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在南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南宁市市长孙大光(2021年10月2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宁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南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奋勇前进的五年,是南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六大升级”工程,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开局顺利,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市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南宁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一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翻一番”,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5年增长37.8%、43.5%,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南宁贡献。
——经济实力提升进位。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26.3亿元,在全国城市的排位由2015年的53位跃升至47位。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0.3%提升至21.3%,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4.5%提升至28.4%,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
——“南宁渠道”越走越宽。助推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发展,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落户南宁,赋予我市更多先行先试重大使命,南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中国绿城”愈加亮丽。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实现“治理一条江、激活一座城”,邕江水质年均值达到“二类水入城二类水出城”。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稳居前列,“南宁蓝”保持常态。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连续三年蝉联“美丽山水城市”,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南宁城市底色。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为守好祖国“南大门”作出了突出贡献。每年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2020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42元、16130元,分别是2015年的1.3倍、1.7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入围“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五年来,我们突出抓实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我们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聚集群,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工业提质扩量。坚持“二产补短板”,工业经济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18家,数量稳居全区首位。2020年,全市亿元企业392家,产值超百亿元工业园区6个,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7%,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比重38.8%。电子信息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成为全市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比重达50%以上。以瑞声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快集聚,以合众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首府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加速形成。
服务业提质升级。坚持“三产强优势”,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3107.7亿元,是2015年的1.8倍;金融业增加值574.5亿元,占全区36%;电子商务重点企业交易额3967.7亿元;3A级以上物流企业40家,是2015年的4倍。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落户南宁,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国际铁路港投入运营,中越(南宁—河内)跨境集装箱班列累计开行超500列。数字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加快建设,拥有浪潮、腾讯、科大讯飞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5669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实现全覆盖。
农业提质增效。坚持“一产显特色”,以“三区三园一体”建设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10+3”提升行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年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蔬菜、水果、畜牧业成为超百亿元产业。“邕”字号农产品品牌唱响国内外,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地理标志商标9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192个,获认证富硒农产品58个,沃柑、火龙果以自主品牌远销国外。获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田园综合体共19个,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4个。
(二)我们坚持拓枢纽建平台扩经贸,大力实施“南宁渠道”升级工程,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高。
互联互通走深走实。机场第二高速、贵隆高速、柳南第二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60公里。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开通航线205条,实现与全国省会城市直通航和东盟10国首都全通航。建成邕江上下游航运水利枢纽,实现2000吨级船舶直达粤港澳。南昆高铁开通运营,贵南高铁、南崇和南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客运骨干线路网不断完善。
开放平台做大做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累计新设立企业超2.5万家,形成具有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12项,2020—2021年度制度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片区中综合排名第4。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264家,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落户,2020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是2015年的2.6倍。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入驻企业106家,累计完成进出口业务量1.3亿单。
合作交流行稳致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累计招商引进项目2566个、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56家;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020年达986亿元,是2015年的2.7倍,年均增量超百亿元。获批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累计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32.2亿美元、年均增长54%。成功服务第13至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圆满服务第七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成功举办《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等文化交流活动和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国际友城增至26个,城市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三)我们坚持破藩篱降成本增动能,大力实施深化改革升级工程,发展动力活力全面迸发。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在全国首创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实现公共资产“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机构改革全面推进,完成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任务。49家国有“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化出清,市国资监管企业混改比例达40.7%。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率达97.2%。推进一批民生领域“微改革”,打造全国首个“区块链+人社”应用平台,在全国率先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享”,推行医保“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显现。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以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21个、总数达32个,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2家。南宁•中关村由“一基地”拓展为“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飞地”,聚集创新主体475家。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151家、是2015年的4.9倍,拥有广西“瞪羚”企业37家、占全区34.6%。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提升企业政策红利获得感。降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搭建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等“八大平台”,创新推出复工贷、稳企贷、桂惠贷等系列产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创新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服务,在全国首创“政策找人、补贴找企”的“免申即办”服务模式,提高政策兑现便利度。2020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77.7万户、较2015年增长46.7%。
(四)我们坚持夯基础美环境显魅力,大力实施绿城品质升级工程,生态优势金字招牌全面擦亮。
城市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五象新区化茧成蝶,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30平方公里扩大至60.2平方公里,入驻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12个、世界500强企业40家、中国500强企业31家,新区成为新市民安居的新载体、新产业集聚的新空间,“再造一个新南宁”目标已从蓝图变成现实。清厢快速路、青山大桥、沙井—南站立交等一批重大道路和桥梁工程建成通车,“六横七纵”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地铁1—4号线相继开通运营,5号线即将投入使用,南宁地铁从无到有、从“十”字布局到“井”字成型,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外迁南宁东等5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实施柳南高速路改快速路等一批“高改快”项目,主城区空间大幅拓展。横县获批撤县设立横州市。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874.16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普查时增加207.99万人,人口增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10位,城市集聚力不断增强。
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巩固提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牢守住蓝天碧水净土。强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列第17位。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加快城市内河全流域系统治理,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成区原有38个黑臭河段全部消除黑臭,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农用地安全利用推进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全面完成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
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综合施治、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五个礼让”活动内涵不断拓展,首府文明礼让蔚然成风。“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的电动自行车管理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城市交通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8.5公里,“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仓储物流等11类重点消防安全整治,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不断强化。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一码通城”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多场景互联互通。
(五)我们坚持提效能优服务促和谐,大力实施法治南宁升级工程,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
法治政府建设成为全国示范。坚持依法行政,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荣获全国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累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0件,出台政府规章22件、规范性文件222件。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均达100%。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成市场监管等5个领域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