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秘书的诀窍
前些天与朋友聚会,发觉在座的大部分做过秘书工作,有的跟过书记、县长、有的跟过副书记、副县长;在座人员的身份也已今非昔比,大都成长为镇街、部门的主要领导,还有几位做了县领导与市级机关的部门领导。
由于之前大家相互熟识并且工作性质相同,交流气氛很是活跃。在聊了一些过去的事情之后,话题聚集到“做秘书的诀窍”上面,说了口要紧、手要勤、脑要灵以及会说会写会协调之类的话。其中有位朋友提到一部反腐小说中描写的“斩奏技巧”,核心内容是处理好“斩”与“奏”的关系,即在什么情况下先请示后办事,什么情况下先办事后请示,什么情况下只需办事而不必请示,什么情况下无须办事也无须请示——只要根据不同事态状况灵活运用这些“斩奏技巧”,秘书工作就算是做到位做到家了。
回家之后,找出那部反腐小说研读,回忆自己的秘书工作经历,再想想有些领导和秘书,还真与斩奏有关。不曾想到,斩奏之间竟有如此大的学问,做了多年秘书工作的我,竟然没能体会到这一诀窍,更谈不上去应用。
转而一想,“斩奏诀窍”固然有其合理成分,但是一个秘书工作者倘若整日想着斩奏之间的事情,整日研究斩与奏的诀窍,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想起自己的秘书工作经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被组织选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在县委副书记身边工作。如果说之前我只会查办案件和书写材料,充其量只是个办公室主任料的话,那么,在结束了近六年秘书工作生涯之后,我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并在不久走上领导岗位后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与同事们一起干成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当时我想,促使我实现这种转变的最本质东西是什么呢?我曾多次探寻而未得,直到几天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智识”这一概念以后,我的心里才敞亮起来。 所谓“智识”,就是智慧和见识,是用以统领知识的一种智慧,指一个人对知识面涉猎广泛的程度,还指一个人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与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颇有相似之处,这是一种“思”与“行”的结合。现在想来,当年几位领导深深感染我并令我脱胎换骨般改变的,正是这种被称为“智识”的东西。 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的眼前依然不时闪现领导优雅从容的身影。 副书记负责县委日常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大事要事难事。我发现,面对艰难复杂的工作,领导总能有条不紊地应对,从了解情况到分析问题到酝酿方案,最后将事情办得妥贴圆满,我从中看到了凝聚在领导身上的智慧、见识以及对事物独特的洞察力、感知力与一锤定音的决策力。尽管当初我还不知道这种东西叫“智识”,但我已清晰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感受到了它的意义与价值。 从此,我在培养自己办文、办会、办事等秘书工作基本功、掌握这些看家本领的同时,开始主动走进领导的思想,悄悄向领导学习。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在领导考虑工作方案的时候,我也开动脑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么做?等领导拿出意见方案以后,我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思忖领导考虑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领导为什么这么做而不那么做后来,领导换了一个,不久又换了一个,我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比较,也从不同领导的工作风格中汲取了更多的养分。 这般悄悄观察,细细思考,慢慢感悟,以及后来躬身实践,我感觉到自己的思想与领导的思想逐渐接近起来,领导也愿意与我讨论具体问题,并将一些事情交由我去办理。从此,我开始尝试从领导的角度去谋划运筹工作。对于需要领导拍板决策的重要事情,我总是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到有关部门去跑一跑,与有关人员聊一聊,作一些调查研究,然后整理出几套方案,并提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做问答题。对于领导需要出席并作讲话的活动,我会在事前了解活动背景、参加对象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情况,站在领导视角思考讲话的要点在反复不断的实践中,作为县委许多政策与事务的参与者、经办人与操作员,我的思想逐渐丰满起来,我逐渐具备了通过调查研究将不懂的事情搞懂的能力,通过科学分析将模糊的事情厘清的能力,通过综合归纳将多方面意见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科学决策方案的能力。 我逐渐体会到生命的开放性。我觉得,我今后应该不会固守在自己的舒适区,旁观岁月静好,我会适时将触角伸向一些可能的地方,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包容不同的观点,带着充盈的元气与时光交手过招。 我似乎从来没有去想“斩奏诀窍”之类的事情,也从不参与领导的家事,做领导的生活秘书。我只是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放在岗位工作上,为领导承担更多的参谋助手等辅助性工作,使领导能够集中精力思考和处理较为重大的事情,使自己成为领导在工作上时时需要、处处离不开的帮手,同时也使自己在协助领导做好工作的同时,在能力素养特别是在理性思维、科学决策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提高。
或许,这才是做秘书的真正诀窍。 又觉得,这不只是做秘书的诀窍,也是做人与做其他一切事情的诀窍。更多范文搜索携笔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