。将交运、城管、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落编在街道,设立综合执法大队,增强街道统筹功能。将街道X多个内设科室职能优化整合,组建基层党建、城建城管、经济发展、群众工作等X个“功能型”服务办公室。每个办公室捆绑负责X个一级网格,与社区党组织责任共担、工作共抓。三是组织设置嵌入网格。建立“X+X+N”基层党组织架构,在一级网格设立党委(党总支),下辖社区居民支部、服务办公室行政支部、综合(两新)支部,按楼栋、商业街区、项目工地、志愿者队伍等设立若干个党小组,把党的组织体系向下延伸到每个驻街单位、小区院落、建筑工地、“五小行业”,打造“常青树”小区党支部标准化体系,由党员居民骨干担任书记,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盲点。
推行网格一线工作法,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推动全体街道社区干部下到网格、走进家门,让“管事的人”来到居民家中,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一是人往格中去。班子成员每人分管X个一级网格,街道社区干部每人负责X个二级网格,驻街单位法人和党员骨干担任三级网格负责人,人人都有“责任田”。身穿黄马甲、佩戴红袖标,每天至少巡查网格X次,每月至少上群众家门服务X次,党员干部把“办公室”就设在网格,始终处于“上网在线”状态。二是事在网中办。建立网格“十联”工作机制,把街道各项工作梳理整合为区域党建联动、城市管理联抓、公共安全联防、精神文明联建等十项职责。每个网格员都是“十联”办事员,对网格事务包干负责,将上面“千条线”收拢集聚到网格这根“针”里,实现“一网打尽”。三是服务零距离。常年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四万走访”活动,对所有居民家庭和驻区单位登记造册,“一户一档”,动态掌握服务需求。社区全覆盖上线运行“掌上云社区”,党员干部全部实名入群,组建在线行动微支部,帮助解决X多个问题。实行各级网格负责人姓名、职责、服务承诺、联系方式“四公开”,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坚持网格员“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办到底,做到一个“黄马甲”就是一个流动的“服务站”。
搭建共驻共建共享平台,变政府独奏为社会合唱。强化区域化理念,网聚资源、互联互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街道辖区“一网情深”。一是打造驻街单位“共同体”。与所有驻街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或责任书,发动X大学等X家单位成立“X一家亲”协会,自愿出资X万元建立基金,累计评选奖励网格“最美十大员”、X“最美的人”、网格“特别贡献单位”等X名(个)。实现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全部交叉进入社区“两委”,以党组织为主渠道对物业公司实行评星定级、一月一评,考评结果与星级奖励挂钩,促进物业提升服务品质。二是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器”。按照“党建引领社团、社团服务群众”思路,建立街道社会治理创新促进中心,引进“同一屋檐下”、“帮帮团”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四点半课堂”、“亲近母语”、“康宁”等X个社区社会组织,引导X个高校社团融入社区服务,开展助老、助小、助残、助困等各类服务,每年开展惠民活动X多场。三是拓展志愿者“培养链”。党组织倡议、党员带头,组建“百事帮”、“搭把手”、“爱飞扬”等X支志愿服务队并成立联合党支部,在各支队伍中注入红色基因,X多名志愿者常年服务活跃在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党员队长比例各占X%、X%。建立志愿者培养激励机制,开辟“志愿者—骨干队员—万家欢志愿总队队员—盯得紧督导队队员—社区兼职副书记或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成长通道,激励志愿者开展服务,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X等一批典型。四是完善居民自治“多平台”。制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使居民自治有章可循。采取“三下三上”方式,普遍订立小区居民公约,户户签字、人人遵守。建设小区“居民之家”,用好“掌上云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开展社区提事、党员议事、群众定事,畅通居民参与治理渠道。常年开展网格“家乐汇”、网格“五大幸福”行动,深化小区内外X多项文明创建活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