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汇编【200篇】
目录
党员干部“严味儿”十足烹好“发展大餐”
党员干部带好“车票”搭乘“深改列车”
党员干部:以“三问于民”答好“改革三问”
领导干部于破“旧账”处立“新功”
青年干部擦亮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标签”
青年干部且以青春“助改革”
青年干部争做改革发展的“弄潮儿”
“把脉、谋策、答卷”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
“笔锋藏色”走好改革“心路、辛路、新路”
“笔墨铿锵”让全面深化改革“力透纸背”
“笔墨铿锵”让中国式现代化“力透纸背”
“笔墨遒劲”让全面深化改革“力透纸背”
“笔墨相融”共绘乡村治理“同心圆”
“必解”“敢解”“善解”答好全面深改考卷
“不破不立”使“不为”变“有为”
“不遗余力”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活力
“层层递进”让党员教育“学深行远”
“潮起”廓迷雾“潮来”破坚冰“潮涌”绽荣光
“乘时借势”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春夏秋冬”中书写党员教育的“四季诗篇”
“点”到为“止”见全面深化改革“更”字真章
“点”上发“力”让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
“点”上发“力”推动“深改”向“新”而行
“点”上发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立潮头
“点”上发力寻“密码”擘画改革新篇章
“点上发力”让全面深改“声”“色”俱佳
“点上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面面开花”
“点上发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见行见效”
“点上破浪”让深改巨轮“水击三千里”
“点线面”结合画好全面深化改革“闭环矩阵”
“踮起脚尖”为全面深化改革“注脚”
“调墨执笔”绘制全面深化改革“坐标轴”
“调墨执笔展色”绘就全面从严治党“新画卷”
“定点勾线拓面”绘就全会精神宣讲“路线图”
“多维度”发“力”助“深改巨轮”扬帆远航
“敢拼、善抢、唯实”答好深化改革“考题”
“勾”“揉”“擢”绘就深化改革“新画卷”
“故事”铸翼让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号声嘹亮”推动“深改”巨轮征程阔
“号声嘹亮”奏响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号声嘹亮”奏响全面深化改革“最强音”
“纪”续“学思悟”“持”续“在状态”
“纪”续前行打好党纪学习教育“收官战”
“纪”续前行争当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坚定、坚决、坚持”推动“绿色生态”现代化
“坚定不移”向“深改之路”前行
“脚步铿锵”走好全面深改的“拳拳为民”路
“借势行船”让中国式现代化“破浪远航”
“精”字当头铸翼党员教育开启“腾飞模式”
“精准、协同、持续”助全面深改“行之有道”
“精准落笔”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处处生花”
“立改”“实改”“深改”让改革“味浓劲足”
“立势、起势、聚势”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
“立志、立行、立新”开启深化改革“新征程”
“两头抓”让党员教育管理“点”上开花
“绿”动情缘奏响“三支”“生态恋曲”
“铆劲”“展姿”走好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铆劲蓄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民情、民智、民生”共辅改革巨轮乘风破浪
“谋篇、着色、晕染”绘就乡村振兴“写意画”
“凝心聚力”书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凝心聚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农”情厚意装满乡村振兴“丰收箩筐”
“农文旅”融合书写“白山黑水”幸福长卷
“披肝、披星、披甲”让深改“巨轮”行稳致远
“披荆斩棘”迈出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步伐”
“破立之间”擂响全面深化改革“战鼓”
“起笔、行笔、收笔”绘就多彩“民生图”
“起笔、运笔、收笔”绘就城市党建“写意画”
“起笔、运笔、收笔”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
“起笔、运笔、收笔”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起承转合”中用“心”走好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千锤百炼”助机关党建“入佳境”
“强基石”“养根脉”“铸忠魂”永葆清廉本色
“且思”“且悟”“且行”续写改革新篇章
“擎旗稳舵吹号”让全面深化改革落在“点”上
“全面深改”绘蓝图“永葆三心”谱新篇
“人民至上”弦歌不辍深化改革步履铿锵
“三步走”擦亮乡村振兴“农字号”招牌
“三步走”助燃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浪潮”
“三点”发力激活村级后备力量“一池春水”
“三点”发力探寻城乡融合发展之“最优解”
“三点发力”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
“三个结合”推动党建制度改革“蹄疾步稳”
“三个筑牢”让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行稳致远
“三划分、四迫切、五把握”引领全党赴新程
“三维”布局构筑深改的“立体框架”
“三位一体”打造全会精神宣讲“美味套餐”
“三心”推动改革走绽放“人民幸福花”
“三转变”奔赴全会精神宣讲之约
“舍”“得”间写就乡村振兴“幸福诗篇”
“身临其境”宣讲方能“声入人心”
“深改巨轮”要航向不偏、动力不减、焦点不散
“深掘、深学、深耕”谱写改革奋进篇章
“深学、细悟、真做”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
“慎终如始”扛实全面从严治党“组织担当”
“慎终如始”续写党纪学习教育“进行时”
“升温、锻造、淬火”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声声叩问”求解“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
“声声入耳”奏响全会精神宣讲“最强音”
“十八般武艺”做好“被群众需要”的党员教育
“时时事事处处”解锁全面深改的“为民表达”
“时时事事处处”为全面深化改革“执笔增色”
“识马、斫竹、淬玉”写好乡村振兴“人才篇”
“始终在线”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心”答卷
“是谁、为谁、靠谁”三问答好深改“命题卷”
“述往思来”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诗行”
“水击三千里”让“深改巨轮”乘风破浪
“四聚焦”强化人才工作“全链条”
“四轮驱动”让党员教育管理更“给力”
“题”定“纲”成笔耕深化改革“大文章”
“蹄疾”“步稳”“劲足”绘浓改革成色
“蹄疾步稳”跑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度”
“听声”“悟声”“发声”共赴改革新征程
“同向而行”让全面深化改革迈“正”步
“同心”“同行”“同力”推进改革行稳致远
“同心同频同轴”让基层减负向“更高处攀升”
“稳学、稳心、稳步”助推全面深改踏上快车道
“问需问计问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
“吾日三省吾身”让全面深化改革“永不下线”
“下功夫”把全会精神“学好、宣好、抓好”
“先立后破”解锁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密码”
“心”“心”相印答好全面深化改革“民”字题
“心”中有“位”方能履职“有为”
“新”潮澎湃融入进一步全面深改“滚滚浪潮”
“新”火燎原映初心党旗高擎指向前
“兴农路”上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学宣干”助推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烟火气”让全会精神宣讲热潮“沸腾不息”
“一步一履”勇攀全面深化改革“新高峰”
“一刻不停”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一撇一捺”看改革“三问于民”惠民生
“一撇一捺”中诠释深化改革“何以人民至上”
“一心”走好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一以贯之”答好选人用人“三道考题”
“以心换心”写好全面深化改革“民”字篇
“因地、因时、因势”宣讲全会精神
“引凤”“育材”“聚流”同频共振赋能振兴路
“增进、增添、增强”绘就全面深改“新蓝图”
“掌舵、把脉、问效”走好“深改长征路”
“掌舵”“扬帆”“划桨”助推“幸福之舟”
“执笔挥墨”绘就全面深化改革“为民篇章”
“主动出击”让全面深化改革落在“点”上
“走稳、走实、走深”深改“必由之路”
〔漫画〕“起承转合”讲好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漫画〕拨动“三弦”奏响新时代“人才乐章”
〔漫画〕一份组工干部的“改革答卷”
〔漫画〕做好年轻干部的“培植者”
把“翠竹、松柏、青莲”写进党纪学习教育里
把舵、挥楫、扬帆推动“深改巨轮”破浪前行
把好“上中下”争当深改“排头兵”
把握“辩证关系”找准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点”
把握“辩证关系”助推改革“巨轮”破浪前行
把握“既与又”配齐“群众称心如意”的新农人
把握“考点”答好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考卷”
把握“三不得”让乡村振兴有“度”可循
把握“三个坚持”点燃改革“新引擎”
把握辩证关系解锁“深改”关键词
把握好产业振兴中的“立”与“破”
把握全会精神宣讲的“前”“中”“后”
把握全面深改“钉钉子”背后的“用力之道”
绷紧“三根弦”奏响全面深化改革“最强音”
迸发“青春力量”驰骋“深改浪潮”
变“等潮来”为“踏潮兴”绽革命老区璀璨芳华
别样姿“色”绘就乡村振兴绝“美”画卷
并“坚”同行认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
拨动“奋进音符”奏响“深改强音”
拨动“改革”音符奏响“为民”强音
擘画沙地绿色画卷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不妨“共情通感”让人才工作“深入人心”
步履铿锵谱写“全面深改”新篇章
步履铿锵走好全面深化改革“为民”之路
常按“刷新键”让全面深化改革“更进一步”
趁“热”打“铁”让全会精神持续“升温”
趁“热”打“铁”让干部教育培训持续“升温”
乘“风”而上擘画深改“胜景图”
乘“改革长风”赴“万里山海”
乘“深改之舟”扬“时代之帆”逐“复兴之梦”
乘“势”而上推动深化改革“行”远自迩
乘风破浪推动“深改号”巨轮行稳致远
持“笔”挥“墨”绘全面深化改革“为民画卷”
持“精进不休”之志长留“清风正气”之魂
触摸改革“脉搏”让亿万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创新驱“泉涌”坚毅笃“前行”春风润“民心”
吹响“深改号角”绽放闪耀时代的“万丈豪情”
从“53次提及”中解锁深化改革“公开讲话”
从“过去”“现在”“未来”中激活改革力量
从“忆苦思甜”中标注“为民刻度”
从春华到盛夏: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年年好光景
搭好“青春航船”奔赴“基层山海”
答好“三问”书写“人民至上”改革篇章
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问
答好全面深化改革之“题”须有“题中人”姿态
答好深改“课后题”谱写时代“新篇章”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量级”
党员教育工作要“立方向、定靶向、明导向”
党员教育工作应“讲温度、有深度、拓广度”
点燃“三组引擎”驱动“改革号”巨轮滚滚向前
调好“心状态”奔向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未来”
定位“人民坐标”答出改革“最优解”
党员干部“严味儿”十足烹好“发展大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擘画改革蓝图,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重大部署。“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如果说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那么严纪律、严作风、严要求就是助燃发展的底盘,只有底盘稳、才能风来浪打不倾斜。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严味儿”十足,真正从源头着力、向治本深化,永远正好清正廉洁的从政衣冠,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做到全心全力烹好“发展大餐”。
理论学习“严味儿”十足,在学深悟透中筑起“精神堤坝”,烹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大餐。“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一路走来,无论是顽强抗争、保家卫国的革命先烈,还是挺立潮头、绽放光热的奋斗弄潮儿,他们始终以理想信念为灯塔,照耀着远方、投映着赤胆初心,秉持着“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砥砺前行。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理论学习“严味儿”十足,用心把握每一次可贵的学习、教育契机,在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懂悟明,从内心深处升腾起“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切实摒弃“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等不实学风,真正在学深悟透中筑起防腐生变的“精神堤坝”,从而烹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大餐。
自我检视“严味儿”十足,在刀刃向内中做到“刮骨疗毒”,烹好“两袖清风朝天去”的作风大餐。“内无妄思,则外无妄动。”内心澄澈、境界高远,自然能远离各类贪腐、欲望,与底线、红线保持距离,反之内心浑浑噩噩、浮浮躁燥,凡事只为名、只为利,自然挑不起担子、经不起试炼、耐不住寂寞,久而久之就会被欲望侵蚀、掉入围猎陷阱。一路走来,无论是警示教育中让人触目惊心的案例、还是身边人的现身说法,这些足以警醒、触动我们,唯有绷紧“思想弦”、立稳“规矩尺”,方能经世俗而不世俗。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自我检视“严味儿”十足,要不断透过“自我体检、群众监督、相互批评”等方式,发现和寻找个人的不足与问题,在边查边改、自我革新中实现成长与进步,真正在刀刃向内中做到涤荡心行“刮骨疗毒”,从而烹好“两袖清风朝天去”的作风大餐。
干事创业“严味儿”十足,在求实求进中激发“追梦伟力”,烹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奋斗大餐。“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冲锋号”响彻全党上下,正风肃纪反腐取得实效,不仅进一步净化了政治生态环境,更点燃了全党干部奋斗拼搏的热情、助推了事业的红火发展。“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干事创业“严味儿”十足,既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紧盯不放、一改到底、一干落地,更要主动把责任与使命担在肩上,始终把奋斗的步伐迈进基层大地、迈到攻坚一线、迈上发展前沿,在遵规守纪的基础上,多为发展想办法、找思路、寻策略,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信心决心,把梦想进行到底,真正干出经得起检验的非凡业绩,在求实求进中激发“追梦伟力”,从而烹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奋斗大餐。
党员干部带好“车票”搭乘“深改列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正如奋进的列车,党员干部要带好“车票”,搭乘“深改列车”,朝着“一心向党、一以贯之、一往无前”的方向出发。
带着“矢志不渝、信念如磐”的“车票”搭乘“忠诚列车”,朝着“一心向党、笃学不渝”的方向出发。回看历史进程,一代代党员干部厚植家国情怀,朝着正确的方向,为国家、民族、人民不断努力,谱写了壮丽篇章。新的征程路上,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支撑,不断筑牢信仰之基,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好各种主题教育“思政课”,坚持不懈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成不可磨灭的理想信念。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爱国情怀融入到自己的血脉当中,深化思想认识,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辈子的事,在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同德,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带着“竭诚为民、无私奉献”的“车票”搭乘“为民列车”,朝着“一以贯之、笃爱不息”的方向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只有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奋斗到底,才能走向新的胜利。党员干部要认真倾听民众呼声,及时回应民众期盼,将人民的“愿望清单”变为改革的“任务清单”,把“民生事”当“头等事”,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民生。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及时总结人民自发形成的宝贵经验,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与群众互动,线上通过留言板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线下走访万户、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充分调动人民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带着“躬行践履、行而不辍”的“车票”搭乘“奋斗列车“,朝着“一往无前、笃行不怠”的方向出发。正因为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事业,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握紧“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党员干部要学习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自找苦吃”的精神,盯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冲着顽疾攻,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岗位历练,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攻坚兵”,在磨练中用实干淬炼信仰,用实干造就业绩,用实干为人民谋幸福。更要在“自找苦吃”中“淬火成钢”,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不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能力,持续设定更高目标,持续自我完善,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成为更加坚定、卓越的先锋力量,在严峻形势中攻坚破难,在真抓实干中开拓新局,义无反顾地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推进。
党员干部:以“三问于民”答好“改革三问”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全会意义,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奋力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辉煌新篇章的时代大考中,矢志不渝地以“三问于民”的真心、真情和真诚,切实答好“改革三问”。
以“治国有常民为本,政教有经行为上”的真心“问政于民”,答好“改革为了谁”之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建党之初起,中国共产党一切革命斗争、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落脚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细数百年党史,我们党始终以真挚的情怀把“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旗帜之上,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人民而改革,必须踏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牢把握“问政于民,方知得失”的深刻内涵和“治国理政,亲身征询”的实践意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人民愿望,以人民群众满意的“最大公约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据,让改革更深入、更广泛地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以“为民造福不辞苦,冷暖安危挂心头”的真情“问需于民”,答好“改革改什么”之问。“民生小事,枝叶关情。”回望来时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三个有利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是否”,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改革的价值取向,秉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的原则,让“改革脉搏”与“人民向往”同频共振。全体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明确“改革是以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要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公仆意识,牢记“民生之计,在于安民、富民、乐民”,时时以尊重群众的真心、爱护群众的真情“问需于民”,问到“冷暖安危”、问到“酸甜苦辣”、问到“急难愁盼”,找准每一项制约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沉疴痼疾”,精准施策、对症抓药,推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把“改革”真正改到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上。
以“衙门久坐真言少,步履张开妙策生”的真诚“问计于民”,答好“改革依靠谁”之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把“问计于民”摆在开展各项斗争和建设事业的突出位置,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全体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面向未来,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坚持拜人民为师“广纳贤言”、向群众学习“躬身问计”,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与智慧中充分汲取“改革养分”,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共识”,最大程度激发“改革力量”,坚持不懈地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改革实践的“金果子”,以人民群众检验满意的改革实效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领导干部于破“旧账”处立“新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离任交接,是规范领导干部履职用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工作连续性的有效措施。作为改革发展路上的“老大难”,破解“新官不理旧账”刻不容缓。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于破“旧账”处立“新功”。
增强“敢理”的担当,破“不关我事”的逃避心态,立“接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出自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上世纪80年拍成了艺术片,改名《七品芝麻官》。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官就要为老百姓办事,否则白拿国家俸禄还不如回家做点小买卖。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新官上任不仅要接过权力的“印子”,更要扛起责任的“担子”,不惧“填窟窿”、无畏“擦屁股”,勇于认领“旧账”。要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承前启后推动事业发展。要以“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情怀勤理旧账,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勤勉务实、脚踏实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锤炼“能理”的能力,破“万事皆难”的本领恐慌,立“定能成功”的强大信念。“旧账”往往成因复杂、时间跨度长、牵扯范围广,对于接任者来说,是对思路、水平、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增智慧、强本领、提素养的绝佳机会。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干部群众中,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迅速理清旧账,弄清来龙去脉,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要找准问题“病灶”,积极统筹谋划,理出工作头绪,认真领会上级的政策要求,学习先进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本地过去之前的教训与反思,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要加强调度复盘,争取尽快解决老问题、避免新问题,不为下一任留下“旧账”,推动事业稳步发展、持续前进。
健全“善理”的机制,破“多干多错”的不良认识,立“有为有位”的浓厚氛围。“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新官”树立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处理好“好账”和“坏账”之间的关系,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实现稳步前进、长久发展。要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旧账”清理纳入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硬杠杠,对于大搞不理“旧账”、盲目“创新”、出现问题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勇接“旧账”、担当作为、成绩突出的,要大张旗鼓进行表扬,理直气壮予以重用;对于敢打硬仗、履职尽责、非主观因素出现错误的,要旗帜鲜明予以容错纠错,最大限度保护干部积极性,进一步树牢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青年干部擦亮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标签”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青年者,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人生之华也。”广大青年干部生逢盛世,时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重任在肩,历史赋予了光荣的使命,只有真正昂扬斗志、展现实干、推动发展,才能在争创佳绩中擦亮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标签”。
破除“温室花朵”的偏见迷雾,用担当擦亮“先锋标签”。昔日,有人将“Z世代”轻描淡写为“温室里的幼苗”,质疑其能否经受风雨洗礼。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这批青年非但没有退缩,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入社会,深入乡村振兴的最前线,挺立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坚守在保卫国家的边疆线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绝非温室中的娇弱花朵,而是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担当的坚强战士。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基层新兵,还是逐渐成长为中流砥柱的青年才俊,要始终秉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怀揣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在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中,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与认可。要继续弘扬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勋章”在不懈奋斗中熠熠生辉。
跨越“墨守成规”的思维桎梏,用创新擦亮“能力标签”。回望历史长河,1919年的五四青年以革新之志,引领了民族觉醒的浪潮,他们敢于挑战旧秩序,以创新思维探索国家出路,铸就了不朽的青春传奇。而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五四精神被赋予了“勇于探索、敢于突破、持续创新、服务人民”的新内涵。广大青年干部应摒弃“墨守成规”的惰性思维,将创新精神内化为灵魂、外化为行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年轻、富有活力、善于学习的优势,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积极引领人民群众开拓事业发展新天地,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不懈的创新努力,擦亮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能力标签”,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树立“进无止境”的归零意识,用坚韧擦亮“奋斗标签”。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当代青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从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的青年学者,到科研前沿勇攀高峰的青年才俊;从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到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青年干部,他们无一不是以梦为帆、以志为舵,在各自的领域里奋力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广大青年干部应秉持“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将每一次成功视为新的起点,每一次挑战视为成长的阶梯。要以归零的心态面对过往,以坚韧的意志迎接未来,不断自我超越,勇于担当作为。在时间的见证下,让汗水与智慧凝聚成璀璨的宝石,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以不懈的奋斗精神,镌刻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者”辉煌印记。
青年干部且以青春“助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为此,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广大青年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加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只有真正挺膺担当、实干作为、锐意创新,才能在新征程上奏响“改革有我”的时代强音。
扛起“改革有我”的使命大旗,以“青春之我”践行“挺膺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之举,广大青年干部要勇抗改革大旗,敢为人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带头投身改革大潮。要紧跟时代发展,奔着现实问题去推进改革,坚定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离改革目标更进一步的信心。要主动为改革想招,共同为改革发力,从本职岗位出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以前赴后继的毅力和决心,让自己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真正以一名奋斗者的姿态打破阻碍前行的条条框框,成为改革事业中最强大的生力军。
锚定“改革为民”的奋斗方向,以“青春本领”强化“实干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民群众有了新的期盼,只有不断夯实改革本领,做到既有勇还有谋,才能承担起艰巨的发展任务。广大青年干部要牢记“人民心声即改革所向”,注重从就业、医疗、住房、办事、养老等民生关切中抓工作重点,积极回应民之所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汲取群众智慧,用好政务公开、民主监督等渠道,选好调查研究、走访入户等方法,借鉴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这类治理宝典,创造好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切实让改革目标、手段和成效实现最大化合力。
镌刻“改革常新”的活力足迹,以“青春为新”实现“锐意创新”。当今社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时代中追求发展,青年群体正以前所未有之姿站在改革创新的最前沿。无论是多领域的跨界融合,还是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都促使广大青年干部要以独有的活力为改革注入敢闯敢试的勇气。要突破思想的“禁区”,做一名大胆的探索者,从改革的新阶段中找出一条推动前进的路子。要坚持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推动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碰撞、个性化定制与传统农业营销相结合等,真正将创新之道作为克服“先天不足、成长烦恼”的关键手段,让青年成为改革背后最强大的创新“推手”。
青年干部争做改革发展的“弄潮儿”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伟大事业是全体党员干部闯出来、拼出来、干出来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是需要广大干部想为、敢为、能为打开新局面。青年干部是攻坚克难的砥柱中流,更要把握历史主动,立朝气、鼓勇气、强底气,激活开拓进取的内生动力,练就创业精业的实干本领,牢记枝叶关情的初心使命,争做改革发展的“弄潮儿”。
立下“乘风破浪、永立潮头”的朝气,鼓足开拓进取的内生动力,赴改革开放第一线。志不立,则无事可成。青年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是有理想有信念的生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自觉远离“躺平”心态,多一些“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朝气,少一些自怨自艾的“暮气”,将开拓进取的主动“正能量”传递至周围。要主动把政治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与党同心,以扎实理论涵养向上向好的政治气节。要扣好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志存高远,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带着强大的历史责任感,自觉成为新征程上改革开放事业的“敢为”青年干部,主动奔赴时代需要的一线去建功立业。
鼓足“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勇气,练就创业精业的实干本领,赴攻坚克难最前沿。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要舍得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这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中行进,胆子要大、步伐要稳。青年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勇气,敢去基层一线“摸爬摔打”,壮筋骨、长本事,快速改变“等靠要”的旧观念,以“入局又破局”的青春姿态,在“深入改革一线、找准症结所在”中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改革关头勇者胜,没有敢闯、敢干、敢尝试的创新精神,改革将寸步难行。青年干部要担当起伟大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阻碍发展的“硬骨头”,干一件成一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坚定改革自信,增强改革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增强“为国为民、守正创新”的底气,牢记枝叶关情的初心使命,赴伟大复兴新征程。“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14亿多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从深圳“小渔村”华丽转身,到海南“自贸港”春潮涌动,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依靠人民群众支持与参与的改革,终将取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站在新发展阶段,青年干部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把握老百姓在住房、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需求,耐心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走稳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推动改革成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改革政策的解释、宣传工作,抓好改革“最先一公里”部署与“最后一公里”落实的联系工作,凝聚最大改革共识,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
“把脉、谋策、答卷”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举措务实可行,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精读细读《决定》中的15个部分、60条要点内容,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中把准改革发展之脉、谋定守正创新之策、答好改革为民之卷,自觉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把准改革发展之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用“更大决心”激发“更足干劲”。全面深化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关掌舵、拍板决断,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为推动改革落实提供了科学指导。改革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在改革实践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回答好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问题。要不断深化、内化和转化好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
谋定守正创新之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以“更硬举措”彰显“更实作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了一系列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守正”,也要“创新”。守正,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进入改革“攻坚期”“深水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全国深化改革“一张图”、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自上而下把好方案制定、部署实施、协调疏通、督察落实“四道关口”,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就是要试点突破、示范带动,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中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实现良性互动。要在观照全局、联系实际中“摸着石头过河”,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在基层探索中勇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以更硬举措、更实作风激活“神经末梢”、打通“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全局改革创造更多基层经验样本。
答好改革为民之卷,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从“更美期待”迈向“更真体验”。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从小岗村的大包干,到深圳蛇口的改革实验场;从“千万工程”试点的成功实践到“和美乡村”建设的全面推广……许多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改革创新之举,都是从基层探索中实践出来的,也都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作风,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住房、教育、医疗、环保、交通等民生领域深入开展调研,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找准改革切入点和着力点,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合力,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的“更美期待”迈向“更真体验”,不断为全面深化改革夯实群众基础。
“笔锋藏色”走好改革“心路、辛路、新路”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旨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向前翻转。面对当前我国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情况,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并践行《决定》内容,守好“心”路、通畅“辛”路、奔向“新”路,在深化改革“绘画卷”上挥毫出民族复兴路上的壮丽风采。
笔锋蕴藏“一片白”,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智慧守好“心”路,彰显文化内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文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画师,我们手中的笔,正是挥洒梦想、描绘未来的利器。在“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智慧引领下,党员干部要继续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的归属感,守好“心”路中那一片纯洁之白。
笔锋蕴藏“一抹绿”,以“莫言此景常依旧”的精神通畅“辛”路,守护生态底线。在守护生态底线的“辛”路征途中,我们不只是步履蹒跚的旅者,更是守护生态底线的捍卫者,每一步都要踏着审慎与责任。将我们的足迹连成生命的诗篇,每一篇章节都应该满载着对自然法则的尊崇和对生命共同命运的省思。挥毫泼墨,也不仅是在宣纸上作画,更是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勇敢地为生态底色添彩。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叙事,它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涉及每一个生命体的福祉与未来。党员干部要以“一抹绿”作为源源不竭的笔锋文墨,描绘碧绿映辉的生态画卷。挺膺担当,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莫言此景常依旧”的精神,成为我们畅通“辛”路上最为坚实的底色。
笔锋蕴藏“一道银”,以“且看今朝别样天”的态度奔往“新”路,映照科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之中,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为了确保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为舟,以创新进取的精神为帆,勇敢地驶向科技未来的浩瀚“银海”,让那银色的科技之光,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穿越未知的迷雾,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所以,党员干部要以“且看今朝别样天”的豪情壮志,毅然踏上“新”途,映照出科技未来的璀璨图景,在深化改革的广阔画卷上,挥洒自如,绘就一幅壮丽篇章。
“笔墨铿锵”让全面深化改革“力透纸背”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万里山河,东风浩荡。”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广大党员干部需以“起笔”之决心、“行笔”之坚韧、“收笔”之圆满,让全面深化改革之墨,在中华大地上“力透纸背”。
以“铁画银钩”起笔,让深化改革“力透纸背”,挥毫改革蓝图“一纸坚定”。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需以钢铁般的决心为墨、无畏的勇气为笔,方能勾勒出改革最坚定的轮廓。新时代的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党员干部当以“壮士断腕”之决绝,直面挑战,勇于自我革新,将改革视为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要深入剖析体制机制之弊,勇于向利益固化格局开刀,展现出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要敢于触及矛盾核心,啃下硬骨头,又要注重方式方法,精准施策,确保改革红利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学习、深入思考与积极实践,将改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充满力量与温度,挥毫出改革蓝图的一纸坚定,让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穿透纸张,直抵人心,引领国家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迈进。
以“浓淡相宜”运笔,让破除障碍“行云流水”,挥毫改革征程“一纸畅通”。改革之路,荆棘密布,挑战与机遇并存。此时,需以深邃的智慧为墨,灵活的策略为笔,方能驾驭复杂局面,破茧成蝶。面对改革路上的重重障碍,我们须有“庖丁解牛”般的敏锐与精准,深入剖析问题本质,精确把握改革脉搏,确保施策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同时,改革非一蹴而就,需注重其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我们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改革合力,确保改革举措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以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与自如,灵活应对改革中的各种变数与挑战,推动改革之舟在波涛汹涌中稳健前行,最终绘就一幅改革征程畅通无阻、成果斐然的壮丽画卷。
以“龙飞凤舞”收笔,让创新驱动“笔走龙蛇”,挥毫改革成果“一纸辉煌”。在时代浪潮的激荡中,创新不仅是发展的引擎,更是改革的灵魂。于改革深水区破浪前行,我们当以创新为墨、激情为笔,挥洒自如,勾勒出改革新蓝图。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心怀壮志,勇于破冰,以创新思维引领实践,打破常规,挑战极限,不断催生发展的新动能,铸就竞争的新高地。同时,需将改革之果深植于民,确保改革红利惠及每一个角落,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中感受幸福的温度。如此,方能在改革征途中,以龙飞凤舞之豪迈,书写改革成果的辉煌篇章,让全面深化改革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灿烂夺目,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笔墨铿锵”让中国式现代化“力透纸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发布,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部署。广大党员干部作为这一宏伟蓝图的执行者、落实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与重大责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精准施策、高效执行,以实际行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以“点横撇捺”筑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起笔稳健”,挥墨宏伟蓝图“一纸辉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笔一划不仅承载着对未来的深切期许,更是对时代责任的坚定承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需要我们以“点”之精准,如北斗指引,明确发展方向,确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以“横”之宽广,如江河奔腾,铺展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以“撇捺”之灵动,如疾风劲草,勇于应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革与挑战,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与韧性。广大党员干部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执笔人,应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战略要求,将理论学习成果深深植根于心,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磨砺意志、锤炼本领,确保每一笔都饱含深情、力透纸背,不仅描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更书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以“浓淡干湿”运墨,创新驱动发展“笔走龙蛇”,挥墨科技创新“一纸璀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正是这股不竭的创新之源,它如同引擎,轰鸣着推动社会前行的巨轮。党员干部作为这场科技盛宴的引领者与参与者,应如同技艺高超的书法家,精准掌握“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征途上,要以浓墨重彩书写突破与超越的壮丽史诗,不畏艰难,勇攀科技高峰。在营造创新生态的细腻工作中,要以淡雅之墨,勾勒出人才济济、智慧碰撞的温馨图景,让创新之花在每一寸土地上绚丽绽放。要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激发每一个创新细胞的活力,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璀璨星光,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这场科技盛宴中,每一笔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每一划都闪耀着希望与梦想,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最耀眼的未来图景。
以“结构布局”收势,绿色发展理念“妙笔生花”,挥墨生态文明“一纸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途中,党员干部必须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民生情怀,精心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要像艺术家雕琢作品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确保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要通过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我l为绿色发展筑起坚实的制度屏障;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这场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每一分努力都是对未来的投资,每一步前行都是向和谐共生的迈进。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笔墨遒劲”让全面深化改革“力透纸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全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千帆竞发破浪行,锐意进取谱新篇。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执笔新征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将改革进行到底,让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华大地上“力透纸背”,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
以“起承转合”开篇,在深学细悟中锤炼“千钧笔力”,勾勒全面深化改革“一纸宏图”。“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自带改革基因,从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透露出“不法古不修今”的改革锐气,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察举制、科举制等展现出“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求新求变……无不闪烁着改革思想的熠熠光辉,昭示着“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的历史规律。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时代,赓续先辈们的改革基因,在“勤学不辍”中学习先辈们“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的坚定,涵养“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忧乐情怀,锤炼“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让“顾大局、识大体”成为改革底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中努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自觉同党中央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以“纵横捭阖”布局,在实干争先中习得“春秋笔法”,书写全面深化改革“一纸奋进”。近代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接连而起,大批仁人志士将鲜血和生命挥洒在改革探索的漫漫征途中。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前车无鉴,后事无师,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一次次“生死抉择”之时,迎难而上、踏平坎坷终成大道,一回回“风吹浪打”之际,斗罢艰险、力挽狂澜接续出发,依靠改革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的伟大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体悟“黄洋界上炮声隆”的革命豪情,领略“雄关漫道真如铁”创业伟力,秉持“不松劲”的势头,保持“驰而不息”的态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四个自信”,信仰不变、立场不偏、力度不减,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点睛之笔”收篇,在点滴为民中上演“妙笔生花”,绘就全面深化改革“一纸温馨”。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和定力,知重负重、知责担责,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将改革进行到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已然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矛盾新旧交织、问题点多面广等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懂得致广大而尽精微,以“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践行“四下基层”,将“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将群众的“柴米油盐”“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钉钉子的精神面对面调研情况,心贴心解决难题,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书写改革新篇章。
“笔墨相融”共绘乡村治理“同心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要握紧党建引领、群众路线、数字技术“三支笔”,“着”治理动能、治理智慧、治理转型“三种墨”,做到“笔精墨妙”“笔墨相融”绘制乡村全面振兴“同心圆”。
执党建引领之“底色笔”,“着”乡村治理动能之“墨”,勾画“根本固者,华实必茂”的坚强堡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顶梁柱”,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坚强堡垒”。作为基层干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应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从而推动党建引领的优势和力量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彰显”、乡村治理“前线”发挥。各地基层党组织应通过探索“党建+村规民约”的乡村治理模式,聚焦基层自治,制定符合自身乡村发展的“小村规”,将产业发展、家风家规、移风易俗等内容与村规民约相融合。悟透“为何抓”,凝聚“共绘同心圆”的治理共识;明确“谁来抓”,建强“上下共同体”的治理主体责任;破解“如何抓”,打造“百花齐开放”的治理崭新格局。
执群众路线之“本色笔”,“着”群众治理智慧之“墨”,精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鱼水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民生稳,人心稳,社会就稳。作为基层干部,对群众葆有真挚感情,做群众的“暖心人”,从群众的角度看基层问题,能在心灵深处与群众“同频”。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做群众的“好搭档”,把群众的乡村实践作为“源头活水”,集思广益。着力破解“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干部干、群众看”“投喂”型帮扶“保姆”式服务的基层工作方式和工作现象。因村制宜、因事制宜、多措并举,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基层干部在乡村治理的“大合唱”中“起好调”“先领唱”,让农民群众“唱主唱”。把群众的好点子转化成乡村治理之“锁”的“公开讲话”。
执数字技术之“成色笔”,“着”乡村治理转型之“墨”,勾勒“天工人巧日争新”的锐意进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进入信息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基层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居民自治”,引导群众通过数字平台参与基层治理,主动提升自身提升对突发风险的感知能力,依托数字治理平台,精准识别、预警预测网络安全风险,落实“人防+技防”联动机制,提升打破信息“孤岛”的能力。提升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提质增效”,为绘制乡村全面振兴“同心圆”“赋能蓄力”。
“必解”“敢解”“善解”答好全面深改考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问题更加复杂。面对时代之问,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有解思维”,以“必解”的信念、“敢解”的担当、“善解”的思维勇挑重担、破难攻坚,勠力同心答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考卷。
“有解”首在坚定信心“必解”,以“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决心主动“领题”,一往无前答好改革“信念卷”。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问题挑战比过去更加复杂严峻。船到中流浪更急,面对风急浪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抱有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清醒坚定。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只有以一往无前的决心推进改革,坚决克服前方一切困难险阻,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信之弥坚,行则愈远,深化改革要有势在必行的决心,更要有行则必成的信心,坚信前行路上的一切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这一信心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源自于党的坚强领导、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提供了最好的证明。党员干部要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充分汲取力量,坚定“必须要解”“必然有解”的信念,凝聚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强大合力。
“有解”重在起而行之“敢解”,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担当耐心“解题”,持之以恒答好改革“担当卷”。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途径。树立“有解”思维,关键在将思想上的坚定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敢想敢干、真抓实干,在不断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要敢于“起笔写解”,迈出实践的第一步。特别是面对没有经验可鉴的新问题,不付诸实践就无法验证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必须敢于行动,不怕犯错误、走弯路,大胆探索、投石问路。也要耐心“迭代求解”,在实践中持之以恒“解题”。改革进入攻坚期,必然涉及众多深层次的问题矛盾,解决这样的“沉疴痼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不断接近问题的“最优解”。党员干部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久久为功推动问题最终解决。
“有解”贵在不拘一格“善解”,以“思路一变天地宽”的思维锐意“破题”,推陈出新答好改革“创新卷”。新时代催生新问题,新问题呼唤新思路。新征程上一些看似“难解”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旧思路、旧方法无法适应新情况、新需要,只有开拓创新思路方法,跳出原有路径依赖,难题才能“有解”。要跳出固有框架,守正创新,找准行之有效的新解法。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以新角度发现分析新变化、提炼总结新规律。在准确识变的基础上主动求变,突破原有思维理念、方式方法,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深化改革中破难题解新题。要跳出一隅一时,系统谋划,在全局中考虑分析问题。改革越往纵深发展,遇到的改革难题越是交织叠加,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复杂的方程组,只有在大局中思考谋划、“联立求解”,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党员干部要提升改革创新的信心和能力,更新思维、开拓眼界,找准分析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当好改革攻坚破难的“开路先锋”。
“不破不立”使“不为”变“有为”
日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破旧立新的过程,不仅需勇气与决断,亦需智慧与策略,以确保在破除既有格局之际,能有效地开创更合理高效的新局面。民族复兴,关键在人,正确的选人用人关系到党的伟大事业的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广大党员干部须坚决破除四类问题,争做“会作为、肯作为、敢作为、善作为”干部,方能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无往不利”。
破除“乱作为”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涵养“万山磅礴看主峰”的过硬政治,立足成为“会作为”干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政治上就靠不住。乱作为,是政治不过硬的典型体现,政绩观存在偏差和扭曲,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干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的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紧盯“四风”问题,持续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将“会作为”的干部形象塑造得更加鲜明立体,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破除“不作为”问题,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厚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立足成为“肯作为”干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党能有今天如此的辉煌成就,就是善于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汲取群众智慧。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甘当百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深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凝聚民心。要坚决摒弃“不作为”的消极态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中去。将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困难视为自己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
破除“不敢为”问题,披荆斩棘,逆流而上,保持“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精神,立足成为“敢作为”干部。“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改革之路,荆棘满布,唯有勇者方能前行,怕出问题不敢碰硬,实际上就是精神缺钙、缺乏斗争精神的表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形势错综复杂复杂,矛盾冲突频发,抓改革必须要久久为功,一些改革举措可能当下无法立竿见影,这更要求党员干部具备敢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魄力。要深刻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内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在复杂局面中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胸怀,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推诿、不回避,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破除“不善为”问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增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本领,立足成为“善作为”干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善作为,是干部能力的体现,更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不善为本质上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破除不善为问题,必须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加强日常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实践锻炼的多样化渠道,使自己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业务上的“多面手”、服务上的“贴心人”。增强自身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广大党员干部当在本职岗位上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才干,从而全面提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不遗余力”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活力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肯定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党员干部要锚定目标、勇往直前,“不遗余力”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活力。
“摆正位置”才能站稳脚跟,凝聚“信念之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大局意识、如磐定力,才能挑得起重担、扛得了重活、担得好重任。党员干部要摆正个人和事业的关系,摆正“位”和“为”的关系,摆正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摆正”中校准前路的方向,对该向哪里走、该做什么事、该成什么业心中有数,让脚下的“一步步”都无比坚定、无比有力,凝心聚力向着目标“不懈赶考”。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对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同“新”偕行,把握新阶段赋予的新使命,在学习中站稳立场、培根铸魂,把牢前进道路上的“方向盘”。“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最终要落于行。党员干部要把鸿鹄之志、奉献之心融入到伟大事业中,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知重负重”才能扛起重担,凝聚“斗争之力”。党员干部要把负责之心、干事之能写在岗位上,把“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作风落在行动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其中的“浪花”,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向前、勇于斗争,以勇拼敢闯的劲头不断开创新的时代荣光。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实践“练兵场”,在实践的每一次“提升”中总结经验,在实践的每一次“跌跤”中汲取教训,在每一个“回合”中掌握规律,不断丰富“知识库”,以便在所需时能及时调动“所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党员干部要把实干的劲头“鼓足”,从发展所需、人民所盼着眼,找准干事创业的“落脚点”,不在“舒适圈”中躺平,不在“无用功”上打转,主动下沉基层一线,扛起急难险重的任务,争做改革发展事业的“闯将”。
“争先排头”才能创造佳绩,凝聚“初心之力”。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推进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时时刻刻把“为民造福”这件头等大事放在心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民服务,及时回应群众之盼、火速解决群众之忧,以“响鼓重锤”之势不懈奋斗。要把群众心系的事业落实好、完成好,把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中争先排头,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危急时刻顶得上去,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面对棘手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多想办法,切不可“闭门造车”。既要从书中找方法,也要向群众问经验。要甘当小学生,把群众的好经验用起来,让解决问题的速度提起来,提高干事创业的效能,想实策、出实招,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为民答卷”。
“层层递进”让党员教育“学深行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基层党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与群众接触最密切,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顺应时代发展、把准时代脉搏,在“学思想、强本领、建新功”中“层层递进”,引导广大党员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学深行远”。因此,抓好党员教育是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也是必须答好的改革命题。
擦亮“信念如磐、许党报国”的“忠诚本色”,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境“学思想”。党员教育因党而生、为党而兴,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领党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知之愈深,信之弥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要不断厚植对党忠诚根基,将倡导学思想和学境界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想淬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紧紧围绕上好各类主题教育“思政课”,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拧紧思想作风的“总开关”,始终保持“上下求索”的求知心态和好学功夫,在精神富矿中汲取思想的“源头活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气定、心定、意定写好“忠诚”文章,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永葆“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为民姿态”,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笃行担当“强本领”。无论是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还是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都是为了“国之大者”而努力,都是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党员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要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本领,主动融入基层一线,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拼劲应对工作任务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新征程,党员教育最终要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实践证明,党员干部要成为行家里手,持续发扬“钻”的精神,磨炼“用”的本领,接好实干担当的“接力棒”,着力做好诸如社区治理、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工作,真抓实干才是为民服务的旨归,在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中深耕细作,把党员教育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
锚定“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坐标”,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姿态“建新功”。从筚路蓝缕到辉煌崛起,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数拼搏奋斗的共产党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任何成绩都不是说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干出来的。“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绝壁天渠映初心”的黄大发、“让居民生活像花儿一样”的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一大批优秀干部成就不凡业绩,树立起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榜样。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生力军,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扬起“实干风帆”,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以“一竿子插到底”的钻研劲主动投身到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以笃定自信、忘我拼搏的姿态谱写“建新功”的时代华章。
“潮起”廓迷雾“潮来”破坚冰“潮涌”绽荣光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瞭望时代发展的崭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改革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基层干部要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感做到“提纲挈领”,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鸿篇巨制”,以新时代“开拓者”的豪情让“深改巨轮”水击三千里。
在“明方向、定目标、谋大局”中乘“时代东风”,强化“底线思维”,在“丹心向阳”中廓清“思想迷雾”。“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回望过去改革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项项彪炳史册的伟大历史成就,根本在于党的举旗定向和掌舵领航,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线”。“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广大基层干部要明晰“党的领导”这一“底线思维”,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以党旗“指挥棒”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在“勇求变、善应变、敢求变”中踏“拍天巨浪”,强化“创新思维”,在“鼎新革故”中用破“发展坚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拿出勇气,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我们始终坚持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努力探索解决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同时,要注重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在“访民情、知民意、得民心”中弄“时代春潮”,强化“应用思维”,在“枝叶关情”中绽放“家国荣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唯有脚踏实地服务人民,才能将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广大基层干部要真正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待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民生领域改革中,深度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促落实,在真抓实干中立下改革“愚公志”、落实改革“施工图”、吹响改革“冲锋号”,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工作抓手,不断补齐短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
“乘时借势”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当保持与使命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用心做到乘“时”借“势”逐梦远航,真正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走到风景无限的未来、走向幸福美好的远方。
乘“发展时”借“进取势”,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向前,让“满眼生机转化钧”的事业路“越走越宽”。“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四十多载乘风破浪、借势扬帆,改革开放不仅为九州大地送来了发展的春风、涌起了经济的浪潮,更从根本上提振了国人的自信与豪情,让我们清清楚楚感受到“矢志不渝跟党走”就能找到正确航向,就能有信心和底气,就能走到光明灿烂的未来。如今,各行各业继续擂动着发展的战鼓,以“争先之势”在时代浪潮中寻机遇、抢资源、创非凡,广大党员干部当乘“发展时”借“进取势”,始终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向前,既要怀揣着“破旧立新”的勇气和胆量,也要淬炼“攻坚克难”的韧劲和意志,在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上继续下功夫、出实招,真正让“满眼生机转化钧”的事业路“越走越宽”。
乘“向往时”借“同心势”,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感向前,让“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不仅是根植在广大群众心底深处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更是广大党员干部肩头的担子和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只有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方能真正激荡起同频共振的力量、唤醒同心向前的精神,驱动更多人在这条宽广大道上发光发热。广大党员干部当乘“向往时”借“同心势”,始终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感向前,永远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幸不幸福作为干事创业的检测标准,让中国式现代化每一次突破和奋进的步伐,都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注入最奔涌的能量,真正让“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路“越走越宽”。
乘“追梦时”借“顺风势”,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向前,让“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成功路“越走越宽”。“风劲势起奋楫先,笃行实干潮头立。”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各种冲突和争端不断,身处变化与浪潮之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但纵观国内景象,从来华旅客纷纷惊叹的都市景观、便捷出行、高效支付、智慧科技和人文底蕴,到不断刷新国人感受的尖端创造、带来温暖感受的人间烟火、清晰可见的奋斗舞台、立体鲜活的梦想蓝图……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广大党员干部当乘“追梦时”借“顺风势”,主动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向前,既要从过往的历史成就中解锁经验、启迪智慧,也要继续迸发我们敢闯、敢想、敢干的精气神,一步一印朝着远大目标而行,真正变蓝图为现实、让美梦早日成真,让“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成功路“越走越宽”。
“春夏秋冬”中书写党员教育的“四季诗篇”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党员干部作为改革先锋,需紧跟时代步伐,于“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精耕细作党员教育之田。春播理论之种,夏践实干之行,秋收自省之果,冬蓄奋进之力。各级党组织应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常态化培训,确保每位干部都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全面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共同绘制党员教育新篇章。
以“春之萌动”的生机,在“信仰花园”中描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教育诗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党员教育亦如春日播种,需深耕心田,滋养信念之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级党组织要播种知识的种子,更要培育一颗颗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心。要通过“三会一课”的深入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置身于党的历史长河之中,感受着那份波澜壮阔与不屈不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干部的心灵进行一次次洗礼,在红色故事的滋养下,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进方向。要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在这片信仰的花园里播种希望、耕耘梦想,要相信,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这些理想的种子定能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最终结出信念的累累硕果。
以“夏之热烈”的激情,在“思想熔炉”中铸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锤炼诗篇”。夏日炎炎,党员教育如同烈日下的锻造,需经受考验,锤炼意志。各级党组织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如同镜面反射,直面自己的不足与瑕疵,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刮骨疗毒。要让党员干部们整改落实,锤炼党性,每一滴汗水都是对人民承诺的兑现,每一步脚印都是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要深知,唯有在夏日的热烈中,经受住思想的熔炼,才能铸就出不屈不挠、坚不可摧的党性,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坚强后盾。要以夏之热烈为动力,以坚定信念为灯塔,不断锤炼自我,提升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秋之丰盈”的收获,在“实践田野”中谱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成长诗篇”。秋风送爽,党员教育如同秋日的丰收,需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成长。在这片金黄的田野里,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同耕耘着希望与梦想,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将群众的所忧所盼转化为实际行动。要让党员干部明白,所谓收获,不仅在于物质的收获,更在于精神的成长;要让党员干部深知,只有不断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更好地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以“冬之静谧”的沉淀,在“自省之夜”中吟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的“修身诗篇”。冬日严寒,党员教育如同冬夜的沉思,需静心自省,查找不足,明确方向。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党员干部在闲暇时,或围炉而坐,或独处一隅,手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智慧的甘露。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地与自己对话,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查找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与偏差,让内心更加清醒,用自我批评的工具扫除思想上的尘埃,用自我完善的春风拂去心灵的阴霾。要让党员干部们深知,只有经过这样的沉淀与反思,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不迷失于纷繁复杂的世界,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吟唱着修身的诗篇,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
“点”到为“止”见全面深化改革“更”字真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现如今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广大党员干部当“点”到为“止”,把稳改革方向“基准点”、牢固改革初心“关键点”和找准干事创业“落脚点”,以“点”起笔,见全面深化改革“更”字真章。
把稳改革方向这一“基准点”,持续牢铸“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让政治底色纯之“更”纯。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得益于党的全面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拼搏和不懈奋斗,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事等各方面才会取得丰硕成果。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我国取得一切发展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须臾不可动摇的根基和原则,更是实现和取得各项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团结奋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与行动者;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力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立足自身岗位,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认知维度,确保自身工作与党同轨、与时同频。
牢固改革初心这一“关键点”,主动对标“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让使命担当亮之“更”亮。“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大党大国的为民情怀,更是大党大国的价值坐标。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领域宽、范围广,面对的各类民生问题也纷繁复杂,各不相同,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问题难事开展调研,找办法求突破,探寻改革工作的方法路径,真切实意地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的的现实问题,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原创性改革方案,实现“以点带面”,提振改革成效。
找准干事创业“落脚点”,蹄疾步稳“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深改之路,让干事成色足之“更”足。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守正创新。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新起点上,眺望前方改革奋进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改革的成果,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不创新、故步自封就会失败,就有可能引发群众脱离党的危险,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思想真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创造、新突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系统集成,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关键要素,紧跟中国经济发展局势,全面抓好人才发展、党的建设和民生保障等各项改革举措完善和落实,放大改革综合效应。
“点”上发“力”让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科技创新“根本点”、新兴产业“关键点”、共同富裕“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巨轮行稳致远。
把握“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科技“根本点”,发挥举旗明向“引领力”,让创新理念向“新”而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决定各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建设。要牢牢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速培养顶尖人才,加速创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把握“万里沃野育新蓬”的产业“关键点”,发挥智能绿色“内生力”,让创新动能向“新”而行。新兴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作用,加速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步伐,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营造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风尚。
把握“富腴万宇初心梦”的富裕“着力点”,发挥高效质优“驱动力”,让创新成果向“新”而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要加快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产业和就业带动力,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持系统观念,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点”上发“力”推动“深改”向“新”而行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广大党员干部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之中,当以“舟至中流,击楫勇进”的奋进之姿挺膺时代担当,在“对党忠诚”“实干担当”“倾心为民”上持续发力,努力提升思想新境界、展现担当新作为、书写使命新答卷,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深处、落到实处。
立足“对党忠诚”基本点,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之力”,在奔赴新征程中提升思想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照进现实。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改革到底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将对党忠诚作为最坚定的信仰,高举党的领导伟大旗帜,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武装头脑,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等作为“案中卷”“枕边书”,读懂、学通、吃透其中蕴含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论断,不断砥砺思想定力的强度、拓宽思想视野的广度、提升思想境界的高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锚定“实干担当”关键点,用“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进之力”,在实现新目标中展现担当新作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面临的都是一些“难啃的骨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实的作风、干的势头、拼的劲头抓好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当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进姿态,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担当作为的奋斗精神贯穿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过程始终,做到关键时刻顶得住、紧要关头豁得出,用实干实绩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秉“功成不必在我”之心、履“功成必定有我”之行,主动到改革求突破的最前沿、发展破瓶颈的第一线去“自讨苦吃”,争当“排头兵”“急先锋”,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奔着现场去、盯着问题改、迎着困难上、带着责任干、朝着目标冲,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何为改革促进派、改革实干家,持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一项项抓落实、一件件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攻克改革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干实绩。
站稳“倾心为民”落脚点,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力”,在提高新指数中书写使命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改革开放46载来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每一次创造和积累,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建功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永葆“枝叶关情”的赤子初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精准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个中深意,将人民利益置于首要位置,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遗余力地为人民群众想办法、谋出路、解难题。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以嘘寒问暖之心、关怀备至之情,自觉“三问于民”,问出“安危冷暖”、问出“急难愁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有底的行动力”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心头小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全力以赴将“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将改革的“热度”转化为为民造福的“温度”,持续刷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写好使命新答卷。
“点”上发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立潮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我备受鼓舞和启发,要带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勇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决破除各种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聚焦制约发展“矛盾点”,靶向施策,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博学、慎思、明辨”中竞相迸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只有在党的坚强引领下,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保持定力、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全会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新阶段的发展不再仅是外延式“量”的扩张,还需注重内涵式“质”的飞跃。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不移争做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奋力推动者,坚持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制约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聚焦制约经济发展及完善社会机制的痛点盲点问题、聚焦有悖社会公平正义及降低人民生活品质的焦点热点问题,珍惜在基层一线蹲苗锻炼的宝贵机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聚焦统筹谋划“出发点”,高位推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集智、汇力、凝心”中澎湃汹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就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彰显了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强决心,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作为一名青年基层干部,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政绩观,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用脚步丈量沃野,用行动诠释担当,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在锤炼自我的过程中更好地成才、成长。
聚焦制度建设“突破点”,砥砺奋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守正、创新、笃行”中源远流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面对新矛盾与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需持续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名党员,身在基层一线,不仅要以实干为笔,描绘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更要心系群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着困难上,追着问题改,按需施策,靶向施策,以解决群众身边事为“小切口”“小迈步”,从而走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作为”“新台阶”,当以“闯”的勇气探索创新路径,以“创”的智慧破解发展难题,以“干”的作风落实每一项政策,用实际行动让“乡愁”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贡献积极力量。
“点”上发力寻“密码”擘画改革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巍巍“巨轮”正驶进“深水区”,前有无限风光、脚下暗流涌动。党员干部当以“潮头登高再击桨”之姿挺膺担当,在倾心为民、科技创新、实干担当上不断发力,寻得“改革密码”,为擘画改革新篇章增辉添色。
站稳“倾心为民”落脚点,探寻“奉献”密码,擘画“未曾墨染是初心”的改革新篇章。“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切实将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靶向”融入改革,深刻诠释了“倾心为民”,让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厚植“不负青春不负民”的为民情怀,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和“四下基层”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关于就业、社保、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领域推出的改革举措,找到群众急难愁盼的“堵点”、矛盾化解的“难点”、解决问题的“痛点”,以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程度和满意度检验“改革卷”答得好不好。
把握“科技创新”关键点,探寻“动能”密码,擘画“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改革新篇章。“在新时代,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蛟龙”深潜入海、“天宫”翱翔探月、国产C919大飞机增添新航线、量子云算力集群深度融合……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映入眼帘”,“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稳步迈进。然而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光刻机、智能芯片、激光雷达、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等“卡脖子”技术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上。我们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豪情,攻坚克难、集智攻关,探索创新新赛道、积聚发展新势能,不断丰富自身“杀手锏”,占领“新高地”,让创新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源泉”。
锚定“实干担当”发力点,探寻“实践”密码,擘画“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改革新篇章。“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没有样板可以进行参考的,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是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夺取胜利“红旗”。改革进入“深水区”,既会有国内既得利益者的万般阻挠、思想妥协者的不敢担当,更会有国外“虎视眈眈”者的明枪暗箭……党员干部要以“壮士断腕”“凤凰涅槃”般的果敢,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在濒危处突出重围、在逆境中奋勇而起,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改革的最前沿,以立说立行的效率、水滴石穿的韧劲埋头苦干,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过急流、闯暗礁”,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点上发力”让全面深改“声”“色”俱佳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新时代以来,一项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速落地,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扭住“矛盾点”、紧扣“关键点”、聚焦“着力点”,切实做到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让全面深化改革“声”“色”俱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精准发力”扭住“矛盾点”,唱响“为民之声”擦亮“初心本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敲群众门,进群众家,坐“热板凳”、听“心里话”,在“接地气”“沾土气”“冒热气”中贴近民生、掌握民情,和老百姓成为“知心朋友”,及时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化作“问题清单”,并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形成下一步的“改革清单”。此外,要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藩篱,坚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用改革目标的“精准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升改革发展的“含金量”。
“协同发力”紧扣“关键点”,唱响“实干之声”擦亮“担当底色”。“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实践表明,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越要注重系统集成。一方面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树立“一盘棋”意识,打破跨部门合作、跨区域协调的壁垒,化解改革“条块分割、单兵突进、碎片化、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建立统一指挥、统筹协调、高效联动的改革工作机制,制定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条块结合、块块结合实施的改革举措,把“全景图”细化为“施工图”,既抓方案协同,也抓落实协同,更抓效果协同,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持续发力”聚焦“着力点”,唱响“忠诚之声”擦亮“思想原色”。“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全面深化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复杂尖锐,硬骨头越难啃。“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自觉融入和服务改革大局,以更高政治站位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观担当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锚定改革目标、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确保“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点上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面面开花”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在这个崭新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紧扣立场坚定、一心为民、挺膺担当的“关键点”,写好改革的实践续篇、时代新篇,让中国式现代化“面面开花”。
以“万山磅礴看主峰”的坚定信仰为“立足点”,在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中提升初心引领“覆盖面”。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次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决走自己的道路。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用实践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先决条件,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昂首阔步沿着这条“不一般”的“信仰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为“落脚点”,在枝叶关情、情系群众中拓宽发展成果“辐射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失天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人民的心。”所以我们党在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因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确保成功的根本性问题:为了人民而推进现代化、依靠人民来实现现代化、由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但应当看到,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发展指向。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与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同甘共苦,在炕头“聊心事”、去地头“解难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用一言一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真正地惠及到全体人民。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拼搏为“关键点”,在挺膺担当、攻坚克难扩大锐意进取“影响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斗争,用“宽肩膀”“铁肩膀”扛起职责使命、组织重托、群众期待,始终保持“百尺竿头需进步”的闯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干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勇当攻坚克难“排头兵”、改革发展“急先锋”,千方百计破难题、解难事、攻难关,奋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为基层治理“提效赋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上发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见行见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全面从严治党,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其步伐铿锵有力,永不停歇。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全面贯彻与深化,要“点上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各项举措既见行动又显成效。
聚焦从严治党“关键点”,严明纪律、精准施策,让全面从严治党在“清风徐来而自正”中蔚然成风。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越是关键时期,越要找准从严治党的关键点,严明党的纪律规矩,精准施策,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各级党组织需紧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监督机制,织密监督网络,让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树立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以实际行动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角落。
聚焦责任落实“发力点”,压实责任、协同推进,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千斤重担众人挑”中落地生根。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把管党治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清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格局。要完善问责机制,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注重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确保责任落实不走过场、不打折扣。要切实增强各级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共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让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惠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
聚焦制度建设“创新点”,深化改革、完善体系,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固本强基铸辉煌”中永续发展。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各级党组织要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发挥实效。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党内监督,提高监督效率和精准度。要牢固树立制度意识,自觉遵守党内法规制度,做制度执行的表率。通过持续深化制度建设,不断巩固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固本强基中永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点上破浪”让深改巨轮“水击三千里”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广大党员干部置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之中,应以“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的昂扬姿态担当时代使命,在“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一心为民”上持续发力,奋力提升思想新高度、开创事业新局面、书写为民新答卷,推动“深改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锚定“信念如磐”根本点,“激流勇进”激荡“中流击楫”之志,“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强化担当”提升“思想新高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逐步实现。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定力,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精神灯塔”“思想源泉”,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增强思想的坚定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提升思想的深刻性,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有的放矢、精准高效地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握“鼎新革故”突破点,“汹涌澎湃”成就“排江倒海”之绩,“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开创“事业新局面”。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前方的征途注定不会一马平川或一帆风顺。置身其中,蹄不疾,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步不稳,则如醉汉走路,东倒西歪。面对改革途中的“拦路虎”“硬骨头”,必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方能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永葆“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奋进姿态,将创新精神、进取意识融入精神血脉,做到在关键时刻有新招、紧要关头有突破,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密切关注时代前沿动态,不断提升自我,争当改革的“弄潮儿”,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真正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把握“矢志奉献”落脚点,“孜孜不倦”汇聚“乘风破浪”之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书写“幸福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永葆“人民至上”的赤诚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时刻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亲民爱民之心、关怀关切之情,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了解民需,问出“民生关切”、问出“民心所向”,并以“念兹在兹、须臾不忘”的责任感和“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执行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全力以赴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将改革“成果”转化惠民“红利”。
“点线面”结合画好全面深化改革“闭环矩阵”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发布,决定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破”字为先,深度贯通“点、线、面”,全力画好全面深化改革“闭环矩阵”。
以“学习”破难,内外兼修,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公开讲话”,也是强化认识、丰盈自身的最佳方法。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老办法“不给力”、软办法不管用,唯有增强学习、廓清思想,才能打破固有模式、寻到发展“新钥匙”,培育出新的发展引擎。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内外兼修,一方面,“内在的素养”要深化,唯有经常“咀嚼”先进理论,才能以“深厚的内功”认清“灰天鹅”、辨明“黑犀牛”,以防陷进前进“雷区”、滑入“思想泥潭”。另一方面,“外在的本领”要强,既要敏而好学,到村落田坎拜人民为师,赴街头巷尾社区院坝向能者求教,也要以程门立雪的姿态,进科研院所向和行业先锋学习,进一步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素养、拓宽眼界视野,努力淬炼成“六边形战士”。
用“矛盾”破题,善始善终,矢志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主线”。“举一纲而万目张。”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建立经济特区到雄安新区城市雏形初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大量实践证明,扭住主要矛盾这个“牛鼻子”,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诸多成果的关键。要让改革开放这艘巨轮始终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就必须一如既往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以此作为打破僵局、开辟新局的“切入点”。“不畏浮云遮望眼,胸有全局抓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纷繁的表象中找到主要矛盾,扭住关键问题,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一体推进。要常常聚焦时代热点、聆听社会声音、跟随发展节拍,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与“主力”破局,众志成城,不断拓宽全面深化改革“前进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是主体,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医改”“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一批先进基层经验在全国推广试行,无一不体现出改革力量在人民中汇聚,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能凝聚起万众一心的澎湃动力,就一定能够促进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必须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一同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踮起脚尖”为全面深化改革“注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部署。时间永向前,改革不停歇。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期”,广大年轻干部要拿出“起步即冲刺”的使命感,主动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弯下身子、迈开步子,以“九万里风鹏正举”之姿,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急先锋”“奋进者”,力争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
“踮起脚尖”勤“学”,化“囫囵吞枣”为“精益求精”,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为全面深化改革“注脚”。“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全会以“六个坚持”深刻总结了4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也阐明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贯彻要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将全会精神铭于心、刻于骨、践于行,主动在改革中“踮起脚尖”学理论,牢记嘱托,从书中汲取“颜如玉”,从书中找到“黄金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案头卷”“枕边书”,不断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扫除思想之尘,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
“踮起脚尖”勤“干”,化“蜻蜓点水”为“踏实有为”,涵养“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担当,为全面深化改革“注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阔步迈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娄山关”“腊子口”“火焰山”需要越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广大年轻干部不做“坐而论道”的“清淡客”,勇当“起而行之”的“实干家”,“踮起脚尖”勤“干”,主动甩开膀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弯下身子,主动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里、车间码头、群众家中,到改革攻坚的一线、乡村振兴的一线、矛盾尖锐的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定力和担当,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将“民生清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踮起脚尖”勤“思”,化“蝇头小利”为“独善其身”,培育“淤泥中生芙蓉华”的清廉品质,为全面深化改革“注脚”。清廉是福、贪欲是祸。年轻干部踏入事业道路,迈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须将廉洁自律作为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铭记于心,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要严以律己、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时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明白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用到何处,慎微、慎初、慎独,主动建好“防火墙”、设好“隔离带”,避免思想“出轨”,行为“越轨”。同时,要聚焦“朋友圈”,善于交真朋友,不因交友不慎而玉石俱焚,做永不触碰纪律规矩的“高压线”的新时代好干部。
“调墨执笔”绘制全面深化改革“坐标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走过千山万水,依旧需要跋山涉水”,党员干部当不忘改革曲折、岁月巨变,找准原点、延伸横轴、拉长纵轴,展担当显作为,当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干派”。
调“坚定不移”之墨,执“凝聚共识”之笔,校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原点”,绘制深化改革的“定力坐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回首过去,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一系列观念更新、制度变革、行动合力,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亦使中国在世界舞台“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决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深刻认识深化改革是时代之需、发展之要、人民之盼,做到既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揽全局,又聚焦矛盾、辩证思考、普遍联系,不断提振信心、乘势而上,以严谨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去。
调“抽丝剥茧”之墨,执“大刀阔斧”之笔,延伸“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横轴”,绘制深化改革的“科学坐标”。改革的本质是破旧立新,其表在于需要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惯性,其根在于会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因此,改革越是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所涉及的利益就越多。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以及内部思想与利益的矛盾、激荡,我们唯有动真格敢破硬,大胆干不逃责,实事求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精准识别出各类瓶颈、短板以及桎梏,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才能赢得优势、把握主动、洞悉未来。一方面,我们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迎难而上,寻求突破,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毅力,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勇于尝试改革新模式。另一方面,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确保改革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调“齐头并进”之墨,执“系统协同”之笔,拉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奋斗“纵轴”,绘制深化改革的“幸福坐标”。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极广、任务繁重,如果仅仅依靠一些部门“单兵作战”、某项改革举措“零打碎敲”,就会“停滞不前”“举步维艰”。因此,作为改革的先锋队、担当重任的生力军,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加强学习、强化学习成效,不断增强具备扎实的业务素养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确保改革落地生根。各部门要系统集成、注重协同,明确改革任务与分工,强化责任、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高效沟通,持续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贯通的联动合力。当然,“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改革过程中,更要明白群众利益诉求,聚焦教育供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补齐民生短板、解决现实利益难题,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历史江河奔涌向前,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腾而去,任何险滩、暗礁均无法阻挡。改革开放,潮涌东方,新时代中国必将最新讲话系列!
“调墨执笔展色”绘就全面从严治党“新画卷”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党的纪律规矩,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绘就全面从严治党“壮丽画卷”,坚定起笔于理想信念,用力着墨于责任担当,精心晕染于作风建设,在强化自我革命、提升治理能力、服务人民群众上深耕细作,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调“严明”为墨,绘就“正风肃纪、反腐强基”的“清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其核心在于“严”字当头,以铁的纪律锻造党的肌体。从“八项规定”利剑出鞘,到反“四风”驰而不息,再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我们党以雷霆万钧之势,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树立起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自觉接受监督,勇于自我革命,共同绘制出一幅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清风画卷”。
执“落实”为笔,绘就“压实责任、强化监督”的“责任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要求我们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层层压实,确保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监督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每一名党员都在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如此,方能绘就一幅责任清晰、监督有力的“责任画卷”,让全面从严治党的红利惠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
展“成效”为色,绘就“厚植根基、赢得民心”的“民心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通过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不断绘就一幅幅民心所向、民心所归的“民心画卷”,让人民群众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直接的受益者。
“定点勾线拓面”绘就全会精神宣讲“路线图”
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全会精神的基层宣讲主体,需深刻领会,主动作为,以“立点、描线、拓面”为要,让全会精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确保受众心领神会、学以致用,真正让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锚定“灯塔引航明方向”的“宣讲点”,在“学思践悟、融会贯通”中绘就全会精神宣讲“信仰路线图”。全会精神宣讲,首要是需树立起“理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广大党员干部应成为“信仰的传播者”,深入研读、精准把握,将理论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创新宣讲形式,运用生动案例、鲜活语言,让三中全会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同时,要引导干部群众,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确保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宣讲过程中,不仅要讲清“是什么”,更要讲透“为什么”和“怎么办”,让听众在思想上受到震撼,在行动上有所作为,共同绘制出一幅信仰坚定、目标明确的“信仰图谱”。
勾勒“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线”,在“问需于民、解民所困”中绘就全会精神宣讲“民生路线图”。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其深厚的民生情怀。宣讲工作必须紧贴民生实际,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将三中全会中关于民生改善的政策措施,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讲出来。要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详细解读政策红利,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获得感。同时,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宣讲和服务举措,让三中全会精神成为温暖民心的“春风”,在广袤大地上铺展开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民生画卷”。
拓展“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面”,在“勇于担当、善作善成”中绘就全会精神宣讲“实践路线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三中全会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将宣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干字当头、实字为先”的鲜明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共同绘制出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实践蓝图”。
“多维度”发“力”助“深改巨轮”扬帆远航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如那“澎湃之海浪”,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航程不断“增添动力”,驱动着承载民族复兴希望的“巨轮”破浪前行。在这段崭新的征途上,我们每一位奋斗者既是“掌舵者”,也是“乘船人”,需通过“多维度”发“力”,为“深改巨轮”扬帆远航明航线、添动力、稳尾舵。
坚持方向引领,以“破陈规、开新局”的坚定勇气,“与时俱进”激活“创新驱动力”,在“分步骤、分领域”中细化目标,让改革航线“更清晰”。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改革的探索期,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与挑战,创新之力乃是指引前路、明晰方向的指南针。要勇于在未知中寻觅创新的火花,让改革方向在每一次尝试与挑战中愈发清晰。广大青年干部要视改革为检验智慧、勇气与担当的经验交流,将“事事求新、时时求进”的精神融入血脉,分步骤、分领域细化改革目标,将思维与行动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大局之中,确保改革之路既稳健又充满活力。要摒弃守旧观念,拒绝“循规蹈矩”的束缚,铭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于细微处见真章,在未知中寻突破。要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前瞻思维,确保改革举措既接地气又具前瞻,让每一步探索都成为通往成功的坚实基石。同时,要警惕任何懈怠与自满,深知改革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改革的征途上,要如工匠般精雕细琢,不仅要做大做强框架,更要做深做透细节,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决心,“勇立潮头”增强“奋斗引擎力”,在“深谋划、重布局”中形成合力,让改革动能“更澎湃”。改革深化之际,最能检验自强之志;突破瓶颈之时,最能彰显奋斗之力。广大青年干部应自觉扛起改革大旗,摒弃“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心态,树立“大局为重、整体为先”的宏大观念,积极投身跨部门、跨领域协同作战,构建“众志成城、合力攻坚”的改革新生态。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站在改革最前沿,当好指挥员,紧盯改革重难点,深入调研、科学谋划,以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引领改革砥砺前行。一般干部要怀揣“时不我待、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将改革重任扛肩上,将群众期盼放心上,深入改革最前线,直面矛盾最深处,破解制约发展的顽瘴痼疾,争当改革路上的排头兵和突击队,让改革动力在不懈奋斗中更加澎湃,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人民至上,以“听民意、解民忧”的深厚情怀,“乘风破浪”夯实“信仰支撑力”,在“惠民生、增福祉”中彰显成效,让改革之舵“更稳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之路愈近彼岸,挑战愈显艰巨。要深刻把握“民心所向,改革所依”的朴素真理,锚定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将人民期盼作为改革指南,深入田间地头,踏遍街道小巷,走进百姓心田,倾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迫切的期待。将坚定的信仰转化为指引改革巨轮前行的船尾舵,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精准对接人民需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面对改革中的重重困难与复杂局面,要用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一项抓落实,将改革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改革过程不仅要追求数量与速度,更要注重质量与效果,要确保每一项改革成果都能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检验,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敢拼、善抢、唯实”答好深化改革“考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挺膺担当,抓住机遇,敢拼奋斗、善抢先机、唯实担当,勠力同心答好干事创业“加分题”、改革创新“抢答题”、服务人民“必答题”,答好全面深化改革“考题”。
饱含“敢拼”奋斗的干事热情,答好干事创业“加分题”。“拼”是一种状态,在干事创业上“拼一把”,在拼搏中淬炼自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任何人的成长成才,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拼搏奋斗中成长。要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唯有破冰、才能突围。在斗争中磨练品格,砥砺意志,培养坚韧不拔、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和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劲,遇事不畏难、不回避、不推诿、不懈怠,永远有“我要上、我必须上”的精神,拒绝做“躺平族”,在深化改革中努力做到平凡而不平庸、自强而不自傲、谦虚而不谦卑,事事争当先锋、时时争做示范、处处争先进位。
涵养“善抢”先机的坚韧精神,答好改革创新“抢答题”。抢抓时间、抢抓机遇、抢抓要素……“抢”字往往和“抓”一同使用,只有抢得到时间才能抓得到机遇。“抢”是一种姿态,人民的事就是党的大事,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在改革创新中披荆斩棘、脱胎换骨。在民族危亡之际,革命先辈成立中国共产党,担当大任,如今才有叱咤风云的百年大党。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改革发展排头兵作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雪留印的干劲,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弘扬“唯实”担当的为民情怀,答好服务人民“必答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中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实”是一种作风,因为爱民就是要务实,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导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唯实”就是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争当行事做派“接地气”、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仆型”干部,真正的“实干家”才能让人们记住,也永远会印在人民的心中。
“勾”“揉”“擢”绘就深化改革“新画卷”